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背考点提纲 讲义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803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3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背考点提纲 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背考点提纲 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背考点提纲 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背考点提纲 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背考点提纲 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必背考点提纲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第一课 国体与政体1.1 国家是什么一、国家的本质1.本质: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2.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它们是国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中,最重要的要素是主权。3.国家职能:政治统治职能(根本职能)、社会管理职能。4.国家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5.

2、民主与专政(1)区别:含义不同民主的含义是指一种国家制度。是指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只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世界上不存在着超阶级的民主)。专政即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其意志(政治统治职能是国家的根本职能)。(2)联系: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3)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

3、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国家。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享有民主的主体不同,专政的对象也不同。绝大多数人对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表明社会主义国家不同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表明社会主义民主优于资本主义民主。新型的民主与新型的专政,体现着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二、认识国体与政体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国家管理形式,主要是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2)联系:相互作用: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

4、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3)一个国家的政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变化既包括随着国体的变化而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也包括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变迁,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不断变化。2.影响政体的因素:除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人口素质、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政体是完全一样的。)拓展:所谓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即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民主与专政相统一。民主与专制相对立。3.代议制(间接民主)(1)含义: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2)原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

5、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因此,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现代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1.2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

6、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划分标准及类型: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两种,即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区别国家元首产生办法经过选举产生由世袭的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

7、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形成原因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采用的国家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少数国家采用,但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如英国、日本等联系都是现代国家所采取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巨大进步民主共和制的本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阶级性质。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工具,也是他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的政治外壳。三、议会制和总统制划分标准及类型: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

8、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议会制国家、总统制国家、半总统制国家。议会制总统制区别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国家元首拥有虚位,没有实权,职责多是礼仪性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政府产生的办法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生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组织政府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政府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总统独立于议会之外,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总统联系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权组织形式,都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提醒:1.在议会制中,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者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提请国家元首任命。2.议会制:当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须

9、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政府。3.半总统制:在法国等少数国家,总统由选举产生,是国家元首,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不是政府首脑,政府首脑另由内阁总理担任,向议会而不是向总统负责。1.3 政党和利益集团一、政党1.产生: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作用: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系中,以掌握政权、统治国家为目标的政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主要目标: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

10、某种政治利益。4.主要手段:政党争取执政的主要手段是参加选举。5.政党制度的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类型有一党制(泰国)、两党制(英、美)和多党制(法、德、意)。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二、利益集团1.含义:是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2.地位:利益集

11、团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目标: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4.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5.分类: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6.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的矛盾。第二课国家的结构形式 2.1 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一、国家主权1.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2.重要性: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没有任何其

12、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3.主权国家的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等基本权利。二、中央与地方1.一个统一的国家只能有一个中央政府。至于中央与地方、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各国的情况不尽一致。2.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产生的原因:(1)当今世界,大部分国家不可能通过唯一的中央政府进行直接的、简单化的、事无巨细的管理。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2)考虑因素:当然,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

13、,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3.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4.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1)权力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围内的权力,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往往通过国家宪法加以规定。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2)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权力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能。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

14、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2.2单一制和复合制一、 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单一制和复合制(联邦制和邦联制)。单一制联邦制含义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由若干成员单位组成的联盟国家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联邦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其成员也有某些外交权;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特征全国只有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一种法律体系中央与地方分享政治权力、在各自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联邦及

15、各成员都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体系典型国家中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匈牙利、波兰、蒙古等美国、德国、瑞士、俄罗斯、印度、缅甸、巴西等提醒:1.单一制: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单一制国家的类型: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法国)和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英国)。2.联邦制: 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二、邦联:是主权国家为某种共同利益而组成的国家联盟。邦联虽然也有类似国名的称呼,

16、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不具有完整的国际法主体资格。比如:“英联邦”。三、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第三课多极化趋势3.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1.突出特点: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但是,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2.影响:(1)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17、与发展。(2)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二、世界主要力量1.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2.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

18、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3.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3.2国际关系一、认识国际关系1.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2.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关系等。3.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4.国际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5.国际法:(1)含义

19、:国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被称作国际法。(2)作用: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6.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1.影响因素:国家之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2.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20、。(2)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4)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我国在维护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5)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通常用一国的综合国力来衡量。因此,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

21、升国家实力。提醒:国家实力既包含一国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在内的硬实力,也包含一国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文化软实力。第四课和平与发展4.1时代的主题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发展问题含义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世界现状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联系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

22、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2.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2.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

23、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3.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4.2挑战与应对一、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1.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2.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

24、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3.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世界人民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4.措施:为了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拓展:传统安全威胁:通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的军事威胁作为传统安全威胁。非传统安全威胁:经济动荡、金融风险、生态环境恶化、网络

25、攻击、资源危机、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疾病蔓延、跨国犯罪、走私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洗钱等。最突出和最严重的威胁来自国际恐怖主义和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的扩散。二、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1.原因:面对影响和平与发展的诸多挑战,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 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各国的事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2.对策:垄断国际事务的想法是落后于时代的,垄断国际事务的行动肯定是不能成功的。国际社会应该

26、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五课中国的外交5.1 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基本内容:(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基石和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

27、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国对外活动进入了更加活跃的时期。2.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这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这一

28、理念超越社会制度和发展阶段的不同,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4.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5.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5.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人

29、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1.原因:(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各国人民应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2.举措:(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

30、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我们要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安全上,要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

31、,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二、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同时,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32、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重点主干知识总结1.世界多极化是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2.国家利益: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兼顾他国合理关切;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

33、的主题,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4.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5.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设新型国际关系。6.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立场;宗旨;基本目标;基本准则。7.中国外交发挥的作用: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代表性和话语权增强、建设性作用8.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单元经济全球化第六课走进经济全球化 6.1认识经济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

34、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三、经济全球化的表现:1.生产全球化:(生产领域:国际分工协作)(1)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2)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3)作用:可以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2.贸易全球化:(交换领域:进出口、买全球、跨境电商)(1)原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2)表现:世界各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

35、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也进入了交易范围并迅速发展。3.金融全球化:(投资领域:对外投资办厂、海外并购)表现: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四、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1)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发达国家的物质生产能力达到新的高度,生产力不断扩大与国内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扩张国外市场的要求更加迫切。(2)另一方面,运输和通信手段发生革命性变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

36、网络,使得全球经济活动越来越便捷,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2.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对利益的不断追求,驱使资本不断突破疆域的限制,在全球到处落户,到处投资,到处开发,使得商品、服务、技术、资金、劳务等在全球范围自由流动。3.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没有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全球化。正是市场竞争打破了经济运行的国家和地区限制,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整体的全球经济,形成了统一的世界市场。五、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1.含义: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

37、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2.运营方式:为实现最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3.地位: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4.积极影响:(1)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到处奔走,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2)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3)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38、,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5.负面影响:如不考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各国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尽可能减少跨国公司的负面影响。6.2日益开放的世界经济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1.机遇(积极影响):(1)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

39、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2.挑战(消极影响):(1)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我们必须高度关注贫困和饥饿问题,同时要正视和妥善处理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给不同产业、不同群体带来的冲击。(2)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一国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酿成国际性的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3.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二、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举措:1.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40、的方向发展。开放要更好地促进世界各国的相互交流合作与国际分工协作; 包容关切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协调发展,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体系; 普惠要反对歧视性的贸易投资条款和待遇,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平衡要解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南北失调问题;共赢要反对零和博弈,使不同国家相互受益、共同繁荣。2.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3.为了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要完善全球治理。为各国发展尤其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

41、要有效解决这些跨国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2)现阶段全球治理机制是二战后发达国家主导建立的,在解决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自身存在不足、易受霸权主义影响以及缺乏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传统的全球治理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需要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需要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原则。第七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高水平对外开放1.形成过程:(1)起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2)阶段性成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

42、多层次的全面开放新格局,建立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体系。(3)新时代: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2.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水平。(2)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建设贸易强国。(3)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4)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关系:(1)在积极参与

43、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着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2.原因:(1)我国国情: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2)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要求:(1)尤其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

44、外开放。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2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一、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1)对国家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对个人生活: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1)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数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大多数,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2)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45、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二、如何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1.中国态度: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2.中国主张: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

46、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3.中国行动: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4.坚持正确义利观:坚决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坚持义利相顾、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繁荣。总结: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全球治理。顺应经济全球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水平。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建设贸易强国。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

47、,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中国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主要的国际组织8.1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一、国际组织的分类与机构1.含义和地位:指的是若干国家的政府或民间团体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分类成员性质政府间成员是主权国家或地区的政府非政府成员主要是团体或公民等地理范围世界性向全世界开放区域性成员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或基于某一共同的军事、经济利益,或基于某种共同的文化、宗教、民族背景职能范围一般性职能范围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专门性具有专业技术职能,主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技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政治 > 人教部编版/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