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8290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不仅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桥梁,也是学生理解物质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基础。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形象的图示和严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本章内容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强调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教材编排由浅入深,逐步深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初步建立起微观世界的概念框架,为后续学习化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二、设计思路在设计分子和原子的教学时,我遵循了“情境导入一新知讲授一实验探究一巩

2、固练习一总结反思”的教学流程。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其次,结合实验现象和多媒体辅助手段,直观展示分子和原子的存在与性质,帮助学生建立微观世界的概念;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子和原子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接着,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题能力;最后,通过课堂总结和反思,梳理知识点,查漏补缺,同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培养自我反思和自主学习的习惯。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力求达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标。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认识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理解分子和原子

3、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运动性、分子间的间隔以及分子的构成等,能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科学思维: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科学探究与实践: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隔等。科学态度与责任: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四、教学重点重点:分子、原子的存在及其基本性质。五、教学难点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以及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一、引入新课(约5分钟)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

4、题。活动:生活实例引入: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远处的花香?”或“为什么水蒸发后看不见了,但水还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多媒体展示: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等图片或视频,展示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能够观察到分子和原子的存在,从而引出新课内容。学生们都积极思考,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内探究二、新知讲授(约20分钟)目的:使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及其特性。活动: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

5、的最小粒子。解释“保持化学性质”和“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含义。分子的特性: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通过比较一滴水中水分子的数量来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演示浓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越快)。分子间有间隔:通过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的实验来说明。分子与原子的关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如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不同种原子也可以构成分子(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三、实验探究(约15分钟)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子的特性。活动

6、:浓氨水使酚酞变红的实验:实验步骤:在烧杯A中注入20mL蒸馏水,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在烧杯B中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观察现象。实验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溶液颜色无变化。结论:说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从烧杯B中运动到烧杯A中,使酚酞溶液变红。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步骤:用量筒分别量取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后观察总体积。实验现象:总体积小于200mL。结论:说明分子间有间隔。四、巩固练习(约10分钟)目的: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分子和原子概念及特性的理解。活动:选择题和填空题:设计一些与分子和原子相关的选择题和填空题,

7、让学生完成。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热胀冷缩、物质的三态变化等。自学质疑:自学教材第48页至第49页,时间:3分钟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2、分子(原子)的性质有哪些?从视频可以得知,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图片说明了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操纵分子移动原子了思维延伸五、课堂总结(约5分钟)目的: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活动:知识点总结:总结分子和原子的定义、特性及其关系。强调重点:强调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如完成课后习题、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等。

8、倾听、思考让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概括本节课的收获。课堂小结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七、教学反思在分子和原子这节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和生动的实验引入,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然而,在理论讲解部分,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与我在讲解时未能充分结合具体实例和直观展示有关。为了改进这一点,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利用动画模拟、模型展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分子与原子的概念模型。同时,我也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提问、个别辅导等方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此外,我还意识到在小组合作探究环节,虽然学生参与度很高,但部分小组在讨论时缺乏明确的方向和有效地组织,导致讨论结果不够深入。因此,我将在下次组织类似活动时,提前给予更明确的指导,包括讨论问题的设定、讨论方法的指导以及成果展示的要求等,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总之,这次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通过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化学 > 人教版(2024)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