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上传人:清****年 文档编号:257996 上传时间:2024-08-14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4.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6章共6套单元学情评估测试卷汇编第一章 机械运动 学情评估测试卷考试范围:第一章;考试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24分)1在下列单位换算的算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125厘米=125100厘米=1.25米 B125厘米=125 =1.25米C125厘米=125厘米米=1.25米 D125厘米=125米=1.25米2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得出一张

2、纸的厚度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C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32024年4月 26 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对接,航天员们顺利会师的情境如题图所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地球是静止的B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静止的C以空间站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运动的D以空间站内的航天员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

3、系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是静止的B乙做匀速直线运动C整个过程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乙是运动的D020s,乙车运动的路程为100m5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A3.9cmB3.90cmC3.900cmD3.96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要进行估测,下面是小明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比较合理的是()A初中男生的身高约是2.5m B人正常步行速度为5m/sC脉搏跳动约60次/min D手指甲的厚度约为1.0cm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迎接甲,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相遇前甲的速度

4、是乙的4倍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3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一半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1.5倍 8如图为我国运-20加油机正在同时给A、B两架战斗机加油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运-20加油机相对于A战斗机是运动的 B运-20加油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运动的CA战斗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静止的 DA战斗机相对于B战斗机是运动的9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34,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23B43C12D8910三人从同一地点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A,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

5、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A地 B小王先到达A地 C小李先到达A地 D三人同时到达A地11某同学用同一把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度,其记录结果如下:18.41cm;18.43cm;18.40cm;18.42cm。则该木板的真实长度接近()A18.415cmB18.41cmC18.42cmD18.4cm12乌龟和兔子在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比赛,看谁先到处的终点,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比赛过程中,乌龟和兔子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比赛过程中,兔子比乌龟的平均速度大C在比赛过程中,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始终向前运动D在比赛过

6、程中,乌龟比兔子先到达比赛的终点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12分)13如图所示,小球沿一曲面滚动,间隔相等时间所拍摄的照片,由图可知()A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C小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小球的速度先变小后变大14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路边的树木都在向北运动,以下关于两车运动说法中可能的是()A乙车向南运动,甲车静止 B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C甲车和乙车都向南运动 D甲车和乙车都往北运动15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为

7、匀速直线运动、乙车为变速直线运动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m/sC前300m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D甲、乙两车在15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16甲、乙两位同学在一座大桥上来回跑步,锻炼身体,可近似认为他们的速度不变。某时刻,甲从大桥的东端出发,乙刚好从大桥的西端出发,两人首次相遇用时,相遇处距大桥西端。相遇后,他们跑到对方桥头又立即返回,他们再次相遇,两次相遇的间隔时间为,相遇处距大桥西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他们到下次相遇所需时间为C这座大桥长D甲、乙跑步的速度之比为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24分)17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 cm,秒表读数为 s。18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叫做

8、机械运动。两辆汽车在公路上以相同的速度沿直线同向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均选填“运动”或“静止”)。19单位换算:(1)20m/s= km/h54km/h= m/s(2)5m= m2.5h= min= s20 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辆小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图像,由图像可知020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 m/s;在第10s时,甲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车的速度;若两车均向东运动,则05s内坐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是向 (选填“东”或“西”)运动。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共22分)21(本题8分)小媛和妹妹一起荡秋千时,发现

9、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于是她对“哪些因素影响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秋千的摆长L有关。猜想二: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人的质量m有关。实验序号摆长L/m小球质量m/g摆幅s/m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s10.7200.051.721.0200.082.031.0300.052.041.0300.082.051.3200.052.3猜想三: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与秋千摆幅s(摆动时人离开中心点的最大距离)有关。针对上述猜想,小媛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细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小球制成一个摆,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1)实验序号为3、

10、4的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 的关系。要探究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小球质量的关系,应选择实验序号为 的数据进行分析(2)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摆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由 决定;(3)摆钟是由摆制成的,小媛家的摆钟变慢了,想要调准它,应进行的操作是 。22(本题14分)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本实验原理:。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停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 由静止开始下滑;

11、(4)图中AB段的路程:sAB= cm,如果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5)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选填“大”或“小”);(6)若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vAB,通过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BC,则vAC、vBC、vAB的大小关系是 。分析可知,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 (选填“越来越快”或“越来越慢”)。评卷人得分五、计算题(共18分)23(本题10分)一辆汽车在经过的公路上挂着如图所示的限速标志牌。(1)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中的数字“100”代表什么意思;(2)如果这辆车经过该限速牌时,速度已达2

12、5m/s,请问这辆车是否违规;(3)如果这辆车以如图中表盘所示的速度匀速行驶,从标志牌下开到惠州需要多长的时间?24(本题8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大湾区再度腾飞的大动脉。大桥全长55km,汽车限速100km/h。(1)按交通规则行驶,汽车通过大桥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上大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 2min行驶2k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在这6min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第 5 页 共 52 页参考答案:1D2D3D4C5B6C7B8C9D10C11C12B13C14ABC15ABD16AD17 2.40 276.518 位置变化 静止 运动

13、19 72 15 150 900020 1 大于 西21 摆幅 2、4 摆长 将摆长调短22 小 同一高度 40.0 25 小 vBCvACvAB 越来越快23(1)限速100km/h;(2)该车辆行驶的速度为90km/h,小于100km/h,没有违规;(3)1.5h24(1)0.55h;(2)80km/h第二章 声现象 学情评估测试卷测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物体能够发声,这是因为()A物体能够振动 B物体周围有介质 C我们能听到声音 D声能够被接收2陨石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航天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

14、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次声波3小明想利用生活中的物品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如图所示的是暖水瓶的简易剖面图,它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的。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将同一个暖水瓶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将同一个暖水瓶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同一个瓶胆中进行比较(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4如图所示的是音乐课上老师用筷子和不同大小、材质的碗给

15、同学演奏歌唱祖国,声音优美动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敲碗发出的声音是由碗振动产生的B优美动听的声音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C敲大小不同的碗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D敲击碗越快,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5远古时代,鼓被赋予神秘色彩。如图是湖北出土的商代铜鼓。关于鼓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B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C鼓声的音色与鼓的材料、结构无关 D区分鼓声和其他乐器声是根据音调不同6用如图所示的电动牙刷,在刷牙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关于超声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只能传递信息C超

16、声波能在空气中传播 D超声波音调很高,人听不到7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纸划过梳齿,听卡纸发出的声音。影响声音音调的因素是卡纸的()A振幅 B材料 C振动频率 D结构(第7题)(第8题) (第9题)(第10题)8“听音棒”是用来检测机械故障的理想工具。如图所示,工人需要将听音棒的“检测端”紧贴在机械表面,耳朵靠近“听声端”,就可以判断机械是否有故障了。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听音棒”中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听音棒”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气体中要大C“听声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程度提高了声音的音调D利用“听音棒”判定机械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9如图所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

17、速度可达120 km/h,此时车内听到的噪声有风噪声、胎噪声和发动机噪声,因此高速行驶时都会关闭车窗。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关闭车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高速公路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减速下高速时,风噪声减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胎噪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10如图甲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竹管的上端。如图乙所示,A、B、C活塞在管中不同位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上推活塞时,吹出的哨音响度会变大B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C向下拉活塞时,吹出的哨音音调会变低D用

18、嘴分别吹出“do(1)”“re(2)”“mi(3)”三个音阶,“do(1)”音阶与图乙B中活塞位置对应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11小题7分,12小题6分,13小题5分,14小题5分,15小题5分,共28分)1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如图甲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放入玻璃罩内,会发现声音逐渐_;若将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将听不到声音,这说明了_。(2)同学们利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

19、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说明了_;在实验中用乒乓球反映音叉振动的这种实验方法叫_(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在实验过程中,小点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训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近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你认为哪个同学的操作合理?_。说明理由_。(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喜欢课外探究的小点,拆开自己的口琴,口琴的琴芯结构如图所示。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铜片在气流的冲击时发声振动并且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1)在图中,A区是_音区,B区是_音区,C区是_音区(以上三个空均填“高”“中”或“低”)

20、,理由是较厚较长的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的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填“快”或“慢”)。(2)往气孔用力吹气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填“变高”“变低”或“不变”)。(3)停止吹气后,口琴仍“余音未绝”,其原因是_。A这是声音的回声 B铜片在继续振动C人的听觉发生“暂留”的缘故 D铜片虽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3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装修材料的吸音效果。小点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三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

21、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请你解答下列问题:(1)为了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点的做法是_。(2)小点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材料种类聚酯棉软木泡沫玻璃杯发声大小最小最大较大最强最弱较弱(3)实验中的三种材料,仅从材料的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4)你认为影响材料的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外,可能还有材料的_。(5)请你评估小点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14“声音具有能量吗?声音具有的能量与它的响度是不是有关呢?”小军同学在学习声现象知识后想到了这两个问题。于是在老师帮助下,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其中

22、A为一个圆筒,它的右端用橡皮膜包住并绷紧扎牢,左端蒙上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对着点燃的蜡烛B后,拍打右端的橡皮膜,观察蜡烛的火焰。(第14题)(1)请根据下表小军对“声音是否具有能量”的探究过程完成“声音的能量与响度是否有关”的探究,将表填写完整。(2)为了使每次实验时声音的频率相同,应保证_。A橡皮膜的松紧程度不变 B拍打的位置不变C拍打的快慢相同 D拍打的力度相同(3)用烛焰是否晃动来反映声音是否具有能量,这种物理方法是_。A控制变量法 B转换法 C类比法15请你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和频率的关系。(1)实验方案:_。(2)实验结论:_。三、综合应用题(本题共1

23、1小题,16、17、18小题各2分,19小题4分,20、21小题各2分,22小题3分,23、24小题各4分,25小题8分,26小题9分,共42分)16如图所示的陶笛是一种便携式吹管乐器,吹奏时_(填“陶笛”或“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按住不同的小孔能发出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第16题)(第19题)(第20题)17小莉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音乐家贝多芬28岁时不幸患了耳疾,为了继续进行创作,他用一段木棍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这样来听自己作品的效果,用这样的方法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不朽作品。”你认为这篇文章中的有关叙述是_(填“真实”或“不真实”)的,支持你

24、观点的依据是_。18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连发多次地震,最高达6.4级。地震时会伴有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填“大”或“小”)。19如图所示的是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它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被导盲杖接收,导盲杖会发出“嘀嘀”的提示音,提醒盲人周围有障碍物。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嘀嘀”的提示音是发声体_产生,通过_传到人耳的。障碍物越近提示音越尖锐,即声音的_越高。20如图所示为超声波灭火无人机,具有透视、报警、灭初级火灾等功能。灭火无人机发出超声波灭火,是因为声音能传递_;超声波是频率高于_Hz

25、的声波。21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环保部门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环保部门禁止商店、小贩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商品,这是在_(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公共场所应轻声交流,其中,“轻”是指声音的_(填“音调低”或“响度小”)。22观察图中甲、乙、丙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_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是_图,剩下的图片中是在_减弱噪声的。(第22题)23阅读下列材料。神奇的莺莺塔莺莺塔(如图所示)在山西省永济市普救寺内,这座塔最神奇之处在于它奇妙的声学效应!全塔共13层,高36.76 m。在塔的附近敲击石块,人

26、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传说是匠师在筑塔时将金蛤蟆安放其中。实际真是这样吗?经多方面研究,发现莺莺塔回声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它的塔檐非常特殊。每层檐都有一个向内弯曲的弧度,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会聚,最后使回声增强,并且这种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使敲击石块的声音变成蛙鸣。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也蕴涵着相同的物理原理。(第23题)根据上述材料,请完成填空: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_作用。敲打石块入射到每层檐的声波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

27、频率发生变化。如果声音的频率变大,其音调将变_。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_;解释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形成回声增强的原因_。24小英用水壶向暖水瓶中倒入开水时,小明在一旁提醒她:“快满了!”说话间水真的满了,小英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快满了?”小明说:“听出来的。”小英很迷惑,你能帮小英弄清其中的奥秘吗?25我国东海舰队在一次实兵、实弹军演当中,一艘海军登陆舰发射的火箭弹,经过2.4 s命中目标,在命中目标后又经过了7.2 s听到了爆炸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40 m/s)求:(第25题)(1)登陆舰距离目标多远。(2)火箭弹在从发射后到命中目标的过程中的平

28、均速度。26高铁在进入隧道前一般都要鸣笛。一列高铁在进入某隧道前的运行速度保持在252 km/h。在距隧道1 km处时司机鸣笛,鸣笛后5 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第26题)(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高铁行驶的距离。(2)此时此地空气中的声速。答案一、1.A2C3C4A5B6B7C8B9B点拨:关闭车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在高速公路旁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减速下高速时,风噪声减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胎噪声是轮胎和地面相互摩擦时轮胎振动产生的声音,故D错误。10A二、11.(1)增大;真空不能传声(2)乒乓球被弹开;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转换

29、法小点;因为小训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使乒乓球跳动,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12(1)低;中;高;慢(2)不变(3)B13(1)将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2)吸音性能(3)聚酯棉(4)厚度(合理均可)(5)不合理,要做多次实验,避免实验偶然性(或仅凭感觉不能准确确定声音的强弱)14(1)2 cm;轻拍、重拍橡皮膜;烛焰摆动幅度是否变化(2)ABC(3)B15(1)选钢尺进行实验,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钢尺,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改变其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拨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变化(2)音调与振动频

30、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三、16.空气柱;音调17真实;固体可以传声18次声波;大19信息;振动;空气;音调20能量;20 00021声源处;响度小22乙;甲;在传播过程中点拨: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属于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嘈杂的环境中戴上耳罩在入耳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两旁安装隔声板属于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3反射;高;响度;墙壁反射的声波和原声重叠时,会增强原声,因此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原理是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点拨:建筑材料表面光滑还涂有釉料,对声波具有良好的反射作用,故人们在一定位置便可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鸣叫,这与声音的反射有关。音调指声音

31、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声音的频率变大,声音的音调将变高;敲打石块的声波入射到每层檐都被全部反射后,声音再经过叠加,有时能使声音拖长、频率发生变化。通过塔反射叠加,能听到远处的声音,可见塔的作用就是提高了声音的响度;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4答:往暖水瓶里倒水时,会引起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暖水瓶中的水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越快,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根据这个道理,就能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了。25解:(1)声音传播用时7.2 s,由v得,登陆舰距离目标的距离为s1v1t1340 m/s7.2 s2 448 m。(2)因为距离为2 448 m,s2s12 448

32、 m,火箭弹用时2.4 s,则速度为v21 020 m/s。26解:(1)高铁的速度v车252 km/h70 m/s,鸣笛到听到回声,高铁行驶的距离s车v车t70 m/s5 s350 m。(2)此时此地空气中的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声2Ls车21 000 m350 m1 650 m,空气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为v声330 m/s。第三章 物态变化 学情评估测试卷(满分100分,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游泳时为了谨防抽筋现象,最适宜的水温是()A.10 B.20 C.28 D.40 2.玻璃一般透明而质脆,在被加热过程中由脆硬变软到完全变为液态有一个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利用这个性

33、质可以制作各种玻璃工艺品。关于玻璃的这个性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有确定的温度B.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有确定的温度C.玻璃是晶体,熔化时没有确定的温度D.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没有确定的温度3.下列措施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湿头发吹热风B.将地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C.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

34、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5.物质M因发生物态变化放热,M在该物态变化前后都具有流动性,则这种物态变化为()A.熔化B.凝固C.液化D.汽化6.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水在不同节气发生物态变化时的吸热或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立春之日风解冻,冰融化成水要放热B.立秋五日白露降,水蒸气液化成露水要放热C.霜降节气寒霜降,水蒸气凝华成霜要吸热D.立冬之日水始冰,水结成冰要吸热7.在观察碘升华的实验中,使用如图甲、乙所示两种加热方式,都会出现碘蒸气。

35、已知碘的熔点是114 、沸点是184 ;水的沸点是100 ,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碘升华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B.图甲中固态碘可能先变为液态,再变为气态C.采用图甲中方式的主要目的是使碘锤受热均匀D.做碘升华实验,选用图甲装置更加合理8.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冰水混合物放置在温度恒为0 的冰箱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全部结成了冰B.冰全部化成了水C.冰和水均无变化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9.如图所示,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其原因是人身上的水在(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在此过程中要热量。10诗经秦风蒹葭中的著

36、名诗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人翻译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从物态变化角度分析,翻译中一处不科学的地方是,你的依据是。11.小李同学观看表演“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 ,醋的沸点为60 ,当温度达到时锅中的“油”就沸腾了;继续加热,只要锅内醋没有汽化完,“油”和放入其中的铁球的温度就(选填“会”或“不会”)升高。12.如图所示,是一个被称为“可以自己造水”的神奇水杯,当周围的空气被吸入杯中,借助杯盖内的便携式空气压缩过滤系统,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成饮用水,该物态变化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13.如图所示体温计的

37、分度值为,量程为;若没有甩就用它来测量实际体温为36.8 的某同学的体温,则体温计的示数为。三、实验探究题(14题18分,15题12分,共30分)14.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选填“A”“B”或“C”)(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石蜡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min。(4)由实验可得到晶体熔化特点:。(5)由实验可知,晶体的温度是熔点时,可能处于态。A.固B.液C.固液共存15.小明在“探究水

38、的沸腾”实验中:(1)小明利用甲图中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他还需要一个重要的测量工具是。(2)表格中是小明每隔1 min记录的温度计示数,根据数据可以推测表中第min时记录的实验数据是错误的。时间/min012345温度/909192939495时间/min67891011温度/969795979797(3)请在乙图烧杯中画出第9分钟时水中C处的一个气泡上升至水中D处时的大致图形。(4)实验完成后,小明将实验器材组装成如图丙所示,用A容器中的液体对试管B中的液体进行加热,发现A容器中的液体和试管B中的液体均可沸腾,如果A、B中液体的沸点分别为tA、tB,则tA和tB的关系是(选填序号)。A.tA

39、=tBB.tAtBD.无法确定四、综合题(16题10分,17题6分,共16分)16.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ABCD(1)以上操作中,正确的是;(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规律;(3)小明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并运用等分原则为它做好了刻度。现在他用这支温度计与一支标准温度计一起测量两杯水的温度,所得数据如表:第一杯第二杯自制温度计示数/ 14 50标准温度计示数/ 10 50这说明小明自制的温度计是一支测量不准的温度计。若用此温度计测出的室温是23 ,求实际室温。(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17.周末,宏图同学给家人表演了一个“点水成冰”的小魔术,他把一块合适大小的干冰,巧妙地投入盛有适量热水的杯子中,发现杯口立即冒出滚滚“烟雾”,不一会杯子里的水结冰了。请你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对以上现象加以解释。(注意: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答案全解全析1.C游泳的水温过低可能会引起人体抽筋现象。一般成人室内游泳池的水温在2628 ,而儿童池和残疾人池的水温要略高一些,故C符合题意。2.D玻璃在被加热过程中由脆硬变软到完全变为液态有一个相当宽的温度范围,说明熔化时没有确定的温度,即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是非晶体,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物理 > 人教版 >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