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7319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8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2023-2024学年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真题演练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拓展迁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鲁肃过蒙屯下节选魏晋陈寿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虞(y):预料。拊(f):抚摸。1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吕蒙功名

2、显著,鲁肃经过吕蒙的屯下时,就直接去拜访他。B“结友”二字,体现鲁肃被吕蒙的才能和谋略所折服。C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为: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D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2本文与孙权劝学都揭示什么道理?请从正、侧面叙述角度来分析两篇文章的不同?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往诣蒙见往事耳(孙权劝学)B不可以故意待之以草火烧(沈括活板)C君宜顾之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D结友而别睨之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纪昌学射魏甘蝇,古之善射者,毂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

3、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注】彀(gu)弓:拉满弓弦。牵挺: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牖(yu):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朔蓬之箨(gn):用楚国蓬梗做成的箭。4用“/”给文中画直线的文字断句。(画二处)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5用现代汉

4、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纪昌学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阅读回答问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

5、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选自唐才子传白居易,有删节)【注释】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7下列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谒顾况谒:拜见B及览诗卷览:展览C不尚艰难尚:推崇D言言皆实者也实:朴实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A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B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C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D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白居易年近二十岁名声还没传开的时候,去京城游

6、玩并拜见过当时的名流。B白居易写作了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传到宫中,受到皇帝的喜欢。C白居易写诗每成一篇,必让家里的老婆婆先读,老婆婆理解了他才抄录下来。D鸡林国国相很喜欢白居易的诗,愿以一百两银子一首的价格买下来分辨真伪。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

7、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注释】息:呼吸。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11解释划线字的意思。(1)行者见而哂之哂:(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以:12乐乐朗读这句话总是读不准,请你告诉他正确的是()A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B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C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D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14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行者“今而后知耕之难也”,他们都是怎样得“知”的?15结合这篇文章和卖油翁,你得到了怎样的启发?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

8、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注释】养晦堂:刘蓉居室名。旋:徘徊。浸淫:渐渐扩展。苦:总是。踬(zh):跌绊。中(zhng)人:影响人。适,适应。“至使”句:意为假使恢复到原来的状况。窒焉:受阻碍的样子。宁:安宁。16解释下列加

9、点字。(1)既久而遂安之( )(2)每履之( )(3)命童子取土平之( )(4)及其久(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君子之学温故而知新B又久而后安之水陆草木之花C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D已而复然康肃忿然曰18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19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什么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简要谈谈你的理解。班级开展“自然的启示”主题卡片制作活动,请你参与。桂清李渔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

10、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选自历代百字美文翠珍)注释虚:空。蹴:踩,踏。大意指玉兰造就的春光,桂花造就的秋色,转瞬即逝。读懂文意21运用对应的方法,解释下列加点词。(1)语境推测法何不留将次第开_(2)反义判断法乃盈虚一定之理_(3)查阅词典法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就者_A靠近,接近B成功,完成C趋向小组探讨22请参加小组讨论,摘录原文,补全对话。同学A:主题卡片可以设计“桂开”“桂落”两个画面,这样效果会更好。同学B:我很认同。原文既描写了桂开的盛景:_;又描写了桂落的败相:_。这样才能让我们更好地领会作者所寄托的道

11、理:_。设计卡片23小组设计了卡片的图文。请依据短文,参照“桂落”文字,展开想象,完成配文。桂开桂落配文:_一阵秋风袭来,满树桂花簌簌而落。瞬间,地上黄金点点,脚踏成泥,零乱如灰。赠送卡片24小组同学准备将做好的主题卡片赠送给以下对象,请结合以上对“桂”的理解,选择其中一位,写一段劝说词。A帮你报很多补习班的父母B写文章抒情过度的同桌要求:(1)关注对象特点,内容合理;(2)运用第二人称;(3)语言得体,表达通顺;(4)标点符号使用规范;(5)120字左右。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12、“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注释】拊掌:拍手。搐:抽缩。乃:却。2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一日曝书画26为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27这则故事给人的启示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松之性直上,虽数尺,自亭亭也。有人移之盆盎,置之华屋之内,屈其枝,缚其节,灌之溉之,蓬蓬如偃盖焉,非不取悦于人。然以视夫岫岭之间,干青云,凌碧霄,矫矫郁郁于严霜积雪者,相去何如耶!噫!士君子之失身于人,亦犹是尔。(选自明清寓言选松喻)【注】偃:倒下,卧倒。岫(xi)岭:山峰。干:冲,

13、直上。28同学们归纳出解释文言字词的三种方法,请运用此方法完成各题。(1)【课内迁移】“自亭亭也”由“亭亭净植”知道“亭亭”的意思是_。(2)【据形索义】“有人移之盆盎”“盎”是形声字,形旁是“皿”,因此“盎”的意思和_有关。(3)【对句推断】“干青云,凌碧霄由“干”的意思推断出“凌”的意思是_29对语句的翻译及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理解:本句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志趣。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人很多了

14、。理解:本句照应上文“世人甚爱牡丹”,突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是对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的批判。30结合文章爱莲说回答下面的题目。莲花与松都具有挺直耸立的本性。莲是花中的君子,独立不移,始终保持自己的品格;而松仅仅是为了“_”(用选文中的词语填空),甘愿被人“_(用爱莲说中的词语填空),从而丧失了自己的节操。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卖蒜老叟【清】袁枚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

15、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注释】揶揄:出言嘲笑、讽刺。3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观者如堵堵:墙B旁睨而揶揄之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C叟能如是乎是:这样D能以一死成君之名名:出名3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拳打砖墙以备一板内有重复B但见杨双膝跪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C垂死之年无丝竹之乱耳D老人自缚于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6、3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B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C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D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3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二相公在演武场传授枪棒时,围观之人很多,有的人甚至站到一堵墙上去看。B卖蒜老人要用自己的死成就杨二相公的美名,这是在说反话,体现出老人对自己功力的自信。C本文主要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卖蒜老人的“咳嗽不绝”与被打后的“寂然无声”,杨二相公的“大怒而骂”与“哀求良久”,都突出了卖蒜老人武艺的高强。D选文告诉我们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今后我们要虚心,不可恃

17、才傲物。3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徐徐负蒜而归,卒不肯告人姓氏。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注释】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典郡:掌管郡务。务:致力。伎:通假字,同“技”,技艺。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3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善( )(2)及( )(3)杖( )3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18、代汉语。(1)尧咨每以弓矢为乐(2)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3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母是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3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长而益精( )(2)度黑山( )4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41“_”,是全文的主旨。此句与木兰诗中相同的句子应是“_”。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

19、后完成下面小题。仲淹掌学晏丞相殊留守南京,范公遭母忧,寓居城下。晏殊请掌府学。范公常宿学中,训督学者皆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舍诇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绐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亦妄对。则取书问之,其人不能对,乃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凑,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注释诇(xing):看。绐(di):欺骗。辐凑: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4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读书寝食。寝其后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以43把下列句子

20、翻译成现代汉语。适疲倦,暂就枕耳。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44范仲淹受晏殊之请,在管理学校时做了哪几方面的工作?45从上文来看,范仲淹在教育学生时体现出了哪些好品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笑疏。常以部曲事国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恨意。及子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曰:君欲为祁奚邪?”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蒙辄陈请:“天下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释蒙:吕蒙,东汉末年名将。口占:口授其辞。笺疏:奏章。部曲事:部下的不好的事情。祁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他

21、曾推荐自己的父仇人解狐替代自己的职位。4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怒之47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蒙少不修书传(研究)B既常失蒙意(违背)C蒙辄陈请(副词,才)D宜容忍之(应当)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遂厚宁,卒得其用。49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选取了吕蒙推荐与之有嫌隙的蔡遗担任官职、宽容猛将甘宁的两个典型事例。B孙权提到祁奚,意在含蓄地提醒吕蒙应该以祁奚为榜样,也暗示了他对蔡遗的认可。C吕蒙劝说孙权要宽容甘宁,是因为可以利用甘宁的威猛来帮孙权平定天下。D孙权劝学与本文都运用了传神的语言描写,言简意丰。阅读

22、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凡铸钱模以木四条为空匡。土炭末筛令极细,填实匡中,微洒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于其面上,或熏模则用松香与清油,然后以母百文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匡如前法填实合盖之。既合之后,已成面、背两匡,随手覆转,则母钱尽落后匡之上。又用一匡填实,合上后匡,如是转覆,只合十余匡,然后以绳捆定。其木匡上弦原留入铜眼孔,铸工用鹰嘴钳,洪炉提出熔罐,一人以别钳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倾入孔中。冷定解绳开匡,则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铜如树枝样,挟出逐一摘断,以待磨锉成钱。凡钱先锉边沿,以竹木条直贯数百文受锉,后锉平面则逐一为之。(选自天工开物冶铸钱)【注释】匡:同“框”。母百文:一百文

23、母钱(钱模)。洪炉:有铜水的坩埚。50根据语境推敲加点字的意思。(1)以木四条为空匡( )(2)布置其上( )(3)逐一倾入孔中( )(4)逐一为之( )5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铸币流程图。(语言形式不要求一致)做模(填料、排母钱、制框模并捆绑)_52本文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铸币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晏子谏景公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

24、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注释】景公:齐景公。霁(j):雨后或雪后初晴。晏子:名婴,齐国宰相,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发给两年的粮食。5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晏子对曰对:(2)无言其名名:(3)晏子能明其所欲明:5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雨雪三日而天不寒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欧阳修卖油翁)B孔子闻之曰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25、C令所睹于途者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D景公能行其所善也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沈括活板)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2)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56从这则故事来看,你认为景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其弓有六善:一者往体少而劲,二者和而有力,三者久射力不屈,四者寒暑力一,五者弦声清实,六者一张便正。凡弓往体少则易张而寿,但患其不劲,欲其劲者,妙在治筋。凡筋生长一尺,干则减半,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无复伸弛。又揉其材令仰,然后傅角与筋,此两法所以为筋也。(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注】往体:即弓体。指弓体的外

26、挠部分,与“来体”相对。来体指弓体的内向部分。劲:强劲。仰:指与开弓相反的方向。5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但患其不劲关联教材:但当涉猎(孙权劝学)(1)但:无复伸弛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弛:松弛;放下;放松(2)弛:易张而寿关联成语易如反掌(3)易:5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B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己尽C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D以胶汤濡而梳之/复长一尺/然后用则筋/力已尽5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伯兄善射,自能为弓

27、。(2)欲其劲者,妙在治筋。60选文和课文活板在介绍对象时,各围绕着哪个字展开阐述?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A 2均为揭示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不同:孙权劝学从正面讲述了三国东吴名将吕蒙听从其主孙权的劝告而读书学习的历史故事,揭示了开卷有益、虚心学习的道理。而鲁肃过蒙屯下从侧面讲述的是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起初轻视吕蒙,后交谈中吕蒙才能令其刮目相看,并结交为挚友。(意思相近即可) 3B【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A.有误,当时鲁肃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劝说下才去拜访吕蒙;故选A。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孙权劝学写通过孙权的劝学,吕蒙

28、学有所成,认识到读书学习大有好处,揭示了开卷有益的道理,即: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本文通过鲁肃与吕蒙交流后,感觉到吕蒙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开卷有益的道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使就学”,其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是从正面讲述的,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而鲁肃过蒙屯下中,从“因为肃画五策”“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等句子可知,主要是从侧面讲述的,通过鲁肃对吕蒙态度的变化以及“结友”的行为,揭示了“开卷有益”的道理。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去、到/名词,与“事”同译为历史;B.介词,用/介词,用;C.代词,他(吕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D

29、.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到达吕蒙所在的屯下。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喝的正畅快,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作为邻居,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鲁肃轻率地回答:“发生什么情况,就采取什么相应的措施。”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吕蒙于是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

30、席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干,谋略竟然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4视小如大/ 视微如著/ 而后告我。 5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6从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看脚踏板练习不眨眼;把虱悬挂于窗牖之上,练习看物等内容可知,纪昌为了学好射箭,能勤学苦练;从纪昌练习不眨眼练了二年;三年后才能练习看物看出纪昌学箭能坚持不懈;纪昌学箭能虚心向老师请教,并能谨遵师教。【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

31、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意思是: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视小如大”主谓结构,应在“大”后停顿;“视微如著”主谓结构,应在“著”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尔:你。瞬:眨眼睛。言:谈,说。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根据“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

32、不眨眼睛。练三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和“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可知,从他躺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看脚踏板练习不眨眼;把虱悬挂于窗牖之上,练习看物等内容可知,纪昌为了学好射箭,能勤学苦练;根据“二年之后”(练二年之后)和“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可知,从纪昌练习不眨眼练了二年;三年后才能练习看物看出纪昌学箭能坚持不懈;根据“以告飞卫”(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和“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飞

33、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可知,纪昌学箭能虚心向老师请教,并能谨遵师教。【点睛】参考译文魏国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百发百中。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由下向上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练二年之后,即使有人用针

34、刺他的眼皮,他也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步,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7B 8A 9D 10顾况于是就取笑白

35、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解析】7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B.句意: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览:翻阅;故选B。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句意: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有句如此”是“居天下亦不难”的原因;“老夫前言戏之耳”句意完整;因此断句: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故选A 。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有误,由“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可知,原文是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故选D。10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重点词:因:于

36、是;谑:取笑;居:居住;大:大城市;易:容易。【点睛】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

37、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从事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和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11(1)哂:讥笑(2)以:把 12C 13人对待事情也是这样的,过于追求速

38、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14通过实践(生活体验)得知。 15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目的;熟能生巧,实践胜于空洞的说教;事非经历不知难。【解析】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有个过路人看见了嘲笑他。哂:嘲笑。(2)句意: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以:把。12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还没过多少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未及移时”表示时间,“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用来形容人的状态,故断句为:未及移时/气

39、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故选C。1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本题关键字词:亦:也。然:这样。欲:想要。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卖油翁“以我酌油知之”意为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意为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今而后知耕之难也”意为我到如今(自己耕过田)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可以看出,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得知道理的。15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可结合具体内容谈出自己的理解。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

40、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可知,行者通过切身体会感受到耕田之不易,这启示我们,事非经历不知难,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我们没有实践,就不要轻易发言,否则就会发言不当,引人笑语;从“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知,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做事情要讲究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目的);由卖油翁“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可知,卖油翁熟能生巧,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这启示我们,熟能生巧,实践胜于空洞的说教。【点睛】参考译文: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

41、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这样耕田整整一个月也耕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他的力气用完了,汗如雨下,气喘吁吁,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我到如今才知道耕地的不易。”农夫说:“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16已经踩,走填平等到 17C 18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19你连一间屋子

42、都不能治理,凭什么治理国家呢? 20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无论做什么事,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学习也是如此,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就很难有大的收获。(意近即可)【解析】1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1)句意:时间已经过了很久也就习惯了;既:已经;(2)句意:每次走过;履:踩,走;(3)句意: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平:填平;(4)句意:等到时间久了;及:等到。1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所以/旧的知识;B.调节音节,无实意/助词,的;C.看/看;D.这样/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可译为“的样子”;故选C。1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

43、,然后断句。句意:他低下头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俯而读”“仰而思”是递进关系,形容刘蓉读书的状态;“思有弗得”为结果;在“仰而思”前后应断一处;故断为: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1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何,什么;以,凭借。2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主旨把握。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通过题目“习惯说”和文章内容可知,本文是一篇发表议论的文体。借事议论,尾段“噫”提示下文发表看法。从文中“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可知,人往往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等到时间久了,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应。强调了习惯对人的影响非常厉害。又以“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点明主旨,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点睛】参考译文: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他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