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 五升六年级暑假衔接专题专题10 古诗词阅读一、 古诗词的阅读技法1.推敲字义。古诗文由于受固定格式和字数的限制,一般用字用词都非常严密、准确,再加上许多汉字古今词义大有不同,所以要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字、词的理解。2.理解诗句。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文的基本要求,小学阶段一般要求直译,使诗文中每一个字的意义都能在译句中反映出来,并尽量保持诗文的原意和结构。3.了解背景。诗人与其生活的时代,也是理解诗文的重要条件。诗人的爱好、思想,写作特点,当时的社会现实、文学发展情况、民俗习惯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文,要善于搜集和积累这方面的知识。4.体会感情。准确体会古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古诗文的
2、最终目的,它有助于我们学习用精练生动的语句及新颖巧妙的技巧抒情表意。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派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报家卫
3、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而宋代则大不相同,济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序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倾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
4、例存在。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三、古诗词的不同用法1.描写春天的景色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春色满园关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2.描写夏天的景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黑云翻墨未遮山,自雨跳珠乱人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目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描写秋天的景色萧萧梧叶送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湖光秋月两相和I,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4.描写冬天的景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归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描写江河湖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6.描写节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 清明)7.描写儿童生活情趣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一叶渔船两小童收蒿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辑)8.表达爱国之
6、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伸淹岳阳楼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汁青。(文天祥过零丁洋)9.表达朋友送别之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准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 表达思念家乡之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逊。(王安石泊船瓜洲)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11. 关于劝人珍惜时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偶成)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罗懋登三宝太监
7、西洋记)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李涉岳阳别张祜)12.关于述志抒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十年磨剑, 霜刃未曾试。(贾岛剑客)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13.反映边塞生活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自雪歌送武判归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4.含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15.描写月亮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峡深明月夜,江静
8、碧云天。(张祜送杨秀才游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牛刀小试真题回顾1古诗文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寂荒凉的村庄。尚:还,仍然。戍(sh):守卫。轮台:古代边防重地,代指边关。夜阑(ln):夜深。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背景:陆游被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农村,虽已年迈,但收复国土的愿望依然强烈。(1)读诗歌的题目,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十一月四日,当日天气是大风、大雨。(2)结合注释,写出前两句诗的意思。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我
9、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并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心里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3)下面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A.因“僵卧孤村”,加上“风雨大作”,令诗人辗转难眠,无比悲观。B.“为国戍轮台”是诗人的志向,一个“思”字,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C.“铁马冰河”写的是诗人的梦境,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一腔热情只能寄托梦中。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4)默写本学期学习的陆游的另一首同主题诗作,要求书写规范,行款整齐。 示儿宋代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分析】本篇阅读属于古诗文阅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词人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10、的两首诗,创作于1192年。该作品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表达出了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解答】(1)考查了根据题目获取信息。本诗的题目是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可知时间和天气信息。(2)考查了诗句翻译。作答此类题可以借助注释,把重难点字词的释义疏通,再结合整句理解意思。(3)考查了诗词内容理解。A.根据“僵卧孤村不自哀”可知,令作者感到悲哀的并不是“僵卧孤村”,故说法错误。B.“尚思为国戍轮台”意思是心里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思”表现了诗人的赤
11、胆忠心,“为国戍轮台”指替国家戍守边疆,是诗人的志向,故说法正确。C.“铁马冰河入梦来”指披着铁甲的战马和冰封的河流进入我的梦境,故“铁马冰河”写的是诗人的梦境,结合创作背景可知,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一腔热情只能寄托梦中,故说法正确。D.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说法正确。故选:A。(4)考查了课内诗歌默写。示儿是陆游的另外一首爱国诗,注意默写正确,行款整齐。故答案为:(1)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十一月四日,当日天气是大风、大雨。(2)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并没有为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心里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3)A;(4)示儿宋代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
12、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点评】做此类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对各题作出回答,作答完题目要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做到书写认真,回答正确。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这首诗开头两句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衬托出后两句痛失山河,未能收复的悲凉心情。(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4)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爱国心切以及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愿望。【分析】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
13、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词语“三万里、五千仞”可知,这首诗开头两句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衬托出后两句痛失山河,未能收复的悲凉心情。(2)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3)考查了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4)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爱国心切以及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愿望。故答案为:(1)
14、壮丽;(2)黄河 很长 华山 很高;(3)百姓 王师;(4)表达了诗人爱国心切以及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愿望。【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3课内阅读。示 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本诗作者是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人。示儿是他生命垂危时写给儿子的绝笔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2)诗中“九州”一词是中国的别称,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表达了爱国之情的诗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3)解释诗句的意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
15、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分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解答】(1)考查了文学常识及诗歌的思想感情。结合平时积累及内容理解,(2)考查了思维拓展。结合平时积累理解,诗中“九州”一词是中国的别称;我还知道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有出自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3)考查了解释诗句的意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意思是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
16、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故答案为:(1)陆游 宋 儿子 绝笔诗 忧国忧民的爱国;(2)九州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3)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模拟练习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这首诗开头两句写出了祖国山河的 ,衬托出后两句痛失山河,未能收复的悲凉心情。(2)“三万里河”指 ,“三万里”形容 。“五千仞岳”指 ,“五千仞”形容 。(3)
17、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 的同情,对 的期盼。(4)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2古诗阅读。游子吟 孟郊慈母 ,游子 。临行密密缝,意恐 。 , 。(1)补全上面的诗句。(2)诗歌的前四句抓住 这样一个极为普通的生活细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慈爱的母亲形象。(3)诗歌中直抒胸臆,对母爱尽情讴歌的诗句是“ ,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情感,与游子吟不同的一项是 A.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B.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C.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D.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3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甲】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18、我情。【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知背景】甲诗:略。乙诗: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753年。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析场景】甲诗: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1)乙诗前两句。 【赏写法】甲诗:甲诗后两句,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19、。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2)乙诗后两句。 4阅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这是一首宋词,词牌名是 ,题目是 ,题目的意思可理解为 。这让我想到了李白在黄鹤楼写的一首送别诗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浙东山水的美好,下阕抒发了词人送别的情意。B.这是一首送别词,前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D.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
20、,希望他生活在“春”里。5课内阅读。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此诗的作者是 ,这是一首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2)此诗使用 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 的高尚情操。(3)“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 、 ,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 ? ”。6阅读古诗词,作答(1)(4)题。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春夜喜雨题目中,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 。
21、(2)表现春雨细腻轻盈特点的诗句是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了一幅春雨润泽大地的画面。B.“知时节”赋予了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C.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喜爱春雨之情。D.“花重锦官城”中“重”的读音是chng。(4)朗读这首诗适宜用 语气朗读。A.激昂B.高亢C.赞美D.陶醉7课文内容大回放。出塞秦时 汉时关,万里 人未还。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1)根据古诗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2)“但使”的意思是 ;“教”的意思是 。(3)出塞的作者是 朝诗人 ,诗人从写景入手,诗的前两句写了 和 这两种景物;后两句中的“飞将”指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8十五夜望月
22、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 ”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的 特点,使人联想起静夜思中的诗句“ , 。”(2)本诗写出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_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分析】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句“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中的词语“三万里、五千仞”可知,这首诗开头两句写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
23、衬托出后两句痛失山河,未能收复的悲凉心情。(2)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3)考查了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对王师的期盼。(4)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爱国心切以及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愿望。故答案为:(1)壮丽;(2)黄河 很长 华山 很高;(3)百姓 王师;(4)表达了诗人爱国心切以及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的愿望。【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2【分析】游子
24、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乐府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解答】(1)考查补充诗句的能力。结合对诗歌的诵读完成。(2)考查了根据诗歌内容填空的能力。前四句的意思是: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这四句描写了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为其缝补衣裳的情景。(3)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谁说像小草
25、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本句运用反问及比喻的修辞手法,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母爱的讴歌。(4)考查了对诗句的辨析。B、C、D中的诗句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及对母爱的歌颂,与游子吟表达的情感一致。A.与游子吟表达的情感不同,“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出自唐代张籍的秋思,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故答案为:(1)唐 手中线 身上衣 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母亲在儿子临行前为其缝补衣裳;(3)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4)A。【点评】我们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会背、会默写、能理解诗的大意及所表达的主题。3【分析】赠汪伦译文:李白乘
26、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解答】(1)考查了对诗歌场景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乙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2)考查了对诗歌的写作手法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乙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
27、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故答案为:(1)乙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2)乙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4【分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是一首送别词,写的是春末时节送别友人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别友人鲍
28、浩然时的心绪。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解答】(1)考查了标题含义和知识积累。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创作的词。这是一首送别词。词牌名是“卜算子”,词题是“送鲍浩然之浙东”,题目的意思是送别去浙东的朋友鲍浩然。类似的有关李白的诗作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考查对这首词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
29、舍与留恋。故选C。故答案为:(1)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送别去浙东的朋友鲍浩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C。【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5【分析】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解答】(1)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此诗的作者是于谦,这是一首咏物诗。(2)考查学生对写作手法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3)考查学生的
30、课外古诗积累。“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答案为:(1)于谦 C;(2)托物言志 不怕牺牲、为国尽忠;(3)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点评】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6【分析】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
31、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解答】(1)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可知,此诗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故表达诗人情感的字是“喜”。(2)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这句诗表现了春雨细腻轻盈的特点。(3)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花重”中“重”读“zhng”,意思是沉重。故选D。(4)考查学生对诗歌朗读语气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朗读这首诗适宜用赞美的语气朗读。故选C。故答案为:(1)喜;(2)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32、(3)D;(4)C。【点评】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得到。7【分析】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本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解答】(1)考查对诗歌
33、的掌握,结合对诗歌的诵读完成。(2)考查了对诗中重点字词的理解,结合对诗歌的理解及译文完成。(3)考查了对诗人的了解及对诗句的理解。结合前两句中的“明月”“关”可知,后两句中的“飞将”是汉朝名将李广,号称“飞将军”,是汉朝抗击匈奴的名将。(4)考查了对诗歌思想感情的了解。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对达了作者对戍守边关的将士的同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
34、塞战事,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洋溢着爱国激情。故答案为:(1)明月 长征 龙城 阴山;(2)只要 让;(3)唐 王昌龄 明月 边关 西汉名将李广;(4)对戍守边关的将士的同情。希望朝廷起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点评】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分析解答。8【分析】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
35、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地白”意为地面雪白,作者不写月光,其原因是十五之夜,满地的月光,皎洁、明净、素洁、清美、寂静。可以从“地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清冷的特点。使人联想起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本题考查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根据本诗景物描写和“秋思”这一提示词,可知表达的是诗人的离别思念之情。诗人不说自己的思念,而是以疑问语气问“落谁家”,含蓄
36、深沉地将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情感表达了出来。(3)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理解。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寂静。“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孤寂、怅然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月中的桂树。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副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更好地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友人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故答案为:(1)地白 凄清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2)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3)描绘了一副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以情写景,情景交融,更好地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友人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点评】学习诗歌时要求能基本能理解诗歌大意,通过反复自读,体会诗人主要表达的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理解,感受表达出来。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