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世界之初”-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685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2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单元“世界之初”-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八单元“世界之初”-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八单元“世界之初”-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八单元“世界之初”-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八单元“世界之初”-2023-2024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阅读第八单元“世界之初”阅读要素: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本单元紧密围绕“世界之初”这一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羿射九日黄帝的传说三篇课文、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及一个语文园地活动。课文的内容不仅有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祖先在原始森林生活的场景,还有以故事形式向学生展现的令人崇敬的远古英雄。神奇的想象塑造了绚丽斑斓的场景,创造出激动人心的故事,刻画出特点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让学生在阅读时能体会到想象的奇妙,感受到神话传说的特有魅力。其实,从古至今,人类都从未停止过对世界的探索和追寻。“世界之初”这一话题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旨在引导人们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

2、然景象发挥想象,猜想古人如何生活,想象远古时代生活的情景及生活趣味,这与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相关,与儿童内心深处的童真童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勾勒出了我们的祖先与原始森林的亲密关系,它深情地回望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写出了羿射九日的过程,表现了羿勇敢神武的英雄形象和不怕艰难险阻、一心为人民着想的品质。黄帝的传说是一篇神话故事,写黄帝为了人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创造发明出独特手推车和独木舟的故事,表现了黄帝的创造智慧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善,学生既可以通过文

3、本了解传说中的黄帝形象,又可以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想象力是个体通过想象而改造、重组表象,在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其实有关想象的内容在统编教材整体的编排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尤其是二年级下册专门针对“想象力”选取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文本: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句子,想象画面”旨在通过文本的阅读,培养学生根据词句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而这一单元则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发展与提升,进一步引导学生借助想象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是对祖先在森林中生活情景的想象、猜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品悟用词的准确,并

4、与想象相结合,体会祖先生活的简单、自由。随后学生可以结合现实和关键词进行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羿射九日借助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让学生体会想象的神奇,并分享交流神奇之处在哪里,旨在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黄帝的传说作为一篇传说故事,故事情节本身大多也是源自想象的,让学生借助提示讲讲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或者鼓励他们想象造好之后的情景,可以让黄帝的发明如何为人们造福更加形象化。语文园地八“字词句运用”板块,旨在引导学生结合真实情境,想象体会通过写外在来表现心情的方法。从以上课后练习中不难发现,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充分运用文本中蕴含的想象

5、因素,最大限度地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积极思考、想象,大胆表达,不断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阅读理解帝尧凿井尧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帝王,他非常关心老百姓的生活。有一次,国家发生了大旱,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为了喝水,人们只好跑到几十里外的大河去挑水,早上出门,晚上才能回到家。尧非常着急,连走路都在想办法。有一天,尧正在路上低头想问题,忽然看见路边有一些蚂蚁。他想:“蚂蚁不是也需要水吗?这么旱的天,蚂蚁还能活下来,那它们的洞底下一定有水源了。”他叫来一些百姓,让他们顺着蚂蚁洞往下挖土,挖到一人深的时候,土已经是湿漉漉的了。再挖一会儿,水果然出来了。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

6、水。从此,人们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了。1这个故事讲了古代的帝王尧老百姓_的生活。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发生了大旱B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连续几年没下一滴雨C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因为生活需要水D人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是蚂蚁惹的祸3“尧就让人们按照这个方法挖井取水。”“这个方法”指 ()A到几十里以外的大河里去挑水B顺着蚂蚁洞往下挖井取水C找到路边的蚂蚁和蚂蚁洞4读了这篇短文后,你想对尧说些什么?_二、我会阅读。大禹治水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

7、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鲧死后,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离开了家乡,一走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多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安居乐业,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5照样子,写一写。例:痛苦极了_极了_极了_极了6洪水泛滥带来哪些危害?请你用“_”画一画。7我会

8、选(填序号)。没有住的地方生命受到威胁没有粮食吃“大水淹没了田地”意味着( ),房屋被冲毁意味着( ),到处都是毒蛇猛兽意味着( ),因此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8大禹治水成功是因为( )(可多选)大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大家团结一心治水。洪水慢慢消退,后来没有了。大禹公而忘私。三、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练习。开天辟地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黑乎乎的,好像一个大鸡蛋。在这个“大鸡蛋”里,睡着一个巨人,他就是盘古。有一天,盘古突然醒了。他睁开眼睛一看,周围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见。盘古一生气,抢起拳头使劲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只听见哗啦一声,“大鸡蛋裂成了两半。轻的一半冉冉上升,变成了天;

9、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合拢,就双手撑着天,两脚躁着地,站在天地中间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高一丈。不知站了多少年,等到天地变得相当稳固,再也不会合拢了,盘古才放心地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传说他的身体变成了宇宙中的万物,太阳是他的左眼变的,月亮是他的右眼变的,星星是他的头发和胡子变的9联系上下文写出短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冉冉:_合拢:_10“大鸡蛋”是怎样裂成两半的?用“_”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11为了让天地变得稳固,盘古是怎样做的?( )(多选,填序号)双手撑着天,两脚踩着地,站在天地中间。站了很长时间,直到天地变得稳固才倒在地上。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10、12你认为这个故事哪些地方很神奇?请写出两点。_四、阅读与感悟炎帝创市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非常受人爱戴。后人称他为“炎帝”。 一天,炎帝经过一户农家。主人非常客气地留他吃饭。饭桌上摆满了各种谷物和蔬菜。主人抱歉地说:“家里只有这些吃的,要是有肉就好了!”炎帝关切地问:“那你们长年只吃这些东西吗?”主人叹了口气,说:“我们只会种庄稼,不会打猎,也不会捕鱼,一年到头,只能吃这些东西。”炎帝听了,心里很难受。 后来,炎帝经过一户猎人家。主人也留他吃饭。他家的饭桌上不仅有鹿肉、兔肉等各种兽肉,还有一些谷物和蔬菜。炎帝指着桌子上的蔬菜问:“这些是你们自己种的吗?”主人摆摆手,说:“不,这些东西

11、是我打猎经过一户农家的时候,拿兽肉跟他们换的。” 炎帝想:拿吃不完的东西,跟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真是个好办法!经过反复比较,他决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从此,每天正午的时候,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就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大家拿出自己多余的产品,换回自己需要的东西,一个个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老百姓觉得生活方便多了。 炎帝把交换物品的地方称作“市”,后来农村的赶集,就是由此发展而来的。13炎帝在猎人家吃饭时受到了什么启发?用“”画出来。14根据这个启发,炎帝想出了什么主意?用“_”画出来。15“市”的作用是_。16炎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的表述后面打“”。 (1)善

12、于思考。( ) (2)喜欢去别人家吃饭。( )五、课外阅读。女娲(w)造人在上古神话中,女娲是个神通广大的神。天地开辟(p)后,她看着四周的原野,觉得十分单调,总想添点什么。有一天,女娲来到一条小河边洗脸,河水照出了她的身影。她灵机一动,想让水中的影子和自己一起走动。大雨过后,河边的土变成了泥浆(jing),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的样子,放在地上。谁知一接触到地面,泥人就活了,变成了蹦蹦跳跳的小人儿,他们喊着“妈妈!妈妈!”,跑到女娲身边。女娲高兴地给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这便是“人”。她对自己动手做的小人儿很满意,因为她不再感到孤独。然后,她继续工作着,一心想让更多的生命来到大地上

13、。后来,女娲发现了一个快捷(ji)的方法,她取来一根枯藤(tng),伸入泥潭(tn)里,把搅浑了的泥浆向地面上挥洒,泥点儿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儿。就这样,人类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三五成群,走向森林,走向田野,大地上到处布满了人类的足迹。(有删改)17文章一共有_个自然段。18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周围( )孤单( )便捷( )19照样子写词语。(1)蹦蹦跳跳(AABB式)_(2)三五成群(带数字)_20故事中,人类是由()创造的。(填序号)A盘古B王母C女娲D夸父21她要造出人类是因为_。22她是怎样造出人类的?在文中相关内容的下面画“_”。六、短文阅读。铁杵磨成针王艳娥编写唐代大诗人李白小的

14、时候很贪玩,不爱学习。他的父亲为了让他成才,就把他送到学堂去读书,可是,那些经史子集很不好学,李白学起来很困难,就更加不愿意学了,有的时候还偷偷跑出学堂去玩。有一天,李白没有上学,而是跑到一条小河边去玩。他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蹲在小河边的一块磨刀石旁,一下一下地磨着一根铁棍。李白好奇地来到老婆婆身边,问道:“老婆婆,您在干什么?”“我在磨针。”老婆婆没有拾头,一边磨一边回答。“磨针?!把这么粗的铁棍磨成细细的绣花针,这什么时候能磨成啊!”李白脱口而出。这时,老婆婆抬起头,停下手,亲切地对李白说:“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很

15、受感动,心想:“是呀,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读书不也是一样吗?”李白转身跑回了学堂。从此以后,李白刻苦读书,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他见到就读,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选自榜样的力量,有删改)23根据意思从文中找词语,写在括号里。(1)不假思索,随口说出。( )(2)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的决心。( )24请用“_”画出老婆婆教育小李白的话。25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_。26李白是位著名的诗人,我知道他写的_和_。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寒号鸟片段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的地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着:“哆啰啰,哆啰啰

16、,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寒号鸟重复着哀号:“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做窝。”天亮了,太阳出来了,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27仿写词语,每组三个。得过且过(ABCB式)_哆啰啰(ABB式)_2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温暖( )懒惰( )29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照样子仿写一句。_30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_3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A做人要居安思危,不要得过且

17、过,应抓紧时间做一切该做的事。B做人要得过且过。参考答案1非常关心 2D 3B 4示例:尧,你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就找到了水源,为老百姓解决了吃水困难的问题。你真聪明!我也要像你一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为大家解决问题。【解析】略5开心 高兴 美丽 6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7 8【解析】5本题考查仿写词语。观察所给词语,仿照例词,写出“什么极了”,如:幸福极了、难过极了、伤心极了。6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可知洪水淹没田地,冲毁房屋,毒蛇猛兽伤害百姓和牲畜,这就是洪水泛

18、滥带来的危害。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大水淹没了田地”说明田地被淹,长不出粮食,意味着没有粮食吃,故选;“房屋被冲毁”意味着人们没有地方居住,故选;“到处都是毒蛇猛兽”说明毒蛇猛兽会伤害人类,意味着生命受到威胁,故选。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禹离开了家乡,一走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多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可知禹因治水过家门而不入,禹大公无私。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可知大禹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结合文章第自然段句子“他和大家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

19、最后流到大海里去。”可知大家齐心协力。文中洪水是被禹治好的,不是自己慢慢消退的。故选。9轻的一半慢慢地上升的样子。 天地合在一起。 10盘古一生气,抡起拳头使劲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 11 12示例:一是天地像鸡蛋一样,是合在一起的;二是盘古的身体变成了宇宙的万物。【解析】9本题考查的是词语解释。冉冉:慢慢地,(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结合短文可知是,轻的一半慢慢地上升的样子。合拢:合聚到一块儿。结合短文可知是天地合在一起。10本题考查语句理解。根据阅读分析可知第段中介绍“大鸡蛋”是这样裂开的“盘古一生气,抢起拳头使劲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只听见哗啦一声,“大鸡蛋裂成了两半。”11本题考查

20、的是短文内容的理解。根据阅读短文,第段“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合拢,就双手撑着天,两脚踏着地,站在天地中间,天每天升高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高一丈。不知站了多少年,等到天地变得相当稳固,再也不会合拢了,盘古才放心地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可知为了让天地变得稳固,盘古是双手撑着天,两脚踩着地,站在天地中间。站了很长时间,直到天地变得稳固才倒在地上。故选。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根据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出自己认为最神奇的地方即可。例:只听见哗啦一声,“大鸡蛋”裂成了两半。太阳是他的左眼变的,月亮是他的右眼变的,星星是他的头发和胡子变的。13拿吃不完的东西,跟别人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21、,这真是个好办法!14他决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带,让人们互相交换产品。15为大家交换物品提供地方 16(1) 【解析】略17四#4 18四周 孤独 快捷 19红红火火 开开心心 干干净净 九牛一毛 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20C 21她觉得四周的原野十分单调 22女娲顺手抓起一团黄泥,搓成娃娃的样子,放在地上。她取来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把搅浑了的泥浆向地面上挥洒,泥点儿变成了一个个小人儿。【解析】略23脱口而出 恒心 24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 25做事只要有恒心,不怕困难,天天坚持做,什么事都能做好。 26望庐山瀑布 静夜思【解析】23

2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1)脱口而出:不假思索,随口说出。在文中指李白没有经过思考就将话说出。(2)恒心: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达到目的的决心。在文中指做事要有持久不变的意志。24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文章第段中老婆婆的话“孩子,铁棒虽粗,可挡不住我天天磨。滴水能穿石,难道铁棒就不能磨成针吗?”是对李白的教育,教育李白只要有恒心,滴水能穿石,铁棒也能磨成针。2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概括。文章讲述了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告诉我们做一件事,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事情就能成功。2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识记。李白,字太白

23、,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著有李太白集,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27出尔反尔 一动不动 将心比心 白花花 明晃晃 乐呵呵 28寒冷 勤奋 29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西湖平静的像一面镜子。 30因为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所以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31A【解析】27本题主要考

24、查词语仿写。ABCB式词语,意思是说第一个字与第三个字不一样,第二个字与第四个字一样。这样的词语还有:讨价还价、知法犯法、将计就计等等。ABB式词语,意思是说第一个字不一样,第二个字与第三个字一样。这样的词语还有:绿油油、水灵灵、胖嘟嘟等等。28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温暖:使人心里觉得暖和。和暖。反义词还有:凄冷与冰冷等等。懒惰:偷懒;不喜欢费体力或脑力。不勤快。反义词还有:努力、勤劳、用功、积极等等。29本题主要考查修辞手法。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文中的比喻句可以定位到倒数第二自然段,这里将北风的声音比作狮子狂吼,将寒冷的崖缝比作冰窖。答案“西湖平静的像一面镜子。”将平静的西湖比作镜子。30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的识记、理解与分析能力。相关原文:“喜鹊一早飞出去,东寻西找,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3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 通过讲述一只喜鹊和一只寒号鸟对做窝过冬的态度、表现和结果,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一个哲理:要认真对待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懒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二年级下册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