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徐州卷第3-7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681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押徐州卷第3-7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押徐州卷第3-7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押徐州卷第3-7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押徐州卷第3-7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押徐州卷第3-7题 文言文阅读-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备战2024年徐州中考语文临考题号押题押徐州卷第3-7题文言文阅读徐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察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难度逐渐提高:徐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内容难度在逐年提高,考场内容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考查的文段、内容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课内的文言文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2 考查形式多样化:从材料的组合形式上看,除了常见的单篇(或节选)文言文外,两篇(段)对比阅读,诗文联读、以及群文阅读等形式逐渐增多。这要求考生能够适应多种阅读形式,灵活应对各种考查方式。3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包括理解文

2、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断句等。这要求考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4 强调能力层级:在考试要求中,增加了“能力层级描述”一栏,对于不同语文能力的考查,做了分层说明。这要求考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鉴赏能力和文言文应用能力。综上所述,徐州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察趋势呈现出内容难度提高、考查形式多样化、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强调能力层级等特点。考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年份/题号考点2024年考向预测20233-7内容理解、文言

3、划分、语句翻译、主题分析1. 语句划分必考2. 文言字词解释必考3. 语句翻译必考4. 内容理解概括分析必考20224-7内容概括、文言划分、语句翻译、主题分析20215-8内容概括、文言划分、语句翻译、主题分析(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

4、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选自刘向新序【乙】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选自司马迁史记吴太伯世家)【注】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问候。嗣君:继位的君主。倍:同“背”,违背。【丙】咏睢宁(明)杨于臣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

5、一项是()A顾反,则徐君死于楚始一反焉B然吾心许之矣潭中鱼可百许头C北遇徐君北山愚公者D以过徐君人恒过,然后能改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2)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4请对【丙】文“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作简要赏析。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徐君想要季子的宝剑,季子“心许之”,待完成出使任务后即了却心愿。“季子挂剑”是诚信的象征,也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B两千多年来,包括司马迁、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由此可见“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C【甲】【乙】两文除了写季子,还写了从者,从者的

6、言行既对季子的形象起到了衬托作用,又使情节发展出现起伏。D同是“季子挂剑”的故事,【甲】文记述最详尽,【乙】文次之,而【丙】文仅用了“季札报徐君,冢树挂剑锋”寥寥十个字,由此可见【甲】文的记述最真实可信。(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邪?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

7、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邪?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注岁:收成。彻;除,摘下。环瑱(tin):古代垂挂在冠冕两侧的玉质饰物。6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7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书未发无从致书以观B使者不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臣奉使使威后使内外异法也D何以王齐国陈涉乃立为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8、。(1)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2)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9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赵威后先问齐国的收成如何,老百姓情况如何,最后才问到齐王是否无恙。这充分显示了赵威后作为一位政治家的民本思想。B从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批评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她的重用贤人、赏罚分明的政治文化见解。C全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充分提升了文势。D钟离子、叶阳子和婴儿子这三位贤士孝女是帮助齐国治理的有德之人,却没有得到重用。赵威后以“无恙邪(乎)”发问,弦外之音是对齐王的指责。(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阅读文言

9、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澶渊,东流入钜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锸,畜土石,积刍茭,完窒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瞻衣制履展,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样、载糗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澶渊,未暇及徐。子瞻曰:“澶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

10、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注】:澶渊:古湖泊名。被:遭受,蒙受。10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B使民具畚锸此人为具言所闻C方水之淫也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D水虽复至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澶渊

11、诚塞,徐则无害。(2)故水既去,而民益亲。1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分析一、文言文词汇的掌握文言文

12、中使用的词汇与现代汉语有所区别,中考中经常会考查学生对这些特殊词汇的掌握情况。学生需要熟悉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连词、介词等,以及它们的不同用法。比如,“走”在文言文中是“跑”的意思,“妻子”则是指“妻子和儿女”,这些都是现代汉语中不常见的用法。二、句子结构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常常省略主语、宾语等成分,而且语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能够正确分析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甚矣,汝之不惠”这句话,主语“汝之不惠”被放在了句末,学生需要理解这种特殊的语序。三、篇章内容的理解中考文言文

13、阅读还会考查学生对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的整体意思,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同时,还需要注意文章中的细节,如人物的性格、事件的经过等,这些都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四、修辞手法的识别文言文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学生需要能够识别这些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比如,“烽火戏诸侯”这句话就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激烈。五、文化背景的把握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理解文言文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内容。这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整体意思和

14、作者的观点态度都非常重要。综上所述,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主要包括词汇的掌握、句子结构的理解、篇章内容的理解、修辞手法的识别以及文化背景的把握等方面。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下,未得知名。烦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郞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15、,上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再拜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民曰,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16、”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合齐、赵共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兵败散而还。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数以策干项羽执策而临之B信数与萧何语广故数言欲亡C具礼,乃可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大王之入武关行天下之大道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7、()A韩信出身贫寒,却不甘居人后。先后投奔项梁、项羽都因不受重用而逃走;又投奔刘邦,也因不受重用再次逃走。B韩信才华出众,深受萧何赏识。萧何在韩信逃离时,毫不犹豫追回了他,又极力请求刘邦礼待重用韩信。C韩信见识独到,颇能看清形势。他冷静分析了刘邦和项羽的优劣形势,指出刘邦夺取天下的关键是民心。D韩信足智多谋,善于带兵打仗。刘邦与齐王、赵王合击楚军却大败,韩信收集了败军,在彭城击败了楚军。(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

18、:“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节选自百战奇略)【乙】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节选自孙武孙子兵法,有删节)【注】:正合:以正兵抵挡敌人。奇胜:集中主力从敌侧后寻其弱点,

19、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丙】高祖自淮南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作歌,令儿皆和习之。沛宫,又名“歌风台”,今县治东南旧泗水岸,数毁数筑。明唐寅伯虎,尝游此台并赋诗于其画,诗云:“此地曾经王辇巡,比邻争睹帝王身。世随邑改井犹存,碑勒风歌字失真。仗剑当时冀亡命,入关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虽物是人非,伯虎慨之,甚矣!1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1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融亦以为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悉如外人C数毁数筑珠可历历数也D故善出奇者既克,公问其故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0、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2)终而复始,日月是也。21请赏析【丙】文古诗的最后两句。22下面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写了战争,但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B【乙】文主张战斗时只要分散敌军兵力就能一招制敌,【丙】文虽未提及战争,但能感受到唐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C【甲】文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则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兵法的奥妙。D【甲】文用苻坚的大败告诫我们不可骄傲轻敌;【丙】文中的“歌风台”,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筑此台以纪之。(三)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宋世良,字符友,广平人。年十五,便有胆气,应募从军北

21、讨,屡有战功。寻为殿中侍御史,诣河北括户,大获浮惰。还见汲郡城旁多骸骨,移书州郡,令悉收瘗。其夜,甘雨滂沱。还,孝庄劳之曰:“知卿所括得丁倍于本帐,若官人皆如此用心,便是更出一天下也。”出除清河太守。世良尤善治术在郡未几声问甚高。郡东南有曲堤,成公一姓阻而居之,群盗多萃于此。人为之语曰:“宁度东吴、会稽,不历成公曲堤。”世良施八条之制,盗奔他境。民又谣曰:“曲堤虽险贼何益,但有宋公自屏迹。”后齐天保中大赦,郡先无一囚,群吏拜诏而已。狱内稆生,桃树、蓬蒿亦满。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其冬,醴泉出于界内。及代至,倾城祖道。有老人丁金刚泣而前,谢曰:“已年九十,记三十五政,君非唯善治,清亦彻底。今

22、失贤君,民何济矣。”莫不攀援涕泣。除东郡太守,卒官。世良强学,好属文,撰字略五篇、宋氏别录十卷。与弟世轨俱有孝友之誉。(选自北齐书列传卷四十六,有删改)【注释】括户:登记户口。浮惰:虚浮不实、懈怠。痤(y):埋葬。稆(l):野生的庄稼。23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世良尤善治术在郡未几声问甚高。2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还见汲郡城旁多骸骨见往事耳B孝庄劳之曰上自劳军C曲堤虽险贼何益益慕圣贤之道D卒官卒获有所闻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若官人皆如此用心,便是更出一天下也。(2)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26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宋世良不仅骁勇善战

23、,足智多谋,博学好文,更有一颗体恤百姓贫苦的仁爱恻隐之心。B选文在塑造宋世良这一人物时,主要采用语言描写突出其形象。C宋世良任殿中侍御史时,百姓告诉他强盗聚集之事,他便立即施行八条制度,清除贼寇的踪迹,百姓因此用歌谣称赞他。D宋世良深得百姓爱戴,因而在他离开任职的清河县时,没有人不“攀援涕泣”的。(四)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甲】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宋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释】此首写春日画船载酒宴游之乐事,当作于公元1049公元 1050年,词人贬官颍州任上。六: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尊:同“樽”,古代的盛酒

24、器具。【乙】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崇宁、大观间,海外诗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丙】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改封大国。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故中书之议,不与众同。太后出手书,许帝称亲,尊王为皇,王夫人为后。帝不敢当。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神宗初即位,欲深护修。访故宫臣孙思恭,

25、思恭为辨释,修杜门请推治。帝使诘思永、之奇,问所从来,辞穷,皆坐黜。修亦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明年,迁兵部尚书、知青州,改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辞不拜,徙蔡州。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谥曰文忠。(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注释】棐(f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止散青苗钱:前一期青苗钱的本息农民未能如期支付时,要停发下一次的青苗钱。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

26、,减少政府损失,缓和社会矛盾。27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28解释下列加点字。(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2)访故宫臣孙思恭(3)辞不拜(4)修以风节自持2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同的一项是()A前后类如此佛印绝类弥勒B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既数被污蔑同舍生皆被绮绣D及守青州及鲁肃过寻阳3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31下面对【甲】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景,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欢娱的景象;下片着重议论,阐述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感受。B下片“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

27、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C本词亦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D本词语言清丽质朴,意境疏放清旷,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32欧阳修谥号为“文忠”。请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和醉翁亭记分析原因。【知识小卡片】谥号: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比如汉武帝,在位时大,赞其“威强睿德”举用兵击败匈奴,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常见名臣的谥号如文正(范仲淹)、忠武(诸葛亮)等。(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父仲卿,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终秘书郎。愈生三岁而孤,

28、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郑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会董晋为宣武节度使,表署观察推官。晋卒,愈从丧出,不四日,汴军乱,乃去。华阴令柳涧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报而刺史罢。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按其狱,贬润房州司马。愈过华以为刺史阴相党,上疏治之。既御史覆问,得润赃,再贬封溪尉。愈坐是复为博士。既才高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谕。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虑,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

29、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天促,言何乖刺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镇州乱,杀田弘正而立王廷凑,诏愈宣抚。既行,众皆危之。元言:“韩愈可惜。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官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曰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愈大声曰:“天子以公为有将帅材,故赐以节,岂意同贼反邪?”语未终,士前奋曰:“先太师为国击朱滔,血衣犹在,此军何负,乃以为贼乎?”愈曰:“以为尔不记先太师也,若犹记之,固善。天宝以来,安禄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孙在乎?亦有居官者乎?”众曰:“无。”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归朝廷,官中书令,父子受旗节;刘悟李佑皆大镇。此尔军

30、所共闻也。”众曰:“弘正刻,故此军不安。”愈曰:“然尔曹亦害田公,又残其家矣,复何道?”众欢曰:“善。”廷凑虑众变,疾使去。因曰:“今欲廷凑何所为?”愈曰:“神策六军将如牛元翼者为不乏,但朝廷顾大体,不可弃之。公久围之,何也?”廷凑曰:“即出之。”愈曰:“若尔,则无事矣。”会元翼亦溃围出,廷凑不追。愈归奏其语,帝大悦。选自新唐书韩愈传33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七处)穆宗亦悔诏愈度事从官无必入愈至廷凑严兵迓之甲士陈廷既坐廷凑日所以纷纷者乃此士卒也。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愈言讦悟,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2)涧讽百姓遮索军顿役直,后刺史恶之,

31、按其狱,贬润房州司马。35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童年孤苦,勤勉好学。他三岁成了孤儿,依靠兄嫂生活,很小就用功读书,每天记诵数干字的功课,成人后,通晓六经、诸子百家的学说,并考中进士。B韩愈为人耿直,直言敢谏。华阴县令与前后两任刺史之间的矛盾,本来与他无关,但他却为华阴县令打抱不平,上疏谴责前后两任刺史官官相护,请求予以惩罚。C韩愈敢于抗争,大力排佛。宪宗遗使迎接佛骨舍利入宫廷,韩愈上书抵制,且在奏疏中提到东汉引入佛教之后,历代皇帝都寿命不长,因此触怒宪宗,想将他处死。D韩愈不惧危险,招抚叛军。镇州叛乱后,韩愈受皇帝重托,到军中平叛。他恳求王廷凑放了牛元翼,王廷

32、凑答应了他,牛元翼因此突围而出。36镇州反叛后,韩愈是如何成功招抚叛军的?请简要说明。(六)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吕蒙从权征讨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攻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

33、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岂徒武将而已乎!(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有删改)【注释】权:孙权。袭肃:人名。甘宁:人名。蹙(c):急迫。立屯:安营扎寨。谲(ju):欺诈,招降。37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3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进攻其城以其境过清B权善其言是可谓善学者矣C瑜使甘宁前据夷陵可据理臆

34、断欤D宁困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1)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於义宜益不宜夺也。(2)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40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吕蒙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军队击败陈就、曹军等体现了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可贵品质。B黄祖能够被成功擒拿,是因为吕蒙率先击败了对方将领陈就,所以首要的功劳应属于吕蒙。C益州将领袭肃带领军队前来依附,吕蒙对袭肃的行为称赞有加,并把军队直接归还给了袭肃。D吕蒙在营救甘宁时,留下凌公绩,并保证凌公绩能固守十日,说明他了解部下,知人善任。(七)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春日登云龙山憩放鹤

35、亭清阎焜贞百仞冈头碧可攀,凭栏放眼到尘寰。二分红杏三分柳,万里黄河九里山。乱石盘盘羊可叱,晴云冉冉鹤知还。风流仿佛今仍在,春水时鸣涧谷间。【注】黄河:黄河故道,由徐州城西北,经东北绕流东南。九里山:在云龙山西北十余里。【乙】游云龙山记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许,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故名。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此为得之。山一名石佛。唐昭宗时,时溥为节度使,朱全忠遣子友裕败溥军于石佛山下,即其地也。丙寅冬,自京师之官南都。十一月乙酉过徐,欲登兹山,以览其胜。都司周君寅之与予联舟,实陪以行。午抵山麓,跻磴而上。入寺,观所谓石佛者,像仅半躯,崇可二丈,广倍之。左右侍卫之像,

36、皆凿石所为。山之阴,度黄茅岗,忆苏文忠公诗“乱石如羊”之句,瞻眺久之。其下即宋张山人放鹤亭故址,苏公所与记者,后之人创三贤堂于上。三贤,为昌黎韩子、苏公暨陈师道。盖昌黎尝为州推官,苏公尝知州事,师道则州人而教授于学者也。升高而望,一州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诚有如苏公所云。而子房、楚王二山,至戏马之台,皆历历在目,予窃有感焉。徐为古战争地,而楚汉其尤也。方高帝之起丰沛,子房佐之,百战蹙项,竟有天下。使当时而无子房,汉之为汉,殆未可知。然则项氏之灭,虽谓子房灭之可也。彼淮阴侯者,功非不伟,直搏兔迳鹿辈耳,乌足以望子房!而今皆云散鸟没,消歇不存。千载之下,遗迹断碑,荒林烟草,适足以资人之慨叹,

37、而逸民高士,乃独笑傲其间而已。予于是知功名之累人,不如幽闲之肆志也。虽然,予欲逃名而未能者,安得雪月之夕,悲歌剧饮于斯,以续招鹤之辞?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侯。(选自明都穆游云龙山记)【注】州志:徐州志。姑:姑且,暂且。41请赏析甲诗颈联。42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元朱泽民记谓宋武帝微时尝憩宿于是有云龙旋绕之异4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观所谓石佛者此岳阳楼之大观也B崇可二丈,广倍之请广于君C山之阴阴风怒号D诚有如苏公所云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4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1)云龙山在徐州城南二里许,州志谓山有云气,蜿蜒如龙,

38、故名。(2)山人有知,能不泠然御风来耶?姑记之以俟。45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诗描写作者春日憩于云龙山顶放鹤亭所见周围的美丽景色,赞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B乙文首段写了云龙山的位置,历史渊源和得名的由来。C甲诗和乙文中都表现出作者对历史风云变幻的感慨和对隐逸于山林自由生活的向往。D甲诗和乙文都表现出对古时风流雅士的羡慕和赞赏。其实身在哪里不是最重要的,要有一颗超脱的心,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参考答案真题在线(2023江苏徐州中考真题)1嗣君曰 / 先君无命 / 孤不敢受剑2A 3(1)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2)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

39、来。4“泗水南”指地理位置,“高台”指当年季札挂剑之处;“至今”交待了挂剑赠人、一诺千金的故事一直在流传;“芳踪”是指“挂剑赠人”的事、遗址还都有迹可循,千古流传;这两句话高度赞扬了季札重情义、重然诺的美好品德。5D【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继位的国君说:“先君没有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故断为: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同“反”,均译为“返回”;B动词,答应/助词,表约数,左右;C动词,北行/名词,北边;D动词,经过/动词,犯错;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

40、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1)从者:随从;止:制止;以赠:用来作赠礼;(2)好:喜爱;弗敢言:指不好意思说出来。4本题考查诗句赏析。“至今泗水南,高台遗芳踪”意思是:到如今泗水的南面,高台上传送着他的美名。“至今”指到现在;说明到现在还在流传,表现故事流传之久;“泗水南”点明地理位置;“高台”指当年季札挂剑之处;“芳踪”,指美名。徐君观赏宝剑时,虽没说出,神色间却流露出想要的意思,后来在季子返回徐国,徐君已经死在楚国,于是季子选择“挂剑赠人”,表现了季札重情义、重然诺的美好品德,而现如今还在流传着这样的故事,表现了对其的赞扬。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不能仅根据故事详尽与否来

41、判断故事是否真实,司马迁、刘向、杨于臣在内的许多文人都在作品中记述或提到过季子的事迹,可见“季子挂剑”的可信度很高;故选D。【参考译文】:【甲】延陵季子要向西出使晋国,佩戴着宝剑去拜访徐国国君。徐君观赏宝剑时,虽没说出,神色间却流露出想要的意思。延陵季子因为还要出使中原大国,所以没有献给他,但心里已经决定要给他了。等完成了出使晋国的使命后,季子返回徐国,徐君已经死在楚国了,季子于是解下宝剑交给继位的国君。他的侍从阻止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可以赠送他人。”延陵季子说:“我不是用来送人的。此前我来徐国,徐君观赏我的剑,虽没说出来,神色间却流露出想要的意思。我因为还要到中原大国访问,就没有献给他。

42、虽然如此,我心里已经决定给他了。现在徐君死去我却不给他剑,这是欺骗自己的良心。因为吝惜宝剑而欺骗自己的良心,正直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于是解下宝剑交给继位的国君。继位的国君说:“先君没有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便把剑挂到徐君墓地的树上离开了。【乙】季札刚出使时,北行时造访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爱季札的宝剑,嘴上却不好意思说出来。季札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但因(自己)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所以没把宝剑献给徐君。出使回来又经过徐国,徐君已死,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树木之上才离开。随从人员说:“徐君已死,又把宝剑给谁呀?”季子说:“不对,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怎能因为徐君之死我就违背我自己

43、的心愿呢!”【丙】季札回报徐君,坟前的树,上挂着剑锋。到如今泗水的南面,高台上传送着他的美名。(2022江苏徐州中考真题)6彻其环瑱 / 至老不嫁 /以养父母7B 8(1)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收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2)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9C【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摘掉耳环等装饰品,到老不嫁,来奉养父母。“彻其环瑱”“至老不嫁”是北宫之女的两种做法,中间要断开;“以养父母”是她的目的。据此可断为: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

44、词义。A书:名词,信/名词,书籍;B说:同“悦”,喜悦/同“悦”,喜悦;C使:动词,出使/动词,造成;D王:名词动用,治理/名词,大王;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岁:收成;民:百姓;岂:难道不是;先:以为先;后:以为后;(2)然:这样;苟:如果;何以:凭什么,哪里。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C全文围绕一个“民”字,以赵威后对齐国使者的问话为主,第一段有问有答,第二段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提升了文势。因此“问话一贯到底,却问而不答,问而无答,问而不必答”表述错误;故选C。【参考译文】:齐国国王派遣使者去问候赵威后。书信还没有启封,威后就问使者说:“今年的收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好吗?”使者不高兴,说:“下臣奉齐王的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来,现在您不问齐王,反而先问收成和百姓,岂不是把贱的放在前面,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如没有收成,哪里有百姓?假如没有百姓,哪里有国君?因而有所问,能不问根本而问末节的吗?”威后进而又问他说:“齐国有个处士叫钟离子,平安无事吗?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