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6104 上传时间:2024-04-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创构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的重要前提,是在与西方诗学的比较中把握中国传统诗学的精髓,构筑民族性的新诗理论大厦。对自身进行辩证反思,接通现代诗学的中国血脉,从传统寻求创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美学使命。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在诗学形态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第一,中国传统诗学是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的,而西方诗学注重分析性、抽象性、系统性。中国诗学与禅学从来相通,对此,中国古论有许多说法。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辩中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

2、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甲)诗禅相同也好,诗禅相似也好,都是在“悟”字上实现诗禅相通。(乙)“悟”是一种整体体验。所以,中国诗学不像西方诗学那样去将诗歌作分解的概念的剖析。(丙)中国诗学的“悟”,是不用公式和概念去破坏那无言的整体的诗美。它力求使诗保持为诗,让诗的魅力在“悟”中更加妙不可言,而不是相反。(丁)“悟”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一种融合,是诗学家进入诗的内部化为诗本身。西方诗学更倾向科学,中国诗学更倾向艺术。科学的特点是客观性、逻辑性、精确性、规范性;而艺术的特点是主观性、直觉性、模糊性、情绪性。在东方人看来,领悟式的诗学更高妙。或者,假如说西方诗学是一种科学的话,那么中国诗学

3、最多只是一种前科学或后科学。当然,就中国传统诗学的整体而言,其实是有一个含有本体论、创作论、鉴赏论在内的无所不包的理论体系的,而且是把诗歌保存为诗的、既具有理论魅力又具有诗歌魅力的理论体系。中国现代诗学应当保持领悟性、整体性、简洁性的形态特征,同时又在系统性、理论性上向西方诗学有所借鉴。 第二,中国传统诗学经常运用类概念,而西方诗学总是运用纯概念。由领悟性、整体性、经验性出发,很自然的,中国诗学尽量避免公式与概念。即使在非进行理论概括不可的时候,它往往也背对完全抽象的纯概念,而是去寻觅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类概念。西方诗学家使用的纯概念具有精确性,然而,对诗学而言,精确也许就是不精确:用解剖刀将

4、一只小白鼠肢解研究,这样的研究也许是精确的,可惜,被解剖者的生命却被解剖刀夺走了。类概念具有模糊性,对诗学而言,模糊也许就是精确,更接近诗美本身。西方诗学变圆为方,中国诗学以圆说圆,以方说方。莱辛一部拉奥孔,从拉奥孔的哀号出发,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从各个方面论述诗与画的异质。中国诗学却似乎是“零散”的,给人“砖瓦”的感觉。在诗学论著的篇幅上,西方诗学用墨如泼,中国传统诗学惜墨如金;西方诗学能言善辩,中国诗学“大辩若讷”;西方诗学跃动,中国诗学沉静;西方诗学健谈,中国诗学寡言。与此相应,在文体形式上,中国传统诗学比较多样。有论诗的诗,也有论诗的书信,但基本范式是诗话。最早的诗话是钟嵘的诗品,宋代欧

5、阳修的六一诗话原来就叫诗话,这是第一部正式以“诗话”为名称的著作。欧阳修或讲诗坛掌故轶事,或评诗歌巧思妙句,随性而发,处处真知灼见。其后的诗话,尤其是清诗话,在系统性、明确性、专门性上日广日深,成就很高。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在方法论上从西方诗学有所借鉴,加强了诗话的逻辑性和理论性,实现了这一诗学形式的现代转型。传统诗话章节短小,简便灵活,不拘一格,运用生动的类概念,随处格言警句,所以精彩纷呈,辐射力强。司空图谈二十四诗品中的“含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在现代诗学里,艾青的诗论多次再版绝非偶

6、然,它和这本著作的诗话形式是有关的。诗论这样谈意象:“意象:翻飞在花丛,在草间,在泥沙的浅黄的路上,在静寂而又炎热的阳光中它是蝴蝶当它终于被捉住,而拍动翅膀之后,真实的形体与璀璨的颜色,伏贴在雪白的纸上。”这样的诗话颇有古风。诗论写得颇有诗人风度,艾青不是在诗之外说诗,也不是在诗之上说诗,而是作为一位诗人在诗之内说诗,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又有一个理论框架,诗论成为现代诗学的经典诗话。 言称西方,不去本土化处理西方诗学的精华,而是生硬地照搬西方诗学的理论框架和把玩西方诗学术语,看轻现代诗学的中国血脉,这样的诗学并不能将新诗引向发展。与传统诗学的血脉脱节的诗学,只能造成新诗创作和新诗运动的衰落。接

7、通中国血脉,实在是中国现代诗学的当务之急。(摘选自吕进接通现代诗学的中国血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诗学和中国禅学的很多特性是一直相通的,尤其体现在“悟”字上。B中国传统诗学就是在进行理论概括时,也往往使用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类概念。C中国传统诗学的文体形式可以是诗,也可以是书信,但基本范式却是一致的。D中国传统诗学实现了现代转型,借鉴了西方诗学方法论的人间词话即为证明。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构筑具有中国民族性的新诗理论体系,从传统寻求创新是主要途径。B中国传统诗学与西方诗学相比,虽科学性欠缺很多,但艺术性却

8、更明显。C这篇选文运用总分总式结构,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呈现出西方诗学的特点。D这篇选文属于学术类文章,语言却灵活生动,颇有中国传统诗话的特色。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选文中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 B人们常说:“诗人有祖国,诗歌无国界。”C我们讲西洋,讲近代,也不知不觉中会远及中国,上溯古代。钱钟书D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李东阳4下面一段文字,在原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 )禅学的核心就是“悟”,即“无明”(禅学用来指“人们自身心智的造做”的术语)之雾散尽之后的一种心境,一种特殊体验。这种体验是无言的,静默的,“哑子吃蜜

9、”“如人饮水”的。中国诗学的核心也在这个“悟”字上。A甲 B乙 C丙 D丁5结合全文,概括分析下面文字体现的清代诗学特点。(6分)清代一瓢诗话评杜甫:“作诗必先有诗之基,基即人之胸襟是也。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千古诗人推杜浣花,其诗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忧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由有胸怀以为基。如时雨一过,天娇百物,随地而兴,生意各别,无不具足。”(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初 冬萧红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遇见了

10、我的弟弟。“莹姐,你走到哪里去?”“随便走走吧!”“我们去吃一杯咖啡,好不好,莹姐。”咖啡店的窗子在帘幕下挂着苍白的霜层。我把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搭在衣架上。 我们开始搅着杯子铃啷的响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我摇了头,我说:“你们学校的篮球队近来怎么样?还活跃吗?你还很热心吗?”“我掷筐掷得更进步,可惜你总也没到我们球场上来了。你这样不畅快是不行的。”我仍搅着杯子。也许飘流久了的心情,就和离了岸的海水一般,若非遇到大风是不会翻起的。我开始弄着手帕。弟弟再向我说什么我已不去听清他,仿佛自己是沉坠在深远的幻想的井里。我不记得咖啡怎样被我吃干了杯了。茶匙在

11、搅着空的杯子时,弟弟说:“再来一杯吧!”女侍者带着欢笑一般飞起的头发来到我们桌边,她又用很响亮的脚步摇摇地走了去。也许因为清早或天寒,再没有人走进这咖啡店。在弟弟默默看着我的时候。在我的思想凝静得玻璃一般平的时候,壁间暖气管小小嘶鸣的声音都听得到了。“天冷了,还是回家好,心情这样不畅快,长久了是无益的。”“怎么!”“太坏的心情与你有什么好处呢?”“为什么要说我的心情不好呢?”我们又都搅着杯子。有外国人走进来,那响着嗓子的、嘴不住在说的女人,就坐在我们的近边。她离得我越近,我越嗅到她满衣的香气。那使我感到她离得我更辽远,也感到全人类离得我更辽远。也许她那安闲而幸福的态度与我一点联系也没有。我们搅

12、着杯子,杯子不能像起初搅得发响了。街车好像渐渐多了起来,闪在窗子上的人影,迅速而且繁多了。隔着窗子,可以听到喑哑的笑声和喑哑的踏在行人道上的鞋子的声音。“莹姐,”弟弟的眼睛深黑色的。“天冷了,再不能飘流下去,回家去吧!”弟弟说,“你的头发这样长了,怎么不到理发店去一次呢?”我不知道为什么被他这话所激动了。也许要熄灭的灯火在我心中复燃起来,热力和光明鼓荡着我:“那样的家我是不想回去的。” “那么飘流着,就这样飘流着?”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他的杯子留在左手边,另一只手在桌面上,手心向上翻张了开来,要在空间摸索着什么似的。最后,他是捉住自己的领巾。我看着他在抖动的嘴唇:“莹姐,我真担心你这个女浪人

13、!”他牙齿好像更白了些,更大些,而且有力了,而且充满热情了。为热情而波动,他的嘴唇是那样的退去了颜色。并且他的全人有些近乎狂人,然而安静,完全被热情侵占着。出了咖啡店。我们在结着薄碎的冰雪上面踏着脚。初冬,早晨的红日扑着我们的头发,这样的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弟弟不住地在手下摇着帽子,肩头耸起了又落下了;心脏也是高了又低了。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市街。停在一个荒败的枣树园的前面时,他突然把很厚的手伸给了我,这是我们要告别了。“我到学校去上课!”他脱开我的手,向着我相反的方向背转过去。可是走了几步,又转回来:“莹姐,我看你还是回家的好!”“那样的家我是不能回去的,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

14、的父亲的豢养”“那么你要钱用吗?”“不要的。”“那么,你就这个样子吗?你瘦了!你快要生病了!你的衣服也太薄啊!”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充满着祈祷和愿望。我们又握过手,分别向不同的方向走去。太阳在我的脸面上闪闪耀耀。仍和未遇见弟弟以前一样,我穿着街头,我无目的地走。寒风,刺着喉头,时时要发作小小的咳嗽。弟弟留给我的是深黑色的眼睛。这在我散漫与孤独的流荡人的心板上,怎能不微温了一个时刻?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开头“初冬,我走在清凉的街道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也暗示我孤寂的心境。B弟弟劝我回家,我摇头并岔开话题,询问弟弟学校篮球队的事,因为与在意自己

15、的处境相比,我更关心弟弟的生活。 C弟弟凭自己的理解说我“心情这样不畅快”,而我用反问的方式矢口否认,说明弟弟虽然关心我,但并不理解我。D“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这句话暗示我与父亲有着不可调和的思想观念冲突。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本大量的人物对话交代了我与弟弟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各自的心情及彼此间的感情,体现了我的倔强和弟弟的热情。B文本着力描写“女侍者”和“外国女人”,反衬了我孤寂的心境,同时也说明我与弟弟交谈时心不在焉的状态。C我和弟弟走出咖啡店,“红光使我感到欣快和寂寞”,“红光”象征弟弟的关爱,面对弟弟的关爱,我的内心是矛盾的。

16、D“渺小的同情者和被同情者离开了街市”暗含了对比手法,相较父亲的高大形象,我和弟弟都是渺小的。8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弟弟的眼睛是深黑色的”在文本中出现了多次,每次表达的内涵都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内涵。(5分) 9萧红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现代女作家,她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种文体被称为“萧红体”,请你根据文本简要分析这一文体的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

17、。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选自左传隐公五年,有删改)材料二 游宴之逸,人君之所乐也;谏诤之直,人君之所不乐也。以其所不乐而欲夺其所乐,此人臣之进谏所以每患其难入也。然则进谏之道将奈何?曰:进谏之道,使人君畏吾之言,不若使人君信吾之言;使人君信吾之言,不若使人君乐

18、吾之言。戒之以祸者,所以使人君之畏也;论之以理者,所以使人君之信也;悟之以心者,所以使人君之乐也。举天宝之乱,而不能辍敬宗骊山之行;举台城之围,而不能解宪宗佛骨之惑。岂非徒以祸戒之,而未尝以理论之耶?论朝会之礼,而不能止庄公之观社;论律吕之本,而不能已景王之铸钟。岂非徒以理论之,而未尝以心悟之耶?盖祸固可使人畏,然遇骄慢而不畏者,则吾说穷矣;理固可使人信,然遇昏惑而不信者,则吾说穷矣。臧僖伯之谏隐公,先之以不轨不物之祸,次之以蒐狩治兵之理,其言深切著明,可使人畏,可使人信,然讫不能回隐公观鱼之辕者,殆未尝以心悟之也。彼隐公之心方溺于观鱼之乐虽有显祸将不暇顾虽有至理将不暇信。僖伯无以开其心,而徒

19、欲夺其乐,亦疎矣。吾尝论之:人君之游宴,畏人之言而止者,是特不敢为,而未知其不当为也;信人之言而止者,知其不当为,而未知其不足为也。惟释然心悟,然后知其不足为;知其不足为,虽劝之为,亦不为矣!(选自吕祖谦东莱博议,有删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彼A隐公之心B方C溺D于观鱼之乐E虽有显祸F将不暇顾G虽有至理H将不暇信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事,文中指祭祀与军事,左传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语,即是此意。B辍,停止,中断,与种树郭橐驼传中

20、“辍飧饔以劳吏者”的“辍”意思相同。C律吕,校正乐律的器具,代指音律、乐律,也喻指准则、标准。文中指音律、乐律。 D回,回转,掉转,与离骚中“回朕车以复路兮”的“回”意思和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臧僖伯之所以谏阻隐公前往棠邑观鱼,是因为国君一举一动要遵循法度准则,做好臣民的表率,否则将导致乱政。B面对臧僖伯的直言谏阻,鲁隐公仍然执意远离国都前往棠邑,“吾将略地焉”形象地揭示出其知错不改的性格特征。C进谏因“公将如棠观鱼”而起,但谏辞中对此事没有具体触及,表明臧僖伯进谏的重点在守礼之理而不在具体事件。D吕祖谦认为臧僖伯的谏言层层推进,深刻恳切,

21、显著明白,但其进谏内容和方式有失偏颇。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公不射,古之制也。(4分) (2)惟释然心悟,然后知其不足为;知其不足为,虽劝之为,亦不为矣!(4分) 14关于“进谏之道”,吕祖谦有怎样的主张?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春日怀秦髯李彭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22、“快晴”揭示春日乍雨还睛的天气变化,“萧萧”点明山雨的凄清寒冷,体物细腻。B领联写雨后春花、春草的生机勃勃的动人姿态,正是对首联“郊园物物”的具体展开。C颈联诗人自伤老病,“病躯却怕酒壶倾”与杜甫“潦倒新停浊酒杯”颇有异曲同工之妙。D尾联“日边”一语双关,既指春日暖阳,又暗用典故,喻指国都、京师,含蓄蕴藉。16论者评价此诗“波澜起伏,抑扬映衬,用尽其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波澜起伏,抑扬映衬”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过秦论中写秦军追击九国败兵时,用“_,_”两句写惨败之状,衬托秦国兵力之强大。(2)子路、曾皙、冉

23、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比较谦逊,只谈小国“足民”,还特意强调“_,_”,更是主动表达了谦逊的态度。(3)“鹿”音同“禄”,世人常将其作为“长寿安康、仕途美好”的象征;“鹿”幽居山林,生活习性恬淡安静,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或其他情怀,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与执著同行,也就注定要(A),但执著告诉我们:“阳光总在风雨后。”与执著同行,也就注定要面对孤寂抑或辛酸,但执著告诉我们:“为了得到荆棘尽头那芳香的玫瑰,即使被扎的满身刺痛,又有何妨?”执著总是用坚定的目光注视我们:“与我同行,你会收获一篓篓惊喜。

24、”与执著同行的居里夫人告诉我们:“我乐意执著于对未知元素的探索,它带给我无限乐趣与惊喜。”与执著同行的贝多芬说:“音乐是我生命,我执著于音乐的创作就像我执著于自己的生命。”与执著同行的司马迁告诉我们:“因为我看到父亲临终时寄予我的那执著的眼神,所以我记载历史的笔不能停下” 执著是(B)的追寻,执著是水滴石穿的不懈,执著是(C)那不辍的脚步,执著是精卫填海那坚定的信念人生道路上,如果让我们选择一位同行者,那么就选择执著吧。与执著同行,就如在沙漠中与骆驼为伴,定能在茫茫沙海尽头寻找到美丽的绿洲。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省略号与文中画横线句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25、3分)( )A执著是精卫填海那坚定的信念B甲:“今天真冷!”乙:“”C海边传来波浪的低语:“莎啦啦,莎啦啦,”D听完她的解释,他低声说到:“原来是这样”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并指出其作用。(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何谓豆奶?按照植物蛋白饮料豆奶和豆奶饮料标准,配料只有大豆和水的豆浆就是豆奶。大家平时喝的豆浆豆腥味很明显, 。这是因为,大豆皮和豆粒之间聚集着大量的脂肪氧合酶,大豆磨浆、加热时,脂肪氧合酶会被激活,它跟脂肪和空气中的氧亲密接触,会发生反应生成己醛、反式-2-己烯醛等一系列挥发性成分,这就是

26、豆腥味的主要来源。而生产豆奶时,大豆浸泡完了会先去皮,这会去除大部分脂肪氧合酶,然后还有各种措施来抑制脂肪氧合酶的活性,比如用蒸汽加热灭酶,或用高压来钝化脂肪氧化酶的活力, 。但是小作坊或者家里的普通豆浆机,一般都是大豆直接磨浆、蒸煮,基本不会去皮, ,所以豆腥味很明显。 此外,豆奶比豆浆细腻柔滑。这是因为普通豆浆只有磨浆、过滤和煮浆的工艺,豆奶却跟牛奶一样,工艺中还有均质这一步,就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将豆浆中的蛋白、脂肪细化,蛋白的颗粒会减小,较大的脂肪球也会被打碎,所以豆奶喝起来才跟牛奶一样细腻柔滑。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27、过15个字。(6分) 22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给加点词语“均质”这道工艺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明代刘元卿的应谐录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大雁从天上飞过,哥哥一边拉弓,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兄弟俩争吵不休,最后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达成协议后,兄弟俩再去找大雁,大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这个故事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28、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解析】原文说的是“实现了这一诗学形式的现代转型”,而不是整体的中国传统诗学,此处属于张冠李戴。2A【解析】原文开头第一段说的是从传统寻求创新是当前美学使命,结尾说的是当务之急,都是说接通现代诗学的中国血脉,从传统寻求创新是当前紧迫的任务,而不是说主要途径,此处属于歪曲文意。3D【解析】本文中心观点在于第一段所言:在与比较西方诗学比较中,对中国诗学进行辩证反思,从传统寻求创新。A项可以从反面论证现代诗学要秉承传统,B、C两项可以从中西结合来论证现代诗学的创新,D项主要是指出唐人多写诗而不论诗,论诗多出于宋人,与从传统寻求创新的中心观点距离太远。4B【解析

29、】A处之前是论据,紧跟着的是对论据的分析,衔接自然,不存在欠缺,C,D两处的衔接是最早可以排除的,就“禅学的核心就是悟”的“就是”而言,衔接B处未完的论述,并且“中国诗学的核心也在这个悟字上”带有一种总结意味,适合放在句末。5清代诗学传承了中国传统诗学具有领悟性的特点(或者艺术性的特点),如“千古诗人推杜浣花”呈现出诗话作者的主观色彩;运用模糊的类概念,如“诗之基”解释为“人之胸襟”这样抽象的概念(用“如时雨一过,天娇百物”这样生动的诗歌一般的类概念来解说“有胸怀以为基”);清代诗学的逻辑性,明确性(理论性)有所体现,如出现“诗之基”这样的明确的理论概念,使用了先明确理论概念,再举例分析的演绎

30、分析的方式。【评分参考】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解析】我岔开话题的原因是觉得弟弟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想回家,而非“更关心弟弟的生活”。7D【解析】“我不愿意受和我站在两极端的父亲的豢养”这句话暗示,我和弟弟的渺小是指在父亲的威逼面前感到无能为力。8第一处:弟弟的眼睛里流露出对我的关爱,看到我“领口脱着毛的外衣”担心我冷,猜测我内心“孤寂”,希望我回家。第二处:弟弟眼睛里的内涵最为丰富,是前四处情感的叠加,有对我“飘流”在外的关爱、同情,有希望我回家的期待,有对我拒绝回家的不理解和无奈。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关键语句丰富意蕴的能力。第一处,是“我把领口脱着毛的

31、外衣搭在衣架上”,弟弟说了“天冷了吧!并且也太孤寂了,你还是回家的好”这句话之后,第一次出现这句话,根据语境,不难得出答案。第二处,所处的位置是小说的结尾,带有总结意味,是前四次情感的叠加,根据语境梳理综合即可。【评分参考】第点内涵1分,分析1分,第点“关心”“期待”“不理解”各1分,意思对即可。9本文描写我在初冬时节与弟弟偶遇,一起喝咖啡,弟弟劝我回家,最后彼此告别的故事,有情节,有环境,具有小说这一叙事文学的特点。本文虽有情节,但带散文式的自由和洒脱,并不在乎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虽有人物,也并不着意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语言饱含诗意,带有很强的抒情性,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如用“离了岸的海水

32、”来形容自己“飘流久了的心情”,如用“荒败”修饰告别的地点“枣树园”等等。【解析】本题考查对小说、散文、诗歌这三种文体的初步认识能力以及多向拓展能力。题干中“她创造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边缘文体”这句话,暗示从这三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组织答案,根据有关小说、散文、诗歌的文体知识,逐点写出即可。【评分参考】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BEG【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包括对实词的理解、句式的运用,文意把握、文言语感等。两句“虽有”并行,故E、G处须断开;“彼隐公之心”充当主语,主语后的B处可断开,是语速稍作舒缓。11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言

33、实词、关键词语的能力。两个“回”字均是使动用法,且意思相同。12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阅读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其进谏内容和方式有失偏颇”理解错误,据原文可知,吕祖谦认为“进谏之道”境界有三,臧僖伯所谏只是落了下乘,并未失于偏颇。 13(1)(如果)鸟兽的肉不能用于祭祀,(它们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能用于制作军械,国君就不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2)只有内心恍然开悟,这样之后才知道它不值得去做;知道它不值得去做,即使(旁人)鼓励他去做,也不会做啊!【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综合把握能力、翻译能力,要求整体把握语句在文段中的意义和作

34、用,正确理解具体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意义,重点关注关键词语的理解,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同时要对特定的句式结构有所了解。【评分参考】(1)登于俎,装入祭祀时盛祭品的礼器,可意译为“用于祭祀”;登于器,可意译为“用于制作军械”;射,猎取;判断句式。每点1分(2)心悟,在内心开悟;然后,这样之后;虽,即使;劝,勉励,鼓励。每点1分。14进谏之道有高下之分,下者“戒之以祸”,君主只因畏惧而改过;中者“论之以理”,君主只因信服而改过;上者“悟之以心”,君主一旦内心开悟,就会真正懂得事情当不当做,值不值得做而因此“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以及信息筛选能力、观点归纳能

35、力,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材料二论述极为清晰且严谨;开篇即以谏诤之难引出关于“进谏之道”三重境界的论述,强调“悟之以心”为上,而后以列举史实、分析臧僖伯论“戒之以祸”“论之以理”这两种进谏的不足,最后水到渠成地论述如何才能“悟之以心”。基于此,考生关注开篇及结尾有关观点加以概括即可。【评分参考】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有序亦可。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春天,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看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如果不能用于讲习祭祀和军事,材料不能用于制造祭祀军用器物,那么君主就不会有所行动。国君,是将人民的行为纳入法度与礼制的规定的人。因此,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就叫

36、做轨;选取材料来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称为物。(国君的行为)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就是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会导致衰败。因此,春蒐、夏苗、秋狝、冬狩,都是在农闲时间来讲习武事的。(如果)鸟兽的肉不能用于祭祀,(它们的)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能用于制作军械,国君就不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那些山林川泽中的物产资源,是日用器物的材料,那是贱吏要做的事情,也是官员的管理职责,不是国君所要亲自过问的。”鲁隐公说:“我是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观看捕鱼。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史官记载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这是由于鲁隐公这一行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

37、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材料二:游赏宴集的欢乐,是君主所喜欢的;进言谏诤的直切,是君主所不高兴的。用他不高兴的事来剥夺他喜欢的事,这正是臣子进谏时每每担心谏言难以被采纳的原因之所在啊。那么,该如何做才合乎进谏的要义呢?回答说:进谏的要义,与其让君主畏惧自己的进言,不如让君主相信自己的进言;与其让君主相信自己的进言,不如让君主高兴于自己的进言,用祸患来警戒,这是令君主畏惧进言的原因;用道理来分析,这是令君主相信进言的原因;用真诚之心来开悟,这是令君主高兴听到进言的原因。(张权舆)拿天宝之乱举例,却并不能中止唐敬宗的骊山温泉之行;(韩愈)拿台城之围举例,却并不能消除唐宪宗迎佛骨入禁中的糊涂。(这)难

38、道不是只用祸患来警戒君主(而令他畏惧),而不曾用道理来分析(而令他相信)吗?(曹刿)申明朝见会盟的礼仪,却并不能阻止鲁庄公去齐国观看社祭;(伶州鸠)辨析乐律的根本,却并不能让周景王停止铸造大钟。(这)难道不是只用道理来说教,而未能使君主在内心真正开悟吗?因为祸患固然能使人畏惧,但遇上骄横傲慢而无所畏惧的君主,那么我的进言就无能为力了;道理固然能使人信服,但遇上昏聩糊涂而不愿相信的君主,那么我的进言就无能为力了,臧僖伯谏劝鲁隐公,先申明不轨不物的祸患,后分析田猎治兵的道理,他的进言深刻恳切、显著明白,能使人畏惧,能使人相信,然而终究不能让隐公掉转前往棠邑观看捕鱼的车辕,大概是没能使国君从内心开悟

39、吧。隐公那时的心思,正沉溺于观看捕鱼的快乐之中,即使有天大的祸患也没时间顾及,即使有通透的道理也没时间听信。臧僖伯没能开悟隐公之心,却只想着剥夺他的快乐,(这)也太背离根本了啊,我试着这样论断:君主游赏宴乐,畏惧臣下进言而停止的,这只是不敢做而已,而并不知道它不应当做;听取臣下进言而停止的,(只是)知道它不应当做,而并不知道它不值得去做。只有内心恍然开悟,这样之后才知道它不值得去做;知道它不值得去做,即使(旁人)鼓励他去做,也不会做啊! 15A【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对诗歌重点词句、思想情感及表达技巧的理解与把握。“萧萧点明山雨的凄清寒冷”理解错误,“萧萧”为拟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

40、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此处摹绘山雨之声。16诗歌前两联写清明雨后放晴的明媚春光,这是“扬”;颈联自伤老病,一变之前的明丽欢愉而为寂寞愁郁,由“扬”而“抑”;尾联在“苦忆旧交友”之时,想象友人此时在京师倾听莺啼、陶醉于美好春光,由“抑”而“扬”;诗人先以明媚春景烘托其忧郁愁闷和相思之苦,后以自己愁郁寂寥的心境再反衬想象中友人阳光下的明丽形象,虽为短篇,却多见曲折,多方映衬,妙不可言。【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诗歌思想内容、章法结构及抑扬映衬的手法。抓住诗评关键词“波澜起伏,抑扬映衬”,先指明“抑扬”的具体情况明确其“波澜起伏”的特征,再结合内容、情感的变化说明“映衬”情况即可。【评分参考】每点2分,如

41、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伏尸百万 流血漂橹(2)如其礼乐 以俟君子(3)示例: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树深时见鹿 溪午不闻钟【解析】本题着眼于考查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考生自觉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1)(2)题将需要默写的语句置于原始叙述语境之中,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作答,答案具有唯一性;(3)题有开放性,也有限定性。试题设置了情感内容要求“文人也常借其表达隐逸与超脱,或其他情怀”,与此符合的诗文均可被选择 【评分参考】每空1分,漏

42、字、错字不得分。18A 风雨兼程 B 锲而不舍(坚定不移/百折不回) C 夸父追(逐)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与使用的能力。A处只能填“风雨兼程”,是因为后面有“阳光总在风雨后”进行对应;B处所填成语只要语意与某种行动不改变,态度很坚决,能与“追寻”相对应,又不会与后面的“不懈”相重复即可;C处只能填“夸父追(逐)日”,依据后面的“不辍的脚步”,参考精卫填海这个带有古代神话色彩的成语,可相应得出该成语。【评分参考】答对一空得1分,有错别字本空不给分。19D【解析】都表示语意未尽。A项表示列举省略;B项表示无话可说,沉默意味;C项表示重复省略。20拟人,句子中将“执著”人格化,赋予它“

43、坚定的目光”以及话语,形象地展示执著的特点和执著给人带来的益处。拟物,将“惊喜”用“一篓篓”来修饰,把抽象的“惊喜”写成了具体的“鱼”,将执著带来的益处写得生动有趣,充满语趣。【评分参考】答对一点得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豆奶就几乎没豆腥味 这都能有效减弱豆腥味 也没有额外的措施抑制酶活性【评分参考】每句2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均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液体中相关物质微粒化、均匀化的处理过程(工艺)。【评分参考】判断句1分,一定条件下1分,相关物质1分,微粒化、均匀化1分23【解析】本题属于综合分析态度观点类题目中的寓言类,可以从题干中兄弟争雁

44、的行为和结果等维度出发进行分析。要求尽可能展开联想谈启示,可以发散思维,从不同主体或不同角度切入。材料分为三层:“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大雁从天上飞过,哥哥一边拉弓,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栖息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这段话交代了故事主人公的关系和故事发生的情景,二人作为兄弟,在大雁飞过准备射雁的过程中,就如果射到大雁是煮着吃还是烤着吃发生了争执,这种“超前”的规划和争执让人哭笑不得,为后文作好了铺垫。 “兄弟俩争吵不休,最后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兄弟二人争吵升级,甚至停止射雁前往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处请求评

45、理,长者的建议非常简单,将大雁剖成两半即可,如此简单的道理,兄弟二人却谁都不肯让步,也一直没能想到,体现出二人不懂谦让、斤斤计较,行事呆板不懂变通,为一时间的胜负之争或情绪蒙蔽了双眼,启示我们遇事要沉着冷静,灵活应对。“兄弟俩再去找大雁,大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剧情的“反转”,不仅兄弟二人此前的争执都成了无用功,最终更是导致错过了猎捕大雁的机会,启示我们做事要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同时,在大雁飞过的时候没有及时射出手中的箭,也启示我们完成目标具有时效性,要果断感知和把握时机。作文试题体现了创新性、继承性、思辨性、开放性和限制性。下列立意都可以视为切合材料:1、不要将时间花在无谓的争论上,多干实事。2、做事要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先解决主要问题。3、不懂谦让,忽略合作精神,最终会导致失败。4、为人处事要学会变通,更要把握时机。如有其他立意,只要是从整体上观照材料而延伸出来的答案,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