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写景文章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5790 上传时间:2024-04-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3 写景文章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专题03 写景文章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专题03 写景文章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专题03 写景文章 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四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专题03 写景文章姓名:_ 班级:_ 学号:_【阅读点津】写景,也就是描写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明确写景文章的描写顺序;理解写景文章的层次;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品味鉴赏文章的语言。【典型例题】沙漠落日在暑假的旅途中,我有幸看到了沙漠落日,那壮观的景象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还没上火车,就听人说沙漠的傍晚是一个盛景,于是我就留心起来了。当列车还没开进大沙漠时,夕阳已经西下了,那奔波了一天的太阳此时又大又红,看起来不似白天那样耀眼了。原本荒凉的沙漠,披上了一层柔和的色彩,不再是白得刺眼

2、的单一的沙光了。这时,天空中的云朵也像穿着一件淡黄的衫儿,漂浮不定。随着这件云衫儿色彩的加浓,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当太阳挨到地平线的一刹那,天地间好像变了样儿:西边天上层层的云堆好像被胭脂染过似的,蓬蓬松松、悠悠闲闲地飘在那晶莹的碧空,似一块光滑的蓝绸上绣上了层层橘色的花纹。在蓝天、彩云的陪衬下,浩瀚的沙漠也显得别样的美蒸腾起来的水汽淡淡地笼罩在沙漠上空,隐隐展现着七色的光圈。远处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在红晕的光的包围下似乎凌霄的仙花瑶草一般。偶尔掠过的鸟雀,也给这静态的美添上了一丝动的生机太阳只剩半个了,但是仍不肯马上走到地那边。它在这最后的几分钟内,尽着全力装饰打扮世界。橙红的云更红

3、了,镶着一道淡黄的边儿。满天绯红的云似裱在浅蓝油光纸上的重重叠叠的花瓣儿,并且变幻着各种各样的形态。整个沙漠被霞光笼罩着,漂浮不定,一队队晚归的骆驼突然间出现在那线条优美的沙丘上,脖下的大铃铛依稀可见。高耸的驼峰和庞大的躯体也披上了一层霞光。它们列着长队,从容不迫地迈着阔步。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下来,曾经绚烂的云变成了深褐色。大漠的雾渐渐浓了,沙丘渐渐地不明显了,刚才闪入视线的驼队也变得模糊不清。白天热得炙人的暑气渐渐地溶入深沉的暮色。文本回顾。(1)作者写沙漠落日是按_顺序来写得,请摘抄文中的语句,按顺序写出沙漠落日的过程:夕阳已经西下了 _ _ _ _(2)文中描写了落日下沙漠中的许

4、多景物,如_的水蒸气,_的沙生植物,_的鸟雀,_的骆驼队。你学会了吗?我们来挑战一下下面的试题吧!秋之神韵我爱秋,不只爱它甜美丰硕的果实,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还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你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收蹄静立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远的天空,蓝蓝的,没有一片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稻谷、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透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

5、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1.写反义词。(2分)从容 ( )虚幻 ( )2.重阳即重阳节,是民间传统节日,时间是_,重阳节有_等习俗。(2分)3.秋天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_4.“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将这句话改成陈述句。(2分)_5.秋的神韵是什么?

6、(3分)_6.用“ ”画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2分)7.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_。(2分)本题重要考点总结【反问句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么、怎能、难道、哪里);(2)看句子中有没有否定词,有的话要删去,没有的话要加上;(3)句末加上反问语气词(“吗”或“呢”),把“。”改为“?”。(1)先去掉反问词(怎么、怎能、难道、哪里);(2)看句子中有没有否定词,有的话要删去,没有的话要加上;(3)句末删去反问语气词(“吗”或“呢”),把“?”改为“。”。九曲溪漂流大凡去过武夷山的朋友,回来后都会滔滔不绝地介绍九曲溪漂流之奇趣,当我也如愿踏上九曲

7、溪的竹筏时,也立即沉醉于其中,并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九曲溪,顾名思义,九曲十八弯,因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游览而写出脍炙人口的九曲棹歌而闻名。端坐竹筏,只觉得两岸青山耸峙,其间一溪碧水穿谷绕峰而过,而那些刚刚登临过的天游峰、虎啸岩、一线天等景区,全都倒映在九曲十八弯的溪水里,随风荡漾,扑朔迷离,如梦似幻,成就了一番特有的动静结合、山随水动的景致。再看两岸群山,有的似虎跃龙腾,A.( );有的则雄踞一方,B.( );有的像玉女插云,C.( );有的便直耸云霄,D.( )。乘上小竹筏,艄公们或轻点石岸,或用力撑篙,或干脆就收篙顺水漂流,但小小的竹筏依然随清波而流淌,飘飘然而前行。众多游客众多竹筏自

8、觉形成一线,时而迎着耸立的峭壁,冲过湍急的险滩;时而又折入深邃的峡谷,滑向澄碧的深潭。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抬头可观景色,俯首可视清流,侧耳能闻水声,伸手可嬉浪花。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放逐心灵的感受油然而生。心随景动,景随舟移。此刻,我仿佛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里朱熹的声音:“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欲识个中奇绝处,棹歌闲听两三声。”1.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2分)威武凛然亭亭玉立风骨刚健俯瞰群山2.九曲溪因“_”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_;顺水漂流,一路经过_、_、_。景随舟移,作者此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6分)3.短文中画“ ”的

9、句子运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2分)4.下面是对画“ ”句子的理解,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2分)(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特点。(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5.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庐山落霞孙荪傍晚,雨后初霁。我们走上庐山,面对锦绣谷的方向一抬眼,一轮橘红色的太阳,在与远天相接的江面上开朗地笑着,容光焕发;江面上展开一个像天空一样雄伟宽广的“广场”,“广场”上铺(p p)展开一幅同样宽广

10、的巨型地毡:橘黄色、橘红色、琥珀色、靛青色、天蓝色交织、融合在一起。夕照的锦绣谷,成了一片海,淡白中透着浅绿,晶莹透明,纹丝不动,像是结了冰,又像是巨型玻璃镶成的舞台。沿“海”周围,是厚不可测的碧玉般的云雾,上面平平的,周遭如壁,像一溜高原。这像一幅什么图画?同游者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恰切的比喻。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我暗想:这不是一幅送行图吗?你看,那云障雾壁,雍容,肃静,不正是从千山万谷聚集而来的云神雾仙吗?早晨太阳从鄱阳湖升起的时候,它们云霞万朵,彩衣百重(zhng chng),迎候在九奇峰与含鄱口的奇峰异谷;现在,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

11、送行了。好像要证明我的想法似(sh s)的,太阳接近江面的时候,随着传(chun zhun)令兵式的一缕烟云飞过,云壁雾障翻涌起来,江边像点起了万千火把,霎时,色彩明暗斑驳,一片欢腾:或乘龙乘凤,或骑象骑虎,或驾车驾舟,一起向夕阳奔去,欢呼,雀跃,挥手,直到夕阳沉下。天边留下了一幅无比宽大的斑斓的五彩织锦。这最后一个镜头像烙印一样刻在我的脑海:这是不是太阳给送行者回赠的礼物呢?我痴痴地想。1.用“”画出文中加点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2分)2.“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这句话采用了_和_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4分)_3.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_,“海”指

12、的是_。(4分)4.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送的是( )(2分)A.太阳B.庐山C.游客D.作者5.云雾随着夕阳落下,在_和_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2分)6.画“ ”的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_初春游北海3月28日的下午,我来到了北海公园。一进公园大门,首先跳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岛上耸立着一座高大而秀美的白塔。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穿过正觉殿,绕过普安殿,一棵棵树木被我(踏 甩)在身后,一节节阶梯被我(踏 甩)在脚下,很快就到达了琼岛的顶峰白塔。站在装饰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迎着湿润宜人的

13、春风,顿觉心旷神怡。放眼四望,只见公园内棵棵柳树都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极目远眺,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座座高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公路都历历在目。下山后,我沿着湖边慢慢地走着,继续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春风吹过湖面,送来湿润、清新的空气;湖边一处处景致来到我的面前。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动人的景色:岸边的小草刚刚拱出了地皮,岸柳垂下

14、的枝条不时地轻拂着我的面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波粼粼,几只小船在湖面随风荡漾,五龙亭、万佛楼、漪澜堂、永安寺、琳光殿等古代建筑掩映在山林水波之间,风景幽美,各具特色。顺着小径,我来到了九龙壁。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图案美观大方,色彩十分和谐,就连图案旁边的花纹,也都雕刻得古朴美观。九条雕龙色彩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九龙壁细致精巧的雕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初春的北海公园。初春的北海公园实在是太美了,但是,更美的却是给北海公园带来春天美景的人。1.在选文第自然段的括号里圈出恰当的词语。(1分

15、)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分)(1)历历在目:_(2)惟妙惟肖:_3.联系选文第自然段,说说“放眼四望”和“极目远眺”的区别。(4分)_4.“初春游北海”,作者从_(时间)来到北海公园,一直到_(时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请用“_”画出文中表示这两个时间的语句。(2分)5.“初春游北海”,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请根据提示,照样子罗列。(3分)公园大门 _ _ _6.仿照第自然段画线句的写法,写一句自己游览某个地方时表示地点变化过程的句子。(5分)_参考答案沙漠落日(1)作者写沙漠落日是按时间顺序来写得,请摘抄文中的语句,按顺序写出沙漠落日的过程:夕阳已经西下了 橙红的太阳也渐渐接近地平线了 太

16、阳挨到地平线的一刹那 太阳只剩半个了 太阳终于下去了,天渐渐地暗下来。(2)文中描写了落日下沙漠中的许多景物,如蒸腾的水蒸气,沙丘上的沙生植物,偶尔掠过的鸟雀,远归的骆驼队。秋之神韵1. 从容 (慌张)虚幻 (真实)【解析】本题考查写反义词的能力。反义词是指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一组词。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白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写出与之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语即可。2.重阳即重阳节,是民间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有登高饮酒、赏菊赋诗、插茱萸等习俗。(2分)【解析】本题考查有关风俗节日方面的文化常识。近年来,语文试题中有关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考查内容逐年增加,平时我们应有意识地了解一些

17、经史典籍、文字书法、地理、风俗礼仪、姓氏称谓等方面的知识内容。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菊花节等,古人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菊花盛开,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3.答:清爽、热情、真诚,有着高洁与潇洒的神韵。【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事物特点的能力。认真阅读文章的第36自然段,从每一自然段第一句话中提炼关键的词语来回答。4.答:容不下猜疑和做作。【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是反问句,将肯定词“容得下”改为否定词“容不下”,去掉反问语气词“又怎么会”,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5.答:高洁与潇洒。【

18、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第35自然段分述了秋的特点,最后一自然段予以概括,以“这就是”一句点出秋的神韵的内涵。6.【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文章最后一自然段先总结了秋之神韵所在,然后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秋之高洁、潇洒的钦佩、欣赏。7.本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总 分 总。(2分)【解析】本题考查把握写景文章结构的能力。写景文章一般有三种结构:一是总分式结构,二是移步换位式结构,三是并列式结构。本文首尾表达作者对秋的赞美,中间三个自然段分述秋的特点,所以是“总 分 总”结构。九曲溪漂流1. 威武凛然亭亭玉立风骨刚健俯瞰群山【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做此题时,要结合前面句

19、子中事物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词语。如“有的便直耸云霄”这句,“直耸云霄”一词体现了山的高,只有高才能俯瞰群山,故D空应选“俯瞰群山”。2.九曲溪因“九曲十八弯”而得名。作者端坐竹筏,观赏一溪碧水和两岸青山;顺水漂流,一路经过峭壁、险滩峡谷、深潭。景随舟移,作者此刻又联想到了吟唱九曲溪的诗篇。(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及梳理描写顺序的能力。第2自然段中“顾名思义”的意思是看到名称,就联想到意义。因此,九曲十八弯便是九曲溪得名的原因。作者在描写一溪碧水和两岸青山时,运用了移步换景的顺序,我们可按顺序从第4自然段中摘抄出作者所写的景物即可。3.短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解

20、析】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我们可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判断此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似”“像”等比喻词及几组喻体可知,此句还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4. (1)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九曲溪山环水绕的点。( )(2)这句话写游客在九曲溪漂流赏景玩耍的情景。( )(3)这句话写出了游客顺流而下惊险刺激的场面。( )(4)这句话流露出作者悠然自在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后一句“那种悠然,那种闲情,那种亲近自然油然而生”,可知画波浪线句是写游客悠闲赏玩的情景,并非惊险刺激,所以第(3)题叙述有误。5.短文通过写九曲溪的奇景及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1、)答:表达了作者对九曲溪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过阅读全文后,可知作者通篇都在赞美九曲溪,如第1自然段开篇就表达了作者沉醉在九曲溪的美景中,也被九曲溪特有的风光所震撼。庐山落霞1.用“”画出文中加点的多音字的正确读音。(2分)【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的认读能力。辨别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有:根据词性和词义;根据用法;根据语体,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2.“有的说,像阅兵场;有的说,像仙山琼海;有的说,像西天净土”这句话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仿写一句。(4分)示例:天上的云千姿百态,有的像奔腾的骏马,有的像洁白的羊群,有的像威武的雄狮。【解析】本题

22、是对修辞手法及仿写的考查。从句中的“有的说有的说有的说”可知此句用了排比的修辞;此句将“落霞”比作“阅兵场”“仙山琼海”“西天净土”,用了比喻的修辞。仿写时要注意与所给句子的修辞手法一致,尽量做到语句优美。3.文中加引号的“广场”指的是映照霞光的江面,“海”指的是夕阳下的锦绣谷。(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做此题时,先找到词语在文中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一般答案会在词语的不远处。“广场”这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江面上”,喻体是“雄伟宽广的“广场”,因此,第一个空应填“映照霞光的江面”。“海”出现在第2自然段,本段开头一句便交代了“海”的所指,即夕照下的锦绣谷。4.

23、作者称锦绣谷的云雾为送行者,它送的是( A )(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5自然段引起下文,揭示第6自然段描写的是一幅送行图,我们可从这个自然段筛选、提取相关信息。最后一句“当太阳要休息的时候,它们又赶到锦绣谷来送行了”已经给出了所要寻找的信息,“太阳要休息”即“太阳要落山了”,它们来送行,它们送行的就是太阳,故答案应选A。5.云雾随着夕阳落下,在色彩和形态这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把握。做此题时,我们先要找出夕阳落下时的时间段。夕照时,云雾是怎样的;夕阳接近江面时,云雾又是怎样的,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如夕照时,云雾如碧玉,平平的;夕阳接近江面时,色

24、彩明暗斑驳,翻涌起来。从中可知颜色与形态发生了变化。6.画“ ”的句子中的“这”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这”指斑斓的落霞。表达了作者对庐山落霞的无比喜爱与赞美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指代及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联系上文可知,画线句的前一自然段中的“五彩织锦”指的是“落霞”,因此,“这”便指的是“斑斓的落霞”。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需结合最后一自然段中“痴痴”一词及全篇细腻、优美的描写,可知作者对落霞的喜爱与赞美。初春游北海1.【解析】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做此题时,我们先要理解词语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来完成。“踏”的意思是“踩”,“甩”的意思是“抛开”。结合上下句

25、,与“身后”搭配只能用“甩”,与“脚下”搭配只能用“踏”。2.(1)历历在目:文中指远方的故宫、天安门广场等景物看得清清楚楚。(2)惟妙惟肖:文中指九龙壁上的九条雕龙雕刻得非常逼真。【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答题时要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位置,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3.答:“放眼四望”是指张开眼睛,尽量往四周看;“极目远眺”是指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两者的观察角度有所不同,有广度和深度的区别。【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辨析。完成此题,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找出每个词语的侧重点。“放眼四望”侧重向周围看,“极目远眺”则侧重向远处看,“极力”比“放眼”的力度重,这两个词的观察角度不同,有着广度和深

26、度的区别。4.“初春游北海”,作者从下午(时间)来到北海公园,一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时间)才恋恋不舍地离开。请用“ ”画出文中表示这两个时间的语句。(2分)【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题目要求从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通读全文后,文中只出现了两个时间段,即第自然段中的“下午”和第自然段中的“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这也是本题的答案。5.公园大门 琼岛(白塔) 湖边 九龙壁【解析】本题是对描写顺序的考查。题目中问游览了哪些景点,即告诉我们本文是采用“移步换景”的顺序描写的。因为游览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化,景致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读文时,只要抓住地点变化的关键词,就能准确地完成此题。6.示例:绕过喷泉继续前行,跨过九曲桥,便来到湖心亭上。【解析】本题是对仿写的考查。我们可以仿照作者的写法,先明确观察的景点,然后思考自己是怎么到达这个地方的,再准确地用上表示地点变化的关键词,就能将自己游览某个地方的地点变化过程表达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四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