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5723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石家庄市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二)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关于演化,有人认为它是向着特定方向按照固定计划进行的。其实,演化受偶然性主导,既无目的又无方向,演化的前途无法预测。很久很久之前,生活在热带非洲的人群中发生了至少一次突变,血红蛋白分子可以抵抗疟疾了。这一重大的优势使这个新基因传播开来,但随之而来的代价是镰刀型细胞贫血。偶然性可能会影响到自然选择的各个阶段。著名生物学家史蒂芬古尔德说过,如果有可能把生命演化的历史重演一次,结局很可能不一样,不仅可能没

2、有人类,甚至可能没有哺乳动物的出现。我们经常强调,自然选择塑造了许多优美的生物性状,但是这并不等于认同“自然选择创造完美”的流俗意见,对于后者我们需要辩证分析,演化所达到的完美程度取决于你对完美的认识。如果你的问题是:“自然选择是否总是使得物种获得更长久的安乐?”那么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意味着种群受到选择。如果你的问题是:“自然选择是否会创造出每一种有价值的适应?”回答仍然是否定的。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猴子可以用尾巴抓住树枝,这种本领对于非洲的猴子也一样有用,但是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它们没有产生这种技巧。在远古时代,南美洲出现的某些环境组合使某些猴子开始使用它们的尾巴,最后它们养成了用尾巴抓住树

3、枝的能力。这一发展过程却不曾在非洲发生,可见有用的性状未必会出现。然而,在优化一些数量性状方面,自然选择确实常常是向着接近完美的方向发展。如果某个特性有助于某项功能,那么当它们经过世世代代的选择,无数微小的改进会积少成多,愈发趋近理想的功能。例如,鸟的翅膀可以更长,具备更好的提升力;也可以更短,更易于控制。观察大风暴过后鸟类的幸存情况便会发现,死去的往往是那些翅膀特别长或特别短的鸟,能生存下来的鸟的翅膀大都偏离平均值不远,也就是接近最佳的翅长。在人类生理特征中可以找到上百个性状接近最佳值的例证:骨的大小和形状、血压的高低、血糖水平、脉搏次数、青春期发育年龄、胃的酸度等等。观察值可能不是十分精确

4、,然而已经十分接近。当我们质疑自然选择为什么没有起作用的时候,多半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某些未知因素。例如:胃酸会加重溃疡,但服用了抗酸药的人仍然可以消化他们的食物。所以,是不是胃酸太多了呢?可能不是,胃酸对消化和杀菌都是重要的,包括杀灭引起结核的细菌。为了识别身体的不完善之处,你必须首先理解其完善和妥协之处,因为它们是不完善之处的代价。同所有的工程师一样,演化也经常需要采用妥协方案。汽车设计师可以把油箱设计得更厚从而减少起火的风险,但是这样一来就增加了成本又减少了行驶里程和加速度,这就需要妥协。于是油箱没有变得更厚,在某些车祸中它们确实破裂了,代价就是每年都有几个人为此而丧命。当自然选择不可能同时

5、在方方面面都达到尽善尽美的时候,它的妥协方案不是随意的,而是尽可能使净收益最大化。有这么一个未必可信的传闻:亨利福特在巡视一个堆满了废旧T型车的仓库时问道:“这些旧车里是否有绝对不发生故障的部件?”随从人员回答:“有的,一种驾驶杆绝不会失灵。”福特转向他的总工程师,说道:“那么我们就重新设计它。如果永不发生故障,我们花在上面的成本一定太高了。”自然选择同样会避免“过度”设计。如果某件东西运行得相当不错,那么它的某些不重要的缺陷就不会成为选择因素,自然选择也就没有改进它的机会。因此,身体的每个器官都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足以应付可能偶然遇到的极端环境;同时,一旦压力过大这些器官也会受到伤害,身体里

6、没有哪个器官是永远不出毛病的。 对某种资源的供应若适度增加常常会带来很大的益处,但是大量增加却可能会使收益减少。比如炖汤,放两个洋葱可能比放一个好,但是放十个进去不仅浪费而且也没有什么好处。这种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活动中的常规操作,也同样适用于生物学和医学。例如使用某种抗生素治疗肺炎,剂量太小可能产生不了明显的益处,中等剂量时费用虽有增加但能得到更多的收益,过大的剂量徒然使费用更高却不能增加多少疗效,甚至还有风险。每一个工程或者医疗上的决策都会进行成本和收益两方面的考量,在每一个演化中保留下来的遗传变化虽然有益,也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的代价。自然选择的力量并不弱小,也不是不可捉摸;它选择的是对整

7、体适应更有好处的基因,即使这个基因会使个体对某些疾病更易感。(摘编自伦道夫M尼斯我们为什么会生病)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热带非洲生活的人群,血红蛋白分子可以抵抗疟疾,但随之而来的代价是镰刀型细胞贫血,说明偶然性演化可能影响自然选择的各个阶段。B.虽然自然选择塑造了许多优美的生物性状,但“自然选择创造完美”只是流俗意见,并非科学家们的共识,人们对“完美”也没有统一的认识。C.大风暴过后死去的往往是那些翅膀特别长或特别短的鸟,能生存下来的鸟的翅膀大都接近最佳的翅长,说明自然选择让某种特性逐渐趋近理想。D.成本收益分析是经济活动中的常规操作,作者认为它同样适

8、用于生物学,在演化中保留下来的遗传变化虽然有益,但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代价。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用尾巴抓住树枝这种本领对于南美洲和非洲的猴子同样有用,但环境组合的不同使得它不会在每一个需要之处出现。B.“同所有的工程师一样,演化也经常需要采用妥协方案”,是因为自然选择会避免“过度”设计,不让事物同时在各个方面都达到尽善尽美。C.福特要求重新设计汽车驾驶杆,并非认为驾驶杆永不失灵不好,并非希望汽车发生故障,而是因为永不失灵的驾驶杆会大大增加成本。D.“每一个工程或者医疗上的决策都会进行成本和收益两方面的考量”,论证的是自然的演化不会总是朝着收益的

9、方向发展,有时恰恰相反。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河狸从池塘附近采集树枝,然后拉进巢穴,生物学家格贝诺夫斯基对此提出假说,离巢穴的距离越远,河狸采集的树枝直径会越小。B.如果突变的基因增加了个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使其对危险能迅速闪避,并能成功地选择有生育能力的配偶,它们的基因多半会迅速传播。C.生物演化史中捕食者的能力在与被捕食者的竞赛中持续优化,狐狸跑得快,自然选择留下的是比狐狸更快的一些兔子,于是狐狸的速度也加快。D.人体的发热并不是体温调节失控,而是人体演化出来的一种精细的体温调节机制,某些情况下对发热病人进行退热治疗,反而会使病情加重。4.请简要说明

10、文本中的“自然选择”有怎样的特征? (4分) 5.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论证演化的特征? 请根据文本概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女 织王开岭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男耕女织。“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悠悠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挥汗和“札札弄机杼”的织声中,飘到了二十世纪。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务公式

11、,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的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 当然不,这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她用温婉和柔韧,用细腻和漫长,用遐想和劳累,实现了一桩女性独有的心愿。每一针、每一环,都是一记笔划、一个字眼,她把所有心思都织了进去,融入这件最贴身的东西里去了。这比花美丽

12、,比甜言蜜语动听,比珠宝首饰贵重。为此,她的手可能会磨茧,但她不在乎,心里甜。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会儿,机器造羊毛衫已铺天盖地,但她们仍不放弃这事业。那是个不嫌“慢”的时代。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那个时代的女人,都会留下一枚标志:食指和中指的上部略显糙厚。她们是美丽聪慧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织就阳春意。如果说,上天派给男性的差事是果腹,那女人的角色则是暖身

13、。除了生育,“织”即成了古代女子最大的事业。这事业乃社会事业、生计事业,亦是婚姻事业、情感事业。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是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织绣之灵则不可少。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

14、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的是衣,纳的是袜,绣的是巾,可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 当然有用。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

15、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真好,像工艺品!虽穿的机会少,可总舍不得扔。我知道,这些东西再难复制了。母亲很聪明,总变着花样给我们兄弟添毛衣,每年的流行款和图案,只要大街上有,她瞅几眼就会了。母亲这辈子织了多少件衣物?数不清,至少上百件吧。母亲年龄大了,眼花了,织得便少了。几年前,春节回家,母亲说,这是她最后一件线活了,留给孙子们。第二年春节,母亲却还在织,她说再织几件。 有一个母织的故事,曾让我泪流满面。这是2006年一则新闻骨癌妈妈临终为儿子织好25岁前所有毛裤。吉林白山一位家境贫寒、以烙煎饼为生的母亲,得知自

16、己患绝症后,15个月里与死神赛跑,终于为9岁儿子织完了25岁前需要的所有毛裤,看着那幅照片,一个小小的孩子守着遗像,床上一排排长短不一的毛裤,我流泪了。也许,这位母亲想的是,等儿子25岁时,就能穿上另一个女人织的衣物了吧?只是她的这个美好“织愿”能实现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抒发了两方面的情感:一是对“女织”中蕴藏的女性之闪光灵魂的礼赞,二是对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突然消匿的惋惜与留恋。B.如今的城市已经男不耕女不织,乡村里虽然耕种依旧,女织却已消失不见,对此作者用了“蒸发”一词,足见内心的无比沉痛。C.中国古代女子重视女织,主动选择女织,是因为女织

17、首先是一种情感事业,她们织的衣、纳的袜等作为媒介和信物,可以传达情意。D.患癌母亲的“织愿”是渴望儿子25岁后能穿上妻子织的衣物;结尾用疑问句,表明作者期待美好“织愿”成真,引发读者共鸣。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第三段以散句为主,整句穿插其中,整散结合,使句式既整齐又富于变化,能够自由而充分地表现“女织”背后的情感之美。B.文中划线的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事物的特征具体可感,在生动形象的表达中蕴含了作者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C.作者在第九段写自己的母亲,使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这是对母亲的赞美,更是对寄托着温情的“女织”的赞美

18、。D.文章紧扣女性与“织”的关系,说古论今,写物写人,由人而已,将记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形散而神凝。8.文章首段多次引用表现“男耕女织”的古诗文,有怎样的作用? 请简要概括。(4分) 9.学校组织的家乡文化生活调研会上,有位同学介绍了家乡的织染手艺,并朗读了女织一文,同学们对王开玲的观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请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

19、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

20、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

21、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恐遂汩没A故B决然舍C去D求E天下奇闻F壮观G以知H天地之广大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称,符合,与苏武传中“赐号称王”中的“称”意思不同。B.足,足够,与师说中“位卑则足羞”的“足”意思相同。C.壮,让雄壮,与苏武传中“单于壮其节”的“壮”用法不同。D.选,铨选,古代文人科举及第,只是获得任职资格,还要经吏部考核任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封书信虽然属于所谓的“干谒”文字,但它一开头就奇兀不凡,完全抛弃了仰慕之类的陈辞俗套,提出了对为文与养气关系的论断,可谓先声夺人。B.

22、作者在书信的最后自明志向,指出自己并不追求做官,不想求取利禄,只是想得到对方的教诲,委婉地提出了见面的愿望,语言既有分寸,又有气势。C.气,其实就是指人的气质修养。司马迁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豪杰交游;作者观看高峻的嵩山、华山,拜见欧阳修,欲谒见韩琦,客观上都可养己之气。D.文中写到欧阳修及其周围的贤士,推崇欧阳修的文坛地位及其影响,是为了说明这一点:交接名人贤士,对增加人生阅历、提高气质修养有重要意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2)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14.材料第三段是怎样赞颂韩琦的? 请简要概括。(3

2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送袁秀才下第归毗陵欧阳詹羸马出都门,修途指江东。关河昨夜雨,草木非春风。矢舍虽未中,璞全终待攻。层霄秋可翔,岂不随高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兴,“羸”字写出袁秀才下第后垂头丧气之貌,表现其郁郁不平之意。B.作者认为袁秀才这块“璞”要“全”,还需要“攻”,这是提醒其继续奋斗。C.末句是作者对袁秀才的勉励,认为他必将像鸿飞九天一样实现自己的理想。D.本诗层次分明,叙事、写景、议论相结合;语言饱含深情,有动人的力量。16.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本诗颔联作简要赏析。(6分) (三)

24、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两句,对诗经中的诗进行了独到的评价。(2)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末二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他创作时很可能借鉴了宋朝刘克庄贺新郎中的句子“,?”(3)小李老师在备课时想以“管弦”为例讲一下借代,一时未能想出恰当的例句,旁边的小刘老师提醒她说,唐宋诗文中多有相关句子,像“,”这两句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在饮料、零食、糕点流行减糖、无糖的同时,菜肴和主食当中却在大量放糖。A,因为摄入糖太多,实在

25、不是一个好事情。在餐馆里,B。菜品如糖醋排骨、宫保鸡丁、红烧肉、烧茄子等,面食如杂粮馒头、小窝头、果仁红豆卷等。淡淡的甜味,会让人放松警惕,不知不觉摄入大量的糖。我们日常不小心会吃进去多少糖?加5%的糖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甜味,而加8%的糖则认为很可口。至于饼干点心之类食品,要想让人吃得出正常的甜味,就得至少加到15%以上的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一天最好把添加糖克制在25克以内,最多不能超过50克。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更要谨慎喝饮品了。100克酸奶就含8克糖,一份冰淇淋如果再加上,就可能超过50克的限额了。有人问:用糖醇替代糖来做菜可以吗? 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一方面,用糖醇做菜不能增香增

26、色;另一方面,C,研究结果显示,糖醇吃多了会增加血栓风险,还会导致腹泻,扰乱肠道菌群平衡。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19.文中第二段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斜阳无力地照在葫芦架上,给黯旧的窗纸投上了斑驳的叶影。林道静拿着一张报纸,地读着,此刻,她人虽在休息室里,心却已经飞到乱糟糟的街上,飞到被日本海军占领了的秦皇岛。“林先生,啥消息呀?”道静抬头一看,是李芝庭。他见林道静

27、捏着报纸发呆,不禁问了一声。道静站起身把报纸递给他。李芝庭把头条消息看过几行,摇头叹气道:“咱中国岂不眼看就要亡国了吗? 唉,亡国!亡国!”“李先生,别这样说好不好? 听着叫人怪难过!”林道静含着眼泪说,“中国怎么也不会亡国的!我们能叫它亡吗? ”道静的话还没有说完,卢嘉川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门来。他站在门边向道静点点头微微一笑:“您说得很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事如此,咱们难道能吗?” “是呀!”道静一边回答这人的问话,一边看着李芝庭。“那可有啥办法?咱们白面书生,拿什么去跟敌人打仗?”李芝庭小声咕哝着,轻轻地摇头叹息。“爱国不一定都拿枪打仗。进行宣传,唤起人心,这也是拿起了武器。”卢嘉川说

28、道。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1.文中加点的“乱糟糟”“沉稳”不可以删掉,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解说。(3分) 22.对于怎样抗日,李芝庭与卢嘉川有不同的看法。试用一段话概括他们两人的观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字。(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自然选择会避免“过度”设计。有人认为,学习、生活、做人做事需要避免“过度”设计,这样人生会有更多精彩。有人则认为,人生只有一次,方方面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这样才不留遗憾。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

29、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A【解析】 “说明偶然性演化可能会影响到自然选择的各个阶段”错误,这个事例论证的是“演化受偶然性主导,演化的前途无法预测”。2. D【解析】论证的观点表述错误。3. C【解析】第三段的观点是“自然选择确实常常是向着接近完美的方向发展”。A 项说的是河狸根据距离远近采集不同直径的树枝,不属于自然选择向接近完美的方向发展。B项说的是基因突变,不属于自然选择长期向接近完美的方向发展。C项说的是狐狸的速度在自然选择之下不断提升,愈发趋近理想的功能,可以用来支撑第三段的观点。D项内容

30、与“向着接近完美的方向发展”没有关系。4.自然选择塑造了许多优美的生物性状,但不能创造“完美”;在优化一些数量性状方面,自然选择常常是向着接近完美的方向发展;不可能尽善尽美时,自然选择会采用妥协方案尽可能使净收益最大化。(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5.引述名家观点。如第一段引出史蒂芬古尔德的论断证明偶然性可能会影响到自然选择的各个阶段。举例论证。比如举出关于猴子尾巴的事例证明自然选择的不完美性;举出鸟翅膀接近最佳翅长的事例论证自然选择向着接近完美的方向发展。借助常规逻辑认知进行类比论证。比如最后一段以炖汤放洋葱与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进行类比,证明每一个演化中保留下来的有益的遗传变

31、化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 6. A【解析】B项中“无比沉痛”错,程度过重。C项这是作者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意义的诠释,而古代女子重视“女织”的首要原因还是家庭生活所需,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劳动分工,首先是“社会事业、生计事业”。D项用疑问句表明作者对“美好织愿成真”表示怀疑,不是“期待”。7. B【解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错误,前两个划线句子是比喻(是明喻,是借喻),第三个划线句子不是比喻。8内容上,说明我国“男耕女织”的组合历史悠久而漫长;结构上,与下文“大脱产”时代城市男不耕女不织形成对比,为后文对女织阐发的议论抒情做铺垫;表达效果上,给文章增

32、添了一份历史和文化的厚重感,营造了诗情画意。(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4分。)9.示例一:认可。情感价值上,女织包含着女子对亲人的深情。性别审美上,女织中有女子的美和美德,它所包含的勤劳善良、温柔体贴等品质,是女性特有的动人之处,永远都不会过时。技艺传承上,女织是女子的天赋所赐,世代传承沉淀,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示例二:不认可。情感价值上,女织是农耕时代的情感表达,已经不能打动当今时代的人心了,给家人买件毛衣同样能表达关心。性别审美上,新时代的女子应该有新的魅力,不一定靠女织展示魅力,要与时俱进。技术角度,女织消失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带来的必然结果

33、,当女织的实用价值被剥离后,美学价值和情感价值也就形同虚设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0. ADG【解析】 “汩没”是动词,且不能带宾语,所以第一处应在它后面断开。“舍去”是一个固定词语,应在“去”后面断开。“壮观”和“奇闻”是并列结构,且“天下奇闻壮观”是“求”的宾语,应断在“观”后。11. B【解析】 “位卑则足羞”的“足”的意思是“值得”。12. B【解析】错在“指出自己并不追求做官”。苏辙说自己没有为政才能,此次来京,本没抱什么希望,没想到能侥幸入选,这是自谦的说法;下文中讲“且学为政”,就说明作者是很想从政的。13(1) 他们的气在内心充溢而在外貌上显露,

34、从言语中表达而在文章中表现。“充”(充塞,充溢)、“溢”(显露)、“见”(表现) 各1分, 句意 1分。(2)太尉假如认为我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苟”(假如)、“辱”(屈尊)、“幸”(幸运) 各1分, 句意1分。14 (1) 直接赞颂。开头一句直接赞其才略超群。(2) 类比。一方面以周公、召公等古代贤人的才能、贡献类比韩琦,另一方面以高山大河的奇伟壮丽类比韩琦。(3) 衬托。以欧阳修在文坛的地位、影响衬托韩琦在政坛的地位、影响。(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15. A【解析】首联直言其事,不是起兴;“羸”写马之态,不是袁秀才。16 颔联描绘送别之景:昨夜下了一场雨

35、,吹拂草木的不是春风。这一联以景衬情(以哀景衬哀情),以自然环境中草木遭受风吹雨打,暗指袁秀才在科举考试中失利受到了沉重打击,表达了对袁秀才下第的同情之意。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17 (1)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2) 问长缨何时入手 缚将戎主(3) 示例一: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唐朝白居易琵琶行)示例二: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唐朝杜牧阿房宫赋)示例三: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宋朝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示例四:老去无心听管弦,病来杯酒不相便。(宋朝姜夔平甫见招不欲往)(每空1分,共6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第(3) 小题答案不唯一,但必须是唐宋诗

36、文。)三、语言文字运用18. A:这件事情令人忧虑;B:很多食品是高糖的;C:糖醇吃多了也不好。(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19(1)语句;将“则认为很可口”改为“才会让人感到很可口”。(2) 语句;将“至少加到15%以上的糖”改为“至少加到15%的糖”。(3) 语句; 将“克制”改为“控制”(4) 语句;将“一份冰淇淋如果再加上”改为“如果再加上一份冰淇淋”(每改对一处1分。原句有四处错误;语句,“糖”与“认为”搭配不当;语句,“15%以上”不是具体的数目,不能与“至少”对应;语句,“克制”用词不当,应改作“控制”; 语句, 语序不当。)20. 心不在焉 袖手旁观手无寸铁(每

37、个成语1分,如填其他成语,只要与语境相合,亦可得分。)21.“乱糟糟”写出了街上的特点,表现了局势的混乱。“沉稳”写出了卢嘉川的步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删掉它们,就削弱了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第一点2分,第二点 1分。意思对即可。)22.李芝庭认为知识分子抗日很难,因为没有武器,但卢嘉川认为爱国不一定拿枪,进行宣传也是抗日。(观点正确2分,因果关系1分,转折关系1分。)四、写作23【写作提示】此为读写结合作文题,材料源自现代文阅,提出“过度设计”的话题,有人认为人生要避免“过度”追求,有人则认为要“完美”设计,可就其中一方面立意行文,也可辩证思考, 综合分析。参考立意:1.凡

38、事必有度,过度犹不及2.完美追求,尽善尽美3.追求完美,接受现实4.直面精彩,接受遗憾附【参考译文】太尉执事:我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广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的气的宏大相合。司马迁走遍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往,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 他们的气在内心充溢而在外貌上显露,从言语中表达而在文章中表现,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我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

39、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这些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高峻的终南山、嵩山、华山,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遥想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 太尉以雄才大略

40、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身在朝廷,您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走出朝廷,您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再说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我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听您一句话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才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我年纪还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