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上传人:147037****qq.com 文档编号:255709 上传时间:2024-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统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重点知识梳理第二单元基础知识梳理一、易读错的字悬(xun)崖沸(fi)腾敌寇(ku)隆(lng)重山涧(jin)抡(ln)起二、易写错的字奋战险要铁索日寇云崖渡河喜悦坦克眺望山涧悬崖攀登射击雹子下棋抡圈壮烈豪迈爆发预定外宾汇集栏杄政府语调旗帜雄伟肃静宣告就位一致距离隆重完毕检阅制服七律喜悦屹立高潮次序不屈居高临 下斩钉截 铁副班长手榴弹排山倒 海全神贯 注粉身碎 骨惊天动 地热血沸 腾三、近义词眺望瞭望掩护保护进犯侵犯屹立矗立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依托依靠沉着从容挺立耸立雄伟宏伟排山倒海翻江倒海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汇集聚集宣告宣布庄严庄重瞻仰一景仰整整齐齐井然有序斩

2、钉截铁当机立断憧憬向往沉思深思飘拂飘扬注视凝视坚强不屈顽强不屈惊天动地震天动地璀璨耀眼猛烈强烈擎着举着四、反义词沉着慌张崎岖平坦集中分散汇集分散聚精会神心不在焉全神贯注三心二意肃静喧嚣短暂漫长暴露隐蔽漆黑一明亮斩钉截铁优柔寡断昂首挺胸低眉顺眼璀璨暗淡庄严轻佻一齐单独茂密稀疏整整齐齐参差不齐排山倒海风平浪静五、词语积累1.表示果断的词语:当机立断 斩钉截铁 壮士断腕 毅然决然 大刀阔斧 2.形容斗志的词语:斗志昂扬 昂首挺胸 高歌猛进 龙精虎猛 3.表示空间范围的词语:四面八方 大江南北 五湖四海 天南地北 4.ABAC式词语:自言自语 自怨自艾 自给自足 自暴自弃 自生自灭 自吹自擂 自私自利

3、 自由自在 自说自话 自作自受5.形容情况危急的词语:千钧一发 迫在眉睫 火烧眉毛 危在旦夕 岌岌可危 兵临城下 间不容发 十万火急课内重点句子解读第5课 七律长征1.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七言律诗。诗歌以“红军不的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总领全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不怕”二字总领全诗,“万水千山”一词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险山恶水和一切艰难险阻。“只等闲”二字表现出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诗中向我们展示了“翻越南五岭”、“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五幅“征难图”。2.诗中运用了对仗修辞手法

4、的诗句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夸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显示出红军战土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喜悦,又表现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3.重点句子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万水千山:千难万险。 只等闲: 只看做平平常常的事。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磅礴: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中心句】这是首联,总领全诗,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不怕”是全诗的诗眼,以坚定的语气表现了红军面对长征中的千难万险,毫不畏惧,勇敢坚强;“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只等闲”与“不怕”呼应,从两个角度塑造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夸张】【对比】这是颔联,写红军对山的征服。“逶迤”“磅礴”突出了山势的险峻。“细浪”“泥丸”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分别把五岭山脉和乌蒙山比作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和脚下滚动的泥球,与“逶迤”“磅礴”形成对比,把藐视困难的思想具体化,夸

6、张至极,衬托出红军征服高山、不畏艰难的高大形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对偶】【对比】这是颈联,写红军对水的征服。这里运用对偶的手法,“金沙水拍”与“大渡桥横”相对应,“云崖”与“铁索”相对应,“暖”与“寒”相对应。“云崖暖”指作者在金沙江畔流露出胜利的喜悦,“铁索寒”写英勇激烈的战斗场面。一“暖”一“寒”形成对比,既表现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心情,又表现出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显示了红军战士的神勇。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尾联,描写了长征的最后阶段,总结全诗。“更喜”承接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现在红军又翻岷山,进

7、陕北,胜利大会师已近在眼前,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不由得“喜”从心生。“尽开颜”写红军的喜悦之态,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突显了全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问题探究七律长征的中心句是哪两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感受:我从中感受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诗歌颈联写了哪两个重大战役?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诗的中间四句分别是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战胜困难的?诗句中有两个动词用得很巧妙,请进行赏析。这四句分别是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写的。“腾”“走”这两个动词用得很巧妙,化静为动,既表现了山奔腾的气势,又突出了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诗句中的“

8、尽开颜”有两层含义,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第一层含义:写出了红军翻越“千里雪”的岷山之后的喜悦之态,表明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二层含义:翻过岷山之后,长征胜利在望,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革命前途充满信心。5.内容主旨本诗通过描写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6课 狼牙山五壮士1.狼牙山五壮士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八路军某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土的英雄事迹,整个事件过程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课文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来突出五壮土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9、的精神。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1)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是对五位战士神态、语言的描写。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他们毅然选择了“绝路”。表现班长马宝玉在生死抉择面前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体现了战士们对于班长所做决定的认同以及舍生取义的决心。(2)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是对对班长马宝玉动作、语言的描写。体现了马宝玉当机立断,身手敏捷,

10、有勇有谋。可以感受到他的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得非常密集,非常迅猛有力。 “砸”字尽显了五位壮士奋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4)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五位战士态度从容,脚步坚定,就好像走向另一场新的战斗一样,十分坦然。表现了战士们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英雄气概。(5)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

11、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声音”充分体现了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句话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站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点名了文章的中心。3.体会课文描写敌人的语句的作用。“集中兵力”“大举进犯”:说明敌人兵力强大,和下文中担任掩护任务的五位战士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五位战士所接受任务的艰巨性。“横七竖八”:说明敌人损失惨重,反衬出五壮士的英勇顽强。“叽里呱啦”“纷纷滚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敌人的可耻下场。4.问题探究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第一条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第二

12、条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是一条死路。他们选择了第二条路。因为第一条路会暴露群众和连队。第二条路虽然很危险,但是能够保证群众和连队的安全。五位战士舍生取义、不怕牺牲,他们愿意为了党和人民牺牲自己的生命。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那你觉得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是“壮士”吗?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 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是“壮士”,因为五位战士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本可以撤退,却以生命为代价将敌人引诱到棋盘陀上,他们把生的机会留给了群众和连队主力,把绝路留给了自己,可歌可泣,悲壮感人,他们这样的英雄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壮士”!下面两句话中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1)顿时,石头像雹

13、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2)顿时,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第(1)句好,因为第(1)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的密集、有力,表现了战士们仇恨敌人,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第6段】这里的“望望”和上句中的“眺望”能否换位置?为什么?不能换位置。上句中的“眺望”指向远方看,表现了五位壮士看到群众和连队安全转移后的欣慰之情。“望望”表现了五位壮士对敌人的蔑视。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情形?你从中体会到了壮士们怎样的英雄气概?作者主要从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方面描写了壮士们跳崖时的

14、情形。我从中体会到了五壮士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英勇顽强、宁死不屈、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这是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一段先整体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再通过动作、神态、语言分别写每位战士的表现。如,马宝玉是“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由此表现出班长的沉着冷静;葛振林的“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表现出他对敌人的痛恨之情;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抢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重点强调了他开枪怒吼、英勇无畏的形象;胡德林和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表现两名小战

15、士在面对敌人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战斗作风。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放,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土的英勇顽强,全面细致地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5.内容主旨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顽强歼敌,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第7课 开国大典1.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

16、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写了群众入场、举行典礼、阅兵仪式、群众游行这四个场面。2.阅兵式的场面是按照各方阵的行进顺序写的,既从整体上介绍了部队经过主席台前的情况,又具体写到了不同兵种接受检阅的情况,点面结合,详细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各军兵种描写的角度不同,海军突出了服饰颜色,步兵突出方阵行进特点,炮兵突出武器特点,战车师重点介绍装甲车和坦克车,骑兵师突出红马连、白马连和马的步伐,空军突出了队形特点,让人感受到各个方阵的气势。更能感受到整个阅兵的气势恢宏、军容整齐,表达了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达出的热烈、

17、庄严的气氛。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衬托出现场庄严、隆重的气氛。)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比喻,体现场面气势恢宏、气氛热烈,侧面烘托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体会到群众热情、激动的心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体会到人们急切、激动的心情。)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

18、向主席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毛主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无限热爱。)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悦起来。“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中国。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手法,体现了全场群众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激动自豪的心情。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表达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和热爱的情感。)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比喻,将战士比作钢铁巨人,凸显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4.问题探究课文开头为什么要介绍参加大典的人员和人数呢?参

19、加人数之多,来自行业之广,说明了全国人民对这次大典十分期待和重视,这样写突出了开国大典的隆重。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获得了自由和解放,当家做了主人。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红流”指舞着灯笼火把的人群。这句话不仅是说灯笼的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全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走向幸福。特点:开国大典:庄严肃穆、隆重热闹 阅兵式:气势恢宏、军容整齐阅读第14段,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开国大典前的场面的。参会人员范围广,有政

20、府官员、工人、农民、学校师生等。群众来得早,有的早上六点钟就进入会场了。人数众多,丁字形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群众热情高涨,有的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有的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群众整齐有序,人们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第5-10自然段写了典礼中的几次掌声?你从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写了三次掌声。第一次,当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我从中体会到人们对领袖的无比爱戴。第二次,升旗时,礼炮响起来,起初是全场肃静,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我从中体会到人们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第三次,当听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

21、席”这一句时,观礼台上响起一阵掌声。我从中体会到社会各界人士对毛主席的拥护和爱戴。为什么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广场上和观礼台上都响起了掌声?因为毛主席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他是人民心中敬爱的领袖,人们希望毛主席能带领中国继续前进,所以广场上和观礼台上都响起了掌声。“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这句话很有新鲜感,你能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这句话的好处吗?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战车上的战士们比作“钢铁巨人”,写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大的形象和阅兵队伍的威武雄壮

22、,表现了人们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点拨可以从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赏析。你是怎样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这句话的?这句话一语双关,不仅指火把发出的光照亮了整个北京城,还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永远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从群众队伍入场到群众游行,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些词语中能看出来?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从“早上六点钟”“到了正午”“下午三点整”“阅兵式开始”“阅兵式完毕”“傍晚”“晚上九点半”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5.内容主旨这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突出了典礼喜庆、庄严、隆重、热烈的气

23、氛,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采,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第8课 灯光1.本文的作者是王愿坚,他的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闪闪的红星等。课文以“灯光”为线索,采用倒叙的方法,主要写郝副营长战斗前划火柴借着光亮看书,战斗中点燃手中书本为战士们找突破口提供帮助,因此而英勇牺牲的事,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表达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愿望。2.重点句子我爱到天安门广场走走,尤其是晚上。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开篇点题】运用倒叙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灯

24、光,为下文回忆有关灯光的往事做铺垫。“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到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感受到生活的和平、安定,所以心头感到“光明而又温暖”,这句话表达了“我”内心的幸福和自豪感。大约一切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拿着火柴盒,夹着自制的烟卷,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动作描写】“倚”“坐”“拿”“夹”“划”写出了战斗打响前郝副营长平静的状态,表明他身经百战。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神态描写】“注视”“沉思”表明郝副营长看得很认真,被插图内

25、容感染,为下文写他点燃书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埋下伏笔。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照应开头】“我”站在天安门前的华灯下,感慨良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的付出应当永远被人们牢记。3.问题探究课文中,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书上插图中的灯光和战场上微弱的火光,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与课文题目又有什么联系?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千万万战士的革命理想,而天安门广场的灯光把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理想到现实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设了桥梁,这桥梁是千万战士用生命铸就的。“理想奋斗现实”都与题目“灯光”有

26、关,“灯光”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象征着新时代的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不要忘记为今天的美好生活而牺牲的先烈,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灯光”这一标题有什么内涵?“灯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作者通过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描写,引出了对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叙述了郝副营长在没有灯光的夜晚划火柴看书,书中画的是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还叙述了郝副营长点燃书本,为部队照亮前路的事情。灯光,特别是电灯,是新时代、新生活的象征,“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是郝副营长等革命先烈奋斗的目标,表现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祖国下一代的关心。“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

27、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年仅二十二岁的郝副营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后代幸福和安宁的生活,他自己却为理想而献身,表达了“我”对郝副营长牺牲的痛惜之情。这句话与前面的情节相呼应,既是对郝副营长的赞颂,也是对成千上万革命先烈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我”对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的由衷赞叹。4.内容主旨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天安门广场的千万盏灯和听到的“多好啊”回忆起关于灯光的往事,塑造了郝副营长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英雄形象,歌颂了革命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无私和伟大,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第9课 我的战友邱少云1.我的战友邱少云以(时间)为顺序,记叙了

28、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任凭(烈火焚烧自己也一动不动),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2.重点句子我们全靠身上的伪装掩护自己。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都伏在枯黄的茅草里,身上也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为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不远处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都几乎找不到他。【点面结合】描写了战士们潜伏时的场面。对班长和几个战士的整体描写是“面”的描写,对邱少云的描写是“点”的描写。“不远处”“相隔这么近”“几乎找不到他”说明邱少云隐蔽得很好,为下文写邱少云在烈火中仍然严格遵守纪律纹丝不动埋下了伏笔。我们的炮兵不断地向敌人阵地上轰击

29、,山顶上不时地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地被掀翻了。【场面描写】描写了我军摧毁敌人阵地前沿地堡的场面,突显潜伏环境的恶劣。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着,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了。【场面描写】【伏笔】描写了火烧潜伏阵地的场面,突出潜伏环境的危险,也为下文写邱少云身上着火埋下了伏笔。烈火在我的战友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像千斤巨石,伏在那儿纹丝不动,直到牺牲前的最后一息,都没发出哪怕是极轻微的一声呻吟。【比喻】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突出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任凭大火烧身而纹丝不动的高大形象。3.问

30、题探究“恶毒的敌人竟使用燃烧弹来进行搜索”中的“竟”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竟”表示竟然,出乎意料,在文中表示敌人使用燃烧弹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去掉后就无法表达这种效果。从课文来看,邱少云其实可以自救,但是他为什么宁可被火烧死也不愿救自己?因为如果邱少云迅速从火堆中跳出来,就会暴露位置,那么整个潜伏部队都会遭受重大损失,甚至这次作战计划都会完全落空。邱少云不愿为了挽救自己的生命而使这次战斗失败,这显示了他不怕牺牲、顾全大局的精神。 文中的“我”不忍战友被火烧死,为什么开始不敢看,但是又忍不住不看呢?因为“我”不希望战友被烧死,不希望战友受这样的苦,所以不敢看。忍不住不看是希望有奇迹出现,希

31、望火能够突然熄灭。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战士们潜伏的山沟的环境,第十三自然段写了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光辉形象,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三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战士们潜伏的位置非常危险,稍有一点儿动静就会被敌人发现,所以要求每一位战士都要严格遵守潜伏纪律,为后面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做铺垫。第十三自然段写烈火中邱少云的表现,照应了第三自然段中对潜伏环境的描写,又突显了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的光辉形象和崇高品质。学了这篇文章,说说邱少云是怎样一位“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严守纪律,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不怕牺牲,顾全大局。4.内容主旨课文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被敌人的炮火烧身

32、,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烈士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崇高革命精神。语文园地二1.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2.掌握“反复”的修辞手法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运用反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能更加鲜明地表达感情,使语言更富感染力。如第一句中的两个“只听见”突出了全场肃静的氛围;第二句中的两个“是那么”强调了草原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的程度,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3.不用“说”来改写句子。“不要吵了,上课了!”班长大声吼道。他惆怅地看着窗外,自言自语:“这件事情真伤脑筋啊!”面对他人的质

33、疑,他目光坚定:“我一定能坚持到底。”老师从远处走来,面带微笑:“恭喜你,这次又考了第一名。”4.日积月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李纲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本单元考点提示1.七律长征常考查课文的背诵;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2.狼牙山五壮士常考查梳理课文的几个情节;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3.开国大典常考查课文是怎样描写“阅兵式”的场面的;课文描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对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4.灯光常考查“灯光”与“火光”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课题之间的联系;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体会思想感情。5.我的战友邱少云常考查通过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邱少云的形象特点;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山沟环境与邱少云任凭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情景有何联系。6.语文园地常考查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如何不用“说”来表达“说”的意思;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五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