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高三一模)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5244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高三一模)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高三一模)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高三一模)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4年山西省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高三一模)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山西省高三年级适应性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冰川是地球最重要的“天然淡水库”,是气候调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世界遗产尤其是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成员。据统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包含50个冰川,这些冰川占地球冰川总面积的近10%。它们不仅景色壮美奇绝,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还具备重要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长久以来为世人提供了重要的教育资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冰川正加速融化,其中三分之一将在2050年前消失,其他三分之二能否幸免,取决于能否把全球平均气

2、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由于二氧化碳排放导致气温升高,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自2000年以来一直在加速消融。以加拿大落基山公园为例,其中的佩托冰川是在2000年以后退化不断加速的冰川之一。作为加拿大落基山脉其他冰川的参照对象,它的变化警示着人们,加拿大西部其他数百个冰川可能面临类似的危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出版的报告世界遗产冰川气候变化的哨兵分析说,随着未来冰川继续消退,冰川径流在达到峰值后,便会稳步下降。而冰川径流减少将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资源紧张;冰川径流的变化还可能

3、影响水力发电,导致植物和动物物种的范围发生变化。尤其还要提防冰川湖的形成。该报告指出,随着冰川融水,冰川湖形成并不断扩张,最终发生溃决导致洪水,可能对湖泊下游整个地区的人口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2022年8月巴基斯坦发生的毁灭性洪水灾害,就与当年春季严重热浪后冰川融化导致冰川湖溃决有关。而今年佩托冰川遭遇了更严重的气候异常冬季降雪量较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野火烟雾飘落的烟灰共同作用,形成了冰川“死亡螺旋”。波默罗伊预测,今年将是佩托冰川有记录以来损失最严重的年份之一。他说,今年创纪录的野火季节产生的烟雾可能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虽然烟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冰层免受阳光照射,但从长远来看,烟雾会

4、使冰层变暗,并可能导致融化速度最多增加10%。中国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表示,“根据冰芯记录分析,在过去50年里,特别是自1951年以来,珠峰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过去十多年里,我们监测到南亚地区的黑碳、有机碳等各种颗粒态污染物能够跨越喜马拉雅山脉传输到青藏高原上来。而沉积在冰川中的深色污染物会进一步加剧珠峰地区冰川融化。”注“冰川消融无法阻止,只能减缓。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缓冰川消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节能减排。”康世昌说,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的双碳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决心。对于个人来说,大家要尽量减

5、少个人的碳排放足迹。(摘编自这里的冰川:消融无法阻止,环球2023年第19期)材料二:地处“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重要的淡水供给地,每年为18个省(区、市)和5个周边国家提供近600亿立方米的优质淡水,是数亿人的生命之源。然而气候变化影响下,近年来,青海出境输送水量增加的同时,冰川、冻土消融退化,极端天气多发。原本青海省以干旱、缺水著称,从2018年开始,青海省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青海省原来的降雨时空分布规律已被打破,颠覆认知的小尺度、小范围极端降水频发,山洪灾害防御形势趋紧、难度变大。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青海极端天气有增多、增强的趋势,其中,极暖事件

6、增多、极冷事件减少,极端气温事件从日间极端高温向夜间和日夜持续性极端高温事件转变,旱涝并存、旱涝急转发生的概率将会提高。专家认为,对于青海乃至整个青藏高原总体气候表现是“暖湿化”还是“暖干化”特征,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对于升温这一结论,已经非常明确。近10年是21世纪以来青海的最暖时期。位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典型冰川呈退缩态势。研究人员发现,与第二次冰川编目(2006年到2010年)相比,2019年到2020年,三江源格拉丹东冰川和阿尼玛卿冰川面积分别减少5.51%、4.96%,冰储量分别减少23.43%、4.39%。长期观测数据显示,过去40年来,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长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面积

7、平均增加约100平方公里,而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增加了1.4摄氏度。根据青海省水利厅发布的2022年青海省水资源公报,2022年青海省地表水出境水量比多年平均偏多9.6%。过去十年,青海省出境输送水量较多年平均增加17.7%。专家表示,根据近年来开展的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等研究课题成果,江源地区对外输送水量增加,主要是受降水增加、冰川消融等因素影响。青海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看,青海所在的青藏高原对东亚甚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它牵动着整个北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德国科学家洪堡提出的青藏高原“热岛效应”理论表明,青藏高原

8、的存在不仅影响区域环流,还影响了全球的环流和季风的演化。目前,针对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研究仍有很多领域需要突破,比如各个天气气候系统之间的变化关系、气候变化对冻土的影响机理研究等。研究气候变化,离不开完善的气候观测和监测系统。气候变化涉及较大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通过相应的监测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其变化过程和机理。专家表示,应继续增设长期观测站网,加强不同区域、部门、学科领域的合作。启动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源头地区生态修复,组建万名生态管护员巡护队伍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当地牢固树立。(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极端天气复杂多发 冻土冰川消融加剧“中华水塔”如何应对气

9、候变化?2023年12月14日)【注】据科学通报载,在全国范围内青藏高原的大气环境整体洁净。地球化学证据和对污染事件的分析显示,南亚大气污染物传输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冰川,因为景色壮美奇绝,还有生物丰富多样,而成为当地重要的教育资源。B.冰川是否会完全消失,这取决于人类能否把全球的平均气温水平升高的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C.20192020年,格拉丹东和阿尼玛卿冰川面积分别减少到5.51%、4.96%,说明三江源地区典型冰川在退缩。D.关于青藏高原总体气候到底是“暖湿化”还是“暖干化”,学术界

10、众说纷纭,但都认为该地区的总体气温在升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如果能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与2060年前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就能减缓冰川消融,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B.青海地区以前都以干旱、缺水著称,但从2018年开始,极端降水事件明显增加,这和该地区冻土、冰川消融加剧有很大关系。C.长江源地区的湖泊湿地面积和气温呈正比关系,数据表明,气温每升高1,湖泊湿地面积平均增加约100平方公里。D.青海所在的青藏高原对周边地区乃至全球天气气候具有重要影响,牵动着全球的大气环流,这使青海成为世界气候变化的敏感区。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11、分)A.据观测,珠峰地区大气中的污染物增多,其中大部分来自南亚地区,而本土影响较小,这与我国对青藏高原本土环境的保护分不开。B.数据显示,长江源区过去10多年的平均气温比前40多年增加了1.4摄氏度,这直接导致了青海省出境输送水量的增加。C.除大幅减少碳排放外,各国还应共同设立国际冰川监测和保护基金,这可以有效地早期预警、应对并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灾害。D.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这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的表现,而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就是我国的具体行动。4.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阐释“死亡螺旋”这一词语的含义。(4分)5.冰川消融会带来哪些危害?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6

12、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君不见”贺虎林这老头很怪,偏偏在每天的上下午两个黄金时段,来跟大家抢地盘。这是小区里最优雅的一块小广场,四面草坪绿树,中间一个大花坛。每天早饭、午睡后,儿孙都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了,正好来跳跳舞轻松轻松,可他也偏要在这俩时段,来写他的字,搞得大家撵他也不是,不撵也不是。要说这块地盘,最早的确是他先“开发”的,从业主入住的第一天,他就提着那只农夫山泉壶,握着那管塑料海绵笔在这里写了。我们是后来才渗透蚕食进来的,但是在大家心目中,这块地盘就单属于我们别墅区业主,那些高层的住户基本没人来,唯独他不识趣。不过他倒也不争。叫人寒

13、碜的,是他那副行头和德行。他身材不高,顶多四尺半;还欠着肩;再倾下头,更显得矮小。外罩一身宽大迷彩服,像站着钻进一只大睡袋,衬托得那张皱巴巴小脸,细眯眯眼睛,越发的萎缩了。却摆出一副高傲样子,一副家财亿贯、诗书满腹的清高样。凡人无话,一个人在那里闷了头写。问他贵姓?高寿?也不奉告,顶多抬起头,淡淡一笑,然后继续龙飞凤舞。不管你怎么评头品足,概不理会,抿一抿没有一点髭须的瘪嘴唇,或者摘下那顶一尘不染的灰礼帽,挠挠雪白的短发。以致几年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便用他每天涂在大理石上打头那仨字,来指代他。不错,他每天写得最多的,就是那几行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要么就是“沁

14、园春雪”,还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也不觉得腻歪。八幢的老戴说:“老先生功夫了得,一水儿的书圣行草,疾风劲草,铁马金戈。”我们却不以为然,睃着脚下湿漉漉的横竖撇捺,说些不咸不淡甚至带刺的话:“君不见,你酒量如何?是不是每天一瓶,王子茅台啊”他却仿佛没听见,或许是耳聋了?反正只抿嘴笑笑,继续在我们周边,或者我们不去的旮旯里,旁若无人地写。一天,我们的头儿老A忽然神秘兮兮说:“最近我跟踪他几天了,见他每天写完字,就去周围转悠,看哪家超市、药店赠送鸡蛋,然后排上队领。”大家惊讶:“是吗?没看错吧?”老A说错不了,说着回头很张扬地朝老头高声问:“君不见,那天在超市领鸡蛋的是你吧?”老头抬

15、起头,仍只眯起小眼睛瞧瞧他。说明认可了。大家就说:“看来这清高全是装的。”老A说:“看那身打扮,能是个豪侠之人?”老A过去开煤矿,现在交给儿女了,自己在家享清福,时不时给大家搞点小福利。过了几天,他又报告大家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新闻:“君不见每天夜里八九点,都到小区各垃圾桶里,翻拣纸箱塑料瓶!”“真的吗?”大家又是一片惊呼。老A说:“这还有假?不信你们去问他。”还真有人凑到老头跟前问:“老先生,都这岁数了,还攒这钱干吗?儿女们不管你呀?还是都跑国外了?”老A说:“在国外还用这么穷酸?”然后做出一副怜悯的样子说:“君不见,你不用三更半夜辛苦了,我叫大家每天把纸箱饮料瓶都拿这里来,或者送到你家去,你住

16、哪幢别墅啊?”老头这回抬起头,轻蔑地瞅了他一眼。初夏的一个傍晚,一辆救护车从1号公寓楼拉走位病人,有人瞧见是君不见。老A说:“这回不用再催魂了,大家开心地跳吧。”可是没几天,老头又回来了,大家好不扫兴。一个丽日当空的上午,来了两位扛摄像机的记者。大家以为是采访我们跳广场舞,没想到却径直走到老头面前。女记者俯下身,亲切地问:“老前辈,我们又来叨扰您啦。”大家听了一愣。老头抬起头,面带微笑说:“小朱啊,你们好。”女记者说:“我们想再补几个镜头。”说着和老头并肩站了,对着摄像机说:“这位就是我们的巾帼英雄,红军老战士殷雪梅老前辈,在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再对她做个采访。老前辈,请问您是

17、多大年龄参加的红军?长征的时候,您是怎么走过雪山草地的?”“我十四岁参加红军。过雪山的时候,冻掉两个脚趾”大家听了大惊,个个脸上都像泼了漆。女记者接着问:“殷老,听说您把自己的房子等财产,全部捐给了红十字会,用以资助革命老区的贫困儿童,自己却租房住,并且越租越小。请问您为何要这么做?您是人民的功臣啊。”“我参加红军,就是为百姓过上好日子,可是老区到现在还有贫困儿童,我感到惭愧,有责任帮助他们。”老前辈说着,用手蹭一下自己细细的眼睛。我简直不敢再看她了。记者又继续问:“您这么做,孩子们同意吗?您为何不留给子孙呢?”“这是我的权利,他们自己有手。”女记者说:“老前辈您说得真好。”然后突然朝围观的人

18、群扫了一眼,说:“我们来做个随机采访吧。你们每天和殷老在一起,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大家一听,面面相觑,慌忙地往开躲。女记者说:“没关系的,你们怎么想就怎么说。”大家越发尴尬地往后退,老A早不见了踪影。女记者把麦克风伸向我,我的血管霎时要爆裂了,嘴唇哆嗦得一个字也吐不出。泪光里,只看见老英雄和她身后那个花坛,仿佛地壳隆起一样越来越高,越来越大,像莲台上的那尊佛,笑眯眯瞅着大家(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儿孙们上班上学后,老人们在小区广场上跳舞或写字以放松身心,这些内容富有时代生活气息。B.“君不见”常写的几行字,既可以显现出她的胸怀气度,也能显现出她对革命

19、精神的坚守和弘扬。C.“君不见”最先“开发”了小区广场地盘,后来却总在人们不去的旮旯里写字,体现了她的淡泊无争。D.“老前辈”不忘初心,捐出全部房产财物资助老区贫困儿童,不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一丁点财富。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我”,同鲁迅祝福中的“我”一样,不仅是故事的叙述者,而且还是具有性格特征的比较重要的人物。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君不见”身穿“大睡袋”一样的衣服,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其“很怪”。C.当记者要采访大家的时候,平时喜欢凑热闹的他们却都“往开躲”“往后退”,这些动作描写,表现了他们的谦让心理。D.本文用词生动

20、形象,例如用“爆炸性新闻”来形容老头每天在垃圾桶“翻拣纸箱塑料瓶”的行为,大词小用,具有反讽效果。8.突转是文学叙事中的常用手法,运用突转能够改变故事发展的方向,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篇小说是如何体现突转的。(4分)9.本文花了不少笔墨描述老A,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意图?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公言:与阎二丈询仁同赴省试,遇少年风骨竦秀于相国寺。及下马去毛衫,乃王元泽也。是时隆冬,因相与于一小院中拥火。询仁问荆公出处,曰:“舍人何久召不赴?”答曰:“大人久

21、病,非有他也。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雾不惟赴省试,盖大人先遣来京寻宅子尔。”询仁云:“舍人既来,谁不愿赁宅,何必预寻?”元泽答曰:“大人之意不然,须与司马君实相近者。每在家中云:择邻必须司马十二,此人居家事事可法,欲令儿曹有所观效焉。”(节选自王铚默记)材料二: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

22、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节选自司马光训俭示康)【注】王元泽,王安石之子王雱,字元泽。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10.材

23、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嗟乎A风俗B颓敝C如是D居位者E虽不能F禁G忍助之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省试,指科举中每三年一次的礼部试,明清时称会试,又因在二三月进行而称“春试”。B.“枉道速祸”中的“速”是加速之意,与“始速祸焉”(六国论)中的“速”含义相同。C.舍人,古代指豪门贵族家的门客,也是官职名称,宋后称权贵子弟。本文是官职名。D.“聊举数人以训汝”与孔雀东南飞“本自无教训”中的“训”用法和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铚说他父亲当年与阎

24、询仁同赴省试时,在相国寺遇到王元泽,还向他询问王安石为什么没参加前几次省试。B.司马光能坚守正见,当大家都以奢侈浪费为荣时,他却以节俭朴素为美,哪怕被人讥笑固执鄙陋,依然不改初心。C.司马光看到近来社会风气日渐奢靡,平民讲究穿着,士大夫宴客极尽铺张,否则就会受到非议和嘲笑,他感到很忧虑。D.司马光认为俭可以养德,因为节俭会减少贪欲,这样无论身份如何,都能不被外物役使,从而约束自己,远离祸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大人久病,非有他也。近以朝廷恩数至重,不晚且来。(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4.王安石认为司马光“居家事事可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25、司马光的“居家事事可法”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古梅二首萧德藻其一湘妃危立冻蛟脊,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一“湘妃危立”句以湘妃亭亭玉立在蛟脊上的倩影来写梅花在枝头盛放的风姿。B.其二既以“百千年”“枯”“老”点出梅树之古,也是对古梅形态的进一步描写。C.“绝壁笛声”写诗人在此吹奏梅花落笛曲,借梅花以明甘于孤寂、终隐之志。D.其一写凌晨的古梅,其二写黄昏的古梅,虽然角

26、度不同,但都写出了古梅的风骨。16.古代文人对梅花的审美标准是“横斜疏瘦与老枝奇怪者为贵”,萧德藻也说“丑怪惊人能妩媚”。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表现了古梅的哪些“妩媚”。(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人生如登山,一路有甘苦,正如登泰山记中说的,有时因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以致“_”;但只要坚持登到山顶,回首往事,就会发现“_”,有如杜甫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效果。(2)“自”在古诗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含义丰富,如有“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自愿”之意;还有“_”(高适燕歌行)中的“本来”之意;亦有“_”(杜

27、甫蜀相)中的“徒然,白白地”之意。(3)诗歌中的某些意象具有暗示性,只要一提到它们,就会联想到某些事物,比如一提到某些乐器,就会联想到边塞,例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你是不是经常做这样的梦:自己正在走楼梯或在走路,突然一脚踩空,然后身体猛地一抽就惊醒了。这是为什么呢?有这样的说法:因为你不动了,大脑就想试探一下你是不是死了。还有种说法:没事儿,长个呢! 其实,这是“临睡肌抽跃症”,就是在你刚刚入睡,一种无意识的肌肉抽搐伴随着踏空感突然导致你惊醒的正常生理状态。关于入睡抽动有很多解释,最被认可的观点是:此

28、现象是大脑在工作中出现的小失误。睡觉时全身肌肉放松,_,大脑就开始胡思乱想: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回我信息?肌肉这么放松是不是在下落呀?糟了,我也会跟着摔死啊! 害怕出事故的大脑就会调动运动系统保护自己,从而产生肌肉抽搐。 ,还需要进一步证实。还有更有趣的说法。远古时,原始人常会遭到猛兽袭击,他们就学鸟在树上睡觉。可是经常会有人因没有抓紧树而导致睡觉时被摔死;_,掉下去的时候没有被摔死,但落下了经常梦到自己摔下去的后遗症。一代一代这种后遗症被基因记录下来。当然这也只是推测。其实睡觉时偶尔抽抽一下就停很正常,不用过分担心。但如果频繁发作,可能是精神压力太大或缺钙了,一定要注意休息。如果已经影响到了

29、你的睡眠和生活,建议去医院看一下。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19.多义性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特点。文中三处加点的“一下”词义不同,请结合上下文语境分别进行解释。(3分)试探一下_抽抽一下_去医院看一下_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在中国的减贫实践中,十八洞村是一个具有“地标”意义的村寨,“精准扶贫”理念在这里首次被提出。该村地处偏僻,当年全村贫困发生率高达57%,集体

30、经济空白。2013年花垣县委派驻的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挨家挨户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制”帮扶措施。在工作队的帮助指导下,十年间,从地瘠民贫到物阜民丰,这座苗寨发生了( )的变化。十八洞村村民施老记回忆,以前抬着猪走在山里的羊肠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山坡。如今,十八洞村凹凸不平的泥巴路早已消失不见,( )的是沥青路面和青石板游道,水、电、通讯、银行、邮局等设施也( )。几天前,湘西边城机场又开通了一条新航线,至此已通航北京、广州、宁波三个城市。村民施艳琴从深圳返回家乡成为十八洞村景区的一名讲解员。在她的讲解中,“变化”是高频词之一。“村里越来越美,村民的精气神越来越好,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困

31、扰村民的贫困问题已经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2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语句比下面的改句表达效果更好,这是为什么?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4分)(1)以前走在山里的羊肠小道上,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山坡。(2)村里变得美了,村民的精气神好了,村里的年轻人也多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根据要求任选一题作文。(60分)材料一:现代文阅读“君不见”一文中,主人公年轻时参加革命,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年老后选择捐赠了自己的财物,而不是把它们留给子女,她认为“这是我的权利,他们自己有手”。像她这样无私奉献的革命英雄,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二:当下有些青年人

32、无视自己的责任和老人的权利,一味地“啃老”,使得老人们苦不堪言。这是现实问题,其中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1)对于“君不见”的人生选择,你是怎样看待的?请作为高中生的你给“君不见”写一封信,体现你对人生道路选择的认识与思考。(2)假设“君不见”是你家乡的一位英雄,请以现代文阅读“君不见”一文为基本素材,发挥想象,为她撰写一篇人物通讯。(3)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就“责任与权利”问题,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A卷选择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5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1.(3分)

33、D2.(3分) A3.(3分) B(二)现代文阅读(6分)6.(3分) D7.(3分) C二、古代诗文阅读(9分)(一)文言文阅读(6分)11.(3分) B12.(3分) A(二)古代诗歌阅读(3分)15.(3分) CB卷选择题答案1. C 2. A 3. B 6. D 7. B 11. C 12. A 15. DAB卷非选择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现代文阅读(10分)4.(4分)“死亡螺旋”是指在恶性循环中走向死亡。在本文中是指:冰川在冬季降雪量较低、反常的炎热天气和野火烟雾飘落的烟灰等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陷入了持续消融、无法更好地调节气候,以致加剧了消融的恶性循环,从而走向毁

34、灭的必然局面。(答出字面意思给1分,答出语境义给3分,意思对即可)5.(6分)引发毁灭性洪灾,给人口和生物多样性造成灾难性后果。改变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系统。冰川径流变化对工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天然淡水库”将消失,导致淡水资源短缺。(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10分)8.(4分)通过人物性别的“转变”实现人物形象的突转。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贫穷的“怪老头”突然变成一位“巾帼英雄”,出人意料的逆转凸显了主人公的高大形象。通过周围人态度的“转变”实现了情节的突转。大家对主人公的态度由原来的轻蔑转向后来的惊讶、羞愧直至崇敬,使得小说情节一波三折,出人意料。(每点

35、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9.(6分)通过老A的言行,引出小区富人们的各种言行,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通过老A狭隘自私、短视偏见、自傲轻慢的负面形象,衬托出“老前辈”良善厚道、无私奉献、担当责任的光辉形象。通过描写老A的一系列言行,批评了那些仗着有钱就自觉高人一等、鄙薄老弱穷困者的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合理,亦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10.(3分)A D G(原句标点应为:嗟乎! 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每选对一处给1分。勾选四处及以上不给分)13.(8分)(1

36、)我父亲一直在生病,不是有其他原因。最近因为朝廷的恩德越来越重,不久也将要来京了。(4分。大意1分,“大人”“以”“且”各1分)(2)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食物为羞耻的读书人,不值得跟他交谈。(4分。大意1分,“耻”“恶”各1分,定语后置句1分)14.(3分)司马光重视“俭以养德”;司马光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司马光重视家风传承。(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16.(6分)梅姿妩媚。用冻蛟、珊瑚枝比喻梅枝,恰似老梅盘桓的虬枝旁逸斜出,从而写出古梅姿态的妩媚动人。梅花妩媚。用湘妃、海月比喻梅花,直接表现梅花的洁白娇艳,用梅枝的古老暗淡与梅花的娇嫩鲜艳形成强烈的视

37、觉差异,“以丑衬美”。精神妩媚。用“百千年藓”形容古梅树枝的年代久远,用“三两点春”写古梅生命力的顽强;用“绝壁”“冻蜂”等意象衬托古梅的超尘脱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合理,亦可酌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6分)(1)几不可登 (而)皆若偻(2)男儿本自重横行 映阶碧草自春色(3)示例一: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示例二: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从军行)示例三: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多字、漏字则该空不给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13分)

38、18.(6分)因为反馈信号缺失了但这也是个假说而另一部分人很幸运(每句2分,只要符合语境即可)语文试题答案 第2页(共4页)19.(3分)试探一下:略微,表示动作程度浅;抽抽一下:一下下,表示动作时间短暂;去医院看一下:一次,表示动作的数量。(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20.(4分)改句:其实,这是“临睡肌抽跃症”,就是在你刚刚入睡时,一种无意识的肌肉抽搐伴随着踏空感导致你突然惊醒的正常生理状态。(该句中有两处语病,一是“在你刚刚入睡”成分残缺,应为“在时”;二是“突然导致你惊醒”语序不当,“突然”应放到“惊醒”前。找出并修改对一处给2分)(二)语言文字运用(7分)21.(3分)翻天覆地 取而代之

39、 应有尽有(每个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22.(4分)(1)原句有“抬着猪”这一细节,除表明山路危险外,还结合了脱贫致富的语言大环境,暗示了交通不便导致农产品走不出大山的困境。改句只是单纯说羊肠小道危险。(2)原句的排比用“越来越”不仅体现了变化的结果,还体现了渐变的过程;结尾的省略号则表明变化很多且仍在继续。改句的简单排比只说明了变化结果。(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四、写作(60分)23.(60分)写作指导:选择(1)应表达出对“君不见”人生选择的敬意与尊重。应强调高中生身份,体现对“自己”人生使命的规划。应将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符合文体要求,体现书信对话交流的特点,说真话,抒真情。选择(

40、2)应突出人物特点,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典型事例应来源于现代文阅读,想象部分要有原文依据。应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体现时代精神。以叙述为主,适当结合其他表达方式。选择(3)应紧扣“责任与权利”问题展开论述。应辩证地思考问题的成因,并能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凸显当代青年人的角色意识,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联系起来。符合议论文体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合理,论述有逻辑性。(一)作文整体评价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二)作文评分标准与细则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6分) 四等(50分)基础等级 内容 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主题明确 内

41、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发展等级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深意附: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我父亲曾说过这样一

42、件事:他年轻时与阎家二伯阎询仁一同去参加省试,在相国寺遇到一个风骨脱俗的少年。等到他下马脱去皮袄,原来是(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这时正是隆冬季节,于是三个人聚在一个小院里烤火。阎询仁问王安石现在何处:“王大人为什么这么多次征召都不赴任呢?”(王元泽)回答说:“我父亲一直在生病,不是有其他原因。最近因为朝廷的恩德越来越重,不久也将要来京了。我不只是来参加省试的,也是被父亲派来先在京都找房子的。”询仁说:“你父亲(名气那么大),来到东京后,谁不愿意把房子租给你们,何必预先找呢?”王元泽回答说:“我父亲的想法不是这样的,他想要的是必须与司马光住宅相邻近的房子。我父亲常常在家中说:选邻居就要选司马光这

43、样的,司马光这个人在家里的种种言行都值得效法,我要让孩子们都模仿学习他的做法。”材料二:大家都把奢侈浪费当作光荣,我心里唯独以节俭朴素为美。人们都讥笑我固执鄙陋,我却不认为这是什么缺点。我回答他们:孔子说“与其骄纵不逊,宁可简陋寒酸”;又说“因为节约而犯过失的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穿不好的衣服、吃不好的食物为羞耻的读书人,不值得跟他交谈。”古人把节俭看作美德,当今的人却因节俭而互相嘲笑辱骂。唉,真是奇怪啊!近年来的风气特别奢侈浪费,跑腿的穿的衣服像士人的衣服,农民穿丝织品做的鞋。近来士大夫家,酒假如不是按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菜肴假如不是远方的珍品特产,食物假如不是多个品种,餐

44、具假如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宾客好友,常常是经过了几个月的筹办积累,这样之后才敢发函邀请。如果不这样做,人们就会争先责怪他,认为他鄙陋吝啬。所以不跟着习俗随风倒的人大概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当权者即使不能禁止,能忍心助长这种风气吗!御孙说:“节俭,是共同的美德;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共,就是同,是说有德行的人都是从节俭做起的。因为,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可以走正直的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远离犯罪,使家里富裕。所以说:“节俭,是共同的美德。”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恋爱慕富贵,不循正道而行,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挥霍,败坏家庭,丧失生命。因此,做官的人(如果奢侈)必然贪污受贿,平民百姓(如果奢侈)必然盗窃别人的钱财。所以说:“奢侈,是最大的恶行。”其他因为节俭而树立名声,因为奢侈而自取灭亡的人还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姑且举出几个人来教导你。你不仅仅要自己实行节俭,还应当用它来教导你的子孙,使他们了解前辈的作风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语文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