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 练测(原卷版+解析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4741 上传时间:2024-03-1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5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 练测(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 练测(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 练测(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 练测(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练习)2024年中考语文讲 练测(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中考语文讲练测 专题三 现代文阅读第24讲 标题的理解及作用(练习)目 录一、考点过关练2考向1:标题的含义2考向2:标题的作用5考向3:拟写文章标题7二、真题实战练10三、重难创新练19考向1:标题的含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枣连心刘文艳姥姥家的菜园子里有五棵碗口粗的枣树,贴着园子墙里面,整齐地站成一排,枝繁叶茂、潇潇洒洒。初秋时节,满树的翡翠珍珠渐渐变成了绿色的宝石,沉甸甸地在风中展示着她们的珍贵与美丽。到了深秋时节,这枣树就一天一个风景,绿色的“宝石”慢慢地由青变黄,继而点染上了红韵。在秋风的吹奏下,那些红黄相间的“宝石”,魔术般地变成了通红通红的大红枣。最难忘记的还是大

2、红枣的美味。深秋的大红枣爽脆酸甜,吃起来满口清香。大红枣儿是我儿时最鲜美的水果记忆!记得上小学时,学校组织观看电影白毛女。剧中有一段群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身穿绸质服装的姑娘们,个个热情洋溢、英姿飒爽、满怀深情。“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那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哎嗨哟嗬,心心向着共产党。”她们随着那真诚欢快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如此清纯优美,让我对她们充满了羡慕,充满了敬意。大约是在我10岁那年的春天,姥爷从他家里带来一棵枣树。那棵枣树还没有一人高,但是已经有了很长的根须,姥爷很精心地从他家园子里把这棵枣树挖了出来,枣树根上还带着一些泥土。他用一块旧布把枣树根包裹好,坐

3、着大马车,赶了四十多里路,把枣树拉到我们家里。到了我家后,立即在院子西南角离院墙一米远的地方,挖了一个深深的土坑。我和姥爷一起把这棵枣树栽上,填上土,用脚把土踩实,再浇透了水。在栽植枣树的过程中,姥爷还给我讲了他和枣树的故事:姥爷从小生活在汤沟乡大杖子村,祖祖辈辈过着虽不十分富足,但也衣食无忧的平静生活。家里房门前的山坡上,有一片树林,长着几十棵枣树。到了秋天,满山坡都是红红的大枣儿。收藏起来后,能吃一个冬天。后来,日本人开进了这个平静的小山村。当时,姥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日本人发现姥爷是抗日活动的幕后组织者,把他抓了起来,打得遍体鳞伤,逼他交出八路军藏的枪支。姥爷临危不惧,守口如瓶。最后日本

4、人将他的脖子砍得鲜血淋漓,以为他必死无疑。后来是乡亲们不顾性命,与敌人斡旋,把他救了,他才奇迹般地活了过来。解放后,老党员姥爷思念他的家乡,思念乡亲们的枣树,便回到老家,从老家房前的山坡上挖了五棵小枣树,回来栽到菜园子里。十多年过去了,那枣树枝繁叶茂,已经郁郁成林了。我们栽的这棵枣树,就是从那几棵大枣树下又生长出来的,算是那片枣树的第三代了。姥爷栽完枣树很兴奋地说:“枣树特别好养活,这棵枣树明年就能结枣儿了。”来年,这棵枣树果然结了枣。而且,枣长得很特别,不是圆形,不是锥形,类似圆柱形,虽然枣型不很规则,可吃起来却是又脆又爽。每当吃上这自家树上的红枣儿,姥爷总是会不自觉地哼唱起大红枣儿送亲人的

5、旋律,我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芭蕾舞剧白毛女中姑娘们的优美舞姿。那几年,我们眼看着枣树一年年长大,一年比一年结的枣多。到了秋天,枣树上、枣树下便成了我们兄妹四人的欢快乐园。放学回来,放下书包,摘一兜枣,跑出去与小伙伴们同乐共享,再去姥姥家时,把家里的红枣儿摘上一小筐,送给姥爷一家人尝一尝,吃枣不忘种树人。我们兄妹四人参加工作、独立成家之后,家里的这棵枣树是由妈妈精心养护的。她按时施肥、浇水、剪枝,枣树长得很茂盛。十几年后,这棵枣树便遮天蔽日,绿荫占据了半个院子。每到枣熟时,妈妈就会热情地让前来串门的亲朋好友自己到树下摘枣。到了深秋,天凉了,树上的枣全红了,妈妈就把熟透的红枣晾晒好,等着我们回家吃。

6、后来,我工作到了省城,妈妈总是先选出一枝结满红枣的枣枝,等我回来再摘,或把熟透了的红枣晒干了留给我。有时,也托人把红枣给我捎到省城。记得有一年,哥哥到日本留学。那年秋天,树上的枣红了,亲戚朋友都吃上了鲜亮甜脆的大红枣,可是哥哥没吃上,妈妈心里总是放不下。有一天,妈妈终于打听到县里有人去日本,就把选了又选的大红枣装进布袋缝上,交给了去日本的工作人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给哥哥把枣带到屈指一算,这棵枣树在我老家的院子里已经生活了近五十年,一年一度地开花结果,从未间断过。而且,这棵枣树也有了后代,在我家的东院老婶子家,也长出了两棵枣树,与我家的枣树隔墙相望、遥相呼应。西院三娘家,也长起了几棵枣树,与

7、我们家的枣树根相通、枝相连,形成了一片枣林风景。它们好像是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心心相连。八年前,妈妈不幸离世。嫂子每年秋天,都把红枣托人带给我们,让我们继续感受到家的味道。我牵挂老家院里的那棵枣树。(选自文艺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枣”为载体,写出许多与枣树相关情节,很多温暖回忆跃然纸上。B文章呈现“我”和姥爷、母亲等人的朴素情感,文风质朴纯真、清新自然。C“我”看了白毛女后,红枣情结更加深厚,央求姥爷移栽枣树到我家。D枣树记录时代变化,维系了几代亲情,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2结合文段,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他用一块旧布把枣树

8、根包裹好,坐着大马车,赶了四十多里路,把枣树拉到我们家里。3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标题“红枣连心”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考向2:标题的作用阅读下面文童,完成下面小题。 版纳,在黎明中醒来陈朝慧在群山的怀抱里,景洪的梦很香澜沧江像一个提着裙裾的少女,她把脚步放得很轻很轻。苗条的槟榔树捧着一个弯弯的月亮。一失手跌进了江心。景洪从甜睡中醒了,用风的手臂揉着孔雀湖惺忪的眼睛。街道上的两排油棕树,像两行对仗整齐的诗。未灭的街灯给它打上了发光的标点,可淡淡的薄雾偏要渲染朦胧的意境,微风只好悄悄地透露主题。挑着竹梦的龙国(姑娘)从晨雾里走了出来,像从帷幕的后面走上舞台。她的竹梦里装的是什么?

9、她走过的旅程坎坷吗?这我不知道。但她的眼神是幸福的,微笑是甜蜜的。她的竹梦里,尚未褪尽的夜色盖着一缕晨光色彩从街上流过,花香在街上飘溢。小和尚金黄色的袈裟又给这黎明添了一笔古老的神秘。早班的汽车启动了,待航的汽轮鸣笛了。车轮在转,独木舟在摇。火红的朝阳是黎明城金子的车轮,一轱辘从山那边滚了过来。黎明城,从一个黎明驶向又一个黎明葫芦岛,你是大森林失落了的一个梦。时钟花在这里开了又谢,神秘果在这里落了又结。美丽的鲜花不认识自己的名姓,参天的古木不知道自己的年龄。这里,藤蔓捆死了岁月,静寂凝固了生命。多少年月无端地消逝了,谁也不知道这葫芦里装的什么秘密。望天树呆呆地望着发蓝的天空。终于有那么一天,一

10、匹马驮着一个植物学家,驮着他绿色的理想来到这里。他智慧的眼睛被龙血树点亮了,他的思想在美登木上发芽了。植物王国第一次引爆了他的狂欢,他找到了他寻觅多年的梦。当这儿的秘密一个又一个地被揭破,在祖国植物学研究的天平上,葫芦岛成了一个有分量的砝码。如今,虽然他已经长眠在这里了,也只有这儿的沃土才有资格陪伴他的灵魂。但深夜研究所那不灭的灯光里,他的生命依旧在燃烧,看夢芙木那不断新生的幼芽吧,那不是这个老植物学家还在不断探索、不断奋进吗?罗梭江,你光着脚丫从原始森林里走了出来。你奔腾,跳跃,你有过粗犷的野性。可当你一头扑进小勐仑的怀抱里,你却变得恬静而温柔。你静静地流着,把焦躁和喧闹都留在深山峡谷里了。

11、你把葫芦岛接在怀里,你依偎着它,爱的甜蜜醉了你。雾里看你,你像梦。梦里看你,你是虹。罗梭江,你是美的结晶呀!你是会唱歌的彩霞,你是流淌着的柔云,你是无数小溪流弹奏出来的和声,你是松针上滴落的诗韵。你载着傣家人的独木舟,像载着半边月亮。在通往竹楼的小路上,傣族姑娘的竹扁担颤悠悠的,我听见你在她的瓦灌里甜甜地唱5作者写了哪些版纳的景?根据提示填空A B葫芦岛植物研究所C 。6文章标题“版纳,在黎明中醒来”意蕴丰富,分析其妙处。 7做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批注角度有赏词语、 辨修辞、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批注文中划横线的句子。8作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第二人称“你”来行文,让人想到刘湛秋雨

12、的四季中最后一段的内容,请结合两文,试分析第二人称写作的作用。【链接材料】: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力,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雨的四季节选)考向3:拟写文章标题完成下面的问题。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

13、也使她激动万分。她急切地对青铜说:“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望着葵花。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凡激动,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葵花追了出来:“哥哥!”青铜不停地奔跑。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哥哥!”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不!不!我学不会!”“你学得会!你学得会!”青铜继续往前跑去。葵花一边大叫着“哥哥”,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

14、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下,她摔倒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接抱在胸前。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葵花指着太阳,然后用树被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着:“太阳!”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

15、一横,一搬,一捺,一点儿,太阳的太”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地,在沙土上写着。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是姐姐。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落落下去”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葵花在“太阳”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太阳落下去”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太阳落下去了。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哥,我们该回家了。”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

16、地写着。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青铜用手指着月亮。葵花摇了摇头:“我们今天不学了。”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葵花又教他:“月亮月亮升上来了”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太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上。看到牛,写“牛”。看到羊,写“羊”。写“天”,写“地”,写“风”,写“雨”那个从前在青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更加让人喜欢。(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9请给这个故事拟一个标题。10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性格的哪些方面是你喜欢的?请结合原文分析一下1

17、1简要赏析“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这一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12青铜的识字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请列举具体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的感悟。(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2022国民专注力洞察报告显示,当代人的连续专注时长,已经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了8秒。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数据也显示,一个人每天面对屏幕至少150次,平均每6.5分钟看一次手机。必须承认的现实是,在网络时代,专注力越来越像一种“稀缺品”。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被不断地切割,保持长久的专注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但细细想来,这又并不是那么奇怪。打开电脑和手机,

18、微博、微信、短视频、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太多东西可以夺走我们的注意力,光是用手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就可能用掉我们大半天的时间。浮光掠影的浏览和专心致志的阅读、学习,有本质上的区别。正因为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页面上停留的时间都比较短,所以我们往往还来不及建构起真正重要的意义,就匆匆赶往下一个目的地。这也就是我们每天似乎看了很多东西,但回想起来却没有多少感悟的重要原因。同样是观看,同样是经由双眼,但看的对象和方法不同,效果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网络上的短视频,抓住人们的往往不是内容和思想,而是从中体现出来的感官刺激和娱乐价值。人们看到的画面快速切换,思考留白却所剩无几。“掩卷长思”这

19、种传统的思考方式,在视觉化阅读的语境里不太容易实现。更重要的是,不管我们怎么看,从大小屏幕里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让我们被动接受。我们每天都沉浸在海量的信息之中,却缺少主动的取舍和过滤。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自由、自主的,我们可以对接收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如此才能建立有质地的对话关系。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因为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被各类信息牵着鼻子走,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我。我们接触了很多信息,却并不感到充实。这更像信息的冲刷,而非咀嚼。因此,我们更要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也就有了自我关照的可能,有了自我提升的途径。真正的阅读、学习应该是建立在自

20、主、有意识、沉下心的基础上,这种能力是任何技术手段都无法给予的。它只存在于我们专注的灵魂和思想之中,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探索。(有删改)13请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4结合第段内容,说说在网络时代,我们应如何进行“真正的阅读、学习”。15下列哪个选项更适合补充进本文,请阐明理由。A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B闻一多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闻先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C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

21、面小题。龙豁口刘洪文这天早晨,天刚蒙蒙亮,老赵头就带领五个人的“爬犁帮”出发了。这次他们的任务特殊,不是送货,也不是运皮张,而是给北山里的抗日游击队送粮食。这几天,松花江上游的抗日游击队把小鬼子打惨了,也把他们打急了,所以小鬼子不断进山“讨伐”,进山的路巡查得非常严。这个时候,要把粮食送进去,谈何容易?可是,游击队已经断粮几天了,老赵头心急如焚,最终还是决定冒险。“爬犁帮”最怕遇见松花江上的三九天。那时西北风呼啸,冷风如刀,彻骨的寒冷让人忍不住打战,貉皮帽子羊皮大氅都抵挡不住,没人敢在这寒冷的冰面上过多地停留。拉爬犁的牲口,鼻孔往外喷着白汽,眼睫毛上全都挂满了霜花,汗水顺着毛往下淌,在肚皮下凝

22、结成冰,哗啦哗啦地响。赶爬犁的小伙子们跟着爬犁跑,跑得全身透汗。一路上还算顺利,眼瞅着就要进入游击区了,可老赵头却一点也不松懈。一双鹰一样的眼睛不停扫视着苍茫的江面。突然,远处出现了一片黄褐色的身影,还伴随着隐隐约约的马达声。不好,是鬼子的巡逻队!老赵头的神情变得紧张起来,心想,这可咋办?自己安危事小,粮食进不了山事大。老赵头赶紧吆喝大家加快速度。双方的距离还是越来越近了,爬犁再快也快不过鬼子的汽车和摩托车。老赵头心里明白,咬牙,说:“干脆,走龙豁口。”一听“龙豁口”三个字,大家头皮就发麻,精神更加紧张了。所谓“龙豁口”,就是爬犁正在这冰面上行进时,脚下三尺多厚的冰面骤然裂开,裹挟着呼啸声一直

23、向岸边延伸。人只能瞪眼看着冰面不断裂开,从一尺、两尺、三尺再到无法丈量。幽暗的湖水翻涌着从裂口冒出,像是有一条恶龙会随时从湖底蹿出来。传说是湖中的独角龙耐不住严寒,一怒之下用独角豁开冰面,所以称之为“龙豁口”。“龙豁口”不是常有,但只要遇到一次,就足以让人终生难忘。“爬犁帮”的人谈“龙”色变,因为不管什么车辆或者爬犁,若是掉进了“龙豁口”,那是九死一生的事。可是今天情况特殊,如果被小鬼子撞到了,同样没有好下场,老赵头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老赵头赶着爬犁向右侧疾驰,偏离了原来的路线,朝湖心奔去。小伙子们知道,湖心区冰薄,且有一处活水,最易形成“龙豁口”。平时大家总是尽量避开,即使路近一些也从不敢贸

24、然前往。老赵头今天是要豁出去了。抗联的战士们牵动着大家的心,为了把粮食运到战士们的手里,他们顾不了那么多了。鬼子越来越近,老赵头拼命地打马飞驰。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小鬼子叫喊着让老赵头停下来,可老赵头全当听不见。小鬼子开枪了,子弹贴着头皮呼啸而过。忽听咔嚓一阵雷鸣炸响,江面的冰排豁然裂开,并且迅速向两边漾开。老赵头把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大声喊道:“龙豁口现身,大家小心了,跟住我!”伴随着喊声,老赵头的爬犁左躲右闪,飞一般窜向侧面的斜坡。其他人也不敢怠慢,一个跟着一个从“龙豁口”边缘掠过。后面的小鬼子一个个躲闪不及,绝望地喊叫着,无从应对,眼睁睁地看

25、着汽车和摩托车如同乌龟一般慢慢地沉向江底终于把粮食送到战士们手里,大家这才像散了架似的,瘫坐在雪地里。第二天往回走时,他们远远地看向“龙豁口”,只见黑幽幽的江面上,漂着一片黄乎乎的尸体。有的尸体已经冻在了“龙豁口”的冰凌上。老赵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说:“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3期,有删改)1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小说刻画老赵头细致而传神,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B小说叙述张弛有度,送粮过程一波三折,颇有紧张感和戏剧性。C文中风雪的描写虽只有寥寥数笔,但都有力地升华了小说主题。D“爬犁帮”冒险为游击队送粮食,彰显了老百

26、姓保家卫国的决心。17结合上下文,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1)枣红马的鬃毛飞扬着,像一道红色的闪电穿梭在白茫茫的江雾和雪色之间。(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请分析其表达效果)(2)这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根本就不该来!(请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与蕴含的情感)18小说中有多处伏笔与照应。请找出一对并简析其作用。19有人建议将小说的标题“龙豁口”改为“老赵头”,你认为可以吗?请做出选择并结合文本阐明理由。(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第一支钢笔梁晓声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需要捏一下,才会缓慢鼓起。墨水吸得太足,写字时

27、笔尖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是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写字课。某些作业,老师要求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个同学都有钢笔,我却没有,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一天,我哭闹起来,逼着母亲非立刻给我买一支吸水钢笔不可。母亲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是不懂事,家里生活用的钱都已经向别人借了,我怎么好意思再张口呢?”我哭闹得更凶了,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那天下雨,我没有回家,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衣服淋湿了,头脑也被淋得清醒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

28、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的几十元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于是,我决定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车夫们把手推车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我走到那座桥下,站在一棵树下躲雨。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只有公共汽车偶尔经过。远处除了几根电线杆子,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我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可等

29、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儿。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我无法看见他的脸,分不出是老头儿还是小伙儿。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但明白是他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儿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木箱子里装的不知是何物,非常沉。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30、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有些人来说,钱不是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不是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我又推着走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便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下,就感觉到车轮顺坡倒转。不行,这车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声音,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车子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挑得悬起来,脚离开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车停了,我也站住了

31、。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既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被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待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要不然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母亲也已变成了老太婆。那支笔,可以说早已完

32、成它的历史使命,但我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选自读者,有改动)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内容。21请结合语境,品析第段加点词“怔住”的表达效果。我完全怔住了。22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急,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雨水冲刷着马路。23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母亲的美好品格。(至少两点)24选文标题“第一支钢笔”有什么作用?25请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阅读感受。(2023湖南湘潭湘潭江声实验学校校考三模)李敲铃李敲铃的真名叫什么,很多人答不上来。也有人想了半天,才说上一句,是不是叫李新兵?在叫李敲铃之前,人们还称

33、过他李师傅。李师傅原是木匠师傅,吃百家饭的那种。李敲铃的父亲是个公办老师,父亲退休那年,政策允许子女顶班。填表前,父亲问他:“新兵,顶班的工资比做木匠要低,你愿意吗?”李新兵想也没想说:“顶了班就是公家人,工资再低也愿意。”李新兵没读过什么书,顶班的批复是炊事员。但第一天到文教组报到时,李新兵就和领导犟上了,他说什么也不肯当炊事员。领导来气了,说:“真是秀才遇到兵”领导不是幽默,他却幽默上了:“我没当过兵,只当过木匠。”这话倒是给领导提了醒,当时中学正在兴建教室,就安排他带着做木匠活儿的工具去中学上班。教室建成后,文教组便安排李新兵巡回去各村小修理桌椅板凳,从这时起,李新兵恢复了他过去在民间的

34、称呼李师傅。李师傅修理桌椅板凳毫不含糊,榫是榫,卯是卯。九十年代初,村小整顿合并,再也用不着李师傅修理桌椅板凳了,文教组领导征求他的意见,安排他去镇中学当门卫兼司铃。自此李师傅就住进了门卫室,与一个废弃的大飞轮做伴,“铛铛铛”的铃声,经由他手中的铁锤与飞轮撞击,一次次在校园响起,指挥着全校师生的作息。也就是从那时起,人们改称他为李敲铃。偶有例外,那就是学校用作高考和中考考点时,司铃一栏后面写着他的姓名李新兵,而且二十年没有发生过改变。因为他司铃司得准,准得误差不过一秒,为此,他还得到过省考试院领导的肯定。李新兵何以把铃司得那样准?原来是赶上大考,他就带一部收音机,踩着收音机整点报时的最后一响司

35、铃,能不准吗?但校长不希望他把铃司得那样准,暗示他可以提前十几秒打开考铃,推后五十几秒打结束铃,这样就可以为考生多赢得一分钟,并许诺送他几包好烟。不承想他居然一点儿也不含糊地说:“我就敲铃这点儿能耐,不敲准就没有退路了。”依旧把铃司得准时准分准秒。李敲铃六十岁那年,学校安装了自动化司铃系统,文教组把他派往一所村小去敲铃。年纪越大,调得越远,这事放其他人身上肯定有想法,但李敲铃没说半个不字。中学领导为他送行时,想送他一件纪念品,不想他对那个敲了二十年的飞轮产生了感情,提出把那个飞轮带到村小去。李敲铃带着飞轮来到村小的同时,也把李敲铃的称呼带到了村小,人们不分大小,见他或不见他,都一律称他李敲铃。

36、一个寒冬的早晨,铃声没有按时唤醒黎明,校长意识到不妙,赶紧推开他的房门,一看,发现李敲铃中风在床昏迷不醒。李敲铃中风的时间是在凌晨,县医院的医生经过一系列检查后说他不需要做开颅手术,五至七天后会苏醒。七天过去了,李敲铃还没醒,医生让李敲铃的老伴把孙女叫爷爷的声音录在手机里反复播放,可是孙女的叫声唤不醒李敲铃。恰巧这天校长在场,他像想起了什么,猛拍了一下脑门,说我去去就来。校长是当天下午返回医院的,他掏出手机放在李敲铃的耳边,手机里传出“铛铛铛”的铃声。一遍,两遍李敲铃脸部的肌肉颤动了一下。“铛铛铛”,在清脆悦耳的铃声中,李敲铃睁开双眼,醒了选自中学生阅读版2023年第1期,有删改)【链接材料】

37、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那时候,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节选自我的叔叔于勒)26文章以“李敲铃”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27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8阅读下列材料,针对文中的李敲铃是否具有工匠精神这一议题,谈谈你的看法。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2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

38、章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特点,比如“我没当过兵,只当过木匠”就表现出李敲铃倔强的一面。B李敲铃之所以被人称为“李敲铃”,是因为他长期担任司铃工作,且把铃司得准时准分准秒。C在李敲铃中风昏迷后,校长想到了在他耳边播放司铃铃声这一唤醒他的方法,可见校长对李敲铃的了解。D文章语言平实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将人物故事按照事件发展娓娓道来,却有着动人心弦的力量。30小湘和小优针对文中某句展开讨论,请将下面小优和小湘未说完的话补充完整。小湘说:“不承想他居然一点儿也不含糊地说:我就敲铃这点儿能耐,不敲准就没有退路了”这句话中的“居然”我觉得用得很妙,就是不知道妙在哪里。小优说:我认为 。 (2023安

39、徽合肥校联考二模)午休的父亲梁晓声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官方预报达到摄氏三十二三度;人们说实际气温还要高一两度。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必然如此。人若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会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分也被蒸发着。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大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起码心理上会觉得凉快点儿。“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儿住户屋里开着电视呢

40、,我不是怕我说话声小你听不清嘛”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今年我有点儿耳背了,不知不觉便将电视声调得挺大。不过楼上楼下都是三口之家,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两家亦无老人,不至于扰邻。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那儿,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那同样脏兮兮的裤子的裤筒卷到了膝部,小腿布满褐红色的墙漆点子。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一边的额角贴着创可贴,不是那种窄窄的小长条形的,而是有三四个那么宽的方形的。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41、。“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不会下雨?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再旧不是还能骑吗?不也是钱买的吗?钱是大风刮来的?别啰嗦了!我也想家行了吧?想家不包括想你吗?多大人了,还耍娇有意思吗?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左右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好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幸福地!还不能返校?那就更要把网课听好。学习这事,靠的就是自觉。不是为老师学的,也别当成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的人生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高一,人生还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

42、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了。不许!别改视频!我不许!又不是几年没见了,视的什么频呢!你非视频我可关机了啊!聊会儿就行。认真听着,老爸得嘱咐你几句。你妈也在上班,你要心疼她,有空儿,屋里屋外的活多干点儿,就当替老爸干了。我这儿一切都好,别牵挂我。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呗。铺的新凉席,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害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一楼上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住在一级台阶上。姗姗妈也不由得“呀”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楼啊,叔叔是热的。”那男人旋即坐起

43、,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恓惶极了。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小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不知怎么一来,被他弄成一团搂在怀里了。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我接过塑料袋一看

44、,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爷爷您轻点儿关门。”小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如花儿一样。有好邻居是种造化。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选材贴合生活实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B“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中的“竟”表现了出乎我的意料。C“不也是钱买的吗?钱是大风刮来的?别罗嗦了!”

45、说明这个父亲很在乎钱以及对妻子的严厉。D文章写珊珊妈的内容,能看出她对女儿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和良好教育。32小说开头第一段有何作用?3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如花儿一样。3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35文章标题改成“有好邻居是种造化”可以吗?请简述理由。(2023辽宁阜新统考一模)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我的玉米情结夏青我出生在黔北的一个小镇上,在我四岁时,弟弟出生了,父母只得把我送到乡下,让外公外婆帮着带我。到外公外婆家时,正是玉米成熟的季节。那天,已是傍晚时分,外公外婆准备了一大桌饭菜等着我们。一路上的奔波让我早就饥

46、肠辘辘,就在我大快朵颐时,突然闻到一阵香味从厨房传来,那种香味浓郁、强烈,完全盖住了满桌饭菜的香味。我放下碗问外公,这是什么香味?外公说,柴火烧苞谷。在我的家乡,苞谷就是玉米的别称。不一会儿,外婆端着一筲箕烧苞谷从厨房走进堂屋。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烧玉米外观焦黑,还沾着灰,那模样无法引起我的食欲,可我又无法抵挡那香味的诱惑。我拿起半截烧玉米,吹了吹表面的灰,啃了一口,嚼在嘴里嘎嘣脆,香酥脆嫩,咽进肚里,口中的回味有一点甘甜,让人沉醉。从那一刻起,烧玉米的味道就烙在了我的记忆中。外公家住在黔北群山深处的小村子中。初到农村的日子,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淌水的小河、稻田里的蛙叫、茅屋上升起的炊烟每一件事物仿佛都在诱惑我探索这个崭新的世界。我白天和村里的孩子们跑到林中捡蘑菇、摘松子、拾柴火,要不就帮邻居家哥哥姐姐把牛羊赶到草坪上放养,放不到多久我又跑去和大一点的孩子们到河沟里摸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三轮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