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真题汇编 专题08古诗文阅读(答案+解析)(2022山西大宁县昕水镇东关小学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妇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选文第1自然段采用( )的结构方
2、式。中心句是:_ _。3第二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红日、( )、( )、( )( )、( )、( )等事物,想告诉我们:_ _4作为当代少年,你觉得你有什么责任?_ _【答案】1排比2 总分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3 河流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 中国是少年中国,有着无限的光辉前程。4作为当代少年,我们要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不断努力。【分析】1考查修辞手法。根据文中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知,选段中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2考
3、查对选文结构及中心句的理解。结合语段内容可知,选段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写出了中国少年肩负的重担;然后运用排比句分述了“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指出中国少年肩负的振兴中华的任务。故“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是语段的中心句。3考查了对文段修辞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作者列举的事物“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翁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都表现出朝气蓬勃的景象,代表了我少年中国。因
4、此第段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中国少年比作“红日、河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等事物,以此来赞美少年中国,体现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4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学生结合文段内容和生活实际回答即可。示例:我作为当代少年,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必须先学好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的科学技术,祖国富强要靠我们,祖国强大要靠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也要靠我们。(2022广西百色五年级期末)阅读少年中国说(节选),完成练习。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5、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5这篇课文的作者是()A梁启超B王英琦C郭沫若D梁晓声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B“干将”指的是大将军。C“乳虎”象征着少年中国。D“百兽”象征帝国主义列强。7下列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少年/自由则/国自由B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C鹰/隼试翼,风尘/吸张D美/哉,我/少年中国
6、,与/天不老!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自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B第自然段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C文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河出伏流,一泻汪洋。D第自然段的中心论点是: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答案】5A6B7B8C【解析】5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此文影响颇大,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政论文,作者站在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立场上,在文中将封建古老的中国与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了鲜明的对比,极力赞扬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鼓励人们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了要求祖国繁荣富强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
7、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作者本人也把它视为自己“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所之暗潮”的代表作。故选A。6本题考查字词解释。ACD正确。B干将,原是铸剑师的名字,这里指宝剑。硎,磨刀石。故选B。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A有误。句意: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自由“是组合词,不能分开。应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B正确。句意: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C有误。句意: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应为:鹰隼/试翼,风尘/吸张。D有误。句意: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美哉”是一个词组,不能分开。应为: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故选B。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8、。ABD正确。C有误。文中以龙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乳虎啸谷,百兽震惶。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所以说今天的责任,不在别人身上,全在我们少年身上。少年聪明我国家就聪明,少年富裕我国家就富裕,少年强大我国家就强大,少年独立我国家就独立,少年自由我国家就自由,少年进步我国家就进步,少年胜过欧洲,我国家就胜过欧洲,少年称雄于世界,我国家就称雄于世界。红日刚刚升起,道路充满霞光;黄河从地下冒出来,汹涌奔泻浩浩荡荡;潜龙从深渊中腾跃而起,它的鳞爪舞动飞扬;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奇花刚开始孕起蓓蕾,灿烂明丽茂盛茁壮;干将剑新磨,闪射出光芒。头顶着苍天,
9、脚踏着大地,从纵的时间看有悠久的历史,从横的空间看有辽阔的疆域。前途像海一般宽广,未来的日子无限远长。美丽啊我的少年中国,将与天地共存不老!雄壮啊我的中国少年,将与祖国万寿无疆!二、文言文阅读(2022甘肃 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尝:_;(2)专一:_;(3)漫浪:_;(4)急:_。10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它的意思是 。1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此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_ _12请写一句和读书有关的比
10、喻句。_ _【答案】9 曾经 专心致志 随随便便地读 重要10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1学习了本篇文章,我明白了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认真,做到心眼合一,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有收获。12书犹药也,可以医愚。【解析】9本题考查了对文言文中词语的理解,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完成。(1)余尝谓读书有三到: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尝:曾经。(2)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专一:专心致志。(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随便便。(4)心到最急:心到最重要。急:
11、重要。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反问句是: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1本题考查了对主题的理解及表达能力。结合对文言文的理解及自己的学习实践说说自己的启发,言之成理即可。学习了本篇文章,我明白了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要认真,做到心眼合一,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有收获。12本题考查了对修辞手法的应用。比喻句,是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意思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可自己写一个关于读书的比喻句。示例:
12、读书像品茶,回味无穷。【点睛】参考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2022贵州六盘水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3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14解释下列字词。(1)漫浪:_(2)急:_15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_ _16这则文言文是宋朝朱熹写
13、的。他认为,读书有三到,三到之中,_最重要。这是因为“_”。(用原文回答)你还知道的读书方法有_。【答案】13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14 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重要。15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6 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文的默写。选自课文古人谈读书,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4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却只漫浪诵读”的意思是: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随随便便,
14、漫不经心。“心到最急”的意思是:心到最重要。急:重要。15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结合参考译文和字词的意思来解释。矣:相当于“了”;岂:时常,习;乎:吗,语气词。句子的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知,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结合“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可知,这是心到最重要的原因。我知道的读书方法,如:边读书边做笔记。【点睛】参考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
15、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三、诗词曲鉴赏(2022云南玉溪五年级期末)阅读古诗词,完成后面的习题。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17把古诗词的内容补充完整。18这首词的作者是_代的_。“长相思”是这首词的_ _。19连一连。山一程,水一程思乡之情切身向榆关那畔行路途之艰险风一更,雪一更离家之遥远聒碎乡心梦不成气候之恶劣20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词?请正确、工整地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_ _【答案】17夜深千帐灯故园无此声18 清 纳兰性德 词牌名192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分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背诵,默写不要有错别字
16、,尤其是“帐”字。18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和朝代的背诵记忆。这首词的作者是清代的纳兰性德。“长相思”是这首词的词牌名。19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表达的意思。具体参考译文。译文:翻山越岭,登舟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20本题考查平时积累,答案不唯一。答案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022四川乐山五年级期末)阅读古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_。2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2元的意思是_ _。“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是_
17、_。23补充最后一句诗。王师北定中原日_ _。24对诗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_ _。A诗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作者临终前写给儿子的。B“九州”的意思是九个州。C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渴望祖国统一的激昂之情。D己亥杂诗、题临安邸和这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答案】21 宋 陆游22 通“原”,本来。 祖国的统一23家祭无忘告乃翁24B【解析】21本题考查作品作家的掌握。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全诗内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2本题考查对字、句的理解。结合“死去元知万事空”的诗意是: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元:通“
18、原”,本来。“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可知诗人临终前放不下的是祖国的统一。2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默写。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原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4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A选项,示儿:写给儿子们看。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说法正确。B选项,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说法错误。C选项,“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
19、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说法正确。D选项,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实际上都是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希望能够国家有工作的人才能够有一个安定团结的局面。说法正确。【点睛】参考译文: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感到悲伤,没能见到国家统一。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2022贵州罗甸
20、县教育研究室五年级期末)诗歌阅读。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25请你简要说说“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的大概意思。_ _ 。26请结合全诗内容和自己的理解,谈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_ _ _ 。【答案】25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2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解析】25本题考查古诗词翻译。翻译古诗词时要从整体进行分析再结合直译的方法进行推敲,注意古今异义词的翻译,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适当调整语序。九州:中国的代称;
21、生气:有活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恃:依靠;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结合关键字词的意思,可翻译前两句古诗为: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26本题考查古诗评价鉴赏的能力。要求学生整体了解古诗大意,能够根据古诗词内容来分析诗人的理想和情感。分析古诗词的主旨有以下几种方法:1.看标题;2.找诗眼或关键词句;3.看作者,通过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古诗内容进行分析;4.体会诗歌意象。这首古诗大意为:中国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实在让人心痛。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
22、,让更多的人才降临世间。由此可知,诗歌前两句写了旧社会的封锁下人们默不作声的局面,后两句表达诗人的理想,希望人才涌现,社会变革。结合这首古诗的后两句内容,围绕“人才涌现、社会变革”来作答即可。(2021全国五年级期末)阅读并完成练习。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27诗的前两句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的青山,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生动刻画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8“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_ _29诗人用“_ 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3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 _【答案】2
23、7 重重叠叠 鳞次栉比28“暖风”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29几时休30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统治阶级只求苟且偷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怒之情。【分析】27考查诗句的理解。前两句的意思是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重重叠叠:形容一层又一层地摞在一起的样子。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28考查词语的理解。“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
24、“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29考查诗句的理解。第二句诗人“几时休”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30考查体会思想感情。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2022湖北孝感五年级期末)课内古诗阅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25、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3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_。作者在诗中称自己为_,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32与山居秋暝的“暝”意思最接近的是()A落日残霞B老树寒鸦C青山绿水D红叶黄花33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对山里百姓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C对山里秋季傍晚雨后美丽风光的喜爱。34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拂晓的画面:秋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B颔联勾画出一幅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有声、有色、有动、有静。C颈联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
26、到河边洗衣去了。D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任凭秋天的花草凋谢吧,这里依然景色迷人,我愿留居山中。35人们常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更是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誉为“诗中有画”的典范之句。你能将此“画”描绘出来吗?_ _【答案】31 唐 王维 秋天 王孙 送元二使安西32A33A34B35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解析】31考查文
27、学常识。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由“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意思是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可知作者称呼自己为“王孙”。他的作品:鹿柴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渭城曲32考查字词理解。山居秋瞑的“瞑”意思是夜,晚。此指傍晚。故与“落日残霞”意思最接近。故选A。33考查中心理解。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
28、,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34考查内容理解。A有误,首联描绘出一幅山中傍晚的画面: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B正确。C有误,颈联写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D有误,尾联表达出诗人的心志: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故选B。35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诗句内容,想象合理即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明月照耀着苍翠的松林,月光透过林木的缝隙泻在林间;晶莹闪亮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不时发出淙淙的清音。(202
29、2湖南岳阳五年级期末)古诗阅读。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6读诗的第一二句,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写下来,再按要求填空。景象:_诗句中_是静态描写,_是动态描写。3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答案】36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我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霜、枫树 月落、乌啼、渔火37忧国思乡【解析】3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动静态描写的运用。结合古诗及译文,用自己的话将诗句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
30、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而改为“枫桥”。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根据关键字词意思可知,这两句描述了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我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诗句中霜、枫树是静态描写,月落、乌啼、渔火是动态描写。37本题考查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这首诗,结合译文可知,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思乡之情。【点睛】参考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2022湖南邵阳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五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枫桥夜
31、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8枫桥夜泊是_代诗人_写的。39诗的前两句写了_ 、_、_和_四种景物,表达了诗人_之感。【答案】38 唐 张继39 月落 乌啼 江枫 渔火 愁闷或愁苦【解析】38本题主要考查对诗人的识记。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39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诗人从所见、所听、所感三个方面写,看到“月落”“霜满天”“霜满天”“渔火”,听到“乌啼”“钟声”,感到“愁眠”。这首诗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抒发了作者孤寂忧愁的情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