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古文专讲专练: 勤奋好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2485 上传时间:2023-11-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 小古文专讲专练: 勤奋好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3 小古文专讲专练: 勤奋好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3 小古文专讲专练: 勤奋好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3 小古文专讲专练: 勤奋好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3 小古文专讲专练: 勤奋好学篇(学生版)小学人教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03 勤奋好学篇(学生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文言文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教育连接的纽带。从小学开始进行文言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结构和表达方式,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何为文言文?美好的意思。文 美好的语言文章言文言文表述,记载等意思。文作品、文章等意思。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论语十则。主要内容表达了学习要刻苦勤奋,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如:囊萤夜读。表达了以读书为乐,不畏艰难。如:送东阳马生序。勤奋好学篇文中的人物有哪些?(谁)。方法指导他(她)做了什么事?(干什么)

2、。事后产生的结果是什么?(怎么样)。 对人物的评价。(主要通过事件来评价)。 评价的常用词:勤奋刻苦、不耻下问、严谨治学、专心致志、苦读成才、笃志好学、勤学好问、虚心求教、勤学苦练、勇于探究、呕心沥血、夜以继日关于读书的名言: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 黄庭坚教材链接囊萤夜读、悬梁刺股、铁杵成针、凿壁偷光、送东阳马生序等等。 1.(2022广东佛山五年级期末)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而不及,犹恐失之。,终

3、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本文出自课文_,选自_一书。2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填空。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敏而好学( ) (2)默而识之( )(3)学而不厌( ) (4)敏以求之者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耻下问”告诉我们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提问请教。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五个“知”的意思是相同的。C本文是摘录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名言。D“学而不及,犹恐失之。”告诉我们学习如果赶不上,就会被人甩掉。 2.(2022四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解

4、释文中带点的词语。恭勤:_ 通:_2根据下列意思,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写在横线上。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3囊萤夜读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_,他是一个_的人。4读了这个故事,把你的感悟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2022六年级单元测试)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文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 )而好( )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春秋时

5、期晋国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然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炳:点。安:怎么,哪。孰与:相当于“跟(与)哪个(谁)怎么样?”昧:昏暗。1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群儿戏于庭B欲学,恐已暮矣。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C孰与昧行乎?孰为汝多知乎?D平公曰:“善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2选择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A安全B怎么C平安D安慰3根据你的理解,给句中加点的两个字标上正确的读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4师旷用了三个比喻来谈论学习,请提取文章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导图。5想想三处比喻的意思,对“炳烛之明”的意思解释正确的是( )A古时候没

6、有灯,晚上学习的时候要点上蜡烛。B点烛学习,更能让人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效率。C到了老年的时候,学习就像蜡烛一样,十分微弱渺小,已经不值一提了。D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可以学习。即使已经到了老年,也要好学不倦。6听了师旷的话,晋平公恍然大悟。请用自己的语言补充晋文公的话。平公曰:“善哉! ” 4.(2022贵州六盘水五年级期末)比较阅读。【甲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乙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1

7、)心到最急_ (2)不亦乐乎_2请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1)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2)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3通过阅读比较,我发现甲、乙两文都是谈论读书学习方面的文章。结合甲、乙两文的论述,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谈一谈甲文和乙文对我的启发。 5.(2022四年级单元测试)古诗文阅读,按要求答题。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 。问之,曰:“欲做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把古文补充完整。2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去:_卒:_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世 传 李 太 白 读 书 山 中 , 未 成 , 弃 去。4阅读助人成长,读了本文后你得到

8、什么启发? 5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除了本册书学习过的课文外,请你再写出两个古人勤学的故事。_ 6.(2022江苏盐城五年级期末)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1以上节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_和学习_的六句话。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是知(zhzh)也诲(huhu)人不倦3想想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敏而好学_敏以求之者也_4用“/”标出下面这句话的停顿(两处)。我 非 生 而 知 之 者,好 古,敏 以 求 之

9、者 也。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这句话的大意。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课文中的第_句(填序号)对于我很有启发,因为 。 7.(2022四川乐山六年级期末)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日:“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昩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盲臣;瞎眼的臣子。师旷是盲人

10、,故自称是“盲臣”。昩,黑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欲学,恐已暮矣。欲_暮:_(2)何不炳烛乎。何:_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8.(2022广东深圳四年级期末)小古文阅读。【材料一】胤_,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_焉。(选自晋书车胤传)【材料二】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孙敬悬梁)【注释】及至:到了。儒:有学问的读书人。1默背【材料一】,补充空缺的句子。2学文言文的好办法有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等。下面有误的一项

11、是( )A贫,会意兼形声。从贝从分,分亦声。“贝”是古货币,一个“贝”还要分开,表示贫困。“家贫”指车胤家贫困。B囊,形声。大篆字体像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练囊”指练习做口袋。C寝,形声。从宀,侵声。本义:睡觉。“眠睡疲寝”指孙敬疲倦了想睡觉。D悬,形声。从心,县声。本义:吊挂。“以绳系头,悬屋梁”的意思是用绳子的一头拴在房梁上,下边这头就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3车胤夜以继日,孙敬晨夕不休。却有人认为当代青少年不必学习古人刻苦夜读的精神。你认同吗?写明理由。 4你一定读了许多古人读书求学的故事,并讲述故事和含义。请在横线上书写下面某2个成语,作为座右铭勉励自己。请集中注意力,书写

12、速度均匀,字距均匀。囊萤映雪悬梁刺股铁杵成针_凿壁偷光程门立雪手不释卷_ 9.(2022四川成都六年级期末)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将短文中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人/专心致志B思/援弓缴/而射之C惟弈秋之为/听D一人/虽/听之3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在音节下面标出)思援弓缴(jiozhu)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yy)?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通国之善弈者也( )

13、使弈秋诲二人弈( )思援弓缴而射之( ) 非然也( )5下列句中的“之”具体指什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横线上。A指弈秋的教导B指鸿鹄C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人虽听之_,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弗若之_矣。6“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属于_(选填:设问句 反问句),句子的意思是: 。7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的观点是( )A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D学习成绩是否优秀,与智力水平有很大关系。 10.(2022吉林四平小升初真题)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

14、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加点的字。使弈秋诲二人弈_ 鸿鹄_为是其智弗若与_ 思援弓缴而射之_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之:A代词,代指弈秋的教导: B代词,代指鸿鹄:C助词,相当于“的”: D动词,表示“去、往”的意思。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 一人虽听之_思援弓缴而射之_ 送孟浩然之广陵_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虽与之俱学_ 思援弓缴而射之_4 用文中的话说说后一个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 5这篇短文主要说明的道理是 _A学习应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B学习应专心致志,不

15、可三心二意。C学习应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1.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默而识(zhsh)之,学而不厌,诲(huhu)人不倦。1给选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不耻下问耻:_(2)默而识之识:_3下面对“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B学习要勤奋,动作要敏捷,不要因为害羞而影响自己的学业。C头脑灵活的人往往喜欢学习,不知道羞耻的人往往会向别人提出问题。4下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面的三句话都选自论语。B第一句话被后世用来

16、提醒人们用诚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学习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C对别人“学而不厌”,对自己“诲人不倦”,我们应采取这种态度。 2.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师旷:字子野,春秋时代晋国乐师,双目失明。1解释短文中带点字的意思。恐:_戏:_闻:_2用“ ”画出“臣闻之”的内容。3联系上下文,先选择,再填空。昧行炳烛而行师旷告诉平公,老年学习,就好

17、比( );不学习呢,就好比( )。这样一比较,当然是( )更好。由此可见,“昧行”的意思是_。4如果晋平公和你讨论这个老年学习的话题,你会怎么劝说他? 3.课外小古文阅读。孙敬悬梁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常闭户,号为“闭户先生”。【注释】自课:自己督促自己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闭户:指关门读书,不受外界事务干扰。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寤寐”的意思是( )A肚子饿B口渴C疲倦D生病2孙敬“悬头至屋梁”的目的是( )A自己惩罚自己B自己提醒自己C自己奖励自己D结束自己生命3孙敬用什么方法让自己读书时不受外界干扰?( )A悬头B自课C闭户D寤寐4以下哪个

18、成语故事中包含了孙敬悬梁的故事?( )A命悬一线B囊萤映雪C夜不闭户D悬梁刺股5这个故事中最能体现出孙敬是一个( )的人。A勤奋B内向C愚蠢D有趣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欧阳修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孤:年幼丧父。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闾(l)里:乡里,邻里。士人: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这里指读书人。唯:只,只有。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解释。(1)以荻画地( )A用,使用

19、B原因C认为(2)教以书字( )A文字B写,书写C文书,文件(3)使学为诗( )A作为B创作C当作(4)及其稍长( )A等到B追上C涉及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唯读书是务 4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5.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

20、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恐已暮矣( ) (2)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3)臣闻之( ) (4)善哉( )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如果想立志学习就应该从当下开始,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等到年纪大再学习就晚了。B活到老,学到老。告诫我们人生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6.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

21、意思。(1)胤恭勤不倦_(2)博学多通_2文中画“ ”的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D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3车胤家里很穷,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读书的?你从中体会到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4学习了本文,下面的几位同学交流了各自的想法。请你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小宇:作为班长,我一定要带头恭勤不倦,努力学习。( )(2)李红:车胤那时候穷,我们现在都有手机和ipad了,晚上可以在被窝里拿着手机和ipad学习。 ( )(3)王丽: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是仍然要具有夜以继日的

22、学习精神。 ( ) 7.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选自书林纪事【注释】怀素:唐代大书法家。零陵:今湖南零陵。以:用。足:足够。1“书”主要表示具体事物的名称,但“贫无纸可书”中“书”表示一个动作,意思是_;同样,“名其庵”中“名”的意思则是_。2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部分的意思。 3怀素后来成为了唐代的大书法家。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 )A学习要勤奋,要坚持不懈。B学习要创新,善于运用各种资源。C学习永无止境,不可骄傲自满。 8.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子曰:

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 9.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王冕读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

24、,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选自宋学士文集)【注释】陇:田埂。辄:总是(常常)、就。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曷:同“何”,为什么。执策:拿着书。达旦:到早晨,到天亮。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1下列哪一句诗是王冕写的?( )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C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5、( )A已而复如初(已经)B儿痴如此(着迷、入迷)C冕因去(离开)D恬若不见(好像)3下列对古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因为不喜欢放牛,所以想读书。B“或牵牛来责蹊田”这一句可以解释为“有时候牵着王冕的牛来责怪这些牛践踏了他们的田地”。C这篇小古文主要介绍了王冕苦学的三件事。D文中“窃入学舍”的“窃”与“夜潜出”的“潜”意思是一样的,都可以解释为“悄悄地、偷偷地”。4王冕勤学苦读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下面哪一个成语不是与勤奋好学有关的?( )A手不释卷B悬梁刺股C铁杵成针D胸有成竹 10.文言文阅读。七录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毕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或问:“何勤苦如此?”曰:“聊以强记耳。”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注释】溥:明代文学家张溥。钞:通“抄”,亲手抄写。即焚:马上烧毁。如是:像这样。始已:才停止。皲(j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沃汤:在热水里浸泡。汤,这里是热水的意思。斋:书房或校舍。1在“溥幼好学”一句中,“好”的读音是( ),意思是( )。2“或问:何勤苦如此?”的意思是( )A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勤奋刻苦呢?”B或许会问:“你为什么这样勤奋刻苦呢?”C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劳累呢?”3读了短文,你知道张溥读书的方法是什么吗?这样读书有什么好处? 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六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