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小说 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2427 上传时间:2023-10-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 小说 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7 小说 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7 小说 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7 小说 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7 小说 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含答案)2023年小学语文阅读专题训练 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语文阅读理解 小说17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常考题型:1、 第段或第句是什么描写?有何作用?2、 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语句。3、 文中对暖气、烟雾、凉气等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选文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法: 1、环境方面:交代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烘托人物心情;表明人物性格、身份。 3、情节方面:暗示或推动情节发展,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或制造悬念;作为线索。 4、主题方面:揭示主题;深化主旨。 答题的格式: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了的特点。(首段中出现了环境描写或是天气,要答出这个作用。)2、 渲染了的气氛。3、 烘托了人物的心情。4、 衬

2、托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5、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然环境描写类题型,一般考其特点、手法、作用,其中分析作用是重点。 考点训练:(一) 奶奶的星星世界给我的第一个记忆是:我躺在奶奶怀里,拼命地哭,打着挺儿,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哭得好伤心。窗外的山墙上剥落了一块灰皮,形状像个难看的老头儿。奶奶搂着我,拍着我,“咦噢”地哼着。我倒更觉得委屈起来。“你听!”奶奶忽然说,“你快听,听见了吗?”我愣愣地听,不哭了,听见了一种美妙的声音,飘飘的、缓缓的是鸽哨儿?是秋风?是落叶划过屋檐?或者,只是奶奶在轻轻地哼唱?直到现在我还是说不清。“噢噢睡觉吧,麻猴儿来了我打它”

3、那是奶奶的催眠曲。屋顶上有一片晃动的光影,是水盆里的水反射的阳光。光影也那么飘飘的、缓缓的,变幻成和平的梦境,我在奶奶怀里安稳地睡熟 我是奶奶带大的。不知有多少人当着我的面对奶奶说过:“奶奶带起来的,长大了也忘不了奶奶。”那时候我懂些事了,趴在奶奶膝头,用小眼睛瞪那些说话的人,心想:瞧你那讨厌样儿吧!翻译成孩子还不能掌握的语言就是:这话用你说吗? 奶奶愈紧地把我搂在怀里,笑笑:“等不到那会儿哟!”仿佛已经满足了的样子。 “等不到哪会儿呀?”我问。 “等不到你孝敬奶奶一把铁蚕豆。” 我笑个没完。我知道她不是真那么想。不过我总想不好,等我挣了钱给她买什么。爸爸、大伯、叔叔给她买什么,她都是说:“用

4、不着花那么多钱买这个。”奶奶最喜欢的是我给她踩腰、踩背。一到晚上,她常常腰疼、背疼,就叫我站到她身上去,来来回回地踩。她趴在床上“哎哟哎哟”的,还一个劲夸我:“小脚丫踩上去,软软乎乎的,真好受。”我可是最不耐烦干这个,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行了吧?”我问。“再踩两趟。”我大跨步地踩了个来回:“行了吧?”“唉,行了。”我赶快下地,穿鞋,逃跑于是我说:“长大了我给您踩腰。”“哟,那还不把我踩死?”过了一会我又问:“您干嘛等不到那会儿呀?” “老了,还不死?” “死了就怎么了?”“那你就再也找不着奶奶了。”我不嚷了,也不问了,老老实实依偎在奶奶怀里。那是世界给我的第一个可怕的印象。一个冬天的下

5、午,一觉醒来,不见了奶奶,我扒着窗台贼她,四处都是风和雪。“奶奶出门儿了,去看姨奶奶。”我不信,奶奶去姨奶奶家总是带着我的。我整整哭喊了一个下午,妈妈、爸爸、邻居们谁也哄不住,直到晚上奶奶出我意料地回来。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小时候,奶奶吓唬我的最好办法,就是说:“再不听话,奶奶就死了!”夏夜,满天星斗,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怎么呢?”“人死了,就变成一颗星星。”“干嘛变成星星呀?”“给走夜道儿的人照个亮儿”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

6、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我还不懂得问,是不是每个人死了都可以变成星星,都能给活着的人把路照亮。如今奶奶已经死了好多年。她带大的孙子忘不了她。尽管我现在想起她讲的故事,知道那是神话,但到夏天的晚上,我却时常还像孩子那样,仰着脸,猜想哪一颗星星是奶奶我慢慢去想奶奶讲的那个神话,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 1、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 2、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 。 A.运用排比,加强

7、语势 B.深化主题,画龙点睛3、文中写了“我”和奶奶的哪四件生活琐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 (2) (3) (4) 4、文章第17自然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A.说明了那天天气很好,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展现了美好的画面:草茉莉开了,像各种颜色的小喇叭,吹起来很有趣;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C.烘托了夏夜“我”在奶奶陪伴下的惬意与舒适以及“我”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5、夏夜,奶奶讲的故事怎样与众不同?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奶奶? 6、“这事大概没人记得住了,也没人知道我那时想到了什么。”“我”那时想到了什么呢?请你以“我”的口

8、吻写写当时的想法。 7、文章标题能否改为“奶奶”?请说说你的理由。 (二) 枇杷酸枇杷甜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然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您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9、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你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

10、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条线:“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1、第1自然段的画横线部分属于 描写,作用是2、对于老汉借伞,凌师傅和妻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根据文章内容补充下图。主动借衣一顿数落爽快借伞低声埋怨凌师傅: 夸枇杷甜。妻子: 说枇杷酸。3、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同样的枇把为什么

11、两人会有不同的说法?请说说你的理解。 4、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人物形象。联系文章,完成题目。(1)本文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凌师傅、妻子当时分别在想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揣测人物想法,给文中两处“狠狠地瞪”选择合适的批注。(2分)【A】一把伞值多少钱?这么大的雨,老人家淋病了,可怎么办? 【B】你傻呀?人家会把这把伞特地送回来吗?绝对不能借!【C】这把破伞本来就打算不要了,现在就当丢了呗!第处对应批注: ;第处对应批注: 。(2)本文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 (A.侧面烘托B.正面赞扬)凌师傅的人物形象。结合人物的言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 的凌师傅。5、本文是一篇小说,以下关于小说的阅读

12、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留意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想法,帮助理解人物性格。B.通过画人物关系图、故事情节梯等方式,梳理小说的情节。C.关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领悟故事的中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D.小说中的人物特点都是单一的,只需抓住一个特点评价人物。 (三) 雨还在下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男人扑腾腾坐起来,心也跟着扑腾腾地跳,他拉亮灯,推推身边的媳妇。媳妇一骨碌爬起来:“咋?屋里进水了?”“我是担心咱爹咱娘”“说梦话吧?爹娘不是住在咱家吗?咱住的可是爹娘的老屋。要塌,也是这里塌。咱那屋,结实着呢!”“结实归结实,可那边地势低,万一进了水,也不是闹着玩儿的”

13、“门前有土埂,屋后有排水哪能呢?睡吧,睡吧。”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男人扑腾腾坐起来,心也跟着扑腾腾地跳。这回,媳妇也跟着坐起来:“你到底折腾个啥?还让不让人睡觉?”“我还是不放心”“咱爹咱娘都七十多岁的人了,屋里一旦进了水,跑又跑不得”“要不,你去看一看?”“嗯,看一看。”男人麻利地穿衣,下地。“把我一个人撇屋里?我也去!”男人和媳妇穿好雨衣,摁亮手电,拧开门,一头扎进暴雨里。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暴雨倾盆,天地间混沌一片男人和媳妇跌跌撞撞来到自家门前,一切安好。媳妇说:“我说没有事,你偏不信。这回安心了吧?”男人和媳妇跌跌撞撞地原路返回。刚到院门口,眼前

14、的一幕就把他们惊呆了他们住的屋子塌了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雨还在下1、文中哪句话与第段中屋子塌了的情节相照应?用“ ”画出来。2、“哗,一道闪电;轰,一个响雷。”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 次,这样反复出现是为了 。 3、画“ ”的句子是对男人和媳妇的描写,“跌跌撞撞”在文中的意思是 ,表现了 。 4、男人和媳妇出门的原因是( ),结果是( )。A.担心自己住的屋子会塌、进水B.使自己免于被倒塌的房子砸到C.担心父母住的屋子会塌、进水D.使父母免于被倒塌的房子砸到5.如果让你用一句名言赞美文中的这对夫妇,你会选( )(填序号)。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泛爱众,而亲仁。C.百善孝为先。 (四)

15、 母亲儿子满仓娘是个瞎子,满仓当兵时,她正患病在床。临走前他娘将他唤床前摸了又摸,然后满仓一步三回头地当兵去了。满仓出事那晚,风很大,地上有水洼的地方结着薄薄的冰。那是在抢修线路时,水泥柱突然倒塌,压在了他身上。据后来查看,那根柱子被汽车撞过。在抬往医院的路上,满仓示意班长凑过头来,用尽全身力气说道:“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说罢头一歪,去了。满仓去世后不久,连队里掀起了学习满仓字体的热潮。满仓档案上填的是初中毕业。其实初中就上过一年。战士们比练庞中华的字贴还要投入地练着满仓的字。满仓家里有哪些人,有几亩地,有几头猪,战士们了解得很清楚,一封封信飞向那个小山音旯里,信首都称娘。满仓

16、娘收到每一封信都欢天喜地的,请人念完后还要摸一摸,好像那就是满仓的脸。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不能在屋里哭。全村人都知道满仓其实已经回来了。就在村口的东山坡上,满仓是被他们指导员和政治部组织科一位干事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带回来的,这些只瞒住一个人满仓娘。过年前,满仓说要回来看娘。过年的气氛很浓了,空气散发着炮仗的火药香味儿,满仓又来信说,有任务,回不来了。同时寄回了一张照片,还有些药品、营养品。其实那照片,只是个和满仓穿一样衣服的兵。满仓娘把照片贴在胸口,直唤满儿。又是一年,梧桐树叶落完了,满仓还是没有回来。满仓娘收到好多好多的信、药物、营养品,还有76张照片。满仓生前的连

17、队那时正有76个兵。满仓已超期服役了。初冬的一天,满仓娘突然病情加重,昏迷不醒。黄昏时,她醒过来了,把满仓的姐姐唤到床前吩咐:“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万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干大事业”说完,满仓娘干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那一叠厚厚的、盖着红色三角邮戳的信,忽然停住不动了。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1、文中画“ ”的句子描写满仓出事那天晚上的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说明了当时的天气非常恶劣,为下文满仓的出事做了铺垫。 2、文中留给读者印象最深的语言是母亲、儿子死前各自说的话,用“ ”分别画出母亲和儿子说的话,这两句话表现了母子俩 。3、满仓去世后,连队战士为何学习满仓

18、的字?这一情节连同第3自然段的其他情节 的。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 4、“念信的人一念完,紧咬嘴唇,眼睛一红,赶紧往外跑”表现了人物 的复杂情感。5.“满仓娘去世的消息传到连队,她那群儿子哭开了。”这句话“哭开了”形象地表现出战士们 。 (五) 蜡烛的秘密我是前段时间来到石板镇的。小镇老是停电,得准备蜡烛。我一连找了三家杂货铺,店主都同样告诉我:“没有。”我纳闷,一个镇,怎么连卖蜡烛的都没有?对我的疑问,店主懒得解释,只淡淡地说:“利润太小,不划算。” 小镇上有四间杂货铺,我打算到剩余的那家去碰碰运气。店主看出我是新来的,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他家也没有,你到街尾的老阿婆家去买吧,她那儿有。” 于

19、是,我顺着石板街一直走,走到尾。在一个缩进去的空当里,果然有一个简陋的摊位,摆着香纸蜡烛。付钱的时候,我问老阿婆:“生意好吗?” 老阿婆乐呵呵地说:“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我才发现,老阿婆的腿不能动,估计是下半身瘫痪。我冲她笑了笑,满意而归。 接连几个晚上还是停电,我在屋里待腻了,到街上散步。长街寂寂,唯烛光融融,从各家窗户里探身出来,石板路也镀上了一层柔柔的光,有一种梦境般的美。 我来到先前的那家杂货铺,买了点东西,又闲聊起蜡烛的事。我说:“小镇老是停电,蜡烛生意应该很好,你为什么不进一些呢?” 店主笑了笑,这才告诉我秘密。原来,老阿婆日子过得很艰

20、难,他们几家杂货铺商议之后,偷偷有了一个约定: 。 1、联系上文内容,在第段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2分) 2、画线句子主要描写了老阿婆的 ,从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 的老人。 3、用自己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4、第7段是 描写,其作用是( )。A.表达了作者对石板镇美丽夜景的赞美。B.说明石板镇非常偏僻落后,夜晚行人很少。C.烘托了人们帮助老阿婆,老阿婆也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和谐美好的氛围。D.表达了作者漫步石板街时思念家乡和朋友的思想感情。5、短文最后才点明蜡烛的秘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 暖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处的窗台上向外

21、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那为什么要两副呢?”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我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副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又买了一副一模一样的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

22、水。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1、结合上下文,理解短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饶有兴致: 2、用“ ”画出文中描写安娜神态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安娜 的心灵。3、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一)1、表示“我”为奶奶踩腰、踩背的时间很长;表现出了“我”为奶奶踩腰、踩背时的不耐烦。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漫长”的本义是绵延得很长(多指道路、时间等)。用在句子“她的腰和背可真是够漫长的”中一方面写出了“我”为奶奶踩腰背的时间很长,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为奶奶踩腰背时的不耐烦。 2、B解析:本题考查把握重要句子的作用。“每一个活

23、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故选B。 3、(1)奶奶哄“我”睡觉。(2)“我”给奶奶踩腰、踩背。(3)“我”误把奶奶出门当成奶奶离世。(4)奶奶给“我”讲人死后变成星星的故事。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主要事件。由文章第自然段可概括为:奶奶为“我”哼催眠曲,哄“我”入睡。由文章第2到5自然段可概括为:“我”决心长大后挣钱孝敬奶奶。由文章第自然段可概括为:“我”给奶奶踩腰、踩背。由文章第12到17自然段可概括为:奶奶在夏夜为“我”讲故事、赶蚊子。 4、C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

24、写的作用。“我们坐在庭院里,草茉莉都开了,各种颜色的小喇叭,掐一朵放在嘴上吹,有时候能吹响。奶奶用大芭蕉扇给我轰蚊子。凉凉的风,蓝蓝的天,闪闪的星星,这感受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这是“我”和奶奶的美好回忆,烘托了夏夜“我”在奶奶陪伴下的惬意与舒适以及“我”认识到死亡并不可怕后的放松。故选C。 5、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善良朴实、乐于奉献、关爱后辈的奶奶。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第一问由句子“奶奶讲的故事与众不同,她不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是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

25、又多了一颗星星”可得出答案。奶奶对死亡的解释体现了她是一个朴实善良、无私奉献、关爱后辈的奶奶。 6、奶奶,您到哪里去了?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您不能丢下我一个人啊!奶奶,孙儿想您了!快点回来吧!解析:本题考查揣测人物心理活动。结合前文奶奶给“我”说人死了就再也见不着了可以推测,此时“我”以为奶奶可能死了。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7、不能。以“奶奶的星星”为标题暗示了奶奶已经离世,同时表达了“我”对奶奶无尽的思念,更加凸显文章主题。解析:考查赏析文章标题的能力。先理解标题的含义,再从内容和主题两个角度赏析标题。结合最后一个自然段可知,在内容上,以“奶奶的

26、星星”为标题,暗示了奶奶已经离开人世;在主题上,以“奶奶的星星”为标题更能表现出“我”对奶奶讲的人死后变成星星的故事念念不忘,一看到星星就会想起奶奶,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无限思念。将此标题改为“奶奶”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二)1、环境表现出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老汉进店躲雨、凌师傅爽快借伞等情节作铺垫解析:考查多角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从环境本身、情节发展这两个角度着手,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阅读画横线部分可知,这里描写了下雨时的情景,属于环境描写。从环境本身来看,画横线部分写出了夏天的雨来得急,雨势很大,表现出了天气的恶劣;从情节发展来看,画线部分为下文写老汉进“凌氏修理店”里躲雨、

27、凌师傅爽快借伞等情节作铺垫。2、爽快借伞主动借衣低声埋怨一顿数落3、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而妻子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吃起枇杷心里别扭,所以觉得酸溜溜的。(意思接近即可)4、(1)BA(2)A(示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5、D (三)1、咱住的可是爹娘的老屋。要塌,也是这里塌。2、 四突出当时雨势很大,并为夫妻俩出门看望父母以及老屋倒塌埋下伏笔3、动作男人和媳妇走路不稳男人和媳妇在雨中行走十分艰难,突出了他们在这种天气里出门看望父母的不易4、CB5、C 解析:本题考查对短文中人物品质的分析能力和对名言的理解运用能力。文中的夫妇因为担心父母在暴雨中遇到危险,起身前去看望,从而使

28、自己免于被倒塌的房屋砸到,从他们的这种行为以及他们住在父母的老屋、让父母住在自己结实的房屋中可以看出他们身上孝顺的品质。A项强调的是在关爱自己的长辈时还应该关爱别的老人,B项是说要广泛关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C项是说孝敬父母在所有的美德中占第一位,赞美了孝顺的品质,故本题答案选C。 (四)1、自然环境2、不要让我娘晓得,不然她会受不了的。我见不到满儿了,我死了,千方不要让他晓得,他会伤心的,影响他干大事业都深爱着对方,不想让对方因为自己的离去而伤心难过(意思对即可)3、战士们为的是模仿满仓的字体,代满仓给满仓娘写信。这一情节与其他情节共同表达了连队战士对满仓娘的爱戴之情。4、想告诉满仓娘关于

29、满仓的实情却又不能告诉5、悲痛 (五)1、谁家也不要进蜡烛,就让老阿婆自己卖吧。解析: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注意语言要简洁、概括要全面。如:小镇停电,只有老阿婆家卖蜡烛,原来是杂货铺老板们对阿婆的帮助。2、神态、语言乐观、善良解析: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结合文章主要内容,根据作者连问几家杂货铺都没有蜡烛卖,但是一位老阿婆家却有蜡烛,可以得出答案。即:谁家也不准进蜡烛,就让老阿婆自己卖吧。 3、小镇停电,“我”走了三家杂货铺都没有买到蜡烛,最后在老阿婆家买到了,后来得知这是杂货铺老板们为了帮助老阿婆,商量好不卖蜡烛的。解析:考查了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好,这不老停电吗?不过老停电,也不好哟”是对老阿婆的语言描写,“她抬起胳膊,把蜡烛递给我”是对老阿婆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体会到这位老人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 4、环境C 5、出人意料,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解开前文“我”的困惑,突出赞美了小镇人们的纯朴、善良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六)1、非常有兴趣,兴致很浓。2、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示例:善良真诚纯洁3、篇末点题,借环境描写抒发了“我”为孩子具有如此美好心灵的欣慰之情。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小升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