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2298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7、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7、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7、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7、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统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年级语文试卷说明: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3.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25分)某班级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在这样一群年轻人中,用热腾腾的方式对待生活,自强不息,他们被称为“自强之星”。如何让这群普通而不平凡的年轻人【甲】_(A.脱颖而出 B.脱胎换骨),把他们拥有的精神财富分享给更多的年轻人,成为更多青年成长的榜样坐标?由此,2008年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乙

2、】_(A.应运而生 B.水到渠成)。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旨在寻找中国大学校园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1)活动提出的“校校皆有、人人可为”的理念,不仅点明了开展“自强之星”活动的目标,也体现出其品牌效应。这就是说,只要用心【A】w ju,每个学校都有“自强之星”,只要见贤思齐,人人都能做到。正如有人所言,“自强”这个主题,就像是筋骨一样【B】b zh b no,支撑着青年五彩斑斓的梦想和远方。(2)十年来不间断的寻访,一共产生了1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00名“自强之星”以及近万名“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摘自中国青年报“自强之星”效

3、应:响当当的品牌 硬邦邦的事迹,有删改1. 请根据拼音,写出词语。【A】_ 【B】_2. 请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甲】【乙】处(填写字母)。【甲】_ 【乙】_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点短语“这群”中,“这”是代词,“群”是量词。B. “精神财富”“校校皆有”“自强不息”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C. 画波浪线的句子(1)是一个承接复句。D. 画波浪线的句子(2)是一个单句,主语是“寻访”。4. 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正确的句子。在这样一群年轻人中,用热腾腾的方式对待生活,自强不息,他们被称为“自强之星”。以下是“自强之星”郎坤的事迹,请你阅读材

4、料,完成任务。2004年,郎坤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大学期间,她坚持在武汉市一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支教。大学毕业后,她带领武汉理工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并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建立起“七彩阳光工作室”。5. 学校文学社开展“诗写自强”的活动,提倡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自强之星”的赞美。小鹏同学为郎坤撰写了部分颁奖词。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帮他将颁奖词补充完整。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她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稚嫩肩膀,扛起了_,扛起了_,扛起了_。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她点亮火把,照亮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6. 小鹏被郎

5、坤的故事深深打动,他认为,“自强之星”不仅存在于大学,对中学生来说同样“人人可为”。他也想在学校发起寻访“校园自强之星”的活动,但不知该如何获得校长的支持。请你帮他写一段话,向校长表明这一意图,并列出至少两点令人信服的理由。请注意措辞得体,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不超过120字)7. 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1)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自强之声。刘禹锡锐意改革,被贬二十余载,按常理也会志气蹉跎,他却对白居易说出“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慷慨之言,借用社会景物和自然景物的生生不息,与好友互相勉励。李白被“赐金放还”,纵然心有万千抱负却终究无从施展,他大可以一辈子哀叹生不逢时,却还是高

6、唱出“_,_” (行路难)的豪迈诗句,不沉沦痛苦,不放弃自我,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和期待。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朝夕之间被贬潮州,他面对“左迁”的事实,不忏悔,不屈服,悲壮而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爱国忠君之心:“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更不必说范仲淹,“_,_”(岳阳楼记),无论身处何地,是逆是顺,他都能胸怀天下,一派纯然刚毅。一句句剖心陈词、沥胆衷言,不仅仅成为文学史上丰富的文学遗产,更作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砥砺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2)曹操在龟虽寿中也曾发出过动人的自强之音,请你选择一句,写在横线上:_,_。二、阅读(47分)(一)古诗文阅读(13分)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7、【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8、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苏轼放鹤亭记)【注释】纵其所如:任凭它们自由飞翔。傃向 。挹:斟酒举杯向人敬酒。南面之君:这里指国君。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_(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_(3)树林阴翳 翳:_(4)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乐 :_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子知隐居

9、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10. 甲文中的欧阳修和乙文中的苏轼同是写“乐”,说说两文所表达的“乐”有何不同。古诗鉴赏(2分)11. 下列对长沙过贾谊宅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A. 首联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苦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谪迁的悲苦命运。B. 颔联写寒林日斜,斯人已去,即景生情,惆怅而又伤感,真切而又空灵。C. 颈联表达出诗人对贾谊幸逢明主的羡慕,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

10、D. 尾联中“君”既指代贾谊,又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梁启超材料二自强不息,首先强调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张岱年先生曾指出:“在古代哲学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特别指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

11、成仁。”而他本人也是身体力行,为了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成为坚韧刚毅、奋斗不止的精神写照。孟子强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进一步彰显了自强不息的精神能量和思想影响。追求“日新”,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亦是自强不息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周易看来,宇宙万物处于变动不居的运动过程中,人们应该顺应自然,革故鼎新,与时偕行。周易中有革卦、鼎卦,杂卦传:“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系辞下传说:“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有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

12、展。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成功的改革家和创新者,莫不如此。【甲】_目前,我国各项改革事业都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我们决不能为旧思想、旧事物所禁锢,要以非凡的胆识和气概,自强不息,攻坚克难,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取得改革创新的最终成功。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与至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纵观中国历史,无数先进人物正是在自强不息、至公无私思想的感召和激励下,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大义凛然,仗义疏财,慷慨赴死,不断谱写着正气歌,传递着正能量。诚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劳动英雄、道德模

13、范,同样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弘扬和发展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节选自张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光明日报2015年12月18日)材料三“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中坚力量。“北斗”团队建立了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打破美国GPS垄断;建成北斗区域导航(北斗二号)卫星系统,创造连续三年成功发射14颗导航卫星的佳绩,开创卫星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先河,实现我国领土和周边区域的高精度定位,将于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5年深耕航天领域,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

14、孕育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北斗”团队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来源:央视网 2019年9月18日)1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梁启超先生认为,“自强不息”即是要持之以恒,迎难而上,“厚德载物”则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B. 材料二中,作者阐发了“自强不息”三个层次的精神内涵:刚健有为,积极进取;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至公无私、公而忘私。它们作为分论点,共同论证了“自强不息”这一中心论点。C. 材料二引用了大量名人名言进行举例论证,使说理更有说服力和权威性D. “北斗一号”卫星系统,是我国首个、世界第三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不仅

15、打破了美国GPS的垄断,还开创了卫星小批量生产模式的先河。13. 请在材料二【甲】处横线上补充一个事实论据,证明“历史上那些杰出的、成功的改革家和创新者,莫不如此”这一判断。14. 请结合材料一,为材料二的中心论点再补充一个分论点,让“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完整。你需要对你所写的分论点做简要阐发。15. 材料三中所提及的“北斗精神”并非凭空而来,它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现代延伸。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北斗精神”是如何体现自强不息精神的?(三)文学作品阅读(16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海上的父亲(虞燕)父亲每每回家,都携一身淡淡的海腥味。他从来不会在家逗留很久,船才是他漂浮的陆地。父

16、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那艘木帆船,是父亲海员生涯的起始站。木帆船凭风行驶,靠岸时间难以估算。比起身体遭受的痛苦,精神上的绝望更易令人崩溃四顾之下,大海茫茫,帆船在浪里翻腾,食物在胃里翻腾,跪在甲板上连黄色的胆汁都吐尽了,停泊却遥遥无期。吐到几乎瘫软也得顾及船员们的一日三餐。木帆船的厨房设在船舱底部,父亲一点一点地挪过去,船颠簸,脚无力,手颤抖,他强忍身体的极度不适,淘米、洗菜、生火,实在受不住就蹲下来,靠在灶旁缓一缓,或喝下一碗凉水等待新一轮的呕吐。吐完再喝,喝了又吐,如此循环。父亲跟我聊起这些时,一脸的云淡风轻,他说这是每个海员的必经之路,晕着晕着就晕出头了,一般熬过一年就不晕了。

17、也因为有这样一位海上的父亲,我跟弟弟从小的物质条件算是相对优越的。小岛闭塞,交通不便,父亲带回来的东西,都是那么稀奇。荔枝最不易保存,却是我的最爱。父亲每次去海南就会多买一些,装进篮子,挂在通风的地方。到家需驶行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他每天仔细地查看、翻动荔枝,捡“流泪”了的吃掉,将还新鲜的留着,几斤荔枝到家后往往只剩十来颗。看一双儿女吃得咂嘴弄唇,父亲不住叹气:要是多一些就好了。父亲走出木帆船的厨房,是三年之后了。其时,木帆船已老旧,父亲被调到了机帆船,锚泊系岸、海面瞭望、开舱关舱、手动掌舵、柴油机维护等等,他早做得得心应手。船上经常会为争取时间连夜装货卸货,寒冷的冬夜,父亲和其他船员奋战在摇摆

18、不定的甲板上,一夜下来,他们原本古铜色的脸被海水、雨水泡白了,皱皱的,像糊上去一层纸。脱掉雨衣后,一拳头打在身上时,衣服上就会滴下水。那是父亲海员生涯里的第一次生死历险。夜里11点多,父亲刚要起来换班,突然听到一声天震地骇的“砰”,同时,整只船像被点着的鞭炮似的蹦了起来。父亲的脑袋嗡嗡作响,五脏六腑都像是要跳脱他的躯体。触礁了!他在第一时间冲了出去。船体破裂,过不了多久,海水将汹涌而入,将他们卷入巨腹。船长紧急下令,把船上能漂浮的东西全部绑在一起制成了临时“竹筏”,大家伙紧张忙乱到来不及恐惧。待安全转移到“竹筏”上,等待救援的父亲才感到后怕。环顾四周,大海浩渺,黑得像涂了重墨,望不到一星半点的

19、灯火。彼时正值正月,带着腥咸味的海风凌厉地抽打着他们的躯体,父亲的额头却不停地冒汗。时间一点点过去,他的绝望越来越深。老船员们不断地给他打气:一定要牢牢抓住“竹筏”,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就绝不放弃。幸运的是,天亮时,有一支捕捞队刚好经过这片海域,救起了他们。多年后,父亲早已被各种大大小小的惊险事故磨炼得处变不惊,而对于留守岛上的人,担惊受怕却从未停止。每到台风天,母亲都会面色凝重地坐在收音机前听天气预报。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直等到那来自茫茫大海的信息反馈,我们才在一次次的确认中获得慰藉和力量。我见过父亲在陆上生活的百无聊赖和郁郁寡欢。父亲所在的那艘2

20、600吨的大货船,货舱高达四五米,进出都必须爬梯子。几次爬进爬出后,不知道是不是体力不支,父亲竟一个趔趄滑倒于货舱底部,导致手臂骨折,被送上岸休养。待在家的父亲看起来羸弱而颓废,埋头从房间走到院子,又从院子回到房间,一天无数次。他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同事问船到哪了,卸货是否顺利,什么时候返航。他像条不小心被冲上岸的鱼,局促、焦躁、魂不守舍,等待再次回到海里的过程是那么煎熬。就休息了一个航次,还未痊愈的父亲便急吼吼地赶回船上。母亲望着他的背影咬牙道:“这下做人踏实了。”我时常想起那个画面:水手长父亲右手提起撇缆头来回摆动,顺势带动缆头做45度旋转,旋转2到3圈后,利用转腰、挺胸、抡臂等连贯动作,将撇

21、缆头瞬时撇出,不偏不倚正中岸上的桩墩。船平稳靠岸。父亲身后,大海浩瀚无际,寂然无声。(选自读者,有删改)16. 父亲在大海中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请参照提示在横线处概括写出父亲的海上工作经历。木帆船上厨工 机帆船上的水手 _1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我跟弟弟敛声屏气,每一个字都似渔网的铁坠子,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18. 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有这样的景物描写的句子:“父亲眼前,大海浩瀚无边,深广动荡。”请说说这里景物描写的作用。19. 阅读了第段,有人说,本文题目为“海上的父亲”,似乎不应该写父亲在陆地上的生活,应该删掉。你觉得呢?请说说你的看法。20. 大海这一平台的深沉和动荡赋予

22、了父亲超乎常人的警觉和灵敏,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四)名著阅读(共8分)2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眼如丹凤,眉似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1)以上文段选自水浒传,这本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_,上述外貌描写所描述的人物是_ 。(2)“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是许多梁山好汉的行事作风,请举一人一事例,并说说从中体现了该好汉怎样的性格特点。22. 阅读以下这首诗,完成小题。农夫(艾青)你们是从土地里钻出来的么?脸是土地

23、的颜色身上发出土地的气息手像木桩一样粗拙两脚踏在土地里像树根一样难以移动啊你们活着开垦土地,耕梨土地,死了带着痛苦埋在土地里也只有你们才能真正的爱着土地一九四年四月(1)意象是指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这首诗的意象是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写作(48分,含书写3分)2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年尾年头,“新”是火红的希望。“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紧缩在套中,“新”是颤抖在心间的恐惧。“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对有的人来说,“旧”是故事,故事中有人,有情。“祖宗之法不可变”,对有的人来说,“旧”是抱残守缺,是落后,落后自然要挨打。“新”与“

24、旧”,一组相对相生的概念,却能引发我们无尽的思考,唤起我们无数的回忆。请你以“新与旧”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三年级语文试卷说明: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等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2.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3.全卷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25分)某班级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在这样一群年轻人中,用热腾腾的方式对待生活,自强不息,他们被称为“自强之

25、星”。如何让这群普通而不平凡的年轻人【甲】_(A.脱颖而出 B.脱胎换骨),把他们拥有的精神财富分享给更多的年轻人,成为更多青年成长的榜样坐标?由此,2008年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乙】_(A.应运而生 B.水到渠成)。该活动由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主办,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承办,旨在寻找中国大学校园拥有正能量的大学生。(1)活动提出的“校校皆有、人人可为”的理念,不仅点明了开展“自强之星”活动的目标,也体现出其品牌效应。这就是说,只要用心【A】w ju,每个学校都有“自强之星”,只要见贤思齐,人人都能做到。正如有人所言,“自强”这个主题,就像是筋骨一样【B】b zh b n

26、o,支撑着青年五彩斑斓的梦想和远方。(2)十年来不间断的寻访,一共产生了10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1000名“自强之星”以及近万名“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摘自中国青年报“自强之星”效应:响当当的品牌 硬邦邦的事迹,有删改1. 请根据拼音,写出词语。【A】_ 【B】_2. 请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正确的选项填入【甲】【乙】处(填写字母)。【甲】_ 【乙】_3.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加点短语“这群”中,“这”是代词,“群”是量词。B. “精神财富”“校校皆有”“自强不息”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C. 画波浪线的句子(1)是一个承接复句。D. 画波浪线的句子(2)是一个单句

27、,主语是“寻访”。4. 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写出正确的句子。在这样一群年轻人中,用热腾腾的方式对待生活,自强不息,他们被称为“自强之星”。【答案】1. . 挖掘 . 不折不挠 2. . A . A 3. C 4.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用热腾腾的方式对待生活,自强不息,他们被称为“自强之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挖掘,w ju,挖,刨。不折不挠,b zh b no,意思是面对压力和困难不屈服、顽强。【2题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及使用。【甲】空,脱颖而出:原指锥尖透过囊袋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即本领全部显现出来。脱胎换骨:意思是道教徒认为人在苦修

28、得道之后,就能脱下胎,换上骨。现在常用来比喻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句中指让“普通而不平凡的年轻人”能够得到机会,显现出来。故此空应选A;【乙】空,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水到渠成:意思是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即功到自然成。句中指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适应时机而出现。故此空应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结构。C划波浪线的句子(1)中,“不仅点明了开展自强之星活动的目标”与“也体现出其品牌效应”是递进关系,此句应为递进复句,选项中“句子(1)是一个承接复句”表述有误;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注意病句一般有搭配不当、语序

29、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类型。句式杂糅,应将“在中”删去,或将“在这样一群年轻人中”改为“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修改后的句子为:有这样一群年轻人,用热腾腾的方式对待生活,自强不息,他们被称为“自强之星”。以下是“自强之星”郎坤的事迹,请你阅读材料,完成任务。2004年,郎坤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大学期间,她坚持在武汉市一所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支教。大学毕业后,她带领武汉理工大学第十届研究生支教团去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并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建立起“七彩阳光工作室”。5. 学校文学社开展“诗写自强”的活动,提倡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自强之星”

30、的赞美。小鹏同学为郎坤撰写了部分颁奖词。请你根据文段内容,帮他将颁奖词补充完整。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她用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稚嫩肩膀,扛起了_,扛起了_,扛起了_。也许一个人的力量还不能让孩子们的眼中铺满阳光,但她点亮火把,照亮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6. 小鹏被郎坤的故事深深打动,他认为,“自强之星”不仅存在于大学,对中学生来说同样“人人可为”。他也想在学校发起寻访“校园自强之星”的活动,但不知该如何获得校长的支持。请你帮他写一段话,向校长表明这一意图,并列出至少两点令人信服的理由。请注意措辞得体,并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不超过120字)【答案】5. . 扛起了农民工子女的希望 . 扛起了

31、留守儿童的梦想 . 扛起了本不属于她的责任 6. 示例:校长,您好!我想在学校发起寻访“校园自强之星”的活动。这个活动既能挖掘出我们身边具有自强精神的同学,给予他们应有的表彰;也能通过树立榜样,带动更多的同学,自强不息,不畏困难,不断完善自我。希望您能支持我的想法。谢谢您!【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结合材料中的“开始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并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建立起七彩阳光工作室”可知她为留守儿童做出的贡献,可从儿童、家庭、社会等角度赞赏她的行为。并选择能与“扛”搭配的名词。示例:扛起了农民工子女关乎教育的重任,扛起了家庭对未来的希望,扛起了留守儿童的梦想。【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32、。结合题目中的“不知该如何获得校长的支持”可知对话的目的是获得校长支持去发起寻访“校园自强之星”的活动,故要做到观点明确,理由充分有说服力,且礼貌用语,措辞得体即可。示例:校长,您好!我想在学校发起寻访“校园自强之星”的活动。开展这个活动意义丰富,既可以让具有自强精神的同学得到表彰,也可以让自强精神发扬广大,从而影响身边的同学,提高个人能力,让大家做到自立自强,积极勇敢。参与活动的同学都能得到锻炼。希望您能支持我的想法。谢谢您!7. 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诗句。(1)古代文学作品中也不乏自强之声。刘禹锡锐意改革,被贬二十余载,按常理也会志气蹉跎,他却对白居易说出“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33、赠)的慷慨之言,借用社会景物和自然景物的生生不息,与好友互相勉励。李白被“赐金放还”,纵然心有万千抱负却终究无从施展,他大可以一辈子哀叹生不逢时,却还是高唱出“_,_” (行路难)的豪迈诗句,不沉沦痛苦,不放弃自我,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和期待。韩愈因反对宪宗迎佛骨,朝夕之间被贬潮州,他面对“左迁”的事实,不忏悔,不屈服,悲壮而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爱国忠君之心:“_,_!”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更不必说范仲淹,“_,_”(岳阳楼记),无论身处何地,是逆是顺,他都能胸怀天下,一派纯然刚毅。一句句剖心陈词、沥胆衷言,不仅仅成为文学史上丰富的文学遗产,更作为珍贵的精神财富,滋养、砥砺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34、(2)曹操在龟虽寿中也曾发出过动人的自强之音,请你选择一句,写在横线上:_,_。【答案】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病树前头万木春 . 长风破浪会有时 . 直挂云帆济沧海 . 欲为圣明除弊事 . 肯将衰朽惜残年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老骥伏枥(或烈士暮年) . 志在千里(或壮心不已)【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至句注意“畔、帆、病、时、济、沧、弊、衰、庙、忧”等字的正确书写;空,根据题干“曹操在龟虽寿中也曾发出过动人的自强之音”可知,龟虽寿

35、中表现作者自强不息的句子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前两句或后两句皆可。注意“骥、伏枥、暮、已”等字的正确书写。二、阅读(47分)(一)古诗文阅读(13分)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

36、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醉翁亭记)【乙】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苏轼放鹤亭记)【注释】纵其所如:任凭它们自由飞翔。傃向 。挹:斟酒举杯向人敬酒。南面之君:这里指国君。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7、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_(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_(3)树林阴翳 翳:_(4)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乐 :_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10. 甲文中的欧阳修和乙文中的苏轼同是写“乐”,说说两文所表达的“乐”有何不同。【答案】8. . 蔚然:茂盛的样子 . 寓:寄托 . 翳:遮盖 . 乐:以为乐 9. (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2)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 10. 甲文中欧阳修的“

38、乐”不仅有山水之乐,更有与滁州百姓同享游玩之乐的志趣,以及以文记乐的情趣。乙文的“乐“来自欣赏山中四季阴晴雨雪之景和与山人饮酒赏鹤的惬意,是隐居之乐。【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的句意是: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句意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寓:寄托。(3)“树林阴翳”句意是: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4)“饮酒于斯亭而乐之”的句意是: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乐:以为乐。【9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

39、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峰回(山势回环)、路转(路也跟着转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高踞)”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子(你)、虽(即使)、南面(面朝南)、易(交换)”几个词是重点词语。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欧阳修的“

40、乐”不仅有山水之乐,更有与滁州百姓同享游玩之乐的志趣,即与民同乐。结合【乙】文内容,从“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子知隐居之乐乎?”中可知,苏轼的“乐”来自于山中四季美景,以及与山人饮酒赏鹤的惬意,是隐居生活的乐趣。【点睛】参考译文:【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

41、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乙】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

42、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山坡上的田地,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郡守苏轼,当时带着宾客随从,前往拜见山人,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给山人作揖并告诉他说:“您懂得隐居的快乐吗?即使是面南称尊的国君,也不能和他交换。古诗鉴赏(2分)11. 下列对长沙过贾谊宅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A. 首

43、联一个“悲”字奠定了全诗凄苦忧愤的基调,不仅切合贾谊的一生,也暗寓了诗人自己谪迁的悲苦命运。B. 颔联写寒林日斜,斯人已去,即景生情,惆怅而又伤感,真切而又空灵。C. 颈联表达出诗人对贾谊幸逢明主的羡慕,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D. 尾联中“君”既指代贾谊,又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句赏析。C颈联意为:为何明君却独对你恩疏情薄,湘水无情怎知后人凭吊之意?该句指号称“有道”的汉文帝,对贾谊尚且这样薄恩,那么,当时昏聩无能的唐代宗,对刘长卿当然更谈不上什么恩遇了。诗人将暗讽的笔触曲折地指向当今皇上,抒发了对

44、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选项中“表达出诗人对贾谊幸逢明主的羡慕,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表述有误;故选C。(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材料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刚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君子接物,度量宽厚,尤大地之博,无所不载。责己甚严,责人甚轻。名高任重,气度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梁启超材料二自强不息,首先强调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张岱年先生曾指出:“在古代哲学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联系的是关于独立意志、独立人格和为坚持原则可以牺牲个人生命的思想。”孔子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又特别指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而他本人也是身体力行,为了追求自己认定的目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成为坚韧刚毅、奋斗不止的精神写照。孟子强调“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