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3年高一10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564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2023年高一10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2023年高一10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2023年高一10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2023年高一10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2023年高一10月份联合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再

2、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

3、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国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材料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灶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戏腔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热捧、非遗传

4、承人进驻短视频平台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何以能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味?有人说,短视频催生了一个“读秒时代”,越来越少用户有耐心等待视频播放结束,90%的用户停留在一个短视频上的时间约为6秒。这意味着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取信息,而是观看体验。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逐渐转变为更具参与性与互动性的文化体验,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也正凭借着传播技术打造出雅俗共赏的体验空间,不断吸引用户注意力,在多感官的交互中丰富用户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往,传统媒体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时往往事先设定一个明确的受众圈子,按照他们的认知和趣味来“派单”。这样的分众传播难以实现更

5、为广泛的传播影响力。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其得以传承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关键在于持续收获新的认同群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1012亿,较2021年12月增长7770万,占网民整体的948%。面对如此丰富的受众“宝矿”,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正从“分众”走向“大众”,频频与年轻群体实现“双向奔赴”。短视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主体,呈现出大众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创作者围绕这一特点,打造出具有文化记忆的作品内容,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以耳熟能详的故事融入大众化的体验之中,确

6、保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编码与用户对其的转码相一致,在最广大的范围内引起用户的共鸣。在时间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把过去与现在相连,将过往的经验与记忆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当下不断触动用户的情绪,引起用户的回忆,并引导用户重新关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如过年系列短视频挂灯笼、贴对联、备好年货过大年啦,展现的是炸蛋酥花生、缝制新衣、制作糖葫芦和糖画等过年细节,这些是每个人的儿时经历,视频产生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并引起了众多用户对传统文化的热烈讨论。在社会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叙事与当下传播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具有共同情感经验的意义空间,并通过角色、情节等来影响

7、用户的情绪,拉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共情效果。某视频账号通过国风变装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其视频内容以“遇到困难放弃解决困难实现变装”的线条来呈现。在好彩无借力,何以落九天一集中,主人公因不想当“没人看的里子”而放弃敲鼓,后又为传承舞狮文化而回归敲鼓,最终实现舞狮变装。也正是因为主人公坚持做热爱的事情,使用户回想起自己过往的经历,将“我”投射到短视频的内容之中,从而产生了共情,实现了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摘编自刘文辉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何以“破圈”传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可短视频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且都提到

8、要以短视频构建共情空间。B材料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所以这类文化类短视频经常曲高和寡,难以产生共鸣。C材料一认为,传统文化短视频立足当下,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出发,注重“以古观今”。D材料二认为,很多用户在一个短视频上的停留时间很短,这说明很多用户其实难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强调体验感,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这也推动了文化传播的发展。B文化传播不应该提前预设某些明确的受众群体,而应该注重广泛性,扩大传播影响力。C传统文化视频的创作者要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大众的体验中,体现大众性的特点。D优

9、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要始终追求“破圈”传播,以实现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主要从注重“以古观今”和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及凝聚性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B材料一第二段,主要从历史和现实对接的角度论证文化记忆怎样产生情感共鸣的问题。C材料二第二、四两段列举详细数字,准确概括了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现状。D材料二最后两段列举了部分事例,具体分析了一些短视频“破圈”传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4材料二充分体现了议论类文章的通俗形象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5如果班级将要制作一个有关端午民俗的短视频,我们在制作视频时除了形式方面的因素,还

10、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红月亮李海燕天终于黑透了,屋子里也黑透了。他磨磨蹭蹭地下了地。他要到阳台那儿去,坐在那把摇椅里,再看一次九月十五的月亮。这个念头从接到那封信的时候,就萌发了。农历九月十五,一个在他心里悬了一辈子的日子,他知道今天终于可以尘埃落定了。他想把脚抬得高一些,免得碰到脚下那些坛坛罐罐。可他患有严重类风湿的再也抬不高的腿脚,还是背叛了他的意愿,一只罐子尖锐的破碎声,撞破了黑夜的寂静。那封信是颜小北的任孙寄来的。信中写道,我大爷(即颜小北),当年没有死在草原,而是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了。他的遗骸

11、已归国,我刚刚从安置他的烈士陵园回来他再也无法淡定了。响起无数次碰撞声后,他几乎是把自己沉重的身子,摔进摇椅里的。摇椅发出一声沉闷的哼唧声后,再没有摇曳起来。他向天空望去,天空中没有他期许的月亮。西南方是个健身小公园,周边围着一圈高大的梧桐树,里面有凉亭和一些运动器材。他的类风湿还不太重的时候,常去那里坐坐,后来他的腿再也下不去楼梯了。当他的目光落在小公园的方位时,他看见一个鲜红的发光体,从几棵树的缝隙里透出来。他一下子变得激动起来。一个很奇怪的影像,从他脑海里涌了出来,一轮超大的红月亮,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红色大鸟,从天上滑落下来。落地时,又似被震裂了,红色的火焰从裂缝里溢出来。哦,红月亮。那

12、年他十八岁,跟着颜小北在那个战场上逃离而去。两天后发现跑到一片荒无人烟的草原上。疲惫和饥饿,让他和颜小北再也走不动了。颜小北比他大两个月,他到那个队伍里的时候,颜小北已经是个两年兵龄的老兵了。俩人年龄相当,很快就成了好朋友。一次战斗中,颜小北为救他失去了左手。至此,颜小北成了他救命恩人,凡事他都听颜小北的。战场依旧硝烟弥漫,只是枪口从对外转换成对内。颜小北说,我不想中国人打中国人。他说我也不想。颜小北说,那咱俩找机会跑吧。那天,对面的人疯了一样,把他们这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打得一次次溃败。他的长官恼羞成怒,发出不拿下山头,誓不罢休的命令。趁着再次冲锋时,颜小北和他冲在最后面。突然颜小北倒下了,接着

13、他也倒下了。等队伍上去了,颜小北低声说,跑!他俩滚下一段山坡,跳进一条河里。颜小北在长江边长大,水性极好,拖着他这只旱鸭子,游过了那条河。过河后,他们把身上的军装丢进河里,一路狂奔而去。那天晚上,他和颜小北躺在那片荒无人烟的草原上,四周空旷清冷。正是农历九月十五,天上有一轮超大的红月亮。那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红月亮,像一片火烧云装在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里,大地万物都变成了暖融融的浅红色。颜小北一再告诫他,千万别睡着了,睡着了也许就醒不过来了。当困意终于打败了他的毅力,就在他撑不住沉重的眼皮时,他看见那轮红月亮,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红色大鸟,从天上滑落下来。落地时,又似被震裂了,红色的火焰从裂

14、缝里溢出来,温暖蔓延开来,裹住了他的寒冷。等他醒来,天正下着雨。他爬起来,喝了一些雨水,人有了一点精神头。他想起了颜小北。视野空旷,没有颜小北的身影,只有颜小北留下的一只被脚趾头顶破的旧鞋。他找了一天,没找到颜小北。他以为颜小北不在人世了,可能被草原上的恶狼给叼走了,或者被人给杀了。他把那只鞋揣进怀里,没有方向地走了。后来他曾去过颜小北的家乡,见过他的弟弟,确认颜小北没有回来过,他和颜小北的弟弟给颜小北埋了一个衣冠冢,里面是那只被脚趾头顶破的旧鞋。至于他自己怎么没被狼吃,或者被杀,就像颜小北留给他的谜底一样,他一直没有猜透。今天让他更加困惑的是,颜小北怎么参加了另一支队伍,还去抗美援朝了?是不

15、是颜小北没睡着,喊不醒他独自走了?可颜小北能带他一起逃出来,为什么不把他一起带走呢?不然他也不能这么隐忍地活了一辈子。就凭救他失去了左手,就把他的人生给安排了?他找不到颜小北,一路沿街乞讨,一路打听家乡的方向,走了整整两年,才回到家里。到家时,他已不成人样子,瘦骨嶙峋,佝偻着腰身,顶着一头烂柴一样的长发,像个半死不活的老者。母亲以为他是讨饭的。他叫了声妈,母亲才恍然。他只说饿,就一头扎在炕上昏睡了三天三夜。醒过来后,他隐去了那段当兵的历史,当时正临近全国解放,他的身份让他羞于说出口。就在今天,他知道了颜小北的另一种存在,他有一种想撕碎什么的冲动。他推开窗子,对着那轮落进小公园里的红月亮,大声喊

16、出了憋在心里几十年的那些话颜小北,我和你一起经历了好多场战斗,打死过无数日本人,你打仗勇敢,我也不是爵种!他的声音撕裂了夜的宁静,也把他的心撕开了一道口子,他感到他的血在胸膛里舒畅地流淌着。天亮了,他坐在摇椅里,神色安然,睡过去了。小公园里的发光体淡了下来,原来那是一个圆形的广告牌。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黑透了和屋子黑透了,这样就可以更加便于主人公看到窗户外边的月亮。B他蹒跚走向阳台,虽尽力避免但最终还是打破东西,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C他和颜小北在战火中成了生死之交,他们相互鼓励,最终一起选择逃离战场。D他历经磨难却在建国后刻意隐瞒自己的历史,这让读者不免产生

17、一丝感伤。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主要采用了回忆的方式在讲述故事,同时加入一些现在的情节,时空交错。B小说中的“他”情感变化层次清晰,从开篇的淡定到无法淡定再到结尾的释然。C“枪口从对外转换成对内”“中国人打中国人”等语句暗示了故事的时代背景。D小说自始至终并未正面交代颜小北究竟为何抛弃“他”,这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8小说中月亮反复出现,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4分)9小说结尾安排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裹

18、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既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购强趋而谏曰:“楚人众而宋人寡,请使楚人半涉,未成列而击之,必败。”襄公曰:“寡人闻君子曰: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今楚未济而击之,害义。请使楚人毕涉成阵而后鼓士进之。”右司马曰:“君不爱宋民,腹心不完,特为义耳。”公曰:“不反列,且行法。”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自亲仁义之祸。夫必恃人主之自躬亲而后民听从,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食,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则人主不泰危乎!而人臣不泰安乎!(节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材料二:苏子曰:春秋书战,未有若此之严而尽也。宋公,天子

19、之上公。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宋公之罪,盖可见矣。而公羊传以为文王之战不过此,学者疑焉,故不可不辩。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而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泓之役,身败国衄,乃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紾注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损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

20、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注紾:弯转,扭曲。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以不仁A之资B盗C仁者D之名尔E而宋襄公F执鄫子G用H于次睢之社。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趋,指小步跑,与成语“趋之若骛”“趋炎附势”中的“趋”意思不同。B二毛,指头发斑白的老人,与出师表中“深入不毛”的“毛”意思不同。C春秋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D鼓,指击鼓进攻,与曹刿论战中“公将鼓之”的“鼓”意思相同。12下列

21、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右司马购强认为在宋国兵力处于劣势的背景下,应该利用楚国人还没有完全渡过河就发动攻击,这样宋国能够以少胜多,打败楚国。B宋襄公对右司马购强的批评十分不满,命令购强立即回到军队行列中,否则接受军法处置。结果等楚国布置好阵势后,宋国被打得大败。C宋楚之战,春秋写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战败之罪显而易见;公羊传却赞誉他如周文王。其中的分歧疑义,苏轼认为有必要辩明。D在苏轼看来,宋襄公和王莽类似,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2、(1)是则将令人主耕以为食,服战雁行也民乃肯耕战。(2)襄公能忍于部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14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这样认为?(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早春雪夜寄卢纶兼呈秘书元丞李端闻君随谢脁注,春夜宿前川。看竹云垂地,寻僧月满田。熊寒方入树,鱼乐稍离船。独夜羁愁客,惟知惜故年。注谢脁,南朝齐著名的山水诗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内涵丰富,既点明了写诗的时节、环境,又通过一“寄”字交代此诗写作目的。B首联中“闻君”二字极富表现力,友人们追寻前贤、寄情山水的自在画面

23、如在读者眼前。C诗人精心选择竹、云、月、田等意象,营造清寂、辽阔的意境,与夜宿山川浑然一体。D颈联用“熊”入树、“鱼”离船两处巧妙写出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自己的诗句是:“_,_。”(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3)明月与酒是古代诗人最常用的意象,想当年,苏轼来到黄州赤鼻矶就用“_,_”来直抒胸臆,以寄托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

24、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对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来说,一系列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一批批充满壮志豪情、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有志青年的艰苦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活跃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抢险救灾、应急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用稚嫩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用绚丽的青春书写如花的风采,用火热的热情创造如火的事业。对于奋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广大青年朋友来说,要把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传承下去,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挺身而出,

25、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中创造业绩。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广大青年朋友更应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人民立场,加强理论学习,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湖、全球风云中研究分析发展规律,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增进本领、增长才干。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

26、的,红杏能长到“出墙来”,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所,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做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

27、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20下列各项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B点支烟,继续写些“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C“桂林山水甲天下”,确实是这样的。D春蚕开始结茧,要“上山”了。21文中两处加点词语,连续两次使用“你们”,这样安排有何作用?(5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三个重叠形式“条条、常常、时时”,说说它们和“每条、经常、不时”相比,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5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28、写作。(60分)从小时候开始我们就是通过不断地学习知识(书本上的,父母那里的,社会上的)才开始慢慢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的,这就是一种力量认识世界,走向世界,改变世界的力量,可我们也应该知道知识不保证成功,知识也不一定有用,知识只是点亮世界的灵光。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A【解析】B项,根据材料一可知,“晦涩难懂”的并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所以”的因果关系也不正确。C项,材料一认为“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而非所有的传统文化短视频都立足于当下。D项,“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不准确,

29、原文“这意味着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取信息,而是观看体验”。2D【解析】“要始终追求”说法绝对化。3C【解析】第二段列举详细数字,主要是介绍短视频用户看短视频的情况,并非体现短视频用户规模的情况。4运用了“东风”“派单”“宝矿”“飞入寻常百姓家”等词语或诗句,有助于内容生动形象展现出来。列举部分事例来通俗化解释短视频传播的问题。(每点2分)5要挖掘出端午节民俗文化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注重“以古观今”,构建端午节诗意的共情空间。抓住“读秒时代”的特点,让大众能从端午视频中获得文化体验。注重“以文化人”,用优秀的端午民俗感化教育今人。(每点2分)6C【解析】文章中更多体现了颜小北的吩咐

30、和安排,缺乏“相互鼓励”的内容。7B【解析】小说开篇并没有交代是否淡定,结尾部分更不是释然,从倒数第二段可以看出。8对战友的思念之情。如开篇“他”萌发再看一次九月十五月亮的念头就寄托了这种情感。给困境中的人带来心理的安慰。如超大的红月亮“裹住了他的寒冷”。对战友的不理解。看着月亮,“他”始终不理解颜小北当初的选择。(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9出人意料:小说结尾部分点明那个所谓的红月亮实际是一个圆形的广告牌,和前文“他”认为终于看到了月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出人意料。(3分)情理之中:“他”在激动之时只是看见一个鲜红的发光体,并没有交代说“他”看见月亮了。(3分)10BEG【解析】“以不

31、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句子结构大体一致,中间B处断开:“尔”用于句尾,煞尾语气,其后E处断开:“宋襄公执鄫子”主谓宾齐全,其后G处断开。11C【解析】A项,“趋之若鹜”的“趋”是快走的意思,“趋炎附势”的“趋”是迎合的意思。B项,“深入不毛”的“毛”指五谷庄稼。C项,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D项,都是击鼓进攻的意思。12C【解析】“宋襄公以高贵之身去做卑微的事”错误。根据原文“以天子之上公,而当夷狄之微者,至于败绩”,可知宋襄公是“以高贵的身份”与楚国这样卑微的“夷狄”之国打仗,却打了败仗,是有罪的。而不是说宋襄公做了“卑微的事”。13(1)这样就要让君主耕种田地为自己谋食,穿上战服、在队

32、伍中领头行军,民众才肯耕战。(“是”“服”、“雁”名词作状语各1分,句意1分。“雁”只要翻译成“像大雁一样飞行”就正确)(2)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部子,却不忍心攻击已经受过伤的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忍”“重伤”“情”各1分,句意1分)14第一问:苏轼认为宋襄公是一个想用不仁的手段窃取“仁者”的美名的人。(1分)第二问:宋襄公杀害鄫国的国君鄫子,就像屠杀猪狗一样,毫无仁义之心。宋襄公是想用仁义的名声骗取诸侯霸主的地位。(2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宋襄公和楚国人在涿谷交战,宋国人已摆好阵势,楚国人还没有完全过河,宋国的右司马购强小步快跑过来劝谏说:“楚国人多而宋国人少,请求(让军

33、人)在楚国人渡河过半,还没有排好队列时向他们攻击,一定可以打败他们。”宋襄公说:“我听君子说:不重复伤害伤兵,不捉须发斑白的老人,不把人推向危险的地方,不逼迫人到困苦的地步,不击鼓向没有排好阵列的敌军进攻。现在楚军还未渡过河就攻击他们,妨害了道义。请让楚国人完全渡过了河排好阵势然后击鼓向他们进攻。”右司马说:“您不爱惜宋国的民众,不保全国家的根本,只不过要表现自己的仁义罢了。”宋襄公说:“不回到你的队列里去,我将按军法处置你。”右司马回到队列里,楚国人已排好队列构成了阵势,宋襄公这才击鼓进攻。宋国人大败,宋襄公被射伤了大腿,过了三天就死了。这就是追求亲自实行仁义的祸害。一定要依靠君主亲自去做而

34、后民众才能听从,这样就要让君主耕种田地为自己谋食,穿上战服、在队伍中领头行军,民众才肯耕战,那么君主不是太危险了吗?而臣子不是太安全了吗?材料二:苏轼认为:春秋记载战争,没有像这样严谨而且全面的了。宋襄公,是周朝天子(最为敬重)的上公。以天子尊敬的上公身份,去抵挡夷狄这样的卑微者,最终打了败仗,宋公的罪过显而易见了。而公羊传认为文王之战不超过这一次,学者们对此有怀疑,所以我不能不加以辩明。宋襄公不仅仅是行仁义而不能善终的人。他是以不仁的本质,窃取“仁者”的美名罢了。而宋襄公捉拿鄫国的国君鄫子,并将他杀害用来祭祀睢水的神庙。君子杀一头牛尚且不忍心,而宋襄公杀害一国的君主就像屠杀猪狗一样,这样的事

35、情都忍心干得出来,天下的事情还有什么(是他)不忍心干的呢!泓水之战,宋襄公负伤,宋国受到重创,竟然想以“不使受伤的敌人再次受伤,不捉拿白发老人”为借口来欺骗各国诸侯。一个人能扭伤他兄弟的手臂夺取食物,却能够对着饭食忍饥挨饿,天下人都知道这不合情理。宋襄公能够忍心杀害鄫子,却不忍心攻击已经受过伤的人和老年人,这难道可以说是合情合理吗?在我看来,宋襄公就是王莽这类人。宋襄公以为诸侯的霸主地位可以通过名声取得,王莽以为天下可以凭文诏获取。他们得失大小不同,但不能欺骗天下则是相同的宋襄公不攻击还未列好阵势的敌人,并不能减损他本性暴虐的程度;王莽抱着孺子哭泣,并不能掩盖他篡夺权位的野心。假如王莽篡位不成

36、功,他就是一个宋襄公;假如宋襄公得志了,他就是一个王莽。15D【解析】“写出友人们远离之后,诗人孤独寂寞的处境”错误。此处表现的是友人们尽兴游玩的场景,而非描写诗人。16对友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对友人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之情。羁旅漂泊的愁苦之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17(1)越陌度阡枉用相存(2分)(2)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2分)(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分)18举世瞩目迎难而上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每处1分,如有其他答案符合语境亦可得分)19借代。(1分)用“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代指新征程中的困难,(2分)引人联想,使困难形象突出、特点

37、鲜明、具体生动。(1分)(如回答反复手法并分析,不超过2分)20C【解析】A项,起强调作用。B项,表示反语讽刺的意思。C项,表示引用,和画横线句子中引用“一枝红杏出墙来”中“出墙来”用法一致。D项,表示特殊含义。21使用“你们”,好像与枝叶花果面对面交谈,更便于表达感情。(2分)采用了拟人化手法,当面斥责,能更加强烈表达出对枝叶花果忘记了下面的根的厌恶之情。(3分)22三个重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使语言更富有音乐美。(2分)叠词具有强调作用,“条条、常常、时时”强调了枝条之多、频率之繁、时间之久,更突出了杨柳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的可贵品质。(3分)23【立意指导】材料主要包含如下几层意思:不同方面的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解了世界,学习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学习是具有力量的,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但拥有知识并不等于拥有成功,知识能点亮世界但并不意味着必然成功。参考立意:要拓展我们的眼界,多途径展开学习;学习能让我们更具有力量;理性看待知识,审视知识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