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858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劳动群众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不凡业绩,实现使命,完成传承,一砖一瓦砌好社会主义事业,一点一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无数基层干部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用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脱贫致富的成果,积极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事业是干

2、出来不是想出来的,要实现奋斗目标,必须依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从赵梦桃在车间纺纱到“两弹元勋”邓稼先成功制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从王平扎根天山,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他们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自觉融入国家富强的伟业中,成为民族复兴坚实依靠的力量。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在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劳动群众始终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通过培养和表彰一批劳动模范,为发展革命根据地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革命最后的胜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是涌现出无数团结苦干的劳动模范,他们吃苦耐劳,锐意进取,为恢复和

3、发展国民经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改革新时代,广大劳动群众不仅传承了艰苦奋斗的高尚品格,更发扬了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在岗位上干出一流业绩,创造中国奇迹。一代又一代人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之路。新时代东风浩荡,劳动者勇立潮头。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模精神是开创美好生活的精神引领,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时,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摘编自光明网劳动的力量)材料二:劳动创造世界,实干成就未来。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节日里,我们向全国工人阶级和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

4、向各条战线上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一勤天下无难事。”回望过去,亿万人民胼手胝足,推动中国改革的航船不断向前。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传奇”、14亿人民生改善的“中国故事”,哪个领域没有劳动者奉献的身影?飞天梦、奥运梦、世博梦、登月梦,哪次梦圆没有劳动者拼搏的汗水?以改革开放为己任,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始终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把责任担当镌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把无上荣光书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成就载入史册,未来正在展开。当今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大。越是这样,越

5、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今天,唯有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最澎湃的激情、最持久的动力,把发展推向新境界,让梦想抵达新高度。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尤其需要工人阶级发挥改革排头兵、发展主力军作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概,“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甩开膀子、迈开步子”的干劲,做改革的支持者、参与者、推动者;尤其需要工人阶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担历史使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施展创造才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走

6、在前列,做中国道路的基石、中国力量的中坚、中国精神的表率。伟大时代赋予中国工人阶级崭新使命,保持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赓续传统,锐意创新,才能更好地投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改革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简政放权不断深入、开放格局日渐扩大,多少价值等待我们去创造,多少机会等待我们去把握。“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进一步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劳动和创造的积极性,我们就能够用双手实现个人的价值,用劳动成就自己的梦想,用创造推动国家的发展。我们推进改革,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发展成

7、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都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都要坚持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工会组织都要始终尽好责、履好职,培育和激发职工群众的改革热情,维护和发展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新一轮改革大潮已经起势,以辛勤劳动和不懈奋斗推进改革,“锤接着一锤敲”“一步跟着一步走”,我们就一定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彰显劳动的磅礴力量,奏响民族复兴的雄浑乐章。(摘编自人民网

8、在改革大潮中彰显劳动的力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劳动的力量,并提到劳动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意义,但二者的出发点和针对性有所不同。B材料一强调传承、弘扬劳模精神,指出劳模精神有引领作用,这与劳模在各个重要历史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C材料二第二段以“中国传奇”“中国故事”为例,证明只要辛勤劳动,就能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问题。D材料二指出,推进改革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各级党委政府与工会组织都应尽心尽责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根本利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劳动者拼搏的汗水成就了我国飞天梦等诸多梦想,民族复兴同

9、样离不开劳动者的奉献。B当今中国,改革任务艰巨,挑战巨大,我们要重视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C工人阶级的改革排头兵、发展主力军的作用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才能被发挥出来。D焕发工人阶级的历史主动精神,有助于我们用双手实现个人的价值,用劳动成就梦想。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三段列举几个不同行业的典型人物的事例,论证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B材料一第四段中的三个分句,既突出了劳模在各阶段的作用,也增强了论证气势。C材料二第三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阐述了诚实劳动在当前改革发展中的意义。D材料二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从不同方面论证了在改革大潮中

10、彰显劳动的力量。4材料二第四段使用“基石”“中坚”“表率”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5材料一的行文脉络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给我一支枪(节选)茹志鹃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

11、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房里炕上,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子。房东是个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是欢迎我们的,可是总不开口,似乎没有其他地区的老乡那样亲热。弄好了铺,我便和通讯员商量:我们放倒头睡了,不吃东西不要紧;但是营长,他还要工作呢!无论如何,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我们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除了找群众想办法,没有第二个办法可想。于是就决定去找那位不露笑脸的房东大嫂。不用说,这任务当然是我的。但是我找不到她,房里房外,屋前屋后,都没有她的影子,炕上那个孩子倒醒了,有气无力地哭着要娘,不用说,这又是我的任务了!于是我过去抱着她,哄着她,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大嫂来了。她

12、见我在哄孩子,好像有点高兴,但不等我开口提出吃食的事,她先向我借个手电筒。我把电筒交给她,同时迅速地提出了问题。她听了,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没有,只招手要我跟她走。“大嫂,咱们上哪里?”我看她领我走出了大门。她也不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反正这一带都是我们的部队,我放放心心地跟她走。“大嫂,你家大哥呢!”山东人一般称女人的丈夫叫大爷、大哥,我想和她攀谈攀谈。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这时,东方已经露白,可望见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人也没有,只有村边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牺牲了。”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摇了摇说,“一起七个。”“

13、什么时候?”我这时才看见她腰上束了一条麻绳。她没有回答,只是走,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她停下了,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上铡刀铡的。”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支枪吧!“没有枪!”大嫂的脸仍是呆板的,好像总结似的说了一句,接着又喃喃地说,“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我们打着手电筒,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拾了有两大把,捧回家,放在锅里炒,大嫂一边炒,一边呆呆地睨着自己的孩子。豆炒好了,喷香,大嫂把它盛进我们的茶缸,孩子微微张着嘴,满怀希望地看着娘,大嫂顿了顿,就用两个手指取出两

14、颗豆子,放在孩子手里,然后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营长大概也知道这家房东的事,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最后,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他和孩子说着笑着,把豆子当作敌人,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于是“一二一,一二一”黄豆便一颗颗地走进了孩子的小嘴。孩子的嘴跟不上了,她的牙还不能同时咬两颗豆子呢!她吐出一颗带着口水的“敌人”捏在手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嘴里那一颗。我从来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嘴,竟是这样的柔嫩,小红唇里面的一切都是粉色的,软软的,就连那几颗小小的乳牙,也是那样细软无力。咬一颗豆,都需要她全神贯注,用出了吃奶的力气。营长

15、拿起“横队”前面的一颗大黄豆,还没塞进孩子的嘴,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号声。天拂晓了,敌人的轰炸机嗡嗡地又出动了。村里的部队迅速地做了防空准备,能进屋的都进屋,不能进屋的马匹、物资,全部被密密地插上树枝。黄豆是黄豆,不是敌人。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就在前面,离我们只有三十里路,不!就在我们头顶上,他们有炸弹、机枪,有坦克、大炮,还有铡刀。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把一颗已经“一二一”走出队来的豆子也交到我手上,然后,将驳壳枪转到胸前,出去了。通讯员立即挎上枪,跟在后面。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还在挪啊挪地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

16、面,于是全神贯注,眼睛挤成一条缝,才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目标。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支枪吧!哪怕是一支短枪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一支枪吧!(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庄越是没有人烟,越是荒凉,越是显出敌人的惨无人道以及战争的残酷。B“我”找大嫂,却里外找不到人,只有一个孩子在炕上哭,可见群众在躲着我们的军队。C“我”先后两次询问大嫂,大嫂都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这表明了大嫂内心的哀伤。D文中两次写到“铡刀”,第一次突出了敌人的凶残,第二次还

17、表明了敌人武器充足精良。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头交代季节是秋末冬初,为后面房东大嫂带“我”去村外黄豆地里寻找与捡拾散落在地里的黄豆埋下伏笔。B敌人轰炸的背景是“天拂晓了”,而百合花中我军进攻的背景是“天黑了”,都是以环境做衬托的写法。C东方露白时,房东大嫂带“我”去村外途中的见闻,让“我”明白了大嫂“呆板”不言语的原因,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D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如房东大嫂取两颗豆子给孩子、营长把豆子排队喂孩子等,细节中见个性。8本文是如何刻画房东大嫂形象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8、完成下面小题。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击匈奴,历五王国,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余里,杀折兰王,斩卢侯王,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获首虏八千九百余级,收休屠王祭天金人。诏益封去病二千户。夏,去病复与合骑候公孙教将数万骑俱出北地,异道。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广将四千骑先行,可数百里,骞将万骑在后。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独与数十骑,驰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圆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皆服其

19、勇。明日,复力战,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会博望侯军亦至,匈奴军乃解去。汉军罢,弗能追,罢归。汉法: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赎为庶人。广军功自如,无赏。而骠骑将军去病深入二千余里,与合骑候失,不相得。骠骑将军逾居延,过小月氏,至祁连山,得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者二千五百人,斩首虏三万二百级,获禅小王七十余人。天子益封去病五千户,封其裨 将有功者鹰击司马赵破奴为从骠侯,校尉高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为辉渠侯。合骑侯敖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是时,诸宿将所将士、马、兵皆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而诸宿将常留落不偶,由此骠骑日以亲贵,

20、比大将军矣。(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吏士皆无A人色B而广C意气D自如E益治F军G军中H皆服其勇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战国时游牧于燕、赵和秦以北地区。B“汉矢且尽”与“且壮士不死即已”(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且”意思相同。C裨将:副将。裨:副的;也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D“匈奴军乃解去”与“去日苦多”(短歌行)两句中的“去”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去病率一万骑兵,长途跋涉,斩杀俘获匈奴二王及军士近万人,

21、并夺得一个祭天金人神像。B李广的部队遭到十倍于己的匈奴军包围,李广足智多谋,沉着应对,使军士的情绪安定下来。C霍去病、李广等率军北击匈奴,匈奴军撤围而去后,张骞被贬,霍去病、李广获封增加食邑。D霍去病部下也得到封赏,赵破奴被封为从骠侯,高不识被封为宜冠侯,校尉仆多被封为渠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广将四千骑先行,可数百里,骞将万骑在后。(2)合骑侯教坐行留不与骠骑会,当斩,赎为庶人。14霍去病的地位为什么能越来越接近大将军卫青?请简要说明。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宛陵张待举曲肱亭黄庭坚(一说林子奇)仲蔚蓬蒿宅,宣城诗句中。人贤忘巷陋,境胜失途穷。

22、寒蕴书万卷,零乱刚直胸,偃蹇勋业外,啸歌山水重。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注宛陵:宋时名宣城县。张待举:名张贵,字待举。因参加皇帝主持的“胪唱”时不遵礼仪失态被罢免。张贵以论语中“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中“曲肱”二字为号,建“曲肱亭”。仲蔚:东汉张仲蔚,隐居不仕。宣城:南齐诗人谢脁,文采出众而仕途不顺,曾任宣城太守。寒道:冷的腌菜。偃蹇:高蹈遗世。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写作对象、亭所处的地点与名字,同时也暗示了诗歌的主旨。B诗歌第三、四句谓贤者在就忘却了巷陌的陋穷,失去人生的胜境则处境困窘。C诗歌第五至八句写亭主人不以功名事业为念,心中唯有

23、简单饭食与书籍。D诗歌第九、十句,诗人发挥想象,将亭主人的人品化为具体的形象,栩栩如生。16诗歌刻画了亭主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用比喻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些人才犹豫彷徨,不知何去何从的状况。(2)通过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归隐田园后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两句写在江山美景中涌现出无数英雄。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直播发展迅速,无论是大叔大妈,还是少男少女,都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各尽其职),尽情展现当地的风

24、土人情,大力叫卖当地的土特产(特别是红薯)。红薯成为当地的“宝贝”,( )。一些主播并不是只想着直播带货赚钱,他们还直播当地的山山水水和人情趣事,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得意忘言/溢于言表),感染了很多人。新时代,在广袤的乡村,他们为乡村振兴事业 (添砖加瓦/添油加醋),接续奋斗。今天,乡村直播事业发展壮大不断,虽然搞活了当地的经济,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18请在括号中选择最符合语境的成语填入横线。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乡村直播事业发展壮大不断,不仅搞活了当地的经济,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

25、、生活方式。B今天,乡村直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搞活了当地的经济,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C今天,乡村直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虽然搞活了当地的经济,促进了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D今天,乡村直播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搞活了当地的经济,当地老百姓的就业,还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成为农民的“摇钱树”,成为地方政府的“致富经”,促进了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B促进了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的“摇钱树”,成为地方政府的“致富经”C成为农民的“摇钱树”

26、,促进了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地方政府的“致富经”D成为地方政府的“致富经”,促进了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民的“摇钱树”七、语言表达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 ,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 。这是一个“熟悉”的社

27、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一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 ,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这信任并非没有根据的,其实最可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矩。西洋的商人到现在还时常说中国人的信用是天生的,类于神话的故事真多:说是某人接到了大批瓷器,还是他祖父在中国时订的货,一文不要的交了来,还说着许多不能及早寄出的抱歌话。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8、。22请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另写三个句子。你如果喜爱南国的细雨景色,就必须包容它那难熬的酷暑。(1)_,_。(2)_,_。(3)_,_。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央企招聘一名中层管理者,笔试成绩前三名的都是名校毕业、实力相当、难分伯仲的佼佼者。但面试后,笔试成绩第三名被聘用了。他是唯一着正装参加面试的,也是进入面试间唯一敲门、关门的。他先站着向面试官问好,面试官“请坐”后才落座,离开时还将一次性茶杯带走丢入垃圾桶。以上材料会引起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29、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 2C 3D 4“基石”“中坚”“表率”在材料中是指中国工人阶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起的作用和应有的态度,论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工人阶级承担历史使命、施展才华,在不同岗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改革洪流。这三个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价值,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 5首先提出观点:人们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劳动建设社会主义、创造美好生活。然后分别从“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时代需要弘扬劳模精神,用劳动汇聚磅礴力量。【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

30、信息的能力。C.“只要辛勤劳动,就能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问题”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把无上荣光书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从逻辑上将,“辛勤劳动”也不是“解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中的问题”的充要条件。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只有在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才能被发挥出来”说法错误,原文是“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尤其需要工人阶级发挥改革排头兵、发展主力军作用”,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采用并列式的论证结构”错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层进式结构模式。材料二第三段先指出“当今

31、中国,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巨大。越是这样,越需要依靠劳动这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接着分析劳动在改革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发挥了或即将发挥重要作用,为解决深化改革遇到的问题提供帮助。采用的是层进式结构。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分析词语效果的能力。材料二第四段“尤其需要工人阶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担历史使命、在推动科学发展中施展创造才华、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走在前列,做中国道路的基石、中国力量的中坚、中国精神的表率”,这里的“基石”比喻基础或中坚力量;“中坚”古时指军队中最精锐的部分,现指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表率”指“好

32、榜样”。这三个词语指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起的作用和应有的态度;再结合“伟大时代赋予中国工人阶级崭新使命,保持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赓续传统,锐意创新,才能更好地投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可知,论证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工人阶级承担历史使命、施展才华,在不同岗位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改革洪流。“基石”“中坚”“表率”简洁生动地概括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价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中国工人阶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价值,使论证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易于理解。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首先提出观点:“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下,一代又一代人弘扬

33、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不凡业绩,实现使命,完成传承,一砖一瓦砌好社会主义事业,一点一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人们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用劳动建设社会主义、创造美好生活。然后分别从“劳动是攻坚克难的法宝”“劳动是实现价值的途径”“劳动是通往美好的路基”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在十四五征程开启之时,尤其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以劳模带动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时代需要弘扬劳模精神,用劳动汇聚磅礴力量。6B 7C 8神态描写,如“我”刚见到房东大嫂时,她“呆板着脸”“总不开口”,突出其冷漠外表下内心的悲伤;动作

34、描写,如“招手要我跟她走”“用嘴向村外呶了呶”“撮起三个指头”“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把它盛进我们的茶缸大嫂就用两个手指取出放在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等,简单动作表现出房东大嫂对子弟兵的关心等;语言描写,“牺牲了”“一起七个”“在这里,上铡刀铡的”“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等,写出她历经战争磨难后的坚强等。 9画横线句子借房东大嫂之口总结了村干部等七人被杀的惨痛教训,说明了“我”执着于“给我一支枪”的原因。真实反映了我军武器装备奇缺的状况,与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人民群众渴望武装起来的强烈愿望,揭示主题。【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35、“可见群众在躲着我们的军队”错。根据原文“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以及“大嫂来了”以后借电筒、捡豆子等情节可知,群众并没有躲着我们的队伍。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错,应是“巧设悬念”的写法。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可以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角度进行分析,本题主要从正面角度刻画了房东大嫂的形象。神态描写,文章在描写房东大嫂时,多次出现“不露笑脸”“呆板着脸”“总不开口”等词,突出房东大嫂看似冷漠的外表下的丧夫之痛。动作描写, 在“我”开口提出吃食的问题后,房东大嫂“招手要我跟她走”,在房东大嫂带

36、“我”去村外黄豆地里寻找食物的过程中以及房东大嫂炒完黄豆后,有多处对她的动作描写,如“撮起三个指头”“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等,体现出房东大嫂关心队伍,心系子弟兵的特点。语言描写,“牺牲了”“在这里,上铡刀铡的”“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等言语,写出了房东大嫂在丈夫牺牲后坚强面对的特点,突出她历经战争磨难后的坚强。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情节上,大嫂反复说“没有枪”这一内容,总结了村干部等七人被杀的惨痛教训,同时与文章“我”三次请求“给我一支枪吧”的内心独白相契合,交代了“我”执着于拥有一支枪的原因;结构上,大嫂反复说“没有枪”“咱们没有

37、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借大嫂之口反映出我军武器装备奇缺的状况,与下文“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形成强烈对比;主题上,大嫂的丈夫死于敌人的铡刀之下,而“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作者借此揭示主题,反映了人民群众渴望武装起来的强烈愿望,不再重复这样的悲剧。10BEG 11B 12C 13(1)李广率四千骑兵先出发,(距大部队)大约几百里,张骞率万余骑兵跟在后面。(2)合骑侯公孙敖因中途逗留而未能与骠骑将军霍去病会合,应当处斩(或译判处斩首),赎身后被贬为平民。 14相比其他老资格的将领,霍去病的军队武器精良,部下都是经过挑选的精锐,他自己又胆识过人并能身先士卒,因而屡立战功:霍去病的军队

38、从来没有陷入困绝之境。可是,老将们却经常因迟留落后而不能建功。(【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汉军将士全都面无人色,只有李广神情自如,愈发加紧巡视阵地,调整部署,全军上下都钦佩他的勇气。“无人色”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而”表转折,放在下句句首,其前断开,即B处;“广意气自如”是主谓结构的句子,“意气”是主语,“自如”是谓语,后面E处断开;“益治军”省略主语李广,“治军”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而“军中”是下句主语,其前断开,即G处;“军中皆服其勇”主谓宾俱全,中间不断开。故在BEG处断句。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将

39、近;况且。句意:汉军的箭也快用尽了。/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C.正确。D.正确。离开;失去。句意:匈奴军才撤围离去。/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霍去病、李广获封增加食邑”错,由“广军功自如,无赏”可知,李广并没有获封增加食邑。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将”,率领;“先行”,先出发;“可”,大约。(2)“坐”,因而犯罪;“会”,会合;“庶人”,平民。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诸宿将所将士、马、兵皆不如骠骑,骠骑所将常选;然亦敢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可知,相比其他老资格的将领,霍去病的军队武器精良,部

40、下都是经过挑选的精锐,他自己又胆识过人并能身先士卒,因而屡立战功;由“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可知,霍去病的军队从来没有陷入困绝之境;由“而诸宿将常留落不偶”可知,可是,老将们却经常因迟留落后而不能建功。参考译文:霍去病凭骠骑将军身份率骑兵一万,自陇西出发北击匈奴,经过五个王国,转战六天,越过焉支山一千余里,杀匈奴折兰王,斩卢侯王,俘获浑邪王的王子及相国、都尉,其斩首俘获匈奴军士八千九百余人,并夺得休屠王用以祭祀上天的金人神像。为此,汉武帝下诏书增加霍去病食邑二千户。夏季,霍去病又与合骑侯公孙敖率领数万骑兵同时从北地分两路出击匈奴。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也同时从右北平分路出击。李广率四千骑兵先出

41、发,(距大部队)大约几百里,张骞率万余骑兵跟在后面。匈奴左贤王率骑兵四万,将李广率领的先头部队团团包围,李广的军士都感到恐惧;李广就命自己的儿子李敢独自率领数十名骑兵,直穿敌阵,从敌阵左右冲出后返回。李敢向李广报告说:“匈奴兵很容易对付。”军士的情绪才安定下来。李广命部下将士面对敌军列成圆形战阵,匈奴兵向汉军阵地发起猛烈进攻,箭如雨下,汉军士卒阵亡过半,箭也快用尽了。李广便命令部下拉满弓弦,但不发射,由他亲自用特大的黄色强弓射匈奴将领,一连射死好几名,敌人的攻势才渐渐缓和下来。此时天色已晚,汉军将士全都面无人色,只有李广神情自如,愈发加紧巡视阵地,调整部署,全军上下都钦佩他的勇气。第二天,汉军

42、再次奋力与匈奴兵激战,虽然死亡大半,但消灭的敌人超过己方的损失。这时,张骞的大军也赶到,匈奴军才撤围离去。汉军疲惫,无力追击,也撤兵而还。根据汉朝的法律:博望侯张骞由于行动迟缓,贻误军机,本应处死,赎身后贬为平民。李广功过相抵,没有封赏。骠骑将军霍去病深入匈奴地区二千余里,与公孙敖失去联络,未能会师。但霍去病率领部队跨越居延海,经过小月氏,抵达祁连山,生擒单桓、酋涂二王,丞相、都尉率二千五百人投降,斩杀三万零二百人,俘获小王七十余人。汉武帝增加霍去病食邑五千户,封其部下有功将领鹰击司马赵破奴为从骠侯,校尉高不识为宜冠侯,校尉仆多为渠侯。合骑侯公孙敖因中途逗留而未能与霍去病会合,应当处斩(或译判

43、处斩首),赎身后被贬为平民。当时,汉军中老资格的将领们统帅的将士、马匹、兵器都不如霍去病,霍去病的部下通常都是经过挑选的精锐;但他也敢深入敌军,经常与精壮骑兵走在大部队的前面;老天也似乎对他的部队特别照顾,从来没有使他陷入困绝之境。可是,老将们却经常因迟留落后而不能建功,因此,霍去病的地位越来越亲信尊贵,和大将军卫青差不多了。15B 16诗的第一至四句未直接题亭,而是用四位古人(张仲蔚、谢朓、颜回、阮籍)的典故衬托亭主人张待举身处窘境却高洁自守的形象。诗的第五至十句通过正面描写亭主人张待举的日常生活,传神地刻画了其安贫博学、淡泊名利、超尘出世的隐士形象。【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

44、内容的能力。B.“失去人生的胜境则处境困窘”错,应为“居于胜境也就不会有穷途的悲叹”。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诗的第一至四句意思是,东汉隐士张仲蔚的住处蓬蒿没人,原来他是在闭门养性;南齐的谢宣城经常在别人的诗句中被提及。只要有贤能的人,就会忘记巷里的简陋,如果身居胜境,那也不会有穷途末路的悲哀。没有直接题亭,而是用四位古人(张仲蔚、谢朓、颜回、阮籍)的典故衬托亭主人张待举身处窘境却高洁自守的形象。诗的第五至十句,通过正面描写亭主人张待举的日常生活,传神地刻画了其安贫博学、淡泊名利、超尘出世的隐士形象。“寒蕴书万卷,零乱刚直胸”写亭主人不以功名事业为念,心中唯有简单饭食与

45、书籍,从而写出了其安贫乐道,专一读书。“啸歌山水重”一句展示了一个徜徉山水林泉之间的隐士的品格,即超尘出世。随后两句“晨鸡催不起,拥被听松风”很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拥被高卧,聆听窗外阵阵松风的隐士形象。17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绕”“匝”“杂”“虚”“闲”“豪”。18各显神通 溢于言表 添砖加瓦 19B 20A【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处形容大叔大妈,少男少女在乡村直播中各显身手,故填写“各显神通”。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本领,各显各的身手。溢于言表:感情通过言语、神

46、情流露出来。此处主播们对家乡的热爱真情流露,故填写“溢于言表”。溢于言表:感情通过言语、神情流露出来。原意是言词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此处强调他们为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的贡献,故填写“添砖加瓦”。添砖加瓦:比喻为某项事业尽微薄之力,做一点贡献。比喻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大,或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而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不断”是“壮大”的状语,应该提前,将“发展壮大不断”改为“不断发展壮大”;二是搭配不当,此处是递进关系,可将“虽然”改为“不仅”;三是成分残缺,缺

47、少与“就业”搭配的谓语,造成了表达错误,在“当地老百姓”前面添加“促进了”。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20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复位的能力。此处强调红薯重要性和作用,应该把作用放在最后,即把“促进了农业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此句放在最后,可排除BCD。故选A。21人口的流动率小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后文提到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可知此处强调中国乡土社区的村落人口流动少接触少,可填写“人口的流动率小”;第二空,前文提到乡土社会中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此处强调在孩子眼里乡土社会的人样子,可填写“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