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419 上传时间:2023-10-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10月四校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中国传统

2、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生态兴则文明兴。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

3、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安排部署,科学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袁秀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

4、现代化,有删改)材料二: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文明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面对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和实践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崇。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自然观,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在对待自然这个问题上,西方思想在两个世界之间摆动:一个是被看作自动机的世界,按照编定的程序运行;另一个是神学世界,按照上帝意志运行。无论“摆”向哪个世界,在西方看来,人都并非自然的一部分,自然是被人认识、使用和改造的对象。这种主客二分法有利于人类大胆突破蒙昧与陈规,发现和掌握自然规律,但其弊端在于令人过度自信

5、,索求无度,最终与自然对立起来。中国的自然观则“别开生面”。在认识论方面,中国传统思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人”并非“天”外之物,也就无所谓对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庄子齐物论中所言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张载在西铭中说得更明白,“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即人处自然之中,人类固是同胞,万物亦为同类。在实践论方面,与西方哲学相通,中国哲学也强调“知天”。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但了解和认识“天”以后,中国哲学指向的并非使用和改造,而是“于自然无所违”“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福建土楼的出现就印证了这一理念。福建土楼在建造时往往

6、依山就势,能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客家人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出于对近代以来西方自然观念的反思及对当代人类现实生存困境的关切,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马克思指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恩格斯提醒,不可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与中国的传统自然观如榫遇卯,实现有机结合,产生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大理论成果,这些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的辩证法为认识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

7、中国开出的对症之方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哲学家们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应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天人合一”未来可期。(文龙杰“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为何越来越受推崇?,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习近平关于“自然”的重要论述为当代所面临的生态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符合“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B.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C.在认识人与自然

8、的关系方面,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D.强调人与自然辩证统一、互利共生,为解决当下的生态问题提供了思想武器,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过两则材料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中国哲学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相互依赖,这与西方哲学的观点并不一致。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自然观有机结合的产物。D.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东西方哲学家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了解决之道。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采

9、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4云南滇池是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自然生态保护区,风光秀丽。近年来,大量房地产项目与湖争地,严重破坏了滇池的生态系统。为保护滇池生态,请结合两则材料向当地政府提出合理建议。(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还魂草注巴金敏,五年了,我没给你写过一个字。然而今天在林那拿到你托他转给我的短笺。你的亲切的微笑浮现在我眼前,还是那么生动,

10、就像你昨天才离开我似的。傍晚,我离开林,匆匆赶回小镇。回到家里,半睡半醒地躺了好一会儿,直到一个小女孩清脆的声音从楼梯上送进来。“黎伯伯,你的信来了!”孩子快乐地叫着。她略带黑色的宽脸上闪耀着一对漆黑发亮的大眼珠,嘴带笑地张开,雪白的牙齿露在外面。她把信递给我后,小小的手伸起来指着她的浓黑头发,得意中略含一点羞惭,说:“你看,好不好?”一只红缎子扎的大蝴蝶伏在她的乌亮头发上,映着灯光发出炫目的光彩。“好看得很,”我称赞道,“哪个给你戴上的?”“妈妈,”她笑了,“黎伯伯,你给我-”她抿着嘴笑,不再说下去。“你说,黎伯伯给你做什么?”“你给我讲个像还魂草那样好听的故事啊!”“你还想听得哭起来吗?”

11、我笑说。敏,你该记得还魂草的故事,这是我们敬爱的一个年长朋友根据传说改编的。我第一次听到它时,还同你住在一起。我们被感动得许久说不出话,默默地互相注视。这个情景我至今还不能忘记。敏,你的短笺我反复诵读。在你忙碌的生活中,还时时在打听我的消息。可是我却像石人一样地沉默了。我为这件事情感到惭愧。我预备写一封信,告诉你我最近的生活情形,应该从什么地方写起呢?我的书桌就放在窗前,窗上玻璃被炸弹全震破了,现在补上了几块,也留着几个空洞。只要起一阵风,大股的尘土就会灌进房里来。你看,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昨天早晨,我又被利莎喜悦的声音唤醒了,秦家凤也来了。两个女孩年轻的笑脸灿烂地发亮,把我从充满阴郁气

12、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她们表情有点相似,只是利莎多一点稚气,秦家凤略带一点沉静的大人气。此外,纯洁、善良、友爱等等,两张脸上都有,而且同样充满朝气,好像早晨刚刚开放的花朵。利莎望着我,央求说:“黎伯伯,给我们讲个故事罢。”她又看看秦家凤说:“秦姐姐,你不是来听黎伯伯讲故事吗?”我在利莎的头上轻轻敲了一下:“就你一个人花样多。”“黎伯伯,不是她一个人,我也是来听你讲故事的。”秦家凤忙解释道。她亲密地看看利莎。这时我忽然想起了还魂草的故事。故事里不是也有两个这样年纪的孩子么?他们不也是这样亲密地过着日子么?起初她们听我讲两个孩子的友情,还以为我在拿她们开玩笑,后来跟着我的叙述她们看见两个孩子长成了,

13、两颗热烈的心连结在一起,用同样的脚步,四处去找寻那个普照万物、永不熄灭的明灯。她们的笑容没有了,利莎的手被捏在秦家凤的手里。我继续讲下去:在一个寒冷的夜里,在黑暗的荒山中,两人中的一个跌在岩石上受了重伤。另一个人用尽方法仍然不能挽救朋友的性命。那时据说有这样一种还魂草,要用活人的热血培养,才会长成粗大的叶子,可以用来救人。这个人找到了,他每天早晚用自己的血来浇这棵草,救活了他的朋友。敏,还魂草的故事已经加进了我的感情,我随讲随编,给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我看见两张年轻的脸上都笼罩着明澈无比的微笑,一股热气进了我的心中,我全身都感到了温暖,我感激地微笑了。敏,这封信对你是一个意外,对我更是。我

14、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血像一层雾在我的想象中升上来。我无处逃避。炸弹在小镇上空刷刷落下时,我和利莎一家人正在川康银行的防空洞里。飞机盘旋声,炸弹下落声,然后便是震撼山岳似的霹雳巨响。举目四顾,眼前只有黑暗。我听见利莎担心地自言自语:“秦姐姐不晓得躲在哪儿?”“她们一定在城里躲防空洞的,”我安慰她。利莎默默地捏住我的手,她的手在微微颤动。听见解除警报,她脸上还挂着愁云,低声说:“黎伯伯,我们先到秦家去。”我拉着她的手走出银行,转眼便是横街,前面显得异常拥挤。街的右边高坡上,一排平屋变成了大堆瓦砾,人们就站在坡上挖掘。利莎丢了我的手疯狂地往前跑去。我跟着她跑。那里原先有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树上只剩

15、下几根光秃的空枝,树下连接地摊开两张草席,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席子旁边,秦家凤的父亲埋着头在那里痛哭。一切的疑惑都是多余的了。死吞食了那个垂着双辫的瓜子脸的小姑娘和那个瘦弱的中年妇人。利莎呜呜地哭起来。天色突然暗起来,太阳落到天外去了。我们走上野草丛生的土坡,利莎的哭声停止了。她弯下身子,拔起一棵叶子粗大颜色碧绿的草,捏在手里,出神凝视。“黎伯伯,这是什么草?”“这是野草,我叫不出名字。”“我要带它回去,拿针刺出手指头的血来培养它。”她庄重自语道。“这种野草?有什么用?”我惊奇地问。“那么这不是还魂草了。”她失望地说。“黎伯伯,你给我找一根还魂草来,我会培养它,要我流多少血,我都

16、不怕。”她的脸颊上还留着泪痕,这个平时脸上永远带笑的孩子现在却有这么多的眼泪,我不能再开口了,我不能再写下去了。(有删改)注还魂草写于1941年,以抗战时期大后方重庆为背景,是作者根据自己的见闻创作的一篇书信体小说。小说共六封信,本文节选自第一封和第五封。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两个小女孩的“笑”多次出现,“把我从充满阴郁气氛的世界中救出来了”,给故事增添了一抹亮色。B.盘旋的飞机,刷刷落下的炸弹,残破的窗户,弥漫的尘土,“我们就是在灰尘中生活着的”,这是战时重庆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C.“一只小小的带泥的腿静静地伸在外面”,画面触目惊心,强烈控

17、诉了日军滥杀无辜妇女儿童的暴行。D.结尾处,“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我”悲愤难言;“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对友人敏“我”惭愧自责,欲言又止。6关于文中的“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敏”是收信人,是“我”倾诉内心感受的对象。B.“敏”虽多次出现,形象特征却不甚明确。C.“我”与“敏”互诉心曲,情节由此逐步展开。D.写给“敏”的信,蕴含“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7黎伯伯给“还魂草”的故事换了一个乐观的结局,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6分)8还魂草创作于抗战时期,巴金目睹了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坚强,“觉得肚里装满了火似的东西”,但他却在作品中着力

18、写了一些“看不见英雄的小人小事”。其创作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探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

19、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赢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

20、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9

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甫A又B善C陈D时E事F律G切H精I深J至K千L言M不N少0衰P世Q号R诗S史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帝奇之”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是一样的。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相同。C.“未有如子美者”的“如”可理解为“比得上”,与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不同。D.“六经”,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22、.杜甫是杜审言的后人,年轻的时候家里贫困不能养活自己,在吴、越、齐、赵之地漂泊。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C.杜甫和房琯是平民之交,房琯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廷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D.严武因为和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他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暗地里却怀恨在心。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4分)(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4分)1

23、3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该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鰕鮑篇曹植鰕觛游潢潦,不知江海流。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世士此诚明,大德固无俦。驾言登五岳,然后小陵丘。俯观上路人,势利惟是谋。雠高念皇家,远怀柔九州。抚剑而雷音,猛气纵横浮。泛泊徒嗷嗷,谁知壮士忧?【注】鰕:同“虾”;一说大鲵,一种小鱼。觛:即“鳝”,黄鳝一类。潢潦:雨水积的水池。“雠高”句:一作“高念翼皇家”。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开篇即勃发一股怫郁不平之气,表达了对追名逐利的世俗小人的轻蔑讥斥,

24、也表明了自己的一腔壮志豪情。B.第五至十句,进一步说明世之有识之士应当效鸿鹄之志,以成就大德、大业,可世人大多汲汲奔波于仕宦之途。C.自十一句以下,转入对诗人志向内涵的生动披露,展现了一位烈烈多气的壮士形象,英挺而柔美之姿腾跃而出。D.结尾慨然长啸,是慷慨高歌中突发的变徵之音,与开篇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不遇知音、壮志难酬的愤懑和悲怆。15本诗为拟乐府长歌行之作。从古诗“长歌正激烈”可知,它的曲调是激烈悲壮、动人心魄的。本诗是如何体现“激烈”这一特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 , ”两句化用了诗经中写

25、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震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4)杜甫登高中“ ,”两句都使用了叠字,从听觉、视觉上突出了对景伤怀的感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跨时代现实题材剧胡同热播引发热议。剧作落脚于一个四合院中的充满亲情护佑的几家人相互之间的情谊为日常对象,可以堪称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予以高度肯定,【甲】称其“以小见大,尺

26、幅千里。”胡同以三段式的巧妙结构串联起祖孙三代积极投身祖国建设与发展、奉献青春与热血的故事。该剧分为三个时代篇章,选取三个代表性的年代,讲述了一家三代三位女性从居委会的开创、发展到发扬,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之初心的故事。演员排兵布阵上的【乙】别出心裁成为胡同一大创新。人气明星自带流量,表演生动有活力,为新剧赚足眼球。此外,胡同还吸引了吴刚等十余位演技派加盟,老戏骨们将剧中人物演得【丙】惟妙惟肖。胡同以京城之风书写生活烟火,“胡同串子”“得嘞”“您受累了”,这些话听来京味十足。【丁】抖空竹的,拉洋片儿的,变戏法的等等构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剖面,尽展瑰丽多姿的文化传承和蓬勃生命力。17对文中画横线处

27、的判断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句末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外。B.【乙】处成语“别出心裁”使用正确。C.【丙】处成语使用有误,应改为“栩栩如生”。D.【丁】处标点使用有误,应将句中的前两个逗号改为顿号。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面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剧作以一个四合院中的充满亲情护佑的几家人相互之间的情谊为日常对象,可以堪称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B.剧作落脚于一个四合院中的充满亲情护佑的几家人相互之间的情谊,可以堪称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C.剧作落脚于以一个四合院中的充满亲情护佑的几家人相互之间的情谊为日常对象,堪称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D.剧作落脚于一个四合

28、院中的充满亲情护佑的几家人相互之间的情谊,堪称是一部优秀的电视剧。19下列句子中的“风”和文中第3段加点的“风”含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中央号召向孔繁森学习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B.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C.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成集,得益于周代的采风制度。D.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2022年12月4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随行下舱的空间科学实验样品在东风着陆场交付空间应用系统,其中就包括了经过120天的空间培育生长、国际上首次在轨获得的水稻种子。专家在培育新品

29、种时,都是先挑选优质种子,再通过特定的环境使种子产生一定的变异,然后根据变异结果进行研究培育,形成新的品种。众所周知,太空环境和地球环境不同,太空环境中不仅没有重力、没有空气,而且充满了各种宇宙辐射,这些宇宙辐射容易让地球生命发生基因变异,因此人类经常在进行航天任务时,将农作物种子放在飞船上,让它们随飞行器的步伐进行一次太空遨游,回返地球后再进行研究。据统计,一般种子在太空中的突变率仅为0.05-0.5,没有变化的种子有很多,只有被宇宙粒子击中的“幸运儿”才会在返回地面后被挑选出来。变异的种子经培育后,生长而成的农作物便可称为“太空农作物”。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期间,完成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30、开花结籽这一“从种子到种子”的发育全过程。经过太空诱变培育出来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种,植株比一般的水稻要矮,从出苗到收获的时间也比正常减少了13天,而产量却可以增长510:更矮的植株可以增强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更短的生长周期可以让水稻提前收获,并且还能够增加水稻的产量。20下列句子中,与文中划横线句子中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B.福林路工房的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夏衍包身工)C.中国军人的屠戮妇

31、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D.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宽厚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孙犁荷花淀)21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航天育种中心和中国农科院准备合作开展“太空玉米”的研究,下面是“太空玉米”获得的流程图,请根据材料完成甲、乙处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有人说,青春无非是两个动作,一个是类似体能动作“引体向上”,一个是类似战术动作“低姿匍匐”。青春本来的属性是向上的,可以热烈,可以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有时青春又可

32、以是蛰伏的,可以是蓄势待发的,可以是韬光养晦的,贴近大地,丈量大地。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叙述性或议论性文章,体现你的发现、感悟与思考。要求: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参考答案1A(3分)【解析】B.“只要我们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上,就可以解决和应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错误,说法太绝对,原文是说“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和谐促进共生、以共生消解对立,不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的形成”。C.“东西方文明的哲学起点不同,导致东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也不相同”据原文可知“

33、导致”“不相同”错误。D.“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错误,变未然为已然,原文是说“中国开出的对症之方正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D(3分)【解析】“东西方哲学家用自己的智慧提出了解决之道”错误,无中生有,原文是说“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应勇于担当,戮力同心,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并没有提到“提出了解决之道”。3B(3分)【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A.句意: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B.句意: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澎

34、湃汹涌的哀愁。不能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C.句意: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D.句意:让我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的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客。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4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增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环保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规律,避免商业过度开发,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可以借鉴福建土楼的建筑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有机统筹滇池周边的山林田草环境,逐步恢复滇池的生机。(评分标准:一点2分,三点6分)【解析】从材料一“生态兴则文明兴”“

3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可知,通过媒体宣传等途径,增强当地居民及外来游客的环保意识,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材料一“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和材料二“中国传统思想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时主张天人合一”“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可知,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顺应自然规律,要避免商业过度开发,保护滇池的生态环境;从材料二“福建土楼在建造时往往依山就势,能巧妙地利用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客家人就地取材,

36、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可知,可以借鉴福建土楼的建筑理念,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有机统筹滇池周边的山林田草环境,逐步恢复滇池的生机。5(3分)D【解析】“不能再开口”是“因为利莎受到伤害”错,应该是因为秦家凤的死去,“不能再写下去”是因为“我”内心的悲痛。6(3分)C【解析】“情节由此逐步展开”错,本文的线索应该是还魂草的故事;互诉心曲体现不明显。7(6分)积极乐观,向往光明的理想世界;崇尚奉献,珍视友情,希望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心地善良,呵护童心,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8(6分)创造新的叙

37、事焦点:关注普通小人物,从他们身上探索民族力量的源泉。选择观察战时社会的视角:讲述小人小事,凸显战争状态下普通民众的真实遭际与体验。调整叙事方式:面对复仇的火种、斗争的火光,作者着力控制以往火热的主观情绪,开始追求冷静客观的叙事效果。塑造新的形象:普通小女孩不仅有纯洁、善良、友爱的美好品质,更有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拯救他人的英雄心灵。表达时代主题:写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揭示民族的苦难,表达对侵略者的愤怒控诉和对光明的向往。坚定民众信念:小人物的悲惨遭遇,更易唤起大众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之心,坚定抗战的信念。(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意思答对即可。)9.FJP10.B

38、【解析】“惟”: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恭敬只有。两者意义不同。句意:(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11.C【解析】“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可知,皇帝此后没再起用他,但并未将其免职。12(1)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评分标准:“赖”“属”“窃”,句意正确1分)(2)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评分标准:“数”“尝”“挺节”,句意正确1分)13学识、思想深受先祖和父

39、辈的熏陶,家学渊源深厚;自己有改变地位低下命运的强烈愿望;文思敏捷、卓有才干。14C【解析】不是柔美,“柔”是安定的意思。15三四两句以“鸿鹄”自喻(自况),抒写遨游天地的壮志,气势极大。“雠高”两句直抒胸臆,直接展现诗人难以遏制的报国热情。“抚剑”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夸张,表现诗人的豪迈壮烈。通过多重鲜明的对照(对比),如“潢潦”“藩柴”与“江海”、苍穹之比,“鰕觛”“燕雀”与“鸿鹄”之比,诗人高志与世人混迹世俗之比,诗人心比天高却身世飘零之比等,突出诗人的慷慨悲愤。鰕觛、燕雀之喻,登岳、抚剑之说,皆语出有典,历史的积淀与现实的感奋交融,创造出千古同慨的悲壮之境。(“激烈”主要有“志向壮大、气

40、势雄浑、慷慨悲愤、时空绵长”等意,能分别从不同角度呈现即可。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16(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7C(3分)【解析】A项,正确。“以小见大,尺幅千里”非独立引用,而是作句子成分,句号应在引号外。B项,正确。别出心裁:表示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或办法。语境指演员排兵布阵上的创新手法,使用正确。C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语境形容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使用“惟

41、妙惟肖”正确,不能改。D项,正确。“抖空竹的”“拉洋片儿的”“变戏法的”是短语之间的并列,应用顿号。18D(4分)【解析】原句语病:一是句式杂糅,将“剧作落脚于为日常对象”改为“剧作落脚于”或“剧作以为日常对象”。二是成分赘余,将“可以堪称”中的“可以”去掉,因为“堪”就含有“可以”的意思。19B(4分)【解析】文中画线句的“风”是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风气、习惯等。B项中的“风”意思与其一致。A项中的“风”是指消息,传闻。C项中的“风”,是指民歌民谣。D项中的“风”是自然现象,指东风。20B(3分)【解析】原文中是比喻。A项,“花白胡子”属于借代。B项,比喻,把“包身工”比喻成“机器”。C

42、项,“伟绩”“武功”是反语。D选项,“长在水里”,属于比拟。21甲:利用太空特定环境(或宇宙辐射)诱使种子变异乙:培育被挑选出来的变异种子(评分细则:每处3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60分)【解析】本次作文思考的对象是“青春”,材料中涉及两个形象表述,一个是“引体向上”,一个是“低姿匍匐”,我们要理解这两个短语的含义。材料中已经给出了含义看,“引体向上”,是指青春应当是向上的、热烈、张扬,这样的青春具有面对困境的勇气和挑战困难的决心,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低姿匍匐”是指暂时的收敛,目的是蓄势待发、韬光养晦,还可以理解为脚踏实地,实践实干,也就是贴近大地

43、,丈量大地。材料从两个角度给我们青年以指导,一方面,正值青春年华的我们要有“向上”的精神态度,热情饱满,不畏挑战,努力做出成绩;另一方面,我们要有“低姿”的行动,懂得谦虚谨慎,懂得积累能量、蓄势待发、韬光养晦,更要知道脚踏实地的重要性。写议论文,可以分析“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的含义,举出相应人物事例加以论证;再思考为何要“引体向上”和“低姿匍匐”,它们对于青年的意义是什么;最后应论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引体向上”,什么情况下要“低姿匍匐”。可以二者并重,也可以对某一方面稍微多做分析,但一定是要两方面都写。参考立意:1青春既要向上,又要低姿。2蛰伏是积蓄向上的力量。3实力不够时“低姿匍匐”,时

44、机成熟时“引体向上”4把握当下,永远向上5适时沉潜,蓄势待发6拥有属于自己的青春“姿态”7张扬“向上”体能,讲究“沉潜”战术8向上与匍匐都是青春最美的姿态9青春姿态最“向上”,适时“匍匐”也孤勇附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就先去谒见他。(后来)杜甫考进士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

45、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帖,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因窝藏琴师董廷兰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

46、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杜甫向皇帝谢罪,然而皇帝此后也就不再起用他了。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两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狭隘急躁傲慢,曾经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

47、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文风并相互夸耀。到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做到平仄没有差池,称之为“律诗”,(以后)人们竞相沿袭。到了开元年间,渐渐地以典雅中正来衡量诗歌。然而倚仗形式华美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绮丽风格的,就会有违于雄壮。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所以元稹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