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综合训练+期中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

上传人:基**** 文档编号:251330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134 大小:4.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3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综合训练+期中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1页
第1页 / 共134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综合训练+期中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2页
第2页 / 共134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综合训练+期中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3页
第3页 / 共134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综合训练+期中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4页
第4页 / 共134页
人教版(2023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综合训练+期中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可编辑可打印】_第5页
第5页 / 共1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3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单元综合训练+期中期未测试 目 录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1第一章 认识生物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答案3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3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答案6第二章了解生物圈6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7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10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10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答案14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5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18第一单元综合训练19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答案23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4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4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24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答

2、案27第二节植物细胞28第二节植物细胞 答案31第三节动物细胞32第三节动物细胞 答案35第四节细胞的生活35第四节细胞的生活 答案39第二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40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40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42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43第二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答案45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6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答案48第四节单细胞生物49第四节单细胞生物 答案51第二单元综合训练52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答案56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8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58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58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答案60第二节种子植物61第二节种子

3、植物 答案64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65第一节种子的萌发66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答案69第二节植株的生长71第二节植株的生长 答案74第三节开花和结果75第三节开花和结果 答案78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79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答案83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85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答案87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89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89第一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答案92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93第二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96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97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答案99第三单元第一、二

4、章综合训练99第三单元第一、二章综合训练 答案104第三单元第三、四、五、六章综合训练106第三单元第三、四、五、六章综合训练 答案111期中综合训练113期中综合训练 答案118期末综合训练(一)120期末综合训练(一) 答案124期末综合训练(二)126期末综合训练(二) 答案131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包含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有变异的特性C.生物能繁殖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2.下列对生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B.动物能进行呼吸,植物不能C.动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也能

5、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有一种叫跳舞草的植物,当它“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时就跳起“舞”来,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生长B.生物能运动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繁殖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能进行呼吸B.能生长和繁殖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排出体内的废物5.下列各项,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A.在树林中偶然发现一只野兔B.观察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并记录分析C.用录音机录下昆虫的叫声,并加以分析D.用照相机把水稻发芽、生长、拔节和抽穗的几个过程拍摄记录下来6.人用手碰触含羞草时,含羞草的叶片会立即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哪一特征?(

6、)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7.黄鼬在遇到敌害时,会放出“臭气”,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8.仔细观察下图,然后回答下列问题。上面四幅图描述的生物学现象分别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A. ;B. ;C. ;D.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著名词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一现象。(1)蛙鸣是一种求偶行为,但当有人走近的时候,蛙不再鸣叫,这说明蛙能对外界刺激作出。(2)“蛙鸣求偶”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3

7、)蛙产的卵受精后经过蝌蚪、幼蛙发育成成蛙,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征。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答案1.C2.C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需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植物和动物都能进行呼吸;动物能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的废物,植物可通过落叶带走一部分废物;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C4.B5.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并及时做好记录,偶然发现不属于科学观察。6.C动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也有这一特性。当含羞草的叶片受到手的碰触这一刺激时,就会对其作出反应,出现合拢的现象。7.C8.答案 A.生物能生长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

8、应D.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9.答案 (1)反应(2)繁殖(3)生长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某研究小组在太平山附近发现了一棵有着“植物大熊猫”美称的野生红豆杉,树龄360余年。为掌握该县野生红豆杉的分布状况,研究小组继续到其他乡镇进行考察、走访。这种生物研究方法是()A.调查B.观察C.测量D.收集和分析资料2.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在调查前应选定调查范围调查范围内偶尔飞过的鸟或昆虫可以不作记录为了确定生物种类,小强爬到树上将鸟巢摘下来调查到的生物数量不是这种生物在这个环境中的全部数量进行调查时,有时要用数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A.B.C.D.3.下面是某生

9、物学习小组设计的“调查本省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A.对省内所有的中学生进行调查B.选取省内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C.选取省内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D.选取省内部分农村中学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4.2022年全球老虎日的主题是“心有猛虎,自然锦绣”,环保工作者在制订保护东北虎的行动方案之前,需要先进行广泛的调查。那么进行这个调查的目的不包括了解()A.东北虎的生存数量B.东北虎的生存地区C.东北虎的药用价值D.东北虎的生活习性5.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时,可不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需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

10、B.调查时,全组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不同之处6.某生物研究小组要对初中生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A.调查前应拟好提纲B.只调查自己熟悉的同学C.利用问卷的形式获得数据D.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和分析7.在调查校园生物时,下列几名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几株不认识的植物,就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的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

11、只老鼠,感到太恶心了,于是不作记录8.柳树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也烤热了。小鱼该不会被煮熟吧!啊,别急别急!蜻蜓飞来了,飞得很低很低,在湖面上转圈,报告着好消息,“就要下雨了,就要下雨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哪些?。(2)你能告诉大家它们为什么是生物吗?。(至少答出一点)(3)如果把它们分为两组,你会如何划分?。你的归类方法是。9.下面是同学们在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时记录的部分生物名称,结合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问题。荷花金鱼藻麻雀蝗虫蚂蚁金鱼菜青虫含羞草水杉刺槐(1)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和,并制订合理的。(2)小阳把上面的生物进行了归类,他把归为一类,剩余的归

12、为另一类,他的归类方法是,而小丽则把归为一类,剩余的归为另一类,她的归类方法是。(3)小明同学借助放大镜观察水杉叶和刺槐叶的区别,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答案1.A2.C3.D4.C5.A在调查身边的生物时,要爱护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取舍,要如实记录,注意安全等。6.B7.B在调查中,应做到不损伤植物和不伤害动物,调查到的生物种类要如实记录,不能以自己的好恶来取舍。所以,小梅的做法是正确的。8.答案 (1)柳树、小花、小鱼、蜻蜓(2)因为它们都能进行呼吸(合理即可)(3)一组是柳树和小花;另一组是小鱼和蜻蜓依据形态结构特点9.答案 (1)调查目的调查对

13、象调查方案(2)依据形态结构特点依据生活环境(3)观察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能力提升1.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成语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东北某林区,山脚是落叶阔叶林,山腰是红松林,山顶是冷杉林。造成这种植被分布状况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阳光B.温度C.水D.土壤3.在水稻田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阳光田鼠稻螟土壤杂草空气A.B.C.D.4.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A.制约环境B.影响环境C.改变环境D.适

14、应环境5.下列关于极地狐与大耳狐(见右上图)的叙述,错误的是()A.极地狐与大耳狐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B.大耳狐耳朵较大,能及时散失体内大量的热量C.极地狐适应寒冷的生活环境,大耳狐适应炎热的生活环境D.极地狐耳朵短小,有利于防止热量过分散失6.管理不善的玉米地里杂草丛生,杂草的生长会影响玉米的产量,这主要是因为()A.杂草与玉米互利共生B.杂草寄生在玉米上影响玉米生长C.害虫影响玉米生长D.杂草和玉米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7.“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这句话直接说明了()A.非生物环境对生物的影响B.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C.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D.人为因素对生物的影响8.下列不能体现生物与环境

15、相适应的是()A.人到高原出现高原反应B.竹节虫形似竹节C.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D.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9.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他们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探索,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下表所示。通过分析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地点鼠妇数量/只水泥路上0水槽边的石头下24庭院里的花盆底下18干草地中2A.高温、干燥B.阴暗、潮湿C.空气污浊D.阳光充足10.每当冬季来临时,蛇类、蜥蜴等动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D.环境能适应生物11.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运用,错误的是()A.了解初中

16、生近视的原因调查B.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观察C.探究光照对鼠妇的影响实验D.了解蚕生长发育的过程观察12.对分布在甲、乙、丙三地区的某种哺乳动物的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地区甲地区乙地区丙地区体长/毫米395460540耳长/毫米12510890尾长/毫米1159080如果上述测量数据来自安徽黄山、吉林长白山、广西桂林,则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推测:(1)丙地区为;(2)对该种动物外部形态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素为。二、探究创新13.某生物兴趣小组捕捉了160只蝗虫,随机分成2组,每组80只,做以下实验:组别第1组第2组实验材料蝗虫80只蝗虫80只生活环境放在与蝗虫体色一致的草坪中放在与蝗虫体色不一致的草

17、坪中实验处理放入6只鸡放入6只鸡实验结果1分钟内12只蝗虫被吃掉1分钟内76只蝗虫被吃掉请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的体色与生活环境的色彩大体一致,在生物学上叫做保护色,是对环境的一种。(2)上述实验中第1组和第2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实验结果说明。(3)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第1组蝗虫所在的草坪被破坏,颜色与蝗虫体色差别很大,则蝗虫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答案一、能力提升1.C2.B在自然界中,植被的分布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3.B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阳光、土壤、空气

18、属于非生物因素。田鼠、稻螟、杂草都属于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4.D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5.A极地狐耳朵小,可减少散热,能适应寒冷环境;大耳狐耳朵大,有利于散热,能适应炎热环境。6.D7.B8.A竹节虫形似竹节是一种拟态,有防御敌害的作用;北极狐的体色接近白色,白色是一种保护色;蜥蜴遇到敌害自动断尾,是防御敌害、保护自身的行为。这些都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9.B在水槽边的石头下和庭院里的花盆底下找到的鼠妇数量较多,而干燥环境(如干草地等)中的鼠妇数量较少,比较这两种环境,可知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10.B冬

19、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变温动物因温度过低而被冻伤甚至被冻死,因此冬眠是变温动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适应。11.B探究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应用的科学方法是实验。12.解析 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结构与环境相适应。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判断动物生存环境气温的高低,耳朵、尾巴较短的个体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适应寒冷环境。答案 (1)吉林长白山(2)温度二、探究创新13.解析 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的色彩一致,不易被敌害发现,有利于蝗虫的生存,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当环境发生改变,生物缺少适应环境的能力时,就会被环境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答案 (1)适应(2)环境保护色有利于蝗虫的生存(3)被吃光环境的改

20、变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能力提升1.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铅、汞等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下列各项中能够表示某食物链中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关系的图示是()2.关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B.如果具有充足的食物,生物就能不断地繁殖下去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3.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物质循环关系的是()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D.4.在一个由草、野兔、狼等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全部捕杀,在一段时间内野兔的数

21、量变化可用下列哪幅图来表示?()5.某淡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如下表所示,这些生物构成1条食物链,则正确的食物链是()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有毒物质相对含量0.030.121.2626.7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甲乙丁D.乙甲丙丁6.右图表示的是某一生态系统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果曲线a表示的是某种狐的数量变化,那么曲线b表示的是哪种生物的数量变化?()A.捕食狐的一种生物B.与狐有合作关系的一种生物C.被狐捕食的一种生物D.与狐有竞争关系的一种生物7.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各组成成分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B.丙不是消费者C.丁是分解者D.根

22、据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只有1条食物链8.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最复杂的一条食物链包括个环节。昆虫与鼠的关系是。(2)青蛙数量减少,一般不会引起蛇的数量发生很大变化,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来说,上述能力较大的是生态系统。9.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的食物网由条食物链组成。(2)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3)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

23、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4)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从而影响生态平衡。二、探究创新10.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中的生物,还应包括。(2)请根据上述场景中的描述,用文字和箭头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注:水鸟为杂食性动物)。(3)食物链和食物

24、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就是沿着这种渠道流动的。(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答案一、能力提升1.B2.B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A、D两项正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来干扰超过了这一限度,则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C项正确。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食物外,还需要空间等,B项错误。3.D4.C如果将狼全部捕杀,野兔由于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数量急剧增多,大量的野兔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结果野兔会因食物的缺乏而数量减少。5.A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的,因此,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

25、累。按照表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食物链。6.A7.B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生产者,乙、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甲、乙、丙构成1条食物链。8.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有关知识。(1)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构成了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端是生产者。图中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昆虫青蛙蛇,植物鼠蛇,其中第一条较复杂,有4个环节。昆虫和鼠都以植物为食,是竞争关系。(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答案 (1)4竞争(2)自动调节森林9.解析 (1)题中图一所示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

26、(2)在生态系统中,有机物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有机物总量最多的生物应是草。(3)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题中猫头鹰处于最高营养级,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4)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数量会大量增多,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答案 (1)4(2)草(3)猫头鹰(4)大量减少二、探究创新10.解析 (1)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因此,组成成分中需要添加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2)食物链反映的是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

27、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3)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食物链相互交织构成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4)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与环境相似,有利于保护自己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适应环境。答案 (1)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2)如下图。(3)物质和能量(4)适应环境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能力提升1.下列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城市生态系统是独立的B.城市

28、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是脆弱的D.城市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较简单2.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生态系统是()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3.“山上多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这句谚语形象地说明了森林对环境具有的作用是()A.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B.过滤尘土和净化空气C.降低噪音和调节气候D.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4.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B.生物圈的厚度大约是20千米C.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组成D.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5.下列对

29、各种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淡水生态系统在调节气候方面有重要作用B.沙漠生态系统之所以生物种类稀少,是因为缺水C.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氧气是由森林生态系统产生的D.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简单6.人们有时会不恰当地干预自然生态系统,如盲目围湖造田、开垦草原和毁林造田,其共同特点是()A.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B.更加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使原有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D.丰富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7.如果有一天太阳消失了,那么无法在地球上生存的生物有哪些?()A.只有人类B.只有人类和其他动物C.只有人类和绿色植物D.地球上的所有生物8.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2023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

30、“湿地恢复”。下列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B.沼泽是最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C.湿地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生态系统D.湿地是在多水和过湿的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二、探究创新9.“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这深情而富含哲理的诗句,让人感动,更启迪我们对人和地球关系的思考。请你仔细阅读理解上面的诗句,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从生物学的角度考虑,诗中的“你”是指。(2)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不良行为,不经意间就可能会对诗中的“你”造成危害。试举两例发生在你身边的这种不良行为:。(3)在建设社会

31、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某些乡村大面积兴建基础设施,导致绿化面积大大减少。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列举两条保护措施。;。(4)请你设计一条永久性的环保宣传标语:。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一、能力提升1.A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少,需要依靠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人们生活所需的蔬菜和粮食等,城市中排放的污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也要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因此不是独立的。2.C农田生态系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弱,很容易被破坏。3.D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吐”说明了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4.C生物圈既包括了生物生存的环境

32、,又包括了生物圈里面所有的生物。5.C6.A7.D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如果有一天太阳消失了,则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失去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将会无法生存。8.C二、探究创新9.答案 (1)生物圈(2)乱扔纸屑果皮,乱吐口香糖、泡泡糖,乱扔废旧电池等(只要列举两例即可)(3)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只要列举两条合理保护措施即可)(4)善待地球、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等(合理即可)第一单元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对各种生物的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食肉动物2.种植在同一片田地内的同种玉米,其形态结构基本一样,但由于水肥条件的差

33、异,玉米植株有高有矮,这说明生物体()A.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C.能够生长和发育D.能够繁殖后代3.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某生物研究小组的同学要为环保部门提供某地有关环境污染的报告,他们应采取下列哪种方法来了解此处的环境状况?()A.观察B.调查C.实验D.模拟5.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A.淡水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6.某研究性学

34、习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是()组别水质水量毫升 水温/蛙卵数枚 孵出的蝌蚪数/只A组河水500223028B组蒸馏水50010309A.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B.水量过多C.水温太高D.水中没有水草7.在动物界中,羚羊发现猎豹后会迅速奔逃,这种现象体现出生物具有的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8.杨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杨树在进行蒸腾作用时,把大量的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大气的湿度。这个实例说明()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性B.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C.

35、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D.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够影响环境9.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分泌的松萝酸(又称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风化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C.生物能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成分可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最为重要,消费者和分解者可有可无C.非生物成分对生物成分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D.非生物成分是指生物以外的一切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11.把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它们都能正常生长。若把两者放在一起培养的时间超过16天,其中的一种全

36、部死亡,另一种却仍然生长正常。这种现象说明两种草履虫的关系是()A.合作B.竞争C.捕食D.寄生12.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C.乙、丙和丁数量减少D.乙和丁数量增加1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B.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蛇与猫头鹰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D.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汞污染,则图中蛇体内汞的含量最高14.下列对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海洋生态系统B.为了

37、保护羊而把狼全部猎杀,这对草原生态系统没有影响C.人类的生产活动过度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15.下列诗句描写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述的情景来看,生态环境最差的是()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6.右图表示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B.水稻虫害严重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D.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17.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草兔

38、狼B.草兔狼C.阳光草兔狼D.兔草狼18.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的各项措施中,错误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植树造林C.保护有益生物,消灭有害生物D.城市建设要布局合理19.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环境对蚯蚓生活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B.湿土和干土应该从不同的环境中获取C.该实验做一次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D.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20.某地为控制甘蔗害虫,引入了有毒蔗蟾,却造成了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

39、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B.蔗蟾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二、非选择题21.鳀鱼(见右图)曾经是黄海数量最多的鱼种,也是黄海食物网中的关键物种。请回答下面有关鳀鱼的问题。(1)鳀鱼是洄游鱼类。每年春季黄海北部水域温度回升,鳀鱼进入黄海北部近海海域,影响鳀鱼洄游的主要环境因素是。(2)鳀鱼俗称为“鲅鱼食”,因为它是鲅鱼的主食。鲅鱼与鳀鱼之间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22.我国政府的“限塑令”实施后不久,就有厂家声称,他们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符合环保

40、要求,能够代替现行塑料袋。请分析回答问题。(1)政府“限塑”的原因:现行塑料袋进入生态系统后不能被分解,会造成环境污染。(2)请你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鉴别该厂家的说法是否真实可信。实验步骤:在同一块肥沃菜地里取适量土壤,混合均匀后,分别加入大小相等的甲、乙两个水槽中;取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现行塑料袋和各2个分别放入甲、乙两个水槽中,用其中的土壤充分掩埋后,在同一地点进行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定时喷洒等量的蒸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每隔一个星期,分别检查甲、乙两个水槽中实验材料的分解情况,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被分解或部分

41、被分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被分解,则说明;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被分解,则说明。23.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很早以前,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桑、蚕、鱼”的传统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关系。(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分解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

42、要是。(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4)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上图所示的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是。24.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者,动物与植物通过的关系形成食物链。(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空气、等。(3)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遗体中的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25.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1)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生活吗?(2)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生物 > 人教版 > 七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