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51106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4、第二单元阅读训练(答案与解释)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阅读训练 (答案与解释)课内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叙 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悼悼),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1在文中“( )”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间”字是一个多音字,在本文中读作

2、,组词为 ,在这个词语中,“间”表示 。“间”的另一个读音是 ,“课间操”中“间”的意思是 。3选段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A人着急时就走搭石过河,不着急时就过桥。 B走搭石时要走得快一些,过桥时可以慢些。4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语段,你了解到该片段主要写的是 。5这段话先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我是从“ ”这个词语中知道的;再写 美,我是从“ ”这个短语中知道的;最后写 美,我是从“ ”“ ”中知道的。6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事?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填一填。作者借搭石赞美了乡亲们 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 民风。7 如果让你给搭石取名,你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每一块石头上写着: 、 、 、 。8说一说:

3、假如你想成为课文中的“搭石”,那么在生活中你该怎样做? 【答案】1如果就 2 jin 间隔 不连接,隔开 jin 中间 3B 4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5 协调有序 走搭石的声音 轻快的音乐 走搭石的画面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6摆放走赞美无私奉献淳朴 7 善良石 勤劳石 友爱石 尊老石 8助人为乐、和同学团结友爱、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好事。【解析】1本题考查关联词语。先分析前后句是什么关系,然后考虑用什么关联词。这里是分句之间是假设关系,假设“前面的人突然停住”,结果是“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根据语义可以填“如果就”。2本题考查字音、字义。“间”有两个读音,为“jin” 和“jin”。课

4、文中“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组的词是“间隔”,其中的“间”读作“jin”,“间隔”意思是:事物相隔的距离。所以“间”在这里的意思是不连接,隔开。“课间操”意思是:课间体育活动,广播体操。所以“间”在这里意思是中间。3本题考查了句子的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意思是指走搭石要走得快,过桥应该走得慢些。因为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选B。4本题考查了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片段主要写了如何走搭石,结合“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5本题考查文段内容理解。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先写了一行人走搭石的

5、动作美,然后写了走搭石的声音美,最后写的是走搭石的画面美。由文中“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可知,“协调有序”意思是:相互协调,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体现出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美。由文中“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可知,这里写的是走搭石的声音,其中“轻快的音乐”体现出走搭石的声音美。由文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这里写的是走搭石的画面,其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意思是:清澈的水流在随风飘荡,人影多,姿态美。体现出走搭石的画面美。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课文围绕“搭石”先写了什么是搭石,即:介绍搭石。然后描绘了老人及时调整、摆放搭石,接着写了人们协调有序的走搭石

6、,最后是对搭石进行赞美。所以顺序是:介绍搭石摆放搭石走搭石赞美搭石。作者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淳朴的民风。7本题考查短文的理解能力。搭石这篇课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在给搭石取名的时候可以用上一些美好的词语。如:善良石、勤劳石、尊老石等等。8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搭石这篇课文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所以如果想成为一块“搭石”,也需要具备美好的品质。如:我在生活中会助

7、人为乐、和同学处好关系。快速阅读短文并记录时间,完成练习。 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几只鸟在争论,看谁飞得更高,最后它们决定做一个实验。鹰觉得自己肯定能飞得最高,于是就越飞越高,直到不能再往上飞了。这时其他的鸟都已经回到地上,只有鹰还高高地飞在天上没有回来。但是它没有想到,在它的背上趴着一只很小的小鸟。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高。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像我们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飞得更高一些。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我想,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是他们帮助我飞得更高。9本文200余字

8、,我的阅读时间为 。10请在文前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题目。11文中第 自然段是母亲给“我”讲的故事。12小鸟比鹰飞得高,是因为 。13“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这句话中的“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 。14试想一下,那只小鸟得了冠军后,会对那只鹰说些什么呢? 。【答案】93分钟 10鹰背上的小鸟 112#二 12开始时,小鸟趴在鹰的背上被带上高空,当鹰飞不动时,它才从鹰的背上飞了起来 13在生活中帮助过我们的那些人 14它会说:谢谢您,正因为有了您的帮助,我才会飞得这么高,才会获得冠军。以后,我也会帮助别人,就像您帮助我那样。”【解析】9本题考查阅读速度。阅读速度因人而

9、异。五年级的学生,200余字的短文,阅读时间大概为2至3分钟。10本题考查了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熟读文章,文章中主要讲鹰背上小鸟的故事,所以可以将文段的主要事物作为题目。即:鹰背上的小鸟。1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段落。由文中“母亲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和“我之所以喜欢这个故事,是因为它像我们的生活。”,可知文段第二自然段是写母亲给“我”讲的故事。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由文中“当鹰已经飞不动的时候,这只小鸟从它的背上飞了起来,飞得比鹰还高。”可知,小鸟比鹰飞得高,是因为开始时,小鸟趴在鹰的背上被带上高空,当鹰飞不动时,它才从鹰的背上飞了起来。13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从“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

10、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我想,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就像那只鹰,是他们帮助我飞得更高。”可知,“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在我的生活中帮助过我的那些人。1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意,可知小鸟借助老鹰取得了胜利。可以从小鸟感谢老鹰的角度回答。如:谢谢你,因为有了你的帮助,才让我实现了自己的愿望。阅读理解。搭石(节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家乡有一句“

11、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5照样子写词语。清波漾漾

12、流水 月光 笛声 16请用“”画出这几段话的中心句。17用小标题概括这三段话,分别是: 18找出第一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现出家乡人什么样的品质?(1)动作词语: (2)品 质: 19读了选文第2自然段,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 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答案】15 潺潺 融融 悠悠 16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7 忧人之忧摆搭石 协调有序走搭石 互相谦让过搭石 18 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 勤劳 奉献 充满爱心 19 动作 协调有序 声音 嗒嗒 画面

13、 画一般 【解析】15考查了词语的积累,结合“清波漾漾”词语的形式是:ABCC,可以此分析仿写。如:流水淙淙、月光灿灿、笛声脆脆。16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主要描写了家乡搭石及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生活场景。故中心句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7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概括。阅读文章可知,第一段话主要写了人们摆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摆搭石。第二段主要写了人们过搭石时的优美动作。故标题可为:过搭石。第三段主要写了人们谦让过搭石的情景。故标题可为:谦让过搭石。18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1)从“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

14、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可知,动作词语:摆放 赶路 发现 放下 找来 搭上 踏 离去(2)乡亲们无私奉献、互助友善、尊敬老人的优秀品质。19考查对第一自然段的理解,并填空回答问题。从“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可知,这段话先写行人走搭石的 动作美,我是从“协调有序”这个词知道的;再写走搭石的 声音美,我是从“嗒嗒”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走搭石的

15、“画面”美,我是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知道的。课外拓展阅读大平原托着的小屯里,左邻右舍(shsh)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做作)。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zhzh)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但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我知道,这是姥姥对我的期待。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

16、中总不时(映应)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20为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A我的姥姥B姥姥的剪纸C我爱姥姥21“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说明了 。22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和生字。2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心境”指的是 ;“梦境”指的是 ;表达了“我” 。【答案】20B 21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 22sh 做 zh 应 23 “我”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 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村路

17、两侧的四季田野以及和姥姥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对姥姥的思念之情【解析】20本题考查了如何给文章加合适的题目。结合文章内容,可用主要人物作题目,也可用主要事件来作题目,还可以用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来作题目。这篇课文采用第一人称叙写了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围绕“老牛兔子”的剪纸展开了“我”和姥姥间动情有趣的故事,表现了“我”对姥姥的深切怀念之情。所以B选项正确。2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句话说明了姥姥剪的东西栩栩如生,姥姥心灵手巧,技艺高超。22本题考查字音及字形。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

18、;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左邻右舍:zu ln yu sh,泛指邻居。sh舍弃、施舍。划去“sh”。折:zh 断;弄断;zh翻转,划去“ zh”。劳作:劳动(多指体力劳动)。划去“做”。映现:显现。划去“应”。23本题考查理解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及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心境就是说人在记忆的片段里,就会打开尘封的记忆,就像播放电影一样,那样怀旧!而梦境,总是潜意识中的一种自然的流露。“心境”指的是我”对姥姥和家乡的思念。结合句子“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可知“梦境”指的是梦中总不时映现出家乡的窗花、村路两侧的四季

19、田野以及和姥姥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表达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山村小路上一队青年人在乡村的一条小路上行进。一条小溪横在他们面前,小溪dn zh( )了他们的去路。小溪并不宽,第一个人略一迟疑,就腾地一跃而过,脚一着地就回头看看后面的人,眉宇间充满着胜利的微笑。第二个也一跃而过。第三个、第四个都过去了。他们同样回过头迎接后来者。最后一个却不是这样,他m m de( )从旁边搬了块大石头,稳稳地放到小溪中间,然后跨上一脚,又一步跨到了对面。“走吧。”他招呼大家后,又踏上了前进的道路。还是这么几个人,来到了崎岖的山路上。山路旁边,有一根枯树枝凌空伸到了路中间。树枝横在眼睛前面,

20、多不方便啊!第一个人一伸手握住sh sho( ),拉向身后,然后走向前去;那树枝,待他一放手,然后弹回到原来的地方。接着又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他们一一照例而过。又是最后一个人,他也是一伸手,握住树梢,但他又伸出一只手,很容易地把它zhdun( )了,轻轻地一扔,然后快走一步,跟上了大家。24读拼音在括号中填上词语。25选出下列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方便(binpin)弹回(tndn) 着地(zhuzho)凌空(lnln)26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胜利( ) 前进( ) 容易( ) 崎岖( )27理解短文并填空。短文中设置了两处场景:一处是过小溪,大家都 ,只有最后一个 。另一处是一根枯树枝挡住了去

21、路,前面的人 ,最后一人 。从这两处表现可以看出最后一人 ,其他人 。28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答案】24.充满 默默地 树梢 折断。25.方便(binpin)弹回(tn dn)着地(zhuzho)26.失败、后退、困难27.一跃而过把石头放在溪中间,作为一座“桥”拨开树枝就走开把树枝折断,方便自己也方便别人乐于助人或为他人着想自私(5)最后一个人 因为他处处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是社会的楷模。【详解】(1)汉字书写的考查。主要是易错字的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可以正确书写。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的区分。(2)多音字辨析的考查。注意平时积累,可通过组词、

22、造句等加深记忆。(3)对反义词积累的考查。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确定一个词的反义词的方法:抓词素的反义 。如:“坚固”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温”的反义词是“寒”、“暖”的反义是“冷”,因此,“温暖”的反义词是“寒冷”。 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如:“潮湿”的反义词就是“不潮湿”, 表示“不潮湿”的词就是“干燥”,因此,“潮湿”的反义词是“干燥”。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4)

23、对文本内容理解与信息提取的考查。结合具体的语境,按照题干的要求,分别回答。注意,人物的形象与人物的行为息息相关。(5)对文本中心的理解。结合文章中对人物行为的描绘即可解答。意对即可。阅读练习。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才能过溪。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jin jin)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别

24、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年岁的人,怎样急着赶路,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 sh)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ci chi)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 cu)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25、: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29用“”选择文中汉字的正确读音。30在“”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31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两个词语的意思。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32什么是搭石?在文章中用“_”画一画。 33用波浪线画出文章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用的俗语。 【答案】29jinscichu 30如果无论只要如果就 31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就是

26、指配合得适当,很有秩序。 32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3紧走搭石慢过桥。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阅读将相和片段,完成练习。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

27、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壁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34本文段共300余字,我阅读时间约( )分钟。35阅读文中划“ ”线的句子,完成练习。(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中“这情形”指的是 。(2)蔺相如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改为转述句:

28、 36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秦王要拿十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2)蔺相如说如果秦王不信守承诺,他就拿着和氏璧与秦王同归于尽。( )(3)蔺相如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连夜抄小路回到了赵国。( )37根据上文,请用一个词概括蔺相如的品质:( )【答案】345 35 秦王拿着璧,赞不绝口,绝口不提15座城的事 蔺相如说,那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 36 37机智勇敢【解析】34本题考查阅读的时间。本文段有两段,共300余字,阅读时间不宜太长。阅读方法有:(1)要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

29、不要回读。(2)带着问题读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一口气往下读。(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一边读一边想,圈画出关键词句,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35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运用。(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分析。“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这句话写出了秦王看到和氏璧后的表现,此时的秦王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来换取和氏璧。“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写了蔺相如看到此时

30、秦王的表现,便想方法将和氏璧拿回手中。所以“这情形”指的是秦王拿着璧,赞不绝口,绝口不提15座城的事。(2)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本题要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将第二人称“您”改为第三人称“秦王”。改为:蔺相如说,那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他指给秦王看。3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1)错误。由“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2)错误。由“他

31、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蔺相如说如果秦王不信守承诺,他就拿着和氏璧与自己同归于尽,并不是拿着和氏璧与秦王同归于尽。(3)正确。由“蔺相如反复思量,觉得秦王还是不会信守承诺的,一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可知。3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文段写了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后,就以命相搏,迫使秦王约定时间举行典礼,从而赢得逃走的时间。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勇敢无畏,机智勇敢能随机应变的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记下所用时间,并完成练习。阻用赵括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

32、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 l)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秦军间(jin jin)谍说:“秦军所厌恶( w)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yng y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后来,赵括果然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蔺相如大约是在这一

33、时期去世的。38请用“”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39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40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加点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置之不理: 。41用“ ”画出赵括惨败的原因。4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43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答案】38公元前266年公元前259年后来 39ljinwyng 40理睬。文中指廉颇对秦军的挑战,不理不睬。 41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 42蔺相如是一个目光长远、敢于谏言的人。 43纸上谈兵【解析】38本题提取文章关键信息。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

34、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是公元前266年、公元前259年、后来。39本题考查了多音字的辨析。屡:l,副词。屡次;多次。“间”jin方位词。中间:彼此。 jin嫌隙;隔阂:亲密无。“间谍”的“间”应读“ jin”。“恶”恶劣,坏:习。w讨厌;憎恨(跟“好”ho相对):好。“厌恶”的“恶”应读“w”。“应” yng顺合,适合:变。yng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当。“应变”的“应”应读“ yng”。40本题考查了词语意思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理:理睬。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41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结合地三自然段的“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

35、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可知答案。42本题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赵括纸上谈兵,说明蔺相如有识人之能,很有见识,另一方面阻用赵括,可见他忠心爱国、尽职尽责、敢于谏言。43本题考查了成语的积累。纸上谈兵:是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

36、现实。课内阅读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缚着荆条,到蔺相

37、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44选文中有两种不同的问句,第一种是 问句,第二种是 问句。请将“ ”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4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画“”的句子,并将其填入文中括号中。46用波浪线画出“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中“往回赶”的原因。 47 读了这个语段,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蔺相如呢? 【答案】44 疑 反 秦王我都不怕,是不会怕廉将军的。 45负荆请罪 46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47廉颇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蔺相如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解析】44本题考查对问句的辨析和改写。“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是一个疑问句,写出了人们对蔺相如见了廉颇就回避这件事感到不理解。“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反问句,写出了蔺相如根本汪怕廉颇。把反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五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