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三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51063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三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三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三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沧州市运东三县2023~2024学年度高一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9月份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那些很容易被铭记的诗作,大都是有韵律的。以现当代诗为例,那些广为流传的“名句”,其实大都在使用重复、对称这些最基本的韵律原则,比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还有一些名句的韵律方式则近似于古典诗歌的韵律原则,比如海子那句广为人知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不仅有叠韵,而且讲究平仄,诗句读起来抑扬顿挫,与传统的律诗的声律

2、非常相似,无怪乎这个诗句甚至成了很多房地产广告的标语。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种讲究重复、对称等韵律原则的写法在当代中国诗歌创作中并不受欢迎,很多诗人避之唯恐不及,当代诗歌的可铭记性因此而不强。从社会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些韵律原则的兴起与流行往往与一个文化共同体的集体认知密切相关,或者说,它们本身就是集体记忆的化身。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所以在他们之中逐渐形成一些公共的韵律规则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现代中国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知识分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边缘化,而且诗歌本身也被边缘化,过去诗人与读者之间那种同质性的

3、文化群体已不复存在,诗歌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公共性的诗歌成规的消失。在不同文化中,韵律都有两个基本作用:一是便于沟通,二是便于记忆。而“沟通”不仅仅是一个“雅俗共赏”的问题,也涉及诗人与诗人、诗人与读者之间如何建立一个公共的渠道,以便于在这个渠道中磨练某些精妙的技艺,传达种种微妙的体验的问题。韵律的重心与其说是关于“如何写/评价一首好诗”,不如说是关于诗人与读者、诗人与诗人之间是如何“交流”的。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

4、不同的诗人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这个问题对于当代中国诗歌而言或许更为迫切,因为“韵”之离散的背后是诗歌“交流”的公共渠道的消失,这是自由诗面临的最本质的文体问题,而可诵读性与可记忆性的削弱只是这个大趋势的两个表征。(摘编自李章斌“韵”之离散:关于当代中国诗歌韵律的一种观察)材料二:中国当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无韵也渐渐成了中国当代诗的主流,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诗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当代诗人,觉得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土。当下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相对个体化、多元化的社会,过去那种大一统的世界意识与言说形态已

5、然崩散,与此几乎同时崩散的是语言中的“韵”(韵律意识和韵律密度)。当代诗人多少有着一种反抗公共规则(包括韵律规则)的“集体无意识”,所以像“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整齐对称的诗句,他们不愿意去写,也不推崇。在他们看来,诗歌重要的不是视觉上的整饬和听觉上的旋律感、节奏感,决定诗之能否为诗的重要依据是诗歌对生命深层世界提示和呈现的能量之强弱。他们在写作时不仅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连一般的知识群体也不怎么顾及。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新诗深感不适,甚至不屑一顾了。在他们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

6、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当代诗歌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句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还是诗的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艾青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近些年,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

7、再见到了,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地反对一切。(摘编自王霁良对当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广为流传的诗句多使用便于记忆的韵律,但中国当代诗歌创作却排斥这种写法,这导致当代诗可铭记性不强。B诗歌韵律的重心不仅是如何写好诗,而且是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在创作者间建立比较和传承的通道。C无韵诗在国外诗歌中较为多见,也普遍存在于中国当代诗歌杂志中,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读者对此不适应。D诗歌无韵化并非意味着完全放弃形式,作者认为,所谓弃韵就顿,体现的是在形式上对旋律美的追求。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

8、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成为名句,表明了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B可诵读性和可记忆性的削弱,不是当代中国诗歌最需关注的,因为这只是诗歌“交流”公共渠道消失的表象。C当代的一些诗人,写作时不太倾向于取悦大众读者,甚至也不怎么顾及一般的知识群体。D根据艾青的观点诗歌的形式应具有自由性,诗之无韵告诉我们诗可以这样写,还可以写得不像诗。3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持“当代诗歌被边缘化”观点的一项是(3分)()A每年岁末,诗社举办的年度诗会,参与者稀少,诗歌写作交流日益呈现出“圈子化”倾向。B结合了声音和视觉艺术的现代数字媒介,几乎颠覆了传统的媒介,近

9、年来诗歌刊物锐减。C“兼职诗人”现象较为普遍,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D学校课本内当代诗歌很少,专门研究当代文学的教授们,对90年代以来的诗歌了解不多。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5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当代中国诗歌缺少韵律的成因。(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孝刘帆有个人一生被人念叨。这人,生在远门镇。远门镇,风景极其秀丽,在南岭北奔二百余公里的水州境内。这个古艳动人的地方,有个古艳动人的妇人。在远门镇,不但群峰耸立,如屏如障,就是烟云变幻,也积翠堆蓝。镇上房屋接瓦连椽,沿河星布,兼绿树在其间点缀,

10、春水发声之时,有竹筏乘流而下,河间如画,精壮汉子,在筏子上自如,水深流急,也不见胆怯。自从水州王位纷争结束后,这里复归平静。女子们闲若无事,时在岸边危立,土布花裙,在一处轻烟细雾中,令江上过往外人,生出啧啧赞美。与镇上相距五里远近,生就一座怪石突兀的山,山顶有座庙宇,名“云上寺”。此庙只一条极其陡峭、狭窄的攀援之路可以上达。背后则是险峻悬崖,谅有胆之士亦无法上去。庙里住着一个和尚,人物也是面善和气,英俊标致,每日参禅苦修,诚心诚意,不求闻达,却有一众善男信女,活跃不已,纷纷前往求个几声佛法。镇上尽头,是一户安静人家,女子是一个虔诚的信众。已有二十余年烧香信佛史。女信士貌美如花,身材高挑,常来宝

11、刹祈福。妇人这一天,在山路上艰难走着,两边树木葱茏,小道拐弯抹角,矮小植物遮挡视线,林深幽暗,妇人竟全然不惧凶险,始终面色柔和。妇人上山,内心有时也很忐忑,却并不混乱,只要脚踏在前往云上寺的泥土路上,一颗心望着前方,就常常祈祷,口中念念有词:愿我能赎回罪过,让菩华法师脱离苦海,愿万能的神罩住菩华,洗脱冤孽。菩华一直在梦中。从认识菩华开始,月光就常常无声无息地出现在梦里。二十年来落脚在远门。妇人有时想,这就是命啊。妇人上山,有的地方根本没有可供攀缘的树枝或柴草,且怪石嶙峋,行走极其艰难。每上一处,已然气喘吁吁。没办法,岁月如流,都说年轮是把杀猪刀,不信不行啊。妇人每前行一步,便感吃力,有时很想坐

12、下来歇一歇,又怕下山时天黑,不好回家,二十多年,都从未在半路停歇过。妇人来来往往,其实也不甚明白,这样执著只因为篮子里放着些新鲜时令的果菜,或禽蛋酥油?非也,这些固然有,可妇人却不尽然如此。上山之路,如此难走,也曾想带孩儿上山来,最终不想拂了菩华清净,另起祸端。云上寺隐于近山顶处,没在树林中,倒是一处幽僻佳处。寺中干净整洁,祈愿烧纸献牲祭拜,在这据险处兀立,香火缭绕,尽管上山之路心惊,但在庙中,却感觉心安云开。妇人到得庙里,依例到正殿佛祖像前虔诚叩拜。和尚在一旁敲木鱼,口中“南无阿弥陀佛”念念有词,寺中并无他人,这等险绝处,上来之人,也少,非虔诚信士,必不肯来。还香叩拜礼毕,和尚请施主偏殿稍坐

13、,妇人也将一应带来之物交给和尚,柔声道:“法师何苦如此长于山中?今已太平,妇与法师二十多载,暑去春来,人世有多少啊?”“施主虔诚,菩华感同身受,我佛慈悲,惟愿施主福慧双增,菩华无以回报,愿生生世世成为施主在菩提之路上的助伴。阿弥陀佛!”“法师!”“施主请回吧,山高路险,万望小心!阿弥陀佛!”“法师如果不是当年支持二王爷,你就不会”妇人一双眼睛,似要滴出泪来,一路辛苦,惟愿法师心里明白。“孩子大了,亦不可能常来宝刹,愿法师保重!只是孩子日渐成熟,必定要寻好人家与之成婚,法师你有何安排?”“施主,一切善善之人,都是好人家!菩华相信,世间必有善根,菩华失手,罪孽深重,避祸遁入空门,已负你,无法陪伴终

14、身,罪过,罪过,愿青灯常伴,你尘缘未了,孩子之事,你做主,一切随缘吧!”“如果可以,来年再来宝刹还愿!”妇人此番下山之后,每日劳作,浆洗缝补,邻里间往来亦少。其子每日早出晚归,谋些营生,妇人觉得孩子大了,也不过分干涉,任其于自然中成长。来年,妇人依约上山进香。一路前行,不觉大吃一惊。临河悬崖上已开辟一条小路,路旁草丛不见,从前狭窄、人不能过的途路,已经新辟成石板梯路,劈陡恶险处,两边各有长而粗的铁链固定,可作为上下援手的屏障。云上寺山脚与前山沟壑间,已然架设了一座拱形石桥,虽小,但四人并排行走并无大碍。如此,到云上寺省却一大半路,节省不少时间。只是这荒野外,人工凿就的羊肠小道,究竟是何人所为?

15、妇人不解。晨钟暮鼓,日日依旧。过往外人,却时常在筏子上听到一个故事,一个男孩一日尾随,得知母亲探望出家的父亲,唯恐路途艰辛,担心母亲失足堕入深涧,与父亲相见之愿达不成,所以特意雇定石匠、铁匠,历时一年艰难修成。在远门镇,导游一直说那个男孩。叫什么名字?游客好奇地问。导游说,男孩后来寂寞地远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不过,他的母亲高寿,常有接济,日子衣食无忧,直到归西。那条石板梯路时常有人维护,男孩去了哪里?没人知道。远门镇的人,却常念叨他:孝。(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标题拟为“孝”,与那个修路男孩的“孝”有关,这个标题直接揭

16、示了文章的主题。B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设置悬念,扣人心弦,引起下文,与文尾的“念叨”相照应。C男孩父亲因支持二王爷而遁入空门,母亲二十多年拜佛,望神灵保护父亲,故事很凄美。D作者在描写菩华法师、妇人和修路男孩这三个人物形象时,细致描写的妇人是中心人物。7关于文中“男孩修路”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男孩修路”是男孩“孝”的集中体现,他为了方便母亲上山烧香拜佛而修路。B“男孩修路”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作者使用了较多的笔墨叙写。C作者使用对比手法,描写了新辟之路的情况,从新的小路到云上寺省时省力。D神秘男孩历时一年为母亲修路的美好故事,经过远门镇的导游之口而为游客所知。

17、8云上寺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揭示出妇人的哪些性格特点?(4分)9“作文要曲”,“弯弯绕绕”让行文更具美感。请从男孩形象刻画的角度,结合作品简要概述文中“三曲”。(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十六年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渊、徐冕围破之。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是时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马超等叛。遣曹仁讨之。超等屯潼关,公敕诸将:“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秋七月,公西征,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浦阪津,据河西为营。公自

18、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公不许。九月,进军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贾诩计,伪许之。韩遂请与公相见,公与遂父同岁孝廉,又与遂同时侪辈,于是交马语移时,不及军事,但说京都旧故,拊手欢笑。既罢,超等问遂:“公何言?”遂曰:“无所言也。”超等疑之。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

19、,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诸将或问公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公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军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有二将之军也。连车树栅,为甬道而南,既为不可胜,且以示弱。渡渭为坚垒,虏至不出,所以骄之也;故贼不为营垒而求割地。吾顺言许之,所以从其意,使自安而不为备,因畜士卒之力,一旦击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节选自三国志武帝曹操,有删改)【注】公:指曹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

20、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张鲁据A汉中B三月C遣D钟繇E讨之F公使渊等G出H河东I与繇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郎将,中国古代武官的名称,于秦汉始置,负责统领皇帝的侍卫。B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C“所以从其意”的“所以”指的原因,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以动心忍性”的“所以”不同。D“疾雷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现在也沿用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面对钟繇的袭击、马超等人的反叛,曹操派遣曹仁讨伐他们。后马超等人

21、驻守潼关,曹操却不许关中军士与马超等人交战。B曹操表面上牵制马超等人,暗地里派人夜间渡过浦阪津,占据黄河西岸扎营。趁曹操还未渡过黄河,马超急忙赶来攻打曹操的渡船。C曹操多处设置疑兵,用船载运军队进入渭水,架设浮桥,夜间,分派军队在渭水南岸扎营,最终埋伏的曹军打败了马超等人。D韩遂的父亲与曹操同一年被推举为孝廉,且韩遂与曹操辈分相当,韩遂与曹操见面后相谈甚欢,后来引起了马超等人对韩遂的怀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4分)(2)他日,公又与遂书,多所点窜,如遂改定者。(4分)14曹操为什么不从河东攻打冯翊反

22、而驻守潼关,拖延一段时间然后北渡黄河去攻打对方呢?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戴复古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虏,西北望神州。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注】本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四年,金兵侵扰,南宋军队一再击败来犯之敌,民心振奋,一度造成有利形势。南楼:晋人庾亮曾赴殷浩、王胡之等的南楼赏月之会,与诸人咏谑,甚为快乐。百载一机会:南宋渡江已近百年

23、,终于有了与金作战接连获胜的大好形势,可是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却不能抓住这个好机会。骑黄鹤:词出崔颢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赋鹦鹉:吞云楼近鹦鹉洲,东汉名士祢衡曾在洲上作鹦鹉赋。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两句侧面描写吞云楼的胜概:巍巍高楼,直耸云天,足以压倒南楼。B“筹边独坐,岂欲登览快双眸”两句,写面对巍峨华美的吞云楼,登临之人却没有观赏风景的闲情。C词的下片将景、情和历史陈迹融为一体,从吞云楼上放眼望去,江山胜迹尽收眼底,抒发心中感慨。D“岳王祠畔”一句运用岳飞典故,郁郁葱葱的杨柳生长在岳王祠畔,深锁着岳飞忠而被杀的遗恨

24、。16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_,_”两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2)曹操短歌行中“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两句通过熊和龙的叫声展现离奇险怪之景,让人觉得惊心动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中国丝绸产业如何在新时代通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高质量发展?我想,_。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文化自信,文化

25、自信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强化。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整个过程的丝绸生产技艺和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织机和工具,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绚丽多彩的丝绸产品和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民俗活动。因此,丝绸“传承”的内涵,_,还要传承丝绸产业的自信自立的价值观。_,发展需要产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来驱动。中国丝绸史可以说是一部丝绸科技不断进步的发展史,汉代马钧发明的新式织绫机、唐代窦师纶创造的陵阳公样,都给丝绸科技工作者留下了自立自强的创新范式。新时代,中国丝绸产业需要把“传承”与“创新”两个关键词的内涵参透悟全,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自信的基点上,通过不断创新,实现“根在丝绸的强国

26、梦”,牢牢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鼓动中国丝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岂不知,天地无需言,一千种生命有一千种语言,一万种生命有一万种语言,时时刻刻在诉说着天地的神谕,践行着天地的夙愿。例如芦苇,告诉了我们很多很多。生长在中国最高纬度地段的呼伦贝尔,芦苇只能利用不足一百天的无霜期和时间赛跑。从五月末到八月

27、底,它们飞快地发芽,飞快地拔节,飞快地孕穗,飞快地开花结籽,飞快地在根下蕴积越冬茎块,然后听凭风运送生命的希冀,把种籽交给不可知的远方。当一个短促的生命季结束,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我们再看芦苇,简直有点惊诧加惊喜,因为我们看到的不是残花败柳似的凋零,也不是瑟瑟发抖的萎靡,而是一片倔强地挺立于白雪和燕冰上的壮美。那些镀了淡金似的芦苇,高高地占据了地平线,就像太阳女神不肯离去的裙袂在悬移着。芦苇鳞次栉比,集体直指苍天,犹如姐妹一样互相依偎着,支撑着,拥抱着,看上去棵棵纤细,合起来众志成城。虽然它们茎秆壳里面已经空空如也,再没有可以滋养生命的汁液,但是似乎弱不禁风的芦苇姐妹,保持着原初的婀娜和力度,

28、犹如伊人倾城,临风于旷野一方,切割出三米高的灿烂风景线。20文中画横线处连续使用五个“飞快地”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为什么先写两个“不是”,再写“而是”?(4分)22文中加点语句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文本表现力的?(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新千里江山图活力四川宣传片。片中,“顶流”国宝大熊猫“花花”惊喜“出镜”,带我们打开四川画卷。选择大熊猫“花花”,不仅在于它可爱的外貌,还在于它独特的性格。由于先天不足,花花行动缓慢、不擅长爬树,但最近有人

29、发现,花花已经可以爬过曾经常常卡住自己的树杈,虽然慢了一点儿;花花常常在被抢食时,慢悠悠地选择新的食物,平和而洒脱从花花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虽然尚不够优秀,但仍然保持平稳心态、努力前进的自己。上述材料对于当代青年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向读者传达公共性或可共享的东西”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原文“无论古今,有韵律或者韵律感强的作品从来不意味着它们就是杰作(反之亦然),韵律更多是关于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究竟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者可以共享的,它在不同的诗人

30、之间也建立了一个可以相互比较和传承的共同通道”可知,韵律影响的是诗歌给读者传达的东西在哪些方面是公共性的或可以共享的,而并非韵律直接向读者传达。2A(“诗歌作品要成为杰作就必须运用韵律”过于绝对。)3C(“诗人往往同时又是官员、教授、商人、歌手、报刊编辑等”并不能说明当代诗歌被边缘化。根据材料一原文信息“古典诗歌的创作与阅读群体士,即知识者与官僚群体天然就是这样一个同质性的文化群体”可知,古典诗歌中的诗歌创作者知识者与官僚群体与当代诗歌是存在一定重合的。而且,当代诗歌中商人群体的出现,也是当代诗歌创作群体对于古典诗歌创作群体的突破与拓展。)4举例论证,作者举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诗歌

31、的例子,来证明无韵诗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诗主流。对比论证,作者在材料二第二段对比当代诗歌和传统诗歌的分歧,来展示两类诗歌群体对诗歌的不同态度。引用论证,作者在最后一段引用朱光潜和艾青这些大家的言论,分别证明“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和诗歌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形式的观点。(每点1分,答满三点得4分,意对即可)5当代诗歌的文化群体发生改变,诗歌由公共性交流变成了一种私人性、个人化的写作行为,公共性的诗歌成规消失。借鉴外国诗歌“注重诗歌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的结果。当代诗人的个体化写作意识以及他们对于诗歌韵律规则这一公共规则的反抗。(每点2分,意对即可)6D(“细致描写的妇人是中心人物”错误,本文中心人物应

32、该是修路男孩。)7B(“作者使用了较多的笔墨叙写”错误,作者没有用过多笔墨叙写男孩修路。)8山顶怪石突兀,道路陡峭狭窄,山后悬崖险峻,突出了云上寺环境的极其险恶;为后文男孩修路埋下伏笔;烘托人物形象:妇人在这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上山烧香拜佛,体现出妇人不惧凶险、坚贞向善、虔诚执着的性格特点。(每点2分,答满两点即可,意对即可)9男孩一“出场”就犹抱琵琶半遮脸,以妇人“最终不想拂了菩华清静,另起祸端”而急急进入后台,此乃一“曲”;待男孩要成婚需征求父亲意见时,妇人与菩华法师之间的前尘后事刚浮出水面,一句“一切随缘吧”将之抛于云霄,此乃二“曲”;待来年妇人再度上山进香时,“孝路”“孝桥”跃然眼前,此时

33、男孩并未直接出场,而是通过别人的评价间接出现,从侧面塑造男孩形象,此乃三“曲”。(每点2分,意对即可)10BCF(原文标点为:张鲁据汉中,三月,遣钟繇讨之。公使渊等出河东与繇会。)11C(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都指“用以,用来”。)12A(“面对钟繇的袭击”理解有误,根据原文“关中诸将疑繇欲自袭”,意为“关中各将领怀疑钟繇想要袭击自己”,把未然变已然。)13(1)校尉丁斐趁机放出牛马来引诱贼军,贼军忙乱地抢夺牛马,曹公才得以渡过黄河,沿着黄河构筑通道向南推进。(“因”“饵”“南”各1分,句意通顺1分)(2)另一天,曹公又给韩遂一封信,信上多处作了涂改,好像是韩遂自己改动的。(“他日”“点窜

34、”“如”各1分,句意通顺1分)14诱骗贼军集中兵力防守南面,趁机夺取西河;进而构筑向南延伸的通道,形成己方优势,同时麻痹敌人的心理;假装答应敌人的要求,乘机积蓄兵力进攻,随战场局势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策略,便可取胜。(每点1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建安十六年春正月,天子任命曹公的世子曹丕为五官中郎将,设置官属,做丞相的副手。太原人商曜等人在大陵反叛,曹公派遣夏侯渊、徐晃围攻打败了他们。张鲁占据汉中,三月,曹公派遣钟繇讨伐张鲁。曹公派遣夏侯渊等人从河东出兵和钟繇会合。这时关中各将领怀疑钟繇想要袭击自己,马超等人反叛。曹公派遣曹仁讨伐他们。马超等人驻守潼关,曹公命令各将领:

35、“关西的士兵精锐强悍,你们坚守营垒不要和他们交战。”秋七月,曹公向西征伐,和马超等人在潼关两边驻扎。曹公紧逼牵制马超等人,暗地里派遣徐晃、朱灵等人夜间渡过浦阪津,占据黄河西岸扎营。曹公从潼关北渡黄河,还没渡过,马超急忙赶来攻打曹军的渡船。校尉丁斐趁机放出牛马来引诱贼军,贼军忙乱地抢夺牛马,曹公才得以渡过黄河,沿着黄河构筑通道向南推进。贼军撤退,拒守渭口,曹公就多处设置疑兵,暗地里用船载运军队进入渭水,架设浮桥,夜间,分派军队在渭水南岸扎营。贼军趁夜攻打曹军的营地,埋伏的曹军打败了他们。马超等人驻守渭水南岸,派人送信请求割让黄河以西的地方来讲和,曹公不答应。九月,曹公进军渡过渭水。马超等人多次来

36、挑战,曹公又不答应;马超等人坚持请求割让土地,要求送儿子作人质,曹公采用贾诩的计策,假装答应了他们。韩遂请求和曹公见面,曹公和韩遂的父亲同一年被推举为孝廉,又和韩遂年龄相当、辈分相同,于是两人见面时马靠马交谈了很长时间,不涉及军事,只说京城的故友旧事,拍手欢笑。见面过后,马超等人问韩遂:“曹公说了什么?”韩遂说:“没有说什么。”马超等人对韩遂起了疑心。另一天,曹公又给韩遂一封信,信上多处作了涂改,好像是韩遂自己改动的。马超等人更加怀疑韩遂。曹公于是和马超等人约定日期会战,先用轻装的部队挑战,交战很久,才出动勇猛的骑兵夹击敌人,大败了马超等人,斩杀成宜、李堪等人。韩遂、马超等人逃去了凉州,杨秋奔

37、走安定,关中被平定。有的将领询问曹公说:“当初,贼人据守潼关,渭水北岸的通道守备空虚,我们不从河东攻打冯翊反而驻守潼关,拖延一段时间然后北渡黄河,这是为什么呢?”曹公说:“贼军据守潼关,如果我军进入河东,贼军一定会调兵防守各个渡口,那么西河就无法渡过了,所以我故意用大军攻向潼关。贼军集中全部兵力防守南面,西河的守备就空虚了,所以徐晃、朱灵二将能够全力夺取西河。然后我带领军队北渡黄河,贼军不能和我们争夺西河,就是因为已有二将的军队。把兵车连结起来排成栅栏,构筑通道向南延伸,既可以构成我军不可战胜的条件,又可以显示我军兵力薄弱麻痹敌人。渡过渭水后修筑坚固的营垒,敌军来了并不出战,这是为了使敌人产生

38、骄傲的心理;所以贼军不修筑营垒而请求割让土地。我顺着他们的话答应他们,用以顺从他们的心意,使他们自己感到安心而不作防备,我们乘机积蓄兵力,一旦进攻敌人,就是所谓疾雷不及掩耳,用兵的变化,本来不是一种方法的。”15A(“侧面描写”理解错误,应是正面描写。)16表达词人对李侍郎一片忧国忠心的赞美:李侍郎登楼远望千里江山,独坐苦思破敌大计,值得敬佩。表达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不能抓住机会一举收复中原的失望之情,以及英雄失去建功立业、实现抱负的契机的遗憾之感:南宋朝廷错失收复中原的良机,让人深感无限遗憾。饱含对李侍郎的殷切希望:希望李侍郎能够整顿乾坤,施展抱负。同时词人又感到收复中原这项事业的艰巨,心生

39、凄怆之感:词的最后,词人将心中无限感慨寄托在杯酒之中,如果没有酒来解忧,秋风起时,真要愁得双鬓都变白了。(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意对即可)17(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18这离不开“传承”与“创新”不仅要传承丝绸技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发展(每空2分,意对即可)19牢牢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推进中国丝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根在丝绸的强国梦”。(画波浪线部分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应将“实现根在丝绸的强国梦”放在句末;二是用词不当,可将“鼓动”改为“推进”。每处修改2分,酌情给分)20五个连续

40、的“飞快地”构成排比,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芦苇从发芽到传播种子的迅速,具体写出了芦苇的生长过程。(3分,酌情给分)21两个“不是”与“而是”形成对照,寒冬时节,芦苇并未凋零、萎靡,反而倔强挺立,突出强调了芦苇旺盛的生命力,更体现了“我们”惊诧又惊喜的心情。(4分,酌情给分)22两个逗号将“依偎”“支撑”“拥抱”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在叙述完每个动作后进行停顿,表现了芦苇生长时的不同状态,突出了芦苇生长的茂盛。(3分,酌情给分)23【写作指导】材料的关键句是“从花花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那个虽然尚不够优秀,但仍然保持平稳心态、努力前进的自己”,结合大熊猫花花的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它努力成长、平静淡然的性格。写作时需注意结合“当代青年”的身份,展开思考和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一上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