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宁波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
2、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周作人33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8岁,沈伊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
3、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
4、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趋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脾气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
5、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理应引领时代潮流。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
6、,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材料四:审美教育简称美育,
7、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
8、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
9、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B“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
10、导致,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着密切联系。D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对道德养成的重要并付诸实践,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2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李大钊的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C审美教育的教育手段为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终极目标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D审美教育寓道德教育于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3下列言论或现象,不能作为论据支撑上述材料的一项是()A“五四”时
11、期的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当下社会上却渐渐刮起“阴柔之风”,正像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B日前新闻爆出有学校和幼儿园老师为给自己的偶像应援发动学生参与视频录制,启示我们警惕病态文化蔓延进校园,对青少年产生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C北大88年毕业生卢新宁寄语学弟学妹: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D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指艺术表现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4材料一是怎样论证“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这一观点的?请从论证思路、论证方法和
12、论据的角度进行阐述。5回望“五四”文化的青春审美心态,反观当前文化领域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请综合材料简析当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树上的男爵意大利卡尔维诺我的哥哥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最后一次坐在我们中间的那一天是1767年6月15日。我记得很清楚,事情好像就发生在今天一样。那天,大家坐在翁布罗萨我家别墅的餐室里,几扇窗户都嵌满了花园里那棵高大的圣栎树的繁茂枝条。时间正当中午,我们全家人按照老规矩在这个时候坐到餐桌边,在首席上端坐着我们的父亲。我们的父亲一直同形势背道而驰,不合常规。他一心考虑的只是家谱、继承权以及同远近的权贵们
13、的争斗和联合。柯希莫的生活总是那样超凡脱俗,我的一生却循规蹈矩、平庸无奇。但我们的童年是一起度过的,我们两个都无视大人们的恼怒,寻找与人们设计的道路不同的出路。我们爬树(不是像许多孩子那样图实惠,我们是为了爬到人上得去的最高处,找舒适的地方坐下来观看下面世界),我们在河里逆流而上,在海边寻找岩洞,沿着别墅楼梯上的玉石栏杆往下滑。这样的滑行有一次成为柯希莫同家长激烈顶撞的原因,他受到惩罚,很不公正。从那时起,他在心里产生出对家庭(抑或对社会?抑或对整个世界?)的一种怨恨,后来决定了他在6月15日的行动。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树叶抖动。柯希莫说:“我说过不要,我就是不要!”他推开那盘蜗牛。他往常可
14、从来没有闹得这么凶。当时我8岁,觉得全都是在做一场游戏,顶撞大人是所有孩子的脾性,我不明白哥哥表现出的执拗中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你们要么吃下去,要么马上被关进小房间!”我屈从了,开始吞咽那些软体动物。“怎么样?”父亲问柯希莫。“不吃,还是不吃!”柯希莫回答,推开盘子。“从饭桌上滚开!”柯希莫转过身去,背向着我们,走出餐室。“你去哪里?”“我知道!”他朝花园跑去。我们从窗子里看见他很快爬上那棵圣栎树。他穿戴和打扮得非常整齐,他是按照父亲的要求弄妥帖后来吃饭的,尽管他只有12岁。扑上粉,头发用带子扎起辫子,三角帽,针织领带,绿色开叉燕尾服,浅紫色的短裤,佩剑,白皮长护腿套。他就这副模样往那棵多结
15、的树上爬,手脚并用,以我们长期练就的准确而迅速的动作在树枝上攀登。“小心!小心!会摔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柯希莫爬至一条粗枝的叉口上,坐下来,双腿悬垂着,两臂交叉,手掌塞进腋下,脑袋缩进双肩里,三角帽低压在前额上。父亲从窗台里探出身对他喊道:“你在那里待腻了就会改主意的!”“我决不会改变想法的。”哥哥在树冠上说。“只要你下来,我就要你好看!”“我决不下树!”他说到做到。从前有我哥哥在,我对自己说“有他替我们大家着想”,我只爱过日子。现在他不在了。我觉得我应当考虑许多事情,可是只有像他那样身体力行,只有像他那样一生到死都苛求自己的人,才能为大家做出奉献。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我们
16、看出来了,因为他把他的简陋的卧具搬到了广场中心的那株大核桃树上。而从前,他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总是把睡处隐蔽起来。现在他感到需要时时有人照看。我的心紧张起来。我爬上梯子。“柯希莫,”我开始对他说,“你活了65年了,怎么能继续待在树上呢?你想说的你都说了,我们理解,你向我们表现出了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现在你可以下来了,那些终生在海上漂流的人也有一个离船上岸的年龄呀。”他摆摆手做了否定的表示。他几乎不再说话了。他的病情恶化了。一天早上,我们看见他不在卧具上,当大家抬头向上看时,都吓坏了:他爬到了树顶上,骑坐在一根极高的枝头上,身上只穿了一件衬衣。“你在上面做什么呀?”他不回答。他已经半僵硬了。他能
17、爬上树顶简直是奇迹。柯希莫坐在树上,纹丝不动。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柯希莫抬起头,注意力集中地望着气球。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飞行员们抛出锚,锚带着长长的绳子在空中飞舞,闪耀着银白色的光,随着气球斜向飞行,现在飘到了广场上空,在大约与核桃树梢相齐的高度上。我们担心碰到柯希莫,但是万万没想到后来我们在一瞬间看到的事情。奄奄一息的柯希莫,当锚的绳子靠近他之际,一跃而起,就像他年轻时经常蹦跳的那样,抓住了绳索,脚踩在锚上,身体蜷缩成一团。我们看见他就这样飘走了,消失在大海那边柯希莫就这样去了,没有让我
18、们看见他的遗体返回地面。在家族的墓地上竖起一块纪念他的墓碑,上面刻着:“柯希莫皮奥瓦斯科迪隆多: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入天空。”(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真实性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述视觉真实。小说以第一人称写法展开“我的回忆”,“我”是主人公柯希莫的兄弟,是柯希莫一生经历的见证者,从而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B细节真实。文中的生活背景与人物穿着等都来源于现实世界,事件发生的时间非常具体,也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C虚构是小说的显著特征,而真实是虚构的源泉。树上的男爵从多方面的进行真实性讲述,为小说的虚构提供了支持。D情感真实。人物对自由的渴望、父子之间的冲突、母亲对孩子的责备等情感都是现实
19、中实有的情感,情感真实是小说的生命。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现身式叙述的手法,例如“我记得很清楚”“我记得有风从海上吹来”“我记得他生病时的情景”,从而实现对叙事进程的控制。B小说通过柯希莫从12岁到65岁始终生活在树上这种童话式写作,暗示了现实世界中的缺憾,将“沉重”的主题包裹于“轻逸”的表象之下。C文末“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西南风的旋转之中”这些关于西南风的描写,既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D小说不是写简单的反叛故事,而是通过“蕴藏着更深厚的东西”“像他那样身体力行”等议论,引发读者对人类生存哲学的思考。8小说以
20、“树上的男爵”为题有深刻的含义,请简要分析。9本文和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一样用了第一人称“我”孩童视角来叙述故事,请赏析这种叙述视角的作用。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
21、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二)鲁有兀者叔山无趾,踵见仲尼。仲尼曰:“子不谨,前既犯患若是矣。虽今来,何及矣!”无趾曰:“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吾以夫子为天地,安知夫子之犹若是也!”孔子曰:“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无趾出。孔子曰:“弟子勉之!夫无趾,兀者也,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而况全德之人乎!”无趾语老聃曰:“孔丘之于至人其
22、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老聃曰:“胡不直使彼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者,解其桎梏,其可乎?”无趾曰:“天刑之,安可解!”(选自庄子德充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B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C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桎梏邪D孔丘之于至/人其未邪/彼何宾宾以学子为/彼且蕲以諔诡幻怪之名闻/不知至人之以是/为己
23、桎梏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党:指同乡。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称乡党。孟子认为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非“人”内心所愿。B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也可指世界各地。选文中“天下”是“四海”义项之一。C仲尼: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字,孔子提倡“仁”“礼”,被称为圣人。孔子因叔山无趾肢体不全而拒绝接受他,是不合“礼”的行为。D桎梏:指刑具,脚镣和手铐,用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选文中叔山无趾认为奇异虚妄的名声是束缚孔子的枷锁。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见孺子将入井而生怵惕恻隐之心,并不
24、是为了结交孺子父母等,孟子以此证明人人皆有恻隐之心。B孟子用刚刚燃起的火、刚刚涌出的泉水作比,突出“四端”力量旺盛的特点,如果人们能扩大充实它,就一定能安定天下。C被砍去脚趾的叔山无趾,用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遭到批评,无趾感慨孔子和心目中无所不包的“天地”形象差多了。D叔山无趾认为自己因不识事理、轻率对待自身而失掉脚趾,但道德修养比保有双脚更为可贵,自己要竭力保全它。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2)丘则陋矣。夫子胡不入乎,请讲以所闻!14选文(二)中叔山无趾“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的行为是否属于有“羞恶之心”的表现?为什么?四、古代
25、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西江月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注】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层霄:弥漫的云气。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欹枕:斜靠在枕上。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写出了词人浓郁的醉态和欣悦的心情。B“可惜一溪
26、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喻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16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_,_”一句,表达了孔子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2)老子第六
27、十四章中为了论述实现宏伟目标必须重视细微的道理时,列举了三个现象来说明“大”是由“小”发展起来的,“高”是从“低”积累起来的,“长”是从“短”变化而来。其中表明“长”是从“短”变化而来的句子是“_,_”。(3)“月”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自古以来,借“月”寄意抒情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诗人在构思用“月”时往往力求变化,避免一律,如“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用的是“秋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用的是“山月”,春江花月夜中“_,_”用的则是“落月”。六、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一棵树正在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正在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正在唤醒另一个灵魂。以“新时代新征程
28、新青年”为主题的2022“好评中国”网络评论大赛火热进行,一篇篇滚烫的“好评”如_般涌现,为火热的时代加油鼓劲,凝聚起青春中国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互联网时代,给了每个网民直抒胸臆、畅快表达、自由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好评中国”网聚正能量,就需要更多有骨气、有志气、有底气的中国青年以笔为戎,以理性思辨去_,为今日之中国素描;以感性共情去守正创新,为奋进之中国喝彩。青春作笔,铭记时代里的中国精神。“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一代代仁人志士为_抛头颅、洒热血,为深化改革开放啃硬骨头、涉深水区,为创新创造蛟龙出海、神舟飞天漫长历史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凝结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29、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民_、破浪前行。百年征程的中国正青春,“好评中国”呼唤时代与网络评论同心同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和智慧的光芒;既记录新时代青春中国奋进的模样,也彰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底蕴、价值立场和道德取向,向世界展示可爱、可敬、可信的中国。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雨后春笋激浊扬清救亡图存披荆斩棘B星罗棋布隐恶扬善救亡图存栉风沐雨C雨后春笋隐恶扬善存亡绝续栉风沐雨D星罗棋布激浊扬清存亡绝续披荆斩棘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运用了比
30、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七、简答题组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下面小题。本报北京10月22日专电(记者叶浩博)今天上午,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丽水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球摄影人发出邀请:第四届国际摄影研讨会暨2021丽水摄影节将于2021年11月5日-11月9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丽水举办,诚邀全世界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参展、参观、交流、创作,相聚摄影名城,拥抱秀山丽水美好生活。2021丽水摄影节和本届国际摄影研讨会将分别以“秀山丽水,美好生活”“生态发展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展示建党100周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全面反映世界摄影发展新理念新格局,与全球
31、摄影人充分共享摄影艺术成果,激发摄影文化价值,推动影像产业创新。建党百年,相聚秀山丽水。2021丽水摄影节将在延续国际性、学术性、群众性办节理念基础上,更加注重摄影与生态、科技、产业、城市融合,进一步在弘扬主旋律、丰富国际性、凸显产业性、融合群众性、打造权威性上不断守正创新。21给上述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2如果你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你准备拍摄一幅什么样的摄影作品参展?请从选材、构图和主旨等角度加以介绍。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我们生活在他人的眼光里,眼光有肯定、鼓励,也有否定、嘲笑。面对他人的眼光,有人选择改变自己,有人选择坚持自己。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
32、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C2D3A4采用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思路,层次清晰;主要运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证明观点;论据典型丰富,说服力强。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青春心态;然后引用权威言论、列举事实分别从以青年为突破口进行青春文化建设、有别于古代士大夫文学的青年为文学创作主体、洋溢着青春气息的作家作品和青春风格的文学杂志命名等角度论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5戒绝奢靡浮夸之风,防止“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拒绝迎合低俗口味,抵制不良文化侵蚀
33、。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优秀文化品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解析】1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
34、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A项,“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可见“青春教”只是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追求,不是宗教;“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是这种文学创作的宗旨,并非“宗教信仰”。B项,“五四文学的青春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说法错误。原文中说“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
35、,可见“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D项,“如孔子很重视“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可见孔子重视的是“诗”“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而非“六艺”的审美教育价值。故选C。2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第一步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
36、符合题干的选项。D项,“审美教育从而将其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审美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可见不是将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转化成”情感的感染力量,而是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本身就具有情感感染的力量。故选D。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正像鲁迅小说风波里九斤老太抱怨的: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说法错误。“世风日下,一代不如一代”形容
37、从“五四”文化青春气息勃发到当下社会刮起阴柔之风的现状,以偏概全,夸大其词。6D7C8主人公柯希莫生活在树上,是为了反抗现实,用保持距离来看清尘世,也表明现实难以容忍他这样的叛逆者。“树上”象征着理想的世界,“男爵”象征着专制礼教等束缚。“树上”与“男爵”的矛盾,揭示了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表现了主人公柯希莫逃离专制礼教束缚,寻求自由的勇气。9这样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可信,亲切可感;通过孩子天真单纯的视角来观察,更富有童趣,反衬出与成人世界的格格不入;通过“我”的胆怯软弱突出哥哥的倔强执着。【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的能力。D“母亲对孩子的责备”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小心!小心!会摔
38、下来呀,可怜的孩子!母亲焦急地喊道”可以看出,文章并没有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责备,而是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担忧。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起到了渲染萧瑟气氛的作用”分析错误。文章提到“刮起风来,是西南风,树梢摇曳。就在这时候,天上出现了一只热气球”“正在这时,热气球被卷入西南风的旋转之中,开始像陀螺一样飞快转动起来,向海上飘去”,“西南风”使热气球出现与远离,热气球带着柯希莫最终飘走,这没有渲染氛围,只是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下文柯希莫“飞向天空”埋下伏笔。10A11C12B13(1)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政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一样容易
39、。(2)我孔丘实在浅薄。先生怎么不进来呢?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一讲。14答案一: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是对自己的不善感到羞耻。叔山无趾有悔过的心理,没有失掉羞恶之心。答案二:不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是对自己的不善感到羞耻。叔山无趾虽有悔过之意,但仍然没有认识到通晓事理且知行合一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强调保全道德修养。【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孔子对于至人的境界,恐怕还未能达到吧?他为什么不停地来向你求教呢?他还在祈求奇异虚妄的名声能传扬于外,难道不懂得道德修养至尚的人总是把这一切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吗?“至人”,指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指古时具有很高的道德
40、修养,超脱世俗,顺应自然而长寿的人。这里指至人的境界,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D。“彼何宾宾以学子为”中“为”是句末语气词,在后面断开,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C.“孔子因叔山无趾肢体不全而拒绝接受他”说法错误。拒绝接受是因为他“不谨”及先前“犯患若是”。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突出四端力量旺盛的特点”错误,孟子用刚刚燃起的火、刚刚涌出的泉水作比突出不可遏止的特点;“一定能”说法过于绝对,孟子的意思是如果能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以”,凭
41、借、用;“不忍人”,怜爱别人;“运”,运转。(2)“陋”,浅薄;“胡”,为什么;“请讲以所闻”,状语后置,“请以所闻讲”,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一讲。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皆可。可以认为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是对自己的不善感到羞耻。由“吾唯不知务而轻用吾身,吾是以亡足”可知叔山无趾认为自己不识事理而轻率作践自身,所以才失掉了脚趾。有悔过的心理,没有失掉羞恶之心。可以认为不是。“羞恶之心”是“义之端”,是对自己的不善感到羞耻。由“今吾来也,犹有尊足者存,吾是以务全之也”可知叔山无趾认为独善其身,全性修德,道德的完整和完美比躯体完整更为重要。
42、虽有悔过之意,但更多地认为保全道德修养比双脚更可贵。所以其实失掉了羞恶之心。参考译文:(一)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
43、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二)鲁国有个被砍去脚趾的人,名叫叔山无趾,用脚后跟走路去拜见孔子。孔子对他说:“你极不谨慎,早先犯了过错才留下如此的后果。虽然今天你来到了我这里,可是怎么能够追回以往呢!”叔山无趾说:“我只因不识事理而轻率作践自身,所
44、以才失掉了脚趾。如今我来到你这里,还保有比双脚更为可贵的道德修养,所以我想竭力保全它。苍天没有什么不覆盖,大地没有什么不托载,我把先生看作天地,哪知先生竟是这样的人!”孔子说:“我孔丘实在浅薄。先生怎么不进来呢,请把你所知晓的道理讲一讲。”叔山无趾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说:“你们要努力啊。叔山无趾是一个被砍掉脚趾的人,他还努力进学来补救先前做过的错事,何况道德品行乃至身形体态都没有什么缺欠的人呢!”叔山无趾对老子说:“孔子对于至人的境界,恐怕还未能达到吧?他为什么不停地来向你求教呢?他还在祈求奇异虚妄的名声能传扬于外,难道不懂得道德修养至尚的人总是把这一切看作是束缚自己的枷锁吗?”老子说:“怎么
45、不径直让他把生和死看成一样,把可以与不可以看作是齐一的,从而解脱他的枷锁,这样恐怕也就可以了吧?”叔山无趾说:“这是上天加给他的处罚,怎么可以解除呢!”15C16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能力。C.“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说法错误。“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46、。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句的能力。运用叠词。“弥弥”,是水盛的样子,用“弥弥”形容“浅浪”,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隐隐”,表现了云层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突出了云淡的特点。叠词使得语句富有音乐美,悦耳动听。运用对仗的手法。“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有对称的美感,音节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借景抒情。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17朝闻道夕死可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