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吉林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贴好条形码。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1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相应区域作答,超出区域所写答案无效;在试卷上、草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里,恢宏的
2、时空长廊,每一件展品、每一幅画面,都在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有促发深思的启示。创设“一国两制”、恢复对港澳行使主权的展览,吸引无数参观者驻足沉思。历史记住了这锥心一幕:1842年8月29日,烈日炎炎,一队清朝官员登上停泊在南京江面的英国军舰“康华丽号”,在荷枪实弹的英国士兵环视下,在自己的土地上,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1842年到1898年,英帝国主义通过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强盗条约,攫取了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在内的1092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在长达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英国殖民统治下的香港,曾是这样一幅不堪的图景:港督权力无边,28任港督任命从不征
3、求港人意见,施政无须向香港民众负责,彭定康更是企图把过去殖民150多年、从未讲过民主的香港,变成以英式代议制为招牌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政治实体;制定歧视华人法律,以“盗贼横行”为由限制华人夜间行走的法令,肆虐50多年后才被废止;自诩文明先进,但在香港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实施免费小学教育、才使用社会保障的名称,比英国晚了差不多一个世纪。殖民统治下的香港,占人口98%的华人是名副其实的二等公民。母子分离,割不断血脉相连。150多年间,备受煎熬的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从未冷却炽热的爱国之情。铮铮铁骨,可歌可泣。英帝国主义铁蹄刚踏上“新界”土地的1899年,就遭10万乡民奋起抗争。存放在香港历史博物馆的
4、吉庆围大铁门,见证了这一惨烈壮举。红色血脉,奔涌流淌。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与香港民众奋起抗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突破严密封锁,成功营救出何香凝、邹韬奋、茅盾、梅兰芳、蔡楚生等数百名文化人士,被誉为“最伟大的抢救工作”,传诵至今。拳拳之心,天地可鉴。在朝鲜战争艰难岁月,香港爱国商人冒着巨大风险向祖国内陆输送物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为中国连接世界、走向国际舞台,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霍英东、曾宪梓、王宽诚等被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曾经,风起香江,歌动中国。1984年的央视春晚,香港歌手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此前此后,万里长城永不倒勇敢的中国人东方之珠等一大批爱国歌曲
5、,经几代香港演艺人士倾心演绎,被无数华夏儿女接力传唱,唱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曾经,一抹红色,感动中国。1949年10月1日,几乎与新中国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同步,远在千里之外的香港培侨中学,也升起了五星红旗。自此以后每年的10月1日,学校都会举行相应国庆活动。一首首爱国歌曲、一次次爱国升国旗仪式,折射出香港社会爱国情缘从未间断、游子盼归的渴望始终强烈。(选自2022年7月3日光明日报)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强调:“在中央政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已实现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正处在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砥砺奋进廿五载,携手再上新征程。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发展有着坚
6、实基础。被网友誉为“护国歌校长”的香港专业进修学校校长陈卓禧,不久前在香港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咖啡往上流的文章,讲述年轻人经营一间咖啡小店,“虽然忙得天昏地暗,心里却是阳光满溢”。“咖啡往上流”,也是“青年朝前走”,更是“一起向未来”。站上历史新起点的香港凝心聚力再出发,充满“往上”“朝前”“向未来”的能量正如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香港同胞所拥有的爱国爱港、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灵活应变的精神,是香港成功的关键所在。”25年来,在中央支持下,香港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在“一国两制”下,资本自由流动、人才资源丰富、法治环境良好,依托祖国、面向世界、益以新创、
7、联通内地与全球的独特地位愈加突出。“一国两制”政策使香港具有特殊地位,香港作为世界领先城市,体现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和气致祥,乖气致异。”经过风雨波折,广大香港市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香港虽有不错的家底,但再也经不起折腾与内耗。珍惜香港这个家,是所有真正关心香港、爱护香港的人的共同心声、共同期盼和共同责任。今天,香港社会正气上扬、市民爱国真情流露,人心思稳、人心思定、人心思治,“求稳定、谋发展”是主流民意,“同为香港开新篇”成为强烈共识。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一国两制”也在不断发展。今天,香港穿越阴霾、走出困境的事实恰恰说明,“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
8、活力。“只有把个人发展跟国家命脉紧密相连,才能为自己找到最好的方向”,香港社会珍惜机遇、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走过25年不平凡的历程,这座欣欣向荣的城市,正在新时代续写狮子山下发展新故事、繁荣新传奇。我们“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国家”!(选自2022年6月30日人民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被英国殖民的150多年时间里,香港民众和祖国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抵御外敌,渴盼统一。B“阳光满溢”“一起向未来”等词表现出,站在历史新起点的香港青年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积极形象。C当今的香港
9、作为世界领先城市,在不断塑造自己现代化风貌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新风貌。D材料二以三个“自信”收束全文,极其客观地表达了对我国制度的自信、对香港与祖国美好未来的期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香港从被占到回归,再由乱到治,其背后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拥有一脉相承的、以家国情怀为中心的民族精神。B只要有繁荣昌盛的祖国做后盾,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保障,有25年打下的基础,香港就一定会再创新辉煌。C香港人民“同为香港开新篇”的强烈共识,是一种融入国家大叙事、乘势而上,面向未来的积极、主动意识。D香港穿越阴霾,走出困境的事实,说明了“一国两制”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能够
10、在实践中不断发展。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A2021年国庆,数百名香港市民齐聚尖沙咀广场,为祖国举行盛大的庆生活动。B2022年3月,满载防疫物资的“中央援港同心抗疫”列车从深圳驶向香港。C2019年,香港市民沈小勇借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成功创办科技新企。D2022年7月1日,香港警队全面弃用了英式步操,而全面转用解放军队列。4材料一描绘了香港在殖民统治下的不堪图景,请分析其在这则新闻中的作用。(4分)5两篇新闻报道都融合了政治高度与人民心声,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暴风
11、雨狄更斯现在我接近了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它是那么难以忘却,那么可怕,以致从我开始叙述的时候,我就看到它一步步地在扩大起来,好像平原上的一座高塔似的,甚至把它那预示的阴影投射在我儿童时代的一些事情上。在它发生之后多年,我常梦见它。我惊醒过来时,它给我的印象还是那样新鲜活泼:在那静寂的夜里,它的狂暴似乎仍在我的幽静的房内猖獗着。直到现在,我有时仍会梦见它。我会由暴风雨或偶一提及的海滨,联想到它。我要照着我清楚地看到它发生的情形,照样把它记录下来。我并不是在回忆它,而是看到它在发生,因为它又在我面前重演了。移民出国的船起航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为了把即将移民澳洲的艾米莉的信交给她曾经的恋人汉姆,我乘邮车
12、一路顶风冒雨,历尽艰险,从伦敦来到亚茅斯。到达终点时,我因为太疲倦了,上了客栈的床便坠入如同从高塔上坠下悬崖深沉的梦乡。我梦见,在隆隆的炮声中,我和两个好友正在围攻一座城镇,不过那两人是谁,我可说不上来。隆隆的炮声如此响亮,而且不绝于耳,因而我很想听到的东西,怎么也听不到了,直到我大力挣扎,醒了过来。天色已经大亮八九点钟了;现在,代替隆隆炮声的,已是暴风雨的怒吼了。有人在敲我的门,边敲边叫。“什么事?”我大声问道。“有条船出事了,就在附近!”我从床上一跃而起,问:“什么船出事了?”“一条纵帆船,从西班牙或葡萄牙来的,船上装的是水果和酒。你要是想去看看,先生,那就赶快!海滩上的人都认为,它随时都
13、会给打得粉碎的。”这紧张的声音沿着楼梯叫喊着走了,我尽可能快地穿上衣服,奔上大街在我前面已经有许多人朝海滩方向奔去,我也朝那儿跑去,超过了不少人,很快就来到汹涌澎湃的大海面前。就在我们前面不远,那只船的一支桅杆已在离甲板六七英尺高处折断,倒在船舷一侧,跟乱七八糟的船帆和索具纠缠在一起。随着船的起伏翻腾它一刻不停地在起伏翻腾,猛烈得难以想象所有这堆乱糟糟的东西,都使劲地往船舷上敲打,像要把它打瘪进去似的。即便到了这种时候,船上的人还是努力想把这部分损坏的砍掉。由于船的这一侧朝向我们,因而当它向我们这面倾侧时,我清楚地看到船上的人都在挥动斧子砍着,其中有一个留着长鬟发的人,最为活跃,格外引人注目。
14、可是就在这一刹那间,岸上发出一片喊叫,声音盖过风吼浪啸。原来海上掀起一个巨浪,打在颠簸起伏的破船上,把甲板上的人、桅杆、酒桶、木板、舷墙,全都像堆玩具似的,统统扫进了汹涌的波涛,只剩下留着长鬟发的人紧抱着残存的桅杆。岸上的男人们呻吟着紧扣双手,女人们尖叫着转过脸去。另有一些人,发疯似的在沙滩上奔来奔去,求人救人,但谁也无能为力。我发现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发疯似的央求我认识的一群水手,别让那遭难的人在我们眼前丧命。就在这时,我发现沙滩的人群中有了新的骚动,看见人们往两旁分开汉姆拨开众人,来到前面。尽管我被眼前这新的可怕景象弄得惊慌失措,可他脸上的决心和望着大海的神情跟我记得的艾米莉出走后那天早
15、上的神情完全一样依然唤醒了我,使我意识到他面临的危险。我朝他奔去,用双臂搂住他,把他往回拖,央求刚才跟我说话的那些人,不要听他的,不要存心让人去送命,不要让他离开沙滩!面对这个视死如归的人的这种决心在场的人一半都听惯他指挥求他别去,倒不如求风留情更有希望。“大卫少爷,”他意气风发地握住我的手说,“要是我的时辰到了,那就来吧;要是还没到,那就再等等。伙计们,帮我做好准备!我这就去!”失事的船正在破裂之中,我看到它正在拦腰裂成两段,桅杆上那个唯一剩存的人,已经处于千钧一发的时刻。但他仍紧抱住桅杆不放。他头戴一顶式样特别的红色便帽不像水手的那样,而有较鲜艳的颜色;为他暂时把死亡挡住的那几块木板,在翻
16、动,在滑出;预示他即将死亡的钟声在叮当作响,我们大家都看到他挥动着那顶帽子。当时,我看到了他这个动作,觉得自己简直快要疯了,因为这一动作,使我回想起一个一度是我的亲密朋友的人汉姆独自站在那儿,注视着大海,身后是屏声敛气的寂静,眼前是暴风巨浪的怒吼;待到一个巨大的回头浪退去时,他朝身后拉住拴在他身上的绳索的那几个人瞥了一眼,便跟在那个回头浪后面,一头扎进大海,跟凶浪搏斗起来。他一会儿被抛上浪尖,一会儿沉入浪谷,一会儿又埋进浪沫中间,一会儿被冲回海岸,一会儿被冲向破船,一直勇敢地拼命搏斗着。这段距离,本来不算什么,可是暴风和海浪的威力,使得这场搏斗成了生死之争。后来,他终于靠近破船了,近到他只要再
17、使劲划一下,就能抓住破船了可是就在这时,一个绿色巨浪,像高大的山坡似的,从船的外侧,朝海岸的方向卷了过来,汉姆仿佛猛地一跃,卷进了巨浪之中,而那条船也不见了当我奔向他们把他拖回来的地点时,只看到海里有一些碎片在打着漩涡,好像打碎的只不过是只木桶。人人脸上都露出一片惊慌之色他已毫无知觉死了。被海浪冲到岸边的还有一具尸体我看见对艾米莉始乱终弃的斯蒂福思头枕着胳臂躺在那儿,就像我以前在学校里经常看到的他躺着时的那种样子。(节选自大卫科波菲尔,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开头“我接近了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中的“我”和结尾“当我奔向他们把他拖回来的地点时”中的“我
18、”都是同一年代的大卫。B“我”央求在场的人劝汉姆不要下海救人,他们却都听汉姆指挥,去祈祷海上的狂风变得小一些,好给船上的人留一点生还的希望。C从“我”顶风冒雨、历尽艰险到亚茅斯替艾米莉送信,可以看出“我”的热情、正直、善良,以及“我”对艾米莉、汉姆深挚的爱。D虽然在斯蒂福思遇难之前,“我”已经知道和艾米莉私奔的他受母亲影响早就抛弃了艾米莉,但“我”现在还把他当亲密朋友看待。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题目“暴风雨”既指自然界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狂风暴雨,又暗示在这场暴风雨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对“我”的影响巨大而深远。B开始“我”“发疯似的央求”水手救人
19、,当汉姆挺身而出时却“把他往回拖”,对比突出了“我”对汉姆和斯蒂福思的深情厚谊。C“我”梦中听到的隆隆的炮声,实际是暴风雨的怒吼,“我和两个好友正在围攻一座城镇”有隐喻的色彩,“我可说不上来”耐人寻味。D本文结尾写“我”看到另一具尸体是斯蒂福思,这并没有让读者感到意外,因为前文有“留着长鬟发”挥动“红色便帽”等伏笔。8请结合本文概括“汉姆”的形象特点。(4分)9本文在叙述方面很有特色,请从叙述视角、叙述语言等角度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
20、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材料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
21、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节选自老子)材料三: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非持其钓,有钓者也,常钓也。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欲终而释之,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民病愈乎!”诸大夫楚然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臧丈人令典法无更,偏令无出。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长官者不成德。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北面而问曰政可以及天下
22、乎臧丈人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节选庄子)10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文王于是A焉以为B大师C北面D而问曰E政可以F及天下乎G臧丈人H不应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让,推让,和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的“让”意思相同。B四体,四肢,和成语“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意思相同。C益,增加,和“满招损,谦得益”中的“益”意思不同。D举,举用,和谏逐客书“举地千里”中的“举”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23、A材料一中,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期望人们扩充、发扬,最终达成修、齐、治、平的理想。B材料二中“无为而无不为”中的“无为”指道家的“无为”思想,即顺其自然,不妄为。C材料三中周文王在臧地看见一位在钓鱼的老者。老者心思不在钓鱼上,他是“别有所钓”。D材料三中臧地老者完全接管了国事,但周文王并没有更改过去典章法令,也没发布新政令。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2)寓而政于臧丈人,庶几民病愈乎!14材料一运用了丰富的论证方法,请就其中一种方法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
24、16题。临江仙送王缄苏轼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注此时苏轼妻子王弗去世后归葬家乡眉山,已经十年。王缄是苏轼妻弟,此来与苏轼相聚数日。传舍,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苏轼当时因受排挤离开京城出任杭州通判。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既点明时间跨度,也引出了苏轼因王缄的到来而不得不回忆过去的痛苦。B故乡依旧美好,自己却如孤客般漂泊无依,这种对比加深了词人的悲凉之感。C在送别的宴席上,词人没能察觉王缄的离别愁绪,直至归家后方觉愁肠欲断。D上片写悲苦的由来
25、和发展,下片写送别的情怀及内心的自我排遣,层次分明。16请从修辞的角度对“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句进行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论语泰伯中“_,_”两句,指出当代中国青年必须、也必将承担重任。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着时代使命,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2)学校艺术节排练话剧,作为演员,小慧需要表现出因内心思念远人而极度痛苦的心理。她从春江花月夜中“_,_”的动作细节中找到灵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小刚升入高二后,面对学习难度的提升,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一系列挑战与困难,这导致他的心情一度陷入沮丧。老师对他的能力给予充分
26、肯定,并鼓励他说“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0题。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传统的创作需要创作者就一部作品 地进行打磨,但在人工智能的辅助下,创作者的艺术创意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产出批量内容,当然,风格品质 ,还需创作者从中选取一件进行精心调整。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还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这就将人类创作者的学习引向了一个非常崭新的学习领域如何有意识地培养与智能工具的良好沟通。以人工智能绘画为例,设计师为了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
27、可能要先后借助智能工具和图形软件生成数百幅画作这些画作的主题立意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每幅画的题材、场景、视角、氛围元素等。随着设计师发出越来越具体、确切的语句指令,人工智能不断做出精细调整。这样的创作方式体现出数字素养对于未来人机协同创作者的重要性。创作者需要有效组织人工智能所能理解的语言,形成最优指令,尽可能释放人工智能的潜力,使之快速而大量地输出内容,以便创作者从中进行甄别和挑选。回顾人机结合的具体实践可以发现,艺术创作经历了人工创作、机械复制和数字化转型之后,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将人机结合的创作实践带入了新的智能化阶段。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病句
28、,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请结合第三段,概括设计师借助人工智能绘画的关键步骤,完成下面流程图,每处不超过10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幸福在论语道德经等诸子典籍中被称为“乐”。那么,在先秦诸子看来, ?先秦诸子认为,物质财富对幸福来说并非不重要,但相比较而言,精神快乐更是幸福所必需的。因此,他们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天、贵贱达穷的外在境遇持淡泊态度, ,关注那些符合人之本性、来自内心的幸福。老子认为“知足之足,恒足矣”,淡泊名利、顺性无为才是幸福的最高境界。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29、不改其乐”,这是他对安贫乐道的弟子的高度赞赏孟子认为,人生幸福的真谛是“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庄子认为,幸福并非享乐的感觉, ,“与天合者,谓之人乐”,“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在先秦诸子看来,真正认清了幸福的本质、领略了精神的高贵,就不会沉溺于物质享受,而会自觉修身行道今天,这些观点对于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1下列各句中的“乐”与文中诸子典籍所谓的“乐”内涵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B乐天知命,故不忧。C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
30、中矣。D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这句话出自先秦道家经典著作老子。它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同时,在新的时代下又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 (19
31、分)1.答案:D。解析:“极其客观地表达了对我国制度的自信” 说法不准确,文中的三个 “相信” 表达的是充满感情的、积极向上的对香港与祖国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不只是客观表述。A、B、C 选项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2.答案:B。解析:“只要 就” 表述过于绝对,香港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自身的积极进取等。A、C、D 选项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3.答案:C。解析:材料二核心观点是香港在 “一国两制” 下发展有坚实基础,要抓住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C 选项中香港市民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成功创办科技新企,体现了香港在国家发展战略下积极发展,能支撑核心观点;A 选项主要体现香港市民的爱国情感;B
32、 选项体现中央对香港的援助;D 选项体现香港警队的改变,A、B、D 选项不如 C 选项契合。4.答案:揭示殖民统治罪恶:具体呈现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华人被歧视、港督权力专制等状况,深刻揭露殖民统治的残酷与黑暗。衬托民众爱国精神:与香港民众从未忘却祖国、积极抗日、支援祖国建设等爱国行动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民众爱国情怀的难能可贵。为香港回归铺垫:让读者了解香港被殖民的惨痛历史,从而更能理解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5.答案:政治高度方面:材料一从历史角度阐述香港被英国殖民的过程,突出 “一国两制” 提出的历史背景,体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政治意义。材料二则强调 “一国两制” 下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
33、关键发展时期,以及香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展现国家战略高度。人民心声方面:材料一通过讲述香港民众抵御外敌、抗日救亡、爱国商人支援祖国、香港演艺人士传唱爱国歌曲、学校升国旗等事迹,体现民众爱国情怀和对回归的渴望。材料二提到香港市民珍惜香港这个家、人心思稳思定思治、“同为香港开新篇” 的共识,反映人民对香港稳定发展的期盼。(二)现代文阅读 (16 分)6.答案:A。解析:B 选项 “他们却都听汉姆指挥,去祈祷海上的狂风变得小一些” 错误,文中是说求汉姆别去不如求风留情更有希望,不是他们去祈祷风小;C 选项 “对艾米莉、汉姆深挚的爱” 不准确,主要体现 “我” 的善良正直;D 选项 “我现在还把
34、他当亲密朋友看待” 错误,文中说 “觉得自己简直快要疯了,因为这一动作,使我回想起一个一度是我的亲密朋友的人”,只是回忆,不是现在还当亲密朋友。7.答案:B。解析:“对比突出了我对汉姆和斯蒂福思的深情厚谊” 错误,主要是突出 “我” 对汉姆生命安全的担忧。A、C、D 选项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8.答案:勇敢无畏:在狂风巨浪面前,汉姆毫不畏惧,独自下海救人,与凶浪顽强搏斗。善良正义:看到有人遇难,不顾自身安危,一心想要救人,体现出善良的品质和正义的精神。有责任感:在大家都惊慌失措、无能为力时,他挺身而出,展现出对生命的责任感。坚定执着:面对 “我” 的阻拦和恶劣的环境,他依然意志坚
35、定地去救人。9.答案:叙述视角:采用第一人称 “我” 的视角叙述,使故事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我” 既是事件的参与者,又见证了整个过程,读者能通过 “我” 的所见所闻所感深入了解故事发展,如 “我” 对汉姆下海救人的阻拦和目睹他被海浪吞没的悲痛。叙述语言:生动形象:对暴风雨和海上遇难场景的描写生动,如 “那只船的一支桅杆已在离甲板六七英尺高处折断,倒在船舷一侧,跟乱七八糟的船帆和索具纠缠在一起”,让读者如临其境。富有情感:饱含 “我” 的情感,有对汉姆的担忧、对灾难的恐惧等,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如 “我发现我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发疯似的央求我认识的一群水手”。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一)
36、文言文阅读(20 分)10.答案:C、D、G。解析:这段话意思是 “文王于是把他当作老师,北面而拜并问他:这样的政治可以推行于天下吗?臧地老人不回答”,所以在 “大师”“北面”“乎” 后断开。11.答案:A。解析:A 项 “辞让之心” 的 “让” 是 “谦让”,鸿门宴中 “大礼不辞小让” 的 “让” 是 “责备”,二者不同;B 项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四体不勤” 的 “四体” 都是 “四肢”;C 项 “为学日益” 的 “益” 是 “增加”,“满招损,谦得益” 的 “益” 是 “益处”,二者不同;D 项 “文王欲举而授之政” 的 “举” 是 “举用”,谏逐客书“举地千里” 的 “举
37、” 是 “攻克、占领”,二者不同。12.答案:D。解析:“周文王并没有更改过去典章法令,也没发布新政令” 错误,是臧地老者令典法无更,偏令无出。A、B、C 选项对材料内容概述正确。13.(1)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四端”:四种发端;“扩而充之”:扩大充实;“然”:通 “燃”。)(2)把政务托付给臧地老人,或许百姓的疾苦就可以解除了!(“寓”:托付;“庶几”:或许;“病”:疾苦。)14.答案:举例论证:举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的例子,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使抽象的观点具体化,易于理解。比喻论证:将 “人之有
38、是四端” 比作 “其有四体”,把 “扩充四端” 比作 “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生动形象地说明四端对人的重要性以及扩充四端的意义。(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15.答案:C。解析:“词人没能察觉王缄的离别愁绪” 错误,是王缄没看到词人的别愁。A、B、D 选项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16.答案:运用比喻修辞:将自己的身体比作传舍,形象地写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表达羁旅之苦:以反问 “何处是吾乡”,深刻地表达出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漂泊他乡的孤独、迷茫之感。深化主题情感:此句将上片中的思乡、孤客之悲和下片中的送别愁绪进一步深化,使全词的情感更浓郁,主题更突出。(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7.(1)士
39、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3)(答案不唯一,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 (11 分)18.答案:精雕细琢;参差不齐。19.答案:目前,无论是基于机器学习的参数式内容生成,还是基于风格迁移的程序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能力、水平都不足以撼动人类创作者的主体地位。20.答案:确定作品主题立意;发出指令;人工智能调整;甄别挑选;精心调整。(二)语言文字运用 (9 分)21.答案:A。解析:文中诸子典籍所谓的 “乐” 是指精神上的快乐和幸福,A 项 “烹羊宰牛且为乐” 的 “乐” 更多是指物质享受带来的快乐;
40、B、C、D 选项中的 “乐” 都有精神层面的内涵,与文中相同。22.答案:幸福的本质是什么;而更加注重内心;而是顺应自然之乐。四、写作(60 分)“不自见”“不自是”,成就智慧人生老子中的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如同一盏古老而明亮的智慧之灯,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依然闪耀着指引人生方向的光辉。这句话告诫我们:过度自我表现的人不能明察事理,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自己的功德,我们应避免 “自见”“自是”,以成就智慧人生。“自见者不明”,那些总是急于自我表现的人,往往容易陷入片面的认知,无法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他们就像置身于迷雾中的行者,只看到眼前自己想看到的,却忽略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历史的
41、长河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赵括熟读兵书,谈起兵法头头是道,然而他过于自我表现,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在长平之战中,只按自己的想法指挥作战,不听从他人意见,最终导致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他的 “自见” 让他无法看清战场形势的复杂性,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相反,真正有智慧的人懂得谦逊,不急于展示自己,而是耐心观察、深入思考。孔子一生周游列国,传播自己的学说,但他从未自夸自己的学识。他总是虚心向他人请教,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这种不 “自见” 的态度,让他能够站在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人性、社会和世界,成为千古圣贤。“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人往往闭目塞听,故步自封。他们以自己的观点为绝对真理,拒绝
42、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新的思想。这种心态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新的水源注入,最终会变得腐臭。三国时期的马谡,自认为熟读兵书,对军事战略有独到见解,在守卫街亭时,不听从王平的合理建议,执意将军队驻扎在山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蜀军北伐大计受挫。他的 “自是” 使他的才能无法得到彰显,反而留下了千古遗憾。而那些能够成就伟大事业的人,总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唐太宗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他不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完全正确的,而是鼓励大臣们提出不同意见。正是这种不 “自是” 的品质,让他能够开创贞观之治,使唐朝走向繁荣昌盛。在当今时代,“自见”“自是” 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学术领域,有些学者刚有一点研究成果,就急于发表,急于成名,不愿意再深入研究,对不同的观点嗤之以鼻,最终限制了自己的学术发展。在企业管理中,有些领导者刚愎自用,认为自己的决策总是正确的,不考虑市场变化和员工建议,导致企业走向衰败。我们应该以老子的智慧为鉴,避免 “自见”“自是”。在生活中,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多倾听他人的声音,不断学习和反思。在面对问题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在团队合作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发挥集体的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拨开眼前的迷雾,洞察事物的本质,彰显自己的能力,成就智慧人生。让我们铭记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