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主题阅读(学生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

上传人:鹏城****头 文档编号:249963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单元主题阅读(学生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8单元主题阅读(学生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8单元主题阅读(学生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8单元主题阅读(学生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8单元主题阅读(学生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023-2024学年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五上第八单元主题阅读年 级:五年级 辅导科目:语文 课 题五上第八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第八单元的单元特点;2.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内容【基础巩固】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回答问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按原文填空。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 ”的句子的意思。 3.有个叫李晓的同学,经常嘴在读书,心却不知飞到哪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所告诉我们的道理来劝一下他吧。 来源:学&科&网【知识梳理】知识点: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本单元围绕“读书”这个主题编排

2、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文章,体裁包括了文言文、记叙文和散文,涉及内容跨越古今。从这三篇文章中能够学到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古人谈读书一文呈现了三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将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化为精炼的文字,使其蕴含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忆读书一文没有理论化的说教,而是另辟蹊径,如话家常。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

3、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结论。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学生的心中,使其终身难忘。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在内容上,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将其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感情真挚,层次分明。本单元在阅读时,要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在四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到五年级上册,我们

4、要继续深入,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读忆读书中要求梳理作者的读书经历,总结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中要梳理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及她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相比于四年级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本单元训练的提升之处在于学生要根据要求对课文的内容要点对信息进行提取、归纳和整理,要求不同,把握的内容要点就不同。比如要完成忆读书的课后第一题,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就要知道作者读书的不同阶段、所读书目的名字,再通过她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梳理出她认为的好书的标准。(1)用各种符号在书中圈画 用不同的符号圈画作者年龄或时间、书名,以及作者的评价感受等信息。在圈画重点信息时,如何利用圈画的符号,

5、做到既准确,又一目了然。比如,用相同的符号勾面同一类型的信息;重复的信息不再勾画;用符号勾画出重点的或存疑的内容。(2)分条列出信息。如忆读书按照时间顺序整理,分条把信息列出来。七岁时自己读三国演义,因为对舅父讲三国演义无限期待。读了(水游传),党得书中人物都有权其生动的性格;荡寇志中的人物则没有个性。(存疑,不确定什么。时候读的。)十二三岁读了红楼梦),兴趣并不大;中年后再读,才理解共中滋味。(3)借助图表梳理信息。用图表理信息,直观简洁,一目了然,但需要对图表进行合理设计。(4)梳理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把所有的信息归纳成一段话。把阅读的课文整理成思维导图。“梳理信息,把握要点”的技巧【

6、例题精讲】例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古人讲,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读万卷书”,是知识学问的博览。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所以从小学、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我们一直都在读书。既读课内书,又读课外书;既读专业书,又读修身书。越读越明白,知识就是力量。越读越清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行万里路”,是实践经验的积累。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世上有很多的路,而只有自己亲身走过的路

7、,心里最清楚。种过地,才知道种地的艰辛;做过工,才知道做工的劳苦;求过人,才知道求人的难堪;跌过跤,才知道摔打的痛楚。也正是因为有了丰富的人生经历之后,人们才学会了分析和判断,并从中找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光“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那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想得很多,策划得很好,但一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往往处处碰壁。只“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那就更难成大事。尤其在现代社会,处处讲知识,样样要科技,一个“大老粗”,怎么干得下去?所以,“读万卷书”是我们所需要的,“行万里路”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只有把“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紧密结

8、合起来,知识才能化为力量,书本才能变成财富。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多彩的世界,给我们每个人都设计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但眼前的路有千条万条,自己的路究竟在哪里?这就需要迈开双腿,一条一条地去试,一条一条地去找。这一条走不通,再走下一条。寻找是一种磨炼,也是一种积累。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一条路的时候,经验就丰富了,信心就提高了,成功就不远了。“夫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垂大名于万世者,必先行于纤微之事。”任何大事,都从小事起步。既然读了万卷书,就不怕再走万里路!1.【整体感知】读短文,找出第25自然段的关键句,我发现这4个关键句( )A.都在段首。

9、 B.都在段尾。来源:Z*xx*k.ComC.前两个在段首,后两个在段尾。 D.前两个在段尾,后两个在段首。2.【梳理信息】根据短文内容,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先贤经验的结晶,是冷静可靠的朋友。”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点明了书的重要地位。 B.读书要有针对性,小学生只要读好课本就行。 C.“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这句话的意思是: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使他的工具变锋利;读书的人要想宣扬一个人的主张,一定要先读这个人的书。 D.“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是:实践出真知,

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筛选信息】第1自然段中,作者认为“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无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和艰苦环境的考验”,下列事例中不符合此句观点的一项是( )A李时珍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尝遍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笔耕不息,终于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B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亲自到室外观测气候,进行记录,为我国气象规律的探索留下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我国著名科学家。C梁启超小时候读史记能背诵十之八九,并善于总结读书方法,他认为读书要分精读和略读,还要熟读成诵、做好读书笔记。D司马迁10岁开始“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完成史学巨著史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4.【句子理解】第5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比起读万卷书来,行万里路是一个更加艰难的奋斗历程”?请根据文中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5.【文段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6.【知识拓展】下列选项中,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揭示的道理不一致的一项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D.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谚语例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书架冯骥才原先,我家里的书架就在走廊里贴着墙放着,和人一般高,用红木制的,有细致的刻花,四条腿裹着厚厚的铜箍(g)。架上没

12、有一本书,每层堆的都是什么破布呀,旧竹篮呀,废铁罐呀,空瓶子呀,等等,就像个杂货架子。每年入秋,我就把大大小小的蟋蝉罐儿一排排摆在上边。日久天长,架子上落满了厚厚的尘土。我不太喜欢它,怕蹭脏衣服,总躲着它走。拿它当书架用,倒有一个特别的起因。十一岁那年,我到一个同学家玩。走进他爷爷的书房里,我猛然看到四壁都是书架,几乎瞧不见一块空墙壁,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满书籍,我顿时感到是那么神秘。他的爷爷轻轻摸着一缕翘起的胡须,慢慢走过来,笑嘻嘻地跟我说话,而我这张平日挺能讲话的嘴巴始终紧紧地闭着。当时是不是觉得书架装满万卷书,长者博学多识,自己太轻浅了,不敢轻易开口呢?我内心很复杂。说也说不清楚。反正我回家

13、后,就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擦抹得干干净净,然后把自己的宝贝书一本紧挨着一本立在上边。瞧,吹牛大王历险记金银岛说唐祖母的故事铁木儿和他的队伍一时间,我觉得自己也有点像同学家那老爷爷了。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快感。遗憾的是,这些书总共不过十多本。放在书架上显得可怜巴巴的,好比在一个大院子里只栽上几棵花,看上去又穷酸又空洞。我就到爸爸妈妈、姐姐妹妹的房间里去搜罗,只要是书,就一把抄过来,插到我的书架上充数,惹得他们找不到书就来和我吵闹。我一有时间就去书店,没有更多的钱,就把乘车、看电影和买零食的钱都省下来买了书来充实书架。嘿,我惊喜地看到这个大书架变得威风多了!几年过去了,这一架子书给我的精神享

14、受是无穷无尽的。我渐渐地生出一种奇特的感觉,当许许多多好书挤满书架时,书架就变得不显眼儿,甚至没什么意义了。一本本书就像一个个潮头,一页页书就像一片片浪花,一个个字就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看书的人最多只是站立海边戏水的人而已。有人买书,总偏于某一类,我却不然。两本内容完全是两个领域的书,看起来没有任何关联,就像各自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滴水珠,但不知哪一天出于一种什么机缘和需要,它俩也会极快地融成一滴。这样,我看的书就杂了。那些旧版的、绝版的书带着不同时代的不同气息竖立在书架上。我渐渐欣喜地觉得,一个硕大无比、永远也装不满的“书架”出现,那就是我自己!(有删改)1.边读短文边思考,把各段的主要内容

15、简要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第段: 第段: 第段: 2.第段中写到“我”“把走廊那大书架硬拖到我房间里”,从加点词语“硬拖”中能看出“我”怎样的态度?用“”标出。勉强( ) 坚决( ) 拖延( )3.从文中画“ ”的句子中找出表示“我”的感受的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内心很复杂,说也说不清楚生出奇特的感觉来源:学科网ZXXK【举一反三】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福建省曾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开展过一次关于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仔细阅读下面的统计图,完成练习。图一 图二1.【整体感知】图一是关于( ),图二是关于( )。A.中小学生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B.全国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图C.影响阅读的

16、因素的调查统计图D.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的调查统计图2.【信息梳理】读图一,下列关于影响阅读的原因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来源:学科网ZXXKB.家长不支持,觉得看闲书影响学习。C.学校图书室很少开放,也很少有自己喜欢读的图书。来源:学科网ZXXKD.书籍太贵,很难负担得起。3.【把握要点】根据图一和图二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课外书太贵了,一般家庭负担不起,所以孩子们没机会进行更多的阅读。B.喜欢在教室读书的人所占的比重最少。C.尽管对阅读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但是据调查,还是有52%的人喜欢在图书室、阅览室读书。D.功课太重,挪不出空闲时间,在

17、影响阅读的因素中占了72%。4.【思维拓展】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影响你读书的原因是什么?你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 练习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

18、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时的灯。他说:“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

19、般的孩子1. 给短文取一个合适的题目。(2分)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绝望( ) 坚强( ) 从容( ) 3.“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怎样理解这句话? (3分) 4.“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运用 修辞手法,作用是 (3分)5. 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 ,它的主人公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 【能力提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赵普读书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h)户启箧(qi)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hn

20、),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注释】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阖户:关门。箧:小箱子。竟日:整天。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则:乃,就是。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谓:告诉。当涂:当道,当权。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粗略地阅读。士:读书人。1.【理解词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普

21、少习吏事( ) (2)及为相( )(3)家人发箧视之( ) (4)肃遂拜蒙母( )2.【合理选择】下列加点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体会含义】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比较辨别】仔细研读两则文言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两点)(1) (2)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非雪天不能读书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

22、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 ch)的日子 ,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薯香。书读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来吃,吃饭后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

23、)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得最多,也记忆最深。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

24、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嫜灰丝时蒙卷轴”,读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番神思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计2分)(1)地旷人稀: (2)如饥似渴: 2.第段中,“有接天莲叶相伴”一句,是由 朝诗人 的诗句“ ”转化而来的。(计3分)3.“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这是一个( )句,改为陈述句: (计2分)4.“奢侈”的本义是花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应如何理解本文第段中的“奢侈”一词? (计3分) 5.【合理选择】下列对“非雪天不能读书”这个标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天”既指时令的雪天,也指人生的雪天和情志的雪天。B.只有雪天才能读书,读书可以让人忘记季节的寒冷,让人在艰难逆境中找到继续奋斗的动力。来源:学科网ZXXKC.读书不应挑时间,无论在什么环境下,我们都应该坚持学习,多读书。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语文 > 部编人教版 > 五年级上册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