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给女儿的信》课件(4)

上传人:好样****8 文档编号:24863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给女儿的信》课件(4)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给女儿的信》课件(4)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给女儿的信》课件(4)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给女儿的信》课件(4)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沪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5课《给女儿的信》课件(4)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无论哪个时代,爱情 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新鲜的话题。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男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但处在花季年龄的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漫谈爱情,犹抱琵琶半遮面, 你认为什么是爱情?, 你向父母亲问过这个问题吗?可能得到怎样的回答?,漫谈爱情,给女儿的信,苏霍姆林斯基,自读课文,预习检查:,苏霍姆林斯基是 (国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主要有 和 等著作。,苏联,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朗读课文,注意揣摩写信人的心理和语气。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作者是用什么方式回答女儿的?, 你喜欢他的这种教育 方式

2、吗?,书信含蓄,便于说理,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尊重女儿,平等交流 深入浅出,殷殷嘱咐,再读课文,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 他有何反应?,爱情,颤抖、惊异、恼火,爱情,忠诚,爱情,忠诚 心头的记忆,更加恼火,思索着离去,研读课文,思考,“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这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研读课文,思考,三者紧密联系,层层递进。人在年轻的时候,异性间很容易产生爱慕之心,但岁月和生命是对爱情最大的考验。真正的爱情必然伴随着忠诚,经得起时间磨练,可以超越时空的才是真正的爱情。,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3、?,研读课文,思考,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真正的爱情,是一辈子的忠诚,是即使一方死了另一方也会时时在心中追念。,品读课文,“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人将永远不会再沦为动物,人类将成为自己人性的主宰。,品读课文,“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品读课文,“只有人懂得爱,而且说实在的,只有在他善于像人那样去爱的时候,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如果他不懂得爱,不能提到人性美的高度,那就是说他只是一个能够成为人的人,但是还没有成为真正的人”,品读课文,点明主旨:真正的爱是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的,爱情中包含“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这也是人之

4、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讨论,作者也在另一封信中写道:“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福。”过早的采摘爱情,味道会甜美吗? 你对此怎么看的?,名人眼里的爱情,真正的爱情是专一的,爱情的领域非常的狭小,它狭窄到只能容下两人生存,如果同时爱上几个人,那便不能称做爱情,它只是感情的游戏。德国诗人、剧作家 席勒,名人爱情观,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鲁迅 生命因为付出了的爱情而更为富足。泰戈尔 爱我少一点,不过久一点。 犹太格言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

5、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莎士比亚 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 周恩来,古人的爱情,上邪(y),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拓 展,你还知道有哪些关于爱情的成语吗?,海枯石烂、地老天荒、举案齐眉 信誓旦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辗转反侧 如胶似漆、永结同心、情投意合 甜言蜜语、一心一意,拓 展,你知道古代象征爱情的物品有哪些吗?,常用的是同心结、红豆(相思子) 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合欢树、 鸳鸯、比目鱼、玉连环等。 皆都是成双成对之物,彼此连结, 永不分离,相思情深之中。,真情告白 衷心祝愿,结束语,“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少年不是品味爱情的年龄,因为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沪教版(五四制) > 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