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803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西周以来,人口统计多以家、社、族为单位;战国时期的秦国把户口与籍贯相结合,首创了以“户”作为人口统计单位的户籍管理制度,形成了“户伍里乡县郡”的地方管理体系。这一变化的影响在于()A.分封制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B.民间的血缘宗法观念逐渐消失C.国家加强了对民众的直接控制D.封建的个体小农家庭开始出现2.国语齐语载,“管子于是制国: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晏子的说苑奉使载:“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帷,挥汗成雨。”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上的陶文,一般均记有陶工

2、的籍贯、名氏,其籍贯多写作“某鄙”“某里”。上述材料共同说明,齐国当时()A.通过管仲改革成就了霸业B.基层普遍建立了乡里制C.人口聚集使临淄成为国都D.户籍成为征派赋役依据3.张琳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及其政治逻辑分析中写道:“西汉时期采用了编户以及乡亭制等有力措施采取了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的办法,以使土地得以充分有效的利用。”这说明汉朝户籍制度()A.开始加强对基层的控制B.减轻了对民户的控制C.稳定小农以征发赋役D.为历代的王朝所沿用4.病坊最先是南北朝时期寺院的一种救济机构,唐朝时由于寺院中病坊数量增加,皇帝设置“悲田使”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病坊进行资助,但具体事务仍然由寺院主持。由此

3、可见,唐朝病坊()A.发挥了政府主体作用B.维护了政权的长期稳定C.增强了社会保障功能D.加重了朝廷的财政负担5.隋朝的户籍制度: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缴纳租粟三石、绸绢二丈、绵三两;同时规定,地方官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健康状况)。隋朝制定此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农业劳动力充足B.加强中央集权C.防止小农经济破产D.保障徭役赋税征收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宋代以来社会治理示意图。由此可见()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基层治理体现了“家国一体”C.宗法制仍沿袭使用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日益强化7.明代社会保障制度分为荒政制度、济贫制度、养老制度和抚恤制度,具有以养为主,

4、兼以教化的特点。政府还设置常设机构对鳏寡孤独进行救助。这些做法()A.反映出社会保障形势的严峻B.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背离了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D.杜绝了荒年民不聊生的现象8.下表为明朝广东省部分地区户数和口数变化情况表。据此推断,造成表中户数和口数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洪武二十四年嘉靖年间户数口数户数口数广州210 995608 451170 807553 943南雄8 90967 7316 82320 622肇庆89 111415 79351 956217 459雷州45 372225 61224 14243 227全省579 7392 237 035463 8131 875 15

5、8A.战乱频繁,人口显著减少B.里甲制度难以发挥作用C.编户逃避赋役、脱离户籍D.摊丁入亩导致人口激增9.清代朝廷在京师、通州等地建了许多仓库,同时在各地也都恢复设置常平仓、义仓等,以便应对地方各省丰收、歉收的巨大差异。清政府意在()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稳定社会秩序C.固化社会经济模式D.解决粮食危机10.下图是2008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及其占GDP比重的变化情况图。据此可推知()A.国家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占GDP的绝大部分B.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渐趋合理化C.国家对社会保障的重视和经济实力的增长D.人口数量的增加决定了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11.欧洲社会福利思想有其

6、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道:“关于最优良的政体问题可以尽其所能而且过上幸福生活的政治组织。”中古时期,统治欧洲的基督教会主张男女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这表明欧洲社会福利思想()A.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B.重视宣传传统文明C.具有完整的救助体系D.完全采纳教会主张12.中世纪,欧洲的城镇受该地区贵族、主教严格管制。随着经济实力增强,部分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开始寻求自治,通过长期的谈判或暴动等手段,最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据此可知,城市自治()A.借助了王权与教权的斗争B.是市民与封建主斗争的结果C.以民族国家的建立为前提D.促进了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13.19世纪的法国思想

7、家托克维尔在美国旅行时发现:在新英格兰的乡镇买卖东西、打官司或增减预算,州政府从来不加干涉,然而州政府想在全州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教育制度,乡镇就得设立法律规定的学校。这反映出()A.乡镇与州权的界定不明晰B.基层权力运行违背人民主权C.乡镇的自治性质非常鲜明D.地方自治彰显有限管辖色彩14.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政治家鲍威尔指出,国家承担了满足公民普遍需求的义务,这就使它特别容易受攻击,原因很简单,国家承担的义务是无限的,随之而来的不满也是无限的。鲍威尔意在说明()A.国家干预容易引发社会动乱B.政府管理职能亟须强化C.自由放任政策得到社会认可D.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缺陷15.20世纪80年代以来

8、西方各国加强福利服务管理,削减福利项目,除了养老、医疗、失业、社会救济等基本项目,其他项目逐步削减,并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材料反映了()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B.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调整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大题,共55分)16.(2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唐前期在户籍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已明确了城邑与乡村的分野。通典记载了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为防止

9、人口的无序流动,唐玄宗委派宇文融进行括户,并给予安抚政策使其复业,唯如此才能掌握民数,获得赋税。摘编自陈晗婧中国古代身份信息管理初探材料二宋代在户籍制度上分别设立“坊郭户”户籍和“乡村户”户籍,在户籍实行城乡分别治理的基础上,宋代又将户口划分为主户与客户:有常产的称为主户,没有常产的民户称为客户,分别列入户籍。坊郭户与乡村户都划分为主户与客户,坊郭客户为城镇贫民,多为小商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和帮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是佃户、主户的雇工和佣工,另外宋代还将坊郭主户划分为十等,乡村的主户划分为五等,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除了主户与客户之外,还有一种官户,即品官之家,他们属于特权阶层,享有免

10、除大部分差役和科配的权利。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朝户籍制度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户籍制度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17.(14分)关注城乡贫困居民生活,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推行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1978年以前的扶贫工作是与社会救济相结合的,并以地方试点为主。1978年正式划定了农民贫困标准,第一次将扶贫工作从农村救济中分离出来。改革开放初期,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可以缓解农民暂时的生活困难,却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1986年以后,

11、国家确定了新的扶贫方针:变“输血”为“造血”,变救济为开发,逐步形成了集行业政策、区域政策和社会政策于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经过不懈努力,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亿万农民告别了贫困和饥饿,解决了温饱问题,过上了新生活。扶贫开发成为中国政府解决贫穷问题的伟大创举。摘编自王瑞芳告别贫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扶贫工作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某一时期社会救济和扶贫政策的特征,并对该特征作出合理的解释。(14分)(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语言规范)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曾设想提供政府医疗保险,但终因耗资巨大且牵涉太多资本势力而放弃。二战后

12、,杜鲁门提倡的国家强制性医疗保障因有“社会主义公费医疗”之嫌而作罢。20世纪60年代,由于市场化的美国医疗体制排斥弱势群体的现象突出,覆盖弱势群体的政府公共医疗保险计划最终确立,但随着“滞胀”现象的到来,美国的医改重点由提高覆盖率转向降低日益膨胀的政府支出,此后的里根、克林顿、奥巴马医改在这二者之间摇摆,但始终未能解决问题。摘编自高芳英美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探析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尽快解除人民群众贫病交加的痛苦,党和政府建立起了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制度。1952年底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到20世纪70年代末,三大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覆盖了全体国民。中国用世界1%的卫生资源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医

13、疗卫生问题。2003年制定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不但加强了政府的责任,而且国家补贴与个人缴费相衔接、扩大资金统筹范围等内容也凸显了它的公共服务性质。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了全覆盖。(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中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各自特点。(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美两国医疗体制改革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的看法。(12分)答案与解析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C2.B3.C4.C5.D6.B7.B8.C9.B10.C11.A12.B13.D14.D15.D一、选择题1.C材料体现的是秦国利用严密的户籍制度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

14、方及民众的直接控制,C正确;封建社会时期分封制曾多次出现,A排除;血缘宗法观念至今仍然发挥巨大的影响,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2.B据“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齐国乡里制的建立;根据“一般均记有陶工的籍贯、名氏”可知,临淄出土的战国时期陶片中记载了陶工的籍贯,这说明当时基层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故B正确。3.C据材料可知,汉朝户籍制度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使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以便征发赋役,故C正确。“开始”表述错误,A排除。汉朝户籍制度加强了对民户的控制,B排除。材料未体现汉朝户籍制度被历代的王朝沿用,D排除。

15、4.C材料“病坊最先是南北朝时期寺院的一种救济机构”“对病坊进行资助”说明,唐朝病坊的设置增强了社会的保障功能,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仍然由寺院主持”的表述,排除;由材料可知,朝廷对病坊只是进行资助,病坊主要资金来源是社会筹集,排除D项。5.D根据材料可知,隋朝政府对百姓的赋税徭役作了具体规定,而且要求地方官员亲自核验,此举主要目的在于保障赋税徭役征收,进而维护统治,D正确;材料中的户籍制度并不限于农业,A排除;B与赋税徭役无关,排除;赋税徭役的征收会加重百姓负担,并不能防止小农经济破产,排除C。6.B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宋代以来社会治理依赖地方宗族势力,其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相结合,

16、说明基层治理具有家国一体的特征,故选B。7.B题干材料中的社会保障政策有利于解决灾荒、贫困、孤老等问题,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故B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出当时人民生存状况如何,无法得出社会保障形势严峻的结论,排除A;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和实践,排除C;“杜绝了”表述错误,排除D。8.C据表格可知,从明朝洪武二十四年到嘉靖年间,广东部分地区的户数和口数都出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但这一时期明朝社会相对稳定,并无大的战乱,这说明表中的户数和口数的减少是编户逃避赋役、脱离户籍导致的,故C正确,排除A;明朝的里甲制度主要是维护地方治安和秩序,从材料中并不能看出里甲制度难

17、以发挥作用,排除B;摊丁入亩是清朝雍正时期颁行的赋税制度,排除D。9.B清政府在全国多地设立仓库,以便应对地方各省丰收、歉收的巨大差异,这些举措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B正确;设立义仓等举措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材料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无关,排除C;设立义仓等举措意在应急而非解决粮食危机,排除D。10.C据材料可知,20082013年中国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及其占GDP比重均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20082013年处于改革开放的深化时期,据此可推知国家对社会保障的重视和经济实力的增长,故C正确;据材料可知,国家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没有占GDP的绝大部分,排除A;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社会保

18、障方面的公共支出及其占GDP比重情况,不能说明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渐趋合理化,排除B;“决定”的表述夸大了人口数量增长的作用,排除D。11.A依据材料“欧洲社会福利思想有其自身的历史演进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建立一种人人都能实现幸福的理想政体;中古时期,早期基督教的主张也明确表达了下层人民群众追求平等、追求福利的普遍性愿望,这表明欧洲社会福利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A项正确。12.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市民加紧剥削,一些城市的市民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最终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所以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城市自治对商品经济发展的作用,排

19、除D。13.D据材料可知,乡镇在很多事务上保持着地方自治的传统,但同时需要实行州政府规定的统一制度,即地方自治彰显其有限管辖色彩,故D正确;从材料中乡镇和州政府管辖事务上可以看出乡镇在有关地方事务上有自治权,而州政府对有关全州的重要事务上拥有管辖权,说明乡镇与州权的界定明晰,排除A;据材料乡镇独立处理地方事务可以看出,乡镇在基层权力运行中蕴含了人民主权,排除B;C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忽视了州政府对乡镇部分事务拥有管辖权,排除。14.D根据“国家承担的义务是无限的,随之而来的不满也是无限的”可知,鲍威尔认为国家承担了社会保障的义务,就特别容易遭到部分民众的无限制地索取和要求,因而引来不满,说明

20、福利国家制度存在缺陷,故D项正确;材料旨在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弱化政府的管理职能,而非强化,故排除B项;自由放任政策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后已被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抛弃,故排除C项。15.D削减福利项目,削减福利开支,并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体现了西方国家对社会福利制度的调整,故D项正确。“推行公共福利事业私有化、市场化”表明西方国家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故A项错误。二战后西方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建立,故B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而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答案(1)特点:与均田制结合;具有制度化、法制化、体系化;城乡二元制

21、;与赋税制度结合。(9分)(2)变化:城乡分治;分为主、客户;根据财产和职业划分,品官之家享有特权。(6分)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土地制度改革;社会阶层流动。(6分)17.答案示例一19491978年,扶贫与救济相结合,以地方试点为主。(2分)解释:新中国成立后社会极其贫穷落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借鉴苏联的救济模式;社会主义探索和建设的客观要求;党和国家对扶贫工作处于探索阶段。(12分)示例二19781986年,实行以救济为主的“输血”式扶贫。(2分)解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贫困人口多;严峻的贫困现实以及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

22、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的愿望;党和国家对贫困问题的深入思考,扶贫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上一阶段扶贫与救济虽然在短时期内满足了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12分)示例三1986年以后,以造血、开发为一体的“大扶贫”格局。(2分)解释:“输血”式扶贫可以缓解农民暂时的生活困难,却不能使他们真正摆脱贫困;改革开放使中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大增,有能力实施对口支援;党和国家扶贫政策日益完善,日趋科学精准,形成了综合施策的大格局;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中国化的结果。(12分)解析本问为开放性问题。材料反映了19491978年、19781986年、1986年以后三个时期中国的社会救济和扶贫情况。首先,在材料所述三个时期中任选其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特征。其次,根据所选时期的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等方面进行解释。18.答案(1)美国:耗资巨大;覆盖面小;进程曲折。(3分)中国:党和政府发挥了主导作用;医疗制度具有多样性;保障覆盖面广;成效显著;体现了公共服务性;不断创新;等。(5分)(2)美国:给政府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私人资本的阻挠;意识形态的影响;政治体制带来了政策的不稳定性。中国: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特色医疗保障体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