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8012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明代社会保障制度分为荒政制度、济贫制度、养老制度和抚恤制度,具有以养为主,兼以教化的特点。政府还设置常设机构对鳏寡孤独和民间丧葬进行救助。这些做法()A反映出社会保障形势的严峻B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C背离了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D杜绝了荒年民不聊生的现象2无论是秦国还是秦朝都十分重视数字化管理,如秦王十六年命令男丁必须把年纪登录于户籍上,秦始皇三十一年则令农民必须将土地的数量上报给政府。这种做法旨在()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强化基层社会控制C提高行政效率 D抑制土地兼并3宋代户籍管理制度中有主户与客户之分。主户指占有土地并需

2、纳税的有产户;客户指没有土地不能按田纳税的佃农。这反映了宋代()A土地兼并现象的缓和B封建租佃关系的萌芽C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D税制公平原则的确立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B资产阶级认为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C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5“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材料说

3、明城市居民()A地位得到了提高B居住环境得到改善C饮食质量得到改善D经济发展缓慢6秦朝的郡县制和什伍连坐制形成了“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这一体系有利于()A稳定中央政府的赋税来源B促进基层社会自治C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大权D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7521年,梁武帝曾下诏:“凡民有单老孤稚不能自存,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并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使“孤幼有归,华发不匮”。这反映当时政府()A采取无为而治保护弱势群体B践行民本思想防止贫富分化C重视基层治理维护社会稳定D形成了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8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平民)制度,户籍标明姓名、年龄

4、、籍贯、爵级、身高、家口、财产等项目。州郡每年都要向中央申报管区内的户口数和垦田数。其中入户人数最多的是自耕农民。这一制度()A不利于汉代的社会稳定B具有征发赋役的重要功能C有助于政府征收商业税D成为控制人口的唯一手段9在19世纪末的德国财税学家瓦格纳看来,赋税就是“满足财政必要的同时,纠正国民收入的分配及国民财富分配,以矫正个人所得与消费”;20世纪中期的英国学者贝弗里奇则进一步主张由国家代替传统家庭来直接承担非劳动人口的赡养责任。这些理论的实践导致()A英国与德国的贸易矛盾激化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福利国家”D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一时10在政府的干预与市场相结

5、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该政策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福利国家政策C混合经济D实现国有化111076年,宋朝陕西汲郡的吕大钧等兄弟,在家乡蓝田制订了乡约,其主要内容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之后各地相继出现类似乡约。这些乡约的制订()A说明宋朝“政府”较重视社会救济B巩固了宋朝的统治基础C反映出宋代社会保障体系完备D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12商鞅变法时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即乡里什伍制,后世王朝大多得以保留或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如汉代的乡里什伍制、唐代的乡里保邻制、宋代的保甲法、明代的里甲制等。这体现了中国古代()A礼法

6、并施的治国理念 B政治制度的延续与变迁C基层自治意识的增强 D后世王朝缺乏创新精神13有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这说明实施福利国家政策()A政府减少了经济干预B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C国家实行高税率政策D能够彻底克服经济危机14下表反映了19831984年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月收入5080200儿童津贴13.013.013.0其他补贴50.130.10纳税07.943.8国民保险4.57.218.0实际收入108.6108.0151.2据此分析可知,20世

7、纪80年代初的英国()A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B工人阶级家庭收入偏低C国家财政赤字现象更加严重D大幅度降低福利的规模15元朝政府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但南宋遗民郑思肖却在其著作中写道:“鞑法:一官、二吏九儒、十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元代的户籍制度阻断了读书人的上升空间B元朝政府给予读书人的优惠待遇并未实行C南宋郑思肖对元朝政权统治存在偏见D元朝政府在实际上推行了歧视儒户的措施16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8、A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B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C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D有利于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2002年里耶古城发掘出37 000多枚竹木简,使尘封千年的秦朝历史以文字形式复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里耶秦简户籍簿及释文材料二春秋始,君主及各级封主均以社为单位来封赐,

9、此时户口仍为私家性质秦献公十年“为户(户口)籍(籍贯)相伍(五家为一伍)”,将户籍编制与行政编制统一起来。摘编自张金光秦制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夫”的身份及其在家庭中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国户籍管理的方式。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这一户籍管理方式的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材料

10、二15世纪前伦敦工商业并重,17世纪贸易约占全国贸易量的80%。纽卡斯尔有一半的生活用煤运到伦敦,1580年至1640年,自东北三郡运往伦敦的谷物增长了14倍。17世纪中期,伦敦商人普利面向全国各地商人批发呢绒。16、17世纪,伦敦出口呢绒至少占全国的70%,出口谷物量也居第一位。伦敦进口的商品有高级消费品和奢侈品、日常生活用品、工业所需原材料等。1700年,伦敦约占全国总进口的80%,这些货物从伦敦再送发到各地,有不少商品是从伦敦进口后经过加工再度出口。海外贸易商人以伦敦为基地,积累的财富也安置于此。伦敦还有面向全国市场的丝织业、钟表业和金银首饰业,以及造船、兵器制造和玻璃制造等大工业生产。

11、摘编自刘景华十六、十七世纪英国城市经济职能的变化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伦敦在16、17世纪发生的变化。(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城市发展的社会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作为最基层的政府,古代县衙几乎就是“一人政府”,“皇权不下县”使得基层正式官员始终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数量级。自先秦到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和社会管理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乡村社会秩序。乡

12、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作用于乡土社会。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摘编自林辉煌“皇权不下县”治理方式的历史两面性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它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

13、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材料二传统英国乡村治理,其实质是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贵族阶级通过对国家权力的分割,将部

14、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以庄园法庭为载体,有效地维护着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庄园制度对英国社会的历史演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 朱可心庄园制传统与英国乡村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传统英国乡村治理的主要做法,并分析其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B【解析】明代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有利于解决灾荒、贫困孤老等问题,有利于

15、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故选B项;材料未反映出社会保障形势是否严峻,排除A项;C项中的“背离”说法错误,排除;“杜绝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2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之所以重视所谓的“数字化管理”,其目的不外乎强化对社会的控制以维护专制集权统治,故选B项;材料中不能体现出对农业的重视,排除A项;C项表述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排除;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3C【解析】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并且题干中并未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A项;租佃关系是战国以来随着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的形式,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宋代订立户籍是以土地资

16、产的有无来划分,主客户户籍的制定正是反映着剥削形态的变化,体现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故C项正确;题干未提及税收原则,故排除D项。4C【解析】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由资本主义制度决定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永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B、D三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5A【解析】依据题干“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等信息可知,城市居民地位得到了提高,故A项符合题意。题干没

17、有涉及居住环境、饮食质量、经济发展等信息,故B、C、D三项不合题意。6A【解析】“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国家治理体系有助于国家对基层的掌控,强化中央集权,从而保证中央政府赋税来源的稳定,故选A项。秦朝并没有促进基层社会的自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体系有助于国家对基层的控制,并没有削弱郡县长官的行政大权,排除C项;该体系是为了强化国家治理,并不是为了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D项。7C【解析】“主者郡县咸加收养,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以终其身”,“多次责令郡县置孤独园,收养孤儿和单身老人”可知C项正确。A项“无为”,B项“贫富分化”与题目材料中采取措施、济贫扶弱的做法不符,D项不符合南北朝时期分

18、裂动荡的史实。8B【解析】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加强对民众的控制,有利于社会稳定,故A项错误;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将户口数和垦田数登记造册,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故B项正确;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是对农民的管理制度,与商业无关,故C项错误;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只是控制人口的手段之一,故D项错误。9C【解析】材料中德国与英国学者提出了关于国内社会财富分配及社会福利的内容,与对外贸易无关,故A项错误;对社会财富再分配,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供求关系,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故B项错误;德国学者要求政府利用赋税政策调解社会财富再分配,英国学者要求政府承担社会福利,这就推动第二次世界大

19、战后建立起“福利国家”制度,故C项正确; D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吻合,排除。10B【解析】据材料可得“该政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和一种表现形式,故A项错误;据材料“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均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可知,题干所述为福利国家政策,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该政策是建立在混合经济基础上,故C项错误;实现国有化与材料“在政府的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下”相矛盾,故D项错误。1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吕大钧等人率先制订乡约,以道德教化为先导,努力促进乡村安定、乡邻和睦,这种乡村自治行为的推广和乡约的制订有利于巩固宋朝的统治基础,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

20、宋朝“政府”较重视社会救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宋代社会保障体系完备”,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项错误。12B【解析】由材料可知,古代乡村基层组织在传承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礼法并治的治国理念,排除A项;材料中的乡村基层组织是中央集权的组成部分,与基层自治无关,排除C项;后世王朝在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机构均有创新,排除D项。13B【解析】根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可知福利国家政策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这实质上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项正确。福利国家政策是政府加强干预经济的表现,排除A项;福利国家

21、实行高收入高税率、低收入低税率的政策,排除C项;福利国家政策能够缓和经济危机,但不能消除经济危机,排除D项。14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初的英国高收入家庭纳税和国民保险支出较高,中低收入家庭纳税和国民保险支出较低,这有利于治理贫富差距问题,从不同家庭的实际收入数据观察,可知治理贫富差距问题富有成效,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均排除。15C【解析】材料没有提到儒户不能参与考试做官,没有提到废除科举,故A项错误;“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没有体现“并未实行”的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鞑法”可知南宋遗民郑思肖对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存在偏见,故C项正确;虽然

22、元朝儒生地位低下,但“读书人编入儒户,可以享受免除差役的权利”,不能说明歧视儒户,故D项错误。16D【解析】材料中认可公民权,由“氏族族籍”变为“村社”登记,由血缘变为地域,这种变化有利于雅典国家的确立,故选D项。由材料可以看出是自由权的扩大,而不是受到妨碍,排除A项;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是通过公民大会来实现,材料中论述的,不是公民大会如何运行的问题,排除B项;村社职能的扩大,把主导因素由血缘变为地域,削弱了贵族的权力,但没有体现保护平民利益的目的,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17题13分,18题14分,19题13分,20题12分,共52分)17(1)身份:平民(或无爵者、免爵者)。地位:

23、户主。(2)方式:户籍相伍(户籍与籍贯相结合)。意义:实现了国家对民众的直接控制;有利于征发赋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可知“夫”的身份是平民,在家庭中的地位是户主。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将户籍编制与行政编制统一起来”可归纳出户籍与籍贯相结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对民众的控制、征发赋役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18(1)特点: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样;争取自由和法治。(2)变化:成为全国最大的消费中心;成为英国进出口贸易与国际转运贸易中心;巨商富集,手工业发达;高级消费品与奢侈品、资金和技术密集产品增多;城市规模

24、扩大,经济地位增强。(3)意义:促进城乡经济、文化联系;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高;丰富百姓文化生活。【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等信息归纳。第(2)问,从城市规模、城市类型、商贸地位和人口状况等角度分析。第(3)问,注意从城市发展与乡村关系、民众生活、国家治理等方面分析。19示例一:观点: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势力强大,皇权与族权相结合。阐述:中国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社会,因此乡村治理表现出皇权与族权相结合的特点;宗族内互助性非常强,一个家族要发挥作用就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财产,利用

25、这些财产,可以资助年轻人的教育,以便使他们有机会进入官僚队伍,保护他们亲属的利益;这些财产还有周济族内穷苦者和赈灾之用。由于宗族的稳定与社会秩序的安定相一致,因此,宗族势力往往得到皇权的认可,乡官里吏在催征钱粮时往往需要族长的配合,有时则表现为宗族家长直接担任乡官里吏,使行政组织与宗族组织合而为一。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的乡绅有限自治。阐述:政府在乡村选择的管理者,主要是有德行的长者、有名望的乡绅、有财产的地主等,这些人往往都读过书,在知识、智力和财富上占有优势;能够解释乡规民约,用道德感召力维持乡村的秩序;乡绅的身份是双重的,作为国家的代理人,他们要帮助国家做事,而作为乡村的代表,他们又需要

26、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解析】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题,解答的关键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依据材料中“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等信息,可以从宗族、乡里、乡绅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进而提取“中国古代地方宗族势力强大且与皇权相结合”“中国古代的乡绅有限自治”等论点;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20(1)特点: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士绅发挥较大作用;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宗法色彩明显;基层自治分工明确等。 (2)主要做法:以庄园为核心,安排庄园的生产活动;处理好庄园

27、内部的社会关系;贵族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影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得英国近代政治具有精英政治的特征;使得英国形成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为近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等。【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等信息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做法”,由材料二“以庄园为核心的生产活动的安排问题和庄园内部领主与农民,以及农民内部的社会关系调节问题”“将部分司法和行政权转移到庄园中”等信息概括;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二“它为英国土地私有产权的形成,农业的资本主义经营和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英国政治变迁具有精英斗争的特征”“庄园制度也衍生出了法治和地方自治的传统”等信息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统编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