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成长 文档编号:247796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4月自学考试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真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全国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具有尚鬼传统的先秦王朝是(B)A、夏B、商C、西周D、东周2、传统中国的正统思想一般是指(A)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佛家思想D、道家思想3、提出并努力证明性善说的先秦儒家代表人物是(D)A、曾子B、孔子C、荀子D、孟子4、“苛政猛于虎”的说法出自(D)A、孟子B、论语C、周礼D、礼记5、墨家“兼相爱”的基础是(A)A、交相利B、爱有别C、爱无等D、仁礼德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2、为刍狗”,这一说法出自(A)A、老子B、庄子C、孔子D、韩非子7、“人性好爵禄而恶刑罚”,这一说法的提出者是(B)A、孔子B、商鞅C、吴起D、孙膑8、先秦主张君主“任法而不任智”的思想家是(A)A、申不害B、荀子C、韩非子D、老子9、主张“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的先秦思想家是(D)A、申不害B、吴起C、管子D、慎到10、韩非子讲“释法术而任心治,则尧不能正一国”,是为了强调法家的(A)A、法治B、德治C、道治D、仁治11、下列属于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代表人物的是(D)A、老子B、韩非子C、李悝D、邹衍12、汉武帝之前,汉代的治国指导思想主要是(D)A、儒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教思想D、黄老思想

3、13、秦始皇时期,主张实行郡县制、推行焚书等文化专制主义的是(C)A、商鞅B、韩非子C、李斯D、孟子14、曹魏时期政府设立了专门教授狱吏律学知识的职位是(C)A、法学博士B、法硕士C、律博士D、法博士15、力图提高律学研究在国家知识体系中地位的思想家是(B)A、董仲舒B、张斐C、朱熹D、张之洞16、明朝著名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经典是(D)A、致精神B、健体魄C、求富强D、致良知17、为了强化君主专制,废除宰相制度的皇帝是(C)A、汉武帝B、唐太宗C、明太祖D、清乾隆帝18、王夫之认为,对皇帝而言国家治理的最核心原则是(C)A、任法B、任人C、任道D、任性19、梁启超认为,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依次

4、经过的三个阶段分别是(B)A、器物、文化、制度B、器物、制度、文化C、文化、器物、制度D、制度、器物、文化20、劝学篇的作者是(A)A、张之洞B、康有为C、梁启超D、袁世凯21、康有为撰拟的宪法草案中,在议会闭会期间制约总统权力的机构是(C)A、都察院B、内阁C、国询院D、国民代表大会22、在康有为看来,国家虽有君主,却保有共和实质的宪政体制是(B)A、君主立宪B、虚君共和C、民主共和D、君主专制23、提出“随时创法”之变法观的历史人物是(A)A、梁启超B、康有为C、严复D、魏源24、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主要执笔者是(B)A、张之洞B、伍廷芳C、松冈义正D、冈田朝太郎25、晚清法律改革时期

5、主张“折衷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的是(B)A、康有为B、沈家本C、梁启超D、张之洞26、修正刑律草案说贴的作者是(B)A、杨度B、劳乃宣C、张之洞D、伍廷芳27、晚清法律改革时期,法理派又被人称为(D)A、家族主义派B、国情派C、反沈派D、国家主义派28、严复认为自由之中尤为重要且向来为中国所无的是(C)A、人身自由B、结社自由C、思想言论自由D、宗教信仰自由29、革命派认为使人丧失自由平等资格的是(C)A、旧律B、皇权C、礼教D、官吏30、章太炎民权思想的最大特点是(A)A、实行法治B、实行封建C、实行专制D、君主立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

6、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31、下列符合庄子思想主旨的表述有(ABCE)A、无耻者富,多言者显B、圣人不死,大盗不止C、神鬼神帝,生天生地D、兼相爱,交相利E、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32、下列属于汉初董仲舒思想组成部分的有(BCD)A、德辅刑主说B、天人交感说C、性三品说D、德主刑辅说E、无为而治说33、下列属于清末洋务派主张的有(AE)A、自强B、民主C、平等D、自由E、求富34、下列著作中由沈家本撰写的有(BCD)A、变法通议B、寄籍文存C、历代刑法考D、汉律遮遗E、论世变之亟35、孙中山提出革命的三阶段包括(ACE)A、军政B、德政C

7、、训政D、法政E、宪政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6、法自然答:道家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让人们认识到道的重要性,从而在思想和行动上“法自然之道”。(1分)社会是对人的发展之桎梏:儒家推崇的礼乐制度是反自由的、虚伪的。(1分)他们希望从人的本来样态来解决社会问题,追寻生命的永恒意义和价值,在最本源处营造真正的人类生活。(1分)37、慎到答:赵国人,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是从道家中分化出来的法家人物,在先秦法家中以重“势”著称。(1分)慎到重“势”,其目的在于“尚法”。要求君主立法“为公”,反对立法“为私”。(1分)慎到“尚法”,同时又重“势”。(1分)3

8、8、八议答:八议是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八种封建特权人物犯罪,负责官员不能直接处理,只能列明犯罪事实、所触犯的刑律以及该罪犯的八议具体身份,上奏皇帝,由皇帝交给有关大臣集体决议,议完后交由皇帝最后裁决。(2分)一般而言,八议之人犯死罪,经“议”后都能得到减轻:犯流罪及其以下,确定减一等;但如果犯“十恶”等重罪,则不适用该条规定。(1分)39、中体西用答:清末洋务派为了反对守旧派,提出“中体西用”的治国方略。(1分)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对“中体西用”思想做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1分)其核心思想是学习西方法律某些特长以弥补我之不足,同时必须坚持以中国纲常名教为核心。(1

9、分)40、论杀死奸夫答:论杀死奸夫的作者是沈家本。(1分)该篇文章是沈家本在修律过程中与礼教派相互辩难之作,也是清末礼法之争中,整个法理派反击礼教派的代表作之一。(1分)在这篇文章中,他运用“法理”,就本夫有无权利在奸所杀死奸夫奸妇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证。(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41、简述唐律疏议“礼刑合一”的立法指导思想。答:唐律疏议的立法思想表现为“一准乎礼”,或“礼刑合一”。(1分)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徼年间制定的法典,在法典总则“名例”中明确标示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2分)具体内容是指,德礼是政治教化的根本,刑罚是推行政

10、治教化的手段。礼是刑的精神真谛,刑的功能在于辅助德礼的不足。治理国家必须兼用德礼和刑罚,二者不可或缺。(3分)因此,礼和刑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离,集中体现在伦理纲常的法律化和维护社会等级特权两个方面。(1分)42、简述梁启超在箴立法家一文中对立法家提出的希望。答:针对民初立法中出现的因人因事立法、务外观而不务施行的种种立法乱象,(1分)梁启超有箴立法家一文,对立法家提出的希望有三:(1)当求以法范人,不可对人制法。(2分)(2)法案之草创及修正,其精神系统不可紊也。(2分)(3)立法非以为观美也,期于行焉。(2分)43、简述晚清家族主义法律理论的主要内容。答:晚清家族主义法律理论由劳乃宣提出

11、。(1分)他基于类型说,提出农桑、猎牧、工商三种经济类型,产生三种类型的风俗礼教政体,从而产生出家法、军法、商法三种类型的法律。(2分)中国法律属于家法类型,西方法律属于商法类型,无所谓高下之别。中国是农桑之国,必须维护家法,不能维护军法和商法。(2分)当前中国变法需要的是立足国家固有的家族主义,修而明之,扩而充之,以期渐进于国民主义。(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44、试论黄宗羲限制君权的主张。答:黄宗羲批判了传统法律所维护的君主专权对天下的危害,认为三代之后的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君主专权损害了君臣关系和君民关系,对国家和社会造成较大

12、危害。在总结历史上君主专权的危害后,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即君主当以利民、养民、服务天下苍生为职责所在。(3分)因此,黄宗羲提出要限制君权:(1)重相。黄宗羲认为,宰相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中的重要一环。明代朱元璋废除宰相,导致皇帝专权,不受约束,对朝政影响极大,结果导致了有明一代的宦官专权。因此,他提出要恢复宰相设置。(3分)(2)学校议政。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还应该是反映民意、评议是非的议政机关。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可以参与法律政策制定、监督君主和官吏的执法情况。(3分)(3)地方分治。秦汉以后的都县制造成了地方权力的过度萎缩,影响了国家政治和地方社会的发展。黄宗羲主张地方要

13、有独立的财权、行政权和军权。(3分)45、试论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理论。答:(1)“五权宪法”是孙中山在研究各国宪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历史与国情加以集中的产物。(1分)“五权宪法”以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的权能分治学说为直接依据。(1分)(2)孙中山的所谓“五权”,是在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外,再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2分)以“五权分立”为基本内容的宪法,叫“五权宪法”。根据“五权宪法”设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称为五院制。(2分)为了避免欧美“三权分立”的弊病,孙中山认为,中国宪法应当把立法权中的监察权和行政权中的考试权独立出来,只有用“五权宪法”所组织的政府,才是完全的政府机关。(2分)(3)以“五权宪法”为核心,建立现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以这种法律体系为体,建设现代中国,这就是孙中山的理想。(2分)尽管有学者批评“五权宪法”是政府的职能分工而背离了分权原则,但孙中山立足本国,吸收西方经验,以建设超越西方国家的现代国家的求索精神,值得称道。(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成人/电大/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