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4408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4题,共20分)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5分)这座城市的变化悄然发生。书院之城,博物馆之城,一张张(zhn xn)_的名片,亮出了保定的身份,让保定人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家门口的口袋公园,让保定人的身心松弛下来。幸福感就从这期许与松弛中,由内而外的慢慢地氤氲开来。保定这位千年高龄的耄耋老人,虽历经沧桑,却风华依旧。千年过往,千年荣耀,在沉浮间,蜕变成长。我们正在经历一座城市的更新,在时间的演进中,幻化出无限的曼妙。(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zhn xn_悄然_(2)有的同学不认

2、识“耄耋”的“耋”字,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该先查_部,再查_画,可以知道这个字读“di”(2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去掉“_”,语言就更加通顺了。(1分)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甲诗歌中的意象,源自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形象,诗歌中有“花”的娇艳和希望:白居易春行钱塘湖的“乱花渐欲迷人眼,_”,尽显生命勃发的本色。乙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面对生活困顿,诗豪吟唱陋室铭;面对强敌压境,辛弃疾表现出迫切的期望;他们的选择展现的都是大丈夫情怀。丙武侯祠前悬挂着一幅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1)在甲段文字的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2

3、分)(2)乙段文字中,诗豪指的是唐代诗人_,加着重号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_,_。”(2分)(3)丙段文字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在出师表中与之相应的内容是:_,_。(2分)3下面是秋铭同学搜集整理的资料卡,准备参加演讲比赛,请你帮助他解决遇到的问题。(3分)清代大文学家、小说家蒲松龄曾留下一句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的一生中难免会有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坎坷和挫折,面对这些不顺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当其冲应该做到的就是迎难而上,用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战胜它。古往今来的大人物就是因为_,加上百折不挠的进

4、取精神,从而成就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大业,被后人世代敬重和推崇。(1)资料卡中“_”这个成语运用错误。(1分)(2)下面两个句子,哪一个放在横线处更合适?请说明理由。(2分)A他们有着异常坚定高远的信念B他们有过异常坚定高深的信念_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 近年来,“国潮风”强势崛起,从经典国货焕新升级到新消费品牌快迷火爆,再到“中国智造”引领文化、科技蓬勃发展,这是中国自信引领的全方位潮流涌现,是民族文化和大国科技驱动的全面创新。材料二 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十年,“国潮”相关搜索热度上涨528%。其中,2021年国货品牌关注度是洋货的3倍。材料三 国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呈现

5、出欣欣向荣之势,但摆在国货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内卷化严重。同时,国潮品牌尽管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全球市场则患有出海乏力之症。(1)请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理性评价“国潮”的发展现状。(3分)_(2)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国潮”文创产品,2023年竞秀区组织了“巧手剪纸迎新春”活动,下面是三幅创意剪纸,你最喜欢哪一幅?请结合剪纸的画面说明喜欢的理由。(3分)我喜欢图_,因为_第二部分(521题50分)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56题。(6分)甲使至塞上乙塞上听吹笛王维高适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雪净胡天牧马还,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月明羌笛戍楼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借问梅花何处落,萧

6、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风吹一夜满关山。雪净:冰雪消融。戍楼:军营城楼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这里将曲调梅花落拆用,嵌入“何处”两字,从而构思成一种虚景。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5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从体裁角度分析,甲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乙诗是一首七言绝句。B甲诗颔联中诗人以“蓬草”“归雁”自比,传达出一中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C乙诗三、四句妙在将“梅花落”拆开,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与“月明”搭配和谐,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D两首诗都是边塞诗,都描绘了一幅奇丽寥廓的塞外风光图,甲诗雄浑壮美,乙诗和

7、平宁谧。6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13分)【甲】刘忠肃公挚,儿时,父居正督课极严,动必绳以规矩。或谓曰:“君止一子,独不可少宽耶?”居正曰:“正以一子,不忍纵也。”(选自德育古鉴)【乙】余幼学时,家尊教余之兄弟甚严,常曰:父母同负育人之责。一日,尊因商旅大名府,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余慈见信曰:子完之教,责在尔躬。而汝切记,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四戒:一戒宴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做。既守四戒,又须规发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吾子子完之金科玉律,尔

8、宜铭于心间。后余之登士,虽身用心专,皆归于余尊之严教也。(节选自泰山行宫记)注释:刘忠肃公挚:刘挚,北宋人,嘉祜四年进士甲科,能力出众,政绩卓越,谥号“忠肃”。绳:约束,制裁。独:岂,难道。子完:本文作者字子完。维何:是什么。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1)或谓曰或:_(2)遂书信遣人送至家中书:_(3)尔宜铭于心间铭:_(4)虽身用心专虽:_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君止一子,独不可少宽耶?_(2)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_9甲文中刘挚父亲“动必绳以规矩”,对此,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3分)_10乙文作者的父亲是从哪方面劝诫和

9、教导儿子的?(2分)_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13题。(8分)(1)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作“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抢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后来埙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了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3)埙最初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以陶制作的最为常见。原始社会的埙,形状也有多种,如浙江余姚市河姆渡遗址

10、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的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另一种原始形态,距今约六千年。此外还有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现存资料显示,不管是哪种形状的埙,上端都有吹口,底部都呈平面,侧壁都开有音孔。(4)春秋时代,以和为美是重要的音乐审美观,“埙唱而篪和”,是儒家“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音乐上的集中反映。“和”指内容舒缓平和,有助于教化,体现了当时的音乐审美观点:音韵和谐。古人说:“埙具治后之德,圣人贵淹;于是,错凡银、借福勃。”埙是一种中音吹奏乐器,因为它的音色古朴醇厚。同古人说话时惯用的高频

11、调相比,显得格外柔润。所以受到古人的推崇。(5)埙在战国初就广泛应用于宫廷的祭祀活动中。秦汉以后,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记载。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现了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6)清朝时期,埙的传承已经断代,这是因为埙自身演奏的难度比较大、声音小,音域较窄,难于融入乐器演奏阵列。清代直隶人吴洵源偶得埙,复制出殷代五音孔梨形陶埙传世,以阐发古音之秘。到目前为止棠湖埙谱

12、是发现最早也是唯一正式刊行的专用埙乐谱,对古埙制法、奏法以及埙谱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是一本珍贵的史料。(7)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有清代宫廷所用的红漆云龙埙,它高八点五厘米,腹径七厘米。埙体有六个音孔,前四后二,通体红漆,描绘有金龙和云纹。今人改进研制的九孔陶埙,以古制六孔埙为基础,然后扩展其肩部和内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个。前六后二,加上吹孔共为九孔。(8)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除了在欣赏宫廷雅乐时还可一闻埙乐,几乎不知道还有埙这样一种乐器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公演中场乐几绝于耳。11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埙的?请分点概括。(3分)_12分析选文第(3)段画

13、线句的作用。(3分)_13请结合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埙乐几绝于耳的原因有哪些。(2分)材料一 汉代以后,乐器领域发生了大规模的更新,汉唐时期,大量西域乐器的传入,丝弦乐器的兴起,雅乐的许多乐器逐渐在音乐苑囿里消失。材料二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和国力的增强,特别是进入到盛唐时期,世人普遍追求奢华之风,礼乐也追求宏达的阵容。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8题。(15分)麦收是一场大戏(1)打开了视频和二嫂聊天。我问二嫂:“在干什么呢?”二嫂高兴地说:“刚收完麦子回来。”我附和着说:“现在收麦子是很省事儿了。”“省事,只半小时麦子已经到家里了。”是啊,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半小时,秸秆还田,麦子直接装

14、口袋运到家。今昔对比,真是天翻地覆。上溯到上世纪70年代,我仿佛又看到那个小山村麦收的情景。(2)在我的记忆里,那时的麦收,是全队的人参演的一场大戏,男女老少,都是演员,每一个角色都是生动的。(3)麦收的大戏不是夜晚开演,而是起早就“开锣”了。凌晨三点多钟,几下嘹亮的钟声,打破黎明前的寂静。月亮被敲醒了,人们被敲醒了,村庄被敲醒了。人欢马叫,犬吠鸡鸣。趁着黎明,气温不太高,收割小麦最出活儿。人们一窝蜂来到田里拔麦子。大家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不久就拉开了距离。麦地里,人头攒动,徐徐展开了“人”字形雁阵。前面是泛着麦香的金色海洋,身后站起了一捆捆麦个子,像护卫丰收的哨兵,严阵以待。一袋烟的工夫,衣

15、服就湿透了。刚才还有说有笑的,转眼间鸦雀无声,只有“唰唰”地拔麦声了。不一会儿,三亩麦子全部拿下。这完全是千军万马的阵势,麦随声倒,到了地头,伸伸腰腿,没有不开心的。(4)这时李大叔赶着马车来了,年岁稍大的刘三伯、顾大爷来跟着装车。装车是个技术活,装不好,容易向一边倾,半路容易翻车。装好了小山似的一车麦子,李大叔长鞭一甩,“嘚”的吆喝一声,两匹马用力向前拽,冲出麦田。李大叔的鞭子“啪啪”作响,甩落了天边的月亮,甩落了天上的星星,惊醒了树上的宿鸟,呼呼喇喇,四下飞散。李大叔成了特写镜头,大家很羡慕。(5)拉完了麦个子的麦田,上午再由小学生们站成一排,蹲下来复收麦穗,有时还有意外的收获。有一次狗子

16、就捡了一窝鹌鹑蛋,高兴地捧给大家看。有时突然跳出一只青蛙,吓女生一跳,于是大家一起追赶包抄。这是麦收的小插曲,就像一幕剧之间的锣鼓点,大人们看着都在笑。(6)天渐渐亮了,人们来到地头,个个灰头土脸,衣服又是汗水又是尘土,裤脚连泥带土被露水打湿了半截、鞋也看不清了模样。稍事休息,人们又开始了第二轮冲锋。(7)中午时分,烈日高照,微风不兴,云不动,树不摇。大黄狗早就找了个阴凉地儿,吐着长长的红舌头,卧在那儿喘粗气呢,母鸡也躲在窝里避暑,只有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嘴里还不住地喊着“热啊、热啊”的。麦田像一个热气腾腾的大烤箱,火辣辣的太阳像上千度的光源粘在了脊背上,真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我感觉

17、全身的水分都被烤干了,脸像着了火一般,嘴唇干得起皮,两手磨出了水泡。男人们干脆赤膊上阵,满脸通红,汗珠滴滴嗒嗒零落如雨,脖梗晒得黑黢黢的;赤裸的后背成了古铜色,闪着油光,汗水汇成了一条条小溪,把脊背冲成沟沟壑壑。有的像蚯蚓,直接钻入裤腰,不见了,裤腰能拧出水来。手和胳膊,被麦芒一扎,出了一层红疙瘩,用汗水一浸,钻心地疼。女人们也粉面赧红,头发零乱,浑身泥土,全没有了往日干净利落的外表。“过一个麦季,脱一层皮”。麦收时节是当地庄稼人最累的时候。劳动的气氛,影响着每一个人,习惯了抢收的辛苦,反而觉得很平常了。累了往地上一躺,闭一会眼就恢复了状态,麦田成了大家的战场,谁无故离开,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18、8)麦个子拉到场里,没时间铡,只好先垛起,以免赶上雨,淋混了发芽那样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场院四周隆起了一圈小山,只剩中间一块平原。垛到一房高,恰巧黄昏,五叔诗兴大发:“麦垛堆得尖又圆,老汉垛麦上了天。扯片白云擦擦汗,凑上太阳吸袋烟。”劳动创造快乐,也创造了文学。五叔的“诗朗诵”,很来劲,大家跟着鼓掌。(9)天气好了,晚上还要夜战铡麦子。场里架上电线,安上几个大灯泡,放逐了黑暗,暗淡了星光,照得场院如同白昼,亮亮堂堂,照得人们的心里也一样明亮。社员分成三组,每组一人掌铡刀,其他人往铡刀里放麦个子,你来我往,手起刀落,铡掉麦头,抱走麦根儿。第二天,把麦根儿分给社员。你可别小看这麦根儿,除了最普遍的

19、用途当柴火烧外,那可是我们小时候的“金银珠宝”,可以用它编戒指、耳环、项链,大人们还可以用它编墩子(蒲团),手巧的姑娘、媳妇儿还可以编漂亮的篮子、草帽、蝈蝈儿笼和手工艺品,来装点贫乏的生活。麦子全身都是宝,每一处都有其独特的功用。麦头在场里晾晒,翻几次,彻底干了,就要碾场了。(10)麦根分下来,每家的老人和小孩子就有事儿做了,坐在一大堆麦根前挑麦穗。小孩子很少有始终一动不动挑麦穗的,一会儿说去喝水,一会儿说去厕所,一会儿又在一起打闹,惹来大人的一顿笑骂。(11)这些记忆,就像充了气的气球,总在我眼前飘荡,感觉那时的日子快乐而有趣。一季麦收,可以调动所有人的情绪。(12)见我很长时间没说话,二嫂

20、说:“有事儿了?有事儿你就先忙吧。”我连忙说:“没事儿没事儿,我想起小时候的麦收来了。”“哎呀,跟那时简直不能相比呀,那时起早贪黑,累得精疲力竭的,现在可好了,地头上一站,观西洋景一样,就把麦子运到家了。今年换了更先进的收割机,收完麦子马上就给种上下茬的玉米了,省心又省力。”我不禁感叹:如今的农村也和城市一样,竖起了楼房,种植了花草,建起了运动场。乡亲们脸上绽放着笑容,心里装满了甜密,生活荡漾着春风。父亲生前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两千多年了,哪有这样的好时代啊!”这是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发自肺腑的赞叹。(13)麦收一季掉层皮,人们习惯了这样,因为丰收的喜悦冲淡了所有的辛劳。那些经历过这样麦收

21、的人们,差不多去世,我们这些孩子,也变成了老人。年轻人不大懂得麦收的辛苦了,而且,这种辛苦一去不返了,如今的麦收,是几台收割机的事,一个麦收季无声无息就结束了。怀念,不是要回到从前,是为了留住最美好的记忆,留住我们走过的历史。(14)麦收是一场大戏,如今,人们是站在麦收舞台之外看戏,甚至是坐在家门口听着收割机的轰鸣声,麦子就到家了,演戏的农人变成了观戏的看客。(节选自江山文学网,有删改)14作者说“感觉那时的日子快乐而有趣”,文中写了哪些“快乐而有趣”的情节,请简要概括。(3分)_15选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_16请品味选文第(3)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月亮被敲醒了,人们被敲

22、醒了,村庄被敲醒了。人欢马叫,犬吠鸡鸣。_17请谈谈你对第(13)段加点词语“无声无息”的理解。(3分)_18选文两次写“我”和二嫂的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其作用(3分)_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第1921题。(8分)19叶子同学在阅读红岩时做了如下批注,其中有两处存在错误,请你指出并修改。(2分)从拾得的那副锈蚀了的铁镣上,他取下了半批铁箍,当做挖掘的工具。渴望着为战友们贡献一份力量的愿望,使他永不停息,尽力挖掘着。【A“他”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的崇高品质代表着“红岩精神”。】每天,他只有很短的时间停止工作。【B凭借着夜以继日工作的成果,“他”成功越狱。】那就是当满面胡须、身穿囚服的白发老头送

23、饭进来的时候。神经质的老头,【C每天来送饭的老头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齐小轩,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每次总是目不转睛地望着自己,一言不发。奇怪的是,他每次进来开亮了狱灯,出去时常常忘记关上。许云峰不知道他是无意的疏忽,还是有意让自己多接触一点稀有的光线。【D这里的“光线”既指监狱内的灯光,也可以理解为革命成功的希望。】_20学校要举办简爱舞台剧展演活动,节目筹备组就剧中场景选择征集同学们的意见。你准备推荐哪个场景?请选择一项,结合小说内容和阅读感受简要说明理由。(3分) 艰难成长重写命运 收获爱情我推荐场景为_,因为_21请你仿照下面示例,结合你

24、阅读西游记的经历,介绍一种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示例中出现的内容不得再用)(3分)_第三部分(22 题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快乐是什么?这是一个无数人追问过无数遍的问题。然而,从古到今,仍然没有统一的答案。你会给出怎样的回答呢?请结合自己经历或体验,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参考答案1(1)崭新 qio rn(2)老、六(或 6)(3)“通过”或者“让”2(1)浅草才能没马蹄(2)刘禹锡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当世之事3

25、(1)首当其冲 (2)A理由:“有着”表示始终具备,“有过”表示曾经具备;“高远”的意思是高而远大,“高深”的意思是水平高,学问技术等程度深,修饰“信念”,“高远”更恰当。(选择正确1分,陈述理由1分。意思对即可)4(1)在中国科技的引领下,国潮风强势崛起,品牌火爆、欣欣向荣,令人骄傲。经过十年的发展,全民关注热度不减。但在充分自信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国潮产品存在着内卷化严重、出海乏力等隐患。(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图一是一个舞动的绸子组成的“福”字,里边有一只奔跑的兔子,还有灯笼和花朵,兔子寓意吉祥美好,福字、灯笼、花朵都寓意福贵、顺意。整幅作品寄予了人们对象年富贵、吉祥、顺意的美好愿

26、望。示例二:图二整幅作品图案精美。作品中有一对小象子、铜钱、元宝的图案,有“福”“财”“玉兔迎春”字样,整幅剪纸代表了人们对新春的美好愿望。示例三:图三整幅作品形象可爱,一只穿着中式服装的兔子右手拿着福字灯笼,左手拿着一个福字元宝,脸上绽放着笑容。整幅剪纸给人一种愉悦喜庆的感觉,与新年氛围相吻合。(能结合画面主要内容陈述理由即可)5(3分)C6(2分)甲诗表达了诗人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和对边塞壮丽风光的赞美;乙诗抒发了战士戍边之志与思乡之情。7(1)有人(2)写(3)记 (4)虽然8(1)您只有一个孩子,难道不能稍微宽容些吗?(2)关爱孩子却不用正确的方式,反而是害了他。(大意正确即可)9(3

27、分)示例一:认同。从小对孩子严格要求,不娇纵溺爱,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大才能成才。示例二:不认同。过度严格要求容易使孩子心灵受到创伤,童年留下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意思对即可)10(2分)作者的父亲用“四戒四宜”之法教育儿子。(或作者的父亲教儿子“四戒”:一戒宴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做;“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用“四戒四宜”之法教育儿子。)11(3分)埙的地位、起源、制作埙的材料、埙的形状、埙的历史发展、作用。12(3分)示例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陶哨的例子,说明了“原始社会的埙,形状也有多种”,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示

28、例二: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陶哨比作橄榄,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陶哨的形态,有利于读者了解陶哨的外形特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示例三: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约六千年”,说明陶哨的历史悠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3(2分)汉唐时期,丝弦乐器兴起,盛唐时期,世人普遍追求奢华之风,礼乐也追求宏达的阵容,埙自身演奏的难度比较大、声音小,音域较窄,难于融入乐器演奏阵列。(意思对即可)14(3分)你追我赶割麦子的场景、装车拉车的声音与画面、复收麦穗时有意外收获、五叔诗朗诵、编麦根、小孩子不安分地挑麦穗。(答出3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情节也得分)15(3分)通过对收麦场景的今昔对比,赞美了新时代农

29、村的巨大变化。也表达了对艰苦岁月中充满勤劳淳朴、乐观,和谐精神的山村生活的怀念。16(3分)运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把月亮、村庄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黎明前麦收大戏开场前村庄热闹、欢乐的场面,为后文写麦收过程的快乐奠定感情基调。(从其他角度常析也可以)17(3分)“无声无息”体现出现在的麦收不再像过去那么辛苦,而且很迅速,但与过去收麦相比,没有了热闹与欢乐,表达出作者对过去美好的怀念。18(3分)示例一:开篇点题,用“我”和二嫂关于收麦的对话,引出下文我对过去收麦过程中各个场景的回忆。示例二:结尾通过对话结束了作者的回忆,在对话中表明了现在收麦的方便快捷,也展现出现在农村生活的美好,表达出作者对

30、新时代的赞美。19(每处1分,共2分)B许云峰挖通了地道,但是他拒绝越狱,最后在狱中英勇就义。C送饭的是华子良。20(3分)示例一:推荐,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居舅妈家,饱受欺辱,被送孤儿院求学又遇不公正待遇,简爱在坚强抗争中成长。这个场景既体现了简爱的自尊自立自强的性格特点,也体现了简爱性格的发展过程。示例二:推荐,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她从小寄养在舅母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关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相互产生爱情,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简爱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从而重写了自己的命运。示例三:推荐,简爱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靠学识与能力获得了尊重。在与主人罗切斯特互生爱意后,简爱不顾世俗,勇敢追爱,后来尽管罗切斯特已经失去健全的身体和巨额的财产,但简爱依然选择与他相守。(围绕作品内容表述合理即可)21(3分)阅读方法有借助目录、圈点批注、精读与跳读结合、摘抄、写读书笔记、绘制思维导读等等,能结合名著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可以采用批注的方法。读发现、进入水帘洞这一段时,批注:石猴敢为猴先,自告奋勇进入水帘洞。作者又加入一首诗歌来对石猴评价,石猴的行为和诗歌也给予人们人生哲理:在人生的关键时期,勇敢向前一步,也许结局就不一样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二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