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五月模拟语文试题(1)含答案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3951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五月模拟语文试题(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五月模拟语文试题(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五月模拟语文试题(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五月模拟语文试题(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中考五月模拟语文试题(1)I表达(共55分)一、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到3题。(10分)俄罗斯方块效应韩焱(1)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以己度人”,用自己习惯的,甚至固化的视觉去看待和理解世界,这就很容易被自己的思维方式限制住。(2)我们为什么会陷入固化思维中?哈佛大学医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付费让二十七个人玩俄罗斯方块,一天需要玩好几个小时,必须连续玩三天。在这个实验结束后的几天里,一些参与者每天睡着后都会做这些方块从天而降的梦,而醒着的时候,他们总是能够在各种地方“看到”这些方块。他们似乎把整个世界都看成是俄罗斯方块游戏,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为“俄

2、罗斯方块效应”。俄罗斯方块效应告诉我们,大脑非常容易陷入某种看待世界的模式之中不能自拔。这不仅仅是视觉问题,连续玩俄罗斯方块游戏实际上改变了人们大脑中神经元的连接,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神经通路,正是这种新的连接扭曲了人们看待真实情境的方式。(3)当我们习惯用一种消极的固化视角来审视一切事物的时候,就会错过大量“显而易见”的美好事物,会更容易出现悲观、挑剔的心态,甚至导致抑郁,身体状况也会变差。(4)但俄罗斯方块效应也有积极的一面,具体要看你怎么用它。我们可以训练大脑,让它去主动寻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帮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5)心理学家给出了一种快速启动俄罗斯方块效应积极一面的练习方法,那就是每

3、天都记录你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三件好事。那些坚持每天写下三件好事的人,在持续一个月之后,都会更多地感受到快乐。即使在停止练习之后,他们依然能够保持更乐观的心态。(6)所以,俄罗斯方块效应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可以让我们在工作时保持专注,在生活中发现美好。它能让真正重要的问题进入我们的视野和意识里,让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积极面上,但是又不会完全过滤掉所有的消极面,让我们既能客观地认识到事物有缺陷的一面,同时也能拥有理智、现实、健康的积极心态。(7)了解俄罗斯方块效应,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们能经常提醒自己变换视角,用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同一件事物,这其实就是多样性思维的基础,能让你在职场进阶之路上更加游

4、刃有余。(8)视角选择对了,就可以很好地降低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比如,同样是一片森林,如果你想让人在其中不迷路,画张地图更好;如果你想让人了解它演变的历史,做一张年代表更好;如果你想让人明白你和这片森林的故事,那写一篇文章更好。这就是你描述这片森林可以采用的不同视角。(9)变换视角还可以帮助你理解已知、发现未知。门捷列夫是怎么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有各种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果你聚焦于不同的性质,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视角。门捷列夫最终选择了把元素按照质子数进行排序,不仅把已知的元素做出了很好的排列,还通过空出的位置,预言了更多元素的存在。(10)变换视角更可以创造商业价值。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很多

5、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突破,都源于不同的新视角。比如,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缝补衣物的针。最初,人们生产针的效率非常低。后来有人意识到,很多工厂都能够生产出钢刷子,换一个角度来看,钢刷子不就是在一个底座上竖着密密麻麻的钢针吗?如果把这些钢刷子的刷毛切断,再钻上孔,不就变成针了吗?于是,很多生产钢刷子的工厂就开始转型生产钢针。(11)由此可见,视角的多样性,是帮助你取得事业成功的最佳助力。找到一个正确的视角,是你面对任何问题时要做的第一件事。(12)你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转换视角,这样才能跳脱出来,不被固定思维束缚,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说,你只有跳脱出来,不被眼前具体的事务限制住,才能把心态打开

6、,更好地去拥抱世界。记住,你看世界的角度,决定了你能达到的高度。1下列关于“俄罗斯方块效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些参与者在玩俄罗斯方块游戏后总能够在梦中乃至各种地方 “看到”这些俄罗斯方决。B俄罗斯方块效应告诉人们,大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神经连接之后非常容易陷入固化思维。C俄罗斯方块效应易让我们错失一切“显而易见”的美好事物,出现悲观、挑剔心态乃至抑郁。D一个月里坚持每天写三件好事,就会感受到更多快乐,这是俄罗斯方块效应积极的一面。2下列关于“变换视角”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一旦选择了正确的视角,可以很好地降低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B变换视角可以帮助人们理解

7、已知事物,探索发现不认识的事物。C人类很多重大突破都源自新的视角,变换视角可以创造商业价值。D变换视角,是我们面对任何问题时首先要做的事。3除了“可以很好地降低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在日常生活中,“变换视角”还有哪些积极作用?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雨中的诗意出外旅游的人,常把天气看成是个关键,左右自己的情绪。遇上风和日丽或秋高气爽的日子,心情会特舒畅,说:“天气太好了!”若遇上灰暗天,阴沉沉的,濛濛细雨,情绪会变得低落,说:“唉,倒了霉,天不作美!”其实这是一种常识的偏见。我们的心境不必太受外部天气的影响。要学会同外部世界拉开一段审美距

8、离,心静下来,超脱一点,去观照一切。春夏秋冬,一年四季,天晴下雨,都是“天”的安排,都是好得很。各有各的妙处,各有各的一道天下独绝的风景。如果你抱怨坏天气,那是你没有审美眼光,见不出坏中的美。我们要向古代诗人学习,学他们的审美眼光。就说雨吧。“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南朝梁,何逊)若是我们一般人,旅游到此,常会怨天尤人:“天气糟透了!”但诗人何逊却从中见出了天地间的一种悲壮气势,也道出了自己的胸怀。他一定在暗中赞叹:“好得很!”“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唐,杜甫)这才是杜甫之所以为杜甫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任何天气条件下,他都能保持诗人主体的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雨催诗”。仅三

9、个汉字,多好的表述!表述得多到位!杜甫没有被坏天气牵着鼻子走,而是他驾驭天气,把他化成诗!这才是杜甫同一般人的区别。今天的中国人读唐诗,不光要背诵,更要学诗人审美的心态、架势和视角。这种学习是学点金术。即便我们没有成为在纸上写诗的诗人,但有了诗人的气质,旅游起来,便能见出常人不易见出的美,也不会被坏天气毁掉我们的好心情。“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这便是诗人的高超姿态或架势了。面对人生世界,艺术家和哲学家最重要的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架势或姿态。若是一般人,遇上衣服被斜风细雨打湿,便要急忙避雨,认定是件坏事,有点大惊小怪。诗人却不以为然。他马上联想到“闲花落地听无声”,

10、诗意、诗境即油然而生。“看不见”和“听无声”是对称的。一个属于视觉系统,另一个属于听觉系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句一出,诗人刘长卿估计会对打湿衣的细雨表示感激之情。把对湿衣的细雨发出抱怨,转化为对它的感激,感激它给了他写诗的灵感。这的确给了我们珍贵的启示,对我们外出旅游,以及面对整个人生世界都有教益。在乌镇,我就遇上两回濛濛细雨,一想到古代诗人换个角度看雨,洒脱的姿态,我便步人了一个新的境界,情绪照样好,颇有左右逢源,豁然开朗的味道。我特别喜欢在斜风细雨中过乌镇一座座古老的石桥;更喜欢站在桥上听雨点打在船篷上的声音。这声音是柔和的,安详的,悠缓的。若是没有这声音,乌镇不是缺了一角吗?乌镇是一首交

11、响曲。少了雨打船篷的声音,尤其是站在桥上看,听,品味,咀嚼,就好像少了一种乐器(比如长笛或黑管),曲子的总体效果就会受影响。在雨中站久了,我们可以走进长长的河边的水廊下,木结构,小瓦盖,是遮雨避风寒的一个独特建筑空间,也是乌镇的一绝。坐在长廊下,我继续品味雨,雨中的古镇,质朴典雅,气格高古,情幽兴远,构成了我的一个白日梦(Day-dream)。这才是我三次造访乌镇的理由。我是来寻梦、做梦的。我无法拒绝这座千年古镇的诱惑和魅力,包括雨中的诗意。这叫什么?这叫浪漫。浪漫不仅仅是在情人节这一天,在一座高层办公大楼的对面广场,打出一条长5米的横幅,上面写着“莉莉,我爱你!”在这个世界,各有各的浪漫。有

12、比没有好。雨中的乌镇有的是浪漫情调。学会见出、听出它吧!发掘它吧!这样,你每天都会有收获,一年四季,不管晴天雨天,也不管刮风起雾,或月朦胧,水濛濛,夜半卧听疏缓钟。(有删改)4.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说外出旅游的人会有“常识的偏见”?请结合两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5.第段中,作者说:“我们要向古代诗人学习,学他们的审美眼光。”请简要概括我们要学习古代诗人哪些审美眼光?(6分)6.第段中作者说“我是来寻梦、做梦的”,结合段说说作者到雨中乌镇是来寻什么梦的?(4分)7.文章以“雨中的诗意”为题,请结合全文说说我们该如何在人生中寻找到“雨中的诗意”?(6分)三、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部分,完成8、

13、9题。(7分)现在,他身体彻底垮了,失去了重新归队的希望,他该怎样对待自己呢?他终于使巴扎诺娃吐露了真情,这个女医生告诉他,前面还有更可怕的不幸等待着他。怎么办?这个恼人的问题就摆在面前,逼着他解决。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就这样成为战斗队伍的累赘吗?他想起了基辅无产阶级的领袖叶夫格妮亚-博什。这位久经考验的女地下工作者得了肺结核,丧失了工作能力,不久前自杀身亡。她在简短的留言中解释了这样做的理由:“我不能接受生活的

14、施舍。既然成了自己的党的病患,我认为继续活下去是不必要的。”把背叛了自己的肉体也消灭掉,怎么样?朝心口开一枪,就完事了!过去既然能够生活得不坏,现在也应该能够适时地结束生命。一个战士不愿再受临终前痛苦的折磨,谁能去责备他呢?他的手摸到了口袋里光滑的勃朗宁手枪,手指习惯地抓住了枪柄。他慢慢掏出手枪。“谁想到你会有今天?”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

15、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他站起来,朝大道走去。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内容。(3分)9.请根据选段内容,概括保尔的性格特点,两点即可。(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0题。(3分)江楼月唐白居易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注本诗为白居易给元稹的赠答诗,当时元稹在东川任职,曾作七律江楼月寄白居

16、易。10.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出元、白二人所处的地点,一个在嘉陵江岸,一个在曲江池畔。虽是一般明月,却因相隔两地不能聚在一起共同观赏,故见月伤别之情顿生。B.颔联先以“一宵”言“相忆”时间之长,诗人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从人的离合想到月的阴晴圆缺,不知道好友是不是也在江边赏月,借此晴彼阴的景象表达对朋友的担忧。C.尾联中以“今朝”“方”表明懊悔寄诗之迟,暗示思念时间之长;“共语”“同悔”又表明双方的思念之情是-样的真挚。D. 这首诗歌虽是白居易所写,却通篇都道双方的思念之情,看起来全诗句句抒情,实际上景已寓于情中。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

17、(15分)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征伐,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此非渊所及也。”遂进兵。渊遣将帅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此欲老吾兵,攻之正堕其计。彼大众在此,巢穴空虚。直抵襄平,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诸将请攻之,懿不听。陈珪曰:“昔攻上庸,旬日之半破坚城,斩孟达。今日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之。”懿曰:“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

18、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而计粮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而雨水乃尔,攻具不设,促之何为?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恃其众,故虽饥困,不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若求小利而惊之,非计也。”既而雨霁,造攻具攻之,矢石如雨,粮尽窘急,人相食,乃使其将王建、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懿不许,皆斩之。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度渊以何计得策度:推测B.此欲老吾兵 老:疲惫C.攻具不设 设:完备D.当示无能

19、以安之安:安宁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A.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B.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C.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D.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明帝向司马懿请教战事时,司马懿认为公孙渊不会使用上策良计。B.陈珪与司马懿的想法不同,他想要立即进攻,缓解将士远征的疲惫。C.上庸之战敌军人少粮多,魏军人多粮少,速战速决是魏军最佳计策。D.公孙渊在弹尽粮绝

20、时向魏君请降解围,司马懿不同意,斩杀了使臣。1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 表 达 (共65分)六、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9题。(15分)北京是响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遍布城区,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是与故宫、长城等著名景点相比,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鼓楼最近备受年轻人喜爱,从清晨到夜晚,总有大批年轻人聚集在鼓楼的红墙下拍照、打卡。古老的建筑辉映着青春的面庞,格外动人。为什么鼓楼会成为网红打卡地?一个原因是鼓楼所在的位置浓缩了北京历史文化的精华:向南是的什刹海,向北是的老北京胡同,向东是的南锣鼓巷

21、,向西是的德胜门。一片不大的区域聚集了数十处各类文化遗产,给人以历史文化扑面而来的丰富感。而且,鼓楼并没有脱离城市,生活的河流在鼓楼周边静静流淌。而鼓楼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A慈祥地看着脚下的人间烟火B岁月变迁在鼓楼C能感受到北京这座古都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生活情趣D能真正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缺乏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城市是苍白而乏味的。只有能激发思古之幽情、能品味独特文化韵味的城市,才是活生生的灵动的城市。“新”是在“旧”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旧”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护的,“新”与“旧”是城市永恒发展的主题。只要我们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古都新貌、古韵新风就一定能成为

22、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滋养,类似北京鼓楼这样的网红打卡地也一定会越来越多。15. 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响誉 B.备受 C.辉映 D.面庞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具风情 巍然耸立 风景秀丽 商业繁华B.商业繁华 风景秀丽 巍然耸立 风景秀丽C.风景秀丽 独具风情 商业繁华 巍然耸立D.巍然耸立 商业繁华 风景秀丽 独具风情17.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而鼓楼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A慈祥地看着脚下的人间烟火B岁月变迁在鼓楼C能感受到北京这座古都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生活情趣D能真正触摸到这座城市的脉搏。A., B.、 C

23、., D.;18.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新”是在“旧”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旧”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护的,“新”与“旧”是城市永恒发展的主题。A.“新”是在“旧”的基础上滋长出来的,“旧”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护的,“新”与“旧”是城市永恒发展的主题。B.“新”是在“旧”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旧”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存的,“新”与“旧”是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C.“新”是在“旧”的基础上滋长出来的,“旧”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存的,“新”与“旧”是城市永恒发展的主题。D.“新”是在“旧”的基础上生长出来的,“旧”是在“新”的发展中得以保护的,“新”与“旧”是

24、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19. 将“不论是清晨的鸽哨还是傍晚的胡同,不论是慢悠悠的三轮车还是挤满乘客的电车,不论是北京小吃还是南北美食,都在这里汇集”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3分)A. B.C. D.七、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今年“五一”期间,淄博烧烤成为最火爆的旅游热点。其实,这并不纯属偶然,而是一群大学生刻意为之。2022年5月,山东大学发生疫情,1.2万学生被转运到了淄博。淄博当地以真诚和善意相待:隔离期间,悉心照料大学生的生活起居;隔离结束时,还免费请大学生吃了一顿丰盛的淄博烧烤。大学生与淄博约定,来年还要回来吃烧烤。今年,他们不仅如约回到淄博

25、,还自发在各大网络平台“种草”淄博烧烤,使之火遍全国。由此可见,生活中时刻善待他人,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参考答案1.C(3)段“当我们习惯用一种消极的固化视角来审视一切事物的时候,就会错过大量显而易见的美好事物,会更容易出现悲观、挑剔的心态,甚至导致抑郁,身体状况也会变差”2.D(11)段“找到一个正确的视角,是你面对任何问题时要做的第一件事。”3.变换视角可以有助于理解已知、发现未知。变换视角更可以创造商业价值。

26、4.因为心境常受外在好坏的影响;(2分)因为不懂好坏各有妙处,审美眼光不全面。(2分)5.通过自己的胸怀发现外物的气势;(2分)审美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2分)不盲从,要有自己独特(与众不同)的人生态度。(2分)6.柔和安详雨声(2分)中古朴幽雅的生活氛围(2分)。7.坦然洒脱面对人生中的负面(不被人生中的负面所影响),(2分)变换角度看待人生中的负面,(2分)发现其中的美好。(2分)8(3分)围绕以下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即可。保尔因患病无法继续战斗(1分),思考未来人生的意义/是否应该活下去(2分)。【解析】依据:“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

27、?”9.共4分,每点2分。围绕以下核心语意回答,言之成理,答出两点即可。顽强不屈、理想崇高、信念坚定、甘于献身革命【解析】顽强不屈:“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理想崇高、信念坚定:“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甘于献身革命:“你忘了在诺沃格勒-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10. B “两地阴晴远不知”并不是不知道,诗人不知道好友是不是也在江边赏月,而是不知两地是否都是这样的“明月”之夜,将离情别绪说得十

28、分动人。11.D(安:稳定,使安稳)(3分)12.B(3分)13.B (缓解将士远征的疲惫错误,原文是如今将士们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3分)14.共6分,“预”,“走”,“拒”,“擒”(动词做名词)各1分,整体句意正确2分。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来抵御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参考译文】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明帝把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

29、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进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司马懿却说:“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他们的圈套。敌人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假装要出击敌人阵地的南端,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

30、偷越过辽水向北,放弃眼前敌人不打而直趋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均未同意。陈珪提出疑问说:“以往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即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司马懿说:“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

31、我饱,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进攻又有什么作为呢?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敌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敌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

32、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赶到梁水岸边将其击杀。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15.A(应为“享誉”)(3分)16.C(3分)17.D(应为逗号)(3分)18.B(原句“保护”搭配不当,应改为 “保存”;“城市永恒发展的主题”语序不当,应改为“城市发展永恒的主题”。同时A、C两项“滋长”搭配不当。)(3分)19. B(此句是前一句所对应的下位语意句,同时呼应后一句的“人间烟火、岁月变迁”。)(3分)20.(50分)作文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评分。“内容”包含两个方面:题意的理解和题意的支撑。题意

33、应源自作文题的整体语意,题意应鲜明,但表达上可以直白,也可以含蓄。文中材料的价值在于能恰当而完美的支撑题意。题意表述分为“正确”和“错误” 两个层次,题意支撑分为 “恰当”“缺陷”“错误”三个层次。【对本题题意的界定】:材料第一段讲述淄博在大学生遭遇疫情时接纳他们在当地隔离,并以真诚友善的态度照料他们,离别时请他们吃烧烤。大学生对此心存感念,一年后再次相约淄博,带火了淄博烧烤。材料第二段概括了本题主旨,生活中时刻善待他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的发展。指明写作主体为施予善意的一方,善意的行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不可侧重写接受善意的一方投桃报李,心怀感恩。【核心概念内涵】:“生活中”、“时刻”:说

34、明这是日常的、习惯性的行为,出于一种内在的品质和素养,而不是刻意的、带有目的性的。“善待他人”:以真诚的、善意的态度对待他人。可以是在他人遭遇困境时施予援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给予他人温情与关怀。“意想不到”:强调施予善行时纯粹出于内心的善意,主观上没有预想任何回报。“美好”:客观上获得好的影响和发展。可以是精神层面上、也可以是物质层面上的收获。本题题意的表述可以从“为什么”的角度入手,探究“善待他人”在生活中的意义。如:“善待他人,他人会心存感恩,将来有需要时能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善待他人,传递温情,在精神上获得满足,生活更加幸福。”本题题意的表述也可以从“怎么做”的角度入手,讨论怎样

35、才能做到“善待他人”。如:“善待他人,需要我们在他人遇到困难时无私地帮助他们。”“善待他人,需要我们平等友善地对待身份地位低微的人。”判断一篇作文题意是否正确,不应以作文是否有对题意的字面表述为依据,应以文章的内容阐释或支撑是否表现出对题意的正确理解为依据。【对题意支撑的界定】:支撑恰当:记叙性文章的事件或议论性文章的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观点、思考等)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支撑的内容能具体呈现出题意所蕴含的事理逻辑,让人信服自己表达的观点和思考。即能将“善待他人”的内容具体化,体现出“善待他人”的价值。展现“善待他人”带来良好效果的内在逻辑,能基于自己确定的题意及其题意蕴含的事理逻辑展开叙述,

36、从而凸显“善待他人”的作用意义或方式方法。支撑缺陷:材料与所表达的题意有相关性,但文中的事件或材料只是空洞地贴上题意的标签,没有将 “善待他人” 的内涵具体化,支撑的材料对“善待他人”内在逻辑没有具体呈现,支撑的材料未能清晰地呈现“善待他人”的良好效果或方式方法。记叙文在表达“善待他人”的价值时,内容较空洞,事理不明晰。支撑错误:事件或材料貌似与题意相关(需要读者从自己个人经验中提取事件或材料的要素后才能与话题相关联),但其表述的具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无法支撑本题题意,其表达的意图与本题题意无关。依据题意的表述和题意的支撑两个指标的不同层次,作文可分为下面七类文。一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恰当。二

37、类文:题意正确,材料支撑有缺陷。三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恰当。四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对该文主旨的支撑有缺陷。五类文:题意正确,材料不能支撑题意。六类文:题意错误(但与材料相关),材料不能支撑该文主旨。第七类:题意错误且与材料无关。“表达”分为三个层次: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结构完整,文脉畅通,语言通顺,字迹清晰,允许有极少错别字(不超过 3个)。合格:结构较完整,思路基本清晰 (个别语句有游离现象),语言较通顺,字迹较清晰,允许有少量错别字。不合格:结构不清,思路混乱,语言不通,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本次作文评分共设七个类别,

38、一至六类文又分设上下两档。作文的“类别”以“内容” 为依据来确定,“类别”的档次以“表达”为依据来确定。评卷时,先依据“内容”来确定不同的类别,再依据“表达”来确定上下档次。第七类不分档次,题意错误且与材料无关为七类文,“表达” 被评为“不合格”的也为七类文。类别档次题意表达材料支撑语言表达得分区间一上档正确恰当优秀50下档合格49-46二上档正确缺陷优秀45-42下档合格41-38三上档错误(与材料相关)恰当优秀37-34下档合格33-30四上档错误(与材料相关)缺陷优秀29-26下档合格25-22五上档正确错误优秀21-18下档合格17-14六上档错误(与材料相关)错误优秀13-10下档合

39、格9-6七错误(与材料相关)不合格5-0【特殊情况评分说明】1.有以下情况之一者视作七类文:(1)有大量错别字和病句,严重影响语意的表达。(2)题意或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或抄写试卷上现成的文字材料。(3) 只写了开头,字数严重不足(100字以内)。2. 字数不足 600 字的评分要求:(1)在文意表达基本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 1 分。(2)在文意表达不完整的前提下,每差一行扣2分。3.字数超过 600 字却没有完篇的评分要求:(1) 文意表达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中给下档分数。(2) 文意表达不完整,在此文所属类别基础上降一类给分。4. 缺少标题扣2分。5.在评判“表达”一项时,应特别关注正确书写汉宇的能力,错别字较多的作文不得进入“表达”的“优秀” 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