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42661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7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距今53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的社会上层之间,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交流互动圈,都有对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该材料表明( )A. 中华的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B.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 文明互动丰富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世界D. 中华文化逐渐显现出了相近的文化特征2. 中国上古兵刑不分,无明确固定的法律条文,遇有重大争讼,则由君主、贵族议事会、“国人”大会共同处理。公元前5

2、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开创了中国古代官方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这种变化( )促使贵族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剥夺了贵族的一些政治特权使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引发了治国思想大辩论A. B. C. D. 3. “中国这四百年间扰乱分裂,是人种大融合的时代。在北面和西北的草原上,留在后面的一些小部族,在草原人口减少以后又逐渐茁壮,形成新的族群,例如突厥、契丹等。”材料中“中国这四百年”指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魏晋南北朝时期C 五代十国时期D. 辽宋夏金元时期4. 清政府规定“各处土司应世守地方,不得轻听叛逆招诱,自外王化。凡未经归顺,今来投诚者,开具原管地

3、方部落,准与照旧袭封。”该材料表明清政府( )A. 注重招抚各地土司确保统治稳定B. 设置军镇机构加强边疆的治理C. 主张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D. 进行茶马贸易推动经济的交流5. 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下列关于曲线解释正确的是( )A. 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B. 四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C. 出现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梦溪笔谈D. 西学的传入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6.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一览表,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单位:银元年份白银外流量年份白银外流量道光十六年(1836)15 862 220道光二十年(1840)-3 519 872道

4、光十七年(1837)15 413 541道光二十一年(1841)1 662 381道光十八年(1838)13 877 144道光二十二年(1842)9 798 644道光十九年(1839)2 189 829道光二十三年(1843)22 826 398A. 1839年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B. 1843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加剧了白银的外流C.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D. 白银外流说明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7. 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二楼半圆型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该对联的宗旨

5、是( )A. 以实业教育为国育才B.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C. 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D. 抵制外来文化入侵8.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针对这种情况八路军进行的反击A.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B. 是抗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C. 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 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9. 工业布局对于各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中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因为

6、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1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2新中国成立初工业分布的不平衡 基于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 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A. B. C. D. 10.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育:“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得以实施。B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C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总

7、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D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A. AB. BC. CD. D11. 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 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B. 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C. 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D. 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12.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给美

8、洲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自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西班牙、葡葡牙侵略中断了美洲原有社会的发展新美洲文化是以宗主国文化为主导伊比利亚文化印第安人和黑奴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新美洲文化是融合欧、美、非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A. B. C. D. 13. 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

9、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 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B. 商业革命的影响C. 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 价格革命的冲击14. 19世纪以前,德国长期处于民族分裂和经济落后状态。1834年开始,德国经济在几十年内维持着持续增长势头。1910年德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1913年,德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这一时期的德国A. 拥有世界上最为广阔的殖民地B. 技术的创新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C. 分裂与割据阻碍了经济的腾飞D. 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经济发展15.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发

10、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堆强普惠和平。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常常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曼德拉)作为一个统一、民主、非种族主义和非性别主义的南非首任总统,负责带领国家脱离黑暗的深谷。A. B. C. D. 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 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古代中国形象当今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皇朝的部分内容介绍内容介绍(中国皇朝)成就在于团结各州、

11、设定共同标准、改善交通、规范法律等;暴行则体现在滥用民力、税收繁重等方面。中国皇朝的人们分属四个阶层。他们是士坤、农民、工匠、商人,四个阶层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人们的穿着取决于他们的社会阶层。到宋朝时,通过考试是做官的唯一途径。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规则是孩子应该服从父母并向他们表示尊重,这就是所谓的“孝道”。涉及中国创造时,使用了“最先”、“最古老”等词中国“风筝”并不是因为娱乐用途被发明,而是出于军事用途。展现了中国烹饪手段的丰富多样。并列举了举击、摔跤、马球、射箭、毽子、赛马、下棋、练习书法、写诗等一系列中国古代人的娱乐方式。中国是一个有三种信仰的国家,第一,儒教,告诉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第二

12、,道教,告诉他们在自然界的位置;第三,佛教,给了他们死后生活的希望。阅读上述材料,评析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古代中国形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评析合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17. “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牛铁锁是牛蹄四村的一个翻身得解放的农民,他觉得每个人都要“把家事和国事连起来”,于是1951年他以极大的爱国情怀,设计签写了一张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万万人民”的“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该作品经著名版画家力群修改、加工、润色、刻绘制作后,风靡全国,广泛张贴于当年家家户户墙壁上,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实现了牛铁锁希望家家都把这张证书贴在家里醒目位置的愿望。摘编自饱含爱

13、国情怀的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阅读图文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为“中国人民土地房产所有证”撰写一份解说词。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8. 英国民族国家材料一 吉登斯教授把英国民族国家形成之前的国家称为“传统国家”,认为这是一个本质上具有裂变性的社会。传统国家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能力有限,以数政治机构中的成员并不进行现代意义上的“统治”,尤为显著的是传统国家只有边陲而无边界。本质上,中世纪的国家根本没有民族国家所具有的重要要素主权。岳蓉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研究述评材料二 英国大事记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形成的英语就出现在英国官方文件中,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215年,英国

14、通过大宪章1337年,英国和法国之间爆发了百年战争。1534年,英国国王亨利入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648年,签署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765年,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初,英国空想社会主义流行1854年,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摘编自统编历史教材(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英国“传统国家”与“民族国家”的差异。(2)阅读材料二,从中选取三个典型事件分析其与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关系。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文化重构材料一 欧战使许多西人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他们痛定思痛,对遥远静秘而又陌生的东方文化油然生羡慕之情,故战后的

15、欧洲出现了“崇拜亚洲之狂热”,中国文化也在欧洲大行其道,孔子、老子被许多人奉为宗师,其中仅道德经的译本战后的德国就出版了8种。此外,专门研究中国学问的各种团体,也在各地建立起来。郑师渠论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材料二 一战唤醒了东方,觉醒不仅表现为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还表现为文化民族主义(维护或重建本民族文化)的突显。列宁选集材料三 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像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一样,不可缺一,两种文明,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实现东方“静的文明”与西方“动的文明”调和,以创造一种新的文明。1919年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阅读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

16、大战后欧洲出现了怎样的文化现象?(2)阅读材料二、三,结合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中外历史解释列宁的观点。(中外历史各举一例)20. 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宋教仁遇刺事件发生于1913年3月20日,奉袁世凯电召北上的宋教仁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22日凌晨不治身亡,待真相大白于天下,幕后黑手竟然是袁世凯身边的亲信。当时围绕“宋教仁案”,社会舆论呈现出了多种不同角度的报道:材料一 是日之殡仪中,军队之多,为从前所未有;而送殡者之哀戚,又为上海所未见也反对党之加害宋先生者,正以加害民国,自此南北统一之希望,益陷于渺茫之境者倘后来之政治家有纯粹而健全者,亦以几粒子弹了之,是民国将无政治家,即有政

17、治家亦畏尾而不敢出,国家前途尚堪设想乎?摘编自1913年民立报(注:1910年宋教仁等创办于上海)材料二 申报的广告版面这几日一直为新新舞台的宋教仁遇害所占据,记者记录“途之为塞,七时余已人满为患,后至者尚络绎不绝。以座无缝地,俱环立而观。”在鸣呼宋教仁的广告词中表示:“因昨日出版后,本埠订购者已达两万铁以上,确有印刷不暇之憾”。摘编自1913年申报材料三“吾辈为政治方面计,不惜委由求全,许以法律保计,职分当然却无偏私之见。”“大总统电饬江苏都督、民政长、上海交涉使、县知事、沪宁铁路总办重悬贯格,限期严拿凶犯外,合行慰问。”摘编自1913年临时大总统慰令政府公报(1)阅读上述材料,归纳关于“宋

18、教仁案”不同报道的叙述主体。(2)阅读上述材料,评析关于“宋教仁案”的多重文本叙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北京市通州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 距今5300年前,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的社会上层之间,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交流互动圈,都有对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该材料表明( )A. 中华的各区域文明之间都有过直接联系B.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C. 文明互动丰富了社会各阶层的精神世界D. 中华文化逐渐

19、显现出了相近的文化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有可能形成了一个交流互动圈,都有对龙的崇拜、以玉为贵的理念,以某几类珍贵物品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可得出早期中华文明的不同起源之间有相似的文化因素,体现出了相近的文化特征,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并不是都会有直接的联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相似的地方,而不是突出多元,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上层,而没有各阶层,排除C项。故选D项。2. 中国上古兵刑不分,无明确固定的法律条文,遇有重大争讼,则由君主、

20、贵族议事会、“国人”大会共同处理。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开创了中国古代官方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这种变化( )促使贵族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剥夺了贵族的一些政治特权使社会等级秩序遭到颠覆引发了治国思想的大辩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可知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法律。由材料“.遇有重大争讼,则由君主、贵族议事会、国人大会共同处理。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开创了中国古代官方公布法律的先例,”可知中国古代遇有重大争讼主要由贵族议事会决定,“铸刑书”首先剥夺的就是贵族议事会的立

21、法权,铸刑书则把立法权集中到了君主手里,成了体现君主意志的工具,这有利于贵族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正确;由材料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可知法律不再威不可测,说明社会等级秩序受到冲击,但颠覆表述太绝对,排除;材料“铸刑书开创了中国古代官方公布法律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说明就是铸刑书开始剥夺贵族议事会的司法权,正确;铸刑书之后,贵族议事会和“国人”大会则没有必要再参与具体的定罪量刑活动。原因是新的一罪一刑相适应的立法技术模式代替了旧的罪、刑分立的立法技术模式,因此,引发了治国思想的大辩论,正确。综上,正确,C项正确;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3. “中国这四百年间扰乱分裂,

22、是人种大融合的时代。在北面和西北的草原上,留在后面的一些小部族,在草原人口减少以后又逐渐茁壮,形成新的族群,例如突厥、契丹等。”材料中“中国这四百年”指的是( )A. 春秋战国时期B. 魏晋南北朝时期C. 五代十国时期D. 辽宋夏金元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东汉末年开始到隋唐统一的四百年间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吸收了数百万外来的基因,在北方草原西部的匈奴和草原东部的鲜卑,加上西北的氐、羌和来自西域的羯人,将亚洲北支的人口融入中国的庞大基因

23、库中。形成了新的族群,契丹是鲜卑,匈奴融合的产物。突厥是南北朝时期崛起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势力范围在今蒙古和中国的西北部一带,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形成突厥、契丹等,排除A项;五代十国时期突厥、契丹早已形成,排除C项;D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4. 清政府规定“各处土司应世守地方,不得轻听叛逆招诱,自外王化。凡未经归顺,今来投诚者,开具原管地方部落,准与照旧袭封。”该材料表明清政府( )A. 注重招抚各地土司确保统治稳定B. 设置军镇机构加强边疆的治理C. 主张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中央集权D. 进行茶马贸易推动经济的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

24、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凡未经归顺,今来投诚者,开具原管地方部落,准与照旧袭封”,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管理,采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招抚各地土司确保统治稳定,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土司的招抚,并未提及设置军镇机构,排除B项;改土归流,是由中央派遣流官,逐步代替地方土司管理,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茶马贸易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官茶换取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仅从材料无法得出茶马贸易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5. 下图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下列关于曲线解释正确的是( )A. 出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B. 四

25、大发明的外传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C. 出现总结当时许多科技成果的梦溪笔谈D. 西学的传入阻碍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时期。根据材料“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水平增长曲线”可知,1112世纪之间,是中国的北宋时期,北宋的沈括撰写了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C项正确;齐民要术成书于北魏末年,约公元533年544年,与材料中处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四大发明在1215世纪陆续传入欧洲,与材料中处时间不符,排除B项;17世纪时,西学的传入促

26、进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6. 下表为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一览表,对下表解释正确的是( )单位:银元年份白银外流量年份白银外流量道光十六年(1836)15 862 220道光二十年(1840)-3 519 872道光十七年(1837)15 413 541道光二十一年(1841)1 662 381道光十八年(1838)13 877 144道光二十二年(1842)9 798 644道光十九年(1839)2 189 829道光二十三年(1843)22 826 398A. 1839年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B. 1843年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加剧了白银的外流C.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

27、的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D. 白银外流说明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后白银外流一览表”可知,1839年到1840年,白银外流趋势在下降,结合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可知,禁烟运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白银外流,A项正确;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是在1858年后,排除B项;1840年白银外流量是负数,并非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白银一直在持续的外流,排除C项;从白银的外流无法看出正当贸易中,中国是否是入超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7. 20世纪初,张謇创办了中国

28、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苑内二楼半圆型的月台上,悬挂着张謇手书的一副著名对联:“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该对联的宗旨是( )A. 以实业教育为国育才B.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C. 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D. 抵制外来文化入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对联上联的意思是开办学校以教育学生,下联是学生博学广 记,连鸟兽草木的名称都知道,可知该对联的宗旨是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实业教育指的是传授农、工、商各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29、目的是培养中初级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发展国民经济,对联的意思是教育学生博学广 记,学习鸟兽草木等自然科学,不是发展实业教育,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鸟兽草木”属于自然科学,所以,该对联的宗旨不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排除B项;据材料,对联的宗旨是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没有涉及抵制外来文化,而且,鸟兽草木等科学知识也是受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8. 1939年冬以来,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日军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针对这种情况八路军

30、进行的反击A.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B. 是抗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C. 使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 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囚笼政策.用它隔绝八路军总部、第129师活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可知,1940年8月,为打破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百团大战,以破坏日军的交通线,百团大战的发动,使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D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排

31、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排除B项;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9. 工业布局对于各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图中工业布局调整的原因为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1 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2新中国成立初工业分布的不平衡 基于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 配合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工业布局对于各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布局发生了巨大

32、的变化,.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1、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2”可知,20世纪60年代,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战争威胁,同时基于经济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新中国成立初工业分布的不平衡,中央在中西部地区开展“三线建设”,符合题意,A项正确;三大改造是在过渡时期的重要任务,而材料描述的是“三线建设”,在60年代,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10.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育:“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得以实施。B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

33、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C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D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根据材料“2013年9月,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

34、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可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理念,后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宣言等重要国际文件,说明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D项正确;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得以实施是在20世纪90年代,而非1956年的“双百方针”,排除A项;三大改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排除B项;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排除C项。故选D项。11. 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

35、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A. 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B. 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C. 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D. 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日本使节来华以后,由政府安排进国子监学习,学成后归国,以空海为代表的僧人则多在长安寺院求法。结合所学,古代日本社会受到唐朝的影响巨大,7世纪中期的大化改新,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中国唐朝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以空海为代表的日本僧人

36、,在弘扬佛法和传播唐朝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内容主要是制度、文化与宗教,而非技术,排除A项;日本在地理范围上属于东亚,非东南亚,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于10世纪开始瓦解,而非唐朝前中期,且材料所述做法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非导致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12.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给美洲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自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37、)西班牙、葡葡牙的侵略中断了美洲原有社会的发展新美洲文化是以宗主国文化为主导的伊比利亚文化印第安人和黑奴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传统新美洲文化是融合欧、美、非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美洲)。本题要求找出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选项。据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给美洲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可知,西班牙、葡葡牙的侵略影响了美洲原有社会的发展,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新美洲文化融合了欧、美、非多种文化因素,但不能得出以宗主国文化为主导,不符合题意;据材料“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和“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可知,印

38、第安人和黑奴一定程度上保留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符合题意;据材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给美洲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印第安社会“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主人和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可知,新美洲文化是融合欧、美、非多种文化因素的文化,符合题意。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13. 1615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少量购入中国茶叶,中国茶价时有“掷三银块,饮茶一盅”之谚。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这种变

39、化主要是因为A. 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B. 商业革命的影响C. 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D. 价格革命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根据材料“17世纪末,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增长,饮茶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中已经逐渐普及,价格也持续走低。”可知,17世纪初,茶叶价格较高,而到17世纪末,随着商业革命的影响,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的增多,商路及商业中心的转移,以及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等原因,茶叶在英国的价格持续走低,B项正确;茶叶价格的变化,与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A项;1

40、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排除C项;价格革命冲击的是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排除D项。故选B项。14. 19世纪以前,德国长期处于民族分裂和经济落后状态。1834年开始,德国经济在几十年内维持着持续增长势头。1910年德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超过英法,仅次于美国。1913年,德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这一时期的德国A. 拥有世界上最为广阔的殖民地B. 技术的创新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C. 分裂与割据阻碍了经济的腾飞D. 共和政体的确立推动了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41、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德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得出主要结论: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德国经济发展取得较大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产量和对外贸易额仅次于美国,这说明在德国技术的创新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B项正确;当时的英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广阔的殖民地,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分裂与割据的信息,排除C项;德国统一后,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15. 下列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堆强普惠和平。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真

42、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常常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曼德拉)作为一个统一、民主、非种族主义和非性别主义的南非首任总统,负责带领国家脱离黑暗的深谷。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类的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现的世界。根据所学,“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堆强普惠和平。”是联合国宪章的内容,时间是1945年;的“战时共产主义”实施是1918-1921年;是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的

43、内容;曼德拉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C项正确;ABD项时间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5分。16. 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古代中国形象当今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皇朝的部分内容介绍内容介绍(中国皇朝)成就在于团结各州、设定共同标准、改善交通、规范法律等;暴行则体现在滥用民力、税收繁重等方面。中国皇朝的人们分属四个阶层。他们是士坤、农民、工匠、商人,四个阶层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人们的穿着取决于他们的社会阶层。到宋朝时,通过考试是做官的唯一途径。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规则是孩子应该服从父母并向他们表示尊重,这就是所谓的“孝道”。涉及中国创造时,使用了“最先”、

44、“最古老”等词中国“风筝”并不是因为娱乐用途被发明,而是出于军事用途。展现了中国烹饪手段的丰富多样。并列举了举击、摔跤、马球、射箭、毽子、赛马、下棋、练习书法、写诗等一系列中国古代人的娱乐方式。中国是一个有三种信仰的国家,第一,儒教,告诉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第二,道教,告诉他们在自然界的位置;第三,佛教,给了他们死后生活的希望。阅读上述材料,评析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的古代中国形象。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评析合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答案】“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古代中国形象”是中央集权、专制、大一统、法治化的古代中国;是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古代中国;是等级森严或阶层固化或阶层流动性差的古代中国;是

45、选官比较公平公正的古代中国;是礼仪孝道为重的古代中国或儒家伦理道德为社会风尚的古代中国;是科技创造领先世界或实用性强的古代中国;是居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的古代中国;是主张和而不同,文化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古代中国。英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在书写中国历史时,常以英国的价值标准评价中国历史的发展;这种书写基于中外的广泛的交往,或西方对中国了解的增加;基于西方汉学的发展。英国教科书建构出的中国形象很丰富;但并不全面,且存在一些史实性错误,比如认为中国社会是完全固化的,(科举)考试是做官的唯一途径,必须予以纠正,尊重历史事实。综上,它有利于我们了解英国青少年的“中国观”,进而促进我们更客观地审视他者眼中的“中国”

46、形象。【解析】【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时期(中国)。要求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首先,提取材料的信息,根据材料“(中国皇朝)成就在于团结各州、设定共同标准、改善交通、规范法律等;暴行则体现在滥用民力、税收繁重等方面。”可知,古代中国是中央集权、专制、大一统、法治化的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皇朝的人们分属四个阶层。他们是士坤、农民、工匠、商人,四个阶层之间没有任何联系。人们的穿着取决于他们的社会阶层。”可知,古代中国是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古代中国,是等级森严或阶层固化或阶层流动性差的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到宋朝时,通过考试是做官的唯一途径。”可知,古代中国是选官比较公平公正的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历史 > 历史高考 > 第一次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