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414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1《仰望天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太阳、地球和月球本单元的主题是研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第1课“仰望天空”是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学会利用维恩图归纳两者的相同与不同。第23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和“影子的秘密”,主要是了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第47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形状”与“地球水的星球”将引导学生认识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逐步建立日、地、月之间的联系。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是单元

2、小结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地球的主题海报,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信息。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各小组互相学习,获得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并对地球家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是大多数学生了解最多的天体,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途径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2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等内容。在本单元,他们将了解到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建立模拟实验和宇宙天体的联系。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之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方法。面对庞大、遥远、难以观测的宇

3、宙天体,学生可以先利用身边熟悉的物品建立模型,来探究天体的奥秘。例如,模拟月食实验中,先分别用乒乓球和正方体小木块模拟地球,再结合现实生活经历类比推测出合理的地球形状。2搭建合理的脚手架,建构科学概念。3年级学生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等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认知,但是这些科学认知不是系统地建构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以孤立或碎片的形式直接植入的。所以教师应该在零散的知识和科学概念之间搭建一个合理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构建。例如,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时,教师可以提供信息脚手架,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调查环形山的背景;在研究环形山的“陨石撞击说”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脚手架,并确保提供的材料尽可能贴近真

4、实情况。第1课 仰望天空(教材P4244)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仰望天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2.知道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3.知道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

5、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很大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能通过比较照片、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观察探究,能利用维恩图来整理完善知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圆形纸筒、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2.提问:在2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

6、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每天东升西落。太阳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教学提示: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3.揭题:同学们对太阳和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仰望天空,进一步认识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板书:仰望天空)【设计意图】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既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调查,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认识太阳和月球。维恩图是整理信息的重要思维工具,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1.过渡:(教学提示: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关于太阳和月球的

7、认识。)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老师出示的两组照片。(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3图片。)2.提问:在第一组照片中,太阳和月球都有光吗?(预设:两者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预设:太阳是自身发光,而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3.追问:第二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太阳表面能看到太阳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4.讲解: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之所以是暗黑色的,是因为该区域比周围区域的温度低了上千度,因而其颜色比周围要暗。月球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被称为“环形山”。环形山有单个的,有几个叠加在一起

8、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5.小结:(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及时把新发现更新在维恩图中。)根据之前的观察,我们可以归纳出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太阳、月球都是球体;太阳的温度很高,能发光发热,表面有太阳黑子;月球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表面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维恩图对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进行归纳总结,能帮助他们及时梳理已有认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探索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太阳、月球的大小1.提问:大家都知道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两者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预设:因为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太阳距离地球远,看起来较小;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看

9、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2.过渡: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3.追问:(教学提示:出示圆形纸筒、大圆纸片、小圆纸片。)大家能推测一下这三样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吗?(预设:圆形纸筒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大圆纸片模拟太阳,小圆纸片模拟月球。)4.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天体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家研究宇宙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身不发光,

10、能反射太阳光;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形态各不相同;太阳和月球实际大小不同,但从地球上看二者可视大小相似,是因为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奠定基础。拓展环节要求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有利于后面学习的展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的知识,对3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他们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展开交流讨论,在相互交流

11、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和影片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要提前分好组并做好实验分工,再到室外较空旷的地方展开活动。课后作业三、选择题。1.地球上的光和热主要来自( )。A.太阳 B月球 C地球内部2.太阳是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中把这类星球称为( )。A.卫星 B恒星 C行星3.以下天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参考答案三、1.A 2.B 3.A第3课 影子的秘密(教材P4748)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影子的秘密课型新授

12、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2.知道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3.知道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形状、大小和长短)。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光和影的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并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2.能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3.能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

13、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木圆柱、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手影游戏视频。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雪地上树木影子的图片。)在上一课,我们已经观察并了解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预设:影子的变化是太阳位置的变化导致的。)2.揭题:我们知道了影子的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子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顾前一课的知识,由

14、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引入,展开对影子产生和变化原因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产生影子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并分发实验用的手电筒和木圆柱。)你们知道这两种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是光源,木圆柱是阻挡物。)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快速照出木圆柱的影子,并且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射。3.追问:同学们在实验中都能照出木圆柱的影子,请大家描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手电筒发出光,照射到桌面上。木圆柱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是暗的,就是木圆柱的影子。)大家能根据实

15、验概括一下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吗?(预设: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屏。)探索二:让影子发生变化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你能想办法让木圆柱的影子发生变化吗?(预设:可以改变影子的长短、形状和方向。)2.交流:指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使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预设: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改变木圆柱与光源之间的距离。)3.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让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三:手影游戏1.过渡:影子变化的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一些游戏。(教学提示:播放手影游戏视频。)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

16、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手之间的距离变化导致的;影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手的形状变化导致的。)3.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手影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开展手影游戏。(教学提示:可以让手影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来教大家几个经典的、容易学习的手影,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几个手影,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设计意图】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探索活动,在思维上是层层递进的。通过这三个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小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和屏,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的变化会引

17、起影子的变化。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例如皮影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创作的艺术。2.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的像船、有的像老虎、有的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阻挡物,当阳光洒下的时候,云朵会在天然的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下。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设计意图】该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到室外去观察云朵,感受云朵带来的影子变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云朵的厚薄、高低、颜色变化会不会给影子带来变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探究影子产生和发生变化的原因。探索一要求学生在操作之前想一想不同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这个操作前的思考分

18、析过程很重要,只有先依次明白模拟的对象、过程和原理,才能利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解释科学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很快发现产生影子的方法,实验后让学生分析影子形成的条件,他们大多会总结出光源和阻挡物这两个条件,容易忽视呈现影子的平面(屏)。该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汇报的能力。学生在第2课中已经了解了影子在一天之中的变化情况,知道了这种变化和太阳位置的变化有关系,但是学生依然难以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高低和方向)是如何影响到影子的变化(长短和方向)的,这需要学生对影子的成像原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探索二中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模拟实验,该实验涉及两个变量-阻挡物和光源,并涉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将因此受到一些控制变量法的启蒙。在实验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前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再联系前面做过的观测日影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三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