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4147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3课 影子的秘密(教材P4748)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影子的秘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2.知道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3.知道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形状、大小和长短)。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光和影的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并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2.能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3.能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的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科学、

2、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木圆柱、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手影游戏视频。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雪地上树木影子的图片。)在上一课,我们已经观察并了解到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预设:影子的变化是太阳位置的变化导致的。)2.揭题:我们知道了影子的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影子产生和变化的

3、原因,了解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顾前一课的知识,由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引入,展开对影子产生和变化原因的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探索与研讨探索一:产生影子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并分发实验用的手电筒和木圆柱。)你们知道这两种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是光源,木圆柱是阻挡物。)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手电筒快速照出木圆柱的影子,并且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手电筒对着眼睛照射。3.追问:同学们在实验中都能照出木圆柱的影子,请大家描述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手电筒发出光,照射到桌面上

4、。木圆柱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是暗的,就是木圆柱的影子。)大家能根据实验概括一下影子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吗?(预设: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屏。)探索二:让影子发生变化1.过渡:我们已经知道太阳下物体的影子会有变化,你能想办法让木圆柱的影子发生变化吗?(预设:可以改变影子的长短、形状和方向。)2.交流:指导学生交流讨论,谈一谈使影子发生变化的方法。(预设:改变手电筒的照射角度;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改变木圆柱与光源之间的距离。)3.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让影子发生变化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三:手影游戏1.过渡:影子变化的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我们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一些游戏。(教学

5、提示:播放手影游戏视频。)2.提问:在刚才的视频中,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手之间的距离变化导致的;影子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是手的形状变化导致的。)3.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手影游戏规则,组织学生开展手影游戏。(教学提示:可以让手影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来教大家几个经典的、容易学习的手影,教师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几个手影,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设计意图】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探索活动,在思维上是层层递进的。通过这三个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方法。研讨汇报拓展与小

6、结1.小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不透明阻挡物和屏,三者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的变化会引起影子的变化。影子形成和变化的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例如皮影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创作的艺术。2.拓展: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的像船、有的像老虎、有的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阻挡物,当阳光洒下的时候,云朵会在天然的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阴天,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下。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观察天空中的云朵。【设计意图】该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到室外去观察云朵,感受云朵带来的影子变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云朵的厚薄、高低、颜色变化会不会给影子带来变化。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探究影子产生和发生变

7、化的原因。探索一要求学生在操作之前想一想不同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这个操作前的思考分析过程很重要,只有先依次明白模拟的对象、过程和原理,才能利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解释科学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学生能够很快发现产生影子的方法,实验后让学生分析影子形成的条件,他们大多会总结出光源和阻挡物这两个条件,容易忽视呈现影子的平面(屏)。该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汇报的能力。学生在第2课中已经了解了影子在一天之中的变化情况,知道了这种变化和太阳位置的变化有关系,但是学生依然难以理解太阳位置的变化(高低和方向)是如何影响到影子的变化(长短和方向)的,这需要学

8、生对影子的成像原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探索二中学生开展进一步的模拟实验,该实验涉及两个变量-阻挡物和光源,并涉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学生将因此受到一些控制变量法的启蒙。在实验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前分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再联系前面做过的观测日影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P5153)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月球地球的卫星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

9、山。科学探究目标1.掌握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2.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3.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的特点。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2.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3.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2.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学生活动手册。教师

10、准备:教学课件、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图片、关于月球的文字资料、月球与地球的运动视频、潮汐现象视频。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了月球的一些特点。2.提问:(教学提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你们知道月球的哪些秘密呢?(预设: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空气)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月球的秘密。(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设计意图】“秘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月球的前认知,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借助照片,观察月球1.过渡:由于观察条件有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三种学习方式

11、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吧!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高清照片。)借助照片,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月球正面有大面积黑色的区域,背面的黑色区域很少;月球背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而正面较少。)3.讲解:月球上亮的区域是月陆,暗的区域是月海;月球表面坑坑洼洼的地形是环形山。4.追问:我们平时肉眼观察到的都是月球的正面,而月球的背面一直看不到,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预设:学生基本上不了解,只有个别学生知道。)5.讲解:(教学提示:播放视频。)月球自转一周与环绕地球运动一周的时间相等,两种运动的方向和速度一致,所以月球一直都是以正面对着地球,月球的背

12、面我们就看不到了。【设计意图】借助照片,观察月球,让学生对月球表面有一个完整认识。探索二:阅读资料,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1.过渡:我们通过观察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了解了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还有哪些秘密等待着我们探索呢?2.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月球情报”资料,并整理月球小档案。【设计意图】提供资料并引导学生阅读,能拓展学生的天文知识,同时能提高他们整理信息的能力。探索三:模拟制造环形山1.提问:我们看到在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预设:陨石撞击形成的;火山爆发形成的。)2.过渡: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模拟陨石撞击形成环形山。3.追问:向学生

13、展示模拟实验的材料(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这些材料在实验中分别模拟哪些物体?(预设:用铺了细沙的托盘模拟月球表面,大小不同的球模拟陨石。)4.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模拟制造环形山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设计意图】实验前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材料在实验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完整的认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能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索四:探索月球的新问题1.指导:指导学生把对月球特征的新认识补充在本单元第1课的维恩图中。(预设: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同时也自转;月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是环形山和月海;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液态水。)2.提问:关于月球,你们还有什么关心的问题?把它们写下

14、来。【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将自己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写下来,能便于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照片、阅读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了解了关于月球的信息,知道了月球的更多特征,大家课下可以主动查找其他资料进行进一步的学习。2.拓展: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教学提示:播放介绍潮汐现象的视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学习,能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习惯,丰富他们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在之前学习的月球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探索、研讨等活动丰

15、富了学生对月球的认识。教学环节设计上,展示图片、阅读资料、模拟实验三个探索活动层层递进,在传授月球相关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处理信息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活动后及时把新的发现记录在本单元第1课的维恩图中,既巩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又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的探索四通过总结汇集新的有关月球的问题,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学习,多观察月球并且有计划地记录,多查阅课外资料。课后作业一、填空题。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_。2.月球表面暗黑色的部分是_(填“月陆”或“月海”)。3.我们可以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来模拟制造月球上的_。二、判断题。1.虽然月球看

16、上去很明亮,但月球本身不发光。 ( )2.月球到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千米。 ( )3.月球的正面分布有环形山,背面没有分布环形山。 ( )4.月球上的地形地貌和地球上一样,有湖泊、山脉、盆地等。( )5.人们探索月球的历程,不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的过程。 ( )三、选择题。1观察右图,月球表面有些地方亮,有些地方暗,这些比较暗的地方主要是( )。A.地势比较高的地方 B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C地势起伏大的地方2.下列能说明月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是( )。A.月球上没有空气 B月球上没有水 C以上都是3.下列哪种现象是月球对地球影响的表现?( )A.流星雨 B月相变化 C潮汐4.观察右图所示的地貌,关于其成因,目前公认的观点是( )。A陨石撞击说B.地震说C.火山喷发说参考答案一、1.天然卫星 2.月海 3.环形山二、1. 2. 3. 4. 5.三、1.B 2.C 3.C 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三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