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414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6《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6课 地球的形状(教材P5455)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地球的形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科学探究目标1.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信息证据,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2.初步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科学态度目标1.感受古人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中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2.积极参与模拟实验,乐于与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实验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现需要经历不懈的探索。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

2、模拟实验的方法,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难点:体会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提高科学探索的兴趣。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大球(如健身球等)、船模、手电筒、小球(如乒乓球等)、小方块、纸板、地球仪、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麦哲伦船队环球航海图、月食图片、海上行船的影像资料。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54地球的图片。)现代科学技术发达,可以从外太空中拍摄到地球美丽的景象,从而确定地球是一个球体。然而,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2.提问: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预设:观察地平线;实地考察。)当时的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呢

3、?(预设:古代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3.揭题:这节课让我们来回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吧!(板书:地球的形状)【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把聚焦问题的背景给学生铺垫好,让学生以古代人的视角进行思考。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提出猜想1.过渡: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回到古代,当我们站在大地上时,你能猜测出地球是什么形状吗?(预设:能;不能。)2.活动:指导学生进行猜想并且分享。3.提问:(教学提示:展示教材P54天圆地方的假想图。)绝大多数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为什么他们会提出这样的猜想?(预设:在古代,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撑,人们只能靠实地考察和观

4、察天空去猜测天地的形状,因为天空有弧度,似乎是圆的,大地是平的,所以古人得出“天圆地方”的推断。)4.过渡:肉眼观察是古人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可以作为猜想的证据。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一部分人推测地球可能是球体,究竟是什么样的现象让人们对“天圆地方”的观点产生怀疑呢?我们继续今天的课程学习。【设计意图】了解古人对地球形状的看法,能由此将学生带入古代生活,让学生体会古人没有科技力量时,探索未知的艰难。探索二:验证猜想1.讲解:(教学提示:展示海上行船的影像资料和月食的图片。)在海边,人们观察远方驶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才逐渐看到船身;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

5、总是圆形的。这些现象让人们推测地球可能是一个球体。2.提问: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模拟这两种现象的实验,来验证一下“地球是球体”这一猜想。(教学提示:出示模拟行船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预设:船模模拟船只,健身球模拟球形地表,桌面模拟方形地表。)3.布置任务: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模拟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完成实验帮助卡。4.过渡:刚刚我们完成了模拟行船的实验,接下来我们通过模拟月食来进一步验证地球是球体的猜想。5.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模拟月食的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的是什么?(预设:手电筒模拟太阳光,乒乓球和小方块模拟不同形状的地球,白色纸板模拟月球表面。)6.布置任务:

6、现在请分组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猜想,并完成实验帮助卡。【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生活现象进行模拟,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地球是球体才能解释这两种生活现象。探索三:实践证据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1.过渡:虽然有现象表明地球是球体,但大多数人还是不能接受这个观点。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回到了出发地。至此,人们才开始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2.活动:展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3.演示:利用地球仪演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引导学生认真观看。4.小结: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海是一种实际测试,这样获得的证据才让人们逐渐接受地球是球体的观点。【设计意图】利用

7、地球仪做示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麦哲伦船队的航海旅行是如何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小结: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概过程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能让学生体会到人类探索未知的艰难,以及科技力量的发展对人们认识带来的影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曲折过程。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体,但并不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这节课通过课件展示、教材信息和做模拟实验等方式向学生全方位展现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地球是球体”这个常识是人类通过艰辛漫长的探索得出

8、的。不断修正这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人类探索自然、不断求真的过程。本节课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实验、讨论、汇报、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地球形状的相关知识。最后对整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在于教学环节多,时间非常紧凑,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和课堂纪律的维持。课后作业二、判断题。1.地球是太阳的一颗天然卫星。 ( )2.“天圆地方”的观点有一定科学性。 ( )3.用手电筒照射球形物体,得到的投影可能是方形的。 ( )4.在地球上,朝一个方向一直前行,能够回到出发点。 ( )三、选择题。1.模拟帆船在球面和平面上航行的实验中,观察者的眼睛要保持( )。A.俯视 B平视 C仰视2.月食时,人

9、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 )。A.方形的 B不规则的 C圆形的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可概括为( )。A.观察猜测实践证明现象推断B.现象推断观察猜测实践证明C.观察猜测现象推断实践证明参考答案二、1. 2. 3. 4. 三、1.B 2.C 3.C第8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材P5859)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太阳、月球和地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2.知道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2.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制作海报的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

10、作等。3.能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更充分全面地认识地球。科学态度目标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难点:收集和整理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海报资料、双面胶、彩色笔、卡纸、剪刀、计算机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海报及海报设计说明。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太阳、月球和地球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

11、关,通过之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了解。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每个天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让你用不同颜色代表太阳和月球,你会选择什么颜色?(预设:太阳温度高,是个大火球,用红色;月球的光比较柔和,可以用黄色。我要给太阳涂上黄色或红色,因为太阳是火的星球,温度很高;我要给月球涂上银灰色,因为从照片来看,月球灰蒙蒙的。)3.揭题:和太阳、月球相比,地球上有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等。今天,我们就来给地球做一张海报。(板书:太阳、月球和地球)【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颜色表现对太阳和月球的认识,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12、。探索与研讨探索一: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1.交流: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明确太阳和月球的颜色。2.活动:指导学生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设计意图】让学生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有利于学生表现对二者的认识,同时能方便教师进行评价。探索二:为地球制作一张主题海报1.过渡:地球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因为地球上有生命,有丰富的资源。如果我们要做一张有关地球的海报,应该用什么主题颜色呢?(预设:可以用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2.活动:出示海报制作流程图,引导学生阅读。3.提问: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时,你们觉得可以通过什么方式获取这些资料?(预设:用电脑搜

13、索;去图书馆查资料并记录;向长辈求助)4.讲解:收集资料的方式比较多样,大家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提示:出示教科书P59的提示卡,引导学生关注收集和使用资料的要点。)5.活动: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教学提示:收集资料可以设计为课前准备活动。)6.展示: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并试着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主题海报进一步巩固、总结本单元内容,了解地球与太阳、月球的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有利于在班级里形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学生能学到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小结:利用维恩图总结归纳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同点与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球体

14、、都在不停地运动、都有引力(2)不同点:大小、质量、温度、颜色、地形地貌、运动方式、有无生命【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谈一谈生活中对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感受,将遥远的天体与学生的日常观察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探究。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它们的基本特征,知道了三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对于它们的认知比较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本课后,学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本课的主要活动是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地球的颜色十分丰富,要引导学生确定海报的主题颜色,并围绕主题颜色选用提前收集的资料,然后制作完成主题海报,最后小组展示并交流心得。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地球的了解更加深入,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工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锻炼。课后作业见对应课时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三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