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

上传人:蒙蒙d****课堂 文档编号:2414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7《地球——水的星球》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7课 地球水的星球(教材P23)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地球水的星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2.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3.知道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科学探究目标1.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2.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科学态度目标1.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2.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3.能对自己的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与调整。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体验科学技术的

2、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难点:掌握使用透明计算纸计算面积的正确方法。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地球仪、透明计算纸、世界地图(最好为等积投影地图)、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地形地球仪。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大家已经了解了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地球,你们认为地球和太阳、月球相比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预设:地球上有水;地球上有生命;地球上有空气。)2.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56地球图片。)从图片上看,地球就像一个“水的星球”。地球上有多少水呢?海洋面积占到地球总面积的多少呢?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地球水的星球)【设计意图】地球上有很多海洋,海洋面积占到地球总面积的多少呢?这些问题学生并不了解,由此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探索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多少。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观察地球仪1.活动:(教学提示:分发地形地球仪。)指导学生分组观察地球仪。.提问:地球仪可以清晰地展示地球的地貌特征。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说说地球上有什么?(预设:地球上有海洋、陆地、山峰、江河、湖泊等。)3.追问:(教学提示:指导学生再次观察地球仪。)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从地球仪上你可以看到哪几种类型的水域?(预设:有海洋、冰川、湖泊、河流等。)探索二: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1.

4、提问:(教学提示:出示世界地图。)很多人说地球是一个“水球”,地球是一个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观察世界地图,你们有办法知道地球上的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吗?(预设:计算不规则形状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2.讲解:(教学提示:出示透明计算纸。)我们可以借助透明计算纸来计算,将其覆盖在地图上,然后通过数格子的办法分别统计出海洋和陆地的格子数。数的时候按一定的方向顺着数,超过半格记一格,不到半格不计,以打“”的形式统计陆地的格数,海洋格数=总格数-陆地格数。3.活动:分发透明计算纸,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4.交流:各组展示本组数据,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设计意图】观察地球

5、仪与世界地图是两个学生能自主观察的沽动,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和观察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研究兴趣。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小结: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比较了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的大小,知道了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也知道了“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比例关系。地球上丰富的液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水资源。2.拓展: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体会太空探索与水的联系。【设计意图】通过资料阅读,使学生意识到水的重要性,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达成本课的社会与环境目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可以与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进一步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陆地与海洋以及

6、地球的一些其他特点,最终认识到液态水对生命的重要性。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直观地感受地球的特征,学生会发现地球上的各种地形地貌特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地球上的水资源,去发现哪些地方的水资源分布比较集中,可以观察到的水域类型有哪些,学生会注意到海洋集中了地球上大部分的水,以及河流、湖泊也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在充分地观察地球仪后,学生对于地球的特征会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但学生很难从地球仪上去直接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因此教材上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办法数格子。学生通过世界地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地球上所有的陆地和海洋,通过贴上透明计算纸,可以粗略

7、比较海洋和陆地的面积。课后作业三、选择题。1.地球上分布最广的是( )。A.盆地 B环形山 C海洋2.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位太空使者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魅力星球。”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蔚蓝色的,原因是( )。A地球的大气层是蓝色的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C.地球表面大部分是陆地3.在地形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一般会用深浅不同的( )来表示河流、湖泊和海洋。A.黑色 B蓝色 C红色4.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A.取之不尽 B是有限的 C分布均匀参考答案三、1.C 2.B 3.B 4.B 第1课 仰望天空(教材P4244)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仰望天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8、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2.知道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3.知道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很大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太阳

9、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难点:能通过比较照片、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观察探究,能利用维恩图来整理完善知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圆形纸筒、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2.提问:在2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每天东升西落。太阳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运动)

10、(教学提示: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3.揭题:同学们对太阳和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仰望天空,进一步认识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板书:仰望天空)【设计意图】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既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调查,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认识太阳和月球。维恩图是整理信息的重要思维工具,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1.过渡:(教学提示: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老师出示的两组照片。(教学提示:出示

11、教材P43图片。)2.提问:在第一组照片中,太阳和月球都有光吗?(预设:两者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预设:太阳是自身发光,而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3.追问:第二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太阳表面能看到太阳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4.讲解: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之所以是暗黑色的,是因为该区域比周围区域的温度低了上千度,因而其颜色比周围要暗。月球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被称为“环形山”。环形山有单个的,有几个叠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5.小结:(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及时把新发现更新在维恩图中。)根据之前的观察,我们可以归纳

12、出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太阳、月球都是球体;太阳的温度很高,能发光发热,表面有太阳黑子;月球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表面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维恩图对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进行归纳总结,能帮助他们及时梳理已有认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探索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太阳、月球的大小1.提问:大家都知道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两者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预设:因为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太阳距离地球远,看起来较小;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2.过渡: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3.追问:(教学提

13、示:出示圆形纸筒、大圆纸片、小圆纸片。)大家能推测一下这三样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吗?(预设:圆形纸筒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大圆纸片模拟太阳,小圆纸片模拟月球。)4.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天体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家研究宇宙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研讨汇报拓展与小结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身不发光,能反射太阳光;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形态各不相同;太阳和月球实际大小不同,但从地球上看二者可视大小

14、相似,是因为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奠定基础。拓展环节要求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有利于后面学习的展开。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的知识,对3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他们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展开交流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和影片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要提前分好组并做好实验分工,再到室外较空旷的地方展开活动。课后作业三、选择题。1.地球上的光和热主要来自( )。A.太阳 B月球 C地球内部2.太阳是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中把这类星球称为( )。A.卫星 B恒星 C行星3.以下天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A.太阳 B地球 C月球参考答案三、1.A 2.B 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教科版 > 三年级下册(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