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项脊轩志题型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面对选文第二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段主要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全段。B这段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光阴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C本段语言特色鲜明,描绘场面,状写人物,都极力铺陈渲染,妙语如珠,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D这段情景交融,如“往往”一词既渲染门墙之多杂,还流露出作者对此的厌恶和不满。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志”,古代杂记类文体,主要是叙事写人、写景状物,内容庞杂,一般要求围绕所记对象特点写其形,传其神。B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表
2、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怀念之情。C本文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等句子与之相呼应。D本文最后用写景语结束全篇,把悠悠不尽的感情轻轻收住,引发读者凄婉惆怅的情感共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远离世俗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就像明媚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他们_,活菩萨一般令人感到亲切。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遵守_的女子。房子是泥巴墙的,它安贫;是_的宫廷,它安然。房子是怎样的形状它就是怎样的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这些都改不了它承天接地、遮风挡雨的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排
3、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的屋垛,吉祥鸟的屋角,怎么着都不会_,总能给人一种熨帖。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瓦的庇护下,更增强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瓦是大地的使者,以仰望的姿态承接上天的眷顾。南方雨量充沛,尤其是春秋两季,最是雨打瓦屋如弄琴,催醒了大地上每一株蓬勃的生命。瓦片上的雨声丝丝绵绵,每一条东流水与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厚重。每回路过乡下屋场,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上几眼,用眼睛和心灵和它说上两句话。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但老了并不等于遭人嫌,我对瓦的感觉亦是B即使老了也不等于遭人嫌,这是我对瓦的感觉C我对瓦的感觉是,它们虽然并
4、不遭人嫌,却真的老了D我对瓦的感觉是,它们即使老了,也并不遭人嫌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慈眉善目三从四德珠围翠绕杂乱无章B和蔼可亲逆来顺受金碧辉煌杂乱无章C和蔼可亲逆来顺受珠围翠绕张牙舞爪D慈眉善目三从四德金碧辉煌张牙舞爪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瓦的庇护下,更壮大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B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瓦的庇护下,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加深了。C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D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
5、,在瓦的庇护下,使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增强了。题型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 儿寒乎?欲食乎?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
6、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二)予至滑之三月,即其署东偏之室,治为燕私之居,而名曰画舫斋。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因以舟名焉。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盖舟之为物,所以济难而非安居之用也。今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矧予又尝以罪谪,走江湖间,自汴绝淮
7、,浮于大江,至于巴峡,转而以入于汉沔,计其水行几万余里。其羁穷不幸,而卒遭风波之恐,往往叫号神明以脱须臾之命者,数矣。当其恐时,顾视前后凡舟之人,非为商贾,则必仕宦。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追思曩时山川所历,舟楫之危,蛟鼋之出没,波涛之汹欻,宜其寝惊而梦愕。而乃忘其险阻,犹以舟名其斋,岂真乐于舟居者邪!然予闻古之人,有逃世远去江湖之上,终身而不肯反者,其必有所乐也。苟非冒利于险,有罪而不得已,使顺风恬波,傲然枕席之上,一日而千里,则舟之行岂不乐哉!顾予诚有所未暇,而舫者宴嬉之舟也,姑以名予斋,奚曰不宜?(节选自欧阳修的画
8、舫斋记)6下列对文中加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B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C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D因窃自叹以谓非冒利与不得已者/孰肯至是哉/赖天之惠/全活其生/今得除去宿负/列官于朝/以来是州/饱廪食而安署居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大母:先,称呼死者的敬辞。大母,祖母。下
9、文的“先妣”指去世的母亲。B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发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束发之年是指八岁。C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味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所执,供指面和记事。D履险蹈难:比喻冒险前进,历尽艰辛。履,蹈皆有践踏、行走之意。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写了三处悲的情感,从感慨叔伯分家到伤怀母亲早逝,再到愧负祖母期待,情感的表达皆含蓄节制,富有层次。B选文(一)善于刻画典型细节,写祖母,抓住她“以手阖门”、“持一象笏”等细节,表现祖母对孙子的关怀、疼爱和期许,充满生活气息。C选文(二)第二段作者回忆了行舟江河的艰难凶险经历,借以警醒自己:官场如行舟,处处有危险。
10、D选文(二)未段写了古代隐者泛舟江上,一日千里之“乐”,然而自己因“未暇”,只能以舟命名,聊以慰藉。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2)予治斋于署,以为燕安,而反以舟名之,岂不戾哉?(3)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10请根据选文(二)第一段概述“因以舟名”的理由。题型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还家作归有光自从出门口,预言相见期。西风扬子渡,犹嫌归棹迟。于今对寒月,芭蕉露漓漓。一儿县城西,一女松江湄。心情两萦系,有如蛛网丝。注此诗是作者落第归家时所作。漓漓:水滴下地的样子。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11、项是()A为了功名,诗人外出远行,但心中不舍,出门前就与家人预先约定了回家日期。B强劲的西风,使归船受到阻碍,诗人嫌它迟缓,急于回到家中的心情可见一斑。C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一双儿女不尽的牵挂之情,就像蛛网丝一样,缠绕万端。D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清新自然,无意雕饰,流露出作者的真实情愫,感人肺腑。12“芭蕉露漓漓”一句,尽显凄凉。试做简要赏析。题型四:课内经典阅读理解13文章围绕项脊轩写了哪些事情?14同样是以情见长,陈情表与项脊轩志各以哪种方式来打动人、感染人?请简要分析。题型五:语言表达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2、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所记无非家常琐事,但几百年来,一直感动着人们。这表明,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_ ,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记录一个时代,宏大叙事是必要的,但不是必然的。可以是大江东去,_ ;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箫牧笛;可以是国色天看,也可以是小草闲花;可以是鲸鱼碧海,也可以是翡翠兰苕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_,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欣赏选文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极力铺陈渲染”错,应是运用白描手法。故选C。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文眼是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文末有何谓阁子也等句子
13、与之相呼应”错误,文眼应是“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统摄文章主要内容并表明情感。故选C。3A4D5C【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的能力。根据前后语意可知,瓦已经老了,所以不能用“即使”,排除B、D两项。根据括号后的内容可知,瓦像晒太阳的百岁老人一样,并不招人嫌,突出的应是“不遭人嫌”,故排除C项。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慈眉善目:形容仁慈善良的样子。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接近。语境中强调“活菩萨”般的亲切感,应用“慈眉善目”。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逆来顺受: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由前文的
14、“遵守”可知,应用“三从四德”。珠围翠绕:形容妇女妆饰华贵。形容姬妾或侍女随侍周围。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语境用于形容宫廷,应用“金碧辉煌”。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根据前后语境,“怎么着都不会”后应填与“瓦是多么慈和啊”“总能给人一种熨帖”意思相反的词,故应用“张牙舞爪”。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瓦的庇护下”应改为“在瓦的庇护下”;二是搭配不当,“增强”与“味道”搭配不当,可将“增强”改为“加深”。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C。6D7B8A9(1)庭院中先是用篱笆隔开,不久
15、后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2)我在官署修建了居所,用作闲居休想(安适、安宁),却反而用“舟”来命名它,这难道不违背常理吗? (3)不久蒙受国家的恩典,任命臣为太子洗马,像臣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承担侍奉太子的职务,实在不是臣用生命所能报答的。10(1)斋广一室,深七室,其形似舟;(2)斋中数室各具特色,或深奥温暖,如同船舱,或虚空四壁,如窗外两舷,处于室中,犹如在舟;(3)斋之左右风景如画,花木山石分别两侧,斋置于其中,好似一舟行于山林相间的江水之中。【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暗自感叹,认为如果不是贪图利益和身不由己的人,谁愿意到这里来呢?全靠老天的春顾,我得以保全性命。
16、我能够除去以往的罪责,在朝廷任职,来到这滑州,饱吃官粮,安居官署。“非冒利与不得已者”作“以谓”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赖天之惠”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后面断开。且“全活其生”中“全”是保全,应是“其生”的谓语,应断在后句。排除B。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束发之年是指八岁”错误,是15岁。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皆含蓄节制”错误。结合“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可知,伤怀母亲和愧负祖母期待的情感表达不是含蓄节制的。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已”,不久;“凡”,一共;“再”,两次。(2
17、)“治”,修建;“燕安”,安适、安宁;“戾”,违背。(3)“寻”,不久;“除”,任命;“当”,承担;“东宫”,太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斋广一室,其深七室,以户相通,凡入予室者,如入乎舟中”可概括出,斋广一室,深七室,其形似舟;结合“其温室之奥,则穴其上以为明;其虚室之疏以达,则槛栏其两旁以为坐立之倚。凡偃休于吾斋者,又如偃休乎舟中”可概括出,斋中数室各具特色,或深奥温暖,如同船舱,或虚空四壁,如窗外两舷,处于室中,犹如在舟;结合“山石崷崒,佳花美木之植列于两檐之外,又似泛乎中流,而左山右林之相映,皆可爱者”可概括出,斋之左右风景如画,花木山石分别两侧,斋置于
18、其中,好似一舟行于山林相间的江水之中。参考译文:(一)但是我住在这里,有很多可喜的事情,也有很多可悲的事情。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连成一个大院。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共变了两次。家里有一个老婆婆,曾经住在这座轩里。这个老婆婆,是已故的祖母的婢女,做过两代人的乳母,已故的母亲待她很好。轩西面连着内室,先母曾经来过一次。老婆婆不止一次对我说:“这里,就是你母亲站的地方。”她又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地哭起来,你母亲就用手指敲敲门说:孩子是不是冷了?是不是想吃东西了?我在门板
19、外和她互相应答”话还没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跟着哭了。我从十五岁起在轩中读书。一天,祖母走来对我说:“孩子,好久不见你的踪影,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等到离开时,她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的人读书老不见成效,这个孩子的功成名就,总可以期待了吧?”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个象牙手板进来,说:“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令人忍不住要放声大哭。(二)我到滑县三个月后,就在官署东边的偏室,修建了我休憩的居所,并把它命名为“画舫斋”。画舫斋的宽度有一间屋子那么大,它的深度有七间屋子那么长,用门将房子连通
20、起来,凡进入我的画舫斋,就好像到了船上。屋子深暗的地方,就在顶部凿洞开窗,使屋子明亮起来;空疏通达的地方,就在两边砌上栏杆,作为坐立的依靠。凡是在斋中休息,就像在船上休息一样。屋外山石高峻,各种美丽的花草树木种植在屋檐的两边,人在斋中又像是泛舟江中,左右两边的山林交相辉映,都令人喜爱。于是就用“舟”来命名我的居室。周易的卦象,涉及到经历艰难险阻的,就一定称作“涉川”。这是因为“舟”这种物件,是用来渡过难关而不是用来安居的。我在官署修建的居所,是用作闲居休憩的,却反而用“舟”来命名,这难道不违背常理吗?况且我又曾经因为获罪被贬谪,行走在江湖之间,从汴河渡过淮河,又沿长江漂流,到了巴峡,再辗转进入
21、汉水和沔水,总计水路行程几万里。其间途路蹇阻多难,突然遭遇大风浪恐惧的时候,常常呼唤神灵保佑以使自己脱离危险而保瞬间性命的情形,已经有很多次了。当恐惧的时候,我环顾船上的人,不是商人就是做官的,于是暗自感叹,认为如果不是贪图利益和身不由己的人,谁愿意到这里来呢?全靠老天的春顾,我得以保全性命。我能够除去以往的罪责,在朝廷任职,来到这滑州,饱吃官粮,安居官署。回想起从前我辗转高山大河的经历,乘船的危险,蛟龙龟鼍的出没,波涛的汹涌,总使我在睡梦中惊醒。而我却忘记了自己遭受的艰难险阻,还用“舟”来命名我的斋室,难道我真的喜欢在船上生活吗?然而我听说古时候的人,有的逃离世俗远离江湖而逍遥,终身都不肯再
22、返回尘世之中,他们肯定有感到快乐的地方。如果不是在危险当中求得利益,如果不是因为犯罪而身不由己,而是在船上顺风而行,风平浪静,傲然倚躺,一目之内就可以走千里的路程,那么乘船而行难道不是一件乐事吗?考虑到我确实没有空闲的时间,而“舫”是一种休憩娱乐的船,姑且用此命名我的斋室,为什么说不合适呢?11B12寒月当空,芭蕉叶上结满了露水,泠泠滑落。“漓漓”可以让人联想泪落的样子,渲染忧伤之重;“露漓漓”暗示夜已深,又以响衬静,以夜深难眠体现诗人寂寞孤独。此句融情于景,以景衬情,尽显凄凉。【解析】1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B项,“使归船受到阻碍”错,原诗是说西风已使归帆
23、加快,但诗人还是嫌它迟缓。故选B。1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芭蕉露漓漓”意思是芭蕉叶上结满了露水,冷泠滑落。本句融情于景,以景衬情,上句“于今对寒月”选取思乡诗中最典型的意象“月”,且此时的月是“寒月”,不仅写出了天气的寒冷,更是对诗人此时凄凉心境的摹写;再加上“芭蕉露漓漓”,露水滴落,似乎是游子思乡之泪不禁滑落,尽显凄凉;“露漓漓”暗示夜已深,诗人夜深难眠才能把视线落在露水之上,才能在夜深之时闻听露水滴落的“漓漓”声,以动衬静,以夜深难眠体现诗人寂寞孤独。13修项脊轩,叔父分家,老妪忆母,祖母探望,轩中苦学,回忆亡妻。【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能力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脉络的能力。第一段
24、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喜”贯穿。第二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亲之情。先回忆“诸父异爨”引起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笔墨中无不浸透着作者无限的“悲”情;通过老妪忆母,再现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泪下。第三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写“悲”的进一步补充,同时,字里行间,又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要实现理想的期望。第四、五段是补写,通过补叙,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一部分意在写悲,却先极力叙写当年两人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以“喜”衬“悲”,衬托今日丧妻的悲哀。最后,托物抒情,借亭亭如盖的枇杷
25、树,寄托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14陈情表以铺陈事理打动人,项脊轩志以写景叙事感染人。具体来说,陈情表以叙事来传情,陈情于事,寓情于理。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如“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如“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随事铺陈,竭力渲染,让人读罢唏嘘,热泪纵横。项脊轩志则以写景叙事来传情。归有光通过写项脊轩及其周围环境的变化,追忆了与项脊轩有关的亡亲,以此来抒发感情。如“庭有枇杷
26、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作者睹物思人,黯然之情溢于言表。作者还善于叙述生活琐事,以凸显人物,使亡人音容宛然。如通过叙写祖母到轩中看望自己,表现了对祖母的怀念。【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本题是比较鉴赏题,要求分析陈情表与项脊轩志各以哪种方式来打动人、感染人,着重考查的是抒情的方式和技巧。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陈情表是写给晋武
27、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从这个目的出发,李密并没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陈情于事,寓情于理,以叙事来传情,用铺陈事理来打动人。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惜等等。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
28、出现了。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刘氏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动人。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作品。“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借记物、事来表达作者的感情。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此文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通过记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穿全文的意脉,将生
29、活琐碎事串为一个整体。善于拮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故项脊轩志是一篇以写景叙事来传情、来感染人的作品。15 不在于题材的大小 也可以是小桥流水(从婉约的角度,答“晓风残月”也可以) 只要有真感受、真体悟【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第空,由前文“所记无非家常琐事”“文艺创作的成功与否”以及后文“而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不管选择怎样的题材”可以推知,该空应填写与“记录内容事件的大小”有关且与后文形成相反或相对意思的句子,整理之后应为“不在于题材的大小”或“不在于记录内容事件的大小”。第空,由前文“可以是大江东去”以及后文“可以是黄钟大吕,也可以是洞箫牧笛”等可以推知,该空所填写的内容在意境上应与“大江东去”相反,故应填“也可以是小桥流水”,或“也可以是晓风残月”。第空,依据后文“就有可能创造出感人肺腑的佳作”可以推知,该空应填写“只要”,与后文形成“只要就”的句式,再结合前文“往往取决于作者体验的深浅与情感的真伪”可知,该空应填“只要有真情感、真体验(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