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太阳和影子 能力检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

上传人:雪**** 文档编号:239846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 太阳和影子 能力检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一单元 太阳和影子 能力检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一单元 太阳和影子 能力检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一单元 太阳和影子 能力检测试卷(含答案)2023年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太阳和影子一、填空题1一年四季中, 季物体的影子最长。 2光在同一物质中是 的。3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 。4一天之中,太阳在天空中是自东向西移动的,那么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自 向 移动的。5在太阳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根直立细棒的影子的 、 也会慢慢发生变化。 6在远古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是用天上的 来计时的。7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 传播的。照镜子我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 形成的。二、单选题8上午,树的影子的方向与太阳() A在同一方向B方向开始相同,后来方向相反C在相反方向D方向开始相反,后来方向相同9我国很早就利用()来判断时间。 A铜镜B日晷C地动仪10远古

2、时代,人们用天上的太阳计时,昼夜交替自然而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即()。 A刻B小时C天D年11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面约需要() A18分钟B2分钟C8分钟12同一时间,观察阳光下相邻的两棵小树的影子,下列现象中合理的是()。ABC13在一天中,关于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BC14下面物体中,透光性最好的是()。 A放大镜B珍珠奶茶C厚纸板15通过制作日晷我们知道()。 A晷面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B使用时晷针要指向北方C测量地点变了,晷针和水平面的夹角需要相应改变16下列属于我国古代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百叶箱B温度计C日晷17产生影子的条件是()。A光

3、和透明的物体B光和不透明的物体C有光即可三、综合题18光的研究。(1)小明先把三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在图1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光前进的路线 。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2)请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给图2的潜望镜加上镜子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19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的照射下进行演戏。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人物剪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

4、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是起源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2011年成功申请了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在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遮挡物和屏分别是什么? (2)在表演皮影戏的过程中,如果想让“演员”的影子变大,应该怎样做? 四、实验探究题20某小组为了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在平地上竖直插了一根竹竿,阳光下的竹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道影子。他们及时记下了影子的长度(125厘米),并且每隔30分钟去测量一次影子的长度。下表是他们在4小时内测量的竹竿影子长度变化的数据。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测量时间(次)123456789影长(厘米)12510077574025405777(1)从上表中我们能推测

5、出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上午开始测量的,那么他们什么时刻结束测量的呢?把你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从上表中我们能推测出该小组是在一天中的上午开始测量的, (填“上午”“正午”或“下午”)结束测量的。(2)从数据表中可以推测,如果进行第10次测量,这时竹竿的影子长度大约为 厘米。(3)从数据表中可以知道,从第1次测量到第6次测量这段时间里的影子长度变化规律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逐渐 。21如图,课堂上我们用手电简照射光板或纸屏,调整手电筒去白板或纸屏的距离,以确保看清楚一道光斑在白板或纸屏上的某处做一个记号,再通过调试平面镜使光能反射到标记的位置,不断重复上面的实验,直到你能预测平面镜会

6、将光反射到什么位置。(1)我们发现反射光是沿 传播的。(2)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 光,只不过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3)我们能够看到文具盒是蓝色的,说明文具盒反射的光是 。(填某种颜色)(4)在课堂上,我们发现了光的反射有规律,请你在下图里中画出反射光线,在圈乙中画出平面镜的摆放。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冬【解析】【解答】一年四季中,冬季物体的影子最长,夏季物体的影子最短。【分析】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时为夏至,在南回归线时为冬至,在赤道时为春分或秋分。2【答案】直线行进【解析】【解答】光在同一物质中是直线行进的。【分析】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质会在物体的背

7、面形成影子。3【答案】越多【解析】【解答】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就越多。【分析】由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可知,两面镜子的夹角越小就会出现的影像就越多。4【答案】西;东【解析】【分析】一天中,一天中太阳位置变化的规律是从东到西;影子的位置变化规律是从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5【答案】方向;长短【解析】【分析】一天中影子有长短和方向的变化: 长较长短较长长、西西北南东北东。6【答案】太阳【解析】【分析】考查古时计时工具,古代人类通过太阳进行计时。7【答案】直线;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

8、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也叫反光。照镜子我们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8【答案】C【解析】【分析】影子和光源的方向是相反的。9【答案】B【解析】【分析】日晷是观测日影记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较为普遍使用的计时仪器。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出现,在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就慢慢的走向民间,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而地动仪是中国汉朝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用来检测地震方位的仪器,所以选择B选项。10【答案】C【解析】【分析】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

9、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单位-天。现在人们常用的计时单位是时、分、秒。11【答案】C【解析】【分析】 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公里, 光速是30万千米每秒,所以传播时间是8分钟。12【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物体在太阳下影子的变化。13【答案】A【解析】【分析】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由长到短再到长,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14【答案】A【解析】【分析】透光性是指物体穿过阳光的比例。放大镜属于透镜,透光性比珍珠奶茶、厚纸板的好。15【答案】C【解析】【分析】A、晷面上的刻度是均匀的,故A错误;B、使用时晷针要指向北极星,故B错误

10、;C、指向北极星的日晷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刚好是当地的地球纬度,所以测量地点变了,晷针和水平面的夹角需要相应改变,故C正确。故选:C。16【答案】C【解析】【分析】A、我们可以在百叶窗中测量气温,不符合题意。B、温度计测量温度,不符合题意。C、日晷是古代计时工具,符合题意。17【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影子形成条件的认识,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18【答案】(1);直线(2)【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所以第一次可以穿过去,第二次被挡住;(2)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呈像,光的的反射原理。19【答案

11、】(1)遮挡物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屏是白布屏幕。(2)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演员靠近光源,他的影子会变大。【解析】【分析】(1)在皮影戏演奏的过程中,遮挡物是用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屏是白布屏幕。(2)如果想要影子变大,需要保持光源位置不变,将”演员靠近光源,他的影子会变大。20【答案】(1)下午(2)100(3)变短【解析】【解答】1.根据实验数据的变化趋势,我们推知该小组是在下午结束测量的;2.根据表格数据推知第十次测量的数据应该是100厘米;3.前六次的实验数据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长度之间变短。【分析】影子的长度与太阳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在中午时太阳离地面的距离是最短的,所以中午物体的影子是最短的,所以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趋势是先变短在变长。21【答案】(1)直线(2)反射(3)蓝色(4)【解析】【分析】(1)通过手电筒照射出去的光可知,光沿直线传播。(2)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能穿过的障碍物,就会产生反射,不同的物体反射情况不同。(3)物体在进行光反射时,会将物体本身颜色以外的光吸收,只反射物体颜色的光。我们能够看到文具盒是蓝色的,说明文具盒反射的光是蓝色的。(4)与物体垂直的虚线是法线,入射光与法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与法线的夹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小学科学 > 青岛版(六三制) > 三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