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九年级下册重点古诗词必背知识点(一)1.渔家傲秋思一、走进作者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二、诗歌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三、古今对碰【注释】渔家傲:词牌名。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
2、角、羌笛、马啸的声音。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译文】: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
3、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第二句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塞下天气极其寒冷;最后一句通过写坐落在层峦叠嶂里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的景象,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炼字:“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为下文写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作铺垫。用典: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塞下天气极其寒冷,与词人的家乡截然不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2.
4、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用典:借用“燕然勒石”的典故,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表达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内容、表现手法:“羌管悠悠霜满地”表明这时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五、诗歌主题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词人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表现了边关将士的爱国之情和思乡忧国之情,也表
5、达了作者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2.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走进作者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等。二、诗歌背景苏轼在
6、熙宁四年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三、古今对碰【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密州:今山东诸城。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聊:姑且,暂且。狂:豪情。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太守:指作者自己。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酒酣胸胆尚
7、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微霜:稍白。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会:定将。挽:拉。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满月:圆月。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我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英姿。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两鬓微微发白,这又
8、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信任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内容: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词人有少年人的豪情。后一句写词人派人为他报知全城百姓随他狩猎,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马前射虎。特别突出地表现了词人的“少年狂气”。炼字:“狂”字,贯穿全篇,统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用典:借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词人以孙权自比,表现自己打猎时的英勇形象,表达了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9、。2.下片以抒情为主。“酒酣”之后,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以“鬓微霜”的“何妨”衬托“少年狂”,表现了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企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借代:“天狼”即“天狼星”,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射天狼”抒发了作者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五、诗歌主题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
10、壮词以寄之一、 走进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怀,与苏轼并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二、诗词背景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同甫的。三、古今对碰【注释】醉里:醉酒之中。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
11、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麾:军旗。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狂的军乐。沙场:战场点兵:检阅军队。马作的卢(d l)飞快: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作,像一样;的卢,马名。一种额部有白色斑点性烈的快马。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作:像,如。霹雳(p l):特别响的雷声,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了(lio)却:了结,完成。天下事:此指恢复中原之事。.赢得:博得。身后:死后。可怜:可惜。【译文】:在迷离恍惚的醉态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接连响起号角声。军营里,把酒
12、食分给部下享用,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离弦像惊雷一样震耳。(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取得生前死后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惜自己已生白发!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上片描写军旅生活。“醉里”点明酒醉之中“挑灯看剑”的动作和神态,表现词人杀敌报国的迫切愿望。“梦回”指回到梦中,是词人的想象而非现实,“吹角连营”表现士气的高涨、军心的振奋,描绘了一幅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炼字:“秋”字点明季节,烘托出征前肃杀的氛围,隐含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2.下片前四句描写激烈的战斗场
13、面,结语点明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怜白发生”一句,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了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修辞:“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运用比喻手法,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将激烈的战斗场面惊心动魄地描绘了出来。炼字:“马”“快”“弦”“惊”四个字,准确地刻画了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愿望。五、诗歌主题本词虚实结合,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描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4.满江
14、红一、走进作者秋瑾,字璿(xu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背景了解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三、古今对碰【注释】:满江红:词牌名。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歌残终破楚:四面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
15、徒然。苦将侬:苦苦地让我。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烈:刚正,不轻易屈服。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莽(mng):广大。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译文】: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
16、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身子不在男儿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四、内容理解,重点赏析1.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秋容如拭”。一个“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最后两句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用典:“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用史记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比喻国破。2.下片抒情,格调高昂激越。前四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了“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化用诗句:“青衫湿”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五、诗歌主题本词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表现了词人开阔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