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7199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高三下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洛阳市孟津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诗歌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重视“兴”的作用。所谓“兴”的作用,在中国诗歌传统上可分两个方面来看。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诗经上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鸟“关关”的叫声,引发君子求得配偶的情意,就是“兴”的作用。但宇宙间不只草木鸟兽等种种物象能引发我们的感动,人世间种种事象也能引起我们的感动。诗经“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是写对时代动荡不安的感慨,这也是引起人感动的一种重要因素。“兴”

2、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只要你在读李白、杜甫的诗歌时也能产生与他们同样的感动,那么你也就有了与李白、杜甫同样的诗心。不过,诗在使人感动方面有很多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一对一的感动,就是闻一知一,不产生更多的联想。陆放翁和他的妻子分离之后又在沈园相遇,他写了一首钗头凤,千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为陆放翁的悲剧和他的感情所感动,这就是一对一的感动。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回答说:“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于是子贡就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诗经里所说的是璞

3、玉的切磋琢磨,与做人本不相干,可子贡却从中悟到做人的道理,这正是“诗可以兴”的感发。由此可见,诗的作用不仅是使作者有一颗不死的心,而且也使读者有一颗不死的心;不仅有一对一的感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兴”的感发。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认为读者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上去理解。第二个层次是能够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能够从艺术的表达、文字的组织结构、形象的使用、体类的传统中,从它的价值、作用等各方面去品评和欣赏作品。第三个层次是“背

4、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南唐中主的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王国维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一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悲哀和感慨。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情,说是昨天晚上秋风把我楼前树上的树叶吹得凋零了,今天我登上高楼远望天涯,却看不见我所怀念的人。但是王国维王国维说这是成大事业大学问的第一种境界!王国维的这种感发正是中国诗歌中让人心不死的、宝贵的“兴”的作用。(摘编自叶嘉莹什么是好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5、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作者方面而言,“兴”作用既包括见物起兴又涵盖因事象而引起感动。B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C子贡从切磋琢磨句中悟出做人的道理,无疑当在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之列。D王国维“为学”境界的读诗感发,证明了中国诗歌中的“兴”的重要作用。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段与段之间衔接十分紧密,如中间四段的段首句都既承接上文又引出下文。B文章既援引古代经典中的言论,又以诗经及唐宋诗词为例,论证方式灵活。C文章论述“兴”的作用,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展开,并且重点论述后者。D文章通过对东西方文学理论的对比论证,突

6、出了阅读中读者兴发感动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对作品的理解越背离作者本来的意思,就越能体现读者具有生命感悟能力。B读明月即懂明月,读清风即懂清风,从表面理解作品,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C孔子的“诗可以兴”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D陆游的钗头凤和晏殊的蝶恋花,这都是能够使读者产生感动的好词。(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电影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不出意料地占领了春节档票房和话题榜首。这部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最知名的代表,刘慈欣始终探索着汉语表达宇宙、时空、技术的可能性

7、,尝试用科幻抒发当代中国人的豪迈和悲悯。在评论人飞氘看来,刘慈欣的文字体现着卡尔维诺所谓的“轻与重”之间的巨大张力,他的轻来自宇宙的空灵,他的重则来自对中国的贫穷和落后的深刻体验,无论乡村教师还是中国太阳,人类情感都在冰冷宇宙中得以释放温度,卑小的个体与壮阔的时空实现了联结。而最能体现刘慈欣对“重量”感受的,莫过于流浪地球。这个关于“逃逸”的故事以不断“叠印”沉重感为乐事,命运在逃出死亡之前必先付出沉重的代价。与此同时,刘慈欣还在他的科幻世界中完成了对近现代中国核心命题在星际尺度上的再表达,即对生存的焦虑、对进化的执着和对科学的崇拜。流浪地球中,人类正是依靠残损的工业体系来实现对灾难的抗争,为

8、自身文明赢取新的生机。(摘编自“凤凰文化原创栏回”洞见)材料二:中国电影资料馆电影文化研究室副主任左横认为:“看到了外太空,看到了灾难之后的地球,我看到了我没有办法想象的地球行星发动机,看到了未来这种驾驶的技术,这一切在普通观众的心里面他自然会判断说这个里面是有诚意的。创作者用尽心思,让我看到一些来自未来的景观。”为了真实显示这些前所未有的场景,节目组做了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8000张分镜头画稿,制作了10000多件道具,还制作了10万延展平米的实景搭建。运载车、地下城、空间站、发动机等等,这些前所未有的东西,细节都非常精致,乃至空间站里每一块显示屏上的动画,都是真实设置的。清华大学影视传

9、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流浪地球的工业制作标准,包括影片节奏的处理上,已经跟好莱坞大型科幻电影非常接近了。流浪地球的科幻热,还带动了科学热。在中国科技馆,流浪地球已经被收藏为首部科幻影片,现在,每周在这里,都会举行解密流浪地球里面科学知识的大讲堂。流浪地球原著作者刘慈欣说:“它很好地建立了一个各方面对中国科幻、高成本科幻电影的信任。”(摘编自央视网焦点访谈“流浪地球赢在哪?”)材料三:在选取国外观众的观点时,已经剔除了这部分影迷和他们与国内无异的对影片的赞誉。在批评的意见中有国外的科幻电影网站就认为流浪地球“算不上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因为影片在科学上的漏洞太多,也没有给出足够的解释,例如为啥

10、地球停止了自转后还能有相对稳定的大气层存在,为啥地球远离太阳后地表温度没有逼近绝对零度,以及为啥在这种极端寒冷的天气下机器还能运转。在国外影片网站IMDB上 ,有国外的观众更是毫不留情地批评中国电影在科幻领域还是“非常幼稚”,科学知识“极为有限”,因为没有太阳地球上根本就不可能有可供生命存活的环境。不过,也有一些国外影迷因为影片这个“用发动机推着地球逃离太阳”的设定太过魔幻,而觉得这部影片的故事还挺有趣的。但即便是这样的外国网友,也仍然指出了影片中另一个过于明显的问题:人物的刻画和演员的演技。比如下面这位名叫Calvin Powers的外国影迷就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写道:“影片中没有任何一个角色

11、能让我产生共鸣。”(摘编自环球时报“公众号”)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科幻影片 流浪地球,探索着汉语表达宇宙、时空、技术的可能性,抒发当代中国人的豪迈和悲悯。B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认为 流浪地球的工业制作标准,包括影片节奏的处理上,已经赶超了好莱坞大型科幻电影。C有国外的科幻电影网站认为 流浪地球“算不上一部伟大的科幻电影”,一些国外影迷认为在人物刻画、演员演技等方面不能令人满意。D为了真实显示这些前所未有的场景,节目组做了大量的概念设计图,分镜头画稿,制作了大量道具,还利用电脑技术模拟了巨大的虚拟场景搭设。5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不

12、正确的一项是( )A刘慈欣的文字,使人类情感在冰冷宇宙中得以释放温度,使卑小个体与壮阔时空实现联结,体现了卡尔维诺所谓“轻与重”之间的巨大张力。B为了能突出“命运在逃出死亡之前必先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一“重”,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不断“叠印”故事的沉重感。C尽管人们对科幻片 流浪地球的评论褒贬不一,但这部影片还是在科幻电影领域引起了足够的关注和话题。D西方网站对于中国电影的评论和指摘片面而狭隘,他们没有看到 流浪地球在普遍意义上的认同,他们吝啬于表达对中国电影的赞美。6请根据材料,概括 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的意义。(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心的方向,无穷

13、无尽彭程在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长大的我,十几岁时因为看到了一本画册而入迷着魔,从此把小桥流水的江南,当成心目中最初的远方。我想象那里的天空和土地,河流和植物,那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数年后,当我初次踏上那里的土地时,却分明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一脑海中无数次的描画勾勒,已经让想象无限接近于真实。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加,曾经的虚幻变作真实,陌生成为熟悉,然而向往也会同步扩展,没有停歇。远方永远存在,远方在远方之外,在东西南北的各个方向。目光尽头的地平线,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声音呼唤你出发,行行复行行,把灵魂朝着天空敞开,把脚步印在永远向前方伸延的大地上。有许多年了,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某个清

14、静的时辰,展开一本中国地图册,确定其上的一个或几个地点,放飞恩绪。意念抵达之处,多是我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神凝气定之时,我分明看到,一幕幕画面穿越时光和距离,翩然闪现。那是长白山下小镇外的原始森林,脚步踩在厚重松软的腐殖土上,松脂的清香、铃兰花的馥郁伴着鸟儿的鸣叫扑面而来;那是新疆伊犁霍城的万亩薰衣草,深紫色花朵波浪般层叠起伏,一直延伸向远处的白杨林带,映照着天地接壤处山峰上的皑皑积雪有时候,借助资料和图片,我也会把目光投向某个向往已久而尚未遂愿的地方。我想象青海三江源头的浩瀚壮丽,西藏纳木错圣湖边飘扬的经幡;想象大凉山满山遍野的金黄色苦荞麦,大兴安岭深处以驯鹿为伴的鄂伦春人家甚至仅仅是想象,

15、就能够带来一种惬意的慰藉。这些已经去过或将去到的地方,被造化赋予了各自的美质,形态千变万化,繁复多姿。但对于我来说,初次遭逢这些景物,都是一种感动,一种震颤,一道划过灵魂的闪电;而过后,则是一遍遍地回想,在回想中沉醉,在沉醉中升起新的梦想。让我记述一次这样的闪电和震颤。它的强度让我此生难忘。那是二十多年前,一次在新疆大地上的行旅。汽车穿越连绵交错的农田和林带,即将驶入浩瀚无垠的千里戈壁。就在它的边缘,神话一样,眼前突然闪现出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茎秆高大粗壮,花盘饱满圆涧,花瓣金黄耀眼。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灿烂,仿佛色彩的爆炸和燃烧。在片刻的惊骇后,我觉察到眼眶中盈满了泪水。眼泪是一种验证,是

16、灵魂和情感尚且丰盈饱满的体现。而此时此地,它是在强烈地证明着风景的大美。这些让我镂心刻骨的地方,其实在当地都是最普通的风景,普通到无人关注,更不会被写入旅游指南。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平凡而普遍,它们更能够反映此地的自然之美的本质,也更能够和孕育于风土之中的普遍精神建立起一种关联。那是一种与这片土地血肉关联、休戚与共的情感。“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因为那个方向,分别是它们的家园所在。动物禽鸟尚且如此,何况是万物灵长的人类。每个人的家园之感,都诞生于某一片具体的土地,而家国同构,无数家园的连接,便垒砌起了整个国度的根基。这种对于土地的感情,真实而有力,远胜过一些抽象浮泛的口号和理论。所以

17、这样的歌词才能够被传唱几十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在山川大地之间,祖国的理念清晰而坚实。十年前听到一个故事,从此铭记在心。当时来中国的日本游客很多,一个旅行团来到内蒙古大草原,篝火晚会就在蒙古包旁边的草地上举行。皓月当空,奶茶飘香,歌声悦耳,舞姿动人,一位老年游客突然放声大哭,老泪纵横。老人哽咽着说:多么羡慕你们,有这么辽阔的国土!是的,这是一种幸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疆域,提供了太多的美好和富足。还有什么幸福能和它相比?想到这一点,激动便如同潮水一样涌上心头。我的心的方向,也就是目光的方向,脚步的方向。它们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美丽

18、。我的心的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24日,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十几岁时对江南的向往和想象,让他初次到江南时分明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B对去过的地方,作者在回忆中重温美好;对没去过的地方,作者借助想象来获得慰藉。C文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向日葵壮阔的气势,明艳的色彩。D对于戈壁边缘一望无际的向日葵,作者感到的除了感动和震颤,还有些许遗憾和失落。8从文章看,山川大地和人具有怎样的关联?请简要概括。9文章以“心的方向,无穷无尽”为标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19、)(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也。祖宏,字终嘏,光禄勋。父耽,晋陵太守,亦知名。惔少清远,有标奇,与母任氏寓居京口,家贫,织芒靥以为养,虽荜门陋巷,晏如也。人未之识,惟王导深器之。后稍知名,论者比之袁羊。惔喜还货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尚明帝女庐陵公主。以惔雅善言理,时孙盛作易象妙于见形论,帝使殷浩难之,不能屈。帝曰:“使真长来,故应有以制之。”乃命迎惔。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累迁丹阳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

20、正,惔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末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不反。”遂寝而不问。性简贵,与王羲之雅相友善。郗愔有伧奴善知文章,羲之爱之,每称奴于惔。惔曰:“何如方回邪?”羲之曰:“小人耳,何比郗公!”惔曰:“若不如方回,故常奴耳。”桓温尝问惔:“会稽王谈更进邪?”惔曰:“极进,然故第二流耳。”温曰:“第一复谁?”惔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惔每奇温才,而知其有不臣之迹。及温为荆州,惔言于帝曰:“温不可使居形胜地,其位号常宜抑之。”劝帝自镇上流,而己为军司,帝不纳。又请自行,复不听。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

21、克。及后竟如其言。众以此服其知人。尤好老庄,任自然趣。疾笃,百姓欲为之祈祷,家人又请祭神,惔曰:“丘之祷久矣。”年三十六,卒官。(节选自晋书刘惔传)注:郗惜,字方回,东晋太尉郗鉴长子,王羲之的内弟。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又不听/B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C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D惔喜/还告其母/其母/聪明妇人也/谓之曰/此非汝/比勿受之/又有方

22、之范汪者/惔复喜/母又不听/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地名,即现在的江苏镇江,位于长江下游,地理位置重要,被刘裕设置为军事重镇,也成为后世文人流连之地。B伧奴有两种解释,一指原籍为北土的奴仆,又指平庸鄙俗之辈,从文中“善知文章”“每称奴于惔”可知前者更适合作者本意。C军司是官名,晋时避司马师名讳,将军师改称军司,晋时军中皆置军师,其职责主要为决断军中人事、刑狱及作战之事。D老庄是指代表老子和庄子的学说著作道德经(又名老子)和庄子,主张崇尚自然,无为逍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恢安于清贫。他与母亲在异地寄居时,靠编

23、草鞋为生,虽然身居蓬门陋巷,但仍能怡然自得、恬淡安闲。B刘惔擅长谈理。殷浩与孙盛辩难落败,皇帝平素就认可刘惔才华,派人请来刘惔,果然刘惔最终不负众望,赢得喝彩。C刘惔清正有才。他在丹阳做官时,百姓中状告官长,官员中相互检举揭发,刘惔将这些诉讼搁置不追究,因此风气得以扭转。D刘惔审时度势。刘惔虽认可桓温的才干,但也知道他的野心,因而劝说皇帝不能让他占据险要之地,并要贬抑其爵位、封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盛素敬服惔,及至,便与抗答,辞甚简至,盛理遂屈。一坐抚掌大笑,咸称美之。(2)及温伐蜀,时咸谓未易可制,惟惔以为必克。及后竟如其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卜算子蒋春霖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注】蒋春霖:清代词人,一生落拓。浮萍:传说柳絮入水化为浮萍。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借小院、阴雨、落花、燕子等意象描绘了暮春画面,为下片直抒胸臆作铺垫。B作者以燕子不来、阴雨锁院的凄迷景象来寄寓情感,表现了黯淡哀愁的心情。C一角两句描写了落花委地的场景,这落花所聚之处也便成了春天的归宿。D作者这一首词属于小令,卜算子则是词牌名。在比较短的篇幅内上片写春归,下片写祭柳,词意转换自如。15词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

25、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开头“_,_”两句,点明了地点和特定的环境。(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一段中,表现众人同仇敌忾的阃面的句子是“_,_”。(3)司马迁鸿门宴中,说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两句是“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我站在景明楼上,凭栏凝视,(_)。快步出楼下桥,细看柳树,粗粗胖胖的树身上树皮纹路纵横交错,各不相同:有的沟黑棱灰,似知了乱爬,形同蝉虫出洞;有的棱突暴张,白皮外露,势若万马奔腾;有的形如游人,或走或站或坐。从眼前的一棵柳

26、,到堤两边的临水柳,再到环昆明湖的无数柳,它们已与颐和园的山水楼台亭榭融为一体,与游人们对望一年又一年,坦然面对春夏秋冬,淡然于人们的遗忘。一阵劲风,呼啸万寿山林,卷起昆明湖水,叫湖水翻腾,也使我思绪空灵。我想起了浙江杭州西湖苏堤柳,想起遍生天山南北的左公柳,想起古文名篇中的五棵柳在我心里,棵棵柳树,行行柳荫,都是公在百姓,利在天下,贵在品德。眼前,这西堤的柳,扎根泥土,抵浪护堤,出尽全力;这天下的柳,纵然乱风卷丝,仍身正干直。远山的玉峰宝塔,(_),脚下的漫漫长堤,响动的南水北调一渠清流,古树发新芽的满眼绿柳,让我生出万千感慨:造塔的人,造桥的人,造堤的人,造福百姓的人,历史无名还有名。西堤

27、柳、苏提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之地,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17对文中画框的句子,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比喻,以游人或走或站或坐的不同姿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树皮的纹路。B运用拟人,赋予柳树以人的情态,描写了柳树在寂寞中的坚守和它的坦然、淡然。C运用排比,句式整齐,情感强烈,表现了柳树的大我情怀和可贵的精神品质。D运用对比,将“西堤的柳”和“天下的柳”进行对比,突出了“天下的柳”正直的优秀品质。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京城闹市,而且长在边关要塞,都

28、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B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仅长在边关要塞,而且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C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京城闹市,还是长在边关要塞,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D西堤柳、苏堤柳、左公柳,生长在祖国山河的柳,不论长在边关要塞,还是长在京城闹市,都是中华民族的风骨树!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 近处的西堤之桥B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无意间映入眼帘 近处的西堤之桥C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 西堤之桥近在眼前D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无意间映入眼帘 西堤之桥近在眼前(二)语言文字运用

29、(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贾宝玉是一个混沌的形象。贾宝玉既多情又痴情:宝玉的多情体现在他对世间所有女性都有一份诚挚的爱,这是一份超越了身份与阶层的爱;宝玉也痴情,他一生的事业就是体贴她们的:喜怒哀乐、关心她们的情感命运,并且渴望着能把她们从不幸的命运中拯救出来。_:称贾宝玉为最“入世”之人,是因为他对万事万物都有一份体察和敏感,但他的心灵所进入的并非俗世,而是对一切自然的、美好的事物投入最深沉的情感,甚至达到忘我的地步;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中还有“出世”的一面,他虽生在公门侯府却处处受拘束,而他的灵魂_。李泽厚认为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的觉醒”时期,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

30、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贾宝玉这一形象背后所凝聚的新的价值观念是一种无目的的、超功利的、艺术化的、心灵式的存在,是中国文学史上又一次“人的觉醒”。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在某种程度上说,_,而且关系很大。20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屈原因正道直行被流放,披发行吟于泽畔,渔父看见后,问他为什么来到这里。屈原说:“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31、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因此被放逐。”渔父劝他说:“既然举世皆浊,何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呢?既然众人皆醉,何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呢?屈原反问道:“我怎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又怎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怀石投江而死。汉代的贾谊认为,不论到哪里都可以辅佐君主,又何必留恋楚国呢?就像凤凰在千仞高空翱翔,看到有德的国君才降落下来,看到危险的小人就远走高飞。上述材料中,屈原、渔父和贾谊三个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B2D3D解析:1

32、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B项,“就读者方面而言,兴的作用表现在读者对作者及其诗歌作品产生感动”范围扩大,表述错误。本文所论述的是“诗”的“兴”,不是关于作者的“兴”。结合文本内容“第二个层次是能深入一步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引发”分析可知,读者对于作者的感动应是从作品中来的,不是源于作者本身。故选B。2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

33、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D项,“对比论证”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从作者方面而言就是见物起兴”,“兴”的作用,不但作者有之,读者亦有之”,“可孔子说诗可以兴的感动,则不仅是一对一的感动,更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感动”,“同样,西方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兴的说法。接受美学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读者反应论,认为读者的兴发感动是十分重要的”分析可知,东西方文学理论是并列关系,没有形成对比。故选D。3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

34、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A项,“越背离越能体现”的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第三个层次是背离作者原意的读者:他们对作品的解释可以不必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

35、生无穷的引发。只有这第三个层次的读者才是最能感受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B项,“都是第一层次的读者”中“都”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他们认为读者可分成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普通的读者:读明月就是明月,读清风就是清风,只从表面去理解才是最能感悟生命的读者”分析可知,第二,第三层次的读者也能够做到这一点。C项,“不是说诗仅仅能够感动一位读者,而是能感动无数读者”表述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诗经所说的是璞玉的切磋琢磨而且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穷的兴的感发”分析可知,孔子说的“诗可以兴”,是说从诗歌所表达的本意中读出其他的含意,而不是感动的读者众多。故选D。4C5D6影片表现了“

36、近现代中国的核心命题”;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来自未来的景观;在工业制作标准(包括节奏处理上)有很高的水准;带动了科学热,普及了相关的科学知识;建立了各方面对中国科幻及高成本科幻电影的信任。解析:4A项,主体应为“刘慈欣”;B项,“赶超”错误,原文是“非常接近”;D项,“利用电脑技术模拟了巨大的虚拟”错误,原文为“实景搭建”。5文中无“片面而狭隘”“吝啬”等信息。6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概括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的意义”,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意义、价值等,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流浪地球这部科幻电影的意义,依据材料一第二段“最能体现刘慈欣对重量感受的,莫

37、过于流浪地球”,第三段“刘慈欣还在他的科幻世界中完成了对近现代中国核心命题在星际尺度上的再表达,即对生存的焦虑、对进化的执着和对科学的崇拜。流浪地球中,人类正是依靠残损的工业体系来实现对灾难的抗争,为自身文明赢取新的生机”可知,意义是:体现作家理念,现代中国核心命题在星际尺度上的再表达,即对生存的焦虑、对进化的执着和对科学的崇拜。依据材料二第三段“流浪地球的工业制作标准,包括影片节奏的处理上,已经跟好莱坞大型科幻电影非常接近了”,第四段“流浪地球的科幻热还带动了科学热”,第五段“它很好地建立了一个各方面对中国科幻、高成本科幻电影的信任”可知,意义是:彰显中国科幻电影的更好水平,且带动科学热。依

38、据材料三第一段“在批评的意见中有国外的科幻电影网站就认为流浪地球因为影片在科学上的漏洞太多,也没有给出足够的解释”,第二段“即便是这样的外国网友,也仍然指出了影片中另一个过于明显的问题:人物的刻画和演员的演技”可知,意义是:让中国电影反思自身不足,继续提高电影水平。7D8山川大地为人对远方的向往提供了具体的对象;山川大地让人感受到丰富独特的自然之美;山川大地让人的家国观念变得清晰而坚实。9标题与结尾前后呼应,结构上更严谨;表明了作者心中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自由自在,没有终点;突出了作者对祖国辽阔大地的热爱与自豪。标题内涵丰富,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解析:7“还有些许遗憾和失落”无中生有。8题目要回

39、答“山川大地和人的关联”,需要在文中找到有关这种关联的议论性的文字,再整理回答。段写自己可以调遣意识到达任何地方,从而带来慰藉,继而记述了一次看到美景让自己感动而震颤的经历。原文“但对于我来说,初次遭逢这些景物,都是一种感动,一种震颤,一道划过灵魂的闪电;而过后,则是一遍遍地回想,在回想中沉醉,在沉醉中升起新的梦想”可知山川大地为人对远方的向往提供了具体的对象。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三自然段写“我”从这些经历得出思考,感悟到的自然风物与家国情感的关系。如:原文“在山川大地之间,祖国的理念清晰而坚实”可知,山川大地让人的家国观念变得清晰而坚实。原文“我的心的方向,也就是目光的方向,脚步的方向。它们指向

40、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美丽”可知,山川大地让人感受到丰富独特的自然之美。9标题的作用主要从内容、主旨、线索和兴趣几个角度考虑。从结构上看,结尾处是“我的心的方向,朝着四面八方,无穷无尽”,因此标题与结尾前后呼应,非常严谨和完整。从内容上看,文章写了自己可以调遣意识到达任何地方,从而带来慰藉,以及自己真切的几次经历,从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家国情怀。题目“心的方向,无穷无尽”可以知道作者对远方的向住与追求自由自在,没有终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辽阔大地的热爱与自豪。标题“心的方向,无穷无尽”新颖别致,富有文采,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0B11A12C13(1)孙盛向来敬

41、服刘惔,等到刘惔到来,刘惔便与他朗声对答,言辞简练而周密,孙盛于是屈服。满座的人拍手大笑,都称赞刘惔。(2)等到桓温讨伐蜀地的时候,当时人们都说不能轻易可以攻克(蜀地),只有刘惔认为必定攻克。到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解析:10“喜”后断句,因为“喜”句子的谓语,且根据前文“论者比之袁羊”,他是听到人把他与袁羊相比感到高兴,且“惔喜”后文“惔复喜”相照应,排除AC两项。“比”后断句,因为“比”不可作下句的主语,“勿受之”的主语应是省略的“汝”,是惔,排除D项。故选B。译文:刘惔听说后很高兴,回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是个聪明的人,对他说:“你无法与他相比,不要接受。”又有人拿他与范汪比,他又很高

42、兴,但母亲还是不许他接受。11将京口设置为军事重镇的是三国时的孙权。12“风气得以扭转”无中生有。13参考译文:刘惔字真长,沛国相人。刘惔的祖父刘宏,字终嘏,任职光禄勋。父刘耽,官至晋陵太守,也有名声。刘惔年少时清明高远,有风度才气,与母亲任氏寄居京口,家中贫穷,靠编草鞋为生,虽然住在蓬门陋巷,但却怡然自得。别人都不了解他,只有王导十分器重他。后来渐渐知名,评论的人把他与袁羊相比。刘惔听说后很高兴,回家把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是个聪明的人,对他说:“你无法与他相比,不要接受。”又有人拿他与范汪比,他又很高兴,但母亲还是不许他接受。娶晋明帝的女儿庐陵公主为妻。因为刘惔素来善于辩说论理。当时孙盛著有

43、易象妙于见形论,皇帝让殷浩与他辩难,不能使他屈服。皇帝说:“如果真长来了,就有办法制服他。”于是命人去请刘惔。孙盛向来敬服刘惔,等到刘惔到来,刘惔便与他朗声对答,言辞简练而周密,孙盛于是屈服。满座的人拍手大笑,都称赞刘惔。多次升迁后任丹阳尹,为政清明严整,门下没有闲杂之人。当时百姓中有很多状告官长的,诸郡官员中往往相互检举揭发,刘惔感叹说:“下属背地毁谤尊长,这是有害的风气。古代清明的政治,(就是)掌管好法规罢了,为什么不能用法规来注重根本端正源头,安抚百姓呢!君主即使不行君道,臣下又怎么可以失去礼数呢。如果这种风气不改,百姓就将离去而不会再回来了。”于是将这些诉讼和检举都压下不处理。刘惔性情

44、傲慢高贵,与王羲之相友善。郗愔有个从北方来的奴仆懂得文章,王羲之很喜欢他,常常在刘惔面前称赞他。刘惔说:“那人比起方回来怎么样?”王羲之说:“他只是小人物,怎么能跟郗公比!”刘惔说:“如果不如方回,也是寻常的奴仆罢了。”桓温曾经问刘惔:“会稽王的清谈更进步了吗?”刘惔曰:“大有进步,不过仍是二流人物。”桓温曰:“那第一流人物是谁呢?”刘惔曰:“还是我们这些人呀。”刘惔经常为桓温的才干惊奇,但知道他有不甘为臣的迹象,等到桓温治理荆州,刘惔对皇帝说:“不能让桓温占据险要的地方,他的爵位、封号也应当经常贬抑。”劝皇帝镇守长江上游,让自己任军司,皇帝没有采纳。又请求自己前往,也不同意。等到桓温讨伐蜀地

45、的时候,当时人们都说不能轻易可以攻克(蜀地),只有刘惔认为必定攻克。到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众人因此佩服他知人识人。刘惔特别爱好老庄,放任自然。病重的时候,百姓要为他祈祷,家人也请求祭神,他说:“孔丘的祈祷已经很久了。”三十六岁时,在任上去世。14A15词人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表达了对柳絮命运的悲悯惆怅之意;词人借物自喻,抒发了漂泊落拓、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解析:14词的下片借“弹泪、把酒”等动作描写和“东风、飞絮、浮萍”等意象抒发情感,并非直抒胸臆。15“化了浮萍也是愁”,“浮萍”两句紧承“飞絮”句,用杨花入水成浮萍的传说,春魂之化作天涯絮,而飞絮又落水化作浮萍

46、,这来世杨花转来世萍的命运,注定了要生生世世飘荡下去,其苦恨深愁是无穷无尽的,其终必流落天涯,是身不由己,抒发了作者对柳絮命运的悲悯之意;飞絮是愁,浮萍是愁,飘荡或衰落,形态虽异,终却都是愁苦,作者慨叹柳絮即使化为浮萍,也仍然不免漂泊,其实是借物抒情,抒发了自己四处漂泊,如浮萍般难以掌握自身命运的痛苦无奈之情。16答案:(1)湘江北去;橘子洲头(2)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3)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17D18C19A解析:17D“运用对比,用西堤的柳与天下的柳对比”表述错误,文中用“西堤的柳”和“天下的柳”进行的比较属于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这里采用

47、的是“类比”,而不是“对比”。故选D。18原句第一个语病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仅而且”表示递进关系,和后文“都”搭配不当,应把“而且”改为“还是”,排除AB两项。第二个语病是语序不当:“京城闹市”和“边关要塞”两词,依据文章行文思路,应该是由眼前的“西堤柳”而想到“边塞柳”,由近及远,所以,应该先说“京城闹市”,后说“边关要塞”,排除BD两项。第三个语病是成分赘余:“边关要塞”和“地方”二词重复赘余,结合“京城闹市”一词,为使句式统一,应该将“的地方”去掉。故选C。19第一空,由“我站在景明楼上”可知,本句的主语为“我”,依据主语一致的原则,后一句应该填写“无意间望见堤上湖岸连绵的柳色”,排除BC两项。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月考试卷 > 高三下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