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历年试题及答案(考试必备)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237000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历年试题及答案(考试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自学考试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历年试题及答案(考试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自学考试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历年试题及答案(考试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自学考试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历年试题及答案(考试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自学考试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历年试题及答案(考试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自学考试0039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历年试题题库(考试必备)全国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9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1分,共2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科学知识的特定为客观真理性、逻辑性和(C)1-31A、封闭性B、固定性C、开放性D、绝对性2、关于指向幼儿终身发展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1-41A、将科学情感态度放在第一位B、更具有持续性和多元化C、重视对科学思维方式的学习D、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3、属于地球与空间科学

2、领域的内容为(C)1-44A、植物与人类的关系B、声音可通过许多物体传播C、暴风雪对人类生活的影响D、互联网在生活中发挥作用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是(B)3-74A、启发式科学教育活动B、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C、引导式科学教育活动D、自主式科学教育活动5、关于自然角的说法,正确的是(D)3-77A、主要功能是环境美化B、摆放的动植物种类不宜多C、应选择生长变化不明显的动、植物D、应建立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6、和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相比,集体教学最重要的优越之处是(A)3-75A、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B、教师的指导能照顾到不同儿童C、充分发挥和体现幼儿的主体性D、易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

3、指导7、区角学习活动的特点之一是(B)3-76A、有统一活动目标B、幼儿自主选择C、教师较多干预D、材料随机呈现8、关于科学发展区材料开放式呈现的说法,正确的是(A)3-77A、具有更多操作的选择性和可能性B、教师对材料的投放无目标、无结构、无计划C、材料的投放和应用指向完成一个主题或任务D、材料的呈现构成一个可激发幼儿提出问题的情境9、关于科学游戏活动选择或设计原则,描述正确的是(B)3-80A、追求结果和答案B、与其它领域的游戏相结合C、内容可以是儿童不理解的D、活动形式总是集体的10、幼儿通过儿歌学习数数属于(D)3-89A、活动区活动B、游戏C、数学教育活动D、利用文学、艺术形式的数学

4、教育11、引导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作(D)3-82A、个别物体的观察B、个别现象的观察C、比较观察D、长期系统性观察12、属于儿童科技操作活动的是(D)3-83A、制作万花筒B、做昆虫标本C、设计不倒翁D、学习手电筒的使用方法13、幼儿将物品按形状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属于(C)5-131A、按物体名称分类B、按物体间的关系分类C、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物体量的差异特征分类14、儿童探索学习模式的四个层次从易到难依次是(A)2-61A、认识模式、描述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B、描述模式、认识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C、认识模式、描述模式、创造模式、扩展模式

5、D、描述模式、认识模式、创造模式、扩展模式15、56岁儿童数概念及计数能力的发展特点包括(A)4-102A、能按群计数B、能按物点数并说出整数C、能够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数D、初步感知理解10以内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16、“认读10以内阿拉伯数字”这一目标适合于幼儿园(C)4-103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17、数概念形成的基础是(B)4-98A、加减能力B、计数能力C、空间几何能力D、比较、排序能力18、人们认识量的最为常见和基本的方法是(B)5-127A、分类B、比较C、排序D、对应19、属于56岁幼儿量的感知与排序能力的教育目标的是(A)5-131A、认识宽窄并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B、按

6、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C、能从5个以内大小差别明显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最大的D、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并说出大小、长短、高矮差别明显的两个物体20、关于45岁儿童排序能力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A)5-130A、处于逆排序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B、能根据物体量的特征来构建一个序列C、未发展起序列的传递性和双重性等认知能力D、排序活动具有很大的游戏性、任意性和不稳定性21、一般小班幼儿园能够理解的时间概念是(B)5-139A、星期B、早上和晚上C、昨天、今天、明天D、整点和半点22、幼儿最容易认识的平面图形是(A)6-145A、圆形B、菱形C、梯形D、长方形23、56岁幼儿的几何图形认知

7、发展的特点之一为(D)6-147A、能初步理解图形守恒B、易把几何图形与实务相混淆C、能初步感知理解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D、能把几何形体作为区分或选择事物形状的标准24、56岁幼儿对空间感知的一个重要特点表现为(C)7-159A、已能够辨别前后B、已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C、能以自身为中心来感知、辨别左右D、已能够对邻近关系有较好的感知和理解25、“引导幼儿感知、体验远处物体的上下、前后等方位”的教育目标适合(B)7-160A、34岁幼儿B、45岁幼儿C、56岁幼儿D、67岁幼儿26、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探究活动为(D)9-190A、观察蚯蚓B、观察岩石特点C、记录天气变化D、探究水的三态变化27

8、、感知各种天气现象及其特点属于(D)10-212A、物质科学领域的活动B、生命科学领域的活动C、环境科学领域的活动D、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活动28、组织生物变化性与多样性的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C)8-181A、了解动物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B、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捕食方式等C、了解动植物的多样性以及其如何随着季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D、了解动植物生长变化与天气、温度、季节、地理环境、空间环境等的关系29、幼儿探究盐溶解于水的变化属于(B)9-197A、生命科学领域的活动B、物质科学领域的活动C、环境科学领域的活动D、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活动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0、

9、分类2-48答:是把相同的或具有某一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即它是把一组物体分成各有其共同属性的几组。(3分)31、区角活动3-76答:即在区角进行的活动。是指教师创设环境、投放操作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技能进行自主探究的活动。(3分)32、按群技数4-102答: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3分)33、比较5-137答:就是辨别事物属性的异同或高低的思维过程,是对物体之间的某些属性上建立关系的过程。(3分)34、图形守恒6-147答:是指人能够不受图形大小、颜色和摆放位置的影响,正确辨认和命名。(3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

10、每小题6分,共36分)35、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与特点。1-34答:(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2分)(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支持幼儿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2分)(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质的过程。(2分)36、简述物体的运动方式。9-195答:物体的运动方式包括移动、转动、滚动、摆动和振动。(1分)(1)移动是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到B点;(1分)(2)转动又称旋转运动,即围绕着一个中心点做圆周运动,整体不发生位置变化;(1分)(3)滚动是在围绕中心轴做移动的同时,物体的整体位置发生变化;(1分)(4)摆动是物体来回摇摆时的运动;(1分)(5)振动是指一

11、个状态的改变过程,物体上下或左右有频率地往复运动。(1分)37、简述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3-71答:(1)确定探究主题;(2)进行假设猜想;(3)设计问题解决方案与记录方法;(4)实施方案与记录结果;(5)表达与交流。(注:每点1分,全部答对得满分。)38、简述45岁儿童空间认知的教育方法。7-162答:(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描述自己对空间方位的感知和体验。(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感知自己身体的前后,并尝试正确运用上下、前后等方位词汇,理解这些词的含义。(3)利用绘画、手工游戏等活动引导动儿正确理解不同情况下的上下、前后空间方位。(4)在让幼儿辨别、感知空间方位

12、时,教师要说明确切的空间位置。(5)鼓励幼儿对教室中的各种物品寻找恰当的摆放位置,在活动中感知不同物体摆在不同地方,感受不同的空间方位感。(6)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家的位置,街道的方向,离什么最近等。(7)在健康、科学、音乐、绘画和舞蹈等其他领域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注:每点1分,答对任意6点得满分。)39、简述学前儿童进行非标准测量活动的意义。5-136答:(1)加深对各种物体量的认识。(2)有助于对不同量的测量工具的初步认识。(3)加深对10以内数的理解。(4)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测量活动的兴趣。(5)发展孩子运用简单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意

13、识和能力。(注:每点1分,全部答对得满分。)40、简述数的组成与分解的教育方法。4-117答:(1)通过操作,启发幼儿探索数的组成与分解的内在关系及规律。(2)探究、讨论数的组成与分解。(3)运用组成规律学习新的组成。(4)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丰富幼儿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经验。(5)充分利用分类活动增加幼儿对整体与部分的理解与认识。(注:每点1分,全部答对得满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1、论述幼儿加减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方法。4-119答:一、幼儿加减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4-1191、4岁以前的幼儿基本不能进行清晰的加减运算活动,根本不能理解加减的含义。但他们已经有了模糊的经

14、验,把东西合起来会变多,拿走就会减少。多与少的变化,使他们有了最初步的加减感知经验。(1分)2、4岁以后,幼儿已经能在实际的生活中利用生活素材或运用表象进行非常简单的加减。但这时的幼儿不能够理解符号性的加减运算。(1分)3、56岁幼儿计数能力的提高,对他们学习加减运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多数幼儿可以不用摆弄实物,只用眼睛注视着物体,心中就能默默地进行加减运算。(1分)4、5岁半以后,随着幼儿数群概念的发展,幼儿运用生活素材及表象,口头解答加减问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1分)二、教育方法1、先从小的数量或数目开始。2、引导幼儿通过描述和模仿自编口述应用题,获得对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3、运用游

15、戏等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描述口述应用题。4、运用直观教具和口述应用题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5、引导幼儿认识加减等符号,初步理解算式。6、利用日常生活学习加减法。7、对于一些特定的数量关系,可以尝试运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法。8、在游戏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注:每小点1分,答对任意6小点及以上得6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2、案例:在大班科学实验活动“认识摩擦力”中,教师先进行演示:将2辆相同的小汽车分别放在不同质地的斜面上,引导儿童观察比较它们滑行速度的快慢;然后向儿童讲解什么是摩擦力;最后,给每组儿童提供了一套实验材料,要求儿童按照老师刚才的方法进

16、行实验。请根据学前儿童科学实验的指导要求对教师的行为加以评析,并提出改进措施。9-208答:一、该教师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没有提供儿童充分的自主探索的机会;(2分)2、不应该在该活动中向儿童讲解摩擦力的概念。(2分)(注:如不能结合实例分析酌情扣分。)二、针对以上不足,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例如:1、请幼儿自由探索小汽车在不同质地斜面上的滑行情况;(3分)2、与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并引导幼儿再次尝试探索。(3分)(注:其它合理改进措施亦可相应得分)全国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课程代码:0039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1分,共2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17、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1、科学精神的核心是(B)1-32A、开拓进取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崇尚理性2、价值理性取向指导下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D)1-40A、将个体视作知识的载体B、强调知识的传授与掌握C、定位于为学前儿童的入学做准备D、更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素质的培养3、下列属于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内容为(A)1-45A、学习制作小风车B、认识岩石的种类C、了解植物的生长D、知道不同的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4、下列关于学前儿童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环节的表述,正确的是(B)3-71A、进行假设猜想是进入探究活动的前提B、确立

18、探究的主题是进入探究活动的前提C、表达与交流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D、实施方案并记录结果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5、教师在科学发现区放置了两个盛满水的透明杯子,一个杯子里的鸡蛋沉底,另一个杯子里的鸡蛋浮在水面,这种材料的呈现方式为(C)3-77A、分层式呈现B、开放式呈现C、问题情境式呈现D、主题或任务式呈现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基本模式是(B)3-80A、启发式科学教育活动B、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C、引导式科学教育活动D、自主式科学教育活动7、下列属于封闭式问题的是(D)3-96A、“你发现了什么?”B、“它是什么样的?”C、“你有什么办法?”D、“它们一样吗?”8、材料的投放和应用指向完成

19、一个主题或任务,这种材料呈现方式是(D)3-77A、分层式呈现B、开放式呈现C、问题情境式呈现D、主题或任务式呈现9、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C)3-80A、科技制作B、讨论法C、实验法D、记录法10、可以培养幼儿的信息获取能力,特别是间接经验学习能力的方法是(C)3-82A、实验法B、观察法C、讨论法D、科技制作11、关于集体科学教育活动,表述正确的为(C)3-74A、自主性强B、属于非指导式学习C、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活动内容D、是较为松散的共同学习活动12、幼儿将积木按照形状进行分类摆放,这种分类属于(C)2-48A、按物体的用途分类B、按物体间联系分类C、按物体

20、的外部特征分类D、按物体的材料性质分类13、儿童发现毛衣上的花纹是有规律的,属于儿童探索学习模式层次中的(A)2-61A、认识模式B、描述模式C、扩展模式D、创造模式14、“能通过积极探索尝试,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的教育目标适合的年龄段是(B)5-131A、34步B、45岁C、56岁D、67岁15、下列关于“对应”能力的表述,正确的是(D)2-55A、使幼儿发现事物的异同B、是一种高层次的分类活动C、是指辨别事物属性的异同或高低D、在日常活动中常以配对、匹配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16、34岁幼儿按物点数的典型表现是(C)4-99A、可以倒着数数B、能够从中间任意一个数开始数

21、C、只会从“1”开始顺着数D、数数时能够正确进位17、“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这一目标适合于(B)4-103A、23岁儿童B、34岁儿童C、45岁儿童D、56岁儿童18、每次计数活动必须以一个固定的顺序连贯地使用数词,这体现的是计数活动的(B)4-102A、一一对应原则B、固定顺序原则C、基数原则D、抽象性原则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4-121A、学前儿童的加减运算教育日标在于训练儿童的计算技巧B、教师应该在儿童掰手指逐一计数时加以阻止C、口述应用题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D、儿童学习减法比加法容易20、适合34岁儿童量的比较与排序能力的教育目标为(D)5-131A、认识宽窄并初

22、步理解量的相对性B、感知体验量的守恒C、初步理解依次排列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和双重性关系D、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或量的差异进行3个物体的正排序21、学前儿童测量概念的发展阶段依次为(A)5-137A、游戏阶段、比较阶段和使用任意单位阶段B、使用任意单位阶段、游戏阶段和比较阶段C、游戏阶段、使用任意单位阶段和比较阶段D、使用任意单位阶段、比较阶段和游戏阶段22、56岁幼儿时问概念的发展特点为(A)5-140A、开始初步接触整点与半点B、感知区别“今天”、“明天”、“昨天”等时间概念C、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和黑夜的含义D、较好地理解和运用早晨、白天、晚上、黑夜等时间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6-1

23、44A、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的认知是完全依靠视觉感知实现的B、学前儿童对几何形体认知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抽象的概念性学习C、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是先会指认再会配对D、认识几何图形有利于儿童理解和掌握数概念24、45岁儿童的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特点为(D)6-146A、易把几何图形与实物相混淆B、对平面图形能够进行配对,具有较好的配对能力C、不能正确识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D、能对相似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指出图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5、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顺序是(A)7-158A、上下一前后一左右B、上下一左右一前后C、前后一上下一左右D、左右一前后一上下26、“感知、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

24、的教育目标适合(C)7-160A、34岁幼儿B、45岁幼儿C、56岁幼儿D、67岁幼儿27、探究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方法是(A)8-166A、观察和记录B、简单的实验C、比较法D、分类法28、下列描述都属于固体特性的是(A)9-190A、颜色、大小、形状、轻重B、轻重、质地、软硬、浓度C、软硬、弹性、溶鳃性、味道D、形状、沸点、表面张力、酸碱度29、幼儿探究植物的根具有吸水作用属于(A)8-174A、生命科学领域的活动B、物质科学领域的活动C、环境科学领域的活动D、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的活动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0、自然角3-77答:是指在幼儿园的活动室内向阳的角

25、落,安放一张桌子或设置一个分层木架,有秩序地安放一些适于在室内生长和照料的动、植物的区域。(3分)31、类包含2-48答:指子类形成总类,总类划分成子类的过程。(3分)32、计数4-98答:是把被数物体这一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这一集合的元素,建立一一对应的过程。(3分)33、立体图形6-144答:是指所有的点不在同一平面上的几何图形,图形的各部分都不在同一个面上。(3分)34、空间知觉7-158答:是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3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35、简述区角科学活动的价值。3-76答:(1)在区角活动中,幼儿可从自身兴趣和需要出发,

26、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使其不仅获得相关的学习经验,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独立的思考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2分)(2)同时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自尊、自信和自控能力;(2分)(3)在区角学习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真正有利于帮助每个幼儿都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者。(2分)36、简述验证性实验的特点。3-81答:(1)实验前儿童知道如何进行实验与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操作努力获取预定的答案;(2分)(2)评价标准是儿童的实验结果与预定答案的接近程度;(2分)(3)该方法一般适宜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如小班和中班前期;(1分)(4)该方法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基本操作等实

27、验能力。(1分)37、简述物质科学领域适合幼儿阶段探究的主要内容。9-190答:(1)物质与材料的特性;(2分)(2)声光电磁;(2分)(3)力与简单机械。(2分)38、简述56岁儿童的计数与基数教育的要点。4-110/111答:(1)在游戏及日常活动中巩固幼儿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2)引导幼儿开始学写10个阿拉伯数字;(3)在游戏活动中尝试运用计数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问题;(4)通过理解相邻数的教育,进一步理解基数的本质含义。(注: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5分,全部答对得6分)39、简述在学前儿童的比较、对应能力教育中,教师的指导要点。2-56答:(1)在科学活动中充分利用

28、测量,将科学与数学的目标密切结合;(2)将数学中基本的比较、排序和对应内容融入科学探究之中;(3)在日常生活及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学前儿童学习运用比较、对应的方式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4)在各种科学活动中包括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儿童的推理能力。(注: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得5分,全部答对得6分)40、简述56岁儿童几何图形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6-147答:(1)幼儿已能把几何形体作为区分或选择实物形状的标准;(2)进一步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3)能感知、认识一些基本的立体图形,做到正确命名并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4)幼儿对几何形体的认识往往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直接密切的联系;(5)

29、幼儿能做到不受图形摆放的位置、图形的大小和颜色等变化的影响,正确辨认图形,并对图形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注:答出1点得1分,全部答对得6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1、论述56岁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2-49/50答:(1)能对事物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1分)举例说明。(1分)(2)对类与子类的理解,表现在5-6岁幼儿对数的组成和加减运算中总数群与子群关系的初步理解之上。(2分)举例说明。(1分)(3)不仅能按物体明显的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而且也能够按物体的用途、时间顺序、质地好坏等进行分类。(2分)举例说明。(1分)(4)6岁的幼儿已能初步按事物的

30、本质特征进行分类。(1分)举例说明。(1分)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42、请对幼儿园小班科学教育活动“可爱的小鸭”的活动目标进行评析并修改。可爱的小鸭(小班)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小鸭的外部形态;(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8-171答:一、评析1、优点:该目标的制定适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小班年龄段目标要求。(1分)2、缺点:忽视了情感方面的目标,没有体现对儿童全面发展的促进;(2分)可操作性不强,如“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说法过于笼统。(2分)二、修改范例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小鸭的外部形态特征;(1分)2、培养幼儿按顺序、仔细观察的习惯;(2分)3、

31、激发幼儿观察小鸭的兴趣,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2分)注:对目标的修改只要能做到全面(包括知识目标、方法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并且具体、可操作性强即可酌情给分。广东省2020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代码:0039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1、21世纪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定位是(A)1-40A、促进幼儿的终身发展B、为幼儿入学做准备C、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D、促进幼儿智力发育2、下列不属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正确途径的是(D)3-84A、以活动区活动进行

32、数学教育B、通过游戏进行数学教育C、利用文学、艺术形式进行数学教育D、教师灌输数学知识,学生机械学习和记忆3、幼儿开始意识到时间具有连续性,能够认识到过去、现在和预计到将来的年龄是(C)5-139A、1岁左右B、2岁左右C、3岁左右D、4岁左右4、下列关于生物的生命周期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8-168A、生物的生命周期指动物和植物经历的出生、生长和发育、繁殖、死亡的过程B、绿色的开花植物都是从根茎叶繁殖后代的C、对动物来讲,不同的动物其生命周期差异很大D、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5、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能够以数群为单位来进行计数,幼儿表现出这种计数能力的年龄段是(D)4-102A、2

33、3岁B、34岁C、45岁D、56岁6、下列属于56岁儿童的空间感知能力发展的特点是(D)7-159A、能够很好地感知、体验立体知觉B、能够较好地判断积木之间的位置与远近关系C、已经能够辨别离自身较远的前后D、能够较好地感知物体之间的分离关系7、运用各种材料(纽扣、小动物等)和对生活中出现的物品进行计数,这属于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的(A)3-90A、操作法B、比较法C、游戏法D、启发探索法8、对守恒判断理由的解释包括(D)2-63A、可逆性,层次性,互补性B、同一性,层次性,可逆性C、层次性,互补性,同一性D、互补性,同一性,可逆性9、3岁以前儿童几何图形的教育目标不包括(C)6-147A、培养和

34、满足儿童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B、引导儿童关注各种形状的物体,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不同形状的物体C、引导幼儿积极地辨别、感知事物的特征D、喜欢玩各种图形或各种形状的物体10、美国心理学家斯密斯研究认为,儿童探索学习模式的四个层次依次是(D)2-61A、描述模式,认识模式,创造模式,扩展模式B、认识模式,扩展模式,描述模式,创造模式C、扩展模式,描述模式,创造模式,认识模式D、认识模式,描述模式,扩展模式,创造模式11、幼儿最早能够对平面图形进行配对,具有较好的配对能力的年龄段是(B)6-146A、23岁B、34岁C、45岁D、56岁12、探究“哪些岩石是硬的,哪些岩石是软的”这一科学活动的核心经验是

35、(B)10-214A、岩石的光泽B、岩石的硬度C、岩石的脆性D、岩石的纹理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3-81A、对于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实验前儿童都是知道如何进行实验的B、对于验证性实验,实验前儿童是知道实验结果的C、对于探索性实验,实验前儿童是不知道实验结果的D、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都是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幼儿14、按衣服、学习用具、餐具等进行的分类属于(A)2-48A、按物体用途分类B、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C、按所属关系分类D、按物体名称分类15、用来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或位置的数是(C)4-112A、计数B、基数C、序数D、自然数16、下列属于3岁幼儿时间概念的认知特点的是(A)5-1

36、39A、能够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和黑夜的含义B、开始对一个星期有所感知C、能够初步理解和运用以前、以后这些词语D、能够区分出较小的时间单位,如一两个小时、半天等17、在下列活动区活动中,儿童可以有更多的数学认知体验,如数数、比较对应、体验角色的活动、角色分配、空间方位、时间感知等多种认知活动的是(C)3-86A、音乐表演区B、图书区C、角色游戏区D、沙水区18、下列不属于科学知识的特点的是(D)1-30A、客观真理性B、严密的逻辑性C、开放性D、固定性19、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发展的最高水平是(A)4-120A、抽象水平B、具体水平C、表象水平D、表征水平20、以“谁的根喝水多”开展的主题

37、科学教育活动属于(A)8-174A、生物简单行为的活动设计B、生物变化性与多样性的活动设计C、生物生命周期的活动设计D、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活动设计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观察法3-81答: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22、排序5-126答:指将两个以上的物体对其同一属性进行比较,并按这种特征的差异或规则排列成序。23、形状守恒2-62答:指一个图形的基本特征,不会因颜色、大小、形态以及摆放位置等的变化而发生变化。24、数的分解与组成4-116答: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所以数的组成包含着组合和

38、分解两个方面。25、空间知觉7-158答: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为实现自然角的功能与价值,在选择动物和植物时应遵循的原则。3-77答:(1)选择多样性的植物或小动物,帮助幼儿理解生命体的多样性与异同。(2)应选择生长变化明显的动、植物,帮助幼儿了解生命体的生命周期。(3)应建立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3点6分。27、简述学前儿童在科学活动中的比较对应能力的发展特点。2-55答:(1)比较认识事物主要通过各种感官(2)利用直接经验比较对应,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3)对应、比较活动离不

39、开动作的参与【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对3点6分。28、简述对学前儿童进行序数教育的方法。4-113答:(1)在日常生活与活动中多进行有关序数的活动(2)鼓励幼儿主动积极地感知与运用序数(3)在各种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感知序数的机会(4)运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序数的含义(5)在确定序数时,可引导幼儿自己先确定序数方向(6)引导幼儿运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序数(7)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体验序数的含义【评分标准】每点1分,任意答对6点即可29、简述45岁儿童的几何形体发展目标。6-148答:(1)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各种形状的物体,在感知观察活动中获得快乐。(2)引导幼儿感知和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和半圆

40、形等图形的基本特征。(3)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周围的环境寻找出与图形相似的物体。(4)能够通过感知与观察正确辨认和命名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和半圆形等图形。(5)初步感知、理解图形之间的简单关系。【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5点6分。30、简述量的基本特征。5-126答:(1)量是对事物的具体属性的描述,不存在脱离属性的抽象的量(2)量是对事物同一种属性的描述,不同的属性具有不同的量(3)量是事物质的属性及其差别的反映(4)量的大小来自于事物之间的比较(5)量的大小通常用数字和单位来表示【评分标准】每点1分,答对5点6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1、结合学前儿童测量能力

41、的发展,论述如何对学前儿童测量进行教育。5-137答:(1)游戏阶段。(1分)这个阶段的测量行为主要表现为模仿,即模仿较大的孩子或成人的测量活动。(1分)(2)比较阶段。(1分)这个阶段的幼儿,对比较非常感兴趣,经常会进行一些比较,如大与小、冷与热、长与短、轻与重等。(1分)(3)使用任意单位阶段。(1分)这个阶段的幼儿表现为用任何工具都能去量,用杯量、用碗量、用绳子量,也用尺子量。(1分)(4)需要使用标准单位阶段。(1分)这一阶段主要在小学阶段,学生意识到要用标准单位进行测量和处理问题。(1分)(5)开始自主使用标准单位阶段。(1分)这是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儿童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42、。(1分)32、论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能力的教育方法,并联系幼儿园的实际活动举例说明。4-121答:(1)先从小的数量或数目开始。(2)引导幼儿通过描述和模仿自编口述应用题,获得对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3)运用游戏等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描述口述应用题。(4)运用直观教具和口述应用题的形式,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5)引导幼儿认识加减等符号,初步理解算式。(6)利用日常生活学习加减法。(7)对于一些特定的数量关系,可以尝试运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法。(8)在游戏活动中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8分。示例1:如教师出示直观教具时可以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做了一朵小红

43、花,又做了一朵小黄花,那小朋友猜猜老师给小朋友一共做了几朵花?对了,一共有2朵花。”然后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编出小朋友自己的事情来。(2分)示例2:教师准备小锁若干把,并配以相应的钥匙。将数字10以内的加法(减法)题写在小纸上,每个小锁上写一道题,贴在小锁上。另外在钥匙上贴上对应的得数(写上1-10的号码)。然后,把所有写有加减运算题的小锁锁上,放在一个小盒子里,或把锁锁在一些柜子上。教师再把所有写有数字得数号码的钥匙放在另一个盒子里。这样,幼儿就可以通过锁上算式题的得数去寻找钥匙上的号码来玩这个游戏了。(2分)【评分标准】答案仅供参考,言之有理即可。共2分五、活动设计题:本题15分。33、请你

44、围绕生命科学领域中的“生物基本需求”核心经验进行一次活动设计(包括适宜时间、适宜年龄、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等),并进行活动分析。8-173答:【活动名称】蚕豆种在哪里能发芽(1分)【适宜时间】春季(4月、5月)(1分)【适宜年龄】中班以上幼儿(1分)【活动目标/关键经验】(1)观察发现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空气。(1分)(2)激发幼儿探究植物生长条件的兴趣。(1分)【活动准备】(1)教师平时要注意和幼儿共同照顾自然角,和幼儿一起给种植的植物浇水,引导幼儿关注植物的生长,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1分)(2)幼儿有种植植物的经验。(1分)【活动过程】一、它们都能发芽吗?1、把绑有3颗蚕豆

45、的玻璃片放入瓶中,在瓶中放上水,使下面一颗蚕豆浸没在水中,中间一颗蚕豆一半在水中一半在空气中,上面一颗蚕豆在空气中。(1分)2、引导幼儿猜想:“它们都能发芽吗?”将幼儿的猜想结果以记录幼儿名字的方式记录。(1分)【活动延伸】幼儿还可以通过活动中的方法种植其他豆子,进一步验证活动的结果。(1分)【活动分析】(1)本活动是利用自然角探究种子发芽的基本需求,其核心经验是蚕豆(植物)发芽需要水分和空气,适合中班以上的幼儿进行。(1分)(2)本活动目标点出了三个方面,目标1包括方法和知识经验两个部分,方法是观察法,知识经验是种子发芽需要水分和空气,目标2是情感态度的目标。(1分)(3)教师的引导分为以下几步:出示材料,明确问题;请幼儿进行猜想并记录;猜想后进行个别观察并记录;观察一段时间后,请幼儿讨论、交流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考试 > 成人/电大/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