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5563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21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解数(xi)徘徊(hu)狡黠(xi) 花团锦簇(c)B应和(h) 荫蔽(yn)秕谷(b) 拈轻怕重(nin)C. 碣石(ji)倜傥(tng)确凿(zho)美不胜收(shn)D. 攲斜(j) 高跷(qio)干涸(h) 苫蔽成丘(zhn)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温驯 决别 禁锢 油然而升B. 安祥 帐蓬 分歧 漠不关心C. 云霄 轻捷 蜷伏 神采奕奕D热忱 蹒跚 感概 喜出忘外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外表看来

2、,那只家养的白鸭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B. 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广大青年实现报国之路的必备条件。C. 这两幅画作各得其所,一幅雄浑悲壮,一幅清新淡雅,令人叹为观止。D. 近日,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向前发展的又一里程碑。B.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C. 通过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有效实施,使南充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D.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无时无刻都在严格要求自己。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秋天的怀念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含

3、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B.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C. 峨眉山月歌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D.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讲究谦辞礼让。如:“见教”“惠顾”“鄙见”均是谦辞。B.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一句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C.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一句中的“拼写”是动词。D.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句中运用反义词“进退”,构成对比,让句子更具说服力7. 下列句子排

4、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是创新的“根”在古老的传统中,我们总能找到创新的密码。心中有创新的种子,脚下有传统的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离开了传统,创新是浮的、空的。因为传统和创新从来不是割裂的。A. B. C. D. 二、古诗文阅读(27分)(一)(共15分,8-10题每小题3分,11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文侯与虞人期猎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虽:即使。罢:停止,取消。8.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尊君在不 不:同“否”B. 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C. 饮酒乐,天雨 雨:下雨D. 虽乐,岂可不守期哉 乐:快乐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相委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B. 元方时年七岁 年与时驰C. 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

6、D. 身自罢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0.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表现了元方懂礼识义的性格特点。B. 甲文用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事例,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C. “魏于是乎始强”意思是魏国从此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侧面突出守信的重要性。D. 甲乙两文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11. 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2)吾与虞人期猎。(二)诗歌鉴赏(共6分)1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

7、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特定的时节中秋节。B.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感叹无人送酒,暗寓“行军”的特殊环境。C. 第三句借“遥”字突出诗人思乡之切;“怜”字写出诗人对故园菊的怜惜以及对故乡的眷恋。D. 第四句与诗人想象故园菊在战火纷飞、断壁残垣间竞相开放的景象。(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名句积累(共6分)13. 默写填空。(1)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其一)(2)择其善者而从之,_。(论语述而)(3)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描写边塞荒寒凄冷景象的诗

8、句是:_,_。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济南的冬天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睛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

9、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

10、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11、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4. 用一句话概括第段主要内容。15. 第段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请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_16.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妙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17. 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有何妙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二)(共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汤圆开水曾 颖李汤圆,什邡外西街人,自幼跟父亲学做汤圆心子。其父早年在县城南华宫旁经营一家名叫“味余香”的食品店,以川味汤圆为主,最有特色的是红糖椒麻馅儿汤圆,还有黑芝麻和

12、玫瑰馅儿汤圆,其味道是很多老什邡人美好的童年记忆。我认识李汤圆时,他是我家对门建筑公司的炊事员。因与他儿子洪贵是好友,我常常受惠吃到他用边角料蒸的小寿桃和小兔子之类的点心,虽然同是粗面加糖精,但比起蒸笼里给大人们吃的馒头,味道就是不一样。那时我就对食物的外形及进食方式对味道的影响有了最初的认识。每天中午11点,我和洪贵踩着钟点接过李叔叔塞过来的小搪瓷碗,躲在灶背后的旮旯里,吃得不亦乐乎。这场景,是我童年最美好、最温暖的画面。但这画面的制造者李叔叔的生活并不温暖美好,一家七口的生活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份炊事员的微薄工资,根本承担不起这份重量。他一身本事无处施展,每日忙完手中的活儿就坐在厨房里

13、生闷气。改革开放后,他第一个辞职,在我家门口摆起一个小摊,两个条凳支起一扇门板,两个蜂窝煤炉灶,一个煮红糖百合稀饭,一个煮汤圆。汤圆馅儿都是他自己做的,有红糖馅儿、玫瑰馅儿和黑芝麻馅儿。自此,我的每个清晨,就是被李汤圆生火的柴烟和红糖百合稀饭的香气唤醒的。那时,这里叫建设路,是什邡西边几个大乡镇入城的要道。每天早晨,卖菜的、赶场的、挑粪的人络绎不绝。李汤圆做生意,从不吆喝。炉膛里那点小小的暖意。对寒风中赶路人的召唤,足胜油灯的光亮对飞蛾的诱惑。人们从远处走来,总会驻足,与李汤圆聊天,闻着汤圆和稀饭的香气,说说昨日的菜价或明天的天气,还有熟人故旧的近况逸事。当时的汤圆8分一碗,稀饭5分一碗,但并

14、非所有的早行人都有这份余钱。大家出门办事,事前早把不多的钱,在心里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西门外都是穷乡,人们大半天的工分也就八九分钱。李汤圆从不问顾客要不要来碗汤圆,而是抽凳子请人坐下,从汤圆锅里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开水,双手递过去,无论对方年龄多大、衣着怎样,他都一视同仁。汤圆开水里姜和糯米的香气,像雨后仙山的云气一般,冉冉升起在寒冷而黑暗的空中。而端着碗的李汤圆,脸上真诚的笑容,俨然有光一般。有人说,这不过是小商贩揽客的小小手段。我不否认其中确有多卖一碗汤圆的愿望,但若仅是这样,他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送汤圆开水这一小小举动,抛开燃料之类的成本,光是碗,每天得多洗几十次,

15、每天得多挑几担水。对于一个独力支撑七口人生计的中年男子,这额外的几担水里,装着的是悲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悯。对于一个对城市充满敬畏,难得一次进城而走了好长时间夜路的乡下人,在城门口,迎接他的是一碗温暖的汤圆开水,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我的外公就有在异乡讨碗水喝而被拒的经历。店主说:“冷水要人挑,热水要煤烧,凭啥子给你?”此事曾深深刺痛过他老人家。而李汤圆给每个站到摊前的人奉上汤圆开水的举动,让他钦佩不已。人们喝下汤圆开水,当即叫加几个汤圆的有之,心怀感激、欣然表示下回来吃汤圆的有之。有送上一把小菜或放下两个果子的,也有吃碗汤圆下午卖完菜回来再给钱的。无论有没有照顾生意,李汤圆都笑眯眯地迎送。

16、这个小小善举,李汤圆一直坚持了多年,这令他的招牌,在外西街乃至整个县城,都响当当的。人们都说他的汤圆好吃,我却觉得,他的汤圆开水更好喝,那洁白如乳汁般泛着姜、玫瑰和红糖芝麻香气的一小碗汤圆开水,是一个小生意人在苦难人生中对世界报以的最真诚的善意。(选文有删改)18. 选文主要叙写了有关“李汤圆”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李汤圆用边角料做点心;_19. 从修辞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汤圆开水里姜和糯米的香气,像雨后仙山的云气一般,冉冉升起在寒冷而黑暗的空中。20. 第段运用了何种记叙顺序?在文中有何作用?21. 如果将选文拍摄成微电影,你觉得应特写哪组镜头,你的理由是什么?四、语言运用

17、(8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各题。材料一: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简而言之,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材料二:全民阅读,就一定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时间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全民阅读贵在坚持,日积月累,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可以是大块时间专心研读,也可以是边角料时间的随意浏览;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忙里偷闲的“马上、枕上、厕上”。材料三:阅读是兴趣培养和知识积累的过程,对青少年来说

18、,应该贯穿于小学、中学、大学以至走向社会全过程。在整个学生时代始终培养阅读心理、阅读习惯、阅读能力,让学生回归“读者”身份,用心灵去体会字里行间的美与真,让经典阅读充满生机。22. 为了让广大市民及时了解“全民阅读”的相关资讯,南充市读书协会准备发出倡议。根据材料一二,为倡议书提炼四个要点。23.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就如何“让阅读点亮孩子的心灯”这一话题,向学校和家庭各提一条具体可行的建议。五、名著阅读(6分)24. 请选出与原著内容相符的一项( )A. 鲁迅在琐记中提到在矿路学堂,他最喜欢阅读的一本书是鉴略,首次知道赫胥黎、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B. 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他内心爱国,

19、有进步的思想,追求自由平等,却长期受到封建思想及封建主义的压迫。C. 在二十四孝图里,作者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揭示了古代孝道的重要性。D. 衍太太“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从中可看出衍太太是一个关爱孩子、为他人着想的人,是作者极力赞扬的对象。25. 阅读选段,完成填空。悟空说:“你这呆子,全没眼色,前面那个老妇人与刚才那妖怪变的女子,年龄相差至少有六十多岁,不可能是母女。那老妇人一定是刚才那逃走的妖怪变的!”说完,不等唐僧和八戒答话,孙悟空举起金箍棒朝妖怪打去想到这里,妖怪降下妖风,赶在唐僧师徒的前头,在山坡上摇身一变

20、,变成一个身穿鹤氅、白发苍苍、手拄龙头拐杖的老公公,口里念着经,向唐僧走来悟空赶忙叫来山神和土地神,把白骨精团团围在当中,手起棒落,白骨精无处可逃,被打倒在地,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一堆骷髅。选段故事情节可概括为_,体现了孙悟空_的性格特征,启示我们_。六、写作与表达(60分,含书写分5分)26. 根据要求作文。有了长妈妈,鲁迅的生活充满童趣;有了莎莉文老师,海伦凯勒的生命被重塑;有了父亲,莫顿亨特勇敢地向前走感恩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点滴。请以“有你,真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准确,思想健康,情感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21、名、地名。四川省南充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共21分,每小题3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解数(xi)徘徊(hu)狡黠(xi)花团锦簇(c)B. 应和(h)荫蔽(yn)秕谷(b)拈轻怕重(nin)C. 碣石(ji)倜傥(tng)确凿(zho)美不胜收(shn)D. 攲斜(j)高跷(qio)干涸(h)苫蔽成丘(zhn)【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字音。A. 徘徊(hu)hui,狡黠(xi)xi;C. 确凿(zho)zo,美不胜收(shn)shng;D. 攲斜(j)q,苫蔽成丘(zhn)shn;故选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

22、项是( )A. 温驯 决别 禁锢 油然而升B. 安祥 帐蓬 分歧 漠不关心C. 云霄 轻捷 蜷伏 神采奕奕D. 热忱 蹒跚 感概 喜出忘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决别诀别,油然而升油然而生;B安祥安详,帐蓬帐篷;D感概感慨,喜出忘外喜出望外;故选C。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从外表看来,那只家养的白鸭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B. 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广大青年实现报国之路的必备条件。C. 这两幅画作各得其所,一幅雄浑悲壮,一幅清新淡雅,令人叹为观止。D. 近日,一则骇人听闻的消息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成语

23、的理解和运用。A.“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此处用来形容家养白鸭与水鸭的外表差别很大,使用正确;B.“精益求精”指(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此处用来指工匠精神的内涵,使用正确;C.“各得其所”意思是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不能用来形容画作的特点,使用有误;D.“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与“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的语境相符,使用正确;故选C。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中国航天事业向前发展的又一里程碑。B.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当务之急最重要的是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C. 通

24、过一大批重大项目的有效实施,使南充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D.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无时无刻都在严格要求自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B语义重复;删去“当务之急”或“最重要的”;C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使”;D“无时无刻”必须与“不”连用与“每时每刻”意思一致;可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故选A。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秋天的怀念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含蓄地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B.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C. 峨眉山月歌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D.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其

25、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D.“天净沙”是曲牌名,并非“词牌名”;故选D。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讲究谦辞礼让。如:“见教”“惠顾”“鄙见”均是谦辞。B.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一句使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C.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一句中的“拼写”是动词。D.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句中运用反义词“进退”,构成对比,让句子更具说服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A.“惠顾”是敬称他人的光临,为敬辞;并非谦辞;故选A。7. 下列句

26、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是创新的“根”在古老的传统中,我们总能找到创新的密码。心中有创新的种子,脚下有传统的根,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离开了传统,创新是浮的、空的。因为传统和创新从来不是割裂的。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语句排序题解决方法: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把握关联词的搭配;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本语段围绕“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展开,句作为首句直接点明两者的关系,句承接句,点明原因,再次强调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接下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述传统是创新的“根基”,句谈缺失传统的“创新

27、”,最后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意义;故排为:;故选B。二、古诗文阅读(27分)(一)(共15分,8-10题每小题3分,11小题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文,完成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

28、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守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文侯与虞人期猎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注释: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虽:即使。罢:停止,取消。8.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尊君在不 不:同“否”B. 元方入门不顾 顾:照顾C. 饮酒乐,天雨 雨:下雨D. 虽乐,岂可不守期哉 乐:快乐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相委而去 思而不学则殆B. 元方时年七岁 年与时驰C. 去后乃至 乃悟前狼假寐D. 身自罢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10.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表现了元方

29、懂礼识义的性格特点。B. 甲文用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事例,告诉了我们做人要讲诚信。C. “魏于是乎始强”意思是魏国从此开始变得强大起来,侧面突出守信的重要性。D. 甲乙两文刻画人物形象,都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11. 翻译下列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2)吾与虞人期猎。【答案】8. B9. C10. D11. (1)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2)我与管理山林的人约定好了(今天)去打猎。【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B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表顺承,可不译/表转折,却;B副词,当时/名词,时光;C副

30、词,才/副词,才;D代词,指打猎活动/结构助词,的;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有误;甲乙两文均未使用外貌描写;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惭:感到惭愧;引:牵、拉;(2)期猎:约定去打猎。【点睛】【甲】参考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

31、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乙】参考译文:魏文侯同掌管山林的官约定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百官饮酒非常的高兴,天下起雨来。文侯要出去赴约,随从的侍臣说:“今天饮酒这么快乐,天又下雨了,您要去哪里呢?”魏文侯说:“我与别人约好了去打猎,虽然在这里很快乐,但是怎么能不去赴约呢?”于是自己前往约定地点,亲自取消了打猎活动。魏国从此变得强大。(二)诗歌鉴赏(共6分)12.

3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 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登高”二字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特定的时节中秋节。B. 第二句化用陶渊明典故,感叹无人送酒,暗寓“行军”的特殊环境。C. 第三句借“遥”字突出诗人思乡之切;“怜”字写出诗人对故园菊的怜惜以及对故乡的眷恋。D. 第四句与诗人想象故园菊在战火纷飞、断壁残垣间竞相开放的景象。(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A(2)全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意近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

3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有误,“九日”,指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并非“中秋节”;故选A。【小问2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这首诗以重阳登高为话题,描绘了长安故园寂寞开放的菊花,其所负载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更寄托着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关心和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三)名句积累(共6分)13. 默写填空。(1)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其一)(2)择其善者而从之,_。(论语述而)(3)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4)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李益的夜上受降城

34、闻笛中描写边塞荒寒凄冷景象的诗句是:_,_。【答案】 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不善者而改之 潮平两岸阔 何当共剪西窗烛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碧霄、阔、烽。三、现代文阅读(28分)(一)(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济南的冬天老舍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

35、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睛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

36、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

37、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14. 用一句话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15. 第段作者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景,请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_16. 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妙处。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

38、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17. 作者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有何妙处?(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答案】14. 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意近即可)15. 山上 山尖 山坡上 山腰上16. “卧”字是“睡倒,躺”的意思;此处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村庄人的情感、动作;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雪后村庄闲适、安宁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意近即可)17. 结构上: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体观感;内容上:点明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余地。(意近即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39、根据第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可知,第段主要在写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写景顺序分析。根据第段“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山尖全白了”“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可知,第段写景是按照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的顺序来写的。【16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卧”的本义是“躺着或趴着、睡倒”,在句中说的是小村庄躺着一般,“卧”一词赋予了小村庄以人的情感、动作,把小村庄给人格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雪后,山坡上的小村庄一派悠闲、安宁的姿态,“卧”字表达出舒服、安适

40、之感,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17题详解】本题考查结尾句段的作用。句子在文末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本文末尾句“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从结构上看,篇末点题,总结全文;同时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照应标题;从内容上看,末尾句点明了文章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特定季节下济南特有的美景的热爱与赞美,简洁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回味的余地。(二)(共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汤圆开水曾 颖李汤圆,什邡外西街人,自幼跟父亲学做汤圆心子。其父早年在县城南华宫旁经营一家名叫“味余香”的食品店,以川味汤圆为主,最有特色的是红糖椒麻馅儿汤圆,还有黑芝麻和玫瑰馅儿汤圆,其

41、味道是很多老什邡人美好的童年记忆。我认识李汤圆时,他是我家对门建筑公司的炊事员。因与他儿子洪贵是好友,我常常受惠吃到他用边角料蒸的小寿桃和小兔子之类的点心,虽然同是粗面加糖精,但比起蒸笼里给大人们吃的馒头,味道就是不一样。那时我就对食物的外形及进食方式对味道的影响有了最初的认识。每天中午11点,我和洪贵踩着钟点接过李叔叔塞过来的小搪瓷碗,躲在灶背后的旮旯里,吃得不亦乐乎。这场景,是我童年最美好、最温暖的画面。但这画面的制造者李叔叔的生活并不温暖美好,一家七口的生活重担压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份炊事员的微薄工资,根本承担不起这份重量。他一身本事无处施展,每日忙完手中的活儿就坐在厨房里生闷气。改革开放

42、后,他第一个辞职,在我家门口摆起一个小摊,两个条凳支起一扇门板,两个蜂窝煤炉灶,一个煮红糖百合稀饭,一个煮汤圆。汤圆馅儿都是他自己做的,有红糖馅儿、玫瑰馅儿和黑芝麻馅儿。自此,我的每个清晨,就是被李汤圆生火的柴烟和红糖百合稀饭的香气唤醒的。那时,这里叫建设路,是什邡西边几个大乡镇入城的要道。每天早晨,卖菜的、赶场的、挑粪的人络绎不绝。李汤圆做生意,从不吆喝。炉膛里那点小小的暖意。对寒风中赶路人的召唤,足胜油灯的光亮对飞蛾的诱惑。人们从远处走来,总会驻足,与李汤圆聊天,闻着汤圆和稀饭的香气,说说昨日的菜价或明天的天气,还有熟人故旧的近况逸事。当时的汤圆8分一碗,稀饭5分一碗,但并非所有的早行人都

43、有这份余钱。大家出门办事,事前早把不多的钱,在心里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西门外都是穷乡,人们大半天的工分也就八九分钱。李汤圆从不问顾客要不要来碗汤圆,而是抽凳子请人坐下,从汤圆锅里舀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开水,双手递过去,无论对方年龄多大、衣着怎样,他都一视同仁。汤圆开水里姜和糯米的香气,像雨后仙山的云气一般,冉冉升起在寒冷而黑暗的空中。而端着碗的李汤圆,脸上真诚的笑容,俨然有光一般。有人说,这不过是小商贩揽客的小小手段。我不否认其中确有多卖一碗汤圆的愿望,但若仅是这样,他恐怕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送汤圆开水这一小小举动,抛开燃料之类的成本,光是碗,每天得多洗几十次,每天得多挑几担水

44、。对于一个独力支撑七口人生计的中年男子,这额外的几担水里,装着的是悲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悯。对于一个对城市充满敬畏,难得一次进城而走了好长时间夜路的乡下人,在城门口,迎接他的是一碗温暖的汤圆开水,他的内心会是怎样的感受?我的外公就有在异乡讨碗水喝而被拒的经历。店主说:“冷水要人挑,热水要煤烧,凭啥子给你?”此事曾深深刺痛过他老人家。而李汤圆给每个站到摊前的人奉上汤圆开水的举动,让他钦佩不已。人们喝下汤圆开水,当即叫加几个汤圆的有之,心怀感激、欣然表示下回来吃汤圆的有之。有送上一把小菜或放下两个果子的,也有吃碗汤圆下午卖完菜回来再给钱的。无论有没有照顾生意,李汤圆都笑眯眯地迎送。这个小小善举,李汤圆一直坚持了多年,这令他的招牌,在外西街乃至整个县城,都响当当的。人们都说他的汤圆好吃,我却觉得,他的汤圆开水更好喝,那洁白如乳汁般泛着姜、玫瑰和红糖芝麻香气的一小碗汤圆开水,是一个小生意人在苦难人生中对世界报以的最真诚的善意。(选文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