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525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2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能描述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2.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综合思维: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某地某种地理事象的成因。2.区域认知:抓住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区域特征与各地理要素间的关系。3.人地协调观: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要相互协调。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主要有哪些?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不断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3整体性体现(1)地

2、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4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途径有哪几类?有何意义?(1)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2)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特别提醒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要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作用是什么?(1)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2)联系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2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的主

3、要体现是什么?(1)海洋与大气之间(2)大气圈与水圈之间还存在势能的传输与交换。三、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的作用是什么?(1)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2)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举例说明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吸收释放制造或消耗光合作用CO2、H2OO2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O2CO2、H2O消耗有机物植物的产生使化学元素在四大圈层间运动(2)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1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代号表示的物质是 , , , , , ,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 物合成 物,同时把 能转变

4、为 能储藏在有机体中。(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使自然界中的 发生迁移,同时改造了 圈、 圈和岩石圈。答案(1)有机物无机物二氧化碳氧气氮气水氮(答案可互换)(2)无机有机太阳化学(3)化学元素大气水(大气与水可互换)2一般来说,全球尺度、全海洋尺度和全大陆尺度都属于大尺度范围,而局部地区则属于小尺度范围。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 , , , , 。(2)这些要素之间具有 的关系。(3)你认为保护斜坡A处的土壤不被水冲走的最好办法是 。(4)如果B地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其他要素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河流:

5、;动物: ;地下水: 。答案(1)岩石生物大气水土壤(2)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3)恢复处的植被(4)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栖息地遭破坏,物种减少水位降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2020全国卷)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6、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第二步:调用知识自然地理

7、环境的各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植被的影响非常明显。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使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长白山北坡林线海拔提升且近年刚刚稳定,所以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第(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岳桦结实是在夏季(生长季),结实线稳定,意味着升温不大。而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推测应该是冬季升温幅度大。第(3)题,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由此可知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也是基本稳定的,所以推测长白山北坡林

8、线近年趋于稳定的原因是岳桦结实线稳定。尝试解答(1)A(2)C(3)D1明确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1)气候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2)地貌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水河流运动塑造地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进而形成地形雨土壤坡度陡,易水土流失;坡度缓,土壤沉积,土壤肥沃生物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大气气候的干、湿、冷、暖影响土壤,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易水土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

9、地表形态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4)生物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灌溉水源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2理解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两大功能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0、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举例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育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大气中氧气的平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基本恒定考向一针对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考查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

11、(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由老到新。据此完成13题。1在牡蛎礁从到的形成时期,该区域()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2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A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B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C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D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3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1B2.B3.C第1题,据材料信息“礁体由老到新”,表明海岸潮间带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每个牡蛎礁形成需要长时期稳

12、定堆积,说明每一条牡蛎礁形成时期,海平面是稳定不变的,由此推断海平面间歇性下降。第2题,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水平夹层是因为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形成的。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河流含沙量大,河口混浊,导致牡蛎个体快速窒息死亡,礁体沉积泥沙形成水平夹层。第3题,图中显示,泥沙堆积在牡蛎礁体之上,说明这些泥沙是在牡蛎礁体停止生长之后堆积的,说明此时牡蛎礁已经不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海岸已经向海洋推进了,因此海水不可能把海底淤泥搬运至此沉积。当地河流经常泛滥,泛滥时淹没牡蛎礁体,大量河流泥沙沉积在礁体之上形成泥沙沉积层。考向二分析某特殊区域

13、,考查环境要素间的关系潮滩是植被演替(植物群落在干扰后的恢复过程或在裸地上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最理想的区域,潮滩上由潮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系统叫潮沟。潮滩植被(耐盐碱性:碱蓬大穗结缕草獐毛白茅草)的演替不止发生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演替也非常明显。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区潮沟分布及潮沟垂直方向植被分布。据此完成46题。4图示潮水主要流动方向为()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5甲植被可能为()A碱蓬 B大穗结缕草C獐毛 D白茅草6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 D丙、乙、甲、丁4B5.D6.B第4题,根

14、据“潮滩上由潮流侵蚀作用形成的沟谷系统叫潮沟”可知,潮水来的方向动力强,随着深入陆地距离拉长,海水减少,动力减弱,形成的沟壑缩小,潮沟宽度变窄,故海在西侧,潮水向东流动。第5题,结合材料可知,潮沟垂直方向海水从下朝上干扰逐渐减少,盐度减小,故由下向上生长植被为碱蓬、大穗结缕草、獐毛、白茅草,故甲植被为白茅草。第6题,全球气候变暖后,海水水位上升,近海潮沟盐度上升,耐盐碱性植被将向盐度低的区域进行推进,耐盐碱性差的植被先被演替,故该潮沟垂直方向植被演替的先后顺序是甲、丙、丁、乙。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意义(2019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

15、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做出合理解释。(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使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中分离出来。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

16、淡水湖。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大陆冰川消退后,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图中显示了地中海、黑海、里海的地理位置及周围地理事物分布。第二步:调用知识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山脉隆起,进一步改变了区域的气候、水文、地貌等地理事物,影响了区域地理环境的发展。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由信息可知,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使里海从地中海中分离出来,结合信息可以看出,板块运动导致了山脉隆起,使里海流域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同时山脉隆起也阻挡了海洋气流进入,使气候变干。第(2)题,由信息可知,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此时大陆冰川开始融化,融化后的冰川水大量进入里海,使其补给量大于蒸发量。第(3

17、)题,由信息可知,气候进一步转暖后,大陆冰川大幅消退,此时里海的水源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改为河流水补给且此时蒸发加剧,导致盐度升高。第(4)题,由信息和信息可推知板块运动是其演化的必要条件。尝试解答(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方法(

18、1)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区域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指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如植被破坏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变化。(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地区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结合题目提供的自然现象或过程,提取出所描述的自然地理要素,分析与相关地区内在的关联性和演变运动过程的因果关系

19、。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及应采取的措施(1)警示意义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由于盲目开垦农牧过渡地区的草原,破坏了植被,使地表土层疏松,加上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

20、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还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三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都要考虑对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影响导致的其他要素的变化,并做出综合评价。考向一通过研究环境变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长沙市长郡中学调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受气候变暖、降水增减、病虫害增多、人口增长、土地使用、森林火灾、灯光干扰等因素影响,老弱植物在原区域枯死,原有植物在新的区域发展,种群中心发生转移。研究发现,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如云杉、冷杉、松树,数十年来每十年向北迁移11 km;喜高温和雨水的开花被子植物如白橡树、糖枫树、冬青属植物约有3/4每

21、十年向西迁移15.4 km,没有出现东迁或南迁现象。据此回答13题。1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2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向西迁移,可能是因当地()A年均温降低 B蒸发量减少C自然灾害减少 D土地开发利用3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这说明()A病虫害对东西方向的影响小于南北方向B水分变化大于热量变化C人类活动在东西方向的影响大于南北方向D热量变化大于水分变化1A2.D3.C第1题,裸子针叶植物能够耐寒,一般生长在较寒冷的环境里。北美东部地区的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主要说明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其

22、生长环境。热量增加会导致其关闭气孔以减少蒸发,但也会失去光合作用,故会导致其死亡,即使不死亡,其防御性也会降低,由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故向北迁移去寻找新的生长环境,故影响其北迁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A对。第2题,气候变暖使得美国东部的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多,故A、B错;美国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土地使用的变化、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病虫害或者灯光都可能会对树木分布造成影响,故C错,D对。第3题,北美开花被子植物种群中心西移的速度快于裸子针叶植物种群中心北迁的速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迁主要与人为因素影响有关,而北迁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即自然因素引起的,故C对。考向二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

23、020广东4月联考)纳米比亚死亡谷位于纳米布沙漠中,是一块白色的盐沼盆地。死亡谷曾是一片绿洲,生长着许多刺槐树,但随着沙漠中水源的变迁,刺槐纷纷死亡,干枯的树干在烈日的焦烤下变黑,一棵棵突兀地立在白色的盐沼上,千年不腐。当地仅有稀少的灌木丛依靠薄薄的晨雾维持生命。下图示意死亡谷地理位置和景观。据此完成46题。4纳米比亚死亡谷干枯的刺槐历经千年而不腐烂的主要原因是()A刺槐地下根系发达,耐盐碱B刺槐枝叶稀疏,蒸腾作用较弱C气候炎热干燥,降水量稀少D蒸发旺盛,树干内盐分积累多5影响死亡谷晨雾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沙丘起伏大气运动河流径流量下垫面A BC D6纳米布沙漠北部沙丘的缓坡多位于沙丘()A东

24、南部 B西南部C西北部 D东北部4C5.B6.A第4题,纳米布沙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光照强,微生物稀少,刺槐干枯死亡之后不易腐烂,故C选项正确。刺槐已经干枯死亡,地下根系、枝叶、树干已经起不到作用。第5题,纳米布沙漠死亡谷地表为沙粒物质,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日出前大气从海洋上空流向陆地上空,暖湿的气流遇冷却的下垫面凝结成小水珠形成晨雾。第6题,根据图示纬度,可知纳米布沙漠北部终年盛行东南信风,在风力作用下沙丘东南部侵蚀严重,沙丘东南坡为迎风坡,坡度缓和。考向三分析人类活动影响,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潍坊市模拟)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

25、,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下图示意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密度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据此完成78题。747月间,导致该地表层土壤盐分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地上生物量 B水分蒸发量C太阳辐射量 D灌溉用水量8近年来,该地采取春小麦/毛苕子(牧草)套种(在春小麦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毛苕子的种植方式)的种植模式助力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脱贫增收,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最显著的时段是()A47月 B710月C1012月 D12次年4月7A8.B第7题,读图可知,47月,该地土壤表

26、层盐分减小,根据材料“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密度的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可知,47月地上生物量增加,抑制水盐上升,表层土壤盐分减小。第8题,710月春小麦收获,小麦的遮阴作用消失,土壤裸露,同时该时间段气温较高,蒸发强烈,易发生土壤盐碱化(或读图可知,在只有春小麦的土地中,自7月23日10月9日,表层土壤盐分上升明显,而在春小麦/毛苕子的土地中,土壤表层盐分上升幅度较小),所以这种种植模式抑制土壤盐碱化最显著的时段是710月。由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来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陆生动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显著,环境多样,适宜生存的空间大;环

27、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长期与大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2)气候:纬度(海拔)低,水热充足,植物繁茂,食物充足;纬度(海拔)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冬季(终年)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3)环境:生态环境发生改变,食物来源减少,饮用水短缺,生存空间减少;全球气候变化,草地退化,生存环境改变;生态良好,环境污染少。(4)天敌:缺少,天敌少;受到天敌威胁。(5)人类活动:人烟稀少,人类活动强度小,干扰少;森林、草原减少,污染加剧,食物减少,栖息环境遭破坏。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

28、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2)气候: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纬度高,水温低,生长速度慢;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纬度(海拔)高,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适宜水生动物(鱼类)生长。(4)食物: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长江江豚是用肺呼吸的淡水哺乳动物,近年来其

29、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为保护江豚,我国在长江流域选择封闭河流故道,通过定点定量投喂,进行半自然状态人工网箱养殖鱼并饲养江豚。研究人员发现江豚与鱼类一样有早晚摄食规律。下图示意长江的一段封闭河流故道(江豚研究地)。据此完成(1)(3)题。(1)研究人员发现在区域江豚夏季清晨活动频繁,主要是由于()A觅食活动B避免阳光照射C水温适宜 D躲避人类干扰(2)研究人员发现在人工池内饲养江豚,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因为人工池()A水浅、光照足 B水浅、空间小C江豚生存适应性弱 D受人类活动影响多(3)推测江豚活动最集中的区域是()A区域 B区域C区域 D区域(1)A(2)B(3)D第(1)题,江豚

30、有早晚摄食规律,人工网箱养殖鱼用来饲养江豚,图中显示区域为网箱养殖区域,江豚在清晨来此频繁活动是由于觅食活动。第(2)题,江豚的呼吸间隔时间比半自然状态短,说明人工池水中氧气不足,这与选择封闭河流故道,水浅、空间小密切相关。第(3)题,图中显示区域临近出口,水体交换频繁,且水面较宽,人类活动少,干扰少,因此江豚活动最集中。地理环境整体性类问题的分析角度和答题思路分析角度答题思路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成因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弄清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区域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例如,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加剧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