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527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3年江苏省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1讲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讲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并理解区域的含义及其主要特征。2.结合图示,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理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文材料,分析区域特征及产生原因,比较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差异及原因。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文材料,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方向。3.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特征和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人地协调。一、区域的含义1什么是区域?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2区域有何特点?(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有明确的区位特征。(2)

2、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3区域是怎样划分的?(1)指标(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特别提醒“区域”和“地域”的异同 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区域”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而“地域”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二、区域的类型有哪些?类型含义举例均质区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的区域自然区域如高原区、平原区;人文区域如方言区、水田农业区功能区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的区域城市经济区如辽中南工业区三、区域的特征如何?四、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1区域差异的含义

3、(1)区域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各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自然环境对各地区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区域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各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及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1)自然环境的比较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有哪些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区域要素 日本英国地形地表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分布零散;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

4、带的影响,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的2/3,植物种类多样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不利于航行,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的比较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有哪些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渔业资源比较丰富。日本和英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区域要素 日本英国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以畜牧业为主;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在种植业中占重要地位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为主

5、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资源型”布局为主人口与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外大量移民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指标是什么?地形和气候。(2)我国具体划分为哪些自然区?三大自然区名称: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界线知识拓展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我国东部地区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其差异如下:区域特征限制因素发展方向北方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区和能源基地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调整产

6、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南方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建设举世瞩目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五、区域发展阶段有何特点?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何?区域发展阶段特点人地关系初期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基本协调成长阶段资源开发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转型阶段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区域集聚效应减弱;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严

7、重的社会问题人地矛盾加剧再生阶段采取措施,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由紧张走向协调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自然区的名称:B ,C 。(2)黄土高原属于 区(三大自然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3)A与B、 C两个自然区的分界线分别是: , 。(4)三大自然区中,荒漠化最严重的是 自然区(填代号);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使自然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自然区是 (填代号)。答案(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2)东部季风水土流失(3)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3 000米等高线(或横断山脉)(4)BA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

8、20北京新高考)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某同学创作我的祖国粮画为背景材料,渗透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体现农业生产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审美体验,激发爱国情感。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ABCD(2)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南北坡()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B基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粮画的制作材料主要选取各省级行政区的主要作物。图中显示了四个省级行政区的位

9、置,据此可以判断其名称。第二步:调用知识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差异明显,南北方的主要作物因气候差异明显而显著不同。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结合信息可知,图中的为黑龙江、为西藏、为广东、为台湾。四个省区中,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第(2)题,由信息可知,北部的山脉为南岭,其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相对较低;该地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尝试解答(1)A(2)D1区域特征分析(1)描述地理位置(2)分析区域自然特征(3)分析区域人文特征2区域差

10、异分析对比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气候差异的形成地貌差异的形成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区域由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不同,所经受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式及其组合不同,从而导致地貌的区域差异。河流水文差异的形成土壤、植被差异的形成区域地理位置、气候、水文、地形、地质条件的差异,导致了土壤、植被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土壤的质地、厚度、肥力、酸碱度方面和植被的数量、种类、形态等方面。(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人类活动差异成因具体表现农业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

11、等差异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机械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工业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人口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城市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分布、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交通地形、气候、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考向一通过社会热点事件或统计图表,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差异(2020海南新高考)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政府相继向意大利米兰、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等地派出医疗专家,提供抗疫经验。6月

12、8日上午,雨过天晴,主要由海南省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医疗专家组,携带大批医疗援助物资,飞抵孟加拉国首都达卡沙阿贾拉勒国际机场。据此完成12题。1某地理老师看到海南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的新闻后,即兴创作对联“同风共雨,兄弟携手抗新冠;一河相通,我首你尾心相连”。“同风”“一河”分别指()A西南季风、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B西南季风、澜沧江湄公河C东南季风、怒江萨尔温江D东南季风、元江红河2与米兰(45.5N,9.2E;地中海气候)相比,导致贝尔格莱德(44.7N,20.5E;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均温更低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副高C洋流D地形1A2.D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知,医疗专家奔赴孟加拉国

13、的时间为6月8日,正值夏季,海南盛行西南季风,孟加拉国地处南亚,该季节也盛行西南季风,所以“同风”是指西南季风;“一水”应是指连接孟加拉国和我国西藏地区的国际性河流雅鲁藏布江(该河流在下游地区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澜沧江湄公河并没有流经孟加拉国。第2题,由文字材料和题干信息可知,米兰与贝尔格莱德两地纬度相当,且均不受洋流的影响,A、C错;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不受副高的影响,B错;所以最可能是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米兰北部有阿尔卑斯山地,冬季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较强,气温相对较高),D正确。考向二结合景观图示,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差异分析(2020潍坊一中一模)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并

14、排列在一起,垒原木时一般都垫上苔藓。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连着房门均修建一间门斗。据专家研究,木刻楞有调节温度、水分和平衡情绪的作用,冬暖夏凉,被誉为“长寿木屋”。据此完成35题。3木刻楞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产物,可能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传统住宅()A鄂伦春族 B彝族C维吾尔族 D高山族4在木刻楞建设过程中,垒原木时原木间垫上苔藓的主要目的是()A填充绿色植被,覆盖墙面,增加建筑美感B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增强保暖效果C通过苔藓吸收湿气,提高室内湿度D利用苔藓特殊生物性状,起到防虫防蛀作用5木刻楞一般会连着房门修建门斗,门斗的主要作用是()A可在其中设置

15、信报箱、送奶箱,有利于提高住宅公共服务性能B使住宅的立面造型更加富于变化,便于人们识别C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等作用D可以增加室内空间,增加阳光射入3A4.B5.C第3题,木刻楞冬暖夏凉,结实耐用,是东北地区的典型民居,主要分布在鸭绿江流域,结合各少数民族分布可知,A正确;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地区,B错;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地区,C错;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地区,D错。第4题,木刻楞选材自然,以原木相互搭接,木刻楞房门大部分朝北开,留出南墙多开窗户,以增加采光面积,冬暖夏凉。因其所处地理环境可知该地更加注重防寒保暖,苔藓稍有湿气就生长,逐渐填满空隙,可增强保暖效果,并不是为了防止虫蛀

16、。第5题,木刻楞就地选材建造方便,是当地人适应环境的产物。其房门主要向北开,连接门斗可起到分隔、挡风、御寒的作用,C正确;该住宅一般为私人住宅,并不会起到公共服务性能的作用,A错;该区域的民居均在连接房门处修建门斗,因此并不是为了便于人们识别,B错;房门主要朝向北开,而增加阳光射入主要是南墙窗户所起的作用,D错。考向三结合区域图示,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及差异分析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梯田文化,下图示意中国四处有名的梯田景观,其中石堰梯田是由山石修葺而成的梯田。随着生态环境的治理、城镇化的发展以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原因,梯田景观面积不断缩减。读图,完成68题。6与、梯田相比,梯田的水土特

17、点表现为()A土多水少 B土多水多C土少水多 D土少水少7清康熙、乾隆年间,处梯田快速扩展,体现了当时该地()A生态破坏 B环境污染C能源匮乏 D人多地少8自1990年以来,石堰梯田面积持续减小,消失的梯田主要转换为()A草地 B林地C荒地 D建筑用地6A7.D8.B第6题,读图可知,为云南哈尼梯田,为广西龙脊梯田,二者的气候类型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是地处山地,地势垂直高差大,坡度大,土壤浅薄,故梯田内土少水多。是位于黄土高原的土坡梯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建坝淤地,梯田土层深厚肥沃,但地处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区,降水少,故梯田内土多

18、水少。第7题,梯田是特殊条件下的产物,战争、瘟疫、灾害等因素迫使一些人转向大山寻求新的生存空间。随着人口增多,人多地少的现实困境逼迫人们向山地要粮。清康熙、乾隆年间,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快,土地资源紧张,故处石堰梯田由山谷向山顶快速扩张,形成了规模宏大、层层叠叠直达山巅的梯田群。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进、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的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梯田损毁,梯田景观面积持续缩减。处石堰梯田地处太行山区,位于季风气候区,自然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消失的梯田主要转换为林地,其余少部分抛荒成为草地或转换为建筑用地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2018全国卷)澳门半岛以

19、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下图示意澳门半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1)(2)题。(1)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 D西南部(2)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 B曲折C坡大 D路面凹凸思维流程第一步:提取信息澳门半岛的地形以低矮的丘陵为主。澳门由历年填海造陆获得了许多土地。图中显示澳门老城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地带,街道走向明显与地形起伏有关,部分街道名称反映出当时的环境。第二步:调用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一些原来制约区域发展的不利因素得到克服,甚

20、至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第三步:综合判断第(1)题,由信息可知,图中显示的部分街道名称中的“海边马路”,说明了该处街道当时应是位于海岸线附近,而如今不临海了,说明填海造陆使该处土地扩展了,且填海而成的土地相对平坦,因此形成的街道具有比较规则的网状,据此分析图中信息,半岛东南部填海造陆的面积最广。第(2)题,由信息可知,澳门半岛的地势起伏较大,因此部分路面坡度大,不适宜自行车骑行。尝试解答(1)C(2)C1区域发展阶段2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越来越小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减弱,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减小,表现如下:(1)优势因素的效益放大如东北平原

21、地广人稀、土壤肥沃,科技的进步,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耕地优势得到更好发挥。(2)劣势因素的制约弱化灌溉技术、温室等的发展,使干旱、寒冷地区的农业得到更好发展;运输条件改进、生产率提高,使资源短缺地区的工业发展得到促进。方法技巧区域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分析思路 1横向即是区域间不同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的影响,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两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使它们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思维模式如图所示:2纵向即在一个区域内,沿着历史发展的过程,看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动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思维模式如图所示:考向一结合统计图示,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

22、段的特点(2020北京东城区一模)山区是一个开放的、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和联系的社会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和复杂性等特征。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植被覆盖率等密切关联。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理论模型。读图,完成12题。1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A传统农业生计时期土地开发利用强度最小B过渡转型时期坡耕地减少最多且速度最快C生态化集约化时期聚落加速增长但规模减小D不同时期撂荒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迁出2推测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趋势大致相近的曲线是()A坡耕地 B聚落C经果林 D撂荒地1B2.C第1题,读图分析,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传统农业生计时期聚落多,人口数量多,大量开垦坡耕地,土地

23、开发利用的强度最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A错误;过渡转型时期坡耕地减少最多且速度最快,生态环境开始改善,B正确;生态化集约化时期随着生态环境改善,聚落增速逐渐趋缓,规模扩大,C错误;过渡转型时期撂荒地增多是由于人口迁出,D错误。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生态系统稳定性与植被覆盖率等密切关联,山区农业生态系统演变过程中,随着坡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经果林等植被的覆盖率不断增加,山区生态系统持续改善,稳定性持续变好。考向二结合区域分布图示,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影响(2020济南市二模)围填海是沿海地区解决土地资源短缺的重要手段,围海活动多发展沿海养殖和盐业用海,分布于黄河三角洲及莱州湾滩涂海域;填

24、海活动则集中分布于沿海各大港口海域和城市滨海区域。及时准确地监测地区围填海时空动态变化对于合理保护海岸带资源和推进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19742017年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质心迁移轨迹图。据此完成34题。19742017年山东省大陆海岸围填海质心迁移轨迹图3在围海和填海活动双重影响下,围填海质心的总体迁移趋势是()A与填海质心的变化一致B自东南向西北移动C向莱州湾东南方向移动D迁移速率不断加快42000年后,山东省填海用地多来自前期的围海地区。造成围填海利用方式转换的主导因素是()A产业结构的调整 B生态环境的变化C国家政策的改变 D填海能力的提高3B4.A第3题,由图可

25、知,围填海质心自东南向西北移动,填海重心先向西北移动,后向东南移动,A错误,B正确;围填海质心向莱州湾西北方向移动,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迁移率在降低,D错误。第4题,由材料可知,围海活动多发展沿海养殖和盐业用海;填海活动则集中分布于沿海各大港口海域和城市滨海区域。2000年后,山东省填海用地多来自前期的围海地区,说明沿海地区进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侵占了前期用来发展沿海养殖和盐业的土地,说明了产业结构在调整,与其他因素关联不大。大题规范解答(六)|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命题视角设问特点比较分析区域环境特征的异同点常用“分析”“判断”“说出(明)”“归纳”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

26、域地图及相关的统计图表,点明区域图中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差异等设问方向及内容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判断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或限制条件(2020北京新高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

27、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 070米。(1)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甲乙(2)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解题流程尝试解答(1)针叶林;约4月至10月;月平均气温较高,满足林木的生长条件。(2)甲地比乙地冻土层薄且持续时间短,甲地积雪较厚,利于土壤保温。角度一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角度二比较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角度三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1自然要素差异要素关键词答题术语地理位置

28、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位于大陆部,大洋岸气候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灾害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受灾害影响地形地形类型、地势特征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河流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土壤类型及肥力状况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严重资源种类、数量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

29、短缺);水资源丰富(短缺)2.人文要素差异要素关键词答题术语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人口就业压力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市化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分布;城市化水平农业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有利条件是,不利条件是其他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工业工业类型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原料、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

30、、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环境条件交通运输方式、便利程度、区位因素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是,不利因素是环境环境问题类型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2021江苏新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提出以文化为引领,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材料二大运河江苏段自北向南,主要包括中运河、淮扬运河(也称里运河)、江

31、南运河等三大部分,也包括通济渠(唐宋运河汴河段)等历史河段。大运河江苏段积淀着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包括楚汉文化、淮扬文化、金陵文化和吴文化等。下图为大运河江苏段地理略图。(1)简述历史上大运河的地理意义。(2)大运河江苏段自北向南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简述各段运河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水文)及农业生产差异。(3)请写出图中A、B、C、D对应的大运河江苏段所积淀的地域文化名称。(4)简述新时期大运河的功能,并对开展大运河江苏段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结合历史背景作答。中国自古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北方,人口也是北方多于南方,但北方降水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

32、低。南方的大规模开发始于两晋,加之南方降水多,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而人口密度较低,这就造成了每年都必须有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需要从南方运到北方。中国自古不重视海运,单靠陆地运输,道路交通条件差,运距长,运输量大,路途消耗严重。而河运则具有运输方便快捷、运量大、损耗低的优点。但中国缺乏南北向的大型河流,南北水运不畅。大运河修建的主要目的就是沟通南北方的交通,方便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对于经济和文化交流意义重大。第(2)题,考察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分异,归纳出三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根据题干可知,从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中运河段,京杭大运河江苏北段、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人工

33、河流,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而温带季风区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这样的气候条件导致了该河段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较南方地区小,且部分河流有结冰期;该区域种植作物多以冬小麦为主,一年一熟或两熟,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但容易出现季节性农业缺水。淮扬运河段,是京杭大运河最早修凿的河段,流经江苏省淮安市、宝应县、高邮市、扬州市,自清江浦至瓜洲古渡入长江,介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北接中运河,南接江南运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比较小,河流无结冰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农业用水较充足。江南运河段,江南运河,曾称江南河、浙西运河,为京杭运河

34、的南段。北起江苏镇江、扬州,绕太湖东岸达江苏苏州,南至浙江杭州,是京杭运河运输最繁忙的航道。江南自古多水,长江三角洲,原来就是沼泽地,是水的天下,那里有众多的江河、湖泊、溪流、沼泽、湿地。位于夏季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水热组合较好,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以水稻种植为主。第(3)题,根据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来判断。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江附近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南京文化是以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所形成的文化圈,又称金陵文化,是中华文明和汉文明的重要

35、组成部分,南京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教中心,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过异族政权首都的古都,衣冠南渡中的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南京文化,其显性特征便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淮扬文化狭义是指以苏北地区民众为主要载体的有形的或无形的民风民俗、精神、观念、戏剧、艺术等历史传承的和不断发展的上层建筑。楚汉文化,在秦汉之际,淮海地区上承炎黄文化优良传统,秉持本土文化的纯厚优势,融合先秦黄河、长江两大文化体系,在斗争与发展中成长、成熟起来,是两汉文化的先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特征,有深刻的内涵,有久远的影响。第(4)题,新

36、时代大运河的功能主要是历史文化功能和航运功能。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要增加对文化的认同和了解,并让它在新时代继续生存,所以要保护和创新并举。答案(1)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方经济的交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沟通南北,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有利于国家统一。(2)中运河段:主要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流量较南方地区小,且部分河流有结冰期;种植作物多以冬小麦为主,一年一熟或两熟,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高,但容易出现季节性农业缺水。淮扬运河段: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比较小,河流无结冰期;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农业用水较充足。江南运河段: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河流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无结冰期,河湖密布,水网纵横,水热组合较好,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或三熟。(3)A为吴文化区,B为楚汉文化区,C为淮阳文化区,D为金陵文化区。(4)功能:航运,历史文化传承。建议:保护古运河,疏通河道;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增加对古运河的了解,将古运河文化与当地文化有机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地理 > 地理高考 > 一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