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义22:议论文阅读(学生版+教师版)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387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义22:议论文阅读(学生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义22:议论文阅读(学生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义22:议论文阅读(学生版+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讲义22:议论文阅读(学生版+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22:议论文阅读复习目标1理解议论文基本概念与特征、议论结构、议论方式、议论思路等;2掌握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解答问题。基础存盘一、要点概览 二、知识归纳知识点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或现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发表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的一种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要求: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有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驳论文: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

2、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2.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是一句表示判断的陈述性句子。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中心论点:文章主要见解,统摄全文。分论点:补充和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而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成立的分论点,也就自然成为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2)论据中心论点及分论点是需要证明的。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与否。这样的事实或道理叫做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现实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材料等

3、。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3)论证通常所说的论证,则是指论证方法。中学生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A.举例论证:用事例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又叫“摆事实”。要求所列举的事实确凿、充分、有代表性。B.道理论证:亦称讲道理,就是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的名言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做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论点。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个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D.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将抽象的、深奥的、比较生疏的、一时难以理解的事物和道理形象地、具体地深入浅出地阐述。

4、3.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基本形式引论本论结论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论据是平行并重的。各层次分论点总结概括为中心论点。对照式 文章在一正一反中加以对照,表明作者的见解。层进式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阐明作者见解。总分式包含: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表明观点;或在文末总结全文,表明中心论点。知识点二:提炼归纳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更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可以有一个论点,也可以有几个论点,这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多个,都是围绕中心论点提

5、出的。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的作用,分论点补充中心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1.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的特点(1)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是明确的判断。(3)一般不用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不用修辞,正面判断原句为否定句者不必改动。2.论点的位置(1)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论点;(2)开头处,最常见的是论点放在开头,或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或引用提出,或归纳事例提出;(3)结尾处,有的文章采用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要注意具有总结性的标志词,如“所以”“总而言之”“总之”“故此”“归根结底”等;(4)文章中间,放在文章中间,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在

6、经过一番论述之后,再提出中心论点;(5)没有明确论点,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提出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提炼概括。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4.论点的提出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5.常见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概括文章第段

7、论述的观点。6.归纳中心论点的方法归纳中心论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位置法:论点在题目和开头出现的概率最大,所以先看标题和开头,然后看结尾和文中一些过渡性的句子;若文中没有明显的论点句,则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2)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是具有正确、鲜明、简洁特点的表态性语句。从全文看,它必须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段的中心句。(3)摘录法:有些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心论点的关键语句,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内容,摘录或重组文中语句,归纳出文章完整的中心论点。(4)反推论据法: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

8、之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主语、谓语。知识点三:分析、概括、补充论据1.常考题型(1)本文某一句是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2)某个事例(链接材料)或道理是否适合做论据。(3)分析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的作用?(4)概括事实论据,或论据能否调换?(5)请为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

9、6)选文某部分的事例能否删除?请说明理由。 (7)选出对选文的中心论点表述恰当的一项。2.分析论据的作用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辨明论据类型。首先要明确题目中列举的句子或段落运用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分析论据的作用: 事实论据:用“何人何事”真实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道理论据:深刻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列举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或引用名言作为道理论据),论证观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增强论证说服力,使论证更具概括性,更深入的作用。3.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应注意以下几

10、点: (1)审清题目,明确题干要求补写的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2)明确文章或段落论点,补写的论据要紧扣论点,与论点一致。 (3)论据补写坚持“三要”:一要准确,二要真实,三要简洁。 (4)补写事实论据,必须举典型的名人事例,并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补写道理论据,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等。知识点四:辨析论证方法与作用论证是用论点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直接影响着议论文的说服力。在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中,要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恰当的论证方法能使论证更有力更生动更形象。1.常见题型(1)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段中使用了哪些论

11、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3)段举了的例子(或引用名言)是为了论证什么道理?(4)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段。2.论证方法的作用(1)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3.答题步骤第一步,阅读画线句或全段,明确题干设问是针对全文还是某个段落或某几个段落、某几句话,是问一种还是几种论证方法。第二步,通过标志词判断运用了哪种(哪几种)论证方法。第三步,回忆这种(这几种)论证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第四

12、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并整合答案。4.答题格式举例论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比喻论证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对比,突出强调了的观点。知识点五:把握论证思路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在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讲究观点确切,讲究层次明晰,讲究论证方法运用,讲究论证材料的组合。1.常考题型

13、 (1)文章某(些)段的论证过程。 (2)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3)文章的某部分能否删除, 为什么? (4)文章的某部分能否调换,为什么? (5)完成论证思路填空。 (6)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2.分析论证过程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清作者在文中的行文思路,弄清楚文章议论的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议论针对的内容是什么等问题。 (2)把握议论的结构层次,先从总体上分清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结构内容,然后抓住“分析问题”的重点部分,从总分、并列、对比、层进等常见的结构表现形式入手进行归纳梳理。 (3)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某几段的论证思路还是全文的论证思路。3

14、.分析全文论证思路(1)答题思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归纳论述,运用表承接的词语(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表述出来。(2)答题模板:(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论点(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论证了开头观点。(论点在结尾)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引出的论题;然后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或得出结论;或发出的号召,或提出的希望)。 4.分析段落论证思路答题模板:(某段)首先提出 观点(或本段的论题),

15、然后从角度进行分析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点名、深化)观点。(某几段)概述内容(按段落顺序,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连接该部分论证内容),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观点。知识点六:赏析议论文的语言1.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准确严密性生动形象性、鮮明性和概括性四个方面。具考査形式主要有两种设问方式。 (1)直接提问文章的语言特点。作答此类题需要明确议论文语言特点的不同表现形式,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宏来判断文章的语言特色。 (2)通过分析能否删掉某词语来体现议论文的语言特点。解答此类题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表明态度能或不能(一般情况下不能删掉

16、); 指出这个词语的含义,在句中表示限制或修饰; 指出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总结:删掉后,就不能体现议论文语言的特点。2.常考题型 (1)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 (2)文章的划线句中的词能否删掉?并说明理由。 (3)理解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3.答题思路(1)语言准确: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2)语言严密:语言周密,逻辑性强。 议论文阅读 (3)语言鲜明:观点明确,感情色彩鲜明,不模棱两可。 之语言考查 与解析 (4)语言生动:运用成语、俗语、各种修辞。表达方式:描写。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句式多样化。4.答题格式(1)(准确、严密性)“”一词

17、阐述了内容,准确论证了(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生动性)“”一词运用了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阐述了(观点)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3)(鲜明性)“”一词明确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体现了议论文语言鲜明的特点。 5.赏析议论文的句子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从句子的内容上分析。首先,分析句子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其次,分析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方法;再次,看句子是否是特殊句式,是否含有修饰、限定的成分;最后,综合以上几点进行赏析。(2)从句子的结构上分析。如果句子处于文章开头,则要从总领全文,提出中心论点的角度分析;如果句子

18、处于中间段落,则要看句子是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句子处于文末,则要分析句子是否呼应中心论点,是否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知识点七:感悟拓展延伸议论文阅读往往设计拓展探究类题目,这类题目要求考生,领悟作品内涵,能够表达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联系文章,做出自己的评价。这就要求考生在把握文章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拓展探究,进行有创意的表达。1.常见题型(1)阅读本文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2)联系文章,谈谈你对文中的“”一句话的理解。(3)结合本文观点,联系自身实际,具体谈谈我们可以怎样做到“”。(4)针对文中第段所提到的现象,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结合文章内容,

19、谈谈你的建议。(6)结合链接材料和本文观点,比较侧重点有何不同,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或理解分析。2.答题方法(1)谈启示:联系文章观点(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我认为(对以上内容谈自己的看法)。(2)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悟:首先要紧扣论点谈感受,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延伸,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清楚该观点在自己人生经历的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其次表达自己领悟到的启示。切忌写名人事例,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答案组织上要注意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3)发表见解:用一个层次明晰的句子简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用“分点说明”的方式进行答题,也可用“总分式”的结构进行

20、答题,先用“总说”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说。(4)联系实际谈看法:要注意紧扣论点谈认识或写感悟,从作者的观点出发,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清楚自己对题干所提到的现象(观点)的认识及受到的启示等。切忌脱离原文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陈述。所以,答题时必须紧扣文本并充分利用文本中的观点。明确作者的立场,以此为基础,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事例,谈自己的认识,一般是作者观点的延伸,尽量不要标新立异。答题格式为:明确自己的观点;阐述理由,联系材料或生活实际,分析为什么这样认为;小结,重申观点,发出号召。(5)提建议:整体感知,把握观点。明确题干是要求对文中所涉及的某个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还是对全文

21、的思想内容提出子节点看法和评价,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围绕观点,大胆表述。仔细审题,明确答题方向,紧扣文章论点,可操作性强;联系生活,有感而发。找到个人生活与文章的对接点,把自己感受、体会最深的一点提炼出来,做到观点有理有据,内容准确全面;表述有序,语言通顺。分条陈述,层次清晰,一目了然。(6)结合链接材料,写探究结果(或理解分析):提炼材料阐述的观点或内容;根据链接材料,从原文中找相关阐述的观点;把链接材料同文章论点进行比较,找出相吻合的观点作为自己的观点;结合链接材料和原文的内容进行论证。深度讲练【解题锦囊】对于议论文的考查,常从以下角度进行命题:1.提炼论点;2.概括补充论据;3.

22、辨析论证作用;4.分析论证过程;5.赏析议论文的语言;6.拓展延伸表述个人看法。从近年的中考试题看,议论文阅读的命题呈现以下特点:1.文本材料注重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从近几年中考议论文阅读试题来看,其文化内涵已融注在阅读材料中。选文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品德教育、人生观教育等方面的引导。因此,平时应广泛阅读报刊上的思想短评、杂文、漫谈等。同时,应有所选择地去做手头资料中的议论文阅读测试题,选择的原则是“文质兼美,时效性强”。 2.更加强化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对议论文阅读材料的整体感悟是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有助于改变阅读教学中片

23、面肢解课文和机械训练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议论文的主要内容既包括中心论点,即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包括对文中某个观点的理解。二是对文章思路的理解。文章思路是作者运用材料布局谋篇、表达主题的思想轨迹。议论文的思路理解主要体现在论证方式、方法的考查、论述层次的划分等方面。 3.试题的开放性逐步增加。近几年中考试卷中不断增加开放性试题。创新精神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主题,是教育肩负着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开放性试题承载着创新的火花,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放性试题既有开放的一面,立足于“灵活”,留给考生广阔的思考空间,使考生能够充分张扬个性,显

24、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也有限制的一面,即关于内容、形式等,提出显性或隐性的要求,成为评定答案的重要依据。 【经典例题】例:(2022西藏中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读书说起读书,有哲人这样总结:“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天天都在阅读,不管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版的,都能用浓浓的书香滋润心灵、涵养风尚。可以说,读书对我们大有益处。读书让生命丰腴。清代黄图珌在看山阁闲笔里说:“窗明几净,开卷便与圣贤对语,天壤间第一快乐事也。”是啊,虽然无法与古人、前人直接面对面,但是通过对一些书本、文字的阅读,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地了解到数千百年之前的老子、孔子、李白、杜甫等人的思想

25、世界,也可以认知远在欧洲的卡尔马克思、弗朗西斯培根、伏尔泰等人的精神世界,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饱满丰富起来。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年少时立下志向,发奋读书,没有几年便学涉百家。读书让陈子昂的生命变得丰腴,最终被推为一代文宗,流芳百世。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通过读书来增加人生的高度、拓展生命的宽度。读书给心灵力量。网络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参差不齐,好的坏的,真的假的,怎么鉴别?鉴别能力从哪来?唯有读书,与书为友,增长知识。有了知识的积累和心灵的积累,面对恐惧、紧张、焦虑、痛苦就能处变不惊,让自己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从纷繁的信息表象之下寻找真知,从容与逆境共处,于无声处听惊

26、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读书使灵魂升华。有人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古人早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困顿于生活和时间,我们没有办法去周游天南地北,只能跟随着别人的文字,在字里行间感悟着天马行空、人生惬意。“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北宋黄庭坚如是说。读书总能让人在书中找到共鸣,与写书之人在某一瞬间达到默契,好似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相遇,从而获得补给,得到救赎。如此,文章读多了,自己的所得所思所想,以文字记之,写出锦绣文章,岂不是人生之快事?读书与人生相伴,犹如一日三餐,更像呼吸空气般吐故纳新,不知不觉间,帮助我

27、们反思当下,放眼未来,更提醒我们: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有删改)(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请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下列事例哪一个最适合作本文的论据,请选择并说明理由。宋濂少时酷爱读书,常“假借于藏书之家”;成年后“益慕圣贤之道”,遍访名师。他以读书为乐,终成一代大儒。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触类旁通】1(2022辽宁丹东中考试题)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青年修身当如玉“广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块玉,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

28、自己成为高尚的人。”习近平总书记以玉作比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管仲曾将玉的美好品质归纳为五德:“润泽宽厚,仁也;表里一致,义也;音舒声韵,智也;硬折不挠,勇也;白净无瑕,洁也。”欣逢盛世,青年修身当如玉。修好“仁”德,崇德向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将仁看作最高道德准则,以互存、互助、互爱之心,求得“爱人”二字;孟子又将其提升到仁政层面,描绘了一幅利民、富民、保民、爱民的理想图景。青年人修好“仁”德,就要找回传统美德,守护那些最朴素的常识,明是非,清方向,对良知报以温情和敬意,把明辨善恶的第一粒扣子扣好。修好“义”德,坦然平和。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从正反两面强

29、调君子不能见利忘义。青年人修好“义”德,就要处理好物质利益与道德价值、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的关系,始终坚持“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原则,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奋斗方向。修好“智”德,知行合一。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是古人对“智”的深刻认知。青年人修好“智”德,就要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温度、检验知识的精度、拓展知识的深度,这样对世界的认识才能得到升华与回归,才能把握住历史和时代的发展方向,达到知行相长的境界。修好“勇”德,从容自信。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

30、到稳重自持、坚定自励。青年人修好“勇”德,就要克服浮躁之气,避免急功近利,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如玉般坚忍顽强,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闭上眼来坚持,沉下心来笃定,挺起胸来自信。修好“洁”德,洁身自好。“物洗则洁,心洗则清。”青年人修好“洁”德,就要初心不改,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修炼出“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把“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诺言擦得更加清亮。玉之五德,如水,润泽青年的心田;如光,照亮青年的修身之路!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青年应践此五德,敦品励行,笃行不怠。(原文有改动)(1)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2)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31、?有什么作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3)下面事例可以放在选文第段还是第段中?请阐明理由。2017年,曹原在攻读博士时发现,将两层石墨烯堆成微妙角度,便会发生神奇的超导效应。当时,他的这一推测被无数物理学家质疑。面对质疑,曹原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勇敢坚持自己的判断。他蹲守实验室,反复实验,在历经多次失败后,成功完成石墨烯的“超导电实验”,破解了困扰全世界物理学界多年的难题。(4)读完选文,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在“修好仁德”方面应如何做。2(2022湖南娄底中考真题)议论类。让事业激励人才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践证明,推进事业、谋划

32、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雄厚的人才实力。新春已至,许多行业在聚才引才兴才上出真招实招,为虎年的奋斗铆劲蓄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无论是回溯历史还是观照现实,干事创业离不开人才,成就伟业更仰赖于大批人才涌现。与此同时,人才成长也离不开事业所提供的舞台。事业与人才,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事业是磁场,吸引汇聚人才。志存高远的优秀人才,往往拥有澎湃的家国情怀、远大的理想抱负,自觉将报效祖国与实现人生价值紧密联结在一起。伟大的事业具有强大吸引力、感召力,让天下英才同向汇聚。建设新中国的伟大愿景,吸引着朱光亚、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投身

33、祖国建设。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召唤黄大年等优秀科学家坚定理想追求、矢志科技报国。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为发挥才智、绽放光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推动各类人才奔赴干事创业的星辰大海,成就了“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的气象。事业如沃土,孕育培养人才。人才如粒粒种子,事业似广袤沃土;种子离不开土壤,向上生长需要悉心栽培。厚植事业发展的土壤,遍洒阳光雨露,才能更好助力人才成长。“两弹一星”事业,培养出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等众多科技领军人才;载人航天工程,造就了大量专门人才。纵横的现代交通网络,震撼的大型基建工程成就的背后,是一批批优秀人才的接力奋斗、茁壮成长。如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正值人才辈出

34、、尽显其能的伟大时代。事业似熔炉,考验锻造人才。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干事创业往往意味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也是淬炼能力、增长才干的过程。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多少崇山峻岭需要跋涉,有多少风险挑战需要攻克,有多少矛盾难题需要破解。艰苦创业的环境,磨砺出无数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李保国不求名利、不畏辛劳,把科技成果和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毛相林敢向绝壁要“天路”,成为带领群众脱贫的时代楷模;黄文秀回乡奉献,用生命诠释初心和使命。“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不凡的征程、艰苦的创业,历练着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时代英才。“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

35、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深刻理解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辩证关系,准确把握人才与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必能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为团结奋斗、同心筑梦汇聚磅礴力量。(2022年02月09日人民日报第04版,有删改)(1)请简述选文第段的论证过程。(2)文章第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下列链接材料,作哪一段的论据最恰当,请说说理由。【链接材料】作出“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坚定回答的彭桓武,为我国第一代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研究与设计作出重要贡献;抱定“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信

36、念的华罗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3(2022贵州毕节中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近日对1560名14至35岁青少年进行一项调查显示,98.5%的受访青少年对科学感兴趣,93.7%的受访青少年表示会以科学家为人生榜样。而同期另一项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中小学生的十大偶像选择中,科学家位居榜首,比排名第二的影视明星比例高出一倍以上。从前些年有机构调查显示“超9成孩子将娱乐明星当作自己的榜样和偶像”进而引发社会担忧,到如今“超9成青少年以科学家为榜样”“科学家成为青少年第一偶像”,尽管调查统计的主体、方法不同,但如此明显的反差依然很能说明问题:近些年青少年“偶像观”的确

37、在悄无声息发生深刻变化。越来越多青少年意识到,相较于一夜成名的所谓“明星”,那些埋头苦干、艰苦研发、经世济民的科学家更有“偶像价值”。偶像是理想的自我、心中的未来。个体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暗示着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群体推崇什么样的偶像,对应着时代的价值标准。为什么人们对一度甚嚣尘上的“明星崇拜”忧心忡忡?因为曾经一些演艺明星给孩子们传递的是“拜金主义”“娱乐至死”等错误的价值引导,一些网红主播渲染的是“奢靡消费”“一夜成名”等消极的行为示范。如果那样的价值观被当成时尚、奉为标准,我们怎能不为下一代忧心?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

38、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我国一代代科学家埋头苦干、创新创造、攻坚克难,“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为科技进步、民族富强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身上散发着理想之光,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最闪亮的星。还记得2019年9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出席湖南农大开学典礼时,校园秒变“大型追星现场”,这样的偶像崇拜才有时代意义;还记得钟南山等专家到高校演讲,受到空前欢迎,这样的追星故事才打动人心;还记得屠呦呦获诺奖后,很多学子因之激荡起科学济世的理想,这样的榜样激励才有持久回响科学家成为下一代的榜样,成为被追捧的对象,实际上是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对此我们既要乐见其成,更要积极推动、促其深化,激荡起

39、科学济世的理想。(摘自李思辉青少年“偶像观”变化令人欣慰光明日报2022年6月8日,有删改)(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青少年“偶像观”在悄无声息发生深刻变化?(2)请用原文的话来说说,偶像崇拜为什么不是一件小事?(3)作者对“偶像观”的回归,提出了哪两点建议?专题22:议论文阅读复习目标1理解议论文基本概念与特征、议论结构、议论方式、议论思路等;2掌握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解答问题。基础存盘一、要点概览 二、知识归纳知识点一:议论文的概念议论文是针对某个社会问题或现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发表作者的见解或主张的一种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立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

40、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要求:要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看法;有充足的、有说服力的论据;要言之有理,合乎逻辑。驳论文:针对对方的观点加以批驳,在批驳的同时阐述己方的观点。驳论文的破立结合:首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再批驳已指出的错误论点,并在批驳的同时或之后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加以论证。2.议论文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是一句表示判断的陈述性句子。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中心论点:文章主要见解,统摄全文。分论点:补充和论证中心论点。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而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

41、论证。凡经证明成立的分论点,也就自然成为论证中心论点的有力论据。(2)论据中心论点及分论点是需要证明的。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与否。这样的事实或道理叫做论据。论据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现实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材料等。道理论据包括经典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3)论证通常所说的论证,则是指论证方法。中学生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A.举例论证:用事例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又叫“摆事实”。要求所列举的事实确凿、充分、有代表性。B.道理论证:亦称讲道理,就是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名人的名言

42、警句、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作者所做的理论分析或阐述等来证明论点。C.对比论证:拿正反两个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D.比喻论证:用比喻的方法进行论证,将抽象的、深奥的、比较生疏的、一时难以理解的事物和道理形象地、具体地深入浅出地阐述。3.议论文的结构议论文的结构基本形式引论本论结论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结构并列式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论据是平行并重的。各层次分论点总结概括为中心论点。对照式 文章在一正一反中加以对照,表明作者的见解。层进式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阐明作者见解。总分式包含: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在文章开头提出问题,表明观点;或在

43、文末总结全文,表明中心论点。知识点二:提炼归纳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也是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更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可以有一个论点,也可以有几个论点,这就需要明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一般有一个,分论点可以有多个,都是围绕中心论点提出的。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的作用,分论点补充中心论点,为中心论点服务。1.论点(即把握作者的观点)的特点(1)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2)是明确的判断。(3)一般不用疑问代词“为什么”、“怎样”,不用修辞,正面判断原句为否定句者不必改动。2.论点的位置(1)标题,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论点;(2)开头处,最常见的是论点放在开头

44、,或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或引用提出,或归纳事例提出;(3)结尾处,有的文章采用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要注意具有总结性的标志词,如“所以”“总而言之”“总之”“故此”“归根结底”等;(4)文章中间,放在文章中间,往往观点的提出有一个过程,在经过一番论述之后,再提出中心论点;(5)没有明确论点,少数议论文没有明确提出论点,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自己提炼概括。3.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起统率全文,统率分论点的作用,分论点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如“首先、其次、再次”4.论点的提出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

45、,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5.常见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概括文章第段论述的观点。6.归纳中心论点的方法归纳中心论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位置法:论点在题目和开头出现的概率最大,所以先看标题和开头,然后看结尾和文中一些过渡性的句子;若文中没有明显的论点句,则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概括,从中提取出文章的论点。(2)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是具有正确、鲜明、简洁特点的表态性语句。从

46、全文看,它必须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段的中心句。(3)摘录法:有些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心论点的关键语句,需要深入研究文章主体部分内容,摘录或重组文中语句,归纳出文章完整的中心论点。(4)反推论据法: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分析论据,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是有待于证明的命题,它仅仅是议论的问题或对象,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主语、谓语。知识点三:分析、概括、补充论据1.常考题型(1)本文某一句是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2)某个事例(链接材料)或道理是否适合做论据。(3)分析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语文中考 > 二轮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