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351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市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泰州市泰兴市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21分)这一年,这三年,变局加速。应然变成竟然,当然变成居然,一切都在打破,一切又在重建,一蔬一饭,寒来sh往,“新的历史特点”浮现日常生活的基本面。我们随波zh流,我们跌宕起伏,我们被重新定义,我们被不断提醒【甲】疫情前的世界正在加速远遁,从田园牧歌快进到cng海桑田仿佛一日百年。未来终将到来,相信让未来与我们有关。从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到大疫后的秩序重建,我们相信,他们相信,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乙】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春天终将回馈每一个在冬天里的抱薪者、坚守者、发光者,在

2、现在与未来间,是跳动、更新、寓shn息于无穷的光焰。(节选自南方周末2023新年献词)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按序写出相应的汉字。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逗号 分号B. 冒号 分号C冒号 句号D. 逗号 句号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面语段中的“抱薪者”一词中的“薪”指柴火,“抱薪者”在句中指为众人抱来柴火的人。B. 语段中加点的“回馈”与“反馈”是一组近义词,因此句中“回馈”可以改为“反馈”。C. 语段中加点的“我们”“未来”“冬天”都是名词,“等待”和“撬动”是动词。D. 天上街市作者郭沫若通过联想和想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富庶、

3、自由幸福的天上世界。4.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对于XBB1.5毒株,我们切忌不要恐慌,也不要轻视,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B. 上海铁路局介绍,长三角铁路2023年春运方案出台,春运40天预计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C. “新冠”康复期我们要保证饮水量,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500-2000ml以上。D. 教育部近期印发了关于要求寒假期间各地严防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5. 按课文内容填空。(1)天上明星现了,_。(2)晴空一鹤排云上,_。(3)_,却话巴山夜雨时。(4)_,洪波涌起。(5)次北固山下中既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综合性学习。(5分)6.

4、学校开展“我们自己的文学部落”活动,七年级各班纷纷成立了文学兴趣小组。你成为本班文学兴趣小组的一员,并参加了以下活动。(1)兴趣小组要为朗读谭嗣同的潼关选择背景曲目,根据下面名曲的介绍,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沙落雁静美舒缓,优美动听B. 十面埋伏苍凉壮美,激昂慷慨C. 阳春白雪清新明快,节奏活泼D. 春江花月夜委婉质朴,旋律流畅【“阅”法三章部落】(2)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小语同学得知了两种阅读方法,但又苦恼选择哪种,请你为她推荐一种并写出推荐理由。莫言“耳朵”阅读法: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

5、动物鸣叫等。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多读指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该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你对小语说:“_。”二、阅读理解(39分)(一)(5分)7. 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时雨(节选)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衰(cu)发:白发。不栉:不束发。(1)时雨中“家家”和“处处”

6、能否改为“几家”“几处”?请说说你的理解。(2)时雨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都写了陆游的年老体衰,但用意却有所区别:甲诗:_乙诗:_(二)(14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山鸡与凤凰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

7、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选自太平广记)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请加倍,乃与之( )(4)遂闻于楚王( )9. 翻译下列句子。(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10. 谣言是怎么产生的?比较分析两个寓言中的人物表现,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故事源头传播过程结果穿井得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表述不够清楚。“有闻而传之者”:_国人:_宋君:“令人问丁氏”,真相大白。山鸡与凤凰楚人:_路人:没见过凤凰而信以为真。国人

8、:_楚王:“感其欲献己而厚赐之”,最终不明真相11. “谣言止于智者”,从这两则寓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三)名著阅读。(7分)12. 根据阅读经验,完成表格内容填写。名著书目老师典型事件徒儿感情朝花夕拾寿镜吾鲁迅私塾的启蒙老师弟子行礼时,他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尊重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恩师留学期间,为鲁迅添改讲义,订正脱漏之处及文法错误,直到所有教授的课程结束。藤野先生西游记孙悟空灵台方寸山学艺的师父传授他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筋斗云。西游记第二回感恩唐僧西天取经途中的师父,悟空第二次被驱赶。西游记第二十七回13. 下列关于名著的

9、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B. 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C. “他闻言大怒,举钉钯当面骂道:我把你这血皮胀的遭瘟!你怎敢变作你祖宗的模样,骗我师兄,使我兄弟不睦!你看他没头没脸的使钉钯乱筑,那A一则是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二则是见他的钉钯凶猛,遮架不住,败阵就走。”此处的A指的是六耳猕猴。D. “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道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

10、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这段话是骆驼祥子中的老马说的。(四)(13分)阅读冯渊的棉絮上,冬天阳光的味道,完成下面小题。我二十一岁那年冬天,在武昌湖边用海鸥相机拍了一卷胶片,晚上,我沿着湖岸走到茅庵村,找照相的潘师傅帮忙冲印。棉花已经摘完了,冬天零星小雨,会让棉桃发霉,许多人家就将棉花秆连同上面未摘干净的棉桃一起搬回家。潘师傅家的堂屋里也堆了很多棉花秆,要到他暗房里,就得经过一小片“庄稼地”。我在暗房里待了一会,等显影有点无聊,又回到了堂屋。潘师傅有两个女儿,一个十三四岁,一个十七八岁。她们在浑黄的灯光下摘棉桃。那是一些不能再绽放的棉桃,半开就死去了,扔掉了可惜,摘下来,晒干了有大用。好的棉花

11、纤维长,要卖给国家纺纱,那是一切棉布的原料。这些半开就死了的棉桃,里面的棉花颜色暗淡发黄,纤维太短,不能纺线,但是轧花之后,看上去跟普通的棉花相差不大,也是雪白的、软乎乎的,可以做棉絮。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见我出来了,笑了。这些活我小时候做过,也就顺手帮帮她们,将这些棉桃里的花絮拽出来,颇费指尖功夫。我努力装作老把式的样子。不免有些拙手拙脚。她们看见我的样子,又笑了。很快,我们熟悉起来。妹妹问我,你拍的什么呀?我说湖水。湖水有什么好拍的呀,我家就对着武昌湖,天天看湖水。那你觉得我应该拍什么呢?拍人呀,我爸爸只拍人像,你真是浪费胶卷。姐姐说,你不懂,人家拍的那叫风景。哈哈哈,什么是风景呀?风景

12、就是你看到的湖水、柳树、鸟呀我解释得有点困难。人也是我看到的呀,人算不算风景?这个我答不上来。他们被我的窘迫逗笑了。虽然没什么好笑的,但我没说话的时候,她们也常常发出笑声来。她们自己就很开心了。看着她们笑,我也感觉到一种愉快。刚才沿着堤岸走过来时,湖水的寒气浸透了我全身。湖岸这边是丘陵,高高低低的红壤上,栽着一撮一撮的枞树,枞树长得很像松树,也是针叶。冬夜的风从北边的高地吹过来,拂过这些针叶,发出萧萧的声响;再吹到湖水上,经历湖上的冰块、湖心的小岛、孤零零的废弃的船只,一直吹到遥远的南方。路上没有一个人影,只有我和北风劲吹。现在,我浑身上下开始有了暖气,脸上也漾开了笑意。我觉得劳作是快乐的,当

13、然是和这两个笑声不断的女孩子在一起。我们说话,笑,并不耽误手里的活计,我们甚至在暗暗较劲,看谁摘的棉桃又快又稳又不留残絮。姐姐是桃子脸,白皙,饱满,眼睛盯着手里的活,看上去不怎么用力,棉桃摘得最快最干净。妹妹是瓜子脸,短发,肤色微黑,特别爱笑,还有一只小虎牙。她盯着我问各种问题,棉桃摘下来了,在拽出里面的棉花时,总是拖泥带水不得要领。这是一个湖边的小村落,不过十多户人家,房子一字排开,坐北朝南,南边是看不清边际的湖水,北边是绵延的枞树林。别说冬夜,就是白天也很寂寞。村里有不多的耕地,村民除了种田,还在湖上捕鱼。潘师傅也是一个农民,农闲时走村串乡帮人照相。我是附近中学的老师。一直等潘师傅喊我说照

14、片洗好了,印好了,都烘干了,喊我过去看,我才离开这片幸福的“棉花地”。潘师傅说,你还会摘棉桃,真能干呢。我这些棉桃,是准备给老大打一床棉絮,给她做陪嫁的。老大的婆家在湖那边。夜深了,我告辞回去,漆黑的夜里,我还要沿着武昌湖的堤岸,往学校赶。湖上依然寒风凛冽。我身上有着刚才劳作的余温,一路小跑,并不觉得很冷。在我离开堤岸拐入枞树林的时候,我突然回头朝湖水那边根本看不清的村子深深地望了一眼。然后,我奔跑起来,回到了被枞树林包围着的学校。整个校园,只有我一个住校教师。那天夜里,我闻到了棉絮上冬天阳光的味道。(节选自文汇报2021年12月6日,有删改)14. 那年冲印相片的经历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请根

15、据文章,仿照提示,完成下表。作者经历作者心情我拍了一卷胶片,在暗房等待冲印。(1)_(2)_愉快我拿到印好的照片,离开“棉花地”。(3)_15.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所说的“庄稼地”是指潘师傅家堆满棉花杆的堂屋。B. 第段,作者回头朝村子“深深地望了一眼”,眼中有眷恋。C. 文中,姐妹关于“风景”的问答使作者陷入窘境,心生厌烦。D. 本文语言亲切质朴,情感温婉细腻,表达了作者的见闻感受。16. 姐妹俩的“笑”在文中多次出现却各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分析以下句子中“笑”的原因。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见我出来,笑了。她们看见我的样子,又笑了。17. 文末,作者说“我

16、闻到了棉絮上冬天阳光的味道”,有人认为与前文“冬夜的寒风”矛盾,你认为这两者矛盾吗?写出你的理由。三、作文(40分)18. 亲爱的同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邻居”:疫情来袭,邻居悄悄在你家门前放下一袋蔬菜;暴雨突至,邻居忙为你家收起晾晒的衣物;微凉午后,邻居给你送来“私房”甜点他们和你同住一小区(村庄),你们抬头不见低头见,关注他们、认识他们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今天,请你选择这样一位邻居,说说他/她的故事。请以“邻居这件事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泰州市泰兴市二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期

17、末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21分)这一年,这三年,变局加速。应然变成竟然,当然变成居然,一切都在打破,一切又在重建,一蔬一饭,寒来sh往,“新的历史特点”浮现日常生活的基本面。我们随波zh流,我们跌宕起伏,我们被重新定义,我们被不断提醒【甲】疫情前的世界正在加速远遁,从田园牧歌快进到cng海桑田仿佛一日百年。未来终将到来,相信让未来与我们有关。从现代化的百年追寻,到大疫后的秩序重建,我们相信,他们相信,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乙】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春天终将回馈每一个在冬天里的抱薪者、坚守者、发光者,在现在与未来间,是跳动、更新、寓shn息于无穷的光焰。

18、(节选自南方周末2023新年献词)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按序写出相应的汉字。2. 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逗号 分号B. 冒号 分号C. 冒号 句号D. 逗号 句号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面语段中的“抱薪者”一词中的“薪”指柴火,“抱薪者”在句中指为众人抱来柴火的人。B. 语段中加点的“回馈”与“反馈”是一组近义词,因此句中“回馈”可以改为“反馈”。C. 语段中加点的“我们”“未来”“冬天”都是名词,“等待”和“撬动”是动词。D.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通过联想和想象,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美丽富庶、自由幸福的天上世界。【答案】1. 暑 逐 沧

19、瞬2. B3. D【解析】【1题详解】考查字形。寒来暑往,hn li sh wng,是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随波逐流,su b zh li,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沧海桑田,cng hi sng tin,比喻世事变化巨大。瞬息,shn x,形容极短促的时间。【2题详解】考查标点运用。甲处:“疫情前的世界正在加速远遁,从田园牧歌快进到沧海桑田仿佛一日百年”是对前面“提醒”的解释,应用冒号。乙处:“不是因为未来值得相信,而是因为未来必须相信”与“不是美好已在前方等待,而是相信撬动了向往”与前句格式相同,语义并列。两句中间应用分号。故

20、选B。【3题详解】考查语文基础知识。A.“抱薪者”在句中指心怀奉献精神的人;B.回馈:报答;回赠。反馈:指信息返回。两者的意思有较大区别。不是近义词,不可互换;C.“我们”是人称代词,不是名词;故选D。4.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对于XBB1.5毒株,我们切忌不要恐慌,也不要轻视,保持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B. 上海铁路局介绍,长三角铁路2023年春运方案出台,春运40天预计发送旅客6000万人次。C. “新冠”康复期我们要保证饮水量,建议每天至少摄入1500-2000ml以上。D. 教育部近期印发了关于要求寒假期间各地严防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答案】B【解析】【详解

21、】考查病句修改。A.否定不当,去掉“不要”;C.“至少”与“以上”语义有重复,去掉任意一个;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文件”;故选B。5. 按课文内容填空。(1)天上的明星现了,_。(2)晴空一鹤排云上,_。(3)_,却话巴山夜雨时(4)_,洪波涌起。(5)次北固山下中既借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答案】 .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 便引诗情到碧霄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秋风萧瑟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解析】【详解】考查名篇背诵,注意:碧霄、剪、萧瑟。综合性学习。(5分)6. 学校开展“我们自己的文学部落”活动,七年级各班纷纷成立了文学兴趣小组。你成为本班文学兴趣小

22、组的一员,并参加了以下活动。(1)兴趣小组要为朗读谭嗣同的潼关选择背景曲目,根据下面名曲的介绍,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平沙落雁静美舒缓,优美动听B. 十面埋伏苍凉壮美,激昂慷慨C. 阳春白雪清新明快,节奏活泼D. 春江花月夜委婉质朴,旋律流畅【“阅”法三章部落】(2)在阅读方法交流活动中,小语同学得知了两种阅读方法,但又苦恼选择哪种,请你为她推荐一种并写出推荐理由。莫言“耳朵”阅读法:作家莫言从小就喜欢听村里的老人讲故事,他经常去听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民间戏曲,仔细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诸如植物生长、动物鸣叫等。毛泽东“四多”阅读法:伟人毛泽东读书主张“四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多读指

23、读书的面要广,重要的书要多读几遍;多写就是摘抄妙语佳句,圈点眉批,写读书笔记;多想即反复思考书本知识在生活中该如何应用;多问就是有了问题就要问。你对小语说:“_。”【答案】(1)B(2)示例1:我推荐莫言的“耳朵阅读法”。理由:他听做事、听戏曲、听大自然的声音,养成了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可以丰富想象力,获得写作灵感,可以从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为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示例2:我推荐毛泽东的“四多”阅读法。理由:因为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学会质疑的习惯。读书时调动多种感官,“多读”可广泛涉猎知识,开阔视野。“多写”能养成深入钻研的习惯,提高

24、写作能力。“多想”有益于把书读“活”,学以致用。“多问”有助于及时有效地、多渠道地获得答案。(理由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诗歌赏析。应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感情选择合适的音乐。谭嗣同的潼关,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景色苍凉壮美,作者感情豪迈奔放,激昂慷慨。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故选B。【小问2详解】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我推荐莫言的“耳朵”阅读法。理由:这种阅读方法是用耳朵去听,听周围人的话,去听故事,听大自然的声音,听

25、是比看更细腻的一种感知方法,通过这种阅读方法,让我们能够更细致地感知生活,可以在听中获得丰富的想象空间,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提升写作素养。示例二:我推荐毛泽东的“四读”阅读法。理由:这种阅读方法提倡人们多读、多写、多想、多问,这是一个完整地语文学习的步骤,读、写、思、问是一个获取更多知识、素材,把知识素材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视野得以开阔,我们的思维得到锻炼,我们的心灵得到熏陶,写作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二、阅读理解(39分)(一)(5分)7. 阅读陆游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时雨(节选)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26、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衰(cu)发:白发。不栉:不束发。(1)时雨中“家家”和“处处”能否改为“几家”“几处”?请说说你的理解。(2)时雨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都写了陆游的年老体衰,但用意却有所区别:甲诗:_乙诗:_【答案】(1)不能改换。“家家”和“处处”指家家户户、到处,生动表现芒种时节农家丰收的场景,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赞美。(2) . 甲诗诗人虽然年老体衰,却还是喜爱眼前夏雨送来的阵阵清凉,从而体现了诗人对初夏的热爱,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对闲适恬淡、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 . 乙诗:诗人写年老体衰,体现了诗人罢官回乡

27、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但却毫不因为个人遭遇而“自哀”,从而更能体现诗人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爱国热情。【解析】【小问1详解】考查词句赏析。“家家”是每一家的意思,没有例外。“处处”是每一处的意思,同样没有例外。这两个词语强调了家家户户、到处都是一幅丰收的场景。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而“几家”与“几处”是有几家,有几处的意思,没有“家家”和“处处”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改换。【小问2详解】考查比较阅读。甲诗:“衰发短不栉”表现了作者的衰老。“爱此一雨凉”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此时夏雨过后,天气清凉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作者对初夏风景的喜爱。联系前文作者描写乡村收麦插秧的描写,可知本诗

28、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永日付竹床”表现了作者对乡村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衰发短不栉”,诗人满头白发却不收束,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乙诗:“僵卧孤村不自哀”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虽然病老乡村,却毫无自哀之意。“尚思为国戍轮台”点明了作者的报效祖国之意。诗人归老乡村,不仅不自哀,还想着为国效力,收复河山。“夜阑卧听风吹雨”写景中又有抒情,借自然界的风吹雨打表现自己内心的凄苦浓愁。“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作者的回忆,作者在梦中又回到了曾经的战场,再次表达了自己一心为国的爱国热情。(二)(14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

29、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山鸡与凤凰楚人有担山鸡者,路人问曰:“何鸟也?”担者欺之曰:“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久矣,今真见之。汝卖之乎?”曰:“然。”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选自太平广记)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请加倍,乃

30、与之( )(4)遂闻于楚王( )9. 翻译下列句子。(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10. 谣言是怎么产生的?比较分析两个寓言中的人物表现,将表格内容填写完整。故事源头传播过程结果穿井得一人丁氏:“穿井得一人”,表述不够清楚。“有闻而传之者”:_国人:_宋君:“令人问丁氏”,真相大白。山鸡与凤凰楚人:_路人:没见过凤凰而信以为真。国人:_楚王:“感其欲献己而厚赐之”,最终不明真相。11. “谣言止于智者”,从这两则寓言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答案】8. . 等到 . 讲述 . 才 . 使听说9. (1)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2)路人正准备将山

31、鸡献给楚王,过了一夜,山鸡死了。10. . “担者欺之”,故意欺骗。 . 以讹传讹,内容不准确。 . “国人道之”,争相传播。 . “国人传之”,纷纷讲述。11. 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2)句意: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道:谈论;(3)句意

32、:才卖给路人。乃:才;(4)句意:最终(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闻:使听说。【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若此,像这样。不若,不如。无闻,没有听闻。(2)方,正要。经宿,过了一夜。【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处:根据题干提示“源头”,联系乙文“楚人有担山鸡者”“担者欺之曰:凤凰也。”可知,楚人的表现“担者欺之”,故意欺骗路人,称山鸡为凤凰。(2)处:题干提示“有闻而传之者”,其意思是:听了的人就去传播。联系甲文“丁氏穿井得一人”可知,传播者未向丁氏询问事情原委,便以讹传讹,传播内容不准确。(3)处:联系甲文“国人道之”可知,国人听到“丁氏穿井得一人”

33、争相谈论这件异事,争相传播。(4)处:根据乙文“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可知,国人根据自己的理解纷纷讲述,即“国人传之”。【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根据甲文“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可知,国人以讹传讹,最终被国君知晓,国君找到丁氏弄清事情原委;根据乙文“楚人有担山鸡者”“乃酬千金,弗与。请加停,乃与之。方将献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不惜其金,惟恨不得以献耳。国人传之,皆以为真凤而贵,遂闻于楚王。王感其欲献己也,召而厚赐之,过买凤之值十倍矣”可知,路人被骗将山鸡当作凤凰买回来,路人遗憾不能将“凤凰”献给楚王,国人都认为

34、路人买到了真凤凰,楚王还因此奖赏路人;这两则故事启发我们凡事都要经过调查研究,仔细辨别,才能弄清楚真相;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否则就会使事情的真相被传得面目全非,“谣言止于智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谣言往往失实,要细心观察、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点睛】【甲】参考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需要到外面打水浇地,经常派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多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

35、挖出来一个人啊。”得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乙】参考译文:楚国有个挑着山鸡的人,一个路人(看到后)问:“(这是)什么鸟?”挑担的人骗路人说:“是凤凰。”路人说:“我听说过(世上)有凤凰好久了,今天真的见到了,你要卖它吗?”(楚国人)说:“是啊。”(路人)于是给了(他)很多银子,(他)不卖。(挑担的人)要求加倍,(待加倍后)才卖给路人。正当路人想要献给楚王时,经过了一夜,山鸡死了。路人顾不上他花的钱,只遗憾不能献给楚王。楚国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以为是真的凤凰因而才会花费那么多钱(买来想要献给楚王),最终(这件事)被楚王听说了。楚王被那个路人要把“凤凰”献给自己的行为感动了,把他召去重重地赏

36、赐了一番,(路人得到的)比买山鸡的钱多了十倍。(三)名著阅读。(7分)12. 根据阅读经验,完成表格内容填写。名著书目老师典型事件徒儿感情朝花夕拾寿镜吾鲁迅私塾的启蒙老师弟子行礼时,他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尊重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恩师留学期间,为鲁迅添改讲义,订正脱漏之处及文法错误,直到所有教授的课程结束。藤野先生西游记孙悟空灵台方寸山学艺的师父传授他大品天仙诀、七十二变、筋斗云西游记第二回感恩唐僧西天取经途中的师父,悟空第二次被驱赶。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答案】藤野先生感激/感恩菩提祖师因打死唐僧不能辨认的白骨精(白骨夫人)委屈/不舍【解析】【详解】考

37、查名著人物。鲁迅在日本留学的恩师是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藤野先生不仅关心鲁迅的学习,还关心他的生活,调解他与同学之间的矛盾。知道鲁迅要弃医从文,非常惋惜。鲁迅对他充满了感激与怀念。孙悟空灵台方寸山学艺的师父是菩提祖师。他教会悟空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因悟空向门人演练变化之术,他将悟空逐走。此后再未出场。悟空第二次被驱赶是因为他三打白骨精。唐僧因为肉眼凡胎,识不得妖魔,认为悟空滥杀,执意将他逐走。悟空临走之时,与唐僧拜别,又嘱托师弟保护好师父,如遇难,可报上自己的名号。从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委屈与对师父的不舍。13.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写“我”儿时就不喜欢“

38、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B. 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的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C. “他闻言大怒,举钉钯当面骂道:我把你这血皮胀的遭瘟!你怎敢变作你祖宗的模样,骗我师兄,使我兄弟不睦!你看他没头没脸的使钉钯乱筑,那A一则是与行者斗了一日,力倦神疲;二则是见他的钉钯凶猛,遮架不住,败阵就走。”此处的A指的是六耳猕猴。D. “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儿的打算道独自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一个人能有什么蹦儿?看见过蚂蚱吧?独自一个儿也蹦得怪远的,可是教个小孩子逮住,用线儿拴上,连飞也飞不起来。”这段话是骆驼祥子中的老马说的

39、。【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文学常识。C语句选自西游记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此处的A指的是牛魔王。故选C。(四)(13分)阅读冯渊的棉絮上,冬天阳光的味道,完成下面小题。我二十一岁那年冬天,在武昌湖边用海鸥相机拍了一卷胶片,晚上,我沿着湖岸走到茅庵村,找照相的潘师傅帮忙冲印。棉花已经摘完了,冬天零星小雨,会让棉桃发霉,许多人家就将棉花秆连同上面未摘干净的棉桃一起搬回家。潘师傅家的堂屋里也堆了很多棉花秆,要到他暗房里,就得经过一小片“庄稼地”。我在暗房里待了一会,等显影有点无聊,又回到了堂屋。潘师傅有两个女儿,一个十三四岁,一个十七八岁。她们在浑黄的灯光下摘棉桃。那是一些不能再

40、绽放的棉桃,半开就死去了,扔掉了可惜,摘下来,晒干了有大用。好的棉花纤维长,要卖给国家纺纱,那是一切棉布的原料。这些半开就死了的棉桃,里面的棉花颜色暗淡发黄,纤维太短,不能纺线,但是轧花之后,看上去跟普通的棉花相差不大,也是雪白的、软乎乎的,可以做棉絮。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见我出来了,笑了。这些活我小时候做过,也就顺手帮帮她们,将这些棉桃里的花絮拽出来,颇费指尖功夫。我努力装作老把式的样子。不免有些拙手拙脚。她们看见我的样子,又笑了。很快,我们熟悉起来。妹妹问我,你拍的什么呀?我说湖水。湖水有什么好拍的呀,我家就对着武昌湖,天天看湖水。那你觉得我应该拍什么呢?拍人呀,我爸爸只拍人像,你真是浪

41、费胶卷。姐姐说,你不懂,人家拍的那叫风景。哈哈哈,什么是风景呀?风景就是你看到的湖水、柳树、鸟呀我解释得有点困难。人也是我看到的呀,人算不算风景?这个我答不上来。他们被我的窘迫逗笑了。虽然没什么好笑的,但我没说话的时候,她们也常常发出笑声来。她们自己就很开心了。看着她们笑,我也感觉到一种愉快。刚才沿着堤岸走过来时,湖水的寒气浸透了我全身。湖岸这边是丘陵,高高低低的红壤上,栽着一撮一撮的枞树,枞树长得很像松树,也是针叶。冬夜的风从北边的高地吹过来,拂过这些针叶,发出萧萧的声响;再吹到湖水上,经历湖上的冰块、湖心的小岛、孤零零的废弃的船只,一直吹到遥远的南方。路上没有一个人影,只有我和北风劲吹。现

42、在,我浑身上下开始有了暖气,脸上也漾开了笑意。我觉得劳作是快乐的,当然是和这两个笑声不断的女孩子在一起。我们说话,笑,并不耽误手里的活计,我们甚至在暗暗较劲,看谁摘的棉桃又快又稳又不留残絮。姐姐是桃子脸,白皙,饱满,眼睛盯着手里的活,看上去不怎么用力,棉桃摘得最快最干净。妹妹是瓜子脸,短发,肤色微黑,特别爱笑,还有一只小虎牙。她盯着我问各种问题,棉桃摘下来了,在拽出里面的棉花时,总是拖泥带水不得要领。这是一个湖边的小村落,不过十多户人家,房子一字排开,坐北朝南,南边是看不清边际的湖水,北边是绵延的枞树林。别说冬夜,就是白天也很寂寞。村里有不多的耕地,村民除了种田,还在湖上捕鱼。潘师傅也是一个农

43、民,农闲时走村串乡帮人照相。我是附近中学的老师。一直等潘师傅喊我说照片洗好了,印好了,都烘干了,喊我过去看,我才离开这片幸福的“棉花地”。潘师傅说,你还会摘棉桃,真能干呢。我这些棉桃,是准备给老大打一床棉絮,给她做陪嫁的。老大的婆家在湖那边。夜深了,我告辞回去,漆黑的夜里,我还要沿着武昌湖的堤岸,往学校赶。湖上依然寒风凛冽。我身上有着刚才劳作的余温,一路小跑,并不觉得很冷。在我离开堤岸拐入枞树林的时候,我突然回头朝湖水那边根本看不清的村子深深地望了一眼。然后,我奔跑起来,回到了被枞树林包围着的学校。整个校园,只有我一个住校教师。那天夜里,我闻到了棉絮上冬天阳光的味道。(节选自文汇报2021年1

44、2月6日,有删改)14. 那年冲印相片的经历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请根据文章,仿照提示,完成下表。作者经历作者心情我拍了一卷胶片,在暗房等待冲印。(1)_(2)_愉快我拿到印好的照片,离开“棉花地”。(3)_15.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中所说“庄稼地”是指潘师傅家堆满棉花杆的堂屋。B. 第段,作者回头朝村子“深深地望了一眼”,眼中有眷恋。C. 文中,姐妹关于“风景”的问答使作者陷入窘境,心生厌烦。D. 本文语言亲切质朴,情感温婉细腻,表达了作者的见闻感受。16. 姐妹俩的“笑”在文中多次出现却各有不同,请结合文章分析以下句子中“笑”的原因。她们一边干活一边聊天,见我出来,笑了。她们看见我的样子,又笑了。17. 文末,作者说“我闻到了棉絮上冬天阳光的味道”,有人认为与前文“冬夜的寒风”矛盾,你认为这两者矛盾吗?写出你的理由。【答案】14. . 无聊 . 我加入摘棉桃,看姐妹逗笑 . 幸福(温暖)15. C16. 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七年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