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Al****81 文档编号:232809 上传时间:2023-01-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歌行》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短歌行》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短歌行》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短歌行》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短歌行》导学案+教案+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7.1短歌行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意象。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学习过程一

2、、了解体裁、作者及创作背景:体裁:“短歌”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名称,短歌,长歌,因歌词长短区分。例如,垓下歌白雪歌登幽州台歌。作者:曹操(155220),一代枭雄流千古。字孟德,东汉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二十岁举孝廉,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升为济南相。后来起兵讨伐董卓,迎汉献帝迁都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王。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能文善诗:文章风格清峻,简约严明。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气魄雄伟,格调慷

3、慨悲凉,有很高的艺术性。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诗歌蒿里行、龟虽寿、观沧海。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一起合称“三曹”。他们与当时的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女诗人蔡琰的诗作,都能及时地反映了汉末“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他们的作品关注民生,充满激情,缘事而发,慷慨悲凉,被后人誉为“建安风骨”。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一统天下。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补充:这

4、年冬天,他在赤壁之战中失利,被周瑜杀得大败而归。当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二、掌握文化知识-“用典”: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三、

5、四句用典,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

6、型一例。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三、引发联想,创

7、新意境。如: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一是据世说新语记载,晋王恺以牛“八百里驳”与王济作赌注,王济获胜后杀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传刘备曾乘的卢马从襄阳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跃三丈,脱离险境。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

8、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以“闻笛赋”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抒发了对死去旧友深深的怀念之情;以“烂柯人”暗示自己遭贬谪时间太久,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时光景了。短短的十四个字,就表达出了如此复杂的情感。自主探究三、朗读诗词,整体感知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9、,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通读全诗,请你找出最能表达诗人感情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3、诗人到底“忧”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其忧情。四、品读鉴赏,深入探究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2、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自我检测五、课堂学习,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

10、持长槊唱短歌行。补充: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我读到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字数100字以上。(交流)。六、课后提升,迁移练

11、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三、1、译文: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当空悬挂的

12、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2提示:“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3一、忧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二、忧求贤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13、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及求贤不得的忧思。)三、忧功业未就。(作者在感叹人生短暂,贤才难求之时,油然产生了功业未就的忧虑,愿意海纳百川,学“周公吐哺”,使“天下归心”,实现一统天下的宏愿。)小结:本诗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三、课堂学习,深入探究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怎样的心情?(B级)以乌鹊南飞,寻找栖枝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贤才尚在徘徊选择,犹豫不决,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建议当堂生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喻以“朝露”喻人生短促;“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

14、高空的明月比喻为贤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的山高水深比喻执政者的阔大胸怀,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同时表明自己要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2、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贤才难得的心情。请找出诗中一共运用了几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B级)(提示:共4个。)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表达对贤才的渴望和思慕。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示自己期待贤者的热诚,贤臣若来投奔自己,必将极尽礼节款待他。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管子。形势解表明了他海纳贤

15、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作者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也像周公一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四、课堂学习,拓展延伸。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下面问题。(C级)1也就是这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喝酒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持长槊唱短歌行。补充:作为政治家(丞相)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生产,网罗人才,统一北方。作为军事家(统帅)的曹操:讨董卓,灭袁绍,统一北方。作为文学家(诗歌领袖)的曹

16、操:“建安风骨”的领袖,与其子曹植、曹丕合称“三曹”。2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雄的形象,如曹操借刀杀杨修等,曹操的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中曹操的白脸形象(在戏剧中白脸代表坏人),曹操是一个狡诈、阴险、嫉妒的人。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是如何有什么看法?请以“我读到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对曹操的看法,字数100字以上。(交流)。示例:曹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登高必赋,多有慷慨悲凉之句。他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更是人生的斗士。吟哦他的诗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让我豪情万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全诗)六、课后提升,

17、迁移练习(B级)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曹操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眼睛,描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图:苍茫动荡,山岛高耸屹立。树木丛生,绿草丰美兴旺。秋风飒飒,大海巨浪滔天,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诗人正是通过这一诗歌画面,抒发了一统天下的雄心和积极进取的精神。3.7.1短歌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短歌行是新人教高一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第1课,这个单元主要是学习古典诗歌,是高

18、一新生继必修1第一单元学习中国现代诗歌的基础上又一关于诗歌学习的阶段,而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它虽然继承了汉代乐府的传统,但面对人生苦短却一扫两汉时期及时享乐的腐朽诗风,代之以新鲜的现实内容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它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及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意象。培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学习汉魏诗歌典型艺术手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诗歌;学习并掌握诗中运用比兴

19、、典故等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情境创设,反复诵读、质疑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文本,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方法归纳等学习能力。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并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课前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短歌行(一)导入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20、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他,因为一个俗语,被现代人恶搞成“跑得最快的人”;他长的不咋地,身材也不高,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武全才,乱世枭雄;他不但自己杰出,还拥有良好的基因,生出了跟他同样优秀的两个儿子,父子三人不但在政治军事上成就突出,而且在文学上,更是可以跟后来的苏家三父子并肩。他,就是曹操! 请问,“三曹”和“三苏”分别指谁?(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我给大家扩展一个对联吧。上联: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下联: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

21、、心美四君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诵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研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明朝湖北公安派”)探三玄庄子、老子、周易志求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温四史“二十四史”前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魏陈寿展四库经(儒家及研究儒家的作品)、史(史书)、子(诸子百家)、集(文人文集)惜四孟邹城: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度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心美四君“战国四公子”:魏信陵君魏无忌、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曹操,虽没有真正坐上龙椅,但作为魏国实质上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军事政治上的才

22、华不用说,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中国北方。难得的是,他忙于治国打仗,但在文学上,同样造诣深厚。以“三曹”为核心,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羽翼的建安文学,其慷慨悲、俊爽刚健的风格自成一家,被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 (二)分析诗歌1.把握生字读音。(见导学案)2.齐读,在请同学配乐朗读(可一人或几人,或分组、分男女)3.本诗哪个字出现次数最多,也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忧)在文中哪里?(出现共三次,请同学说出来)1)诗人在忧什么?(人生短促、贤士不得;原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

23、可掇”)(1)先看诗人第一个“忧”人生之忧。请同学读第一段前四句“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对酒当歌去日苦多”翻译: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露水,转瞬即逝,流逝时光,实在太多。“岁月是把杀猪刀,一刀一刀割人老”,经过无数战火硝烟,诗人已不再年轻。“对酒当歌”点出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间,他是在参加宴会,正在喝酒。“当”和“对”都是对着的意思;但在“长歌当(dng)哭”中,“当”是代替的意思,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来抒发胸中的悲愤。作者在这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晨露比人生之短)为什么这样比喻呢?(露珠存在时间短)“慨当以慷唯有杜康”翻译:宴会歌声,慷慨激昂,抑郁之

24、心,始终难忘。以何排解,心中忧思,只有美酒,沉醉解脱。“慨当以慷”,注解12;“何以解忧”是“以何解忧”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杜康”,传说中是发明酿酒的人,后来人们用来代指美酒。心有垒石,需酒浇之。诗人因为时光易逝,却还未达到心中理想而苦闷,只有用酒来让自己暂时忘记忧思。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真能使诗人得到解脱么?殊不知,酒醒之后,问题依然存在,留下的,说不定是更大的空虚与忧虑。大家想一下,曹操在这儿使劲的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去日苦多,他还有别的用意么?(言之成理即可)A.在提醒贤士们,人生短暂,不要再犹豫不绝,应该趁早出来建功立业。B.抒发时间和时局的紧迫感,激发大家奋

25、发的激情(2)第二个“忧”贤士之忧哪里可以看出诗人是因为贤士而忧?(“青青子衿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不可断绝”)青青子衿沉吟至今翻译:那些穿着校服的学子呀,你们令我朝思暮想。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才一直都不开心。经过前面那么多的感慨,说人生短促,借酒消愁,心有忧思,无法排解,到了这里,诗人终于道出了忧思的真正原因,就是想要人才,想让天下名士都来帮助自己成就大业。“青衿”,指周代时读书人的衣服,跟你们穿的校服差不多,表明你们是读书人的身份。“衿”,就是古时候人们衣服的衣领。在这儿,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青衿比贤士)拓展:古人对日常服饰分得很清楚,“冠”指帽子;头发上插在发髻或冠上的长针叫“

26、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发越来越少,连簪子都插不上了;为固定帽子,系在下巴这个地方的带子叫“簪缨”;上身的服装是“衣”,“衣”有分前后,前面的叫“襟”,后面的叫“裾”;下身的服装叫“裳”;当然还有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饰襦裙,就是短小上衣陪长裙,现在夏天的时候,很多女孩子还这样搭配,就是上穿一件T恤,下身是长到脚后跟的那种长裙;“襁褓”指小孩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bin mo)”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装饰,现在人们还在用,因为婴儿的头很软,天灵盖这个地方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人们往往会给孩子带上这样一个可以保暖的东西。 “青青子衿”这一句

27、是化自诗经子衿。明明如月不可断绝翻译:皓月当空,却不可收揽入怀。忧愁延绵,不可停止断绝。掇,拾取、采取。在此,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明月比贤士)这句主要写因名士未来投靠,不能为诗人所用,而产生了忧思。4、大家都知道,文人多傲气。所以自古以来,才有那么多的隐士高人。当初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可是三顾茅庐,最后才成功的。曹操想要人才,也一样,只有放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贤士们才会到他那儿去。那在本诗中,有没有体现曹操礼贤下士的句子呢?(“呦呦鹿鸣鼓瑟吹笙”、“越陌度阡心念旧恩”、“山不厌高天下归心”)1)呦呦鹿鸣鼓瑟吹笙翻译:小鹿们呦呦地欢叫着,悠哉悠哉的吃着青草。若是你们这些贤士光临,我将敲

28、锣打鼓欢迎你们。“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化自诗经鹿鸣。 “鼓瑟吹笙”表达了诗人的好客,对天下名士暗示,只要你有才,只要你愿来,我就重用礼待你。在用人这方面,曹操的确是这样的,他提出“唯才是举”,就是只要你有治国带兵之才,不管你人品如何,社会地位如何,他都会重用。他这样的用人方式,在当时对于打破士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具有很积极的意义,也为后来魏国的强大打下了很好的基础。2)越陌度阡心念旧恩翻译:宾客踏着田间下路,屈尊来访。久别重逢,在宴会上杯筹交错,争相把往日的情谊述说。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诗人在对席上的嘉宾们表示感谢,实质就是是酒桌上的客套话。大家都知道,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已经是实质

29、的天子,但是他却说宾客们是屈尊而来,从而贬低自己,抬高宾客们的位子,这是为了塑造自己爱才的形象。 “契阔谈讌”,契,久别;契本指符契,契约,古代符契刻字之后,剖为两半,双方收存以作凭证,作为信物,后来引申为离别。讌,通“宴”,用酒饭接待客人。3)山不厌高天下归心翻译:高山不满足于高,大海不满足于深。如周公般礼贤下士,天下人心才会归顺。厌,嫌恶、满足。泰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一座高山,都是用无数的沙粒石头组成,任何一条江河,都是由无数的水滴汇聚而来。身为一位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与气度,包容乃大。我们普通人同样如此,只有心胸开阔,自强不息,永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不断

30、攀登才能取得成功。周公,本是西周的一个爵位,是辅佐君王的最高位子,有点后来宰相和辅政大臣的意思。第一任周公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子旦,他辅佐君王时,广贤纳士,深受后人爱戴。此处,曹操把周公作为自己的榜样,意思是说,他会像周公那样礼待贤士,使天下最后人心所向。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归顺。4)诗人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贤士?(言之成理即可)A.人生岁月不多,想尽快实现统一中国的理想B.敌人力量强大,要壮大自己的力量5.(讨论)诗人与宾客们谈天说地,说志向抱负,不知不觉之间,天色已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但不知为何,乌鹊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写月、星、乌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月明星稀何枝

31、可依”翻译:明月升空,星星闪烁,倦鸟知返,往南而去。绕树而飞,却不栖息。南,向南,名词作状语。A.月象征诗人,星,象征贤士。月追求众星捧月,但星稀,表达求贤之心B.月光遮掩星星光华,是写实C.绕树不依,指贤士在乱世之中,未遇明主,而无归宿D.可指诗人正在寻觅贤士E.也可指诗人因不得贤士而彷徨6.通过诗人情感在积极与消极之间的徘徊,了解其情感的变化,并梳理全文。(板书) 积极为君沉吟感念君恩广纳俊才 宴迎嘉宾感慨人生 忧思不断 思绪无依忧思难忘 消极7.拓展:现代有一段京剧段子,说唱脸谱,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唱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大家都知

32、道,在京剧中白脸是代表奸诈狡猾的形象。但是从本诗中,我们看到的诗人是胸襟广阔的,是虚怀若谷的,是英明神武的。是我们的教材在故意美化曹操,还是民间对曹操的认识出现误差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与曹操的很多作为有关。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从封建的正统角度来说,他因为董卓要迫害他,他从京城里逃出来,路过老朋友吕伯奢家,因听到人家磨刀的声音就疑心人家要害他,就把人家全家杀了,知道是误杀后,他还说了一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如此一来,把全天下,甚至上千是属于乱臣贼子范畴的;“魏晋名士难有全者”,他为了自己的统治,杀了很多对他不满或稍有微词的人,而这些人在社会上是有相当大的名望的,比如孔子

33、的二十代孙,很有名的孔融;曹操生性多疑,对人疑心很重。年的人们全给得罪了。大家都知道,人言可畏,史笔如刀,因此,曹操也就成了最大的奸雄!回过头来,我们也可以知道,曹操写这首诗,所要的人才是什么人才。会治国带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听我的话,能为我所用的人才。你再有才华,但是一天对我说三道四,对我的命令也不听从,不能为我所用,那我要你干嘛?留着你无用,还一天到晚惹我生气,放了你吧,又太可惜,要是你跑去帮别人,增加我的竞争压力,那还了得?因此,没有办法,不能为我所用的就是废材,废材就得有节约粮食的自觉,于是,就只有把你给杀了。曹操是个相当务实,并且有才干,有野心的人,但是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都会有

34、自己的缺点,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评价他。就像我们同学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缺点,我们不能单纯的去评价一位同学他是好是坏,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去看待,最终达到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求同存异,和睦相处的目的。教学反思(略)短歌行【教学目标】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2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3体会诗人浓烈的忧患意识。自觉珍惜时间,树立远大的志向。【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难点: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脑筋急转弯:三国里,谁跑得最快?曹操。曹操历来都被认为

35、是一个奸诈、残忍、狡诈、阴险的人物,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是有优点和缺点的,曹操他善用人才,统一了北方,在文学上他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文学风格。是的,没有一个光辉圣洁的英雄身上没有缺点,也没有任何一个暴徒心灵没有一方净土。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短歌行,走进曹操的内心世界,看看曹操除了奸诈之外,还有怎样令人敬佩的一面。活动2:讲授短歌行教学过程一、解题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行是古代诗歌体裁。分为长歌行与短歌行。区别:是针对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的。长歌是奔放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多抒发内心忧愁苦闷。二、了解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

36、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他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的诗歌朴实无华,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的主要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蒿里行等。三、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3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四、听音频朗读,整体感知全诗1听录音朗读,纠正字音,并把握朗读

37、情感和节奏停顿。A二二节拍。 B声音洪亮,慷慨悲凉。2整体感知全诗,提问:这首诗歌中感情色彩最浓的字眼(找诗眼)明确:“忧”。(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3全诗从几个层面来写“忧”情?明确:分为三层。(第一层:“人生几何唯有杜康”;第二层:“青青子衿鼓瑟吹笙”;第三层:“明明如月天下归心”)五、重点鉴赏,整体把握全诗1朗读第一层,掌握重点字词。当:应当几何:多少慨当以慷:即“慷慨”,形容歌声激越。何以:即“以何”,用什么。杜康:相传是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2分析第一层中的艺术手法。A设问 B比喻(将“人生短暂”比喻为“朝露”) C借代3提问:第

38、一层中的“忧”指的是什么?明确:人生短暂。4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其实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5朗读第二层,把握重点词语。衿:衣领悠悠:长远的样子,用以形容情思连绵不断。但:只沉吟:低声吟诵呦呦:鹿的鸣叫声。6分析第二层中的艺术手法。明确:用典。A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自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

39、,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通过用典,表达作者对人才的思慕。 B“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引用,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渴望。7第二层中的“忧”指的是什么?明确:作者通过写他对人才的渴望、思慕,而贤才难得,这是作者“忧”的第二方面。8朗读第三层,把握重点字词。掇:chu 通“辍”,停止; du 拾取陌、阡:田间小路枉:枉驾,屈驾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乌鹊南飞:暗喻人才四处奔走,

40、寻找归宿,但无所依托。南:向南匝:圈、周厌:满足周公吐哺:相传周公求贤若渴,凡有士人来访,立即接待,以至于“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吐哺:吐出嘴里的食物9分析第三层中的艺术手法。比喻。(1)“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暗喻贤才难得。(2)“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言外之意:你们不要在犹豫,投奔我来,流露出诗人唯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用典。(1)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比喻自己能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

41、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对天下贤士的重视,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10第三层中“忧”因何而起?明确:功业未就。六、把握全诗主旨1提问:“诗言志,歌咏怀”。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明确:广纳人才 建功立业 统一天下2全诗主旨:这首诗感慨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作者求贤若渴,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七、当堂测试1短歌行从诗体来看是一首( )A汉乐府 B乐府旧题诗 C律诗 D新乐府诗2短歌行运用了一些成句,这些成句取自( )A离骚 B乐府诗集 C诗经 D周易3短歌行的主旨是( )A感叹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B感伤亲朋离散

42、,孤苦无依C感慨功业无成,忧从中来 D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4曹操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苍凉悲壮 B沉郁顿挫 C慷慨悲凉 D豪迈悲壮【作业布置】1思考:曹操看到人生短暂,于是借酒消愁,你认为他这种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2背诵短歌行。短歌行学案【学习目标】1在诵读的基础上,鉴赏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以及艺术特色。2体会诗人所流露的人生情感态度,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重难点】体味作者表达的“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学习指导】1吟诵分析法,要求反复吟诵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变化。2自主预习,自我归纳,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1积累整合1)行,

43、是古代诗歌体裁。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2)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44、。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

45、略解、兵书接要等书。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3)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向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2初读诗歌,疏通字词。1)字音衿( ) 呦( ) 掇( ) 陌( ) 阡( ) 宴( ) 匝( ) 哺( )2)注释几何: 去日苦多:慨当以慷: 何以解忧:青青子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中语文 > 人教部编版(2019) > 必修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