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上语文三峡比较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八上语文三峡比较阅读精选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5 分)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 峰峦上入霄汉, 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 华、 衡、 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
2、, 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 天宇晴霁, 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 入蜀记 ) 注释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 分) (1)沿溯阻绝 绝:_ (2)或王命急宣 或:_ (3)不以疾也 疾:_ (4)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_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 (2)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_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 ,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_ 4、
3、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 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_ 一、 (15 分) 1、 (4 分) (1)断(2)有时(3)快(4)全,都 2、 (4 分) (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2)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3、 (4 分) 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 (3 分)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5 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4、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 三峡 )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纡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 “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 1、解释加点的词语。 (2 分) (1)沿溯阻绝( ) (2)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 ) 2、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 _ 3
5、、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侧重写水的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 ,侧重写水的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描写。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2 分) 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异同。 (4 分) _ 二、 (15 分) 1、 (2 分)阻断, 隔断;有的 2.(4 分) (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 (3 分)湍急 纡回(深) 侧面 4、
6、 (2 分)山险水急三峡景 5、 (4 分)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同异各答出一方面即可)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人滩,江水非常湍急。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
7、6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 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古之人有言: “水非石凿, 而能入石。 ” 信哉! 其中
8、水流交冲, 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广:开阔。崇深:高深。捍:捍卫。深:深处。 悸:惊动。魄:心魂。寻:古代八尺为一寻。浑洪:水势浩大。籲(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 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浚(jCin)波:大的波浪。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 ,说: “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4 分) (1)沿溯阻绝( ) (2)哀转久绝( ) (3)河中漱广(
9、 ) (4)窥深悸魄(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_ 3、侧面描写是两文共有的写作手法,请从两文中各找一句,并说说其作用。 (4分) _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4 分) _ 三、 (16 分) 1、 (4 分) (1)逆流而上 (2)消失 (3)冲击,冲荡 (4)看,望 2、 (4 分) (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3、(4 分) 甲文: 示例一: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作用:突出山的高峻、连绵。 示例二:
10、“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示例三: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目沾裳”作用:突出三峡秋景的萧瑟、凄凉的特点。 乙文: 示例一: “往来遥观者, 常若雾露沾人, 窥深悸魄。 ” 作用: 突出水流急, 水雾大。 示例二: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作用:突出水的湍急。 4、 (4 分)示例: 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 不同点:甲文中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 特点。 参考译文: 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疲乏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高深,倾斜的山
11、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 “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 ”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 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四、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12、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郦道元/文,节选自三峡) 乙 熙宁十年秋, 彭城大水。 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 水及其半扉。 明年春,水落, 迁于故居之东, 东山之麓。 升高而望, 得异境焉, 作亭于其上。 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
13、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 (苏轼/文, 节选自 放鹤亭记 ) 注释张君:隐者张师厚。隐居于徐州云龙山,自号云龙山人。明年:第二年。适:恰好。俯仰百变:俯视、仰视之间,气象有许多变化。陂(bi)田:水边的田地。傃(s) :向,向着,沿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4 分) (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 (3)虽乘奔御风( ) (4)故名之曰“放鹤亭” ( )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每至/晴初/霜旦 B. 水/及其半扉 C.自/三峡/七百里中
14、 D. 故名/之/曰/“放鹤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2)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 _ 4、甲、乙两段选文中所写景物的特点有共同之处,请举两例加以说明。 (3 分) _ 四、(14 分) 1、(4 分)(1)同“缺”,中断 (2)延长 (3)奔驰的快马 (4)命名 2、(3 分)D.( 故/名之曰/“放鹤亭”) 3、(4 分) (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它们)有时站在水边的田地里,有时飞到云层上。 4、 (3 分)示例:甲文中的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而乙文中的山的特点是: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甲文中写树“荣
15、”草“茂”,而乙文中用“草木际天”一句描写了类似景象。 八上语文三峡比较阅读精选题及答案八上语文三峡比较阅读精选题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甲】 、 【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 )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又南,有峰东环而下。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c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独高垂,如匹练界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之下流也。从其后西二里,蹑
16、峻凌崖。其崖高穹溪上,与对崖骈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 【注释】派:量词。界:隔断。清碧:溪水名。下流:河流的下游。蹑:踩、踏。穹:隆起。骈:并列。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 分) (1)略无阙处 ( ) (2)沿溯阻绝 ( ) (3)有峰东环而下( ) (4)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 分)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_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2 分) 峡 中 西 望 重 峰 掩 映 最 高 一 峰 当 其 后 4、请分别写出【甲】 【乙】两文中表
17、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_ 一、 (14 分) 1、 (4 分) (1)阙同“缺” ,空隙、缺口(2)逆流而上 (3)环绕(4)于是 2、 (4 分) (1)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峡谷的两岸都是山连着山,一点没有断缺的地方。 (2) (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3、 (2 分)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峰当其后 4、 (4 分)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溪破其中出。 二、阅读下面【甲】 、 【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5 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18、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岩前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 【注】三姑:地名。幔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9、在文中的意思。 (4 分) (1)沿溯阻绝( ) (2)属引凄异( ) (3)不及返顾( )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_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_ 4、甲文写“水” ,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 ,作者前往“换骨岩”途
20、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4 分) _ 二、 (15 分) 1、 (4 分) (1)逆流而上 (2)延长 (3)看,回头看 (4)就是 2、 (3 分)A 3、 (4 分) (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不觉得(比它)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 (4 分)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三、阅读下面【甲】 、 【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
21、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齶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
22、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 分) (1)沿溯阻绝 ( ) (2)林寒涧肃 ( ) (3)常闻峡中水疾 ( ) (4)弥习弥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_ (2)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_ 3、甲文第二段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表现了三峡水流怎样的特点?照应了乙文中哪句话? (3 分) _ 4、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何异同点? (3 分) _ 三、 (14 分) 1、 (4 分) (1)逆流而上 (2)肃杀,凄寒 (3)快 (4)更加,越 2、(4 分)
2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2 分。关键词:荣、良) (2)(我)到这之后感到非常欣喜,才相信耳朵听说的不如亲眼见到的。(2 分。关键词:既、始) 3、 (3 分)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1 分)表现了三峡夏季水势迅.疾的特点,(1 分)照应了乙文中的“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这句话。(1 分) 4、 (3 分) 同:两文都描写了三峡水势迅疾的特点,(1 分)也都描写了三峡景色奇丽的特点。(1 分) 异:甲文还写了三峡秋季萧瑟肃杀之景。(1 分) 四、阅读下面【甲】 、 【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4 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24、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 林寒涧肃, 常有高猿长啸, 属引凄异,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 【乙】 孟门, 即龙门之上口也。 实为河之巨阨, 兼孟门津之名矣。 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
25、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 水经注 河水四 ) 【注】巨阨() :巨险。阨,险阻重地。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赑(b)怒:形容气势壮大。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4 分) (1)略无阙处 阙:_ (2)良多趣味 良:_ (3)素气云浮 素:_ (4)非驷马之追也 之: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_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_ 3、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2 分) 往 来
26、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窥 深 悸 魄 4、请概括【甲】文长江的夏水与【乙】文黄河的孟门之水特点的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分) _ 四、 (14 分) 1、 (4 分) (1)同“缺” ,空隙、缺口(2)甚,很(3)白色的(4)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 (4 分) (1)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2)水(虽然)不是凿石头的凿子,却能穿透岩石。 3、 (2 分)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 4、 (4 分) 相同:两者的水势都盛大且流速快。 不同:黄河的孟门之水主要是气势更加恢宏。 描写方法运用上的相同之处:都是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