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热*** 文档编号:23135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1 1- -4 4 题题 2020 分)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茶对于中国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种饮品的范筹,而沉淀为一种文化。不比日本茶道的精细、尊贵,中国的茶更有普适性。 它可以是农村粗瓷碗中的香甜, 可以是紫茶壶中的高贵, 也可以是玻璃杯中的平常,它可以慢慢地品味,也可以开怀畅饮,各有各的滋味,但不变的是那其中所蕴藏的安然,苦涩中携带的一丝清甜,犹如人生之路, 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 ku 赠。 (1)根据

2、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蕴藏( ) ku 赠(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3)文中“沉淀”的意思是_,“畅饮”中“畅”的意思是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_ 2. 古诗文填空。 (1)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 (2)正莺儿啼,_,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 ) (3)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 ,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4)李白在行路难 (其一)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一项是( ) A. 不言而

3、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 他爱好现代文学,特别喜欢鲁迅杂文墨守成规的风格。 C. 要重视每一个小客户,不然所谓专业精神将荡然无存。 D. 魅力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4. 请你仔细阅读这则有关创新指标内容的新闻图表,按要求答题。 我国部分创新指标内容 五年前 五年后 全社会创新指标支出 1.03万亿元 1.76万亿元,超过欧盟 科技进步贡献率 52.2% 57.5%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世界第 8位 世界第 1位 国际科技论文总量 世界第 9位 世界第 2位 国家创新能力排名 世界第 20 位 世界第 17 位 .根据这幅

4、图表的主要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表述。 .请你对这个结论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5 5- -2020 题题 5050 分)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 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甲】嗟夫!予尝求

5、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节选) 【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节选) 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吾谁与归 (3)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4)仁义充塞 8. 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

6、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9. 【甲】 文“是进亦忧, 退亦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指“_”和“_”。(用原文语句填空)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爱国精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爱国精神分别体现在哪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曲清香,“书香” 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

7、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我们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读书无止

8、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一责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

9、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三责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情,学有所筑,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

10、,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 ,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 有删节)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请缩写第段划横线的句子,只保留主语、谓语和宾语。 我们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 _ 1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大

11、,只是一瞬间的事 毕淑敏 如今,家家都有体温表。苗条的玻璃小棒,头顶银亮的铠甲,肚子里藏一根闪烁的黑线,只在特定的角度瞬忽一闪。病了或者没病,高烧还是低烧,就在焦灼的眼神中现出答意。 小时家中有一支精致的体温表,银头,好似一粒扁杏仁,装在一支黑色钢笔套里。妈妈把体温表收藏在我家缝纫机的抽屉里。妈妈平日上班极忙,很少有工夫动针线,那里就是家中最稳妥的所在。 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能放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我的脸红红的。我想,我一定发烧了,觉得自己的脸可以把一盆冷水烧开,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我拧开黑色笔套,体温表像定时炸弹一样安静,我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

12、,冰冷如蛇的凉意从腋下直抵肋骨。我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这是妈妈惯常守候的时间。 终于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我什么也没看到。 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仿佛上面沾满了水珠。一定是我忘了这一关键操作,体温表才表示缄默,我拈起体温表,全力用去,我听到背后发出犹如檐下冰凌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了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溅动 怎么办呀? 妈妈非常珍爱这支温度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支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

13、不会打碎。” 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知道,任何修复它的可能都是痴心妄想。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妈妈回来了。她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就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打碎了!”每当我遇到害怕的事情,我就迎头跑过去,好像迫不及待的样子。 妈妈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 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谁还没失手打碎过东西?我亲眼看见她打碎了一只很美丽的碗,随手把两片碗碴儿一摞,丢到垃圾堆里完事。 不久,我病了,“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伸

14、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她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顿头,以试探我的温度。妈妈是严厉的人,从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温度。自言自语:“这么烫,可别抽风” 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像树一样栽在心中。 我当了卫生兵,每天须给病人

15、查体温。体温表插在盛满消毒液的盘子里,好像一位老人生日蛋糕上的银蜡烛。多想拿走一支还给妈妈呀!可医院的体温表虽多,管理也很严格,纵使打碎了,原价赔偿,也得将那破损的尸骸附上,便于补发,我每天对着成堆的体温表处心积虎,摩拳擦掌就是无法搞到一支。 后来,我做了化验员,离体温表更遥远了。一天,部队军马所来求援,说军马们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症,他们的化验员恰好不在,希望人医们伸出友谊之手。于是,我认真检验,周到地写出报告。 我至今不知道那些马得的什么病,只知道我的化给结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兽医们很感数,说要送我两简水果罐头作为酬劳。在维生素匮乏的高原,这不啻一粒金瓜子,我再三推辞,他们再四坚持。我说:“

16、那就送我一支体温表吧!” 他们慨然允诺。春草绿的塑料外壳,粗大若小手电,玻璃棒如同一根透明铅笔,所有的刻码都是洋红色的,极为清晰。 我珍爱地用手绢包起,本来想钉只小木匣,立时寄给妈妈,又恐关山重重、雪路迢迢,在路上震断,毁了我的苦心,于是耐着性子等到了一个士兵的第一次休假。 “妈妈,你看!”我高擎着那支体温表,好像它是透明的火炬。妈妈仔细端详着,“上面的最高刻度可测到 46 摄氏度,要是人,恐怕早就不行了。”我说:“只要准就行了呗!”妈妈说:“有了它总比没有好。只是,现在不很需要了,因为你们都已长大了” 14. 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 感觉自己发烧,用体温表测量使用不当,

17、体温表破碎,内心_,告诉母亲真相生病发烧,知道体温表的重要性_得到体温表珍爱体温表,将其赠给母亲。 15. 文中画线句子“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支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 16. 请品析下列句子表达效果。 (1)我知道,任何修复它的可能都是痴心妄想。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僵在半空。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7. 本文标题为“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作者着力描写了哪几个长大的瞬间?在这些瞬间里“我”为什么“长大

18、了”? 阅读名著水浒传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神惊” 18. 这首 临江仙 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 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 还体现在_、智取文安县等。 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听的说了这话,自肚里寻思道:“我特地归家来取娘,却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天地也不佑我。罢罢,我饶了你这斯性命!”放将起来。 19.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水浒传中的哪一个情节? 20. 水浒传中,“李逵打死殷天锡”这一情节表现了李逵怎样的性格?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写作(写作(2121 题题 5050 分)分)

19、 21. 按要求作文 历练,就是经历世事,得到锻炼,炼就意志与品质。历练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杜小康经历放鸭的孤独,让自己走向成熟;莫顿亨特经过悬崖历险,领悟了人生哲理亲爱的你,经受过哪些历练,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呢? 题目:历练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500 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字母代替;不得抄袭。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20212021- -20222022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1 1- -4 4 题题 2020 分)分) 1. 阅读下面

20、的文字,完成小题。 茶对于中国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种饮品的范筹,而沉淀为一种文化。不比日本茶道的精细、尊贵,中国的茶更有普适性。 它可以是农村粗瓷碗中的香甜, 可以是紫茶壶中的高贵, 也可以是玻璃杯中的平常,它可以慢慢地品味,也可以开怀畅饮,各有各的滋味,但不变的是那其中所蕴藏的安然,苦涩中携带的一丝清甜,犹如人生之路, 苦涩是它的历程,清甜是它的 ku 赠。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蕴藏( ) ku 赠( ) (2)文中有错别字一个词是“_”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 。 (3)文中“沉淀”的意思是_, “畅饮”中“畅”的意思是_。 (4)根据文意,仿照文中画线的句

21、子,在横线处填写一句恰当的话。 _ 【答案】 . y n . 馈 . 范筹 . 范畴 . 凝聚;积累 . 痛快 . 示例:平淡是它本色 【解析】 【详解】 (1) “蕴藏”指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蕴”应该读四声; “馈赠”指赠送礼品, “馈”的偏旁不要写错。 (2) “范畴”指反映事物本质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 “畴”是正确的字形。 (3)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沉淀”本指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这里比喻凝聚,积累。 “畅饮

22、”指尽情地喝(酒、饮品等) , “畅”的意思是“痛快” 。 (4)此题仿照“苦涩是它的历程”这一句式,选择合适的词语,突出人生的特点即可。如:成功是它的奖励;平淡是它的本色;挫折是它的考验等。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掌握遣词造句的必要方法。所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 2. 古诗文填空。 (1)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 (2)正莺儿啼,_,蝶儿忙。 (秦观行香子 ) (3)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 ,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4)李白在行路难 (其一)中,借用姜子牙和伊

23、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_,_。 【答案】 . 但愿人长久 . 燕儿舞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闲来垂钓碧溪上 . 忽复乘舟梦日边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燕、蜡炬、碧溪、复”等字容易写错,要注意书写。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言而喻,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B. 他爱好现代文学,特别喜欢鲁迅杂文墨守成规的风格。 C. 要重视每一个小客户,不然所谓专业精神将荡然无存。

24、D. 魅力的画面和逼真的音响效果相得益彰,使这部影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与辨析。 A.不言而喻: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使用正确; B.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句中形容鲁迅杂文的风格,使用错误; C.荡然无存:意思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使用正确; D.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使用正确; 故选 B。 4. 请你仔细阅读这则有关创新指标内容的新闻图表,按要求答题。 我国部分创新指标内容 五年前 五年后 全社会创新指标支出 1.03万亿元 1.76万亿元,超过欧盟 科技进步贡

25、献率 52.2% 57.5%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 世界第 8位 世界第 1位 国际科技论文总量 世界第 9位 世界第 2位 国家创新能力排名 世界第 20 位 世界第 17 位 .根据这幅图表的主要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表述。 .请你对这个结论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 【答案】我国已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五年来,创新指标支出大幅增长;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科技论文总量飞速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不断提升 【解析】 【详解】 (1)此题属于分析统计图表的题目,分析统计表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

26、求得到判断,如此题以“创新指标内容的新闻图表”为陈述对象。找到“我国部分创新指标内容”“五年前”“五年后”项目,通过对数字的比较可分析出我国已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的结论。 (2)要求对这个结论进行简要的解释说明。首先要观察表格,注意其数据,特别注意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数值变化规律等,根据数字的变化分析其反映的问题。如“五年前”与“五年后”的各项指标的比较,可分析出五年来, 创新指标支出大幅增长 (参考 “全社会创新指标支出” 一栏) , 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科技论文总量飞速提升(参考“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等栏目) ,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不断提升(参考“科技进步

27、贡献率”等栏目) 。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阅读(阅读(5 5- -2020 题题 5050 分)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5.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 诗人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中又有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答案】5.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 ,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

28、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6.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 “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这两句本是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引用此典故是表达对故去的老友的怀念。

29、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引用烂柯人的典故是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事全非的惆怅。暗示贬谪时间之长,表现了诗人对世态变迁的怅惘之情。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把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由客观事物经过思绪创作出来具备抽象情感的事物形象。 在诗中, 诗人一开始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 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接下来,诗人推开一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0、” ,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来比喻久遭贬谪的自己,而“千帆” “万木”比喻在诗人被贬他乡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寓意自己虽久经沉沦,但政坛上的新秀却层出不穷,推断着社会不断向前进步。这两句在客观上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刘禹锡将白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进行翻新,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31、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节选) 【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节选) 7.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吾谁与归 (3)亡国与亡天下奚辩 (4)仁义充塞 8. 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9. 【甲】文“是进亦忧,退亦

32、忧”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指“_”和“_” 。(用原文语句填空) 10.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尽职尽责的爱国精神,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种爱国精神分别体现在哪里。 【答案】7. (1)探求(2)归依(3)辨别(4)阻塞 8. (1)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2)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9. . 居庙堂之高 . 处江湖之远 10. 【甲】文:忧在民先,乐在民后; 【乙】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

33、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吾谁与归”的意思是“我同谁一道呢” , “归”的意思是“归依” ; “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意思是“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 , “辨”的意思是“辨别” 。 【8 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先” “后” “匹夫”“责”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 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

34、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 “删” “调”“换” “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从“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以提炼出问题的答案。 【10 题详解】 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

35、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甲】文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抱负,体现了一种“忧在民先,乐在民后”的爱国精神。 【乙】文从“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以看出作者的政治观点,保国是拥有高官厚禄的当权者的责任,天下的兴衰则是天下人的责任,体现作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甲:选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 年代:北宋 乙:选自日知录 作者:顾炎武 年代:清 参考译文: 甲: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

36、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乙:有亡国的事,有亡天下的事。如何辨别亡国和亡天下呢?回答说:易姓改号叫作亡国;仁义的道路被阻塞,因而到了率领禽兽来吃人的地步,人与人之间也互相吃,这叫作亡天下。所以知道保天下,然后才知道保国家。保国家的事,是高官厚禄的当权者所要考虑的;保天下的事,地位低贱的普通百姓都有责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沈括梦溪笔谈载: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

37、草也。 ”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曲清香, “书香” 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知定力不足。 “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我们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全党领导干部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

38、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 ”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一责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

39、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前者就是“量的积累” ,后者就是“深度挖掘” 。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

40、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 ,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三责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情,学有所筑,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 ,要求我们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那么我们就要带着这样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 有删节

41、) 1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2. 请缩写第段划横线句子,只保留主语、谓语和宾语。 我们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信念。 _ 1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11. 阅读可以拓展人生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12. 我们感受信念。 13. 作者由“书香”引出读书是件好事,然后设问引出读书的好处让人知不足的观点,并分层进行论述;再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最后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文题“拓展人生的宽度”点明论题

42、;第段由古文点明古人藏书的方法,引出“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第段“那么,为什么要读书?”通过设问的方式,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引出“读书让人知不足”的观点; 第段的分论点是“知定力不足” ,第段的分论点是“知才具不足” 。这两段从两个方面分层论述了“读书让人知不足”的观点; 第段这是过渡段,由读书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第段的分论点是“一责在坚持,忌躁贵恒” ,第段的分论点是“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 ,第段的分论点是“三责在应用,忌虚贵实” 。这三段从三个方面逐层论证第段怎样读书; 第段照应标题,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12 题详解

43、】 本题考查句子缩写。 根据题干要求,只保留主语、谓语和宾语。从原句中可以提炼出: “我们”是主语, “能从里面”是状语, “感受”是谓语, “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是定语, “信念”是宾语;所以句子缩写为:我们感受信念。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第段中“沈括梦溪笔谈载: 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 ”由古文点明古人藏书的方法,引出“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提出“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的观点; 第段“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通过设问的方式,无疑而问,自问自答,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引出“读

44、书让人知不足”的观点; 第段的分论点是“知定力不足” ,第段的分论点是“知才具不足” 。这两段从两个方面分层论述了“读书让人知不足”的观点,与第段形成总分的结构; 第段论述读书没用尽头,读书时要善于思考, 才能学到书中的知识, 由读书的好处自然过渡到怎样读书; 第段的分论点是“一责在坚持,忌躁贵恒” ,第段的分论点是“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 ,第段的分论点是“三责在应用,忌虚贵实” 。这三段从三个方面用三个分论点逐层论证第段“读书无止境”怎样读书的方法; 第段“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照应标题“拓展人生的宽度” ,回答了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

45、度,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阅读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体现了议论文结构的严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大,只是一瞬间的事 毕淑敏 如今,家家都有体温表。苗条的玻璃小棒,头顶银亮的铠甲,肚子里藏一根闪烁的黑线,只在特定的角度瞬忽一闪。病了或者没病,高烧还是低烧,就在焦灼的眼神中现出答意。 小时家中有一支精致的体温表,银头,好似一粒扁杏仁,装在一支黑色钢笔套里。妈妈把体温表收藏在我家缝纫机的抽屉里。妈妈平日上班极忙,很少有工夫动针线,那里就是家中最稳妥的所在。 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能放到嘴里尝一尝。我

46、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我的脸红红的。我想,我一定发烧了,觉得自己的脸可以把一盆冷水烧开,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我拧开黑色笔套,体温表像定时炸弹一样安静,我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冰冷如蛇的凉意从腋下直抵肋骨。我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这是妈妈惯常守候的时间。 终于到了。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我什么也没看到。 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仿佛上面沾满了水珠。一定是我忘了这一关键操作,体温表才表示缄默,我拈起体温表,全力用去,我听到背后发出犹如檐下冰凌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了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溅动 怎么

47、办呀? 妈妈非常珍爱这支温度表,不是因为贵重,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支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 ” 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知道,任何修复它的可能都是痴心妄想。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妈妈回来了。她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就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打碎了! ”每当我遇到害怕的事情,我就迎头跑过去,好像迫不及待的样子。 妈妈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 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

48、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谁还没失手打碎过东西?我亲眼看见她打碎了一只很美丽的碗,随手把两片碗碴儿一摞,丢到垃圾堆里完事。 不久,我病了, “你可能发烧了。 ”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 “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她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顿头,以试探我的温度。妈妈是严厉的人,从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

49、一寸肌肤感受我的温度。自言自语:“这么烫,可别抽风” 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像树一样栽在心中。 我当了卫生兵,每天须给病人查体温。体温表插在盛满消毒液的盘子里,好像一位老人生日蛋糕上的银蜡烛。多想拿走一支还给妈妈呀!可医院的体温表虽多,管理也很严格,纵使打碎了,原价赔偿,也得将那破损的尸骸附上,便于补发,我每天对着成堆的体温表处心积虎,摩拳擦掌就是无法搞到一支。 后来,我做了化验员,离体温表更遥远了。一天,部队军马所来求援,说军马们得了莫名其妙的怪症,他们的化验员恰好不在,希望人医们伸出友谊之手。于是,我认真检验,周到

50、地写出报告。 我至今不知道那些马得的什么病,只知道我的化给结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兽医们很感数,说要送我两简水果罐头作为酬劳。在维生素匮乏的高原,这不啻一粒金瓜子,我再三推辞,他们再四坚持。我说:“那就送我一支体温表吧! ” 他们慨然允诺。春草绿的塑料外壳,粗大若小手电,玻璃棒如同一根透明铅笔,所有的刻码都是洋红色的,极为清晰。 我珍爱地用手绢包起,本来想钉只小木匣,立时寄给妈妈,又恐关山重重、雪路迢迢,在路上震断,毁了我的苦心,于是耐着性子等到了一个士兵的第一次休假。 “妈妈,你看! ”我高擎着那支体温表,好像它是透明的火炬。妈妈仔细端详着, “上面的最高刻度可测到 46 摄氏度,要是人,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中语文 > 期末试卷 > 九年级上